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DNA组中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和SNP对人类疾病的影响

基因突变和SNP对人类疾病的影响

基因突变和SNP对人类疾病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人类基因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和SNP,这些发现不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人类基因和生命的奥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是发生于DNA分子中单个基础对或更多的基础对的变化,可能是插入、删除或替换了一个或多个基础对。

基因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后天变异。

而SNP是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简称,是指DNA序列中出现的单个核苷酸的差异。

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变异形式。

有很多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SNP是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致病基因突变会严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引起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鸟嘌呤尿症、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等。

另外,SNP也会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

例如,我们发现有些SNP与青光眼、哮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联。

这些SNP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除了致病基因突变和SNP,还有许多种类型的基因突变和SNP可能与人类疾病有关。

例如,一些突变后的基因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SNP可能和药物代谢、酒精耐受性、咖啡因摄入量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和SNP对人类疾病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基因信息来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来识别某些基因突变和SNP,从而帮助人们进行更加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

而在基因治疗方面,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发一些新的单基因疾病治疗方法,例如,CRISPR-Cas9技术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矫正单基因疾病引起的基因突变。

总之,基因突变和SNP是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对于理解和治疗人类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人类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人类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人类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人类表观遗传学是指某些基因表达活动被上皮表观遗传标记调控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表观遗传现象。

这些上皮标记涵盖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多种不同类型,因此表观遗传学成为了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疾病发生及治疗的热点领域。

表观遗传学不仅涉及肿瘤疾病,还包括心血管疾病、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糖尿病等常见疾病。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预测和诊断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我们了解到人类DNA序列有着丰富、复杂的个体差异。

基于这些差异性,我们可以利用表观遗传学来预测和诊断疾病。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癌症预后。

癌症患者有许多不同的基因序列变异,但是基因甲基化或某些组蛋白修饰形式与某些特定的癌症相关。

这个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癌症诊断方式因此成为临床医生预后和诊断判断的有力手段。

除了诊断疾病之外,表观遗传学还在我们对疾病治疗的理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

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标记的变化引发了多种关键途径的改变,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另一个与表观遗传学和疾病相关的重要领域是心血管疾病。

这些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许多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和糖尿病等都涉及到表观遗传标记的变异。

表观遗传学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仍在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研究表明,机体暴露于塑化剂等环境毒物时可能导致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表观遗传学也与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相关联。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是由于环境暴露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

在这些疾病中,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以及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大规模人群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糖尿病的罹患风险密切相关。

结论上,表观遗传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充满着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

cdkal1基因名词解释
CDKAL1基因是编码一种蛋白质的基因,位于人类基因组的某个特定位置。

CDKAL1基因的全称是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regulatory subunit associated protein 1-like 1,是编码一种蛋白质的基因。

CDKAL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胰岛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DKAL1基因的功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CDKAL1
基因的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CDKAL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胰岛细胞中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因此,CDKAL1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的异常变化,最终引发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与糖尿病相关外,CDKAL1基因还与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研究发现,CDKAL1基因的变异也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1型糖尿病等。

因此,CDKAL1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总的来说,CDKAL1基因是一个在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

通过研究CDKAL1基因的功能和变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揭示CDKAL1基因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人类基因组中与疾病相关的SNP分析

人类基因组中与疾病相关的SNP分析

人类基因组中与疾病相关的SNP分析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许多与疾病相关的变异,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SNP是指DNA序列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可以同时检测数千到数百万个SNP,用于分析人群遗传多样性及个体疾病易感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SNP的定义出发,阐述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SNP?SNP是指DNA序列上单个核苷酸发生的变异,通常以两个等位基因来描述。

SNP的发生频率在人类基因组中非常高,平均每100到300个碱基就会出现一个SNP。

这些变异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SNP的基本类型有三种:1.同义突变:单个核苷酸变化导致氨基酸序列不变;2.错义突变:单个核苷酸变化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3.无义突变:单个核苷酸变化导致氨基酸序列由编码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完整性甚至功能。

二、SNP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筛查易感基因SNP可以用于筛查易感基因,即那些与疾病有关的基因。

例如,在研究糖尿病的易感性时,我们可以检查DNA中的SNP来确定那些基因会增加患病风险。

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某些变异的SNP与糖尿病风险高度相关,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基因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2.遗传疾病诊断与预测SNP在遗传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单基因病,如囊性纤维化、亚硝酸盐尿症等,可以通过SNP检测来确定遗传疾病的患者,并帮助进行个性化治疗。

此外,SNP还可以用于筛查某些遗传性癌症,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

3.药物个体化治疗选择SNP可以预测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从而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

例如,在研究抗抑郁药物的反应时,我们可以检查患者的DNA序列上是否存在与药物代谢相关的SNP,以确定其药物反应性。

这样就可以将药物治疗个性化,降低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4.推断人类进化史SNP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研究,还可以推断人类进化史。

糖尿病发生与基因变异的关系研究

糖尿病发生与基因变异的关系研究

糖尿病发生与基因变异的关系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消耗医疗资源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目前全球有4.2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胰岛素受损或缺少而引起的。

但是,不少人同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同,却不一定都会患上糖尿病,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基因有关。

基因变异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变化。

在人类DNA序列中,不同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上百种不同的变异,这些变异会影响人类血糖代谢能力和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从而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和分析发现,有些基因变异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在人类基因中,有些基因编码胰岛素受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这个蛋白质受体能够将血液中的胰岛素与对应的细胞连接起来,从而让细胞能够利用胰岛素血糖。

但是,当这个基因发生变异时,可能导致对应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阻碍细胞利用胰岛素血糖,引发糖尿病。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基因变异和糖尿病强相关。

例如,TCF7L2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成年人糖尿病的最常见基因突变。

这种基因变异会影响到细胞内钾离子的平衡,从而使得血糖代谢出现问题。

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基因与糖尿病的关系,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因为人类基因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的基因可能会同时携带上千个变异。

如何在复杂的基因突变背景下找出与糖尿病发生最相关的突变,是需要大量数据和分析的。

而目前,对于人类基因易感性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仍令人忧虑。

不过,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利于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新基因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某些基因变异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技术或者使用人工合成蛋白质来恢复与胰岛素的连接,从而提高胰岛素利用率,降低患病风险。

这些新技术的发现,对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因变异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个基因位点

21个基因位点

21个基因位点21个基因位点是指人类基因组中的21个特定位置,这些位置上的基因与人类遗传疾病、生理功能、生物化学过程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基因位点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下是21个基因位点的简要介绍:1. BRCA1/BRCA2: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相关的基因位点。

2. CDKN2A/CDKN2B:与阿尔茨海默病和黑色素瘤等癌症相关的基因位点。

3. CLU: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4. CR1: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5. APOE:与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和血脂代谢相关的基因位点。

6. PICALM: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7. ABCA7: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位点。

8. TREM2:与阿尔茨海默病和神经炎症相关的基因位点。

9. SMAD3:与关节炎、克罗恩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炎症性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10. LRP1:与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和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位点。

11. GSTM1/GSTT1:与药物代谢和解毒相关的基因位点。

12. ABCG2:与药物分布和细胞通透性相关的基因位点。

13. MTHFR: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叶酸代谢和DNA甲基化相关的基因位点。

14. FTO:与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15. LEPR:与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16. INS/IGF2:与糖尿病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位点。

17. KCNJ11: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18. PPARG:与糖尿病和血脂代谢相关的基因位点。

19. APOB:与血脂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20. ABCA1: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基因位点。

21. ACE: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位点。

糖尿病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

糖尿病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

糖尿病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既包括基因遗传,也包括表观遗传。

本文将分别介绍糖尿病的基因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

一、糖尿病的基因遗传1.1 基因和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的遗传有关。

方案亚型的糖尿病与单个基因的遗传相关。

且遗传物质在人类体内的表达和产物的功能保持时间长久,是影响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核心环节。

1.2 糖尿病基因的种类目前,涉及糖尿病发病的基因种类已经数以百计,包括食欲激素、胰岛素信号传导、胰腺部分分泌胰岛素、自身免疫等方面的基因。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发病基因也各不相同,例如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HLA-DR/DQ等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而2型糖尿病的发生则与PPARG、KCNQ1和SGCG等基因相关。

1.3 遗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虽然基因的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起着直接作用,但它们的表达也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密切相关。

压力、饮食、生活方式等都会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糖尿病的发病。

例如,过度摄入脂肪和糖类食品会刺激PPARG基因的表达增加,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而适当的运动和健康饮食则能对这一基因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

二、糖尿病的表观遗传机制2.1 表观遗传和糖尿病的关系除了基因遗传外,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还与表观遗传有关。

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改变DNA序列的遗传方式,因此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环境的调控方式可以加快或减缓某些基因的表达。

2.2 糖尿病表观遗传的机制表观遗传关键机制之一是得到调控的选定性。

这意味着不同酶催化的带有甲基化的Cytosine和间隙核苷酸的组合可能在人类体内的DNA序列中得到不同的表达。

这些表达的差异与特定类型的糖尿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另一个表观遗传机制是基因不同阶段的功能包变化。

糖尿病患者胰腺岛素分节前启动子和转录因子FaIm在穷困的代谢状态下都会发生变化,而ZnT和Sd1则不会发生变化,且他们的调控机制会在代谢调控过程中发生改变。

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

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

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迅速增加的患病人数和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使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糖尿病具有相当强度的家族聚集性现象,即一个家系中有3个或3个以上患有糖尿病的现象。

本文将对各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表型特点、遗传易感性及相关易感基因简介如下。

一、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1型糖尿病(T1DM)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胰岛素缺乏,就此而言,家系与非家系表型特点无明显差异。

1A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免疫相关,存在遗传性自身免疫耐受情况,因此1型糖尿病家系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病风险增加,常合并有Addison病、乳糜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贫血。

大量的人群研究证实,同一种族/民族内部和不同种族/民族之间T1DM发病均有很大的差异。

大部分T1DM患者的一级亲属并不同时罹患该病(85-90%)。

但某个个体的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

有研究表明,母亲患T1DM的子代比父亲患T1DM的子代发生T1DM的风险要低。

T1DM的发病风险,普通人群50岁时的累积发病风险仅为0.5%,而患者同胞人群中,50岁累积风险大致是10%,相当于普通人群风险的20倍。

这显然有力提示了遗传基因在T1DM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但是,第6条染色体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位点(ID-DM1)只能解释一半的T1DM的家族聚集性。

其余可能是另外一些遗传因素或共同家庭环境造成。

同卵双胞胎共患T1DM的一致性大约是45%,而异卵双胞胎大约是25%,同卵双胞胎一致患病率远远低于100%,这些结果既支持遗传基因的作用,更说明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

寻找T1DM致病基因比较普遍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寻找等位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和使用IBD(血缘一致性)方法发现连锁信号。

经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研究显示,较多的染色体区域存在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胰岛素5’VNTR基因所在区域6p21及11p15已被广泛接受,它们是在病例-对照实验中通过关联研究发现的[1,2],分别命名为IDDM1(HLA)和IDDM2(INS)。

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

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

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介绍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生产曾经面临着供应不足的挑战,然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生产了大量的胰岛素,从而满足了临床需求。

本文将介绍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的过程和意义。

胰岛素的生产过程对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的理解首先需要了解传统的生产过程。

传统方法中,胰岛素是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得到的。

这种方法存在着供应不稳定、产品纯度不高以及与人体胰岛素之间存在差异等问题。

而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则是通过将人类胰岛素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进行生产。

下面是具体的步骤:1.获得胰岛素基因:从人类胰岛细胞中获得胰岛素基因的DNA序列。

2.构建基因重组载体:将胰岛素基因插入到合适的基因重组载体中,如质粒或病毒。

3.转导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基因重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

4.培养和表达: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促使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转录,从而表达胰岛素基因并产生胰岛素蛋白质。

5.纯化和提取:通过分离和纯化的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基因重组技术的意义基因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具有许多优势和意义:1.提供稳定供应: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胰岛素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供应,解决了传统生产方法中供应不足的问题。

2.提高纯度:基因重组技术可以实现胰岛素的高纯度生产,减少了杂质的存在,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3.与人体胰岛素相似: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胰岛素与人体胰岛素在结构和功能上更为接近,减少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和风险。

4.降低成本:基因重组技术可以实现胰岛素的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售价,使胰岛素更加可负担。

应用领域和前景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胰岛素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1.糖尿病治疗: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胰岛素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2.研究工具: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胰岛素可以作为研究工具,用于研究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

线粒体DNA ND4基因12026(A→G)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线粒体DNA ND4基因12026(A→G)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中 1 06 —G点突变者 1 例 22A 1 (.4 , 2 5例对照者 中携带该突 变者 6 31 %) 2 例 (.7 ,突变发生率在两组 间 26 %)
() 昆明 医学院 生物化 学教研 室 ,云南 昆明 60 3 ;2 中科 院昆 明动物研 究所 , 云 南 昆 明 1 50 1 )
[ s at Abt c] r Obe te T xl eh e tnhpbtenmic0dil N ( tN ) 0n m ttn icj 0 p0 erli si e e t hn r A mD A pit ua0 v e rt a0 w 0 aD i
o l 0 6 ( / ) a dtp i ee elu ( 2 M) nY n a epe r n rcs ,mpda ds l f 2 A G n e2da t m lts T D i u n np ol. 0f dapei 2 y b s i i e i n mpe i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 ( :33 —1 4 /R 5 09
J u a o n n dc l lVri 0 m l fKu mig Me i l es y aUi t
i t 穗罄 ≈ 嚣 《 譬甍g 甏甏

线粒体 DNA ND4基 因 1 O 6 ( 2 2 A G)点突变与 2型糖尿病 相 关性 研 究
C i e p t n swi y e 2 d a e e n 2 o d a ei 0 t d vd aswi o t a l itr f i b t s h n s ai t t tp ib ts a d 2 5 n n i h t c n ml n ii u l t u mi h s y0 a ee . e h c i h f y 0 d

线粒体DNA ND1基因T3394C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线粒体DNA ND1基因T3394C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 ( C 对无血缘关 系的 2 5例 T D 患者 和 10名正 常对照者 的外周 血 D A进行 P R P R) 2 2M 9 N C 线 粒体 D A T 3 4 N 3 9 C突变 可能与本 地区汉族 人群
扩增并 直 接 测 序确 证。结 果 糖 尿 病 患 者 组 中检 出 T 34 39 C突 变 8例 ( . 6 , 常 对 照 组 检 出 1名 3 5 %) 正
2型 糖 尿 病 (y e2 da e sm lts T D t ibt e i , 2 M) p e lu
是遗 传 和环境 等 多种 因素 引起 的以慢性 高血 糖 为 特 征 的代谢 紊 乱 性疾 病 。 目前 , 已发 现 多 种 基 因 异 常所 致 的单 基 因突 变糖 尿病 , 中 以线 粒 体基 其 因突变 糖尿病 为最多 见 。线 粒体 是细 胞 内储 存 和 供 给 能量 的场所 , 细胞 生 命 活动 所 需 能量 的 9 % 0 来 自线粒 体 。 由于 线 粒 体 氧 化 磷 酸 化 在 胰 岛 B 细胞 分泌胰 岛 素过 程 中起 重要 作 用 , 粒 体 基 因 线
( .3 )2组 间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意义 ( 0 0 ) 05% , P< .5 。结论
T D 的发 生 有 关 。 2M
关键 词 : 线粒体 N 1基因 ; D 2型糖 尿病 ; 因突变 基
As o i t n b t e 3 9 C o n s ca i ewe n T 3 4 p i t mu a i n i h i c o d i l DNA o t to n t e m t h n ra o ND1 e e a d t p i b t s g n n y e 2 d a e e

线粒体DNA的ND-1基因G3316A、T3394C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线粒体DNA的ND-1基因G3316A、T3394C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山西 医科大学学报 ,2 0 1 3年 7月 ,第 4 4卷 第 7期
・5 l 5・
线 粒体 D N A的 N D . 1基 因 G3 3 1 6 A、 T 3 3 9 4 C 与 老 年 2型 糖 尿 病 的 相 关性
许敬 平 ,吴大 为 ,邵俊 涛 ,李 小丽 (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老年病一科 , 秦皇岛 0 6 6 0 0 0 ; 河北港 口集团港
线粒体 D N A的 N D ・ 1 基因 G 3 3 1 6 A和 T 3 3 9 4 C突变与老年人
关键词 : 线粒体 D N A; 基 因突变 ; 老年 ; 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 1 t 5 8 7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6 6 1 1 ( 2 0 1 3 ) 0 7— 0 5 1 5—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6 1 1 . 2 0 1 3 . 0 7 . 0 0 3
口医院肿瘤科 ; 河北省秦 皇岛市第一 医院超 声科 ; 河北省秦 皇 岛市 第一 医院康复 科 ; 通讯作 者 @h o t m a i l .
c o n) r
摘要 : 目的
探讨线粒 体 D N A的 N D 一 1基因 G 3 3 1 6 A和 T 3 3 9 4 C突变 与老年 2型糖尿病 的相关性 。 方法
Co r r e l a i t o n o f G3 3 1 6 A a n d T 3 3 9 4 C mu t a t i o n i n t he m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NA ND- 1 g e n e、 】 I r i t l I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s i n a g e d p a -

基因突变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基因突变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基因突变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人类身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过程受到基因的控制和调节。

基因突变是指DNA 序列中发生的改变,它们可以对人体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基因突变如何影响人体代谢,并讨论一些与这些突变相关的疾病。

I. 基因突变与代谢之间的关系基因是身体内部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

蛋白质作为身体各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调节新陈代谢过程。

A.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突变1. 葡萄糖代谢途径: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突变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2. 脂肪酸代谢途径:甘油三酯合成酶(TGFB1),解析酶(LPL)等关键基因突变会干扰脂肪酸在体内积累和消耗过程,导致肥胖和高血脂。

B. 突变对代谢酶功能的影响1. 突变可能导致酶活性的改变:突变后,基因编码的酶可能会失去或减弱其功能。

比如,琥珀酸脱氢酶(SDH)等基因突变可引起某些代谢疾病。

2. 突变可能引起代谢底物积累: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特定代谢途径中底物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

丙戊酸血症就是由于甲羟戊二酸羧化酶(MCM)活性缺陷所致。

II. 与遗传性代谢相关的疾病许多遗传性代谢疾病被认为是特定基因突变造成的,这些突变会干扰或改变人体内特定代谢途径的正常运作。

A. 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突变而引起。

患者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上出现障碍,导致胰岛素疏散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糖尿病。

B. 脂代谢紊乱性疾病一些脂代谢紊乱性疾病也与基因突变紧密相关。

举例来说,甘油三酯合成酶(TGFB1)和解析酶(LPL)基因突变都与高血脂、肥胖等相关。

C. 其他遗传性代谢疾病琥珀酸脱氢酶缺乏、苯丙酮尿症以及先天性Ⅸ型膜外溃星红染料组缺损等也是由特定基因突变引发的遗传性代谢障碍。

III. 基因突变在个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通过识别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的代谢途径,科学家们开始将这种信息应用于个体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中。

肝细胞核因子1B基因p.R276^()突变所致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5型一例报道

肝细胞核因子1B基因p.R276^()突变所致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5型一例报道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 年 1 月第29 卷第 1期 Chin J Diabetes January 2021,V〇1. 29, No. 1• 63 ••病例报告•肝细胞核因子I B基因P.R276*突变所致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5型一例报道赵少倒龙沁刘升平覃恬恬金萍【提要】对1例伴多囊肾、胰腺发育不良、鞍状子宫的24岁M O D Y5患者进行遗传病因分析。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患者携带肝细胞核因子1B基因c.826C>T(p.R276*)突变。

日本人群中有报道该突变的致病性,但在中国人群本病例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M O D Y5;多囊肾;肝细胞核因子1Bdoi : 10. 3969/j. issn. 1006-6187. 2021. 01. 012A case of MODY5 caused by HNF1B gene mutation p. R276* ZH A O Shauli.LO N G Q in, LIU Shengping,et al. Department o f Endocrinology,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07,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JIN Pi?ig, Email : ping. jin06@csu. edu. cn【Summary】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etiology of a 24-year~old MOD Y5 patient with polycystic kidney,pancreatic dysplasia and saddle uterus. The whole-exome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 washeterozygous for mutations of HNF1B c. 826C>T(p. R276*) mutation .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mutationwas previously reported in Japanese population, but it was the first report in Chinese population.【Key words】M a t u r i t y d i a b e t e s of youth 5;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Hepatocyte nuclearfactor IBMODY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DM,发病年龄<25岁。

什么是糖尿病基因(一)2024

什么是糖尿病基因(一)2024

什么是糖尿病基因(一)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而其中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本文将就糖尿病基因进行一系列讨论,以加深对糖尿病遗传机制的理解。

正文:1. 糖尿病基因的介绍- 糖尿病基因即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与糖尿病相关的多种基因。

- 糖尿病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等,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 糖尿病基因与类型1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细胞受到免疫系统攻击而导致的,糖尿病基因在类型1糖尿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 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糖尿病基因突变与类型1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3. 糖尿病基因与类型2糖尿病- 类型2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基因在类型2糖尿病的发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糖尿病基因突变与类型2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4. 糖尿病基因检测与预防- 糖尿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患糖尿病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化的基因检测机构可以提供糖尿病基因检测服务。

5. 糖尿病基因研究的前景- 随着糖尿病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糖尿病基因研究有望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在糖尿病的研究中,糖尿病基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基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我们能够对糖尿病的遗传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

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基因的异常
5’末端插入顺序的异常
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基因结构的分析证明,其插入顺序出现的机率远大于非I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基因5'端插入顺序的出现是I型糖尿病患者的分子病理基础。
非编码区的突变
前胰岛素原分子中某些氨基酸的改变,可以导致胰岛素原分解及其结构异常 ,如C肽与A肽之间,C肽与B肽之间某些氨基酸的突变影响胰岛素原分解为A肽 、B肽的速率。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
一、胰岛素基因组DNA结构 二、胰岛素基因的多态性 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基因的异常 四、基因治疗的可能途径
一、胰岛素基因组DNA结构
人胰岛素基因组DNA 是单一拷贝型的
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短臂 上(11P15)
在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区有三个外显子和二个内含子,除第一个外显 子实际上并不翻译多肽以外,第二及第三外显子都是胰岛素的主要肽链 编码区。外显子二中是前边的信号肽,B链肽及部分C肽的编码区,外 显子三包括有另一部分C肽与A肽的编码,另外还有一部分为不翻译区 。
多态性
不同动物的胰岛素都是由一个A肽和一个B肽组成,但其一 级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A肽与B肽中核苷 酸的不同
人与几种哺乳动物的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差异
胰岛素来源
A8
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
A9
A10
B30

Thr (苏 )
Ser(丝 )
Ile(异亮 )
Thr (苏 )

Thr (苏 )
Ser(丝 )
这类核苷酸的突变发现较多。其位置有些在内含子序列中
,也有的在基因两端的非翻译区,但都与胰岛素基因的表 达无关。
但1985年Shibasaki等报导,胰岛素基因的突变发生在C肽 与A肽的交界处,使交界处的一个氨基酸一精氨酸被碱性氨 基酸一组氨酸所取代,影响到胰岛素原分子中C肽的降解 ,因而出现了高胰岛素原血症。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一、概述基因工程是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精确的操控和改造。

自从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诞生以来,它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新的途径。

利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人胰岛素是基因工程在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

重组人胰岛素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与天然人胰岛素相似的生物活性。

它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与传统的动物源胰岛素相比,重组人胰岛素具有纯度高、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在大肠杆菌中发酵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包括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宿主细胞的选择、发酵条件的优化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实现重组人胰岛素的高效表达和分泌,从而生产出符合治疗要求的胰岛素产品。

本文旨在探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工艺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为重组人胰岛素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 重组人胰岛素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重组人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技术产品,在医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体内,使其能够生产与人体胰岛素功能相似的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口。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约有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7亿。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而重组人胰岛素因其与人体胰岛素的高度相似性,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重组人胰岛素的应用背景源于对胰岛素需求的不断增长。

在重组人胰岛素出现之前,糖尿病患者主要依赖从猪或牛体内提取的胰岛素进行治疗。

DNA多态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分析

DNA多态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分析

DNA多态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分析在人类遗传研究的领域中,DNA多态性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DNA多态性指的是在不同个体之间,DNA序列存在变异,表现出来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异很小,但是却可能导致个体之间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表现不同。

同时,DNA多态性与许多遗传疾病的关联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DNA多态性与遗传疾病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典型案例三个部分来论述DNA多态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分析。

一、DNA多态性与遗传疾病的基本概念1、DNA多态性的概念DNA多态性,指的是基因组DNA序列上的一些位点(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串联重复序列(STR),结构变异(CNV)等),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变异。

这些变异是由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等环境、生物、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然而,这些变异却可能对个体的生理、行为、心理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2、遗传疾病的概念遗传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中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复杂遗传病等,由于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模式比较简单,因此研究上相对容易。

而复杂遗传病则比较复杂,与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研究上较为困难。

3、DNA多态性与遗传疾病的关联DNA多态性对个体的生理、行为、心理等方面产生影响,其中部分影响与遗传疾病有关,例如单基因遗传病中常常与某些位点的DNA序列变异有关,这些变异可能导致个体易患某种疾病。

同时,复杂遗传病中也具有类似的关联,多个DNA位点变异的复合影响可能会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二、DNA多态性与遗传疾病的研究方法1、多态性检测方法多态性检测方法包括PCR变性分析、基因芯片探测、测序等技术,并根据检测到的遗传变异量化来研究DNA序列的变异情况,是分析DNA多态性的重要手段。

2、遗传病研究方法遗传病研究方法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复杂遗传病的研究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方法包括串联分析和关联分析,复杂遗传病的研究方法则主要包括基因关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多种方法。

3、生物信息学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序列比对、成对末端序列拼接、组装等方法,通过对DNA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对于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同时也需要结合动物模型,细胞实验等方法。

常见的基因突变的例子

常见的基因突变的例子

常见的基因突变的例子常见的基因突变的例子基因突变是生物体基因组中出现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DNA序列中一个或多个碱基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或表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的例子。

点突变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类型,它指单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点突变可以分为三类: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1. 错义突变错义突变指一个氨基酸被替换成另一个氨基酸。

例如,在人类胰岛素受体(INSR)上发现了一种错义突变,该错误将丝氨酸替换为亮氨酸。

这种错义突变会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2. 无义突变无义突变指一个密码子被替换成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提前终止。

例如,在人类肌肉蛋白(MYH7)基因上发现了一种无义突变,该错误导致肌肉蛋白合成提前终止,从而导致心肌病。

3. 同义突变同义突变指一个密码子被替换成另一个密码子,但不会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例如,在人类β-珠蛋白(HBB)基因上发现了一种同义突变,该错误将谷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

尽管这种突变不会影响蛋白质功能,但它可能与镰状细胞贫血有关。

插入和缺失突变插入和缺失突变是指DNA中的碱基被添加或删除。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读框错位、移码和终止密码子的出现。

1. 读框错位读框错位是指DNA序列中的一段被添加或删除,从而导致整个序列的读取方式改变。

例如,在人类固有免疫系统相关基因(IRAK4)上发现了一种插入突变,该错误导致读框错位并且产生一个非正常的蛋白质。

2. 移码移码是指DNA序列中的一段被添加或删除,从而导致后续的所有密码子都发生改变。

例如,在人类疾病相关的蛋白质(PARK2)基因上发现了一种缺失突变,该错误导致移码并且产生一个非正常的蛋白质。

3. 终止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是指DNA序列中出现一个早期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提前终止。

例如,在人类皮肤角质形成相关基因(FLG)上发现了一种插入突变,该错误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出现,并且产生一个截短的蛋白质。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

Ser(丝 ) Ser(丝 ) Ser(丝 ) Ser(丝 ) Gly(甘 )
Ile(异亮 ) Ile(异亮 ) Val(缬 ) Ile(异亮 ) Val(缬 )
Thr (苏 ) Ala (丙 ) Ala (丙 ) Ala (丙 ) Ala (丙 )
马 象 抹香鲸 兔
Ala (丙 ) Thr (苏 ) Thr (苏 ) Thr (苏 )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插入片段的核昔V酸NT序R )列又称分小析卫表星D明NA,不论 长短,都含一类高度(DM保NinA守i小sa的序tel列l1ite,4D至为N11A0)5到,个几是核百一核种昔苷重酸复, 酸的顺序,即ACAG拷G贝G数G1T0G一T1G00G0不G等G。;其重 复出现的频率很高。
四、基因治疗的途径
1.胰岛素原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2.HLA一l型抗原表达的抑制
3.胰岛素受体基因因的转移
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基因的异常
5’末端插入顺序的异常
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基因结构的分析证 明,其插入顺序出现的机率远大于非I型糖尿 病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基因5'端插入顺序 的出现是I型糖尿病患者的分子病理基础。
非编码区的突变
前胰岛素原分子中某些氨基酸的改 变,可以导致胰岛素原分解及其结构异 常,如C肽与A肽之间,C肽与B肽之间 某些氨基酸的突变影响胰岛素原分解为 A肽、B肽的速率。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
一、胰岛素基因组DNA结构 二、胰岛素基因的多态性 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基因的异常 四、基因治疗的可能途径
一、胰岛素基因组DNA结构
人胰岛素基因组 DNA 是单一拷贝型的 基因,位于第11号 染色体的短臂上 (11P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型糖尿病因:①Ⅱ型糖尿病多基
因遗传因素和Ⅰ型糖尿病相类似,也有 家族发病的特点,并且这种遗传特性Ⅱ 型 糖 尿 病 比 Ⅰ 型 糖 尿 病 更 为 明 显 。例 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Ⅰ型糖尿病, 另一个有40%的概率患上Ⅰ型糖尿病; 如果是Ⅱ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 的机会患上Ⅱ型糖尿病。②另外一个重 要因素Ⅱ型糖尿病可能与携带“节俭 基因”的肥胖症有关,肥胖症同样也可 引起Ⅱ型糖尿病。③其他外部因素,如 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以引 起Ⅱ糖尿病,也是目前科学家研究的热 点,因为人类的基因组进化是惰性的, 50000年前的人类基因组与现代人类基 因组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60余个糖
尿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但绝大多数都是 在欧美人群和其他亚洲人群中发现的。 为了解中国人群与其他种族人群在Ⅱ 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方面是否存 在差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 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旭主持的 科技部8 6 3 计划重点项目课题,林旭研 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历时二年多,展开 科研攻关,首次发现了两个新的Ⅱ型糖 尿病易感基因位点。我国科学家不仅证 实了23个在其他种族人群中报道的位 点是中国人群的Ⅱ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 点,更为重要的是首次发现了两个新的 Ⅱ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RASGRP1rs7403531和GRK5-rs10886471,而 且 通 过 基 因 功 能 分 析 ,该 项 目 还 发 现 RASGRP1-rs7403531与胰岛中分泌 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相关,GRK5-rs 10886471则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 度相关。并通过了亚洲(SGEN-T2D)和 欧洲(D I AG R AM )两个最大的全基因 组关联研究合作联盟的人群数据库的 验证。林旭表示,这只是对中国人群Ⅱ 型 糖 尿 病 易 感 基 因 进 行 的 第 一 次“ 摸 底”,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那些尚 未找到的Ⅱ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如组织 蛋白酶Cathepsin L基因,该基因的表 达能上调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该基 因可能是参与血糖调节的中间环节。
关键词:基因组 多基因遗传性 遗传表型 基因多态性
目前糖尿病的广泛流行是人类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留下来的“近 乎完美”的人类基因组与迅速改变的饮 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之间冲突的结果。糖 尿病是现代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多 基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细胞功 能障碍的代谢疾病。
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通常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失调, 造成胰腺β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甚 至停止分泌胰岛素而导致的:①身免疫 系统缺陷,在Ⅰ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往 往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 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 (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损伤 了人体β胰岛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 胰岛素。②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多基因 遗传缺陷是Ⅰ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 遗传缺陷表现在人6 号染色体的hla抗 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Ⅰ糖尿 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 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 比,你更易患上此病。③病毒感染也是 诱因:科学家怀疑许多病毒可以引起Ⅰ 糖尿病,这是因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 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往往得过病毒感染, 而且Ⅰ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 流行之后如,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 的病毒,以及能引发脊髓灰质炎的柯萨 奇病毒,都有可能引起Ⅰ糖尿病。
病患者的一种潜在的治疗目标,并指出 人类SH IP 2 基因也能控制胰岛素敏感 性。那些能降低SHIP2基因活性或表达 产物浓度的分子将提高胰岛素的敏感 性,而使血糖恢复至正常。以往的研究 已发现了一些与Ⅰ型糖尿病相关的基 因。Ⅰ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儿童,患者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予以控制血糖, 从而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Ⅱ型糖尿病 患者体内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但机体 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该现象即所 谓 的 胰 岛 素 抵 抗 。耶 鲁 大 学 医 学 院 的 Robert S. Sherwin博士是美国糖尿 病协会的主席,他说:“比利时研究小组 的发现令人鼓舞,该研究给我们提供了 一 种 有 潜 力 的 治 疗 目 标 。”但 是 ,他 指 出,由于SHIP2酶可在体内许与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人类 DNA 组中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
楼秀余
(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
摘要:糖尿病分为Ⅰ型、Ⅱ型、特异型和妊娠糖尿病四大类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高发病,目 前我国Ⅱ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9400万,发病率居世界首位。为什么现代社会糖尿病患者人数会如此之多呢?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与糖尿病发病相关 的基因已达60余个。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其遗传表型对不同的个体具有很大的易感性差异,糖尿 病基因表型的多态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2000年1月4日《自然》发表的 文章,在对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 现一种SHIP2基因,含有SH2结构域的 Ⅱ型肌醇5 -磷酸酶与血糖进入细胞的 活动有关,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对胰岛素 更敏感,Stephane Schurmans博士说, 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该基因的活 性或表达产物浓度可提高胰岛素敏感 性 ,从 而 稳 定 血 糖 浓 度 。该 发 现 提 示 SHIP2基因是开发治疗Ⅱ型糖尿病药 物的良好靶点,SHIP2是治疗Ⅱ型糖尿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 P P AR s) 基因P P AR s 家族包括P P AR α、P P AR -β和P P AR -γ,三种类型 PPARs 分别由独立的基因编码。其中, P P AR -γ能调节体内多个脂肪细胞特 异性基因的转录,参与调控脂肪细胞分 化、脂类和糖类的代谢、单核巨噬细胞 激活及肿瘤细胞分化等过程,研究人员 在寻求绘制导致糖尿病的生物代谢途 径图谱过程中,鉴定出新的与这种疾病 相关联的基因。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 学病理学、实验室医学与人口健康学院 研究员Jennie Hui博士说,“这项研究将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与血糖控制相 关联的基因,其中这种血糖控制可能与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触发糖尿病产 生。”近年来对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 受体( P P A R ) 、P P A R - γ共刺激物- 1 (PGC-1)、胰岛素受体底物等的基因多
cAPN10基因,该基因存在很多多 态性位点,如:该基因SNP43、SNP-19、 S N P -6 4 等,都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 联 。青 少 年 起 病 的 成 人 型 糖 尿 病 (MODY)是Ⅱ型糖尿病的一种,其特点 是青少年期发病,伴有胰岛素分泌功能 障碍。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葡 萄 糖 激 酶 ( G C K ) 、肝 细 胞 因 子 1 α ( H N F-1 α) 、胰岛素启动因子( IP F-1 ) 、 肝细胞因子1 β(H N F-1 β) 和神经元分 化因子β细胞E框反式激活物2(NeuroD1 /BETA2)是分别引起6种成人型糖尿病 的因素。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代谢功 能 障 碍 ,从 而 引 发 对 β 细 胞 的 毒 性 作 用,还可以引起胰腺发育不良。还有一 些细胞因子基因,如:IL-6基因,该基因 的启动子的多态性也与Ⅱ型糖尿病发 病有很大关联。
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与Ⅰ型糖尿
生物技术世界 2012 年第 12 期 总第 61 期
15
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病发病相关的基因“KIAA 0350”,这一 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糖尿病药物的新 方法。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加拿大麦基 尔大学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报告说,他们在对5 0 0 多名Ⅰ型糖尿病 患者和1 0 0 0 多名健康人的基因组进行 对 比 分 析 后 发 现 ,一 种 名 为“ K I A A 0350”的基因对于人患Ⅰ型糖尿病的风 险会产生较大影响。此前科学家曾先后 发现了四个与Ⅰ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 基因。新发现的“KIAA0 3 5 0 ”基因是已 知五个类似基因中对人患Ⅰ型糖尿病 风险影响最大的一个。科学家称,通过 进一步加深对“KIAA0350”基因和其他 Ⅰ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遗传基因的了 解,不仅可帮助医务人员通过普查识别 高危新生儿,也有助于开发Ⅰ型糖尿病 靶向治疗的高效药物。
态性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研究。 研究人员描述了影响Ⅱ型糖尿病
易感性的基因变异特征,Ⅱ型糖尿病是 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突变基因共同作 用的结果,每个突变基因仅产生轻微的 变异,突变基因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 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却提供了环境 因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多种基因共同作 用导致的糖尿病产生,除特异型糖尿病 外,其他类型糖尿病(也可称普通糖尿 病)均属于多基因病,参与的每个基因 对于糖尿病易感性来说必不可少,但其 贡献率都不太大,故称其为易感基因。 在这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先找出 所有的易感基因,再搞清其参与作用的 多基因作用网络和网络中每个点位(或 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最后分析、评 估多基因网络作用对糖尿病的易感程 度。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普 通糖尿病遗传的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 而不是糖尿病本身,所以只要减少易感 性就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这在糖尿病 预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遗传的是 糖尿病本身,预防就没有机会了。迄今 为止,国际上共报告了23个糖尿病易感 基 因 ,我 国 也 报 告 了 几 个 候 选 易 感 基 因,但经对比发现,在不同地域和不同 种族间,其易感基因谱是有区别的。这 提示,不同地域由于环境因素差异,不 同种族由于遗传背景不同,造成了糖尿 病易感基因谱的差异。同样道理,个体 与个体之间易感基因图谱也存在差异。 根据易感基因多态性对不同个体糖尿 病易感性进行评估。如一个名叫P P AR γ2 的基因,在其第1 2 位位置上若为编 码脯氨酸的密码,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 性会增加,若为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则 危险性大大降低。基因作为糖尿病治疗 的靶标,每个糖尿病易感基因都有自己 的作用途径,多种易感基因的作用途径 相互间产生交叉和联系,形成复杂作用 网络。在理论上,这张糖尿病基因作用 网络图的每个重要点位都可以作为糖 尿病治疗的靶标,采用药物、抗体、生物 因子或其他物理方法,封闭、抑制或激 活 ,使 糖 尿 病 的 致 病 网 络 图 崩 解 或 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