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银行的资本管理实际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基础、管理工具、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存在的各种差距,并结合这些分析及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实际,提出了积极筹备的几项具体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资本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差距分析
新巴塞尔协议是以风险计量技术为核心,以数据基础、IT系统、计量技术、治理结构、政策体系和流程控制为基本元素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具有内在的复杂性。实施新协议必须对银行从数据、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差距分析、影响评估,然后系统地进行各项准备,才能有效地推进实施的进程。
根据最近对欧洲银行的调查结果,他们对最大差距的看法是:60%认为在于数据、50%认为在于文化、40%认为在于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其他少数的还有如人力资源、n系统、管理体制、文档化水平等方面。下面就我国商业银行这几方面的差距进行分析。
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三大支柱。其中第二、第三支柱更多地表现在外
在管理要求上,而对银行提出严格技术要求的主要是第一支柱。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对第一支柱的差距是本文分析重点。
(一)数据基础差距分析
数据是新资本协议提供的资本计量方法的基础,也是差距最大的方面。汇丰、法国储蓄银行等的实践都证明,数据是实施新协议的重中之重。欧洲各银行在实施新资本协议过程中大约70%的时间和金钱都花费在数据上。标普、穆迪等外部评级公司为建立自己的puStat、RiskCalc等评级系统都收集了上万家公司几十年的数据。新资本协议虽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数据对其IRB评级结果的影响很大。第一支柱为三大风险都给出了不同的计量方法,不同方法对银行的数据要求不同。根据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提出的以IRB法为目标的建议,我们这里主要分析对内部评级法的最低标准的差距。其他风险类似。
1.数据定义不清晰
数据定义对数据质量的影响非常突出。因为IRB法要求对银行的各个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所以各个数据库的衔接及同一数据库数据的统一程序处理都要求对数据定义必须明确统一。这样用于估计风险要素的数据,如风险暴露数量,及生成数据,如内部评级结果才具有可比性。一旦定义不清晰,就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计量模型也就失去了基础。比如新资
本协议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销售额低于5000万欧元的企业,总额小于100万欧元的企业借款划归零售等,和我国常用定义有所不同。再如金融市场方面的数据,比如价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比如单位、币种等的统一要求。但是各种债券的报价方式不一样,国债使用净价,而企业债使用全价,直接把它们引入数据库显然是不行的。
其他的比如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或者内部会计科目的调整等都可能引起字段意义的变化,都必须进行统一化。
2.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完整性问题
这是确保数据质量的核心指标。但是由于过去对于银行管理的要求的不同,不同时期的数据结构、数据定义等可能是不同的。要达到准确、可靠是很难的。这也是目前数据存在的最大问题。
很多数据都是基层业务人员输入的,或者是由客户提供的。这里面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错误,也有可能数据本身的问题。比如根据西方银行的实践证明,除非采取严厉的措施,否则数据输入的失误率很难降到5%以下。再如企业财务报表,可能很多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虽然准确的记录下来,但其中可靠性如何就很难把握。一些宏观数据的获得也存在不同来源结果不同的问题。
另一方面,这里的可靠性具有对计量模型可靠的意义。我们的计量模型是用来评价现在的客户或贷款的,但是现在的外界条件,比如宏观经济状况、法律完善程度等,和几年前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进而使得客户的信用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过去的数据对现在的风险模型就不一定可靠。
从完整方面讲,由于我国银行内部评级比较落后,所以数据积累相对残缺。IRB法需要的数据主要有四类:一是反映客户自身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主要有三大财务报表等,对此类财务信息许多客户未能及时提供。二是客户基本面、银行账户纪录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主要是客户基本面信息、合同信息、账务信息、担保信息、清偿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等。这类数据往往标准及格式不统一,且残缺不全。三是与客户内部评级相关的宏观信息,主要包括国家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和交叉风险等方面宏观风险数据。此类数据涉及面广,来源渠道交错复杂,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我国银行对此类数据的收集投入明显不足。四是评级历史信息。比如目前大多采用的Credit Metrics等模型都需要对企业的信用转移情况进行估计,而目前国内银行很少连续的对客户和贷款进行内部或外部评级,没有相关的评级记录,评级所需的材料大多也是空白。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有对于客户的评级,但是并没有债项评级,自然缺乏相应的记录,也就无法估计LGD、EAD等参数。
从覆盖X围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覆盖面较窄。我国商业银行因原来属于不同的部门,客户种类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
银行必须扩展业务X围,这种业务的扩展对应的是客户类型和地域的变化,用原来的客户数据建立模型处理现在和未来的客户显然是不行的。在押品管理方面,目前也存在押品的价值评估报告时间上的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比如评估频率达不到新巴塞尔协议要求等。
以上主要是信用风险方面,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数据也存在类似问题,尤其操作风险数据残缺表现更为严重,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高频率低损失事件,很难获得相关的记录。
3.数据的数量问题
数据的数量是模型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总体要求是最好要有一个经济周期的历史数据。具体来说,估计违约率(PD)需要至少5年的数据;估计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暴露(EAD)对于主权、公司和银行风险暴露需要7年的数据,对于零售风险暴露需要5年数据。当然,这些数据必须是满足准确性、可靠性及全面性的数据。目前简单地从数据时间长短上来说能达到上面的要求,但其中的质量问题难以保证,或者说满足要求的数据是否能达到以上年限就很难说。
(二)风险管理工具的差距分析
这里的风险管理工具既包括模型工具,也包括IT系统等硬件工具。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