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合集下载

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证办公室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中 国 胸 痛
中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溶栓策略 心
广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 州 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强调绕行直达溶栓场所)
区域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 认 人员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 证办 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 公室 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及时在数据库中建档,从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进行时间
办公 节点的前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 室 录的准确性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中国 胸 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痛中 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 心 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 广州 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 区 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 域 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 认证 报应齐全,关键时间节点的缺失率不能高于10%,其中院内
时钟统一常见问题
中 国 胸 痛 中心 以各自的手机为时钟统一方案 广 各设备未能做到时钟统一 州 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时间 区 记录意识,未形成习惯 域认 无监督时钟统一落实的制度和方法 证办公室 时钟校对记录流于形式、造假
中国胸痛中心广州区域时认钟证统办一 公室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据,由专人后续补录、导致时间节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不高,
域认 未建立数据管理的常态化机制。 证 未建立或落实数据库核查制度,随意录入加上缺乏核查机制导
办公 致出现严重的极端数据却无人知晓。 室 时间节点的定义理解不准确,导致关键时间节点溯源困难。

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2023 更新

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2023 更新

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2023 更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胸痛中心作为心脏抢救的重要环节,其认证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技术。

我们对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进行了更新,旨在提高胸痛中心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

一、胸痛中心基本要求1.胸痛中心的场所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并具备相应的急救设施和设备。

2.胸痛中心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医疗人员,包括具备心脏抢救能力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3.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胸痛病人信息系统,确保患者的信息安全和准确性。

4.胸痛中心应当加强与急救中心、心内科等相关科室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的联动机制。

5.胸痛中心必须定期开展胸痛中心相关培训和演练,确保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胸痛中心认证的医疗技术要求1.胸痛中心必须具备心电监护和除颤等基本抢救设备,能够对胸痛病人进行快速、准确的心电图监测和诊断。

2.胸痛中心应当安装有关心脏病的辅助诊断设备,如心肌酶、心肌超声等设备,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检测和诊断。

3.胸痛中心必须具备冠脉介入治疗的能力,包括急诊冠脉造影、溶栓治疗、介入手术等技术手段。

4.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等设备,能够对心律失常等紧急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5.胸痛中心应当具备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条件,包括溶栓药物、监测设备等必备条件。

三、胸痛中心认证的人员技术要求1.胸痛中心要求具有一定数量的心脏急救专业人员,包括专业的心脏急救医生、心脏急救护士和心脏急救技术人员。

2.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胸痛病人。

3.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技巧,能够与其他科室、急救中心等进行高效的协作和合作。

4.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急救培训和技能演练,能够熟练掌握心脏急救技术和操作相关设备。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
基层版胸痛中心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胸痛中心的人员配置:必须有一名医生作为胸痛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必要时可以有其他医护
人员提供支持。

该医生必须具备处理急性心脏病的能力和经验。

2. 胸痛中心的设备配备:必须具备心电图仪、畸形胸腔导联收录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基本医
疗设备,并具备一定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3. 心电图和血液检测:胸痛中心必须具备心电图检测和常规血液检测的能力,能够快速及时地
进行初步诊断和判断病情。

4. 心肌梗死的评估和处理:胸痛中心应该具备处理心肌梗死的能力,包括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心肌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并能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5. 病史记录和随访:胸痛中心应当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记录,并进行定期的随访,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6. 开展宣教和科普活动:胸痛中心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的宣教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心脏病相
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社会对胸痛中心的认可度。

7. 数据统计和报告:胸痛中心应当定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向上级医疗机构
报告,以便于评估和改进胸痛中心的工作。

以上是基层版胸痛中心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的标准还可能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指对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认证的一系
列标准。

胸痛中心是指专门为胸痛患者提供全方位、规范化、一体化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认证标准是为了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

首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等,能够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等多学科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拥有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科学、规范和安全。

其次,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胸痛中心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通道、规范的急救流程、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胸痛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等;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平台、建立健全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等。

最后,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胸痛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为胸痛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提高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保障胸痛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指对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进行认证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疗设施和设备。

胸痛中心应具备完备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包括心电图、血液生化分析仪、心肌标志物检测仪等,以确保对胸痛患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治疗。

二、医疗团队。

胸痛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心内科医生、心外科医生、急诊医生、护士等,他们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迅速响应患者的需求,提供高效的诊疗服务。

三、急诊处理流程。

胸痛中心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急诊处理流程,包括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治疗和转诊安排,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四、质量控制和评估。

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机制,包括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五、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胸痛中心应当开展相关的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情况,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六、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

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并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共享,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七、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

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

总之,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对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认证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是指对胸痛中心的建设、管理、服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胸痛中心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提升医疗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配置和培训,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的数量和专业水平要求;二是设施和设备,包括胸痛中心的建筑、设施和医疗设备的要求;三是诊疗流程和质量控制,包括胸痛中心的诊疗流程、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四是患者安全和权益保障,包括患者的安全和权益保障措施和机制等。

这些方面的要求和规定,是胸痛中心认证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其次,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导,需要充分考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和患者的实际需求,需要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认证标准和评价指标,确保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认证机构和认证评审制度,加强对认证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认证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运行。

最后,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实施和执行,需要医院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需要医务人员的自觉遵守和执行,需要患者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保障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和支持相关工作,共同努力,推动认证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运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解读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解读

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 ,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

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时钟统一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
适应证 有创策略指征: • GRACE评分>140,或至少伴有1个高危因素 • 症状反复发作. • 负荷实验诱发缺血 早期有创策略(<24 h): GRACE评分 >140,或伴有多个高危因素 建议级别 I 证据水平 A
I
A A
延期有创策略(72 小时内) GRACE评分<140,或无高 I 危因素,但症状反复发作,或运动实验诱发缺血 缺血风险高(复发心绞痛,与心衰心律失常相关,或血 流动力学不稳定) 可以行急诊CAG (<2 h). 有创策略禁忌证: • 低危病例. • 有创诊断和介入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高危病例 IIa III
记录的准确性
已制订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的 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录时
间的高度统一
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如时钟校对记 录等(落实)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已开始启用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 供认证时评估 制定了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

管 血 心 国
医 层 基
训 培 师
除开展运动心电图外,尚应开展至少一项以上其它心脏负荷试验
对于从急诊直接出院的低危胸痛患者,医师应根据病情制订后续诊疗和 随访计划,并进行冠心病的知识宣传教育 未完成全部评估流程而提前离院的患者,急诊医师应告知潜在的风险、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胸痛中心是指专门用于治疗胸部疾病的医疗机构,其认证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下面将详细介绍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胸痛中心的基本要求。

1.1 机构设置,胸痛中心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设施,包括急诊抢救室、心电监护室、心脏导管室等,以保障患者的急救和治疗需求。

1.2 人员配备,胸痛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 诊疗能力,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完善的胸痛诊断和治疗能力,包括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冠脉造影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1.4 质量管理,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评审,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胸痛中心的服务要求。

2.1 24小时急诊服务,胸痛中心应当提供24小时的急诊服务,确保患者在发生胸痛时能够及时就诊和治疗。

2.2 心脏急救能力,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心脏急救的能力,包括心肺复苏、除颤、血管通路建立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2.3 宣教和预防,胸痛中心应当加强患者的宣教和预防工作,提供胸痛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管理的指导,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

2.4 医患沟通,胸痛中心应当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胸痛中心的管理要求。

3.1 制度建设,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2 安全保障,胸痛中心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患者隐私保护、医疗设备维护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3 绩效考核,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医疗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激励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
3.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2分)
4. 建立ACS患者双抗和抗凝治疗的流程图;(2分)
5. 确立本院STEMI再灌注策略:①溶栓、②直接PCI、 ③转运PCI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在三种再灌注策略中选择首选再灌注策略和次选再灌注策略
• 若具备PPCI能力的应首选PPCI; • 不具备PPCI能力,若能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首选转运PPCI为再灌注策略; • 不具备PPCI能力,若不能120分钟内实施转运PCI,首选溶栓为再灌注策略;溶栓后
5. 溶栓后早期(2小时内)转运至上级医院的比例不低于50%和溶栓后造影比例不低于 50%的要求,有利于规范基层医院溶栓后的治疗;
6. 转运外院介入医生的要求:转运介入医生实施PPCI月平均门-球时间≤90分钟,且达 标率≥75%。
1 7
3
4
6
5
1. 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4分)
• 急诊分诊台应易于识别靠近抢救区,急诊量较小、不具备设置急诊分诊 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替代机制以确保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疗(2分)
• 急诊分诊台或功能替代区应配置电话及急救相关的联络系统;(1分)
2. 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 急诊分诊台应常备急性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节点记录表,以便在首次医疗 接触时开始进行前瞻性时间节点记录,或者能在分诊台开始启用胸痛中 心云平台数据库;(1分)
① 至少1家以上具有急诊PCI能力且导管室全天开放的医院建立了常规转 诊机制,包括与PCI医院签订联合救治协议、共同制订的STEMI再灌 注流程图、一键启动机制、 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等,能确保 所有STEMI患者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5分)
② 备有全天候命转运STEMI患者的救护车,包括车载设备和人员具备处 理转运途中并发症的能力;(5分)

胸痛中心标准

胸痛中心标准

胸痛中心标准
胸痛中心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必须是在医院内部建立,并经过相关认证。

医院应具备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

此外,胸痛中心需要配备有相关设备和药物,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的心血管医疗团队。

2. 组织机构与管理:胸痛中心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总监和协调员。

同时,需要制定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如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等。

3. 诊疗技术与流程:胸痛中心应具备高水平的心血管诊疗技术,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

同时,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急救流程,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并开展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4. 培训与教育:胸痛中心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胸痛症状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胸痛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诊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典型病例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此外,还需要参加相关认证和评审,以不断提高胸痛中心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可能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不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二版)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二版)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2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修订,2018年03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尚不具备开展PPCI治疗的条件。

对于不具备PPCI 条件的基层医院(包括已经开展PCI技术但无法达到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医院),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延误、及时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引导基层医院进行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2015年11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订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1版),并于2016年11月启动了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工作。

2017年3月,中国胸痛中心工作委员会对第1版标准进行了部分修订。

该标准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以及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基层胸痛中心申请认证单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 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4分)(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的工作和重大决策,成员应包括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学科、医疗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1.10)(2)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11)(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高质量运行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标准版)

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标准版)

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标准版)(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 2020年5月)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规范运行的精髓。

在通过初次认证后,胸痛中心应继续按照认证标准,保持高效的流程运作,执行精确的数据管理,进一步提高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效率和水平。

为了对已通过认证的单位进行持续的后续监督和管理,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设置了再次认证机制。

根据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置要求,首次通过认证的有效期为3年,3年后应当组织再认证。

申请再认证的胸痛中心应在最后有效期达到前4个月在线提交再认证申请,再认证通过者继续使用认证标志,再认证的有效期延长为5年,以后每5年进行一次再认证,未通过者将收回认证标志。

一、数据库的评估与核查(20分)一、数据库在线审查要求①数据填报:急性高危胸痛填报例数与医院规模明显不相称,年数据填报总量或者月分布趋势呈明显的不正常波动或缺失,且无法合理解释1. 急性胸痛病例上报完整性:坚持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的填报,能提供认证有效期内的全部数据供再认证时评估,若不能提供有效期内的连续数据或存在明显的数据造假行为,则不能通过再认证;若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视为数据库的病例上报完整性不合格或流程落实存疑,可根据缺陷性质由胸痛中心总部组织的再认证工作联席会议决定实施飞行检查或微服私访(在线审查)(总分10分,得分6分以下,本条判为不合格):;(4分) ②数据管理:在再认证周期内高危胸痛病例的时间节点记录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3次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关键时间节点缺失≥3例或者存在数据造假嫌疑;(3分)③质控指标:核心质控指标(认证标准中必须达标)趋势未达标。

(3分)2. STEMI 病例的时间节点填报准确性:在数据库后台随机抽取10份/年(涵盖有效期内的每一年度)行急诊PCI 的STEMI 数据,关键时间节点的准确性(可溯源且正确)应≥90%,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准确性应达到100%,不允许有缺失或错误。

达不到以上要求者的病例判断为不合格病例,若不合格病例 抽查病例数的10%,则判断为STEMI 病例的准确性不合格。

胸痛中心认证实施方案

胸痛中心认证实施方案

胸痛中心认证实施方案胸痛中心认证是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心血管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痛中心认证的实施,对于提高医院心血管急救水平、提高心血管急救成功率、降低心血管急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胸痛中心认证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认证标准。

1. 设施标准。

胸痛中心应具备完备的急诊科、心内科、心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设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先进设备,并具备24小时心电监护、心血管急救团队的能力。

2. 人员标准。

心血管急救团队应由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心理科等多学科组成,医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心血管急救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护理标准。

胸痛中心应建立规范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术后护理等环节。

二、认证流程。

1. 申请阶段。

医院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医院概况、相关科室设置、人员配置等资料,并进行初步评估。

2. 筹备阶段。

医院组建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进行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

3. 实施阶段。

医院根据认证标准,开展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护理流程制定等工作,确保胸痛中心的建设符合认证标准。

4. 审核阶段。

相关部门对医院提交的认证申请进行审核,对设施、人员、护理流程等进行现场核查,确保符合认证标准。

5. 颁发证书。

审核通过后,相关部门颁发胸痛中心认证证书,并进行公示,标志着医院的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正式完成。

三、认证效益。

1. 提高急救水平。

胸痛中心认证的实施,能够提高医院心血管急救水平,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2. 降低死亡率。

胸痛中心认证的实施,能够降低心血管急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提升医院声誉。

胸痛中心认证能够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四、认证注意事项。

1. 重视团队建设。

胸痛中心认证需要医院各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形成多学科的心血管急救团队。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0月22日授权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胸痛中心总部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 )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资料3.5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资料2分)(1.10)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和重大决策;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3) 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说明:1.10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要求:(资料0.5分)(1.11)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同时任命一名具有行政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行政总监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的职责;说明:1.11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行政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行政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医疗总监、行政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资料0.5分)(1.12)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 痛

胸痛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胸 痛


广救治原则 州 区 协同的 域
管理机制
整体的


快速的 反应体系
相应的 实施细则
办 公


全员、反复、长期培训

胸 院 内 痛
• 急诊科 • 心内科 • 呼吸科 • 放射科

院 前
院 外
• 民众 • 媒体

广
• 120系统
• 基层医院 • 社区机构



全院医务人员
胸 痛 针对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培训 中 心 时间要求:成立之后广 1个月内完成 州 培训内容:1. 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区 2. 胸痛中心的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域 3. 院内发生ACS或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 认 4. 初级心肺复苏技能 证 办 公 室


医疗辅助人员
向社区提供饮食健康及营 养课程、戒烟、运动指导 等健康生活的培训指导
向公众宣传拨打120急救 电话的重要性


对社区人群进行心肺复苏 技能的基本培训和教育
办 公


实事求是

胸 痛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中 心 1. 突击准备 广 2. “一支笔”现象 州 区 3. 培训内容与条款不符 域 4. 用其他不相关的照片及记录代替 认

胸 痛


广



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健康 咨询活动,为社区人群提 早期诊断以及急救处理方 法培训
向社区发放有关心脏病症 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的

向社区提供健康体检、义 诊等心血管健康筛查服务
供有关心脏病症状、体征、 科普性书面材料

办 公


媒体宣传

胸 痛
Hale Waihona Puke 中心广州


通过各类媒体、网络、社 区宣传栏等途径提供心脏 病和急救常识的教育

办 公


基层医疗机构
胸 痛 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 中 心 广 已制定针对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计划 州 已经在至少5家以上的本地区其它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上述培训计 区 划 域 时间要求:成立之后2个月内完成 ,以后每年进行一轮 认 培训内容: 1. 基于区域协调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证 2. 急性胸痛快速转诊机制及联络方式 办 3. 高危急性胸痛及ACS早期症状识别 公 4.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室
5.初级心肺复苏技能


社区培训
胸 针对社区教育 中 培训内容: 痛
1. 为社区人群提供ACS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


广
区 2. 已经在医院周边地区至少两个以上社区实施了上述培训 域 认 计划 证 办 3. 至少在两个以上社区开展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义诊和健 公 室 康咨询活动


健康宣教
5. 签到表不规范 6. 不理解培训计划、讲稿、培训记录

办 公



胸 痛


广





办 公


3. 培训记录
区 5. 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 域 认 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 证 办 公 室

全员培训效果检验

现场核查时专家进行岗位检验及随机访谈
胸 痛

广 1. 急诊及心血管专业人员 州

2. 非急诊及心血管专业的医护人员 3. 医疗辅助人员





胸 痛


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要素四解读
广


杨爽
CCPC
认 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暨介入诊疗能力提升项目 证 办 2017-7-1 广州 公 室

CCPC

要素四 培训与教育

中 胸痛中心所在医院的全院培训 心 广 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 社区教育 州 区 域 认 权重占10%,条款众多,每一条款都有具体分值, 证 要求注重积累 办 公 室

办 公


核心科室
胸 痛 针对胸痛中心核心科室专业医师和护士的培训 中 心 时间要求:成立之前或成立之后 广 1个月内完成 州 培训内容:1. 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区 2. 胸痛中心时钟统一、时间节点定义及时间节点 域 3. 各项管理制度 认 4. 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诊治指南 5. 本院胸痛中心的救治流程图 证 办 6.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公 7. 心肺复苏技能 室 8. 数据采集及胸痛中心数据填报数据库
胸 针对全院医疗辅助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 痛 中 心 时间要求:成立之后 广 1个月内完成 培训内容: 1.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州 区 2. 院内紧急呼救电话 域 3. 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 认 证 办 公 室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胸 痛 需提交的培训材料 中 : 心 1. 培训计划 2. 广 讲稿 州 4. 签到表

• 检验科
• 超声科 • 心胸外科 • 行政部门



办 公


医院领导和决策层

针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胸 痛


广
时间要求:成立之前或成立之后1个月内至少进行一次
培训内容: 1.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2. 建设和流程优化过程中需要医院解决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