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际关系史电子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学案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考点落实】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结束标志:(2)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B】①巴黎和会:背景:时间,与会国,操纵国大国意图:美国英国法国②《凡尔赛和约》:内容:③凡尔赛体系:构成④国际联盟:主要机构主要使命实际效果(3)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B】①华盛顿会议背景:时间,与会九国目的:会议内容:(华盛顿体系构成)(4)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价:【B】积极消极(5)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经济方面殖民地方面海上霸权方面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背景、条件:①②③彼得格勒起义:时间经过(2)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①②③(3)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②3、第二次世界大战(1) 二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2)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 a bc d(3)《开罗宣言》:时间国家内容(4) 德国投降;时间事件:影响日本投降:时间影响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C】(1)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背景:形成:四大会议:、、、雅尔塔会议时间与会国内容雅尔塔体制含义:影响:积极消极(2) 联合国建立过程:a bc d成立时间:宗旨:总部:主要机构:、、、、、(3) 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建立:含义: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是:5、美苏冷战的开始(1)冷战的序幕和开始序幕:开始:杜鲁门主义时间:内容影响(2) 两大阵营的形成过程:马歇尔计划:时间内容莫洛托夫计划:时间内容北约:时间国家全称影响华约:时间国家全称影响:(3) 柏林危机:原因:影响:6、大国关系的重组(1)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7、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原因:经过德国统一:方式:最终实现:影响:(2) 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时间:影响:8、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欧洲煤钢联营:时间地点国家条约《》意义:(2) 欧共体的成立:时间:三个组织、、(3) 欧盟成立过程:时间:性质:欧元启用经过:正式启用时间:(1)欧洲一体化的影响【B】对欧洲:对世界:9、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1) 东盟:成立时间组成国家有(2) 石油输出国组织:目的:时间组成国家影响:(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时间:性质: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梳理】一、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一)、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中心舞台的确立和延续:阶段特征: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最新版教案近代国际关系史
绪论1.1.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定义。
国际关系史是指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的总和。
2.2.国际关系的产生。
古代和中世纪国际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
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条件。
地理大发现以后,大西洋市场和东方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加快了由分散到整体发展的步伐;资产阶级奋起反抗,纷纷战胜封建专制统治,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资本主义渐次成长壮大,世界市场走向成熟;通讯和交通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列强侵占落后地区,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的漩涡,全球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全球性的国际关系体系宣告形成。
近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史入近代,独立的主权国家相继建立,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运作的动力源泉;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唯一的行为主体被打破,行为者日益增多,行为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基础,通过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使一国的经济活动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
3.3.近代国际关系史与世界近代史的相互关系。
两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近代国际关系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世界近代史作为载体。
当近代国际关系史从世界近代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又是对世界近代史中国际关系史这部分内容的丰富、深化与扩展。
世界近代史以叙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着重把握历史的整体发展与规律,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内部发展的历史。
而近代国际关系史主要是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间的外部关系,阐释近代国际关系史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4.4.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为国际关系中多种关系的集中反映,政治关系在国家与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演变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经济关系。
历史学科的教案标题近代历史事件与国际关系
历史学科的教案标题近代历史事件与国际关系教案主题:近代历史事件与国际关系引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近代历史事件,了解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历史事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作用的能力;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一、事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 背景介绍:近代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2. 原因分析: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备竞赛等因素3. 影响评估: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地缘格局的重塑二、事件二:苏联的建立与冷战的开始1. 背景介绍: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2. 苏联的建立和扩张: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崛起3. 冷战的开始:东西方利益冲突的对峙4. 影响评估:对欧洲一体化、军备竞赛和核威慑的影响三、事件三:柏林墙的建立与冷战之巅1. 背景介绍: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高潮2. 墙的建立:东西德分裂的象征3. 形势紧张:古巴导弹危机引发全球关注4. 影响评估:冷战局势的升级与缓解四、事件四: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际关系重塑1. 背景介绍:中国革命后国际孤立局面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破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3. 和平崛起:中国的经济崛起与国际合作4. 影响评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五、事件五: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 背景介绍: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2. 9/11事件:美国国土遭受恐袭3. 全球反恐战争:冲击与反思4. 影响评估:全球安全格局的改变与问题的突出六、事件六:英国脱欧与欧盟未来1. 背景介绍:欧洲一体化与分离思潮2. 英国脱欧公投:对欧盟的冲击3. 欧盟未来:整合与脱离的博弈4. 影响评估: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七、事件七:新冠疫情与全球合作1. 背景介绍: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与国际合作2. 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迅速传播3. 国际合作与抗疫:全球抗疫经验交流和援助4. 影响评估:全球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新挑战结语:通过学习这些近代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近代国际关系史》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
英国革命期间奉行的对外政策
革命期间,英国分裂为以国王为代表和以议会为中心的两个 阵营。双方各自派员遣使奔赴欧洲,寻求可能的援助和支持。 议会采取谨慎而且灵活的外交手段,为英国革命争取了一个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 克 伦 威 尔 时 代 的
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不参与欧洲的 事务。克伦威尔一方面渴望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
三 反对欧洲势力的武装干涉
法国的和平防御的方针和“不干涉” 法国的和平防御的方针和“不干涉”外 交原则并未消除欧洲国家对法国革命的敌视。 1791年 27日,普、奥发表了准备干涉法国 1791年8月27日,普、奥发表了准备干涉法国 革命的《匹尔尼茨宣言》 1792年 革命的《匹尔尼茨宣言》。1792年4月,法、 奥战争爆发,7月,普鲁士加入对法战争。9 奥战争爆发,7月,普鲁士加入对法战争。9 月,法军取得瓦尔密大捷,普奥同盟的干涉 遂告失败。 793年 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处死后,法国与 欧洲诸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793年春,欧 欧洲诸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793年春,欧 洲诸强组织起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军节节败 退。雅各宾派取代吉伦特派执政,并迅速扭 转了战场形势,1794年法国军队转入战略反 转了战场形势,1794年法国军队转入战略反 攻,并再次占领了比利时。
三
美国独立后与法、英关系
独立后,美国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力 独立后,美国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力 图避免与法、英等国的正面冲突。第二 次对英战争后,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控制 和渗透,确保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 完整
第四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的 冲击
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欧洲
影 响 格 局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际 。 国 斗 争 法 洲 的 与 干 欧 权 国 盟 由 对 霸 英 同 了 关 关 命 洲 和 法 入 际 际 法 了 革 系 大 欧 命 反 转 国 关 国 夺 革 的 此 洲 国 , 法 争 国 导 从 欧 国 法 领 容 , 欧 洲 动 开 强 统 , 洲 活 展 列 建 欧 彻 战 、 涉 国 内 心 为 交 命 洲 封 扫 英 的 中 成 外 革 欧 国 横 命 为 立 革 命 命 系 的 速 的 大 。 系 迅 列 国 慌 各 命 革 更 独 兰 革 国 系 法 恐 洲 革 级 、 一 绕 的 欧 次 阶 刻 美 德 大 围 者 了 这 产 深 北 治 起 资 为 、 继 尼 国 法 引 的 更 命 底 后 革 是 年 争 国 发 英 爆 的
初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
初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考察学生对于国际交往和外交政策的理解能力的窗口。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会介绍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与列强的接触、争夺领土、运动和改革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外来压力以及如何实现民族独立。
一、与列强接触与争夺领土1.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断然变局。
1840年至1842年间,在英国贩卖鸦片并借此获利巨大后,清朝政府下令禁烟。
然而,在英国发起军事行动后,清朝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且同意开放五个沿海城市。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遭受列强侵略。
1.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指神宗洪秀全领导下的太平天国与清朝政府之间的战争。
运动推翻了清朝千年来的皇权,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
然而,太平天国在与西方列强争夺领土时遭到失败,最终导致首都天京被清军攻陷。
二、改革与开放2.1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尝试。
这场改革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他们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呼吁政治体制变革以及现代化教育,并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变法没有成功实施。
2.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
在1911年发生的这次革命中,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统治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20世纪之前废除专制政权并引入现代民主制度的东方国家。
三、外交政策与建立中华民国3.1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发生于1884年至1885年,是中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之间的冲突。
这场战争主要是由于争夺越南北部地区而引起的,它标志着法国对华殖民势力的增强。
尽管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取得胜利,但这也鼓励了后续反帝斗争活动。
3.2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与日本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大学近代国际关系史教案
大学近代国际关系史教案:大学近代国际关系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2. 了解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和地位;3.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4. 发展学生阅读、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近代国际关系的背景和动态(2小时)1. 近代国际关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19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演变;3. 美国的崛起和世界大战前的和平主义运动;4. 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第二课:冷战和全球化(2小时)1. 二战后的战后秩序和联合国;2. 美苏两极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发展;3. 全球贸易和金融机构的成立;4. 全球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
第三课:新兴市场经济和多极化发展(2小时)1. 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国际多极化的趋势;2. 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3. 国际组织的制定和实践;4. 互联网和技术的影响。
第四课:全球性问题和国际合作(2小时)1. 全球性问题和国际社会的合作;2. 反恐和防卫战略;3.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4. 贸易和能源问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阅读课外资料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小测验、案例分析报告、讨论参与、课外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参考教材《国际关系概论》(第六版),唐纳德·麦克法尔兰(Donald M. Snow)、洛伦斯·劳莱恩(Lawrence S. Kaplan)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期望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门课程,了解和掌握近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事件,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国际关系做好准备。
高中历史苏教版必修三《近代国际关系》教案
高中历史苏教版必修三《近代国际关系》教案第一节:导入与目标设定1. 导入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近代国际关系》,通过深入研究近代国际关系的变革,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
2. 目标设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了解近代国际关系的背景和变化;- 掌握重要的国际关系概念和事件;- 分析近代国际关系对各国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
第二节:知识讲解与学习活动1. 知识讲解近代国际关系的背景和变化:近代国际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看,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主要由两个重要因素推动:工业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而民族解放运动则触发了殖民地国家独立的浪潮,改变了世界版图。
这些变革导致了传统国际体系的瓦解,推动了新的国际关系秩序的建立。
2. 学习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工业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传统国际体系的瓦解意味着什么?活动二: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角色扮演小组,模拟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或会议,如柏林会议、凡尔赛和约等。
学生可以扮演各国代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各方利益和谈判过程。
第三节:知识扩展与思考展示1. 知识扩展近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概念和事件:- 帝国主义: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侵略和剥削,使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重新定义了国际关系。
- 冷战: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形成了两个大国之间的东西方对立。
2. 思考展示活动一:辩论赛组织一场关于冷战的辩论赛,学生可以分成两个小组,正方和反方,就冷战是由美国还是苏联导致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历史近代史知识与国际关系
历史近代史知识与国际关系教案:近代史与国际关系引言:近代史是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国际关系则是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近代史知识和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和国际事务,培养他们全球化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近代史背景与国际体系的形成1. 近代史背景的形成:a. 工业革命:简述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b. 殖民主义:解析殖民主义在近代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 民族独立运动:介绍不同时期的民族独立运动,如中国的辛亥革命等。
2. 国际体系的形成:a. 西方霸权时期:探究西方国家在近代史中的霸权地位,并分析其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b. 两次世界大战: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以及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
二、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国际影响1. 第一次世界大战:a. 原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各国利益争夺和同盟体系等。
b. 影响: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2. 二战与冷战:a. 二战的起因: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探讨纳粹主义的兴起和日本侵华等事件。
b. 冷战的背景:介绍冷战的背景和特点,分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
c. 冷战的影响:讨论冷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的重大影响,如冷战时期的区域冲突和非对称战争。
三、近代史人物与国际影响1. 孙中山:a. 探讨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 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甘地和曼德拉:a. 了解甘地和曼德拉对各自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b. 探究他们的非暴力抵抗理念对全球范围内其他民族运动的影响。
四、全球化与国际关系1. 全球化的定义与特征:a. 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和具体体现,如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等。
b. 分析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的影响。
2. 全球性挑战与合作:a. 探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分析国际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教案
分析国际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教案
国际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近代到现代新时期,西方列强及中共对外政策、冷战时期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国际体系的发展及变化。
在近代,西方列强主导国际关系,列强及中共对外政策是改变了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外交活动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外交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便利用外交手段来寻求解决国家间问题和冲突。
而中共形成后,他们视外交活动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目标。
另一方面,冷战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更是决定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1945年二战的结束,标志着冷战时期
的到来。
两个对立的势力,“西方民主联盟”和“苏联社会主义
阵营”,形成了地缘政治格局。
这两个势力在核武器、毒气、
共享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技术等领域竞争,形成一大批双边或多边军事和经济协定,并为为此争夺各种认可、支持和维护,从而影响了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
此外,20世纪末以来,国际体系的发展及变化也促进了国际
关系的发展。
20世纪的国际关系基本上是由权威制度构成的,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重要性和地位不可忽视。
而新兴国家的发展以及不断加强的经济社会合作,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多样化。
国际关系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影响,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领域的竞争。
以上是国际关系及其发展历程简要分析,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用以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及其发展历程的发展情况和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深入探讨国际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所造成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g1第一讲 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及开始前的世界状况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东亚封贡 体系”的含义
作为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东亚封贡体系”的含义 封贡体系兼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重意义: 在政治上,封贡体系内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是册封和被册封,朝 贡和被朝贡的关系,同时也有同盟的性质。 在本质上,这种关系虽然仍然是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但是,这 种不平等不是建立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的。封贡体系中的双方承担 一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
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教皇子午线”及其两次调整
“教皇子午线” 第一次调整 第二次调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划分殖民地,开近代殖民列强 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 西班牙几乎独占了中南美洲,而葡萄牙虽占有 巴西,并许诺“有权”夺取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但实际上只占有西非沿海一些殖民据点和印度南端 至马六甲的商站,显然,西班牙比葡萄牙占优势。
始于 16世纪上半叶 (即“地理大 发现之后”)
17世纪初
具体说,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葡萄牙 的殖民活动占优势
• 第二阶段: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阶段: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占优势 1、“地理大发现”期间的殖民活动 2、划分殖民地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教皇子午线”及其两次调整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历史解读——
日本属于封贡体系 VS 日本不属于封贡体系 解读历史,独立见解 敢于、善于怀疑(课本、老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二、穆斯林世界
高三历史教案-第十七讲近现代的国际关系 最新
第十七讲近现代的国际关系主题1 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主题提示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必然随之调整乃至完全打破旧的格局。
所以说,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它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一流强国,在上述三个方面可能兼而有之,也有的在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知识梳理1.维也纳体系(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对待德国问题—殖民霸权问题(势力范围)—欧洲霸权问题—海上霸权问题—国际联盟问题—德国赔款问题)—欧洲安全问题几对主要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主要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现代的国际关系教案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现代的国际关系教案一、引言近现代中国的国际关系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包括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1. 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革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如西方哲学、文学与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学者如何吸纳、消化和传承西方文化精华。
2. 中西教育交流的历史背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中国近现代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交流历程,包括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国家深造、引进西方教育体系等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变革。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1. 清末的不平等条约与外交挣扎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清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困境,以及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我们还将讨论晚清政府的外交挣扎与抗争,为学生们描绘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历史画面。
2.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向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着摆脱外国干涉、恢复国际声誉以及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毛泽东时代的外交政策取向,包括友邦建立与国际革命支持等方面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政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与演变。
四、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1. 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分析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措施,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2. 参与国际经济组织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合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以及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举措。
学生们将了解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作用与地位。
近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选修).
近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选修)2003年9月修订一、学分与学时2学分,总36学时。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近代国际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掌握其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认识其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国际主义关系理论,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国际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指导学僧阅读一些重要的近代国际关系资料,提高其分析、综合和研究国际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环节安排与考核方法1、课堂教学:30学时,占平时成绩10%。
2、课堂讨论:2次,2学时。
3、课外作业:1次,占学期总成绩的25%。
4、其他教学环节:2学时。
5、期末考试:2学时,占学期总成绩的50%。
6、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5%。
四、教学内容导言(2课时)一、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二、体系演变及主要内容三、重要性与学习方法第一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与瓦解(6课时)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二)“三十年战争”(三)英国资产界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四)17世纪后半期欧洲的国际关系二、欧洲五强的崛起(一)列强争霸战争(二)18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二讲19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6课时)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瓦解(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二)神圣同盟的初期活动(三)1830-1848年欧洲革命和维也纳体系的崩溃二、欧洲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意大利统一及其影响(二)普法战争与德国统一三、欧洲大国关系的分化与改组(一)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改组(二)威廉二世及其世界政策(三)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与对峙第三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4课时)一、战争危机与外交失控(一)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二)一战前的战争危机与外交失控二、一战期间的国家关系(一)萨拉热窝事件与“七月危机”(二)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三)大战结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东方问题(6课时)一、东方问题的产生(一)1746-1774年俄土战争(二)1787-1792年俄土战争二、19世纪中期前的东方问题(一)20-40年代的东方问题(二)克里米亚战争三、近东危机和柏林会议(一)巴尔干民族起义与列强的外交斗争(二)俄土战争与柏林会议四、一战前的巴尔干问题(一)波斯尼亚危机(二)意土战争(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五讲近代美国的对外关系(6课时)一、争取独立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外交(一)独立战争中的美国外交(二)美国与欧洲(三)大陆扩张(四)维护国家统一的内战外交二、美西战争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兴起(一)美西战争与美国成为世界大国(二)美国霸权主义的兴起五、学生自学内容近代东西方关系1、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殖民侵略的不同特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件
这套课件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涵盖现代国际关系的定 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近现代背景,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影响, 最后探讨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挑战。
现代国际关系的定义
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认识国际事务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以及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挑战
1 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研究全球互联互通的程度,以及全球问题和挑战的复杂性。
2 新威胁
分析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新型全球威胁。
3 多边主义
探讨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组织和机制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1
现实主义
探索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国家行为的重要性,强调利益和竞争。
2
自由主义
关注国际合作、民主和法治,强调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
3
建构主义
强调观念、规范和身份对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不局限于国家利益。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背景
了解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殖民主义的崛起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
核武器的崛起
探索原子弹的开发和使用,及其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巨大影响。
国际组织的建立
分析联合国的成立和它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1
冷战战略
2
了解相互威慑和平衡政策,以及代理
战争和区域冲突。
3
美苏对抗
探索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核竞赛和间谍活动。
非对齐运动
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的非对齐姿态,以 及南北冲突和殖民地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战争爆发
近代国际关系史12p
首先它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其次,和约确立了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为国际关系 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第三,和约除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统治西欧国家的神权政治 体制,把国际法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四,和约缔结之后,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走向确立。
三 战后欧洲均势的构筑
第三节 三十年战争和欧洲势力的交融
一 三十年战争发生的深刻背景
三十年战争既是德意志内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各
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各邦之间为争夺宗教、经济、政体、 领土等权益的内战,也是西欧和北欧主要国家乘机浑 水摸鱼干涉德意志事务,争夺地区霸权的斗争
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大陆局势动荡,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各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志各邦诸侯尤其是新教诸 侯势力崛起,教皇和天主教势力受到冲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遭到 削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各邦诸侯尤其与新教势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各支新教掀起了一场席卷欧洲大陆旨在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新教诸侯为反对帝国皇帝的专权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称霸野心,于1609年7 月10日组成新教联盟,同天主教联盟相抗衡。欧洲国家密切关注德意志事 态的发展,并在两大对立集团之间选择自己的支持对象,从而使德意志国 内的矛盾扩张为国际斗争。三十年战争如箭在弦,国际关系也将发生重大 变动。
特别是西班牙于1580年吞并葡萄牙及其属地以后,成为统治欧洲 和垄断世界市场的超级霸主,并同教皇势力相勾结,被视为国际政 治中的反动堡垒和试图打入海上的商业民族的公敌。从而预示自中 世纪以来,封建大国之间争权夺利的王朝战争降至次要地位,以荷、 英、法等新兴国家向西班牙商业霸权挑战的商业战争上升为主导地 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精神层面与宗教影响
1600前的欧亚大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应对建立国际秩序的挑战
1,近代政治学的建立:从马基雅弗利到霍布斯 2,近代国际法的出现:格老秀斯 3,“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raison d’Etat):
黎塞留
结语: 如何自立?如何共处?
马基雅弗利
霍布斯
格老秀斯
19世纪荷兰文艺评论家许埃特:
“最好的历史记载就如同运用伦勃朗的技巧: 它将一束耀眼的光线投射在某些选择出来的 因素上面,投射在那些最完美、最重大的因 素上面,而将其余的一切都留在阴影里和看 不见的地方。”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克:
“一个历史学家的最重要的才能,是对活生生 的事物的理解能力。”
近代国际关系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袁 明 教授 2004年 秋季学期
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史
▪ 国际关系史---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门课程在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一)现代国际关系的宏观历史背景
1,16世纪前的欧亚大陆:文明发展的不同轨迹与秩 序建立
I. 东亚朝贡体系 II. 穆斯林世界 III. 欧洲封建制
黎塞留
(四) 中国人看世界
1, 近代历史的阴影与启示 2,“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结语: 寻找一个观察世界的“中国角度”
(五)关于学习方法
▪ “精讲”与“泛读” ▪ 掌握知识重点:介绍张广达先生的一段话 ▪ 介绍几段语录
司马迁: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恩格斯: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 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 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有许多特殊的生活条 件,才成为它所成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点 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