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导论一、研究对象二、学术史回顾1、改革开放前2、改革开放后3、前景与展望三、参考书目一、研究对象中外关系史既是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交叉学科,是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交叉学科,又是涉及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俗史等各专门史内容的综合学科。
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对象是从古到今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必须要做跨学科、跨时代、跨地域的综合研究。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研究。
2.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研究。
3.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的研究。
4.中国与外国的比较研究。
⏹刘大年著, 《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4年12月⏹卿汝楫著,《美国侵华史》两卷,三联书店1952年、1956年⏹魏子初《美帝在华经济侵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钦本立《美国经济侵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卿汝楫《美国侵略台湾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张雁深《美国侵略台湾史(1847—1895)》(人民出版社1956年)、《中法外交关系史考》(文哲研究社1950年)、《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业”侵华的历史》(三联书店1958年)⏹鲍正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4年)⏹列岛编《鸦片战争论文专集》(三联书店1958年)⏹魏建猷《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三联书店1965年)⏹牟安世《中法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贾逸君《甲午中日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郑昌淦《中日甲午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陈联芳《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三联书店1959年)⏹戚其章《中日甲午威海海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凌大《法帝侵华史》(新潮书店1951年)⏹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佘素《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胡滨《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争夺中国权益史》(三联书店1957年)⏹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58年、人民出版社1961年)⏹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990年、1988年、1995年出版。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一、国际关系史:1、国际关系史/王绳祖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2004。
2、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方连庆, 王炳元, 刘金质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二、国际关系理论:1、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楚树龙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杨曼苏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挪威) 托布约尔·克努成著;余万里, 何宗强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流派/(美)肯尼思·W.汤普森(Kenneth W.Thompson)著;梅仁,王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三、国际关系资料:1、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22、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专著]:1945-1980/何春超,张季良,张志编.—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6(1996重印)3、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7世纪中叶--1945/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1996重印)三、对外关系:1、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美)孔华润(沃伦·I.科恩)(Warren L.Cohen)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二分册/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59)4、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袁胜育等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一部殿堂级的国际关系史教科书

一部殿堂级的国际关系史教科书一部深刻讲述近现代国际局势的通俗读物近现代国际政治百科全书时殷弘、金灿荣等国际问题专家鼎力推荐书名:大国外交: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书号:978-7-300-21319-4著者:(美)诺曼•里奇(Norman Rich)译者:吴征宇范菊华出版时间:2015年8月定价:68.00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诺曼•里奇(Norman Rich),布朗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国际关系专家。
1949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布林莫尔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布朗大学,并协助指导布朗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项目。
普林斯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都曾给予他研究员职位,他还曾因在英德两国进行的研究工作,被古根海姆基金会和富布莱特计划给予过资助。
主要著作有《弗里德里希•冯•霍尔斯泰因:俾斯麦和威廉二世时代的政治与外交》、《民族主义和改革时代》、《希特勒的战争目的》、《为什么会爆发克里米亚战争?》;与人合编《德国对外政策文件》多卷、《霍尔斯泰因文件:回忆录、日记和书信》四卷;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和书评。
◆内容提要在19世纪及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欧洲一直是世界的权力中心,世界上主要大国基本上都是欧洲的国家:英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德国等,它们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几个大国的博弈左右着世界政治的格局。
本书主要描述1814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100年间,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阐释大国的外交政策,聚焦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如拿破仑战争、1848年革命、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讲述各主要大国在历次战争前后,如何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应对国际局势的危机,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编辑推荐国际关系扛鼎之作本书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大师诺曼·里奇的代表作,是当代美国最权威、最详尽的国际关系史著作之一,在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具有标杆意义,被欧美各名校广泛用作教材。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大纲及书目

三、教学要求和学习成绩评定
本课着重于专题性的讲授,要求预读重要参考书,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结合课程讲授内容和重要参考书,完成一篇读书报 告。 学习成绩将由课堂参与情况和读书报告(30%)和 期末成绩(70%)二部分构成。
关于研究综述的写作
一是选题。 二是资料的收集。 三是对研究成果的归类、分析和解读。注意鉴别研 究成果的质量:可以从研究成果的材料、角度、分 析方法、观点论证和文辞等方面进行衡量和评判, 新、实、巧、美,是基本的指标。注意渐培养自己 的鉴赏趣味和能力。 四形成综述的框架。 五是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
十、民族整合和民族国家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马大正:《边疆与民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3年 马汝珩、马大正:《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0年 王希恩:《民族过程与国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王锺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象的共同 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四、领土与疆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丛书(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吕一燃:《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三联书店1994年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第二编,人民出 版社1973年
成崇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边疆民族卷》,辽海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郑汕、傅元祥主编《中国近代边防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0年版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二章晚清的对外关系(1866190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参考书目入门级1.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3. 基辛格:《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进阶级1.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格致出版社,2012年版。
2.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挑战级1. [美]詹姆斯汤森、布兰德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非传统安全》参考书目入门级1.余潇枫:《非传统安全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傅勇:《非传统安全与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进阶级1.[英]布赞:《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李晓敏:《非传统威胁下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分析》,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国家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4.余潇枫:《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研究》。
6.赵远良:《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近代中外关系史-1

(二)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扩张 (三)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3、中英交涉
4、中法交涉 5、中俄交涉 6、中美交涉 7、中葡澳门交涉
黄遵宪对外交涉主张
交涉之法
一、“挪展之法,如一事期效八成,则先以九成十成出之, 以期退步。” 二、“渐摩之法,如既切而复磋,既琢而复磨,以求精到, 如得寸则一寸,得尺则一尺,以期渐进也。” 三、“抵制之法,如此事不便于我,则兼及他事不便于彼 者藉以牵制,如甲事有益于彼,则别寻乙事有益于我者 以索其酬报是也。”
(2)科学名词的确定
(3)中国人的参与 3、西方传播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的西传和东传
五、太平天国前期的对外关系 (一)太平天国的对外观念与对外政策
1、对外观念
(1)有对外友好的表示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曾说“如果上帝助吾恢 复祖国,我当教各国各自保管其产业而不侵 害别人所有;我们将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 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我们共拜同一之 天父,共敬世界救主天兄之真道,这是我的 灵魂被接上天后之大愿也。”
三、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状况 (一)民国时期 (二)1949-1966年 (三)文革时期 (四)1976年以来 四、研究机构和代表性学者
第一章 近代中外关系的前奏
参考书目 张维华《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 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 比较研究》 萧致治、杨卫东编撰《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 佩雷菲特著、王国卿等译《停滞的世界——两个世 界的撞击》 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觐见乾隆纪实》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交涉应对技巧: “于固执已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执已权,则托于我国愿同 协办;于要求已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 外交辞令:“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谓其酌度;不 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词气终不愤激”。 应对挫折和变化的态度:“词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 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幸而获济,则吾民受护商 之益;不幸而不济,彼国亦必服其谋国之忠。” ——黄遵宪《上某星使论外交书》(1896年)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第一篇:《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阅读书目[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0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2].(英)巴里·布赞.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北京:求实出版社,1998[4].(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9].(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信强、何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0].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1].刘金质.冷战史(上、中、下三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12].(美)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13].(美)约翰·伊肯伯里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4].(美)罗伯特·吉尔平.杨宇光等译.全球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美)托马斯·弗里德曼.黄其祥等译.直面全球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16].(美)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7].陶文钊.中美关系史(全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72年[19].列宁.列宁选集(1-2).人民出版社,1972年[20].胡莹.地理空间与全球霸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1].(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22].(加)卡列维·霍尔斯蒂.和平与战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阅读期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日本学刊》、《德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学习网站第二篇:国际关系史专题国际关系史专题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对外关系史参考书目

《中国对外关系史》参考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星宇10~11学年春季学期周二10:00~11:30 3106教室推荐教材:熊志勇、苏浩著:《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1.[美]费正清著:《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王绍坊著:《中国外交史: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王立诚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杨公素著:《晚清外交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美]费正清著:《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黄枝连著:《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上):亚洲的华夏秩序: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黄枝连著:《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东亚的礼义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赵佳楹编著:《中国近代外交史》,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
10.石源华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黄枝连著:《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下):朝鲜的儒化情境构造——朝鲜半岛与满清王朝的关系形态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法]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王国卿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13.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14.吴福环著:《清季总理衙门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何春茂著:《中国外交通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杨公素著:《中华民国外交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外交卷,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中华书局.200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秘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美往来照会集》(19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汪向荣、夏应元编:《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
薛衔天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 1919-192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 1929-193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华文出版社,2012
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一卷,东方出版中心,2011
论著类:
(美)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册).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时殷宏:《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黄凤志主编:《中国外交史1840-1949》,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中华书局,2006
金光耀主编:《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陈谦平主编:《中华民国新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卷),三联书店,2003年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8
高书全、孙继武、顾民:《中日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熊沛彪:《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
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杨云若:《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2011第4版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萨本仁、潘兴明:《20世纪的中英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年
杨元华:《中法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闫知航:《让历史昭示未来: 中美关系史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美】柯伟林:《德国与中华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陈仁霞:《中德日三角关系研究(1936——1938)》,三联书店,2003年9月
戈尔茨坦:《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