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碳钢在室温下不存在单一奥氏体或单一铁素体组织,而合金钢中有可能存在这类组织?

合金元素对碳钢的重要影响是改变临界点的温度和含碳量。

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如镍﹑锰﹑钛﹑铜﹑氮等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升高,因此有可能在常温下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

缩小奥氏体相区的铁素体形成元素钼﹑钨﹑硅﹑铝﹑铌﹑钒﹑钛等将使A3温度升高使单相奥氏体区消失,从而有可能常温下得到单相的铁素体组织。

而碳钢室温温下是得不到单相的铁素体或奥氏体组织的。

二:分析Me(Ni、Co、Mn、Cr、V、Cu;C、N)在Fe中的溶解度

尺寸较大的原子与铁形成置换固溶体,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度条件是:溶剂与溶质的点阵类型,原子尺寸以及组元的电负性;

Ni、Co与-Fe均为面心立方点阵,原子尺寸相差不大,电负性相近,形成以—Fe为基的无限固溶体,而Cr、V与—Fe 均为体心立方点阵,则形成以—Fe 为基的无限固溶体。

Cu虽处于有利条件中,但在铁中仅能有限溶解,主要是电子轨道因素起作用。Cu的3d层电子已满10个,但它可以分解,其中一个3d层电子可参与铁的金属键结合,故在铁中尚有一定的溶解度。

尺寸较小的原子与铁形成间隙固溶体。决定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和间隙元素的原子尺寸。

C、N与铁形成间隙固溶体,C、N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高于—Fe;由于N的原子半径较小,所以N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高于C。

三:分析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

1)对C曲线位置和淬透性的影响

除Co外,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均使C曲线右移,淬透性提高。

2)对C曲线形状的影响

钛、铌、钒、钨、钼等强和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推迟贝氏体转变较少;升高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降低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明显出现珠光体和贝氏体两条C曲线。

铬和锰等中、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推迟后者更显著,因而出现另一种两条C曲线形式。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铝和硅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而推迟贝氏体转变更强烈。镍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钴降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但镍和钴不改变碳钢C曲线的形状。

钢中晶界偏聚强烈的元素如硼、磷、稀土等元素使先共析铁素体转变显著推迟,对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推迟较弱,但不改变碳钢C曲线的形状。

四:解释下列现象;

1)在相同含碳量情况下,除了含的合金钢外,大多数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都比碳钢高;

除了Ni和Mn外,大多数的合金元素缩小或封闭相区,升高临界温度,影响合金钢的热处理温度,这就是多数合金钢的奥氏体化温度较碳钢高的原出。

2)在相同含碳量情况下,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答:回火抗力是指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的能力,也叫耐回火性、抗回火性和回火稳定性。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阻碍马氏体的分解,在马氏体

中保留更多的碳,因而在回火过程中合金钢的软化速度比碳钢慢,即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

3)含碳≥0。40%,含Cr12%的钢属于过共析钢,而含碳1。5%、含Cr12%的钢属于莱氏体钢;

所有合金元素均使E点和S点左移。S点左移,共析成分点左移,使得含碳量小于0。77%钢属于过共析钢;E点左移,意味着奥氏体中溶碳能力的下降,即共晶反应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小于2。11%。这样使得含碳1。5%、含Cr12%的钢属于莱氏体钢。

4)高速钢在热锻或热轧后,经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织。

主要是由于高速钢中含有大量合金元素,尤其是含有4%的Cr,大大提高了它的淬透性致使其热轧或热锻后空冷得马氏体组织。

五:热变形磨具钢的合金化原则及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如何?

热变形模具钢成分与合金调质钢的成分相似,一般含碳量不大于0.5%(个别钢种含0.6%~0.7%),含碳量高时导热性低;加Mn、Cr、Ni:提高淬透性,Cr 和Ni一起提高回火稳定性,Ni还增加韧性;加Mo、W、V等,产生二次硬化,提高热硬性,Mo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提高高温强度和回火稳定性。

热变形模具的热处理一般都采用淬火十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保证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