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无公害农产品的流程

无公害农产品的流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流程
一、产地选择与管理
1.选择优质土壤和水源
(1)土壤检测与改良
(2)水源质量管理
2.确定种植区域与隔离措施
二、种植管理
1.选用优良品种
(1)品种筛选与育种
(2)种植技术规范
2.生长周期管理
(1)施肥与灌溉
(2)病虫害防治
3.农药使用管理
(1)低毒低残留农药选择
(2)病虫害绿色防控
三、生产过程监控
1.实施定期检测
(1)农产品质量检测
(2)环境质量监控
2.记录与追溯
(1)农业生产记录
(2)产品追溯系统建立
四、认证与申请
1.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申请材料准备
(2)企业自我评估
2.审核与审查
(1)专家现场考察
(2)资料审核
五、市场流通
1.产品包装与标签
(1)专用包装设计
(2)标签标识规范
2.市场准入
(1)与超市、电商平台合作(2)产品销售许可
六、后期服务与维护
1.售后服务跟踪(1)售后问题处理(2)定期回访消费者
2.农业技术更新(1)新技术引进(2)农业知识培训。

无公害农产品的流程

无公害农产品的流程

无公害农产品的流程一、前言。

想了解无公害农产品是怎么来的吗?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生产出来的哦。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说说整个流程。

二、产地环境要求。

1. 选址。

- 首先呢,要找一块合适的地。

这块地得远离污染源,像工厂排放污水、废气的地方可不行。

比如说那些经常冒黑烟,周围有臭水沟的地方,就不能用来种无公害农产品。

- 最好是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周边要有干净的水源,空气也要清新。

就像在山区一些远离城市喧嚣,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比较合适。

2. 土壤检测。

- 在确定了大概的产地后,得对土壤进行检测。

这就像给土壤做个体检一样。

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像铅、汞、镉这些有害的重金属,如果超标了,这块地就得先进行改良,不然种出来的农产品可能就不达标。

- 还要检测土壤的肥力状况,看看氮、磷、钾这些养分够不够,酸碱度是否合适。

如果肥力不足,就要想办法施肥来改善土壤条件。

三、种植过程。

1. 种子或种苗选择。

- 选种可是很关键的一步。

要选择那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或种苗。

比如说种黄瓜,就选那种不容易得霜霉病的品种。

- 种子必须是来自正规的渠道,不能是那些来历不明的种子。

正规的种子公司出售的种子,质量更有保障。

2. 施肥管理。

- 对于无公害农产品,施肥得讲究。

不能随便用那些有大量有害物质残留的肥料。

- 优先使用有机肥,像农家肥,就是把动物粪便、秸秆等经过发酵处理后的肥料。

这种肥料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 如果使用化肥,也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而且要控制用量。

比如氮肥,不能施太多,施多了农产品可能会长得过快,但是口感和品质会下降,还可能有过多的硝酸盐残留。

3. 病虫害防治。

- 这是种植过程中的一个大挑战。

首先要采用农业防治措施,比如合理轮作。

像种完玉米再种大豆,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物理防治也很有用。

可以挂防虫网,那些害虫就飞不进去吃农作物了。

还有诱虫灯,晚上一亮,很多害虫就会被吸引过来,然后被消灭。

- 生物防治是比较环保的方法。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保证生猪健康无疫1、做好免疫接种: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旳关键,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规定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样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状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状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行加强免疫,不同样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

母猪旳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旳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测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

发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

对没有防疫耳标旳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状况确切、全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保证供沪生猪旳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深入加大了产地检疫旳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

规定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发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旳,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

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发售生猪未报检旳,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旳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旳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提供无公害蔬菜,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土壤处理:
在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消毒和施肥。

使用有机肥和其他有机材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2. 种子处理: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植指南进行处理。

种子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它们不受病毒和害虫的影响。

3. 灌溉和排水: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系统进行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浪费。

同时,确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过度湿润。

4. 害虫和病害控制:
采用无公害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使用天敌和有益昆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5. 生长环境管理:
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

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6. 收获和包装:
在蔬菜成熟后,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收获标准进行收割,并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7. 追溯管理: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生产和加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程,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的生产技术操作,保证生产过程中无化学农药、无污染物的使用,并确保番茄的品质和安全。

本规程详细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供农户和相关生产人员参考。

二、基本要求⒈土壤和环境要求⑴选取起坑地时,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

⑵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

⑶确保周边环境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

⒉种苗要求⑴选用无病虫害的优良番茄品种。

⑵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番茄品种。

⑶所选种苗应经过检疫合格,无病虫害的苗种。

⒊施肥要求⑴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科学配比有机肥、复混肥。

⑵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化肥,避免化学农药残留。

⒋灌溉要求⑴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根据土壤湿度和蒸发量进行控制。

⑵使用无污染的灌溉水源,避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水源。

⒌病虫害防治⑴定期巡视番茄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⑵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⒍采收与储存⑴采收阶段应选择果实成熟度合适的番茄进行采摘。

⑵采摘后,应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清洗,并避免机械损伤。

⑶储存番茄时,要注意通风透气,避免过度受压。

⒎质量控制与检测⑴建立番茄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⑵定期抽样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附件:附件1: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田地选择表附件2: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种苗检疫合格证明附件3:无公害农产品番茄化肥使用备案表附件4: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灌溉水源检测报告附件5: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病虫害防治记录表附件6:无公害农产品番茄质量抽检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无公害农产品:指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以及污染物,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

⒉重金属:指具有较高比重的金属元素,如铅、镉等。

过量摄入重金属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⒊农药残留:指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及其代谢物。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番茄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1 、围:本标准规定了达到无公害番茄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省日光温室、塑料棚、改良阳畦、连栋温室等保护设施的番茄无公害生产。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NY 5005 无公害食品茄果类蔬类;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保护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寒冷、高温、多雨季节,人为创造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微环境所采用的定型设施。

3.2 日光温室: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3 塑料棚: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3.4 连栋温室:以塑料、玻璃等为透明覆盖材料,以钢材为骨架,二连栋以上的大型保护设施。

3.5 改良阳畦:由保温和采光维护结构组成,东西向延长的小型简易保护设施。

3.6 温床:依靠生物能、电能或其他热源提高床土温度进行育苗的设施。

3.7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

4 、产地环境: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硫松的壤土的地块,并符合NY 5010的规定。

5 、生产技术管理:5.1 保护设施的规格要求:5.1.1 塑料小棚:矢高0.6 m~1 m,跨度1 m~3 m,长度不限。

5.1.2 塑料中棚:矢高1.5 m~2 m,跨度4 m~6 m,长度不限。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无公害蔬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者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保证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的蔬菜。

本文档旨在规范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操作,保证蔬菜的质量与安全。

2. 生产前准备•选址:选择土壤肥沃、地理环境适宜、水源充足的区域进行蔬菜种植,并进行土壤检测分析。

•土壤准备:进行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施加合理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种苗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进行购买或自行培育。

•设备准备:准备好种植所需的农具、肥料施用器具、灌溉设备等。

3. 种植管理•播种:按照不同蔬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间距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品种要求,合理确定行距和株距。

•覆土:播种后覆盖合适的覆土,以保证土壤湿度和温度的适宜。

•灌溉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避免过湿或缺水。

•施肥管理: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定期进行施肥。

•病虫害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采摘管理:定期采摘成熟的蔬菜,避免蔬菜过期。

4. 田间监测与记录•土壤监测:定期进行土壤监测,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调整合适的施肥方案。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蔬菜田间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生长监测:记录蔬菜的生长状况,包括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施肥记录: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灌溉记录:记录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5. 采收与包装•采收成熟:采取合适的采收方法,采摘成熟的蔬菜。

•加工包装:经过清洗后,使用无公害包装材料对蔬菜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无添加物。

•标签管理:对包装的蔬菜进行标签管理,标明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地、品种等信息。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产地环境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作为番茄生产基地。

产地的土壤应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pH 值在 60 70 之间)。

水源充足、清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农业废弃物污染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染等区域,以确保生产出的番茄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二、品种选择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番茄品种。

如在早春和秋延后栽培,可选择耐寒性较好的品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应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

2、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 85%,水分不高于 7%。

三、育苗1、育苗设施可选用温室、大棚或阳畦等育苗设施,育苗前要对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福尔马林溶液喷雾或熏蒸,密闭 1 2 天后通风换气。

2、营养土配制选用无病、肥沃的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 6:4 的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三元复合肥 1 2 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 100 克,充分拌匀后过筛备用。

3、种子处理(1)晒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 1 2 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浸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 3 4 小时,然后放入 55℃的温水中搅拌 15 分钟,再浸泡 4 6 小时。

(3)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5 30℃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 1 2 次,待 7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早春栽培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在 7 8 月播种,夏季栽培在 4 5 月播种。

(2)播种方法:将营养土装入育苗盘中,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盘内,覆盖 05 1 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覆盖地膜或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

5、苗期管理(1)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30℃,夜间温度保持在 15 20℃;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 20 25℃,夜间温度保持在 10 15℃。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块。

番茄种植喜光喜热,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并且病虫害历史较少的地块。

2.土壤改良。

对土壤进行基本培肥,提前施入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种子处理。

对番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浸泡在30℃的温水中20分钟,再用2%的过氧化钠溶液浸泡30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编制种植计划。

根据地块情况、播种时间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和播种数量。

二、播种1.地面处理。

清除杂草,平整地面,进行耙翻,使土壤松软。

2.播种选地。

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播种。

3.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通常为春季。

4.播种密度。

通常每亩播种2500-3000株番茄苗。

5.播种方式。

将种子均匀洒在撒种机的喷口上,通过喷口的旋转将种子均匀撒在地面上。

6.保湿覆盖。

播种后,轻覆盖保湿膜,保持土壤湿润。

三、管理栽培1.浇水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浇水要均匀,避免引发病虫害。

2.追肥管理。

在番茄苗发芽后,每隔10天施一次液肥,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的混合液施肥。

3.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视番茄植株,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或利用生物防治方法。

4.支撑管理。

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及时设置支撑架,帮助植株生长,保持良好的通风。

5.除草管理。

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疏果疏叶。

番茄植株结实后,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适时疏除过密的果实和病叶,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四、采收与贮藏1.采收时间。

根据番茄品种和市场需求,选择果实成熟度适宜的时间进行采收。

通常为果实开始变红后进行采收。

2.采收方式。

谨慎采摘,避免果实损伤,将果实放入不易变形的容器中。

3.贮藏条件。

将采摘好的番茄果实放入通风透气的环境中进行贮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环境。

4.运输和销售。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一、引言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公害西瓜生产作为其中的一种,不仅符合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还对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档旨在为无公害西瓜生产提供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标准化。

二、土壤准备1. 选择适宜的地块: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地作为西瓜种植地。

2. 土壤调理:在种植前适当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并进行翻耕和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

三、品种选择1.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西瓜品种。

2. 选择规范的种子供应商,确保种子的品质和无公害属性。

四、播种和育苗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温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2. 育苗方法:选用无公害的育苗基质,控制育苗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定期适量浇水,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光。

五、田间管理1. 揭膜和培土:在苗期结束后,揭去覆盖的膜,并进行培土,补充营养。

2. 薄梢和控蔓: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及时薄梢和控制蔓延,保持植株的整洁和通风。

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增加生物多样性、喷洒天敌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 浇水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合理浇水,避免水浸和缺水。

六、采收和储存1. 采收时间:根据品种和果实成熟度指标,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

2. 采收方式:采用整枝或者单果采摘方式,避免果实损伤。

3. 储存条件:将采收的西瓜整齐码放,置于通风、阴凉和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破损和受潮。

七、质量检测和认证1. 进行有机认证或无公害认证:与相关机构合作,对西瓜进行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符合有机或无公害标准。

2. 定期采集样品:定期在种植地采集西瓜样品,检测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总结本文档简要介绍了无公害西瓜生产的操作规程,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和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和储存、质量检测和认证等方面。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舍得花钱买健康,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高品质的无公害农产品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随着市场日益增大的需要而迅猛发展。

我公司特制订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如下:一、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农产品。

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有相对的标准,不能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所以,无公害农产品实际上是指商品农产品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下,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

归纳起来,无公害农产品除风味、营养含量合理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无公害农产品不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它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允许标准。

2、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食用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

3、“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无公害农产品必须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

二、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农产品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是防止农产品污染的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和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

尤其是对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农产品病虫害,必须选用抗病虫品种。

(2)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

对靠种子、土壤传播的病害,要严格进行种子和苗床消毒,减少苗期病害,减少植株的用药量。

(3)适时播种。

农产品播期与病虫害发生关系密切,要根据农产品的品种特性和当年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4)培育壮苗。

采用护根的营养钵、穴盘等方法育苗,及早炼苗,以减轻苗期病害,增强抗病力。

适龄壮苗,带土移栽。

(5)实行轮作。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避免同种农产品连作,实行水平轮作或其它轮作方式。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水旱轮作。

(6)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方式。

提倡深沟高厢栽培,避免田间积水,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湿度,及时清除病、虫、残株,保持田园清洁。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一、农业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的减轻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室大棚蔬菜种植两年后,在夏季种一季大葱也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消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销毁或深埋,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采取地膜覆盖。

膜下灌水,降低大棚湿度。

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生长后期可使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

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是深耕改土、垅土法等改进栽培措施。

七是推广无土栽培和净沙栽培。

3.生态防治措施。

主要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一是“五改一增加”。

即改有滴膜为无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垅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部放风为棚脊高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二是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掌握“三不浇三浇三控”技术,即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三是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四是常擦拭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

增加光照。

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五是在防冻害上,通过加厚墙体、双膜覆盖,采用压膜线压膜减少孔洞,加大棚体,挖防寒沟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能使相对湿度降到80%以下,可提高棚温3-4℃,从而有效地减轻了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二、物理防治措施1.晒种、温汤浸种。

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茄、瓜、果类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用10%的盐水浸种10分钟,可将混入云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菌核病,用此法也可防治线虫病。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和肥料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适用于无公害蔬菜、水果的生产。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水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与本标准。

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规定。

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无污染(包括化工企业和生活污染源)。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4.1科学合理配方施肥4.1.1基肥:以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活性肥为主,配施适量的磷钾肥。

4.1.2追肥:以磷钾肥和多元复合肥为主,适量使用长效尿素,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4.1.3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富利素为主。

4.2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4.2.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传入。

4.2.2农业防治措施4.2.2.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4.2.2.2合理轮作,换茬栽培。

4.2.2.3精耕细作,清洁田园。

4.2.2.4合理密植培育壮苗。

4.2.2.5实行轮作,盖膜栽培。

4.2.2.6砧木嫁接,换根栽培。

4.3.3物理防治措施4.3.3.1深翻晒土,高温闷棚灭菌。

即在温室秋播前10天扣棚高温灭菌。

4.3.3.2有机肥高温堆肥灭菌,禁止施用未腐熟的肥料。

4.3.3.3晒种消毒、温汤浸种。

先将待播的种子暴晒2-3天,再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并注意不断搅拌。

4.3.3.4设置防虫网,避挡害虫。

育苗小拱棚或温室顶部放风口设置防虫网避挡害虫。

4.3.3.5黄板或黑光灯诱杀。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等化学制品,全程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农产品。

在当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对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无公害西瓜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

一、土壤改良首先,选择好适合无公害西瓜生长的土壤是关键。

将田地清理干净,进行彻底的整地,去除地下障碍物和杂草。

然后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控,降低土壤的酸碱度,保持土壤肥力充足,为西瓜生长提供营养。

二、选好瓜种在种植西瓜前,选择良种很重要。

品种的选择对产量和品质都有直接影响。

无公害西瓜的品种要具有高产、抗逆性强、果实大、甜度高、营养丰富等特点。

因此,育种家庭要为无公害西瓜生产要选择适合自己生产的瓜种。

同时选好西瓜后还应做好相应的预处理。

三、科学施肥在无公害西瓜生产中施用肥料也是关键的一环节,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需施的肥料也不同。

适时的施肥可以促进果实的快速生长和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不能使用化肥,只能采用有机肥料施用,如发酵的农家肥、有机肥等。

四、定期防治病虫害无公害西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依靠生物防治以及综合防治。

在生长过程中,根据病虫害的害虫种类和数量,采用适量的喷灌、杀虫剂和陷阱等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在西瓜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我们需要进行定期病虫害防治,这能使西瓜的品质稳定、产量提高,且无公害。

五、规范采收环节在无公害西瓜生产中,采收环节尤其重要。

应选择明亮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收。

在采收过程中,务必将瓜柄保留,防止污染。

否则它们会直接对果实造成污染。

采收完后要进行整齐分类,分类后运输的过程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综上所述,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科学的进行管理,并且注意它们的成长过程,才能产出优质的无公害西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发掘更多的资源,把控好生产过程,尽力让生产的每一部分都无公害。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基本要求1.1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保证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健康、环境友好,并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1.2 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的生产过程,包括苗期管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运等阶段。

二、苗期管理2.1 种子选择:选择适宜的无公害种子,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

2.2 原料处理:对种子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传播。

2.3 苗床垫料:使用无公害垫料,加强床面的保温和透气能力。

2.4 温度控制:控制苗床的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2.5 病虫害防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苗期健康。

三、栽培技术3.1 土壤选择: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栽培。

3.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3.3 施肥管理:科学合理地施肥,根据番茄的生长期和需求进行施肥。

3.4 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

3.5 间距和密度:合理安排番茄的间距和密度,以便光照和通风。

3.6 支架搭建:建立坚固的支架,为番茄提供支撑和便于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番茄田,及时发现和诊断病虫害问题。

4.2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3 化学防治:在生物防治无效时,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4 防治期间的管理:在防治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理病虫害和杂草,保持田间环境卫生。

五、采收和贮运5.1 成熟度判断:采用目测或仪器测量的方法确定番茄的成熟度。

5.2 采收时间:选择适当的采收时间,保证番茄在最佳成熟期采收。

5.3 采收方式:采用合适的采摘方法,避免对番茄造成损伤。

5.4 贮运环境:在番茄采收后,尽快将其放入适宜的贮运环境进行保存和运输,以避免品质的下降。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1.土壤准备1.1在开垦新地或旧地整治前,要测试土壤的理化性质,并进行土壤修复,改善土壤结构。

1.2适时翻耕土壤,培肥、中耕、平整土地,并加入有机肥料和复合微生态肥料。

2.种子处理和选择2.1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和耐病虫的优质品种。

2.2用酒精或热水消毒种子,或者用生物农药、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防治。

3.定植和管理3.1确定适宜的定植密度和距离,避免过度种植。

3.2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及时对苗期进行揭膜、返茬、摘心等措施。

3.3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进行植物覆盖,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3.4对病虫害进行防修管理,利用机械方法、生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4.施肥4.1通过土壤测试,掌握土壤养分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

4.2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复合肥料进行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4.3控制施肥量,按照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

5.灌溉管理5.1根据不同的蔬菜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

5.2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浪费。

5.3防止水源污染,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水进行灌溉。

6.病虫害防治6.1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定期对田间进行巡查。

6.2利用生物农药和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6.3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措施,破坏病虫害的生活环境,降低它们的发生和传播。

7.环境保护7.1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乱扔垃圾和化学药剂,定期对田间进行清理。

7.2合理利用剩余农资和农作物秸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7.3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循环农业措施,降低环境影响。

8.采收和储存8.1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采收时机,采用合适的采收工具。

8.2尽量使用无公害包装材料,保护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8.3采用低温、湿润的环境进行蔬菜的储存和保鲜,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9.质量标志和追溯体系9.1根据无公害标准,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和质量评价。

9.2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产地、生产时间、品种等信息,以方便消费者查询。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番茄生产的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育苗、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历城区无公害番茄生产基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要求GB/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5005 无公害食品茄果类蔬菜3生产技术措施番茄栽培季节春夏栽培:春季定植小拱棚或晚霜结束后定植露地,春夏上市。

夏秋栽培:7月下旬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秋季上市。

越冬栽培:8月中旬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冬春上市。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耐贮存、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要的品种。

当前春夏栽培主栽品种为毛粉802,夏秋栽培主栽品种为日本佳宝,秋冬栽培主栽品种为宝冠201、2-402、毛粉802、汉克等。

生产设施规格要求配套设施:农膜、草苫、防虫网、遮阳网、竹披等。

小棚:高0.6m-1.0m,跨度1m-3m,长度不限。

冬暖大棚:高3.3m-3.5m,跨度8.5m-9.5m,长度50m-90m。

改良阳畦:跨度2.8m-3m,高度1.3m。

温床:跨度1.5m-3m,高度1.3m。

育苗3.4.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3.4.1.1育苗设施秋冬栽培、夏秋栽培以塑料小拱棚加防虫网、遮阳网、农膜育苗。

春夏栽培以风障阳畦、小高畦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3.4.1.2营养土配制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6份,腐熟农家肥4份,每m3加入腐熟的鸡粪20kg,过磷酸钙0.8kg,草木灰6kg,翻均整细,喷50%多菌灵600倍和5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均匀铺于播种床上。

3.4.1.3播种床处理每平方米播种床用福尔马林40ml,加水3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味散尽后播种。

3.4.2种子处理:3.4.2.1种子消毒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

无公害葡萄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葡萄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葡萄生产操作规程一、引言无公害葡萄生产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葡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保证葡萄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

本规程主要对葡萄生产的前期准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包装等环节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前期准备1. 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土壤养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

2. 病虫害调查:在种植葡萄之前,对种植地区的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计划。

3. 葡萄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葡萄品种。

三、栽培管理1. 土壤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2. 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根据葡萄品种和产量需求,确定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

3. 浇水管理:根据葡萄生长的需要,合理安排浇水,并确保充分排水,避免积水。

4. 修剪和整枝:根据葡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枝,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

5.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防治计划,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可采用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的方法,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6. 坐果控芽:根据葡萄品种和产量需求,进行果穗修剪和控芽,保证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四、采收和包装1. 采收时机:根据葡萄品种和食用习惯,确定适当的采收时机。

2. 采收方式:采用人工采摘或机械采摘的方式进行采收,避免果实受损。

3. 包装和储存:采用环保、卫生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并储存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确保葡萄的新鲜度和品质。

4. 运输和销售:在运输和销售环节,要注意避免葡萄受到挤压和震动,提供清晰的产品标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追溯性。

五、总结无公害葡萄生产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葡萄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

通过前期准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包装等环节的规范和指导,可以有效地控制使用和残留化学物质的风险,提高葡萄的品质和竞争力。

注意事项: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当地条件和葡萄品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以确保葡萄生产的良好效果。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菜心、小白菜、大白菜、椰菜(甘蓝)、芥蓝、芥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 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

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 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l —3月,气温低,潮湿,霜霉病容易流行,吹南风回暖时出现软腐病。

广州地区小菜蛾大发生,特别是西洋菜、椰菜、大白菜、芥蓝等被害严重。

1.2.24—6月,天气转暖,湿度大,有利病虫发生,特别是叶菜类连片种植的地区,下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跳甲(尤其深圳菜区,包括东莞、惠州一带供港菜场),6月高温时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开始大发生。

1.2.37—9月,高温多雨季节,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继续危害。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猖獗危害。

9月深圳菜区小菜蛾第二个高峰开始。

1.2.410—12月,干旱天气较多,蚜虫大发生,病毒病会流行危害。

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危害。

黄曲条跳甲危害逐步加重。

1.3 防治策略1.3.1防治病毒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结合控制蚜虫危害防止传播病毒病。

1.3.2 防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在搞好栽培技术防病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

1.3.3 防治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实行在栽培技术品种搭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以生物和生化制剂为首选用药,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技术。

防治菜心的小菜蛾,在5—6叶期(抽苔前),虫口控制在10—20头/100株以下;夜蛾,每50平方米发现1—2块卵就要注意观察,掌握初孵期防治在3龄期前施药。

1.4 防治方法1.4.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菜心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优l 号、早优2号、青梗中心、60天特青、7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迟心2号、迟心29号、8722等,耐霜霉病、菌核病的有四九-19、四九-20号菜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番茄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1 、围:本标准规定了达到无公害番茄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省日光温室、塑料棚、改良阳畦、连栋温室等保护设施的番茄无公害生产。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NY 5005 无公害食品茄果类蔬类;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保护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寒冷、高温、多雨季节,人为创造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微环境所采用的定型设施。

3.2 日光温室: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3 塑料棚: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3.4 连栋温室:以塑料、玻璃等为透明覆盖材料,以钢材为骨架,二连栋以上的大型保护设施。

3.5 改良阳畦:由保温和采光维护结构组成,东西向延长的小型简易保护设施。

3.6 温床:依靠生物能、电能或其他热源提高床土温度进行育苗的设施。

3.7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

4 、产地环境: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硫松的壤土的地块,并符合NY 5010的规定。

5 、生产技术管理:5.1 保护设施的规格要求:5.1.1 塑料小棚:矢高0.6 m~1 m,跨度1 m~3 m,长度不限。

5.1.2 塑料中棚:矢高1.5 m~2 m,跨度4 m~6 m,长度不限。

5.1.3 塑料大棚:矢高2.5 m~3 m,跨度6 m~12 m,长度30 m~60 m。

5.1.4 连栋温室:单栋跨度6 m~9 m,脊高4.0 m~6.0 m,二连栋以上的大型保护设施。

5.1.5 改良阳畦:跨度约3 m,高度约1.3 m。

5.1.6 温床:跨度约3 m,高度约1.3 m。

5.2 保护地土壤肥力等级的划分根据保护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含量高低而划分的土壤肥力等级。

具体等级指标见表1。

表1 菜田保护地土壤肥力分级表肥力等级菜田土壤养分测试值全氮% 有机质% 碱解氧mg/kg 磷(P2O5)mg/kg 钾(K2O) mg/kg低肥力:0.10~0.13 1.0~2.0 60~80 100~200 80~150中肥力:0.13~0.16 2.0~3.0 80~100 200~300 150~220高肥力:0.16~0.26 3.0~4.0 100~120 300~400 220~3005、栽培季节的划分:5.3.1 早春栽培:深冬定植、早春上市的茬口。

5.3.2 秋冬栽培:秋季定植、初冬上市的茬口。

5.3.3 冬春栽培:初冬定植、春节前后上市的茬口。

5.3.4 春提早栽培:终霜前30 d左右定植、初夏上市的茬口。

5.3.5 秋延后栽培:夏末初秋定植,国庆节前后上市的茬口。

5.3.6 长季节栽培:采收期8个月以上的茬口。

5.4 多层保温覆盖棚室外增设二层以上保温覆盖的方式。

5.5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冬春栽培、早春栽培、春提早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对病害多抗的品种;秋冬栽培、秋延后栽培选择高抗病毒病、耐热的品种;长季节栽培选择高抗、多抗病害,抗逆性好,连续结果能力强的品种。

5.6 育苗5.6.1 播种前的准备5.6.1.1 育苗设施:根据季节不同选用温室、大棚、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5.6.1.2 营养土:因地置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腐熟农家肥、草炭、垄糠灰、复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孔隙度约60%,pH6~7,速效磷100 mg/kg以上,速效钾100 mg/kg以上,速效氮150mg/kg,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10cm。

5.6.1.3 播种床: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播种床。

每平方米播种床用福尔马林30~50 mL,加水3 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 d后揭膜,待气体散尽后播种。

5.6.2 种子处理5.6.2.1 消毒处理: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

a)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 min。

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

b)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4 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捞出洗净。

主要防治病毒病。

5.6.2.2 浸种催芽消毒后的种子浸泡6~8 h后捞出洗净,置于25℃保温催芽。

5.6.3 播种5.6.3.1 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5.6.3.2 种子质量:符合 GB 16715.3-1999中2级以上要求。

5.6.3.3 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每667 m2载培面积用种量20 g~30g。

每平主米播种床播种量10 g~15 g。

5.6.3.4 播种方法:当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种。

夏秋育苗直接用消毒后种子播种。

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 cm。

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均匀撒播。

播后覆营养土0.8~1.0 cm。

每平方米苗床再用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8 g,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

冬春播种育苗床面上覆盖地膜,夏秋播种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

5.6.4 苗期管理5.6.4.1 环境调控5.6.4.1.1 温度: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阳降温。

冬春育苗温度管理见表2。

表2 、苗期温度管理指标:时期日温℃夜温℃短时间最低夜温不低于℃播种至齐苗: 25~30 18~15 13齐苗至分苗前:20~25 15~10 8分苗至缓苗:25~30 20~15 10缓苗后至定植前:20~25 16~12 8定植前5d~7d : 15~20 10~8 55.6.4.1.2 光照:冬春育苗采用反光幕等增光措施;夏秋育苗适当遮光降温。

5.6.4.1.3 水分:分苗水要浇足。

以后视育苗季节和墒情适当浇水。

5.6.4.1.4 分苗:幼苗2叶1心时,分苗于育苗容器中,摆入苗床。

结合防病喷1 000倍百菌清或500倍代森锰锌。

5.6.4.1.5 扩大营养面积:秧苗3叶~4叶时加大苗距,容器间空隙要用细泥或砻糠灰填满,保湿保温。

5.6.4.1.6 分苗后肥水: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

在秧苗3叶~4叶时,可结合苗情追提苗肥。

5.6.4.1.7 炼苗:早春育苗白天15℃~20℃,夜间10℃~5℃。

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5.6.5 壮苗指标:冬春育苗,株高25 cm,茎粗0.6 cm 以上,现大蕾,叶色浓绿,无病虫害。

夏秋育苗,4叶1心,株高15cm左右,茎粗0.4cm左右,25d以育成。

长季节栽培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秧苗。

5.7 定植前准备5.7.1 整地施基肥:基肥的施入量:磷肥为总施肥量的80%以上,氮肥和钾肥为总施肥量的50%~60%。

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3 000kg以上,但最高不超过5 000kg;农家肥中的养分含量不足时用化肥补充。

各地还应根据生育期长短和土壤肥力状况调整施肥量。

基肥以撒施为主,深翻25 cm~30 cm。

按照当地种植习惯做畦。

5.7.2 棚室消毒:棚室在定植前要进行消毒,每667 m2设施,用80%敌敌畏乳油250 g拌上锯末,与2000g~3 000g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

5.8 定植5.8.1 定植时间:在10cm土温稳定通过10℃后定植。

5.8.2 定植方法及密度:采用大小行栽培,覆盖地膜。

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每667 m2定植3 000~4 000株。

5.9 田间管理5. 9.1 环境调控5.9.1.1 温度5.9.1.1.1 缓苗期:白天25℃~28℃,晚上不低于15℃。

5.9.1.1.2 开花坐果期:白天20℃~25℃,晚上不低于10℃。

5.9.1.1.3 结果期:8~17时,22℃~26℃,17~22时15℃~13℃,22~8时13℃~℃。

5.9.1.2 光照:采用透光性好的耐候功能膜,冬春季节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日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

夏秋季节适当遮阳降温。

5.9.1.3 空气湿度:根据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湿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缓苗期80%~90%、开花坐果期60%~70%、结果期50%~60%。

生产上要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或暗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把棚室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围。

5.9.1.4 二氧化碳:冬春季节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使设施的浓度达到1 000~1 500 mg/kg。

5.9.2 肥水管理5.9.2.1 肥水管理指: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

定植后及时浇水,3 d~5 d后浇缓苗水。

冬春季节不浇明水,土壤相对湿度冬春季节保持60%~70%,夏秋季节保持在75%~85%。

根据生育季节长短和生长状况及时追肥。

常规栽培推荐施肥量见表3,扣除基肥部分后,分多次随水追施。

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还应针对缺素的状况增加追肥的种类和数量。

表3 番茄推荐地施肥量肥力等级目前产量 kg/667m2 推荐施肥量 kg/667m2 纯氨(N)磷(P2O5)钾(K2O)低肥力 3000~4200 19~22 7~10 13~16 中肥力 3800~4800 17~20 5~8 11~14高肥力 4400~5400 15~18 3~6 9~125.9.2.2 不允许使用的肥料:在生产中不应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5.9.3 植株调整5.9.3.1 插架或吊蔓: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

5.9.3.2 整枝:番茄的整枝方法主要有三种,单杆整枝、一杆半整枝和双杆整枝,根据栽培密度和目的选择适宜的整枝方法。

5.9.3.3 摘心、打底叶:当最上目标果穗开花时,留二片叶掐心,保留其上的侧枝。

第一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及时摘除枯黄有病斑的叶子和老叶。

5.9.4 保果疏果5.9.4.1 保果:在不适宜番茄坐果的季节,使用防落素、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