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5.3简述边界分析法。
5.4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
5.5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5.6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6.3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6.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6.5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6.6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6.7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7.2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7.3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
7.4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
7.5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
7.6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
7.7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
7.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7.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
7.10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
7.1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7.12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13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7.1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8.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
8.2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
8.4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
8.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8.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8.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8.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8.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
8.1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8.11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9.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9.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
9.3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9.4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
9.5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
9.6简述政策合并的方式。
9.7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9.8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10.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0.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10.3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
10.4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10.5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
10.6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10.7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10.8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
10.9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
10.10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10.11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10.12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
10.13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
征。
10.14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
10.1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
10.16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
10.17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10.18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1.“世异
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如管仲提出的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2.
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如孟轲提出的“民
贵君轻”、“政在得民”。3.“惠民”、“养民”、“富民”
的政策传统。如李悝主张的“尽地力”、“善平”。4.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
主待农战而尊”。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如“老”认为“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答:1.他强
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
社会科学称作文化科学。2.韦伯认为,人的行动或社
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动机和目标。3.他提出了
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
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4.韦伯在社
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
和主张价值无涉。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答:
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
2.尽管许
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
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
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
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
学科的特点。答: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公共
政策学是与个人选择相关联的学问,归根结底,它
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
实证主义。公共政策学追求政策的“合乎理性”,使
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性“数据”,以科学的方法作为研
究、分析的工具。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
感的学问,当选择某一,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时,这
个模型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4.它具有跨
学科的性质。它融会了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新的学
科体系。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
型为核心的学问。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答:1.分
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
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
统群研究方法;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
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
学性性质和实践性。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答:改革开放后,
决策科学化合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
要求。1.提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2.党和政府各级
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局都建立了从事政策研究
的专门机构。3.到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
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
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
程。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多角度分
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
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
的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
主要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
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
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
步。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
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
征3.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每一项职能活
动的行为规则、行动路线和行动方案 4.研究活动具
有鲜明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队公共权力机关
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
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
的。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1.直接
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
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
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 4.公
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答:“经验主义”的
认识论的主要思想具有以下五点:1.经验主义认为人
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
识的真正源泉。2.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
的、特殊的事物出发。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
与个性的关系。4.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
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
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经验证
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
科学观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1对从伽利
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
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2后现代主
义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3后现代主义对
人文精神的呼唤。4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
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
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
性。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
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
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
度。5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
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各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一
句其历史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
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
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
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
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1决策者面临
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
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
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
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
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
性。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
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
的方案。
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1这个模型设定
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2这
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
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
有限的。3这个模型过高的估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
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
种分析工具对许多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束手无策。4这
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在实践中决策者拥
有的知识、获取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对
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比例精确的计算。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答:渐进主义
模型是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构建的,主要内容
如下: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
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
边际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
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
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
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
竞争着的集团之间的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3后现代
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
可避免的。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
位的集团的利益。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1它把注意力集中于
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重要的能动因素的同时,过分
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
“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2人类在政
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集团决策模型无法解
释,因为它忽略了政治生活中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对
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3它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
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1利
益表达2利益综合3政策制定4政策执行5反馈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1他在
内阁决策中的独断权2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
源不断地汇集到白宫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则
在这个末端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体直辖机构。
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1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
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有
首要的、全权、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地位,是一切
政府权力的唯一来源和归宿。2从议行合一的政府系
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
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
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2人大及常
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
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外,其他县
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做出的全
部决策的行为。4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
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
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合理的政策结
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
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3严格的组合秩
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答:公共政策的
结构是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
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政策结构
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政策的塔形结构。同一政策
系统内部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在各个不
同层次的分布方式和互动方式,表现为层次逐一提
高的金字塔式结构。2政策的链形结构。在同一政策
系统内,各个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政策像环环相
扣的链条一样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对稳定
的联系方式就是政策的链形结构。3政策的圈层结
构。同一政策系统内某项政策与其他若干项政策之
间的关系呈一个核心与外围层次的固定联系方式,
这就是政策的圈层结构。4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
网状结构是以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的横向联系
为特征的结构。5政策的矩形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
诸项政策排列成一个阵列,呈现纵横并举共存的固
定联系方式,其状类似矩阵,这就是政策的矩形结
构。6政策的群落结构。同一政策系统内诸项政策形
成若干群落,相互间具有间接的、不甚紧密的联系,
这就是政策的群落结构。这样的结构通常形成于政
策巨系统内。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相
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
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
范的作用。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4部门政
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
策和基本政策。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
成。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政策。1、中国共产党
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
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
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
形式成为公共政策。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
立法是人大的主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人大决定。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
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
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
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
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1、国
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
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
现。2、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
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
行动方案,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
列活动。3、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
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
的实现。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
形成2、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
现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答:一国的现实国情构
成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认知环境,它对科学地制
定公共政策尤其是总政策与基本政策具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1
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
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现实政策情形的认识。同
时,大众传媒业影响受众的思维、判断、选择和行
动,从而影响到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
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迅速了解政策执行情
况与后果,从而及时做出是延续、调整还是终结某
项政策的决定。4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
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他
们通过选举投票、施加压力、游行示威、直接或间
接抵制等途径来支持或反对某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
实施。大众传媒有时甚至能使政策对象通过特定途
径,支持或反对某一决策者,甚至某种政治统治。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
的挑战。1治理能力强调多元、民主、合作、非意识
形态的公共行政,使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加多元化。2
治理能力的要求使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考虑
公民的地位和利益,也使公共政策的实施不仅依靠
政府的权威,也需要政策主体与客体通过协调、沟
通所形成的合作网络权威。3治理能力对政府公共政
策的质量、公共政策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治理
能力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除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
外,更多地强调公共政策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政治体制规
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
定的科学化程度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
主化程度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1首长制的优
点: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
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充分
发挥。其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
独断专行、随心所欲,从而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受到影响。2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
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协调一致制定政策,有利于决
策的民主化,有利于发挥委员们的积极性。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党,尤其是执
政党是公共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论最
重要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执政
党的政策。2在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中,政党
首先必须借助于公共权力才能与公共政策现实地发
生联系,政党的要求和主张转化为公共政策必须有
一个公共选择过程。(3)我国实行的以共产党为领
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制定的各个
环节上都发挥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
制度参与国家重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是一
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从结构
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
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
系统所构成的社会系统,涉及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
级各类相关政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政策过程及其
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一方面,
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相对自主地进行工作,另一方
面,它们又紧密配合、协同一致,使公共政策系统
得以正常、顺利地进行。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1)政策制定。即
从认定政策问题到出台政策方案的一系列功能活动
过程。它包括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建立
政策议程、提出各种方案、比较和分析方案、政策
决定、政策合法化。(2)政策执行。用以解决实际政
策问题的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即把观念形态的政
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过程,包括
政策解释、目标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物质
组织准备、正式实施。(3)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的
预期目标和效果,避免政策失误和执行走样而对整
个政策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监督、控制、调
整、修正。(4)政策评估。即按照一定程序,根据一
套标准,对政策效果做出判断,确定其最终的效果、
效益及优劣,弄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5)政策
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
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
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答:1从国内和
国际的视角看,国内的原因有自然灾害、非预期的
人文事件、社会变迁等,国际的原因有战争或军事
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以及国
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能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
社会变革;体制转型。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主观因素的变化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