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后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机械效率实验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机械效率实验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020374910ef12d2bf9e70e.png)
探究机械效率实验问题专题练习一、填空题1.小明回乡下看望爷爷,发现爷爷把收获的玉米等农作物搬到楼顶很费劲,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把相同重量的农作物提升到同一层楼顶,若每个滑轮的质量相同,不考虑绳重与摩擦,则两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关系是η甲________η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明用图示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小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重5.0 N的物体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小明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物体上升的高度为0.3m,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
3.司机师傅很轻松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研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绕在大轮上的细绳向上运动时,小轮绕着共同的轴心转动可以提升物体.要使挂在小轮上重力为2N的物体匀速上升10cm,则测力计的示数为0.8N,上升距离为30cm.由此可知,利用此装置可以______(选填“省力”或“省功”),其机械效率是________.二、单选题4.在下列有关机械效率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较大的,所做功少B.机械效率较大的,所做的额外功较少C.机械效率较大的,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比值较大D.机械效率较大的,额外功和有用功的比值较大5.如图是探究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省力、是否省功的实验.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不需要使用刻度尺B.必须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C.不可以将小车车轮朝上放在斜面上进行探究D.先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小车至高度h处,再沿着斜面匀速拉动小车至高度h处,记下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6.小红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下表是她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所测的数据:小红在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量最有可能是实验序号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cm 手的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1 2 10 1.0 302 3 10 1.4 303 6 10 2.5 30A.0.9N B.1N C.1.2N D.1.5N7.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方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34004ebb4cf7ec4afed097.png)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问题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小车所受重力与小车所受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调整两边的托盘内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让两拉力不在同一直线2.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方向相反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大小相等3.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实验中通过小车是否静止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C.通过旋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D.使用滑轮是为了省力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红与小明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小明的实验方案与小红的相比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持面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B.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持面之间的支持力对实验的影响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弊端D.有效地减小了研究对象的质量对实验的影响5.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用力将纸片旋转到图示的位置,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A.大小是否相等B.方向是否相反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6.如图所示的情形中,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平衡的是A.B.C.D.7.图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B.为了减小摩擦影响,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8.选择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针对此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对象选用铁片比纸片好B.滑轮既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也可以改变拉力的大小C.研究对象所受拉力的大小,能通过所挂钩码个数进行比较D.实验时,研究对象做匀速直线运动比静止状态研究更方便9.下列受力情况中,物体可以保持平衡状态的是A.B.C.D.二、填空题10.小张同学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他应选择在较_____的水平桌面进行(选填“粗糙”或“光滑”),并保持物体处于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附有答案)(2020年九月整理).doc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附有答案)(2020年九月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4c2313fe4733687e21aab5.png)
初二(下)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①在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②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有关.(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A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实验中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________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2)在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强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N.(4)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________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5)实验中,用图丁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__.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D.杠杆受力不平衡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木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_____,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①①①所示,小王把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2)如图①①①所示,小王将同一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在实验中,观察到铜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铜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实验________进行分析比较.(4)为了验证猜想4,小王又取了一块铁块,重力与铝块相同而体积不同,并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①①①①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度s/m机械效率η1较缓50.2 2.4141.7%2较陡50.5 3.2178.1%3最陡50.7 4.3181.4%(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________________,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块所受的摩擦力.(5)此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G物/N动滑轮重G动/N钩码上升的高度h/N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10.50.10.70.347.6220.50.1 1.10.360.6340.50.120.34410.10.550.0(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參考答案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①3.4水平向左②甲、乙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平衡不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等不是2、(1)匀速(2)2(3)压力大小乙、丙(4)错误(5)控制变量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左重力0(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3)竖直向上3(4)12、(1)平衡(2)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右(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4)3.6杠杆自重(5)C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1)液体密度 2.4竖直向上(2)增大不变无关(3)1.2×103(4)控制变量法2、(1)2液体密度越大(2)1大(3)①④⑤(4)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改变重力的大小(5)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重无关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1)省力左(2)匀速直线运动55.6%(3)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4)大于(5)控制变量法2、(1)如答图所示(2)竖直 1.666.7%(3)1、2、3(4)动滑轮重0.15。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4b2323844769eae009edc2.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实验一: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物重跟质量的比值,再回答下列问题: (1)把表格中空项填上,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 关系,物重跟质量的比等于 9.8 N/㎏.(2)若用符号G 表示物重,m 表示质量,g 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 则G= mg .实验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 同一高度 处释放.(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一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有关.(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 (选填“远”、或“近”)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慢 (选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 做 匀速直线 运动.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2)保持两吊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 在同一条直线上 .(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 方向相反 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研究对象 钩码只数 质量m/kg 物重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 (N•kg -1)钩码1 0.05 0.492 0.10 0.983 0.15 1.47(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实验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如图a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在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丙(选填“甲”、“乙”或“丙”).(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4)小丽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b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丽同学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2.如图为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其中图甲和图乙所用的是粗糙程度相同且较光滑的木板,图丙所用的是较粗糙的木板,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过程:(1)实验中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使拉力等于摩擦力;(2)为了验证猜想A,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比较图甲和图丙,可得出: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进行实验,测出的摩擦力与图甲实验所测出的摩擦力相同,可验证猜想 C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实验五: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小丽同学利用A物体、砝码、泡沫块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图(a)中泡沫受到的压力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A的重力.小丽将通过观察泡沫块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比较(a)、(b)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有关.(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a c 所示实验.上述“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1)同学们是根据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实验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①比较图①②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②④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②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深度相同.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小明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变化的.(2)分析序号为①②③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分析序号为③④⑤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分析序号为⑤⑥⑦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5)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选填“大”或“小”).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选填“相平”或“不相平”).实验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选用实验器材:弹簧测量计、大烧杯、小水桶、小石块、小垫块和水;完成以下几个测量步骤: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G物;B.将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C.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水桶和水的总重力G总;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水桶的重力G0;(1)最佳测量步骤为:ADBC或DABC.(2)实验过程中,若斜置在小垫块上的大烧杯中水没有装满,小水桶承接到的水的重力小于被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表达式 F浮=G物-F ;被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表达式 G排=G总-G0.(用已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4)如图B所示,当石块浸没到水中后,随着石块浸在水中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变大”、“不变”或“变小”).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辰辰同学和他的上伙伴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1)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1.2 N.(2)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3)分析①③④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4)此实验还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密度越大浮力越大.(5)通过实验数据可知该金属块的质量是0.9 kg,体积是1×10-4 m3,密度为9×103 kg/m3.(g取10N/kg)。
人教版初二物理8年级下册 第7章(力)单元专题大培优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8年级下册 第7章(力)单元专题大培优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d774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c.png)
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七章《力》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钢条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别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钢条的不同部位,使其发生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变,各力的大小关系为:F1=F3=F4>F2。
(1)该同学是根据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丙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比较、两次实验,该同学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4)小明认为,因为丙丁两图中,丁图的效果明显,所有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他的说法是的,因为。
2.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的猜想: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可能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小丽的猜想:橡皮筋的长度可能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他们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1拉力(钩码总重)F/N00.5 1.0 1.5 2.0 2.52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0 5.70 6.30 6.907.503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00.60 1.20 1.80 2.40 3.00①橡皮筋的原长L0= cm。
②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选填“小明”或“小丽”)猜想是正确的,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该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量程为。
3.一宇航员用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数据:表一:在地球上实验序号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10.2 1.969.820.3 2.949.830.4 3.929.8表二:在月球上实验序号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40.20.32 1.650.30.48 1.660.40.641.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检测 第8章 力与运动 实验探究 专项练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检测 第8章 力与运动 实验探究 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7180fec3a87c24028c4f0.png)
第8章力与运动实验探究专项练习1.图1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1)根据如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理(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__.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进一步推理可知:当阻力为0N时,小车将____________。
(3)该实验现象能证明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2 所示,请你分析后作出选择: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图.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图.(以上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2.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肖兰同学将同一小车分别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沿斜面滑下,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位置。
(1)肖兰做实验前,做出了以下假设,以下假设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小车由于惯性,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通过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_____表面运动距离最长,即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越_____(填“小”或“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运动的距离越_____(填“远”或“近”)。
初二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53a0b7960590c69ec3768d.png)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1、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0-26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题型一)图10-26(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g取10 N/kg)(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影响动能大小的探究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影响动能大小的探究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230fbdba0d4a7303763a13.png)
影响动能大小的探究问题专题练习一、填空题1.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
在此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__,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他所受到的合力___________。
(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假如实验中没有木块A,也可以用小球滚动的_________来反应其动能大小。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两个图来分析。
实验中________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来比较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而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 (说出一种即可).5.如图所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该实验是探究______(选填“小车”、“木块”)的动能与______的关系,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动能大小.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做的实验。
该同学把相同的三个木桩a、b、c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a、b,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从与打击a的重物相同高度打击c,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
(1)由图(a)、(b)两图可知,该同学想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____的关系,由图中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2)由图(a)、(c) 两图可知,该同学想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___________的关系,由图中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
7.在图中, A装置是___滑轮(选填“定”或“动”)。
若用10牛的拉力将国旗匀速提升5米,拉力做的功为__焦; 匀速提升过程中国旗的动能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2adde2f524ccbff1218472.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实验探究题专练1.(2019•武汉)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棉布铺在(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
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
2.(2019•北京)某同学为了测出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A,应使木块A沿水平桌面做直线运动。
(2)请你画出(1)中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并分析说明这种运动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能表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依据。
3.(2019•宜宾)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4.(2019•深圳)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力探究、计算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力探究、计算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8c1bdb763231126fdb1110.png)
第7章力探究、计算题专题练习一、实验题1.小红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以下的实验: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各种形变。(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_和图_____(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和图_____(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__和图_____2.实验室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橡皮筋、铁架台、钩码一盒(20 个,每个10g)、细线,小东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当橡皮筋的伸长量(x)越大时,橡皮筋所产生的弹力(F)也越大”。
(1)为完成实验,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2)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补全实验步骤:①橡皮筋的一端系好细线做成的绳套,另一端通过细线固定在铁架台的试管夹上,记录橡皮筋自由时的长度l0;②将一个钩码挂在细线上,_______,并记录;③________,仿照②再做两次实验;④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x,并记录。
用公式F=mg 计算出F,并记录;(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_________(4)小东同学进行了充分的实验数据收集,并画出了F- x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x<15cm 范围内该橡皮筋每伸长1cm所产生的弹力是_________N,图中当x>15cm 后F- x 图像变成了曲线,图像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时,测量一些水果的质量及其所受的重力,获得的数据记录表中:(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2)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3)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实验测得g _________;(4)某同学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4.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__________;(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②猜想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与探究(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与探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df0abeefdc8d377ee3263.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与探究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钩码重力G/N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实验器材: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个(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3)数据记录表格:(4)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①计算出每次实验中G与m的比值,大约是_________,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描点法作出图7.3-3的图像,并在组内交流。
通过计算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宇航员用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数据:表一:在地球上实验序号质量/kg 重力/N g/(N·kg-1)1 0.2 1.96 9.82 0.3 2.94 9.83 0.4 3.92 9.8表二:在月球上实验序号质量/kg 重力/N g/(N·kg-1)4 0.2 0.32 1.65 0.3 0.48 1.66 0.4 0.64 1.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重力与质量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后,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最后一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关系:①比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比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的结论是:【答案】4.(1)物体在同一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2)1和4或2和5或3和6(3)①在同一星球上,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定值②在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不同【解析】(1)实验序号1、2、3(或4、5、6)中重力与质量的倍数关系相等,其条件是在同一星球上,所以可得结论:物体在同一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2)“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的条件是质量相同,在不同星球上,所以需比较的是实验序号是1和4或2和5或3和6的数据;(3)分析表格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关系,可知在同一表中相同,在不同表中不同,即可得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5b8f25fd0a79563d1e723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题1.如图甲、乙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物块、小车为研究对象的装置,带钩物块、小车分别放在甲乙图中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吊盘。
小枫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红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是如图乙所示。
(1)该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是在做探究的实验。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甲或乙)更科学,原因是_______。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后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状态,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4)小枫同学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可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在左盘中再加g砝码。
2.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利用了的物理知识。
拉动木块前,应将测力计沿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2)实验开始,小慧同学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摩擦力拉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图乙的实验过程中,砝码受到的摩擦力是N。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枫做了以下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一: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g取10N/kg)①把质量为1kg的物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如图(a)所示,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②在物块上叠加一个相同的物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如图(b)所示,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③在物块上叠加两个相同的物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如图(c)所示,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实验数据如下表(1)第3次实验中,在物块上再叠加两个相同的物块,发现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刚刚拉动物块时,其读数超过了最大刻度,原因是;但当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在最大刻度范围内,如图甲c所示,请你读出第3次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为N;(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中,画出摩擦力f与压力F N的关系图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考试必做专题试卷——实验探究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考试必做专题试卷——实验探究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feb8d102de2bd97058809.png)
八年级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1.关于弹簧测力计上“0”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长度为零B.弹簧的伸长为零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D.指针的初始位置2.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 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能够探究的是(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4.实验与观察:(1)将塑料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看到纸屑被_______.(2)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_______,说明细丝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3)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_______(靠近/远离)梳子,说明梳子与头发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5.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使用同一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可以看出,在粗糙的表面上,小车因受到的阻力_______,所以运动的距离_______;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表面光滑到一点阻力也没有,小车将保持_______状态永远运动下去.6.一张硬纸片就可以托起一整杯水,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杯口朝向其他方向,如图所示,则硬纸片_______(会/不会)掉下,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认真阅读.计算物重与质量的比值,再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物重与质量的比值,并填入表中.(2)实验和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___关系,物重与质量的比值等于_______N/kg.(3)若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物重与质量之比,则G=_______.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图可以看出,小明控制不变的量是_______,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要使瓶子倒放时与正放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3分)9.(8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_______处,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如图甲所示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_______g.(3)如图乙所示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_______cm3.(4)酱油的密度p=_______g/cm3.10.(10分)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A.木板的质量m1B.滑块的质量m2C.砝码的质量m3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__________.11.(9分)你可以把轮船改装成“水下飞机”吗?参照你对飞机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1)为保证船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让这个水下飞机在失去动力时自动浮上水面,舱体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2)若没有潜艇的“吸水和排水”装置,如何让水下飞机下沉呢?(要求:用简短文字和简图说明你的设计)(3)按照你的设计,水下飞机下潜时,会停留在需要的深度做水平前进吗?要能控制水下飞机的下沉速度,并能让它保持一定深度水平前进,你又将怎么改变你的设计呢?12.(10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小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下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1)小明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_______两图进行.(2)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之间的关系图像.(3)根据图像可以得出厂与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_______运动.13.(12分)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挡)、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_______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4.(12分)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Pa.(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15.(12分)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2:可能是由于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3:可能是由于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②配制一大杯盐水;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2)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_______g/cm3.(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A 2.B 3.A二、4.(1)吸引(2)张开斥(3)靠近引5.保证小车在三个表面的初始速度相同大短匀速直线运动6.存在大气压强不会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7.(1)9.8 9.89.8(2)正比9.8 (3) mg 8.压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从倒放的瓶中倒出适量的水三、9.(1)水平“0”刻度线(2)106.4 (3) 30 (4)1.12 10.(1)D(2) m4g (3)二力平衡(4)难以控制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11.(1)密封(2)给轮船安装一对下凸上平的机翼,机翼截面如图所示(3)不能,使机翼的上下表面的弯曲程度可调(或安装活动机翼)12.(1)甲、丙(2)如图所示(3)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f与N成正比(4)匀速直线13.(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或空气密度)14.(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6.00 (4)8.97×104(5)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注射器与活塞之间有摩擦15.(1)盐水密度大于马铃薯密度,马铃薯应该上浮(2)1.21 (3)错误马铃薯的密度变大,大于盐水的密度。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附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e69ce28ea81c758f57893.png)
初二(下)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①在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②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有关.(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A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实验中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________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2)在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 N,F2=1.5 N;OA=30 cm,OB=20 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强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 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N.(4)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________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 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5)实验中,用图丁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__.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D. 杠杆受力不平衡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木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_____,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①③④所示,小王把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2)如图①⑤⑦所示,小王将同一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在实验中,观察到铜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铜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实验________进行分析比较.(4)为了验证猜想4,小王又取了一块铁块,重力与铝块相同而体积不同,并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 m和1 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________________,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块所受的摩擦力.(5)此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參考答案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①3.4水平向左②甲、乙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平衡不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等不是2、(1)匀速(2)2(3)压力大小乙、丙(4)错误(5)控制变量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左重力0(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3)竖直向上3(4)12、(1)平衡(2)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右(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4)3.6杠杆自重(5)C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1)液体密度 2.4竖直向上(2)增大不变无关(3)1.2×103(4)控制变量法2、(1) 2液体密度越大(2)1大(3)①④⑤(4)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改变重力的大小(5)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重无关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1)省力左(2)匀速直线运动55.6%(3)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4)大于(5)控制变量法2、(1)如答图所示(2)竖直 1.666.7%(3)1、2、3(4)动滑轮重0.15。
初二下物理 探究类实验训练 附答案
![初二下物理 探究类实验训练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bde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f.png)
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探究类实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A.钢尺伸出桌边部分振动发出的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2、小娟同学发现储水容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不同.她认为水管中单位时间的出水量可能跟水管两端液体的压强差、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为此,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容器底部的水平管可以方便更换,处的开关用于控制出水时间,并把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1)打开开关后,容器中水的深度大小可以反映水管两端的大小;为了使水管两端水的压强差尽量保持恒定,盛水容器的面积应(选填“大”或“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与数据中与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实验序号数据中与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和相同的情况下,越大,越大。
(4)若厘米、厘米、,则毫升;若厘米、厘米、,则毫升.3、传统的足球由块皮块缝制而成,随着制造足球技术的变革,慢慢发展到由块、块和块皮块组成。
热爱足球运动的小明为了比较不同足球的反弹性能,选择了尺寸、质量及皮块材质都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足球,在室内水泥地面的同一位置进行了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足球的皮块数量B.足球内部的压强C.足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D.足球落地反弹的最大高度(2)通过实验可知,反弹性能最好的是足球。
(选填“甲”、“乙”或“丙”)4、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们在常温下将横截面积、长度不同的铁丝接入电路的两点间,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后计算出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表中.表1铁丝表2铁丝(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得出初步结论:常温下,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探究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探究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beb474a7302768f993913.png)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探究问题专题练习一、填空题1.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
在此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__,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他所受到的合力___________。
(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假如实验中没有木块A,也可以用小球滚动的_________来反应其动能大小。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两个图来分析。
实验中________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来比较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而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 (说出一种即可).5.如图所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该实验是探究______(选填“小车”、“木块”)的动能与______的关系,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动能大小.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做的实验。
该同学把相同的三个木桩a、b、c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a、b,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从与打击a的重物相同高度打击c,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
(1)由图(a)、(b)两图可知,该同学想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____的关系,由图中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2)由图(a)、(c) 两图可知,该同学想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___________的关系,由图中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
7.在图中, A装置是___滑轮(选填“定”或“动”)。
若用10牛的拉力将国旗匀速提升5米,拉力做的功为__焦; 匀速提升过程中国旗的动能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6662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e.png)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训练1.小欣利用实验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2)小欣把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A.电阻R处短路 B.电阻R处断路 C.滑动变阻器处断路(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
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时,;(4)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2.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1)请将图乙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大。
(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_____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后,同学们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始终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_____。
(4)排除故障后,先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定值,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A。
(5)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应向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再更换20Ω定值电阻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向老师提出可以用小灯泡来代替定值电阻,进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老师指出这个实验操作是不可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a2656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8.png)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一.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1. 用热和冷水调温验证对质量不变的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也随之增大
实验步骤:
(1)准备一瓶玻璃容器,和一把准确的计量秤。
(2)倒入相同量的温水到玻璃容器中,取出容器容积数据;
(3)用热水加热原来的温水,直到温度稳定;
(4)用冷水冷却温水,直到温度稳定;
(5)重复2-4步若干次,记录下容器及温水的容积数据。
实验结论:当温度升高时,体积也会相应增大,反之亦然,从而验证对质量不变的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也随之增大。
2.用测力计验证拉力与牵引棒长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拿出测力计,拉力传感器及牵引棒;
(2)将牵引棒放到测力计上;
(3)使用传感器下压拉力;
(4)记录下牵引棒的拉力和长度;
(5)改变牵引棒的长度,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画出拉力与牵引棒长度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在一定力矩条件下,牵引棒被拉伸时,拉力与牵引棒长度成正比。
3. 用钢丝验证Amonton-Coulomb定律
实验步骤:
(1)准备一根称重的钢丝,一把重力器;
(2)把重力器的轴插入钢丝的一端;
(3)把钢丝的另一端用测毛巾吸上;
(4)把重力器的重量增大,记录下两端的角度;
(5)重复第四步,记录数据;
(6)由记录的角度数据和重量计算出tension;
(7)画出tension与重量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tension和重量成正比,符合Amonton-Coulomb定律。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后附答案)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后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232e1aa00b52acfc7cac1.png)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甲和丁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3)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2、将一个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试分析实验的结果。
(1)分析比较图甲、乙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_______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分析比较图甲、丁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题(1)、(2)、(3)中的结论可得出一个总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拉力F/N 0 0.5 1.0 1.5 2.0 2.5 3.0 4.0弹簧长度2 3 4 6 7 8 8L/cm(1)请帮小明同学填写漏掉的数据(填在表格中)(2)由数据可知,弹簧的原长L0是 cm;(3)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5)小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F﹣L图象,其中图是正确的。
4、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图16中画出弹簧伸长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
(2分)(2)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的测力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问题.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3)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2、将一个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F=F>F,使其发生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4、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图16中画出弹簧伸长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
(2分)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8、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
“大于
测力计的示数。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16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9、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小桌,砝码,海绵.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我们是根据海绵的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甲、乙两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丙、丁两图说明: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0、小李同学利用如图18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
小李调节好压强计后,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__。
11、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Pa.
示数/N
(2) 在实验步骤中B中铜块所受浮力F= N。
了图22所示的实验:
(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
15 74.1% 0.9 30 74.1%
(3)他们换用图乙所示装置再进行实验探究,又发现: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比用甲装置要做更_______(选填“多”或“少”)的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会更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甲乙
17、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
下面是某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的过程。
请你帮他完成“理论论证”。
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
建立模型:如图22所示,斜面的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G。
参考答案
1、(1)力的方向;(2)力的作用点;(3)控制变量法.
2、(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甲、丙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3、(1)5 (2)2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4)弹簧测力计(5)B
4、(1)如图。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1.75。
(4)甲。
解析:此题考查了图像的正确作图,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5、(1)右(2)所测拉力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
(3)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4) C(5)质量
6、(1)相同;(2)木板;(3)推理;(4)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7、(1)改变力的方向;钩码的质量;(2)木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用小车代替木块进行实验;(3)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8、必须等于(2)丁(3)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4)错误不一定
9、(1)形变程度(凹陷程度) (2)大 (3) 小
10、(1)小(2)深度相同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1、 (1)9.52×104 (2)大于 (3)可以小于10 m
12、①2.7 ②0.1 ③排开液体的体积
④1.3×103,200 ⑤减小,420
13、(1)甲丁乙丙(丁甲乙丙);(2)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
重力;(3)不变;(4)4×103kg/m3(4g/cm3)
14、(1)控制铁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质量;(2)木块移动的距离;(3)速度;(4)错误;
弹簧压缩程度相同,弹性势能相同,小球的动能相同对木块做的功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
15、(1)静止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C (3)1.8 变小变大.
16、(1)(2分)右(2)(2分)错误方便读出力臂(3)
(2分)左 4
(4)(2分)>
17、将重为G的物体升高h,直接用手做的功W1=Gh,利用斜面做的功W2=FL,
根据功的原理W2=W1,FL= Gh,F=Gh/L,因为L>h,所以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