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摘要】通过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pbl教学、双语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法,改变考核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相关防治诊断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关系密切[1]。
但其又以繁杂的内容、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学生记不住、难应用等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对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结合临床,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医学微生物授课的主要对象是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经过前面基础课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后,普遍对学科的临床应用、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授课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基础理论和研究前沿相结合、基础技能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适当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现代分子微生物学的新进展、新技术。
如在学习呼吸道病毒时,向学生介绍流行性感冒病毒,结合目前禽流感的爆发,将内容延伸到病毒变异、诊断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技术。
这样能极大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2]。
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第一步,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在我国产业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本科学校教育领域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
产教融合是一种利用学校、行业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该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协同,强调生产与教学密不可分,在生产中教学及在教学中生产。
产教融合不仅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自身内涵发展的要求。
2019年10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推进产教融合也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如何提高产教融合实施效果,是当前许多高校探索的重要命题。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与企业、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不足,无法满足指导企业生产的需求。
龙岩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为我国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1主要改革措施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郑新添,范克伟,张敏,林炜明,黄翠琴(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00)摘要:产教融合是高等学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龙岩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主要改革措施包括优化培养方案,重构了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方向课包含卓越兽医师模块课程、智慧养殖模块、农产品加工模块、农牧商务与金融模块和兽医制药模块等5个方向模块课程;实行“3+1”培养模式,强化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总学分占比达41.5%;实施“双师同堂”教学、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共建产教融合教研平台和创新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等教学教育改革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第1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
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
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
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
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
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
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2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
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
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摘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围绕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该课程在我国的后发优势对教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课程特点,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高等教育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在传统植物病理学的基础上,围绕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传统植物病理学提出的新要求,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自产生、形成以来,始终坚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最新科研进展紧密结合。
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无公害食品正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为无公害防治技术,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治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开展该课程教学的高等院校也有限,相比国外已经形成多样化商品和完整产业链的情况而言,我国该学科急需快速发展。
而相对于科研和产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人才的匮乏成为了制约因素。
由于该课程在我国的后发优势,决定了必须以高起点来推动教学的发展。
鉴于此,我们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的发展前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1 教材编写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防治学汲取了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营养,其科学研究和利用在国内外均有了很大的发展。
作为一门课程,生物防治学的内容和体系日趋成熟,并一直被列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但是,之前国内还没有全国统编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教材正式出版,这对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十分不利[3]。
为此,根据教育部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意见,我们组织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了全国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与学农相结合模式构建
授课方式 ; 学农 实践 可 以成 为一个很 好 的切 入 口。学
农期 间 , 我们可 以创设 条 件 , 让学生 拥有 更多 亲近 、 拥 抱大 自然 的机会 , 力实施“ 努 开放 性作业 ” 拓宽实验 内 ;
容, 加强相关课题探究 ; 而有效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从 和实践能力 , 建 充满生 命 力的课 堂教 学生 态 。这是 构 我们共 同期待 的。 3 1 学农与 生物课 堂教 学相 结合 目前 高 中学农 通 .
义
教学 中 , 我们就更应 注重 通过多种途 径 , 或依托 相关课 程 载体 , 努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 习的兴趣 。 学农实践 , 是新课程 规定 的高中学生 一 门必修课 。
从其 涉及内容我们更可 以把 它看成 是生命科 学课程 的
() 4 从袁 隆平杂交水稻看遗传学原理 的运用 () 5 食用菌培养原理及实施要点 () 6 植物嫁接 、 扦插理论及操作实践
我们可通过一系列的活 动 , 让学 生能够更 加热爱 自然 、 热爱生命 。
3 3 3 生物 生态 习性的考察 与探 究 .. 学农 基地 学生
伸 提供 了一个广 阔空间。我们在 开展 生命科 学 教与学
() 7 无土栽培在现代农业发展 中的应用研究 ( ) 教兴农在 现代化农业 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 8科
进 一步拓展 和延 伸。因而 , 我们 可 以想 方设 法结 合 实
际, 并在符合科 学性 、 可行 性基 础上 , 当拓 宽 有关 生 适
物 知识 的教 与学 , 不断提高学生 生命科学 素养 , 关注 学
苦 ” 道理。 的
各种农作物及 其 田埂旁 的一 片野草 , 实际他们 却 有着 丰 富的食用 、 药用 、 经济 或教学等 价值。我们如 何利用
高职院校《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摘要】《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是微生物发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课。
本文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构建教学内容,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高职;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设置生物农药和肥料开发于大自然,低毒,容易被环境降解,无残留,无污染[1]。
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渐增加,生物农药和肥料逐渐替代化学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微生物发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农田作物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和肥料的品种、性能、作用、施用方法、生产工艺等,是一门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的专业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与肥料的种类、作用、基本的生产方法等,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操作、品质控制等所需的知识诉求。
《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开设前期,教学团队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学生走访等方法探索了本课程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模式[2]。
1 教学内容合理化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的程序式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已获知识情况,从培养目标出发,选取实用性较强、学生易理解的生产过程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并没有集中学习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的主要反应及其反应机理,而是从不同类别的农药和肥料出发,主要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海藻肥等,内容包括其发展历史、概念、种类、特点、安全使用、生产等,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并且学习内容选取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化2.1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为学生,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知识内容由浅入深,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农药和肥料展示及学生对某些生物农药肥料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目前生物农药肥料的发展及生产概况,使得学生对生物农药肥料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摘要]中职学校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课程一直是一门传统且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每一所中职学校都有着相应的教学方法和一套完善的技能操作模式。
但由于最近几年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学生资源较为短缺,与此同时,社会对与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有关的工作和人才要求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遥感等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而有着进一步的提高,这就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要提高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禽生产;疾病防治;创新教学;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9-0054-02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田庆丰(甘肃省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白银730726)目前,我国各中职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及实训人才较为缺乏,畜牧类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存在着专业课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差、积极性低等问题。
而这一方面与学生自身有关系,同时学校也应当重视对此专业教学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创新改革,通过创新式教学方式和多元化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高度重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我国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学都伴随着教育改革创新以推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各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尤其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第一产业的传统专业的专业课程更应当结合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不断改革创新。
该专业在近年来其生产一线技术人才较为稀缺,而这无疑反映在各中职学校教育问题上,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新型的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多媒体、微课件、短视频、线上教学等形式,更加形象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从而加强理论基础。
从传统以教师口述为主,到现在可以利用课件视频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从传统的无法到生产一线进行的实训操作,到现在可通过大屏幕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每一步骤的具体实验、实训操作,从而夯实基础。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
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
日本技能检定制度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易姝洁
中钢集团衡阳重机职工大学
我校改革与发展的SWOT分析
郑海涛
屈清华
湘南中专学校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及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应用
龙山青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及模式块化教学培养体系研究
曹万江
刘秋良
黄小江
曹云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2009年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名单
一等奖(48篇)
论文题目
作者
作者单位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刘振湘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研究
周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院校物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朱仁华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陈斗
彭彤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外出写生教学的探究
段泽民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试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田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思考
邢智强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关云飞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法律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杨文明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郴州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研究
廖广莉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新形势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郭桥华
高职院校《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高职院校《 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 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马字春 蔡 秀萍 张友维 ( 江苏 食 品药 品职 业技术 学 院 生物 与化学 工程 学 院 , 江苏 淮 安 2 2 3 0 0 3 )
【 A b s t r a c t 】 ‘ ‘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p e s t i c i d e a n d f e r t i l i z e r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s p e c i a l t y c u r r i c u l u m i s a h i g h l y t a r g e t e d s p e c i a l i z e d C O U r S e .
研究生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研究生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①孙国辉*,赵丽娇,张娜,任婷,钟儒刚(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北京100124)一、引言癌生物学作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硕博贯通课程,主要讲述近30年来癌生物学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课程通过介绍经典实验的授课方式,使研究生深入了解现代癌生物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授课内容均与学科导师的研究方向贴近。
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相关研究生打好专业基础,更好地从事课题研究,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课程被列为生物学学科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因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癌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以供参考。
二、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思政教育的现状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基础研究和技术与应用型人才,他们会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至关重要。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力推进,作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脱节。
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2)研究生导师的能动性缺失,在导师负责制下,多数情况下导师更多关注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课题进展,缺少对学生心理、思想道德、学识学风、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
(3)显性化、形式化与功利化的“课程思政”困境。
专业课教师由于认识偏差,以直白方式向学生灌输本来属于“隐形”的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各类评奖评优而出现的“课程思政”申报大于实践的功利化现象。
(4)将“课程思政”狭义理解为“课堂思政”,忽视了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和其他培养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三、癌生物学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一)癌生物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育人这个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工作,先后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和《北京工业大学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有效教学研究
2 1 ,3 8 :9 0 12 ( ) 13~14 9
AcaAgiu u a inx t r h reJa g i c
《 植物病 害防治技术》 有效教学研究
凤舞剑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徐州 2 1 1 21 ) 5
摘
要: 分析 了《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的教 学现状 , 并对其教 学要素进行 分析 , 出了设 计与创新教 学模式 , 提 选用课 堂导
效 陛。课堂教学中教学 目 的确定、 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 、 教 学组织的安排 、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取决于教师。 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 : 一是
收稿 日期 :O l 0 2 2 l 一 5— 7 作者简介 : 凤舞剑 (96 )男 , 1 一 , 江苏睢宁人 , 7 讲师, 硕士 , 主要从事植保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于教学观念的更新, 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 有利于教师角 色的转变 , 有助于改变教学的无效和低效。研究 中提及 的有效教学的实践归纳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对高职院
义 。如何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 , 进行因材施教 , 改进教学 方法 , 提高教学质量 , 培养 出高素质技 能型植保类人才 ,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该门课程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针 对这一问题 , 笔者从不同角度对《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有 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l4 9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 3卷
观念旧。只吃准教材 , 不研究职业教育 的规律, 走老路。 二是惰性大。把教学效果不好归因于学生素质低下 , 而
对职业岗位和学生学 习情况缺乏深入研究 , 无论是学习
产真实的工作氛围, 每个学生就像企业中的员工, 组成工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下册《生物技术》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生物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
2.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问题驱动,培养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勇于质疑、善于探究的精神。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4.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通过生物技术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为实现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物技术应用的情景,如转基因食品、生物制药、生物防治等,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物技术的魅力。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2.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技术的具体实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制药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讲解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生物技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高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doc
高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作者:马英玲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5期[摘要]文章阐述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目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者简介]马英玲(1965-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教学及研究。
(广西柳州545004)[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广西林业高职院校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教改研究”(项目编号:2006C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088-02“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地域性和季节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当前林业生产实际,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1.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课时紧,内容方面贪大、求全、不求实用,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抽象、枯燥,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实践教学没有以能力为主线,实训课的设计也只是针对理论体系的运用,基本上是验证型的,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不足。
3.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学使用教材系全国统编教材。
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林业生产水平各异,森林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有害生物控制措施也有差别。
因此,依据教材内容制订的教学计划,没有突出地方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
中学生物教学教材设计论文7篇
中学生物教学教材设计论文7篇中学生物教学教材设计论文(篇1)教学设计思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
一方面是从我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
我所任教的高06级3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这节内容概念性知识多,难度较大,所以整个课的复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线索,用网络式的表、图等对比,归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知识点内容罗列得较详细,配合相关高考题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根据高考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和层次的体现来设计了此课。
考点分析:06年高考大纲《免疫》的考试范围是:(略)。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免疫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每年都有出现。
如03年的理综新课程卷、全国卷、江苏卷、上海卷有考查;04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Ⅲ、全国卷Ⅳ、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广西卷都有考查;05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上海卷、广东卷、江苏卷也有考查。
从历年高考试题及各类复习题中,常见的有关免疫的问题,从试题的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从多种角度命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的表达能力。
此外,有关免疫的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世隔绝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难点:本部分复习的重点要点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
仔细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理解抗体的产生和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知识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知道免疫失调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特别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原理来解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特病机制、症状及防治方法等问题。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思政
2023年第02期现代园艺“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杨金红,李慧君(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833200)摘要: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思政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从目标的设置、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考核方式的改进、课程思政的效果调查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思政;考核方式“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更多强调学生要能正确识别园林植物病虫害,同时,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原理,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实施。
实际上,本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往在教学中甚少提及。
1“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思政课程的现状调查就学生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引入思政的教育现状开展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共181份),分析如下:(1)对于课程课堂学习中涉及的时政类话题,70.88%的同学选择了很感兴趣,23.08%的同学选择比较关心;(2)在不增加思政课时的基础上,你有兴趣参加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吗?95.93%的同学选择有兴趣;(3)除专业知识学习外,你在专业课上更大的收获是?86.26%的同学选择了学会做人选项,60.44%的同学选择了增强文化自信选项;(4)在学校育人过程中,你认为哪类人对你良好品格和行为形成影响最大?63.95%的同学选择了专业课教师;(5)你最喜欢或最希望以哪种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36.63%的同学选择了参与实践教学,23.26%的同学选择了邀请专家或先进人物进行讲座或宣讲,选择同学及老师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上进行互动占13.95%;(6)你认为课程思政应关注学生的哪些需求?86.63%的同学认为应把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相融合;(7)你认为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77.33%的同学认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自身综合素质;(8)你认为课程思政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77.91%的同学认为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和增强职业信心。
生物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材创新
生物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材创新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物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特的科学,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发展、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物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材创新,提出一些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二、现状分析1. 传统生物教育的问题传统的生物教育主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生物概念的表层,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并且缺乏对生物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2. 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材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的教材往往较为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
生物学的教材创新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生物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1. 探索式学习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并帮助他们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探索式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注重合作和实践的学习模式,适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学相关的项目,比如生态调查、植物生长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合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生物学概念和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封 闭的 “ 中心 ” 三 的知识信息 传媒手段 和教与 识 的 发 生 过 程 , 通过 师生 互 动 、生 生 互动 、 和影 响发病 的 因素 相同 , 小麦条纹叶枯 病的 而 学的方式 , 已经越 来越不能适 应现代社 会对高 双 向交流的形式 , 鼓励 质疑批判和 发表独立 见 发生正 是 因为近 年 来江 苏水 稻条纹 叶枯 病大 新 科技 人才 的需求 。高 等学校 应贯 彻执 行 中 解, 培养 大学 生的 创新 思维和 创新 能 力 , 采用 发生 导致 田间灰飞 虱带毒量 增加 , 因此 采用比 共 中央 国务院 《 关于 深化 教 育改革 全面 推进 如 下具 体 的 教学 方法 。 较 法 利 于 记 忆 、印 象 深 刻 。 素 质教 育的决 定 必须 改革 目前教 学方 法单 3 1 情境式教 学方法 , 3 5 研 讨式教 学 . 教学 手段落后 的 状况 , 积 极实行 启 发式 “ 通过 几张 照片和大 量数据 , 描述 目前地球 我们 要 求学 生利 用 课余 时 间通过 各 种渠
一
、
和讨论式 教学 , 激发学生 独立思 考和创新 的意 识 , 实提 高教学 质量 ” 切 。 教师需要探 索不同 的教学方法 , 以适应这
一
生物 多样性 被破 坏 得堪忧 的现 状 !将 课件做 道 收集 资 料 , 学生 在教 师的 指导 下思 考 、 自 鼓励 学 生 有独 特 得生 动 , 合 声 音 、动 画 , 同学 以 震撼 , 结 给 引 学 、小组 讨 论和 撰 写 论文 ,
学方 法单一 、陈 旧 , 响 了教 学效 果 , 影 限制 了 学 生创造性 思维 的锻炼 和 发展 。传统 的教 学
3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要 从根 本上 改 变 目前这 种农 科 专业 课教
高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年第08期立足地方、依靠产业、面向行业、融入特色、服务发展的思路,走特色化、高水平的道路,与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赢,实现“造血”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周佳麟,等.论高职化工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建设[J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下):8-9.[2]陆珂.“云代理记账”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6(25):28-29.[3]谢振华.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为例[J ].物流技术,2016,35(11):180-184.[4]戴孝林,等.高职服装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模式的探讨[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6,20(4):57-60.[5]王书旺,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3):235-237.[6]宋奇吼,等.铁道供电技术产教深度融合实训评价体系研究[J ].考试与评价,2017(4):152-153.[7]刘如兵,等.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17(26):63-66.[8]张圣忠,等.基于企业用人需求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纺织服装实训平台的建设[J ].纺织教育,2017(12):102-104.[9]叶云飞.高职院校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16(2):30.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各类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方式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各种动物疫病的分布、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措施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要:培养具有生物防治技能的综合型植保人才是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生物防治教研室在《生物防治》课程教材选择、授课方式、双语教学、课程实践、综合考查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期对《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提供启示,并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防治课程实践双语教学教学改革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生物技术,是害虫治理中成功、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之一,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害虫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农药残留(residue)的“3R”问题严重,导致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替代防治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防治在我国现代化绿色农业中的地位也更加凸显[2]。
有效地利用生物防治手段进行害虫防控,对防治者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
因而《生物防治》课程成为农林类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的开展正是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然而最初的《生物防治》课程讲授方式过于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强。
因此为培養具有一定生物防治技术能力,具有良好病虫害防治专业技能的植物保护人才,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需求,需要对《生物防治》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
两年时间,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生物防治教研室通过对教材筛选、授课模式、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是课程讲授的基础。
现在高等农林院校使用较多的生物防治教材有:张晓霞编著的《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基础》、林乃铨主编的《害虫生物防治》以及仁顺祥和陈学新主编的《生物防治》。
相比较之下《生物防治》这本教材更适合用于作为农林类高等教育教材。
第一,该书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二,该书系统的介绍了生物防治的理论、前沿以及应用实例。
《生物防治》全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注重理论知识,内容涉及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生物防治资源、生物防治途径与方法、生物防治实施与作用评价、生物防治前沿与展望。
系统介绍了害虫、病害、杂草生物防治原理,寄生、捕食、昆虫病原真菌、拮抗微生物、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以及多种型生防资源。
通过了解天敌输引、保护利用、繁殖释放、生防微生物发酵生产、昆虫不育技术等认识现有的生防手段和策略;通过认识生物防治因子作用评价方式、生防实施与效果评价了解生物防治在绿色农业中的作用。
在上篇的最后通过从更高的生态、行为、生理、分子、协同调控技术层面阐述了生物防治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前景。
而该书的下篇各论部分则着重讲解了生物防治的实施案例。
各论部分按照生物种类进行分章节阐述,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茶树、森林、草原、杂草、储藏物、入侵生物、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每个章节都分为概述、生物防治因子及其利用途径和典型案例三个部分组成。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迅速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授课模式生物防治课程采取“小班团队授课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生防教研室为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生物防治》课程上采取团队小班授课,小班规模为30人,授课团队教师在5人左右。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并参考自己的研究领域,分模块讲解。
与传统的单个老师教学不同的是:团队教师教学能充分发挥各个授课老师各自的优势,讲解自己擅长领域的问题。
通常授课老师的研究领域分为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等。
老师在授课时能在讲解教材的内容基础上,从生物防治各个研究方向凝练出科学问题,并向学生介绍该领域中生物防治的前沿进展。
同时,担任课程的授课老师都具有企业合作、基地示范、专业技能培训的经历,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很快帮助学生掌握生物防治技术的要领和难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掌握。
同时,课堂在授课过程中会邀请学校所在地的生防站、生防产品生产厂商的技术部门中的技能人才担任课程的外聘教师,不定期的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开展生防技术讲座,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防治》的效率和实践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双语教学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元性。
双语教学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3]。
双语教学采用“双段推进”教学模式,前期的“渗透阶段”,英语授课部分占到10%,随后逐渐提高到30%。
在前几个章节的渗透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如biological control(生物防治)、natural enemy(天敌)、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等。
随后进入“整合阶段”,围绕教学大纲增加英文比例。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掌握专业英语的能力。
课堂设有“老师学生互动模式”,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归纳,在课堂上用英文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或是向老师提问。
老师则采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和利用所学知识并进行英文交流的兴趣。
比如“寄生性天敌”的讲解,先结合专业特色把教学目标板书出来,寄生性天敌的概念、种类、寄生行为、利用。
然后问学生what……,whi ch……,and how……,具体问题如什么是寄生性天敌(what)?你所了解的寄生性天敌有哪些种类(which)?在柑橘园中如何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柑橘木虱(how)?整个教学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当学生能很好完成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已经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点,并且能流利的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所学和观点。
在讲解完这些理论之后,继续询问学生对于柑橘园中其它害虫,如粉虱、螨等的天敌有哪些?如何提高害虫防控的广谱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了学习潜能,获得师生的好评。
四、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是《生物防治》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4]。
组织设计好的实践方案能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熟练运用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在《生物防治》课程中,我们把上篇的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后,会安排了一周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
将全班30个学生分成10组,每组3个人。
让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中寻找害虫和对应的天敌,并拍摄天敌捕食或寄生害虫过程的照片和视频。
鼓励学生捕捉少量害虫和天敌带回寝室饲养,记录天敌饲养过程中所观查到昆虫的行为。
同时开放实验室,提供显微镜等相应的实验仪器,鼓励学生向老师咨询昆虫鉴定、昆虫饲养等问题。
一周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捕捉饲养的天敌,整合视频、照片和查阅的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天敌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生活史、寄主昆虫、寄生或捕食特点。
例如同学们在蔬菜地中发现棉花上有大量的蚜虫在取食,同时注意到有瓢虫在取食蚜虫,随后将瓢虫和蚜虫带回实验室鉴定,发现是六斑月瓢虫和棉蚜。
通过饲养观察,同学们记录了六斑月瓢虫的日取食量约为300头,雌瓢虫每日能产6~10粒卵,总产卵量可到500粒左右。
六斑月瓢虫在25~30 ºC时总的发育时长约为12天。
学生通过自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加深入了解生物防治中的一些生防资源,以及它们的生物学习性。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不断有其它组学生提问,交流自己的实习心得,老师也在一些重要问题,如瓢虫发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瓢虫对不同种蚜虫取食偏好等作出详细解答。
使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生物防治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展示交流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五、考核评价课程考核应当从单纯的注重知识,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转变,由只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记忆、复述和基本理解,转变为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知识记忆、理解、应用、评价[5]。
因而《生物防治》课程的考核评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上文提到的实践成绩。
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答辩环节后,最终由授课团队老师从ppt制作、知识点掌握、理论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另一方面则是期末考试成绩,试题分为名词解释题、判断对错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其中名词解释的题干和判断题的题干为英文。
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由这两部分得分各折合50%后的总和得到。
这种考核方式即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检查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为培养选拔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生物防治人才奠定了基础。
生物防治的研究是现代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迫切需求,培养生物防治专业人才,也是植物保护学人才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生物防治》课程中采取精选教材、团队授课、双语教学、课程实践、综合考查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有力的促进该门课程的开展,激发同学们励志从事植物保护专业的决心。
参考文献[1]Bi YL. Strategy of reforming education of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y[J]. Journal of Anhui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University,2014,28(6):77-79. [毕亚玲.应用型高校《病虫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安徽科技学院學报,2014,28(6):77-79.][2]Bi YL,Zhang YH,Duan HM,et al.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biological control science due to cultivation of applied ability[J]. Journal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2012,26(3):63-65. [毕亚玲,张轶辉,段海明,等.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6(3):63-65][3]Li WC,Zhong YJ,Chen FY,et al. Closely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bilingual teaching in practice[J]. New education era,2014,21:140-141. [李文楚,钟仰进,陈芳艳,等. 密切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提升双语课的教研水平,新教育时代,2014,21:140-141][4]Ma DF. Plant protection rese arch and practice on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J].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2017,11:60-60. [马东方.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求知导刊,2017,11:60-60][5]Luo SG and Liu LL. Analysis of trends in college curriculum examination reform in China[J].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2014,12:71-74. [罗三桂和刘莉莉.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