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一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4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

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经历探究过程,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胶棒或双面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今天,班里同学来家里做客,妈妈烙饼来招待大家。

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1、引入题

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

(1)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口答列式,教师板书:6÷3=2(张)

(2)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2=0.5(张)

(平均分问题用除法来解决。)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2)尝试口答列式,教师板书:1÷3=

(3)引导学生理解1÷3,就是把1张饼平均分成3份,每人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张饼。

(4)用多媒体课件图解结果完善板书:1÷3= (张)。

2、教学例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例2。

(1)课件出示题目。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

(2)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 2÷3=

(3)四人小组讨论:3÷4的结果可以表示为多少? 2÷3的结果可以表示为多少?

(4)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分一分”活动:每个圆形纸片代表一张饼,实际分分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张饼?

学生回答设想:

A :一块一块分,把1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每次得到( )张饼,分了3次每个人得其中的( )张饼。(将自己的想法贴在作业单上,展示交流)

B :把3个月饼重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一小摞 ,打开之后再合起来就是一张饼的( ),也就是( )张饼。 ( 将自己的想法贴在作业单上,展示交流)

C:先两张饼摞在一起平均分为2份,每人拿到( )张饼,然后把第三张饼平均分为四份,每人又拿到( )张饼,合在一起看,和第一种,第二种方法拿到一样多的饼,也就是( )张饼。(将自己的想法贴在作业单上,展示交流。因为分法三涉及到异分母的加法,学生暂时还没学到通分,所以剪完以后拼在一起对比是最直观的。)

问:你还想把( )张饼平均分给 ( )个人,平均每人得到多少张饼? ( 游戏接龙)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

(2)小组讨论:把你的发现告诉组内的同学。

(3)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4)讨论分母不为0。 提问: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

(6)尝试用桥型图呈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6÷3=2(张) 4

141=÷(张) 3÷3=1(张) 3232=÷(张)

4

343=

÷(张)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不为0) )0(≠=÷b b a b a

课后反思:

1.在变式训练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平均分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披萨,蛋糕,月饼等。

2.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不可以出现除数为0的习题。设计这道题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在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能够通过习题发现: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但上课过程中,当老师已经询问学生能不能平均分给0个人,并且已经得出结论的情况下,后续练习再出现÷0就是错误的知识,所以这里要灵活处理。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第三种方法出现异分母的加法算式,学生没有学过,老师不可以操之过急,要对学生有信心,给与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剪,拼,贴的方式来发现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4.小组合作展示过程,应该注重每一位组员的发展和锻炼,不能长期集中在组内个别同学身上,要人人参与,最好在质疑,解答,辨析中都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才是小组合作的终极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