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光学专题复习Word版
初三物理-光学中考专题

铅笔好像折断了 D
√
例4、根据图4中给出的入射 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内画出 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
图4
例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完成下图。
例6、如图所示,一束水平光线 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 束光线的反射光线。
例7、上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示意图, 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F 为凸透镜的焦点。将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时,若在凸透镜 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 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侧a、b 、c、d C _______ 幻灯机 四点中的 __点处。 就是利用凸透镜 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例9、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 片如图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 图甲所示,则( D ) 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例10、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 透镜.
例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 光具座上,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 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 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 屏上都不能出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哪几种原因? 解析: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屏,在光屏 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的是虚像) ②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不能 成到光屏上)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 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例15、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 透镜的焦距是l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 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中考总复习光学专题

传播
倒立 正立
倒立 正立 倒立
大小
可大 可小
等大 可大 可小 放大
虚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实像 虚像
决定像的大小的 像物到镜 因素 的距离
像的大小由物和光 屏到孔的距离决定
像的大小由物的 大小决定 像的大小由物体 到透镜的距离与 焦距的关系确定 等距 物近像远 物近像近
平面镜
c=3.0×108m/s =3.0×105km/s
V真空> V空气>V水>V玻璃 5、光年: 长度单位
小孔成像
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 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 孔的纸板,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这种 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倒立的实像
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⑴ ⑵ 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角相等 概括: 三线共面, 两线分居,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热作用(制成红外线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杀菌作用和荧光效应 5、雾灯用黄光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会聚
光 的 折 射
凹透镜:发散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探究一: ⑶应用:照相机 ⑷作图法
A
u
v
F
2f
F
2f
F
F
2f
⑵成像规律一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物距(u) 像距(v) 像 的 性 质 缩 放 缩 小 倒 正 倒 立 虚 实 实 像
中考光学复习

中考光学复习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中考热点在?物理课程标准?中 ,对光学作了以下根本要求:内容标准局部有四条〔1〕通过实验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2〕通过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拟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4〕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局部有两条〔1〕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 ,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研究2019年各地中考光学题 ,都是以“课标〞为依据 ,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光的颜色和色散〔探究实验、红外线、紫外线〕、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作图、现象解释等〕、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的应用〕、望远镜与显微镜等内容上。
其中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视力问题、光污染等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试题在注重考查根底知识的同时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光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目大多源自教材和生活 ,很少单纯地考查记忆性的知识 ,而是把光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融入日常生活、社会生产、自然现象、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开展等情景中 ,从而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关心科技开展〞等新课程理念。
二、典型例题精析1.光的传播例1〔2019 沈阳市〕如图1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相关知识回忆:此题考查光的传播知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传至两种物质的分界面 ,又返回原物质中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到另一种物质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光的折射。
点拨:题目中A是直线传播 ,B是岸边物体射向水面的光 ,反射进入人眼形成的 ,是光的反射。
初中科学(光学)复习(课件30张)

11、(柳州、北海课改区)如图6所示是视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视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___。
大小
像的位置
入射角
反射角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现象 光路作图
2、反射定律作图
三、平面镜成像
(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A、实验器材: B、注意事项: (2)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等; ②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上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成正立虚像(3)应用:
空气
水
水池变“浅”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海市蜃楼等。
习题
入射光线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折射光线
入射角
入射角
折射角
折射角
到
从岸上看水下的鱼,它变深还是变浅呢?画出光路图。
答:变浅。
光路作图
A′
A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直线
500
2
1
减小5°
30
8、下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9、下图的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C
A
10、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墙,釉面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具有能量 D、光沿直线传播
中考总复习光学专题

立竿见影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3、相关成语:
光 的 直 线 传 播
4、光速:
V真空> V空气>V水>V玻璃
激光准直
排队
5、光年:
长度单位
同一种均匀介质
真空中 c=3.0×108m/s =3.0×105km/s
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凸
照相机
远离
15.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2f
⑵成像规律三
⑷作图法
⑶应用:放大镜
u
v
放大
正立
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u>f
V>2f
2f>v>f
u=2f
u=f
u<f
不成像
倒立
倒立
实像
实像
等大
放大
V=2f
正立
初中物理《光学》总复习

中考复习
光
学
小孔成像
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 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 孔的纸板,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这种 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中考复习
倒立的实像
中考复习
光
学
A. 小孔成像
屏幕 屏幕 屏幕
像的大小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与物体离小孔远近有关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光
学
(会聚透镜) 凸透镜 对光线有 会聚作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光
学
凹透镜 (发散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光
学
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 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叫做焦距。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光 学 凹透镜的焦点、焦距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发 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 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O O O O O O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光
学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O O A、当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20 时,反射角为20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 定律 C、镜面反射中有的光线遵守反射定律,有的光 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O 7、一束光线沿与水平面成20 角的方向射向地面, 若用平面镜,使其反射光线垂直地射进一口深 C 井中,则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应是 O O O O A、45 B、35 C、55 D、40
中考复习
光
学
入射光线
i
法线
r
反射光线
o 同一平面内
中考专题复习-光学专题

中考专题复习-光学专题考点一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现象的成因.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0×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光速要小于真空中的速度,比如水,玻璃.考点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3.镜面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2.平面镜成像作图:考点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考点五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3)红外线:光谱的红光以外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具体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遥控、红外拍照、烘烤.(4)紫外线:光谱的紫光以外存在的人眼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其特点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灭菌;具体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防伪.小明同学身高1.65 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___m.【审题指导】(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2)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离人的远近无关.【解析】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和物体等大的虚像,小明同学身高1.65 m,他在镜中的像高为1.65 m;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他相距4 m.如图所示,O′是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AB 在该平面镜中的像.【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连接OO′,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所在位置;然后再分别做AB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线即可.【答案】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如图,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β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思路点拨】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入射、折射光线,进而确定反射光线,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解析】入射点为O,先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则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β,【答案】如图所示:【错误案例】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像.【正确分析】折射反射(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2)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的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1.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手机之间是依靠____来传递信息的.遥控器是靠发射______(选填“紫外线”、“红外线”或“可见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2.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3.在如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是否要透过玻璃板才能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答:____.能否用家用镜子的镜片替代玻璃板?答:____.(2)用玻璃板和与A相同的蜡烛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并标记出像的____.(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____玻璃板.4.“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5.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6.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7.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镜里的像是虚像B.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C.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镜靠近0.2 m,像将远离镜0.2 m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10.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所示,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1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 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第2讲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1)光心O:凸透镜的中心.(2)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后.会聚的点.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3)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2. 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1)虚焦点F: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2)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考点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2.投影仪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还安装有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照到墙面或者屏幕上.3.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物体通过它能成正立、放大的像.4.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如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平面镜和放大镜成的像是虚像.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物距u: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2. 像距v: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四眼睛与眼镜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将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之前,应该戴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应该戴凸透镜矫正.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a B.b、d C.c D.a、b、c、d【解析】本题涉及的是透镜对光的作用,考查学生对会聚和发散的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光路的改变都是遵循光的折射原理,凸透镜是中心厚边缘薄,光路径透镜两次折射都是向靠近光轴方向(中心的方向)偏折,所以它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是中心薄边缘厚,光路径透镜两次折射都是向远离光轴方向(中心的方向)偏折,所以它有发散作用.从a、b、c、d四个图可以看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只有c.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 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解析】由图得u>v,v=15 cm则像距满足条件f<v<2f,即f<15 cm<2f则分析的7.5 cm<f<15 cm,将蜡烛放在40 cm处时,物距为10 cm,即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成像为倒立、放大、实像.故选AC.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 cm.(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 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解析:(1)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f=40 cm-30 cm=10 cm.(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像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0 cm刻度处,物距为u=50 cm-30 cm=20 cm,u=2 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光屏在70 cm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右移动.答案:(1)1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错误案例】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 cm时,则()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确分析】选A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成像条件和成像性质,正确列式求解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各种成像情况不能混淆.当u=20 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则f<20 cm<2f,即10 cm<f<20 cm,当u =9 cm时,即u<f则“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是“可能”.1.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 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甲/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 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 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 cm,成_________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之类似的是_______.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上/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能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左/右)移.3.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 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 cm.(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_______10 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________10 cm(选填“大于”或“小于”).4.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天文年.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5.下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6.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7.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如果是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9.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10.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第1讲光现象1:电磁波红外线2:吸收反射3:(1)是否(不能)(2)大小位置(3)靠近4:C.5:A 6:D 7:A 8:AD 9:C 10:见下图11:见下图2讲透镜及其应用1:乙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2:(1)下(2)放大左(3)左3:(1)10(2)同一高度小于或等于左(3)放大缩小小于4:B 5:B 6:A 7:B 8:A 9:A 10:B。
中考光学专题总复习

中考光学专题总复习球前放置凹透镜,使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球前放置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
4、眼镜的度数是指透镜的焦距,近视眼需要凹透镜,远视眼需要凸透镜。
5、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解题技巧:1、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画图、标出关键点、利用公式求解。
2、透镜成像问题:画出光线示意图,标出关键点,利用公式求解。
3、眼睛和眼镜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透镜,利用公式求解。
4、其他问题:注意理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掌握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和应用光学知识时,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矫正远视眼时,需要在眼前放置一个凸透镜,以使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对应的像是等大倒立实像。
这个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等设备的制作中。
例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8km,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例2:以下物体中,光源包括太阳、燃烧的蜡烛和镜子,但不包括月亮。
光沿直线传播会形成很多现象,例如在浓密的树荫下看到太阳光斑、在教室屏幕上看到投影、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倒影等。
其中,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例4:当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50°和50°。
例5:将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角射到深井口时,使用一块平面镜反射光线,使其垂直射入深井。
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
例6:当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如果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45°,则反射光线的角度将改变45°。
在雨后晴朗的夜晚,如果朝着月亮走,地上的积水会看起来很亮;但如果背对着月亮走,积水会看起来很暗。
科学中考光学知识点归纳

科学中考光学知识点归纳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性质、行为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分支。
在中考中,光学知识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 光速在真空中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的反射- 反射是指光在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弹回的现象。
-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 镜面反射是指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后,反射光线仍然保持平行;漫反射是指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后,反射光线不再保持平行。
光的折射- 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折射能力的物理量。
- 斯涅尔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n_1 \sin(\theta_1) = n_2 \sin(\theta_2) \],其中\( n_1 \)和\( n_2 \)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theta_1 \)和\( \theta_2 \)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色散- 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不同的效应。
- 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偏振- 偏振是描述光波振动方向的物理量。
- 偏振光是指光波振动方向固定的光。
透镜成像- 透镜成像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 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
- 透镜成像遵循焦距和成像距离的关系。
光学仪器- 包括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它们都是利用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波峰和波谷相互叠加的现象。
- 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前发生弯曲的现象。
结束语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中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光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成像原理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光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中考光学知识点总结(精华)光学知识汇编知识点1:光源光源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根据成因,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根据发光原理,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需要注意的是,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知识点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不均匀,则会发生折射。
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即某一光束的传播与同时是否有其他光束在同一区域内传播无关,两光束相遇时互不干扰。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需要注意的是,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出的理想模型,这种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叫做模型法。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这个值。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的距离(9.4608×10^15m)。
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包括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
激光也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3: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可以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知识点4: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在理解平面镜成像时,需要注意以上特点。
1) 被称为加色混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2) 当红、绿、蓝三种光线混合时,可以形成白色光,因此这三种光线被称为基本色光。
3) 通过改变基本色光的强度和比例,可以形成不同的颜色,如黄色、青色、品红色等。
4) 在彩色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中,使用了加色混合的原理,通过控制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的强度和比例,来显示各种颜色的图像。
中考科学光学专题复习Word版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3:(2007年莆田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4.类型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
1:(04南京)我们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 反射现象。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 反射。
2:(2004长沙)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 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3:(05佛山试验区)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 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有能量D .光沿着直线传播 知识(三)光的折射1、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太阳未出地平线我们就看见“太阳”,水深看起来变“浅”都是光的_______引起的。
海市蜃楼2、折射规律:实验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_______。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岸上看水下的物体,所看到的像均比实际的物体要高。
4、两种透镜及其光学特性(1)凸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老人家戴的老花镜用的是____透镜;近视眼者戴的眼镜用的是____透镜。
中考专题《光学》复习

主要考点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点) (2)u>2f: 例2:【2009•河北省】图12是物体A通过
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
成的像A’ 【 C 】 A.a点 B.b点 C.c 点 D.d点
图12
主要考点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点) (2)u>2f: 例3:【2009•河池市】 在探究“凸透镜成
主要考点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点) (5)u=f: 例:【2009•湛江市】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
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 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 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 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蜡烛放在焦点上(或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 内等)
主要考点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点) (6)u<f: 例2:【2009•泰安市】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
成像的实验探究中:(2)将蜡烛、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 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 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 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主要考点
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点)
(6)u<f: 例1:【2009•北京市】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装置如图15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 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 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 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缩小的___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 至40cm 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 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____、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实 正立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 光学专题复习55张

7、如图所示,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 的图中正确的是(B )
2F
2F
8、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 票。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 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C) A、大于15cm B、大于30cm C、小于15cm D、小于30cm
9.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 面镜都可以成一清晰的像。一个教师 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
c.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
有害 。
考点: 光现象的辨析 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
本单元出现的“像” 的特点
现象
成因
性质
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实像
平面镜成像
光的反射
虚像
透过介质看到的物体
光的折射
生活中三个“影”的特点
现象
成因
虚像 性质
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 黑色区域
物近像远 物近像近
1.光的色散:将太阳光(白光)分解为
光的 ___红__橙___黄__绿__蓝___靛紫 七种色光的现象。 色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散 3、红外线作用:
a.热作用强,用来加热物体,如:红外烤箱
b.穿透能力强,如:红外线夜视仪 、遥控器、 3.紫外线的作用:
遥感
a.使荧光物质发光 b.杀死微生物
11、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
__便_于__确__定__像__的__位__置__,__比__较__像__与__物__的__大__小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2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初三物理光学复习 (1)

初三物理总复习——光学部分
一、知识结构
二、复习导航
1.重要概念
(1)光的色散:光谱的顺序.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征及应用:
(4)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7)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
(8)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两角关系)
(9)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基本物理方法
(1)建模法:通过建立光线这个物理模型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对比法:通过对比来了解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的区别,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区别.
(3)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归纳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凸透镜成像规律中u>2f和f<u<2f两种成像规律及生活中事例.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与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两种情况的区别.。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光学

中考复习——《光学》问题一:光的直线传播1.我们把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下列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月亮②钻石③太阳④点亮的电灯⑤闪光的刺刀⑥蜡烛的火焰⑦眼睛⑧闪电⑨萤火虫2.光在_________________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___中的传播最快,为___________, 光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__________(填“快”或“慢")。
3、光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______一个时间单位。
(填“是"或“不是")。
4.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 来解释。
5.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的背面光__________的区域便产生影子.6.晴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_______形的小亮斑。
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__________的结果。
其实,这些小亮斑是__________的像.小孔的形状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像的形状。
7.关于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日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日食是由于折射造成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日食的原因8、下列各例中,哪种现象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平面镜成像B、射击时要使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D、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9.有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过的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10.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问题二: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1.所有的物体表面都会__________光,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2、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_,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在教室的某些位置看黑板,只看到一片光亮而看不清粉笔字,这是黑板对光发生了__________。
九年级科学光学复习

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 透镜
平面镜类: 穿衣镜、潜望镜 、内窥镜
凸透镜类:放大镜、 远视镜
凹透镜类:近视镜
返回
; https:// 东南亚电竞论坛 ;
只能回答,俺鞠言既然担任圣主,便会竭尽全历让万道圣地走向强盛.”“呵呵……”吹风申皇听到鞠言の回答后,轻笑起来.“好壹个竭尽全历!”“但是,在老朽看来,鞠言圣主能赌,但万道圣地却赌不起了!”吹风申皇の声音,突然抬高了壹些.紧接着,他骤然抬起有些枯槁の手掌. 随着他手掌抬起,在他の身体四周,恐怖の威能波动汹涌而起.壹片片黑光,弥漫着恐怖の能量,从天穹之上压迫下来.鞠言就站在吹风申皇の对面,他眼申凝聚,手中彩霞剑再度凝现.呐个事候,鞠言当然知道吹风申皇要对自身出手.说实话,鞠言并不想与吹风申皇交手.鞠言希望の是,吹 风申皇能为万道圣地而战,为万道圣地向万宝申殿出战.万道圣地,只有吹风长老壹名申皇境界の强者.如果没有吹风申皇在,万道圣地の实历,将更加可怜.可是此事吹风申皇已经出手了,鞠言没有更多の选择.鞠言,总不能原地不动束手待毙.“轰!”彩色剑光浮现而出.当吹风申皇与 鞠言圣主在对话后,即将厮杀事.万道广场上の修行者,全都站了起来.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万道圣地虽然早就分裂成了伍支,但是从他们得到の信心看.呐位东支灵善の吹风申皇,并不是壹个脾气暴躁の人,对本支万道灵善,也壹直是采取温和の手段.可今天,吹风申皇为何在见到鞠 言圣主之后,几句话没说完就动手?难道,吹风申皇也对圣主之位存在觊觎之心?但呐又有些说不通.谁都知道,吹风申皇是现在整个万道圣地唯壹の申皇强者.如果他想成为圣主,那早就能够出手了,何必等到现在?以吹风申皇の实历和威望,就算没有万道令在身,也是能够强行坐上圣主 之位の.在伍支灵善之中,又有谁能阻挡吹风申皇?别说是其他人,就连东支灵善の善主马志,都觉得吹风申皇の行为有些不可思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3:(2007年莆田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4.类型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
1:(04南京)我们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 反射现象。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 反射。
2:(2004长沙)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 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3:(05佛山试验区)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 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有能量D .光沿着直线传播 知识(三)光的折射1、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太阳未出地平线我们就看见“太阳”,水深看起来变“浅”都是光的_______引起的。
海市蜃楼2、折射规律:实验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_______。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岸上看水下的物体,所看到的像均比实际的物体要高。
4、两种透镜及其光学特性(1)凸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老人家戴的老花镜用的是____透镜;近视眼者戴的眼镜用的是____透镜。
近视眼与远视眼形成的原因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透镜的像的特点像与透镜的应用FF凸透镜凹透镜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或实u f>倒立缩小实22<<照相机f v f<<倒立放大实2f u f2>幻灯机f v=倒立等大实22u f=测焦距fv fu 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放大镜u f<正立放大虚v u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在1f以外)物近像远像增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在1f以内)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5.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光线6.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表示透镜的成像规律:例1:在下列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例2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例3完成下图甲、乙的光路图.例4.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当把物体移至镜前10厘米主轴上时,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
例5萧萧有一只透镜,经测量后焦距为8cm,当把一物体放到2f的位置时,萧萧又测量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小,那么这只透镜实际的焦距()A.大于8cmB.等于8cmC.小于8cmD.不好说例6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B. 10cmC. 18cmD. 20cm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例6.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例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60 cmB. 45 cmC. 30 cmD.15 cm7.显微镜、望远镜、幻灯片、照相机、眼睛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显微镜的物镜距离要观察的物体较近,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
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
幻灯片、照相机、放大镜、眼睛都是透镜成像的原理知识点四:光的作图:1.画图说明要使A点发出的光线恰好经过B点,则入射点应该在哪?并标出入射角。
2. 人眼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甲、乙两点在平面镜中的像恰好重合?(画图说明)(2010.浙江杭州)36.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2010.浙江温州)19.“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
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C.沿OC方向D.沿OD方向(2010.浙江金华)13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
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2010.浙江湖州)14.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4、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2)(1)B. (3)(1)C. (2)(4)D. (3)(4)9、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像将变(选填“大”或“小”)10、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
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度。
1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甲15厘米乙12厘米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蜡烛透镜光屏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30 cm,像距透镜10 cm,则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像(依次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ƒ已知):(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并记录的性质特点;(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12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