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边城》学案答案
《边城》学案答案四、自学设计3、蘸.(zhàn )峒.(dîng )鹳.(guàn )泅.(qíu )傩.(nuï)氽.(tǔn )岨.(jū)鞶.(pán )阗.(tián )筸.(gān )憩.(qì)拮据..(jiãjū)睨.(nì)糍粑..(cíbā)擂.鼓(lãi )擂.台(lâi )埋.怨(mán )埋.没(mái )五、合作探究(一)翠翠形象分析1、参考:美丽、善良、纯真……2、参考:(1)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
(2)(祖父)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祖父提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了。
这里边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3)(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傩送。
3、参考:翠翠是一个湘西茶峒边城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淳朴善良而又微微带点胆怯与羞涩的女孩,在她身上人们感受到了乡村少女的自然清纯。
(二)分析讨论人性美1、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边城百姓间的睦邻之情。
2、(1)祖孙情: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
“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
边城学案及答案
边城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 q 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 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1、字音字形: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ī)情埋(mán)怨焖(mè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ó)送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2、词语积累:⑴多音字: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 (牌坊)吁埋翘坊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艾场喁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 (彷徨)甬yǒng(甬路)34562020-03-28【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
2. 小说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小说的情节概述和分析。
4. 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小说的背景与主题2.1 小说背景1. 沈从文的生平简介。
2. 《边城》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3. 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2.2 小说主题1. 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共生。
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命运与自由的选择和挣扎。
第三章: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1 主要人物形象1. 翠翠:纯真、善良、坚韧。
2. 傩送:热情、豪爽、正义。
3. 爷爷:慈爱、宽容、智慧。
3.2 人物性格特点1. 翠翠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 傩送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翠翠的关系。
3. 爷爷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翠翠和傩送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结构与叙事手法4.1 情节结构1. 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小说的重要事件和情节转折。
3. 小说的情节安排和叙事节奏。
4.2 叙事手法1. 客观叙述与主观描写相结合。
2. 视角的转换和多角度叙事。
3. 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
第五章: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5.1 阅读理解1. 小说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
2. 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分析。
3.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2 文学鉴赏1. 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
2. 小说中的形象描写和氛围营造。
3.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讨论6.1 课堂活动1. 分角色朗读小说中的重要段落。
2. 小组讨论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3. 创作小说情节的思维导图。
6.2 讨论问题1.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展现了人性的一面?2.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人物的命运?3. 小说中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思想如何冲突和融合?第七章:写作练习与创作7.1 写作练习1. 写一篇关于《边城》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的心得体会。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学习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课文预习】:一、音形义:茶峒[dòng]崆峒:山名,在甘肃。
暧昧àimâi∶态度不明朗或行为不可告人。
山岨:[jū] 篁竹huángzhú黄麂:[jǐ]嗾:[sǒu]二、词语积累:⑵形近字: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嵩sōng(嵩山)徨huáng(彷徨)甬yǒng(甬路)缟gǎo(缟素)惶huáng(惶恐)涌yǒng(涌现)槁gǎo(枯槁)蝗huáng(蝗虫)踊yǒng(踊跃)三、文学常识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1章。
四、初读印象.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
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
(外貌、行动、语言)3.找出文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第一章:小说的背景与主题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边城》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故事背景:边城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及民族特色。
3. 主题概述:人性美、自然美与传统美德的体现。
教学活动:1. 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边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
3. 引导学生探讨《边城》所表现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传统美德。
习题:1. 简述沈从文的文学地位。
2. 描述边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
3. 分析《边城》中体现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传统美德。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等。
2. 人物性格特点:勇敢、善良、忠诚、孝顺等。
3. 人物形象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反映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分析翠翠、傩送、爷爷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通过实例说明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习题:1. 简述《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 探讨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第三章:情节梗概与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梗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与解决。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梗概: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爷爷的离世等。
2. 冲突与解决:亲情、爱情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人物的抉择。
教学活动:1. 概括《边城》的故事情节梗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与解决。
3. 引导学生探讨人物的抉择及其意义。
习题:1. 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梗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与解决。
3. 探讨人物的抉择及其意义。
第四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边城》的小说艺术特色。
2. 分析小说在叙述、描写、对话等方面的技巧。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一、作者简介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其作品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作品和他笔下淳朴的凤凰风景一样是永驻世间的美。
二、解题:边城,即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
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三、《边城》的情节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结束而似乎又并未结束,给读者留下的是凄凉的余韵,是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四、认真预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蘸.酒茶峒.老鹳.河泅.水傩.送氽.着碧溪岨.鞶.鼓喧阗.镇筸.歇憩.拮据..擂.鼓擂.台埋.怨埋.没..糍粑..睨.着角隅.怏怏五、阅读课文,理顺情节。
《边城》整部小说共有二十一章,课文节选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试分别概括其内容。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六、讨论探究(一)风景美: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突出了边城什么特点?(二)风俗美:1、风俗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填写相关信息。
《边城》学案(含答案)
其三:《边城》节选【作者及背景】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
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其大致内容如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o,二声)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一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边城》最新导学案及答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边城》(一)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边城》(二)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边城》(三)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边城》答案1.A(B项“拨”应读“bō”;C项“碾”应读“niǎn”;D项“查”应为“茬”。
)2.A喁(yóng) 傩nuó吁xū3.3.B(“稿”应为“槁”。
)1. 快速浏览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2.《边城》展示了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
找出课文中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体会并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风情美、人性美。
明确:4.(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
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
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孙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课文节选部分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
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
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把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边城·(第一章)》教案
《边城·(第⼀章)》教案《边城·(第⼀章)》教案刘祖富(2011年11⽉7⽇9:00时在楚才⼤课堂主讲公开课)教学⽬标1.了解沈从⽂描绘的湘西风⼟⼈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它在⼩说中的作⽤。
2.把握对⼈物的描写,学习⽤肖像描写、⾏动描写刻画⼈物。
3.⾛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启发引导学⽣感受亲情、珍惜亲情。
4.结合⼈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的,⼩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1.了解沈从⽂描绘的湘西风⼟⼈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说的主旨。
2.⾛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性之美。
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较阅读法。
《边城》是⼀部艺术成就很⾼的中篇⼩说,应注意教给学⽣⾃学的⽅法,如教给学⽣整体阅读的⽅法:如何抓⽂眼、如何理线索、如何抓关键词句等;教给学⽣通过三要素欣赏⼩说的⽅法:抓⼈物形象特点、分析情节结构、揣摩环境描写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导⼊课件展⽰湘西风景图⽚,引导学⽣联想到《桃花源记》并背诵其中的语句,让学⽣从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感受⼊⼿,去体会边城的民俗美、⼈情美,进⽽理解⼩说的创作意图。
提问:看着边城的环境,我们有什么感受?边城的环境,我们有什么感受?提问:看着答:美。
好象是世外桃园。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这⾥的⼈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乐”;这⾥的⼈们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平安定、丰⾐⾜⾷的⽣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际关系。
这便是东晋陶渊明⼼中笔下的理想社会。
和陶渊明⼀样,沈从⽂的⼼中笔下,也有⼀个这样美丽的世界——《边城》。
⼆、让学⽣谈谈在课外所了解到的作者及作品的有关知识:课件展⽰湘西风景图⽚:“有这样⼀座别具风情的边城,传说⼀对凤凰从这⾥拍翅⽽起,她便有了这么⼀个美丽的名字——凤凰。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边城》,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小说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4. 深入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人性美与道德的沦丧等。
5.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领会其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 小说中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描绘。
3. 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4. 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
2. 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与道德沦丧的深层次含义。
3. 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了解《边城》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异同。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人物形象、自然风光、地域特色、社会问题和情节结构等方面。
3. 课堂讨论:针对小说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主题、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的看法。
6. 总结提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学生们的认识和理解。
7. 习题训练: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评价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描述小说中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表达对作者热爱家乡的理解。
3. 讨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人性美与道德的沦丧等,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解释其艺术特色,给出自己的鉴赏体会。
七、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分析:以翠翠、傩送、祖父等人物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边城学案及答案
边城学案及答案《边城》学案《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小说乡土文学之作,是它奠定了沈从文在30年代乡土文学中的地位。
它通过对已经逝去的一段往事的追忆,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框架,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它是沈从文所营造的众多的?希腊小庙?中最?精致、结实、匀称?的一座,而?庙?中所供奉的?神?——人性,充满了永恒的生命与活力。
故事是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的。
70岁的老船夫勤劳淳朴,为人热诚,他撑船摆渡50年如一日,深得乡民的拥戴。
但他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忧郁,他不能不经常考虑他唯一的亲人——外孙女翠翠的将来。
17年前,他的独生女悄悄爱上了一个屯防军人,也曾想双双逃走。
但那男子不愿损害军人的名誉,便首先服毒死去;船夫的女儿生下小孩后,到溪边故意喝了许多冷水也死去。
留下外孙女翠翠和老船夫相依为命。
随着翠翠长大成人,老船夫也日益心事重重,他深悔过去对独生女心思的疏忽,力图在外孙女身上补救,以防悲剧的重演。
作家用他那充满灵性的笔,着力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少女翠翠的形象。
她透明纯净,天真未泯,却又情窦初开,逐渐成熟。
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nuó)送同时爱上了他,而翠翠却只爱傩送。
翠翠和傩送的恋爱过程,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
沈从文调动多种表现手段,细致入微地揭示一个少女内心的隐秘。
但是爱情的结局却是悲剧:哥哥天保因为得不到翠翠的爱,就主动退出,驾船下辰州,中途船破人亡;弟弟傩送爱翠翠,心中却抹不去丧失手足的凄凉。
他对老船夫既有误解,又不为别人拿一座碾坊的财产引诱而动心,在心情的矛盾痛苦中离家外出。
在一个风雨雷电的夜晚,小溪边的白塔倒了,老船夫也死了,翠翠成了一个孤雏。
翠翠的悲剧是哀婉动人的,他失去了外祖父和傩送,却得到了傩送的父亲顺顺、杨马兵等许多人的温爱。
她执拗地留下,等待着遥远的情人。
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未来的命运如何,作家没有写,只让女主人公在孤独中期待着。
中职语文边城课本习题答案
中职语文边城课本习题答案中职语文边城课本习题答案中职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边城是中职语文课程中的一本经典教材。
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边城课本习题的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本书。
第一章:边城1. 边城是指什么地方?答案:边城指的是位于边境地带的城市或村庄,常常是战争和政治冲突的重要区域。
2. 边城的特点有哪些?答案:边城的特点包括地理位置特殊、文化交流频繁、社会风貌多样等。
边城常常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地。
3. 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答案: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孙少平、崔文学、田小娥等。
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命运,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边城的特殊氛围和人情世故。
第二章:孙少平1. 孙少平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答案:孙少平是一个坚强、勤奋、乐观的人。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2. 孙少平的家庭背景如何?答案:孙少平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
3. 孙少平在边城的生活经历有哪些?答案:孙少平在边城的生活经历包括辍学、当兵、工作等。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第三章:崔文学1. 崔文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答案:崔文学是一个聪明、机智、有智慧的人。
他在边城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2. 崔文学在边城的职业是什么?答案:崔文学在边城的职业是一名教师。
他在学校中教书育人,对学生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崔文学与孙少平的关系如何?答案:崔文学和孙少平是朋友。
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相互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田小娥1. 田小娥的家庭背景如何?答案:田小娥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庭条件十分艰苦。
她的父亲是一名瘫痪的老人,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
2. 田小娥在边城的生活经历有哪些?答案:田小娥在边城的生活经历包括辍学、打工、嫁人等。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
3. 田小娥与孙少平的关系如何?答案:田小娥和孙少平是恋人。
边城·练习答案
《边城》学案·练习答案1、【答案】D E【解析】D项中“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理解不当。
本文为沈从文先生去世后所写,第⑿段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可证。
E项“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的理解不当。
所谓“物是人非”,指景物依旧,人事更改;或自然永恒,人生无常。
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如“山水依旧,但爷爷已然逝去”),但谈不上“集中”表达。
文章主要表达的是:爷爷对水的深情和对理想的笃定伴随其一生。
这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物是人非”。
2、【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和美好的理想。
【解析】从题干锁定的句子来看,这里的“理想”与“文字与画”直接相关。
第十段中既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也有与“文字与画”相呼应的信息——“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
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第十段中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
3、【答案】水的外在与内在、泪的客观与主观,将其归纳概括便形成本题的四个要点:①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②鲜活、流动、有生命的;③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④浸润着深沉情感的。
【解析】题目做出较为明确的提示:“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
”在文中,“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下文有“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
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第⑻段);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第⑼段)。
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他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4、【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把握。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使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语言风格。
3. 培养学生对湘西风土人情的了解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苏教版《边城》原著,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知识点讲解:讲解《边城》的时代背景、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 欣赏分析: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边城》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边城》的时代背景、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分析作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边城》的时代背景、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第二课时:阅读原著,分析作品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第三课时: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技巧。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习题。
教案附录:课后习题1. 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2. 描述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 分析《边城》的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4. 谈谈你对《边城》主题思想的理解。
5. 结合个人阅读体验,谈谈对《边城》的印象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边城》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 课后习题: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读书笔记: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他们阅读原著的情况和思考过程。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的其它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以增进他们对沈从文及其文学风格的理解。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边城》改编的电影,比较文字与影像的不同表现手法。
《边城》学案01
《边城》学案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见练习册
二、疏通字词:见练习册
三、文章赏析:
1.画出人物关系图
2.概括节选部分故事情节:
3. 节选部分开头叙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有何作用?
4.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四、细节感悟:
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P19)
2. “‘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P20)
3.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
4.“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5.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五、边城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气息,在这里,处处体现着美,展示着美,大家找找文中你感觉作者描写了那些方面的美?
六、开放讨论题:边城如此之美,为什么将结局处理成为悲剧?。
《边城》最新导学案及答案模板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边城》(一)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边城》(二)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边城》(三)主备老师:班级:组别:姓名:《边城》答案1.A(B项“拨”应读“bō”;C项“碾”应读“niǎn”;D项“查”应为“茬”。
)2.A喁(yóng) 傩nuó吁xū3.3.B(“稿”应为“槁”。
)1. 快速浏览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2.《边城》展示了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
找出课文中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体会并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风情美、人性美。
明确:4.(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
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
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孙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课文节选部分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
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
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把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第一章:作品简介与人物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
2. 把握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理解小说反映的我国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沈从文,湖南湘西人,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等。
2. 作品背景:小说以20世纪初湘西边陲小镇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3. 人物关系:小说主要人物有翠翠、傩送、爷爷等,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亲情、爱情关系。
习题:1. 请简述沈从文的写作风格及其对《边城》的影响。
2. 请描述一下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并分析其在《边城》中的体现。
3. 根据作品内容,梳理出翠翠、傩送、爷爷等人之间的主要关系。
第二章:情节梗概与主题思想教学目标:1. 掌握《边城》小说的情节梗概。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3.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情节梗概:小说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爷爷之间的亲情、爱情纠葛,以及他们面对命运的挣扎。
2. 主题思想:作品揭示了人性的纯真与美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人物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如翠翠的善良、傩送的勇敢、爷爷的慈爱等。
习题:1. 请简要概括《边城》小说的情节梗概。
3. 请举例说明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 分析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3. 探讨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内容:1. 翠翠:天真善良、坚韧不屈的少女形象。
2. 傩送:勇敢热情、有责任心的青年形象。
3. 爷爷:慈爱宽容、忠诚善良的长者形象。
习题: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翠翠的形象特征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 请阐述傩送的形象特征及其与翠翠、爷爷之间的关系。
3. 请谈谈你对爷爷这个角色的看法,以及他在小说中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教学目标:1. 鉴赏小说中的文学手法。
2. 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
苏教版《边城》教案及习题第一章: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创作的背景,包括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分析作品中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边城》的背景及作者沈从文。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四、教学内容1. 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边城》创作背景及地域特色。
3. 作品中的民族风情及自然环境描写。
五、教学活动1. 教师讲授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学生阅读《边城》,了解作品背景及地域特色。
3. 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风情及自然环境描写。
六、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选读其他作品,并与《边城》进行对比。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人物形象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四、教学内容1. 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 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分析和理解。
3. 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五、教学活动1. 教师讲授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学生阅读《边城》,分析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3. 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中人物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情节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理解其内在逻辑。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冲突和悬念。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情节安排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第1章)》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课文预习】:
一、音形义:
茶峒[dòng]
崆峒:山名,在甘肃。
暧昧àimèi∶态度不明朗或行为不可告人。
山岨:[jū] 篁竹huángzhú
黄麂:[jǐ]
嗾:[sǒu]
二、词语积累:
⑵形近字:
蒿hāo(蒿草)
篁huáng(篁竹)
俑yǒng(兵马俑)
嵩sōng(嵩山)
徨huáng(彷徨)
甬yǒng(甬路)
缟gǎo(缟素)
惶huáng(惶恐)
涌yǒng(涌现)
槁gǎo(枯槁)
蝗huáng(蝗虫)
踊yǒng(踊跃)
三、文学常识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
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1章。
四、初读印象
.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
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
(外貌、行动、语言)
3.找出文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
4.找出文中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5、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
6.细细品读全文,谈谈小说中的老人和翠翠各有怎样的品质。
五、课后练习一
【课堂导学】:
.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
翠翠、外公和乡民
2.我们先一起来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学生诵读第5自然段,思考:
谈谈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现代的青年人应树立怎样的婚恋观?
翠翠的出生和成长是人性美的产物,作者对其父母的描写与其爷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带有几分无奈和哀婉的情调,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反映了作者教育青年人要像爷爷那样理智,不逃避,振奋精神、承担责任。
这也是作者所要极力表达的爱和美。
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使翠翠失去父爱和母爱,也使爷爷失去女儿和女婿,给翠翠和爷爷的生活蒙上了一层凄凉、无奈的色调。
当我们看到黄狗与翠翠与爷爷在一起时,这种感受更明显。
②请学生找出课文描写翠翠的语句并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
第6自然段:“翠翠在风日里成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既长养着她,教育着她。
”
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
第7自然段: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
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善良、敏感
3、学生看课后练习四: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语言。
请学生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风日清和的天气……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
赏析:通过祖父、翠翠、黄狗的动作描写,以一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图景透露着凄婉、孤寂却又带有浓厚的人情、人性味道。
请学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有时过渡的是……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
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
赏析:通过翠翠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的渴望、孤寂表现出来,构成一幅清纯少女图。
情窦初开(qíngdòuchūkāi窦:孔穴;情窦: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
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
③翠翠的生活是怎样的?请学生阅读相关文字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为命——她的处境虽然悲凉、无奈,但她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美;质朴的民情民风净化了的心灵美。
④作者塑造翠翠这个美好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引导人们去表现美去创造美,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
好、可爱。
4、阅读描写外公的文字,归纳外公的人物形象或精神品质。
①从摆渡老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他的质朴、善良、不沾染一丝的铜臭。
第2自然段:“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②学生归纳外公性格:勤劳、忠于职守、善良、关爱外孙女、坚强面对苦难人生、热爱生活、乐观的长者形象。
5、翠翠和外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祖孙情呢?
①翠翠在外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
②请概括翠翠和外公相依为命的生活。
帮外公摆渡、和外公一起晒太阳、听外公讲故事、和外公“我吹你唱”、帮外公备办物品。
浓浓的祖孙情,弥漫在茶峒的山山水水间,也弥漫在我们的心头。
6.找出能体现边城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
①学生在文中找相关内容: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②归纳:热情、友善、淳朴,这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
7、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人们互相猜疑、提防、抱怨,“四合院”文明逐渐离我们远去。
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呼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
8、结合沈从文小说题材、创作意图。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
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的人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满诗意的。
《边城》的人物、故事和环境都是美化了的。
小说通过生动迷人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作者长期不懈探求的美和善的人性,和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同时,这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和丑恶势力的一种批判,反映了城乡两个世界的不同,教育青年人振奋精神,重新燃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0xx-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