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复习资料整理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复习资料整理1、商业银行筹集资本的途径有哪些?内部筹集:1.增加各种准备金。
〔剩余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2.收益留存。
外部筹集:1.发行普通股。
2.发行优先股。
3.发行资本票据和债券2、简述内源资本支持资产增长模型。
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为:SG1 =〔TA1-TA0〕/TA0 = △TA/TA0式中,SG为银行资产增长率;TA为银行总资产;△ TA为银行资产的增加额。
又SG1 = △TA/TA0 = △EC/EC0 式中△EC为银行股本增加额 SG1=〔EC1-EC0〕/EC0={ [EC0+ROA〔1-DR〕TA1]- EC0}/ EC0 = ROA〔1-DR〕TA1/EC0=ROA〔1-DR〕/[EC1-ROA〔1-DR〕TA1]/ TA1 = ROA〔1-DR〕/[(EC1/ TA1)- ROA 〔1-DR〕]上述公式表示了银行资产持续增长与银行资产收益率〔ROA〕、银行红利分配比例〔DR〕和资本比率〔EC1/ TA1〕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其中的三个变量确定后,其余的一个变量就可以由公式获得它们确切的值。
3、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特点〔1〕从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的规定看,根本上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相一致。
但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极为单一。
〔2〕资本充足率过低4、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从计算资本充足比率的公式看,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分子;二是减少分母。
1.分子策略: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以提高资本金总额 1〕增加核心资本〔1〕财政注资:〔2〕利润留成〔3〕从股票市场募集资本金〔4〕营业税返注 2〕增加附属资本〔1〕增提准备金〔2〕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2.分母策略: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降低风险资产主要两种途径,一种是调整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采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信贷资产从表内转到表外,以到达降低风险资产的目的;一种是从整体上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贷款的不良比率。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一.商業銀行の起源和發展1694年在政府の幫助下,英國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家資本主義股份制商業銀行——英格蘭銀行。
英國早期の銀行是在金匠業の基礎上產生の。
清政府於1897年在滬成立中國通商銀行,標志著中國現代銀行の產生。
二.商業銀行の性質和作用{看書}或論述或選擇性質:以追求利潤為目標,以金融資產和負債為對象,綜合性,多功能の金融企業。
定義:我國商銀法規定,商業銀行是依照本法和公司法設立の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の企業法人。
(中央銀行是國家の金融管理當局和金融體系の核心)作用:1)信用中介。
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征の職能。
2)支付中介。
3)信用創造。
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の基礎上產生の。
4)金融服務。
三.商業銀行組合結構(選擇)外部組織形式:1)單一銀行制,又叫獨家銀行制,不設或限設分支機構。
2)分行制(總行制,總管理處制),在本地及國內外普遍設立分支機構。
3)銀行控股公司制,指由一個集團成立股權公司,再由該公司控制或收購兩家以上の銀行。
內部組織結構:1)股東大會,最高權力機構。
2)董事會3)各種常設委員會4)監事會5)行長或總經理,行政主管,是銀行內部の行政主管。
6)總稽核7)業務和職能部門8)分支機構,業務經營體系の基層單位。
商業銀行の內部組織結構,以股份制形式為例可分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
四.政府對銀行業の監管內容及原則:政府對銀行業の監管要以謹慎監管為原則,即”CAMEL”駱駝原則。
C代表資本,建立國際上共同の資本標准。
A代表資產,資產品質是一個關注の問題,監管人員對銀行の未清償貸款和貸款の擔保進行仔細審核。
M代表管理,E代表收益,銀行の盈利能力主要由銀行の資產收益率和資本の受利率來衡量。
L代表清償能力,用來衡量銀行滿足提款和借款需求而又不必出售其資產の能力。
各國對銀行業進行監管時の主要內容:1)銀行業の准入,規定最低注冊資本。
2)銀行資本の充足性,按《巴塞爾協議》規定の資本比率對商業銀行進行資本監管。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复习资料2
商业银⾏的其他主要业务 ⼀、中间业务 1.什么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般有哪些? 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代理业务、居间业务。
这是指银⾏不运⽤或较少运⽤⾃⼰的资财,以中间⼈的⾝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融服务并收取⼿续费的业务。
商⾏的中间业务⼀般有: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衍⽣⾦融⼯具业务,其他中间业务。
2.结算业务 结算是指商业银⾏通过提供结算⼯具,如本票、汇票、⽀票等,为购销双⽅或收付双⽅完成货币收付、转帐划拨⾏为的业务。
结算原则:恪守信⽤,履⾏付款;谁的钱进谁的帐,由谁分配;银⾏不垫款。
国内结算⼯具(指银⾏⽤于结算的各种票据):P166 银⾏本票 ⽀票 汇票 结算⽅式(指经济往来中对货币资⾦收付的程序和⽅法,包括结算地点,委托⼈,⼿续,传递⽅式等),我国现⾏的信⽤⽀付⽅式和结算⽅式主要有⼋种:银⾏汇票、商业汇票、银⾏本票、商业本票、汇兑、委托收款、异地托收承付和信⽤卡。
3.汇兑业务 汇兑业务是客户以现款⾳乐会银⾏,由银⾏把款项⽀付给异地受款⼈的⼀种业务。
4.信托业务 信托,即信任委托,是指委托⼈为了⾃⼰或第三者的利益将⾃⼰的财产或有关事务委托别⼈管理、经营的⼀种经济⾏为。
信托业务的特征:以资财为核⼼;资财具有独⽴性;以信⽤为基础;具有多边关系;收益具有双向性; 银⾏办理信托业务体现三⽅⾯职能:⼀是财务管理职能;⼆是融通资⾦职能;三是信⽤服务职能。
5.租赁业务 租赁是指以收取租⾦为条件并出让物件使⽤权的经济⾏为。
现代租赁的性质:⼀融资与融物结合;⼆信⽤和贸易相结合;三银⾏资本与产业资本交织在⼀起。
现代租赁特征: 租赁业务的主要形式: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两种。
融资性租赁⼜称⾦融租赁,是由商业银⾏出资购买承租⼈选定的设备,并按协议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使⽤。
融资性租赁有以下⼏种形式:真接租赁(⾃营租赁)、杠杆租赁(平衡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收益合成租赁。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简答题笔记
第一章商业银行发展概述1、如何认识早期银行的发展?具有全面现代意义商业银行有哪些特征?答:商业银行业的产生、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商业银行的萌芽是早期的货币经营业,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他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初始发展阶段,进入到19世纪,具有现代意义的股份制银行在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普遍发展起来。
全面现代意义的商业银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使用簿记系统记账和汇票结算方式;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利息水平适当,能够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信用的需求;三是在组织机构的数量上有明显扩张,银行业成为核心行业;四是以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组建银行;五是信用功能扩大,可以创造派生存款,扩大贷款业务。
2、我国早期银行业的发展?答:与西方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出现较晚,较早的是南北朝时的寺庙典当业。
具有现代意义的银行业务是在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国家入侵我过之后才出现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来华设立银行机构的数目增多,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897年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现代银行在上海正式建立。
此后,中国民族资本银行陆续建立。
3、商业银行的性质?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答:(一)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
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大部分自有资本来自于股票发行:商业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
从自有资本金来看,银行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务性资本;一般企业的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
从服务对象来看,银行服务对象包括社会所有经济部门,具有广泛性;一般的工商企业都有特定服务对象和消费者。
从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看,银行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
一般企业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或普通劳务,其经营内容是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二版)(商业银行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章商业银行导论1.1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
银行一词英文称之为“Bank”,是由意大利文“Banca”演变而来的。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它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原始发展阶段。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
另一途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较,中国的银行则产生较晚。
到了唐代出现了类似汇票的“飞钱”。
这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
我国近代银行业,是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银行入侵我国之后才兴起的。
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
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银行资本越来越集中,国际银行业出现竞争新格局;(2)国际银行业竞争激化,银行国际化进程加快;(3)金融业务与工具不断创新,金融业务进一步交叉,传统的专业化金融业务分工界限有所缩小;(4)金融管制不断放宽,金融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明显;(5)国内外融资出现证券化趋势,证券市场蓬勃发展;(6)出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1.商业银行的性质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00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
(2)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②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一.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一英格兰银 行。
英国早期的银行是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的。
清政府于1897年在沪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 {看书}或论述或选择性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定义:我国商银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照本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 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 作用:信用中介。
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
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的。
金融服务。
三. 商业银行组合结构(选择) 外部组织形式:1) 单一银行制,又叫独家银行制,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2) 分行制(总行制,总管理处制),在本地及国内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3) 银行控股公司制,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内部组织结构:1) 2) 3) 4) 5) 6) 7) 8)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以股份制形式为例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四.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内容及原则: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C 代表资本,建立国际上共同的资本标准。
A 代表资产,资产品质是一个关注的问题,监管人员对银行的未清偿贷款和贷款的担保进行仔细审核。
M 代表管理,E 代表收益,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的受利率来衡量。
L 代表清偿能力,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而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各国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时的主要内容:1) 2) 3) 4) 5)存款保险制度(选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危机以后的美国,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唤起社会公众对银行1) 2) 3) 4) 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 各种常设委员会 监事会行长或总经理,行政主管,是银行内部的行政主管。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整理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整理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1、商业银行含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性质:(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自负盈亏、自求发展(2)商业银行具有金融企业特征A、经营对象和容具有特殊性:经营货币和货币资本B、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C、责任特殊: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A、是综合型、全能型的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和“万能银行”B、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基础和途径3、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B、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C、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A、通过存款在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B、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信用创造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B、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根据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从事业务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从事同行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4、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1)单一银行制特点: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验,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美国普遍)优点:A、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C、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大,经营较灵活D、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A、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商品交换围不断扩大存在矛盾,同时,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大量应用的条件下,其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重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的使命。
为了确保银行业务的高效运行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考试的挑战。
这些考试涉及到银行业务和经营的各个方面,需要银行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重点讨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的几个重点。
一、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进行风险管理。
银行在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会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需要熟悉各种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并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估风险水平。
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风险评估方法、资产负债表管理、风险防控措施等。
二、金融产品与业务: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特点、功能和操作流程。
这包括存款、贷款、信用卡、投资理财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产品的分类、销售技巧、风险评估等内容。
三、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商业银行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银行的从业人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守,确保银行业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银行法、反洗钱法、合同法等相关知识。
四、资金管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资金管理。
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资金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资金调度和监控的能力。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资金来源与运用、准备金制度、资产负债管理等内容。
五、客户服务与维护: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和信任。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客户关系管理、沟通技巧、客户投诉处理等内容。
六、信息技术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熟悉各种金融科技工具和应用,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电子银行、移动支付、云计算等相关知识。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2009年版)重点复习提纲第一章商业银行发展概述1.银行的演变过程:货币经营业(06单3),高利贷银行,现代商业银行(01多23;02单19;04单1;05单14;09单17)。
我国银行发展史07单1;04单19)识记,领会,简单应用⒉商业银行的性质,识记,领会,简单应用(09答35;02多22)⒊商业银行的职能,领会,应用(05单5;08多28;02单18;03单1)⒋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领会⒌商业银行的发展类型与经营模式(领会,简单应用)全能型银行⒍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发展(03论38;07多21)(商业银行大规模集中的现状,原因,特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混业经营;金融工具的创新06多22;07多21)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⒈商业银行的设立:原则,条件(08答34;03多28;)设立程序,识记,领会⒉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识记,领会:总分行制及其优缺点:05多27;01多22,06多25;单一银行制(07单2;08单1);银行持股公司制含义与特点:04答32,03单15。
金融控股公司;连锁银行制:02单17⒊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70,识记,领会(最高权利机构:股东大会09多30;06单19;决策机构:董事会及各种委员会:04多29;执行机构:行长及其领导下的业务和职能部门;监督机构:监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总稽核,01单12;)⒋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识记:私人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发展特点,国有银行:三种形式-政府注资实现国有化)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绩效评价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关系-7,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安全性03单6;09单12;流动性:01单9,03多26,08多27,05单1;盈利性01单5,07多22;经营原则内容及其关系:02论述38)⒉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识记,领会,综合应用(含义,五个类型。
银行经营环境对银行经营与组织的影响)⒊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修改调整)识记,领会(资产负债表05单13及其分析;利润表09单4,08单15及其分析:04多22;现金流量表06多28;02多26,03多30,01多27;04单16;利润分配表07单13)⒋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识记,领会(03单13;04多22;06单11,09单计11;03与08计算36;比率分析法07答35:已修改)⒌银行绩效评价的意义(新增)与常用指标识记,领会⒍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新增)识记,领会,综合应用:杜邦分析法的内容06单计18;及其优缺点与改进;RAROC评价法的核心思想(银行三个层面损失)及其优缺点;EV A评价法内容及其优缺点;综合平衡计分卡等)第四章商业银行的资本⒈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功能)(06答32;07多23;09论37之一),领会,应用⒉商业银行资本的特点与分类领会⒊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识记,领会,简单应用。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背诵部分
简答题部分:1.决定商业银行资本需求量的客观因素有哪些:(1)宏观经济形式,繁荣-少、衰退-多(2)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质量高的资产所需的资本储备较少,反之则资本需要量就要增大(3)银行的信誉。
一般而言,信誉高的银行所需保持的资本可以低于信誉低的银行2.现代意义的商业银行具有哪些特点:(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一般企业有什么不同:(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4)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的流通;而商业银行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
因此,商业银行是一种与工商企业有所区别的特殊企业——金融企业4.商业银行的职能有哪些?在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3)变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4)创造信用工具;(1)是国民经济的中枢(2)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5.商业银行设立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1)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2)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3)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6.商业银行四种组织类型的设立情况是怎样的:(1)单一制: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2)分支制: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总行只负责管理和控制分支行,本身不对外营业(3)集团制:由少数大企业或大财团设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家商业银行(4)连锁制:由某一集团或某一人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具有控制银行的能力。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六版知识重点总结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六版知识重点总结第一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概述1. 商业银行的定义和职能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信用调查、支付结算等业务为主要职能的金融机构,其职能包括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为社会提供信贷服务以及支付结算等。
2. 商业银行的特点和经营特点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存款、发放贷款、信用中介和支付结算等特点,其经营特点包括风险大、经营周期长、信用为本、获利于差和资金运用灵活等。
3. 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存款、贷款业务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业务的转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表现在推动金融体系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1. 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组织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组织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和内部管理机构等,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
2.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指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防范风险,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反馈。
3.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风险监测和内部控制,以及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构,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包括确定战略目标、战略规划、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环节,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
2. 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等途径,进行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3.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利用和管理银行人力资源,包括招聘、培训、激励、考核和离职等环节,以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益。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1、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关系。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
(1)统一面: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2)抵触面:①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浮现正相干。
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就小,安全性也就高。
②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时间一般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
2、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1)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是指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这一体制主要集中在美国。
优点:首先,可以限制银行业的兼并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其次,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此外,由于单一银行制富于独立性和自主性,内部层次较少,因而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管理起来也较容易。
缺点:首先,单一制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其次,单一银行制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再次,单一制银行的业务相对集中,风险较大。
随着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的普及,单一制限制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弊端也愈加明显。
(2)分支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又称总分行制。
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
分支行制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_考试必备.doc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一考试必备!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1)政府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美国;2)政府和银行联合成立存款保险制度,日本;3)银行出资自己成立存款保险机构,德国;作用:起到了保护银行体系稳定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性质:;1)从银行角度:是银行经营的本钱,是银行的所有者;2)从存款人角度:是客户存款免受偶然损失的保障,;3)从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
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牛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1)政府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美国。
2)政府和银行联合成立存款保险制度,日本。
3)银行出资自己成立存款保险机构,德国。
作用:起到了保护银行体系稳定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银行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加剧了道德风险五.资本的性质与作用性质:1)从银行角度:是银行经营的本钱,是银行的所冇者权益。
2)从存款人角度:是客户存款免受偶然损失的保障,对银行信心的保证。
3)从监管者角度:保障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
作用:案例分析1)为银行避免破产提供了缓冲的余地,使债权人在面对风险时免遭损失的缓冲器。
2)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经营以及存款人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4)为银行扩张和业务扩展提供资金。
5)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6)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
六.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如何应对论述1)信用风险: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或是银行的借款人及交易对象的信用等级下降,使银行持有的相应资产贬值。
2)利率风险: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变动使银行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的损失。
3)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使银行持有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重点(人大第三版)
一.名词解释: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风险,其来源可能是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多种外部因素。
实收资本:银行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银行的资本。
股份制银行的股本是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通过发行股票或股东出资取得,一般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两种。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规定缴存准备金的最初目的是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金,以应付存款人的提取,避免发生挤兑而引起银行倒闭。
法定存款准备金具有强制性,商业银行必须按法律规定缴存,一般不得动用,并定期按银行存款项的增减而进行调整。
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一般性货币政策之一。
利率敏感资产:是指那些在一定期限内到期的或需要根据最新市场利率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
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指发卡机构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状况等为其核定、在卡片有效期内可循环使用的最高授信额度。
持续期:持续期也称久期,是指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入的加权平均时间。
持续期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不使用支票,而是用存折或存单,手续比较简单。
储蓄存款包括定期和活期两种。
活期储蓄存款无一定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
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透支款项。
定期储蓄存款类似于定期存款,必须先约定期限,利率较高。
交易账户:所谓交易账户是私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以通过支票、汇票、电话转账、自动出纳机的提款或对第三者支付款项。
交易账户包括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自动转账制度等种类。
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安全、方便、友好的链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类电子银行业务产品。
1.《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1、商业银行含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性质:(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自负盈亏、自求发展(2)商业银行具有金融企业特征A、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经营货币和货币资本B、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C、责任特殊: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A、是综合型、全能型的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和“万能银行”B、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基础和途径3、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B、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C、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A、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B、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信用创造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B、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根据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从事业务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从事同行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4、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1)单一银行制特点: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验,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美国普遍)优点:A、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C、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大,经营较灵活D、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A、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存在矛盾,同时,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大量应用的条件下,其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要资料
商业银⾏业务与经营重要资料第⼀章:1、1694年,历史上第⼀家资本主义股份制银⾏—英格兰银⾏出现。
2、我国第⼀家现代银⾏,是1897年成⽴的中国通商银⾏,盛宣怀主持创办3、商业银⾏的性质:以追求利润为⽬标,以⾦融资产和负债为主要经营对象,综合性、多功能⾦融企业,商业银⾏是企业。
商业银⾏是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是⼀种特殊的⾦融企业。
4、商业银⾏的职能作⽤:1、信⽤中⼼2、⽀付中⼼3、信⽤创造4、⾦融服务5、商业银⾏经营原则: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2.依法独⽴⾃主经营的原则3.保护存款⼈利益原则4.平等、⾃愿、公平和诚实信⽤原则5.公平竞争的原则6.守法合规6、商业银⾏的组织结构:1、单⼀银⾏制:银⾏业务完全由⼀个独⽴银⾏机构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分⽀机构。
优点:1)可以限制银⾏间的相互吞并,不易形成⾦融垄断;2)有利于协调银⾏与地⽅政府间的关系;3)具有较⼤的独⽴性和⾃主性,业务经营灵活;4)管理层次少,调控机制传导较快;弊端:1)不利于银⾏发展,尤其电⼦计算机普遍推⼴应⽤,业务发展和⾦融创新会受到较⼤限制;2)不利于经济的外向发展,⼈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
3)规模较⼩,成本较⾼,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应。
4)业务多集中于⼀个地区,某⼀⾏业,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2、分⾏制(分⽀⾏制):法律允许除了总⾏以外,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分⽀机构,所有分⽀机构统⼀由总⾏领导指挥。
优点:1)易于吸收各种社会存款,扩⼤经营规模,提⾼银⾏营运效率;2)便于银⾏使⽤现代化设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易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4)分⽀⾏制应变能⼒和承担风险较强,易于调剂资⾦5)分⽀⾏制总⾏家数少,有利于中央银⾏宏观调控;6)其业务经营受地⽅政府⼲预较⼩。
弊端:1)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2)内部管理层次较多,总⾏宏观调控意图传导滞后。
3、银⾏控股公司:持有⾄少⼀家银⾏的权益股份⽽获得特许经营的公司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扩⼤资本总量,增强银⾏实⼒,提⾼银⾏抵御风险的能⼒,弥补单⼀银⾏制的不⾜;缺点是容易引起⾦融权⼒过度集中,并在⼀定程度上影响了银⾏的经营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英国早期的银行是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的。
清政府于1897年在沪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看书}或论述或选择性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定义:我国商银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照本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1)信用中介。
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的。
4)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组合结构(选择)外部组织形式:1)单一银行制,又叫独家银行制,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2)分行制(总行制,总管理处制),在本地及国内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3)银行控股公司制,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内部组织结构: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3)各种常设委员会4)监事会5)行长或总经理,行政主管,是银行内部的行政主管。
6)总稽核7)业务和职能部门8)分支机构,业务经营体系的基层单位。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以股份制形式为例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四.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内容及原则: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CAMEL”骆驼原则。
C代表资本,建立国际上共同的资本标准。
A代表资产,资产品质是一个关注的问题,监管人员对银行的未清偿贷款和贷款的担保进行仔细审核。
M代表管理,E代表收益,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的受利率来衡量。
L代表清偿能力,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而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各国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时的主要内容:1)银行业的准入,规定最低注册资本。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3)银行的清偿能力,包括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指银行业及证劵业,保险业合业和分业经营的问题。
5)贷款的集中程度,对带狂集中程度的监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存款保险制度(选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危机以后的美国,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唤起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
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
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1)政府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美国。
2)政府和银行联合成立存款保险制度,日本。
3)银行出资自己成立存款保险机构,德国。
作用:起到了保护银行体系稳定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银行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加剧了道德风险五.资本的性质及作用性质:1)从银行角度:是银行经营的本钱,是银行的所有者权益。
2)从存款人角度:是客户存款免受偶然损失的保障,对银行信心的保证。
3)从监管者角度:保障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
作用:案例分析1)为银行避免破产提供了缓冲的余地,使债权人在面对风险时免遭损失的缓冲器。
2)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经营以及存款人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4)为银行扩张和业务扩展提供资金。
5)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6)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
六.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如何应对论述1)信用风险: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或是银行的借款人及交易对象的信用等级下降,使银行持有的相应资产贬值。
2)利率风险: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变动使银行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的损失。
3)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使银行持有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4)经营风险:指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由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起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
6)操作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风险。
措施:保持一定的银行资本规模。
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对策1.政府应积极倡导构建诚信社会环境。
2.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积极打造“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4.加强对关联企业的风险控制。
5.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七.资本的构成(选择)1)实收资本(股本)2)资本公积:1.资本或股本溢价2.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3.接受现金捐赠4.股权投资准备5.外币资本折算差额6.关联交易差价7.其他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1.法定盈余公积2.任意盈余公积3.法定公益金4)未分配利润5)重估储备6)权益准备金7)次级债务《巴塞尔协议》的两个规定,看书26.和35页。
商业银行的资本应及资产的风险相联系。
银行的主要风险是资产风险。
协议签署国的最低资本限额是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产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
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规模的方法:账面资本(GAAP),管理资本(RAP),市场价值资本(MVC)八.资本的筹集渠道内部筹集:未分配利润,外部筹集:1.出售资产和租赁设备2.发行普通股3.发行优先股4.发行中长期债券5.股票及债券互换等。
九.存款的种类(选择)交易账户:是私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包括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自动转账制度等。
非交易账户:储蓄存款(有活期和定期之分,相对于个人而言),定期存款,(额度较大的)(存款的构成:存款的稳定性,存款的利率)十.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1)同业拆借,是银行获取短期资金的简便方法,在会员银行之间通过银行间资金拆借系统完成,临时发生流动性不足的银行通过同业拆借获取资金,而临时有资金闲置的银行通过拆借方式是资金得以运用。
同业拆借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准备金的不足和保持银行的流动性。
2)从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3)证券回购4)国际金融市场融资5)发行中长期债券十一.存款的营销及中间业务?十二.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和原则(现金资产构成和两个原则)狭义的现金资产指银行库存现金,一般意义上的现金资产指广义现金资产.包括现金和准现金.有四类资产:1.库存现金2.托收中的现金3.在中央银行的存款4.存放同业存款目的:着力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和满足,解决盈利性及安全性之间的矛盾.确保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使现金资产达到最适度的规模。
原则:1.适度存量控制原则2.适时流量调节原则3.安全性原则十三.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由两部分组成:1)法定准备金:1.是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2.目的:实施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
2)超额准备金:1.指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一部分。
2.用来进行日常的各种支付和贷放活动。
十四.流动性需求及来源的协调管理(怎样管理?流动性不足怎么办?)1)流动性需求管理的原则:1.进取型原则。
当流动性出现缺口时,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可通过发行债券,大面额存单,向金融市场拆借资金等借入资金,考虑资金成本,受市场心理因素影响,有一定的风险,适合大银行。
2.保守型原则。
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风险小,但机会成本大,适合小银行。
3.成品最低原则。
以筹资成本最低位原则。
2)协调管理方法:1.通过转换资产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
2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借入资金的渠道包括: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入,证券回购,发行大量可转让定期存单,从金融市场借款及其他负债方式借入流动性资金使银行能够保留较少的流动性资产,而将资金更多的投入高盈利的资产项目上去,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借入资金能够使银行资产规模和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使其不必通过不断转换资产的形式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
3.购买具有在未来以法定价格卖出选择权的长期债券,在有效转移价格风险的同时使长期债券具备流动性;将抵押贷款标准化,使其在银行出现流动性需求时能够出售;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如远期商业票据等融资,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等。
(补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包括:存款客户的体现(提现?)需求,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
流动性需求类型:短期流动性需求,长期…..,周期…….,临时…….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从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因素法,资金结构法,流动性指标法.商业银行的头寸可分为: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可贷头寸.(百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超额备付金比率、核心负债比率、流动性缺口率、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存贷款比例等。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流动性比例必须≥25%,流动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现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贴现及其他买入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正常类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帐款、一个内到期的正常类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合格票据资产、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活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和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十五.贷款的种类及组合(重点)种类:1)按贷款的偿还期限:活期贷款的定期贷款.2)按贷款的保障程度: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3)按贷款的偿还方式:一次性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4)按贷款数量:”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5)按贷款方式: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6)按是否承担责任: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7)按贷款用途: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组合:银行贷款组合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提高银行贷款发放的收益,降低整体贷款风险, 影响银行贷款组合的因素:特定的市场环境(首要因素),银行的经营规模.贷款政策原则贷款政策贷款的决策程序十六.贷款审查(结合案例)进行审查的原因:在借款及银行签署贷款协议后,银行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根据贷款的性质和规模对贷款进行审查,这是银行减少损失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
原因是贷款发放后,会因借款人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借款质量发生变化,如经济周期波动,个人职业变化等,都会影响借款人的清偿能力。
因此,贷款审查时极有必要的。
它可以帮助银行的管理层迅速发现问题贷款,检查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提供预警信号,及时发现贷款质量变化,防止贷款质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