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 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 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举动无一 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 们也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对他的一种尊 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朱自清的《背影》,来认识一位普通 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 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学习目标:
四 影”。 次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攀
爬月台时的背影。
背 第三次是在父亲和儿子告别后,望着父亲 影 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
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
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概括背影:四次背影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重点描写哪一次?表达了什么中心?
迂( yū )
栅栏( zhà )
拭( ) 郁 ( yù ) 惟( wéi )
举箸( zhù ) 诸( zhū ) 马褂(guà)
百度文库释词语: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变卖典质 :(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
去。典:当。质:抵押。 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 丢了工作,在家闲住,即失业。 交卸: 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
第三部分(7段):
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 深切的怀念之情。
二、走近“背影”,感知父爱
思考讨论一:
(一)齐读第6段思考:作者从哪些 方面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进行了刻 画?
1.父亲的衣着 2.父亲走路的姿势 3.父亲的动作
1.父亲的衣着
(1)描写父亲的衣着主要对什么进行 了描写?
颜色—— 黑色
写作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 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 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 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 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 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
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 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 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 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 《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一、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请快速阅读课 文,说本文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写作的切 入点是什么?
模式: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事件 父子浦口车站送别
切入
背影
线索

2.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背影”在 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重点字词
簌簌( sù
) 赋闲( fù )
踌躇( chóu chú) 差使( chāi )
蹒跚( pán shān) 颓唐( túi )
交卸( xiè ) 勾留 ( gōu )
琐屑( suǒ xiè) 触目伤怀( chù )
奔丧( sāng ) 颇 ( pō )
狼藉( jí ) 慰藉( jiè) 惦记( diàn )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文体介绍
散文
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 实感、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朱自清名字的由来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朱自清之名 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 《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 “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 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 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 非子·观行》“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 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勾留:逗留、羁留、耽搁;短时间停留。 踌躇:犹豫。 迂: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
悲伤。怀:心。
上页 返回 下页
自已:自我控制。已,停止,引申为控制。 情郁其中: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惟: 只。 箸: 筷子。 大去:指死,是一种忌讳的说法。 祸不单行:灾祸一个接一个不断到来。
(2)为什么突出黑色? 黑色与家中祖母去世有关,给人压
抑沉重的感觉。
——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3)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 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 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 对“我”的关爱.
2.父亲走路的姿势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父亲走路
的姿势? 蹒跚
(2)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 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1.了解作者作品,掌握文中生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3.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 形象,理解父爱。 4.把握感情变化,感受父子之情。 5.抓住描写特点,品味语言特色。
作者介绍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25年来 清华执教,长斯担任清华中国 文学系主任一职。有诗文集 《踪迹》、《欧游杂记》。
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方便,一 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作者当时一 定十分担心。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父亲的动作
(1)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爬月台时动作
的词语,并赏析。
探 ——父亲体胖,动作比灵便,写出了父
亲下铁道时的小心翼翼。

——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 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

——说明两脚无处可登,脚是悬空的,这样全 身的力量都用在了手上,如果支撑不住就有摔
<1>惦记 背影(思念父亲)
开篇点题,设置悬 念,引出下文
<2>刻画 背影(望父买橘)(重点) 回 记叙顺序:

<3>惜别背影 (父子分手)
部 倒叙

<4>再现 背影 (别后怀念)深化主题, 呼应开头。
主题:父爱子
4.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段): 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 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2-6段):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情景, 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
下去的危险,写出了儿子心情的紧张。
倾 ——表明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
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2)“攀”可不可以改成“抓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