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5篇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3efe0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9.png)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5篇国学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你知道国学三分钟演讲稿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三分钟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国学三分钟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樱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
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的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补充教师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矗随着师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
唯大英雄真本色——明太祖诗歌赏析
![唯大英雄真本色——明太祖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d30c7a58fafab069dc02e4.png)
唯大英雄真本色——明太祖詩歌賞析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安徽省鳳陽縣人,先祖為傳說中五帝之一的顓頊後代。
朱元璋出生時,朱家已淪為赤貧,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他的家庭完全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的最底層。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
除了最大的孩子以外,其余孩子都因家庭無力撫養而已送人。
在元未,天災人禍不斷,在朱元璋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
朱元璋孤苦無依,遂到鳳陽城西門外的皇覺寺當了一名小沙彌。
小沙彌是寺廟中地位最低的小和尚,負責寺廟清潔衛生、倉庫保管、添油等一類工作。
朱元璋到皇覺寺不到二個月,就因為荒年,寺廟地租難以收回,負擔不了眾僧的生活,寺廟主持便遣散眾僧,讓大家自謀生路。
朱元璋只得離開家鄉,四方乞食雲遊,後來,情況略有好轉,他於元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
朱元璋回到皇覺寺不久,他收到好友湯和寫來一封書信,邀請他參加郭子儀領導的反元農民起義軍紅巾軍,三思而後,朱元璋依信而行,並自此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時年二十五歲後來,朱元璋隨郭子興南征北戰,攻無不克,很快就嶄露頭角。
郭守儀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大腳”皇後。
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起始的文化程度可能是最低的,但與其他開國帝王相比,朱元璋在文化學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最突出的,都是自學所得。
朱元璋的文化學習,始於他當了起義軍統帥之後。
此時他已經三十多歲了,戎馬倥傯之間,他堅持讀書,從不間斷,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大儒講經論史。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天資聰慧,心智悟性極高,朱元璋不僅知書識禮,而且還能寫詩作賦、評點文學作品的優劣。
據《明史 .藝文誌》記載,朱元璋有《禦制文集》五十五卷。
現在流傳下來的有《高皇帝禦制文集》二十多卷。
關於詩歌,流傳至今的詩歌大約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喜歡誦詩,也喜歡寫詩。
他詩作,基本上是“我手寫我口”的本色之作。
赞美曹操的优美句子
![赞美曹操的优美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13aa32033d4b14e842468a1.png)
赞美曹操的优美句子1、大气。
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气质,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
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
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
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
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
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
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
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
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
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
然而曹操始终在笑。
曹操也哭。
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
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
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爱曹操是很可爱的。
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制的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会见宾客。
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说道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杯盘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
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
![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https://img.taocdn.com/s3/m/5e0364c3551810a6f5248633.png)
英雄能本色,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莎翁作品乃英国镇国之宝,名士风流,他却不
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写的诗歌也属于不严格押韵的。
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也。
中国也有例证,看那竹林七贤。
饮酒作诗,袒
胸露怀,以房屋为衣着,可见其旷阔之心。
是真名士,自然不混同世俗;遁隐山林,大隐
于野,无论选择如何,心中自有一份坚守:不为
外界所同流,不因利益而合污。
宁可守空山而死,不断送一生名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风流名士,可见潇洒人生。
英雄本色,自然不走寻常路;煮酒论道,问鼎
中原,刚柔并济,同仇敌忾,军民鱼水,铁汉柔情。
是真英雄,进能沧海横流,退能问渠清流。
看那民国战乱时作文期,北平的知识分子,可见
一斑。
本色英雄,可见铮铮铁骨。
名士与英雄,都带着一颗不安分的心,竹马仗剑,行走天涯。
名士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处处兼济天下之心坏于我心。
英雄的视野,收复关山十五州,万里长城今犹在。
英雄,真刀真枪地打拼,成就捉刀人的英武之气。
世界上本无名士和英雄。
效仿先贤,便多了许多阮籍,多了许多曹操。
我们从名士身上,学到的是:不为蝇头小利所动,要为国家利益、人类利益而忧。
我们从英雄身上,学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枪匹马,也要定夺天下大计。
醉里挑灯看剑,是英雄与名士的完美结合,亦真亦幻,虽可怜白发,却不枉此生。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唯大英雄论本色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唯大英雄论本色](https://img.taocdn.com/s3/m/92f8d25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b.png)
唯大英雄论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明洪应明)编释义: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政权动荡、文化交融、人性百态、各尽风骨。
而在文学的星空中,则横空出世一部《世说新语》。
汇集名士逸闻、悬言轻谈,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
初中语文第一篇文言文,有故事有情节,阅读难度小,另外,文章中的主角都是少年儿童。
从她们的故事里,我们能够了解古代少男少女的聪慧、机敏,以及他们的修养。
这篇《咏雪》总体不难,但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中,我要提醒同学们一个时常要注意的问题,这就是注意辨别一些古今词语的差异。
看上去是同一个词同一个字,但是在古代汉语和今天的语言环境中是不一样的。
比如:文中的“儿女”(子女,小,这种古异义的情况,在不少古诗词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得出焉。
”——《桃花园记》(陶渊明)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妻子:妻子和儿女3、“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滚开的水。
与此相关连的成语:赴汤蹈火、扬汤止沸都是一样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
《咏雪》的故事出于东晋谢安和他的侄子谢朗和侄女谢道韫的一段即兴对话。
东晋时,有两大家族,一是王家,一是谢家。
王家的王导是一代名臣,他的堂侄子就是鼎鼎大名的书圣王羲之,谢家也有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就是文章中的谢太傅谢安,他后来主政东晋大局。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他就是总指挥,最后淝水之战,以少胜多,8万东晋军胜80万符坚率领的前秦军。
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的就是王导和谢安两家名门望族的典故。
这篇《咏雪》讲的是谢安有一次跟子侄们在一起聊天上课,谢家孩子的教育都是由谢安一手完成的。
那天,突然下大雪了,雪花纷纷落下,看到下雪的场景,谢安就问大家,“白雪纷纷何所似”就是说这个雪像什么呢?谢安给大家上课,经常都是聊天,包括孔子给学生上课都是聊天似的,可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很早就有了那种启发性的思维和教育方式。
作文《勇气》800字7篇
![作文《勇气》800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bf73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1.png)
作文《勇气》800字优质7篇作文《勇气》800字篇1勇气,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菜根谭》中写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诚然,唯有勇于尝试,才能显出人生真正的色彩。
若想使短暂的生命中开满妍丽之花,唯有勇于尝试。
当广袤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你也许会感叹,人生真是短暂。
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勇于尝试,成就伟业的人,必将化作历史沙滩上的美丽的宝石。
一心中国梦,归国科学家黄大年,勇于尝试,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他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勇于尝试,并为此而不惜代价,勇往直前。
勇于尝试,才会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永不间断的前行。
尝试,是每个人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课题。
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勇于尝试,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
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
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如果不能做到勇于尝试,他怎能获得这样的肯定与赞美?只有勇于尝试,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有了尝试,就会永不言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古往今来,达人贤士都十分重视尝试。
见义勇为英雄方俊明,勇于尝试,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
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
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足以说明,勇于尝试是帮助他登上生命巅峰的发动机。
正确对待尝试,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看到远方。
一个人如果没有尝试,如何前行。
时光如水,人生易逝,转眼间红颜成白发。
反观当下,某些富二代,星二代,没有勇于尝试,不思进取,吃喝玩乐,甚至吸毒犯法,毁掉了大好的青春。
这充分说明不勇于尝试,很难使人生有价值。
我们应当勇于尝试。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歌德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把握命运的一瞬间。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e5f7b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7.png)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的加入一些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
当时,经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
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
同样,如果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
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从善如流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
郑悼公时,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
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国。
晋国便派栾书为将军,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两军在绕角(今河南鲁山县东南)相遇。
楚军不敢同晋军对敌,便撤退而回。
但晋军并不撤走,还准备趁机侵入楚国的蔡地(今河南上蔡县一带)。
楚国获知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近申、息二地的精锐部队,准备迎击。
这时,晋将赵同、赵括仗着兵力优势,欲挥军南下,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紧下令进攻。
就在栾书准备下令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当初出兵是为了援救郑国,反对侵略,是正义之师。
现在进犯的楚军既然已经撤退,我们如果借此攻打蔡地,这样我们就要承担不义的罪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品质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品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8c49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e.png)
思考: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
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 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赏析下阕
上片中的两个典故孙权、寄奴都同京口 北固亭直接相关,下片中出现的人物是不是 作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他们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赏析下阕
上片中的两个典故孙权、寄奴都同京口 北固亭直接相关,下片中出现的人物是不是 作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他们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颇 老 矣 ,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6岁仍想为国效力: 可当 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 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 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上阕: 大好河山 下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权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权
刘裕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 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 敌军而仓皇失措。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 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 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https://img.taocdn.com/s3/m/1bbb38f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5.png)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就让我用文字果腹,用光阴下酒,在湛湛的阳光下,抒写一段盛世年华,可好?我自是年少,却终是韶华倾负。
然而心中却承载着万物山河,乃至清风明月。
自知肩上担着许多重负,却从不曾有过半分怨悔。
只因我深信,万物生灵,芸芸众生皆苦,离合悲喜,终是令人感到孤苦。
可既是得以来到人世上,总不该白白走这一遭。
与其耽溺于悲伤,为其劫难而怨天尤人,不如独自扛起千江风月,同命运的苦难奋战到底。
不为争论输赢,也不为其结果,只为求其一份心安。
为人处事,当是光明磊落,处变不惊。
而凡尘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不如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的烦恼就让明日的肩膀来承担。
自幼便喜欢那些武侠剧里的英雄豪杰,快意恩仇,侠肝义胆,仗剑走天涯。
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到独当一面,成为一介风流人物,洒脱恣意地游走于天地之间。
虽知万物非我所有,却可为我所用,与我所相依。
与山水为伴,与草木相依,纵孤独一人,亦是何等畅快潇洒。
古语有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也好,是风度翩翩的书生廊也罢,拥有一身正气,乃至一颗热血丹心,保家卫国,锄奸扶弱,扶危济困,此等豪杰又何尝不是真正的英雄,又何尝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大唐盛世,自是诞生了许多豪迈旷达的诗人,因而唐诗自是风流倜傥,令人读之倍感汹涌澎湃。
而宋词旖旎清丽,自是一番意境悠远,婉约静好。
然而亦有一个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亦是短暂的朝代,却也诞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那便是魏晋南北朝。
所谓“乱世出英雄”,说的一点也没错。
犹如竹林七贤、风流宰相谢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等等,皆是如此。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即便心有抱负,亦是报国无门,与其如此,不如寄情山水,纵酒放歌,填词造赋,隐居山林,自得一份宁静致远。
虽仍有几分忿忿不平,乃至对迂腐的朝政感到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却仍旧愿意在苦中作乐,落拓不羁,潇洒恣意,如那竹林七贤,聚于竹林之中,不问世俗之事,只管将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淡若明月清风。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5篇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e94b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f.png)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5篇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每当耳畔响起这深沉而雄浑的音调,我的心便随这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三国历史……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阅读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开始阅读时,我一知半解。
后面居然越看越懂了,一捧起它,就爱不释手。
书中的情节经常梦幻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完全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震撼住了。
书中的内容描述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描述了众多激烈的战争场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还塑造了一批有着鲜明个性的英雄人物,如仁慈忠义的刘备,有勇无谋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优柔寡断的孙权……当然令我感受最深的却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愿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带领蜀国走过危难。
可是,他虽自比管仲,却不如管仲那样知人善任,这导致他在街亭一役中栽了个大跟头。
街亭失守使蜀国损兵折将,甚是惨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看到这里,不禁为诸葛亮叹担忧:一个如此聪明的人,经此一役,想必会大受打击,一蹶不振。
可是诸葛亮并没有如此,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曾经的过失,战胜自己。
人生就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路上有荆棘、沼泽,充满着遗憾。
相比诸葛亮对人生的态度,我是多么的不如呀!每当考试考砸后我总会埋怨,埋怨上天的不公,却不去分析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只想放弃,不求进取。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也让我明白了只要认清自己,改变自己的缺点,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对我来说,《三国演义》就是一盏奇特的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2《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高考作文苏轼篇
![高考作文苏轼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562d282af90242a895e55b.png)
高考作文苏轼篇[苏轼解读]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
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
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
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
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议论文)议论文曹操作文5篇
![(议论文)议论文曹操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fc0e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f.png)
议论文曹操作文5篇曹操脑有勇有谋,又是杰出的文人,非一般无能之人相比。
所以我觉得,他不应该单单只背负着奸诈之名。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议论文曹操,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能喜欢。
议论文曹操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东汉末年之乱世,观天下之局势,凭勇谋而独霸一方者,史评“治国之良臣,乱世之奸雄〞,此乃曹操也。
以吾之愚见,三国里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
先说孙权,虽会用人,但全凭祖上基业,称不得英雄;再说刘备,虽性情稳重而仁厚,但功绩多在属下,也称不得英雄;再说袁绍,虽之前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好谋无断,也称不得英雄。
由此看来,天下之英雄,曹操当之无愧。
再说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便出自他之口。
但我认为这种性格,符合那个时代群雄争霸的特点,而曹操恰恰也有这样的野心,想要一统天下。
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凸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评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
而我认为他在“望梅止渴〞中所表现的机智,更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曹军在路过宛城时,曹操规定,将士一律不得踩踏民田,而自己的马却因受惊而踩踏了民田,他让法官为自己定罪,因书上说不能处分担任尊贵职务的人,但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分。
于是便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
可见曹操的治军严明、以身作那么。
在我眼中,曹操也是一个会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人。
官渡之战中,他让袁绍的得力谋士—许攸为他所用,从而大败袁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他爱惜人才,不惜把捕获的吕布的赤兔马赠给关羽,对关羽恩重如山,所以才致使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念及旧情放了曹操一马。
而我认为曹操更是一位极英明而有远见的人,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他便认准“天下英雄,惟使备与操耳〞。
最能代表中国人品质的10句话_2018经典语录
![最能代表中国人品质的10句话_2018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5c9cfa5c10661ed9ac51f318.png)
最能代表中国人品质的10句话_ 2018经典语录中华五千年,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或慷慨豪迈或智慧深沉的豪言精语,他们以及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与道统所在。
下面这10句话,浓缩中国人品质,撑起中国人的气质。
1、中国气概:人若犯我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司马光《稽古录》这部惜墨如金的《资治通鉴》简编本中,除天象天灾之外,国政几乎从略,但司马光却以大量的文字记载了汉武帝时代“虽远必诛”的事实。
虽远必诛的前提是被犯,属于自卫反击。
所以,汉武帝的多数征伐还是师出有名。
国力强盛,则是底气。
“兵者,不详之器”。
战争对交战双方都造成大量牺牲,这是人类的悲哀。
不过,当国家间尚存利益、理念的纠纷,人类还不尽是谦谦君子之时,文虽可以化人,但保障依然还需要。
2、中国品格:法乎天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精神,在人生的过程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断前进、勇于拼搏。
“自强不息”代表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不断地有新的成就。
人的一生,只有在这种新的追求中,才能更有意义,才能创造出幸福和安乐。
“自强不息”是—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境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始终如—地坚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厚德载物”是一种深厚的修养和处世原则。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生长刀物。
在做人与处世上,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深刻认识和应对方法。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3、中国操守:穷达不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
![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https://img.taocdn.com/s3/m/68034fd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f.png)
史湘云——是真名⼠⾃风流“是真名⼠⾃风流”是史湘云在第四⼗九回⾥说的⼀句话。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在吃⿅⾁。
她说⾃⼰现在“⼤吃⼤嚼”,⼀会⼉连句的时候就可以“锦⼼绣⼝”。
果然,在即景连句的时候,史湘云表现突出,才思敏捷。
“唯⼤英雄能本⾊,是真名⼠⾃风流”出⾃《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的⼀部儒家通俗读物,作者是洪应明。
这部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学和禅学为核⼼,充满哲思⼜有趣味。
⽽《红楼梦》⾥的史湘云则很好地体现了《菜根谭》中“唯⼤英雄能本⾊,是真名⼠⾃风流”的内涵。
她为葵官取的名字就是“韦⼤英”。
在明朝,产⽣了阳明⼼学。
阳明⼼学的产⽣可以说是⼀次思想启蒙。
它挑战了在明代成为官⽅思想正统的程朱理学。
主张“致良知”,“⼼外⽆物,⼼外⽆理”。
对程朱理学压抑⼈性的弊端是⼀种修正。
阳明⼼学的诞⽣标志着中国的思想朝着个性解放,实事求是,甚⾄是平等⾃由的⽅向迈出了关键⼀步。
阳明⼼学对中国古典⽂学产⽣了很⼤影响。
《西游记》等⼩说就受到过阳明⼼学的影响。
⽽集中华⽂化之⼤成的《红楼梦》也⾃然免不了受⼼学的影响。
⽽史湘云⾝上的名⼠风流则是⼼学的⼀种体现。
名⼠风流从魏晋时期就已经产⽣了。
在混乱不堪的魏晋时代,名⼠们放浪形骸,寄情⼭⽔。
以嵇康为代表的⽵林七贤提出了“越名教⽽任⾃然”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超越了儒家的束缚,张扬了⼈的个性,显得潇洒,通脱。
⽽史湘云⾝上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名⼠风流。
史湘云是出⽣于⾦陵四⼤家族之⼀的史家。
她从⼩⽗母双亡,寄养在叔叔婶婶家。
不过,她“幸⽣来英豪阔⼤宽宏量”,性格乐观爽朗。
“襁褓间⽗母叹双亡”的童年阴影并没有让她变得性格阴郁。
她爱说,爱笑。
性格活泼。
⽽且颇有个性。
她喜欢穿男装,曾经偷穿贾宝⽟的⾐服,被贾母误认为是贾宝⽟。
第四⼗九回⾥,众⼈都笑话她“只爱打扮成个⼩⼦的样⼉,原⽐他打扮⼥⼉更俏丽了些”。
爱穿男装的⾏为体现出的是史湘云洒脱不羁的⼼性以及她“速变男⼉”的微妙⼼理。
在男尊⼥卑的封建时代,不少⽂学作品当中的⼥性都曾经⼥扮男装以实现⼀些⼥⼉做不到的事。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https://img.taocdn.com/s3/m/548b15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红楼梦》中是分别出现的,或出自史湘云的创意,或出自史湘云的言谈。
“惟大英雄能本色”出自第六十三回:究竟贾府二宅皆有先人当年所获之囚赐为奴隶,只不过令其饲养马匹,皆不堪大用。
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他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
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
那葵官本是常刮剔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
李纨探春见了也爱,便将宝琴的荳官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头上两个丫髻,短袄红鞋,只差了涂脸,便俨是戏上的一个琴童。
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
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
荳官身量年纪皆极小,又极鬼灵,故曰荳官。
园中人也有唤他作“阿荳”的,也有唤作“炒豆子”的。
宝琴反说琴童书童等名太熟了,竟是荳字别致,便换作“荳童”。
“是真名士自风流”出自第四十九回: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
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
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
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
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
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
”说着,也找了他们来。
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
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
”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
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
”宝琴笑说:“怪脏的。
”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
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
”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
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
”小丫头去了。
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
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苏教版必修二)
![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苏教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ec4ce5ace2bd960591c67727.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这首词是苏轼的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并且在背景、手法、主题上非常具有典型性,是借景抒情诗词的代表作。
诗词鉴赏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还原文本本身的情感内涵,直击文字背后那颗美好鲜活的灵魂。
这首词在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被放在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二板块“千古江山”里,本专题以文本研习为主,而人教版中是在婉约词的对比下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作进行学习的,它更强调理性思考、研习。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的生活经历和他的词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那么我们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重点就应该放在感受的基础上提升理性的认识,进而反思自己对于自身人生价值的理解与定位。
我们可以利用本篇中向来有不同版本的几个字作为切入点,以此来理解词作的蕴意;再利用各种方式,比如:相同主题的诗词、散文作品及评论来印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当然,诗词还是要注重诵读。
总之,我们在学习时要营造合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诗词作品的兴趣,懂得如何去鉴赏诗词,并且在前人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诗词作家展开对话,从前人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从而提升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度。
二、案例描述板块一(准备)学生对苏轼比较理解,所以我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作为导语进入本课的学习。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
是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多文化,不仅是文学巨子。
他那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那份永远不灭的诙谐,正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直生存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不停地遭贬、在这过程中,有一次遭贬对他的一生极为重要,这次遭贬形成了他旷达的胸襟、虽经历磨难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就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元丰二年,他写诗讽刺新法被小人利用,在他的诗中大做文章,扭曲他的用意,最终他以“文字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既是小官,又是闲职,此时苏轼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内心极为郁闷。
我眼中的曹操的作文
![我眼中的曹操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91087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5.png)
我眼中的曹操的作文我眼中的曹操的作文(通用31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曹操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眼中的曹操的作文篇1大江之上,波涛滚滚,白浪滔天,一人横槊立马于碣石之上,槊指东南,目观沧海,眼见哪奔腾的水流涌入汪洋,放声长啸。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
我心目中的曹操,是智勇双全的真英雄。
他伐董卓。
讨袁术诛吕布,官渡之战一役克袁绍,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名垂青史,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卷中隽刻了不朽的篇章。
他平定北方,大势在握,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招贤纳士,察纳雅言,识人善用,才有了“力抵樊哙”的许褚,才有了“单骑救主,跣足马的曹洪,才有了甘愿赴死的典韦,才有了善尽强奇谋的程昱、郭嘉、荀彧、贾祤……才有了三国鼎立的盛况。
武能执长槊,文能挥毫墨。
我心目中的曹操是个文采飞扬的大文豪。
那“星海灿烂,若出其里。
”的胸怀;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抱负;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慨,无一不是四言诗中的瑰宝,无一不是《诗经》的完美传承,更无一不是文学史上的神采之笔。
在他笔下,我们看见了他那双利剑一般闪着寒光的眼眸,熊熊烈火般燃烧着的心,那如沧海一般的包容天地的胸怀。
我心目中的曹操要用利剑开辟开辟一条康庄大路;我心目中的曹操要用烈火冶炼出一个新的世界;我心目中的曹操,要用他那沧海包纳住整个天地。
文如其人,他的诗,是恢弘的史诗,他的人是乱世奸雄。
我心目中的曹操,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献宝刀行刺董卓失败,他并没有胡乱的放手一搏,而是装作若无其事,留下了有用之身;败走华容,他并没有哀叹生不逢时,像项王一样自刎乌江,而是求得了关羽的饶恕,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怨天尤人,因为他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仅为解燃眉之急而“曲”的或许只是个庸夫,但能在两军对垒之际,跣足迎宾之人一定是真丈夫,若非曹操一时之“曲”怎能得许攸之妙计,怎能力克袁绍乃至雄踞一方?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真丈夫。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fce25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e.png)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导语:在宋代词人中,苏轼是一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的人物,他为中国的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词人苏轼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苏轼的作文素材篇11苏东坡的幽默无才官员卖弄不成反被嘲历朝历代,名人品评都是文人士子们的梦想,“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的机遇吸引着他们趋之若鹜。
苏东坡作为文坛巨擘,这种点石成金的奇效更是灵验无比,“苏门四学士”的成名便是明证。
当时,很多青年才俊以在苏东坡面前吟诗为荣,倘若得其一二点评,则有登堂入室、无上荣耀之感。
一位叫王祈的官员,颇以才华自诩,常在苏东坡面前卖弄。
一次,他作了一首《竹诗》,对其中两句尤为得意,便在苏东坡面前吟诵道:“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苏东坡一听,不禁哈哈大笑道:“这两句好是好,不过,万竹千叶,无异于说十根竹子方生一片叶,天下何处有此竹?”苏东坡遂下一评语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苏东坡一评天下知,王祈因此落下了愚钝之名。
2讥笑有名无实的养生经1080—1084年,苏东坡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余。
期间,他与隐居于黄州岐亭的名士陈慥成了至交,两人畅谈用兵之策,兴亡之道,过从甚密。
陈慥好谈养生,经常吹嘘自己的养生功效,洋洋自得。
一次,陈慥生了场大病,整整一月都不见好转,于是,苏东坡“幸灾乐祸”地写了一封信戏弄陈慥说:“公养生之效,岁有成绩,今又示病弥月,虽使皋陶听之,未易平反。
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
”意思是你平日吹嘘养生效果如何如何,如今一病不起,整月未愈,即使狱官皋陶听了,也没法给你平反了。
你的所谓养生经验,好比小子圆觉、蹩脚法师、鹦鹉谈禅、五孔的气球、太监的小妾,不过是无用的摆设罢了!苏东坡用一连串俏皮的比喻,把陈慥有名无实的养生经大大讥笑了一番。
苏轼的作文素材篇2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时代:北宋仕途: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就让我用文字果腹,用光阴下酒,在湛湛的阳光下,抒写一段盛世年华,可好?
我自是年少,却终是韶华倾负。
然而心中却承载着万物山河,乃至清风明月。
自知肩上担着许多重负,却从不曾有过半分怨悔。
只因我深信,万物生灵,芸芸众生皆苦,离合悲喜,终是令人感到孤苦。
可既是得以来到人世上,总不该白白走这一遭。
与其耽溺于悲伤,为其劫难而怨天尤人,不如独自扛起千江风月,同命运的苦难奋战到底。
不为争论输赢,也不为其结果,只为求其一份心安。
为人处事,当是光明磊落,处变不惊。
而凡尘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不如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的烦恼就让明日的肩膀来承担。
自幼便喜欢那些武侠剧里的英雄豪杰,快意恩仇,侠肝义胆,仗剑走天涯。
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到独当一面,成为一介风流人物,洒脱恣意地游走于天地之间。
虽知万物非我所有,却可为我所用,与我所相依。
与山水为伴,与草木相依,纵孤独一人,亦是何等畅快潇洒。
古语有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也好,是风度翩翩的书生廊也罢,拥有一身正气,乃至一颗热血丹心,保家卫国,锄奸扶弱,扶危济困,此等豪杰又何尝不是真正的英雄,又何尝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大唐盛世,自是诞生了许多豪迈旷达的诗人,因而唐诗自是风流倜傥,令人读之倍感汹涌澎湃。
而宋词旖旎清丽,自是一番意境悠远,婉约静好。
然而亦有一个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亦是短暂的朝代,却也诞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那便是魏晋南北朝。
所谓“乱世出英雄”,说的一点也没错。
犹如竹林七贤、风流宰相谢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等等,皆是如此。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即便心有抱负,亦是报国无门,与其如此,不如寄情山水,纵酒放歌,填词造赋,隐居山林,自得一份宁静致远。
虽仍有几分忿忿
不平,乃至对迂腐的朝政感到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却仍旧愿意在苦中作乐,落拓不羁,潇洒恣意,如那竹林七贤,聚于竹林之中,不问世俗之事,只管将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淡若明月清风。
魏晋朝代,所诞生的风流人物皆有其风骨。
不畏强权,不为五斗米折腰,亦是果敢坚毅,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竹林七贤之中,我最爱嵇康,光是一曲《广陵散》,就足以令人将他永远铭记。
嵇康一生不拘礼法,傲视权贵,嫉恶如仇,性格刚烈。
即便是临终之际,在刑场之上仍旧淡定从容地弹奏完一曲《广陵散》,就足以表现出嵇康绝不向司马氏暴政低头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也许于嵇康而言,他早已看透人生世事,亦早已将生死看透,他是真正的英雄,面对死亡他无惧无悔,面对恶势力亦绝不低头认输。
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心胸坦荡,赤子丹心。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如嵇康一般潇洒豁达,随缘放旷,心有抱负,却一生仕途不如意,而含恨一生。
然而他们的英雄事迹,乃至壮丽诗篇,会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真正的名士,不是身居高官厚禄,也不是腰缠万贯,更不是势力滔天,而是拥有一颗赤子丹心。
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亦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视死如归;又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
只叹生不逢时,若能得以与众为英豪相识,亦是不枉此生。
填词造赋、把酒言欢、抚琴作画,互诉衷肠,也算是潇潇洒洒地活过一场了。
自古人生知音难求,若得一人知心解意,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纵缘分浅薄,然淡交似水,亦是千杯不醉。
就让我用文字果腹,用光阴下酒,在湛湛的阳光下,抒写一段盛世年华,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