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民事庭审流程详细民事案件开庭流程及步骤
民事庭审流程详细民事案件开庭流程及步骤民事庭审是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当事人和律师来说,了解庭审流程和步骤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民事庭审的流程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民事庭审。
一、起诉阶段1. 提起诉讼: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包括诉讼请求、事实依据、证据等。
2. 立案:法院对原告提交的起诉状进行审核,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将被受理并立案。
3. 传票送达:法院对被告送达传票,通知其到庭参加庭审。
二、开庭准备阶段1. 准备证据:双方当事人在开庭前需准备好各自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2. 申请证人传票:当事人如需证人作证,可向法院提出证人传票申请,法院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出传票。
3. 调解准备: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如果符合条件,可能会进行调解,当事人需准备好相关调解材料。
三、开庭阶段1. 法院宣布开庭:开庭前,法院会宣布开庭时间和地点,双方当事人和律师需准时到庭。
2. 宣读起诉状和答辩状:法院在开庭时会宣读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并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争议事实、证据。
3. 调查举证:法庭根据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举证。
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申请出示证据等。
4. 听取当事人陈述:法庭会依次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争议事实的陈述,当事人应按照事实和证据讲述案情。
5. 调查核实:法庭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查核实,例如调取相关证据、鉴定、调查等。
6. 证人作证:如有证人出庭作证,法庭会宣读证人证言,并给予双方当事人质询的机会。
7. 辩论:庭审进行到这一步,双方当事人和律师可以进行辩论,对对方的主张和证据进行驳斥和反驳。
8. 收集和审查证据:在庭审中,法庭会收集和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评判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9. 结案陈述:开庭的最后,双方当事人和律师可以进行结案陈述,总结自己的观点和辩护意见。
四、宣判阶段1. 审议:庭审结束后,法庭进行案件审议,法官综合考虑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进行裁决。
浅论我国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
浅论我国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作者:刘凤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以及它的价值基础和功能基础来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从起诉和答辩的程序完善、证据收集和交换制度的完善、增设释明权制度、增设审前会议制度等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立法完善。
关键词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替代纠纷解决释明权制度作者简介:刘凤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法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4-124-02一、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述(一)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含义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审前程序和审前准备程序这两个概念,我国目前对审前程序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将审前程序和审前准备程序予以等同,认为二者并没有实质的差别,所以作者也采用了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这一概念。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应该是法院受理案件后开庭审理前,法院和诉讼参与人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方式进行的固定证据和争点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诉讼程序的总称。
(二)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特征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作为一个相当独立、相对完整和具有自己独立价值的程序,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形式上的独立性。
审前准备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有些案件在法院受理后,审前准备程序的阶段,有的案件可能会进入开庭审理程序,有的可能在审前准备程序中就已经终结,比如,在准备阶段纠纷和解的。
第二,诉讼主体的充分参与性。
现代民事诉讼体现的主要就是主体的平等、自愿原则。
程序主体在平等、全面的信息交流之后,会对案件的结果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预测,有些当事人基于自己的利益得失考虑,最后可能选择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这样纠纷得以解决,同时也节约了诉讼成本。
法院在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中应该充分的保障诉讼当事人参与,同时确保诉讼参与主体可以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案件包括对于证据固定和适用的法律是否准确来进行口头辩论。
民事庭审流程详细
民事庭审流程详细民事庭审是指处理民事案件时进行的庭审程序。
下面是民事庭审的详细流程及步骤:一、开庭前准备1.法庭布置:法庭会提前安排庭审场所,并布置庭审桌椅、音响设备、法庭旗帜等。
2.准备案卷:法庭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案卷、诉状、答辩状等。
3.安排庭位:法庭工作人员会安排好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的座位以及书记员、法官等人员的座位。
二、庭审开始1.召唤当事人:法庭工作人员会宣布庭审开始,并要求原告和被告进入法庭。
2.确定身份:法庭工作人员会确认原告和被告的身份,并记录在案。
3.宣读起诉状和答辩状:法庭工作人员会宣读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
4.确认争议事实和证据:法庭工作人员会要求当事人就争议事实和证据进行确认,并记录在案。
5.盘问当事人:法庭会对原告、被告进行盘问,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
6.确认举证责任:法庭会确认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告知双方当事人应如何提供证据。
7.举证:根据法庭确认的举证责任,原告和被告会按照规定提供希望使用的证据。
8.质证:对双方提供的证据,法庭会进行质证,让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提问和辩论。
9.辩论:原告和被告的代理人会进行辩论,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10.法庭调查:如果有必要,法庭可以进行调查,例如调查现场、听取证人的陈述等。
11.特殊程序:根据具体案件需要,法庭可以采取特殊程序,例如鉴定、勘验等。
三、庭审结束1.结案陈述:在所有证据和辩论结束后,法庭会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还有其他要陈述的事项。
2.最后陈述:法庭会给双方当事人最后机会进行陈述,双方可以表达自己对庭审程序的看法。
3.法庭裁决:法庭将在庭审结束后宣布裁决,对案件作出判决或审理意见。
4.宣布庭审终结:法庭宣布庭审终结,并告知当事人是否可以上诉、上诉的程序和时限。
以上是民事庭审的详细流程及步骤,庭审的具体程序可能会因地区、案件性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庭会保证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公正和合法的庭审程序的进行。
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
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一、庭审准备阶段1. 召开庭前会议:庭审前由审判长或者主审法官召集庭前会议,与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或者诉讼代理人会见,交换庭审准备材料,确认争议焦点,并约定庭审程序和时间安排。
2. 送达庭审通知:法院负责将庭审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证人。
3. 召集证人:法院负责传唤证人出庭参加庭审,并通知证人出庭时间和地点。
4. 庭审备忘录:庭审前法庭应当制作本案庭审备忘录,按照庭审程序规定的内容列清庭审程序与庭审重点事项,提高庭审效率。
5. 庭审场所布置:法庭负责对庭审场所进行布置,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
二、庭审过程1. 公开庭审:民事案件庭审应当公开进行,但需要保护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除外。
2. 庭审记录:庭审应当记载在案。
法院应当制作庭审记录,庭审记录应当有法院、审判员、书记员签字或者盖章,形成正式的法律文书。
3. 法庭宣布:法庭在宜人的声调下,宣布庭审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告知在场人员有关规定。
4. 证人出庭:证人应当按照法庭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出庭,如确有正当理由不出庭,应当提出书面或者口头意见,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供书面证词材料。
5. 当事人陈述:庭审中,当事人可以对磨合的事实予以说明并陈述其诉讼请求理由。
6. 法官提问:法官或者法院应当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合理的问题,了解事实、理由和证据。
7. 证据呈递: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提供证据材料,并在庭审中呈递证据。
8. 辩论阶段: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事实和理由,并对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辩论。
三、庭审结论1. 校对庭审笔录:法庭应当当庭向当事人宣读本案的庭审笔录,并由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参阅和校对。
2. 结案时间:庭审结束时,法庭应当宣布结束庭审的时间,并告知有关时间依法进行结案。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一、立案阶段: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是立案阶段,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历史背景:在民事案件的被告与原告之间存在争议或冲突时,原告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请求法院处理该争议或冲突。
2. 起诉状的编写:原告需要准备起诉状,详细陈述争议的事实、法律依据和请求法官做出的裁决。
3. 起诉状的递交:原告将起诉状递交给管辖案件的法院,并支付起诉费用。
4. 立案:法院根据起诉状的内容,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如果法院接受立案,则会签发立案通知书,并将起诉状送达给被告。
二、答辩阶段:答辩阶段是针对原告提起诉讼的被告的回应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受理通知:被告收到立案通知书后,法院将给予被告一定时间来准备答辩材料。
2. 答辩状的编写:被告需要准备答辩状,回应原告提出的指控,并提供相关证据辩护。
3. 答辩状的递交:被告将答辩状递交给法院,并向法院支付答辩费用。
4. 庭前调解:法院可能会安排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以寻求争议的和解。
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案件可能会在此阶段结束。
三、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举证:在此阶段,原告和被告都需要提供证据支持其主张,并进行质证和反驳。
2.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可以互相提供证据,并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反驳。
3. 证人传唤:双方当事人可以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并就证人的证言进行质证和反驳。
4. 律师辩论:如果当事人委托了律师代理,律师将进行辩护并对对方的主张进行质证和反驳。
5. 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或其律师可以在法庭上进行陈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就案件争议进行辩论。
6. 判决:法院在审理完所有证据和听取各方辩论后,将做出判决,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
四、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指将判决结果付诸实施的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判决生效:判决生效后,执行程序正式开始。
2. 执行申请:判决的获胜方可以向法院递交执行申请,要求法院执行判决。
民事诉讼流程步骤
民事诉讼流程步骤一、立案阶段1. 去法院:当当事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首先要去法院立案。
根据案件性质和金额不同,选择合适的法院进行立案。
2. 提交起诉状:立案时,当事人需提交起诉状,包括原告的基本信息、被告的基本信息、案件事由、请求和证据等。
起诉状应当符合法定格式,并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提交。
3. 受理立案:法院收到起诉状后,会进行受理立案的程序,对起诉状进行审核,如符合法定立案条件,则会受理立案。
二、准备阶段1. 传票送达:法院受理立案后,会将起诉状送达给被告,并传唤双方到庭参加诉讼。
2. 被告答辩: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后的一定时间内,可以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回应。
被告也可以提出反诉,即主张对原告进行追偿。
3. 调查取证: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调查取证的申请,法院会根据案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活动,例如勘验现场、听取证人证言、鉴定等。
调查取证的结果将作为案件的证据。
三、庭前阶段1. 举证质证:庭前阶段,当事人可以将自己的证据提交给法院,并提出质证意见。
法院会组织庭前会议,双方当事人在庭前会议上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
2. 调解磋商:庭前阶段,法院会进行调解磋商,希望当事人通过和解或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减轻法院工作负担。
如果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将作出调解书,结束诉讼程序。
四、开庭阶段1. 开庭审理:如果庭前调解未能达成协议,法院将安排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时,原告和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的诉辩意见,并提供证据支持。
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进行认定。
2. 法庭辩论:开庭审理时,原告和被告可以进行法庭辩论,互相质问对方的证人或鉴定人,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辩论。
3. 判决宣告:法庭辩论结束后,法院将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判决将在法庭上宣告,并以书面形式送达当事人。
五、执行阶段1. 判决执行:如果判决生效后,被告一方不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法院会依法进行判决执行程序,强制被告履行判决。
2. 资产保全: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如果原告担心被告可能转移财产、销毁证据等,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确保判决能够得到执行。
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诉讼流程
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诉讼流程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对民事纠纷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审判解决争议的一种司法程序。
从起诉到判决,整个诉讼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诉、立案、举证、庭审、判决和执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流程。
一、起诉阶段1. 起诉材料准备当事人准备起诉书,包括原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2. 提交起诉将起诉书交给法院,并支付相应的起诉费用。
3. 起诉受理法院收到起诉书后进行审核,确认起诉书符合法定形式要求,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二、立案阶段1. 立案登记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将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包括给予案件编号、登记当事人信息等。
2. 送达通知法院将立案通知书送达被告,告知被告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权利义务。
三、举证阶段1. 原告举证原告提交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
2. 被告举证被告对原告所举证据进行质证,并提交自己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辩解。
四、庭审阶段1. 召开庭审法院通知当事人参加庭审,由法官主持庭审过程,就双方争议进行质证和辩论。
2. 调解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希望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3. 审理法院根据举证情况以及法律规定,审理案件,听取双方意见,并对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作出裁决。
五、判决阶段1. 判决宣告法院将判决结果宣布给当事人,并下发正式的判决书,明确表达法院的裁决意见。
2. 判决生效判决书送达后,当事人可以进行上诉或执行程序。
六、执行阶段1. 自愿履行判决生效后,被判决方应按照裁决结果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支付赔偿、返还财产等。
2. 强制执行如果被判决方不自愿履行判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相应措施强制执行判决。
以上是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主要流程。
在整个过程中,法院中立公正地审理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
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都需要遵守法定程序,提供准确的证据,以实现合法权益的保护。
民事诉讼一审庭审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一审庭审流程是怎样的一、开庭准备1.组成庭审小组:一审庭审一般由一名审判员负责主持,并可以配备合议庭成员。
2.双方当事人出庭:法院会在庭审前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到庭参加庭审。
3.庭审材料准备:法院会准备好庭审材料,包括原告起诉状、被告答辩状、证据材料等。
二、宣布开庭1.法院宣布开庭:法院会按照规定时间宣布开庭,此时所有当事人和观察员应当进入法庭。
2.法庭秩序确认:法官会指定人员确认法庭秩序,就庭纪律等进行交代。
三、举证质证1.各方质证:原告可以先进行质证,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如证人证言、书面证据等;被告随后也可以进行质证。
2.主审法官的询问:主审法官会根据当事人的质证内容,进行必要的询问和解释。
3.对证据的争议:如果对证据的真实性或适用性存在争议,法官会进行判断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辩论。
四、辩论阶段1.原告辩论:原告在举证质证阶段结束后,可以对被告的辩论进行反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释。
2.被告辩论:被告在原告辩论结束后,可以对原告的辩论进行反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释。
五、法官询问1.法官询问原告、被告:庭审过程中,法官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询问,目的是为了澄清案件的事实。
2.法官对证人、鉴定人的询问:如果案件需要听取证人证言或鉴定人意见,法官会对其进行询问。
六、宣读结案意见1.关于案件的结论:庭审结束后,法官会对案件进行审议,并最终宣读对案件的结论,即判决。
2.正式宣布休庭:一审庭审结束后,法院会宣布休庭,并制作庭审笔录。
以上是民事诉讼一审庭审流程的大致步骤,具体的庭审程序可能会因地区和案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应当与法官保持良好的沟通,按照庭审规定合理发表意见,以确保庭审的公正、公正和公正。
民事诉讼中的开庭审理程序与注意事项
民事诉讼中的开庭审理程序与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事案件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开庭审理程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中的开庭审理程序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开庭审理过程。
一、开庭审理程序1. 诉讼参与人到庭在开庭审理前,诉讼参与人需要按照法院的通知到庭。
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以及其他相关的诉讼人。
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出席开庭审理。
2. 法庭组织开庭审理时,法院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组织合适的庭审人员。
庭审人员一般包括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等。
审判长负责组织和指导庭审过程,审判员负责听证和质证,书记员负责记录庭审记录。
3. 庭审程序开庭审理一般由以下几个程序组成:(1)宣读起诉状和答辩状:在开庭之初,法庭会宣读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明确双方的诉讼请求和辩护意见。
(2)举证质证:原告首先举证,提供证据来证明其诉讼请求的合法性。
被告可以进行质证,即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并提供反证。
双方可以针对证据进行辩论和辩驳。
(3)争议焦点审理:在举证质证过程中,法庭会着重审理双方的争议焦点,即案件的核心问题。
法庭会就争议焦点进行深入的询问和梳理,确保案件的审理公正。
(4)庭外调解:在庭审过程中,如果双方表示愿意进行调解或者法庭认为适合调解的,可以进行庭外调解。
庭外调解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可以减少诉讼成本,缩短解决时间。
(5)裁判宣告:当法庭认为已经审理完毕,双方意见充分表达后,法庭会进行裁判宣告。
宣告庭审终结,并宣布对案件的判决结果。
4. 开庭记录和证据保全庭审过程中,书记员负责记录庭审记录,包括双方的陈述、质证、辩论的内容。
庭审记录是判决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需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庭审过程。
另外,法庭还会根据需要保全证据,避免证据的丧失或者篡改。
证据保全是为了保证庭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注意事项1. 准备充分在开庭前,诉讼参与人需要准备充分,包括熟悉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等。
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他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 提出构建设想, 以期对完善我国民 事诉讼机制和促进司法的公正、高效有所裨益。 我国当前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一
、
( 一)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弊端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受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和大陆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到开庭审 理前所运行的一系列诉讼程序的总称, 其结构合理与否直接 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当前民事 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弊端, 然后结合我国实践并借鉴其
程序的构建进行了尝试, 这种类型的审前准备程序大致包括 以下三种情形: 审判法官模式、 法官助理模式、 预审法官模
摘 要 : 对 我 国 民事 审前 准 备 程 序 的现 状 及 其 存 在 的弊 端 , 结 合 司 法 改 革 实 践 , 出我 国 民 事 审 针 并 提
前 准 备 程 序 的构 建 应 从 明确 被 告 提 交 答 辩 状 的义 务 、 化 当事 人 的举 证 责 任 、 立 法 官 主持 下 的证 据 交 强 建 换 制 度 和 建 立 举 证 时效 制 度 方 面 着 手 进 行 。 关 键 词 : 民事 审 前 准 备 程 序 ;证 据 交 换 ;举 证 时效 中 图 分 类 号 :D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8 5 (0 6 O一 【 9一 O F78 08 30 20) 4 ) 2 2 ( )
维普资讯
20 年 7 06 月
罗 安 成 :我 国 民事 审 前 准 备 程 序 的构 建
( 二)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 “ 谁主张谁举证” 的举证原 则,但由于立法同时又规定法院负有 “ 调查收集必要 的证 据” 16 的最终查明案件事实的职责, (1 条) 加之当事人收集 证据手段缺乏等原因, 实践中庭前证据调查收集的主体仍然 是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对双方当事人所提供的各种诉讼资 料进行详细兼具程序性与实体性的双重审查基础上, 决定是 否需要调查收集证据以及需要调查收集哪些证据。 由此, 人 民法院在案件正式开庭审理之前就已对案件进行 了书面审 理并形成了关于基本案情的先验性认识, 其所谓调查收集必
民事诉讼的流程
民事诉讼的流程一、引言民事诉讼是指民事法律纠纷当事人通过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争议解决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的流程,使读者对民事诉讼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起诉阶段1. 原告准备起诉书原告应当准备起诉书,明确目标、事实、理由和请求,并附上证据。
2. 提起诉讼原告将起诉书提交给人民法院,并按要求缴纳诉讼费用。
3. 受理和立案人民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4. 传唤被告被告收到传唤后,应按照指定的日期和地点到人民法院出庭。
三、答辩阶段1. 被告准备答辩状被告应准备答辩状,明确对原告主张的反驳意见,并附上证据。
2. 提交答辩状被告将答辩状提交给人民法院,并按要求缴纳答辩费用。
3. 原被告交换证据材料原告和被告在指定日期前,交换证据材料,并进行备份。
四、庭审阶段1. 开庭法院在指定日期和时间召开庭审,由合议庭主持案件审理。
2. 举证原告和被告按照法庭要求,逐一提供证据材料,并进行质证。
3. 陈述意见原告和被告可以在庭审中对对方的证据提出意见和质疑。
4. 法庭调查法官可以对案件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并允许当事人陈述意见。
5. 辩论和质证原告和被告就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和质证,法官也会向双方提问。
六、判决和执行阶段1. 判决法庭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并宣布判决结果。
2. 裁判文书送达法院将裁判文书送达各方,双方对判决结果有异议可提出上诉。
3. 强制执行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结果,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七、结案1. 审判终结审判程序完全结束,人民法院作出了判决,案件得到了解决。
2. 案卷归档已结案件的卷宗归档存档,在规定的时间内保存相关资料。
八、结语民事诉讼的流程可谓错综复杂,需要各方严格依法履行各项程序。
只有通过有序的诉讼程序,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民事诉讼起诉流程
民事诉讼起诉流程民事诉讼起诉流程是指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一系列程序。
在我国,民事诉讼起诉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准备工作。
在提起民事诉讼之前,当事人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
这些证据材料可以包括合同、协议、收据、照片、视频等,用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同时,当事人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和诉讼标的。
二、起诉申请。
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起诉申请,也可以通过电子诉讼系统进行网上起诉。
起诉申请中需要包括原告、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清单等内容。
在递交起诉申请后,法院将依法受理,并通知被告。
三、立案受理。
法院在受理起诉申请后,将对起诉申请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如果符合条件,法院将立案受理,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如果不符合条件,法院将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四、庭前准备。
在立案受理后,法院将组织进行庭前准备工作,包括调解、举证、质证等程序。
在庭前准备阶段,当事人可以通过律师代理,进行举证、质证等工作,为后续的庭审做好准备。
五、庭审程序。
庭审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是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理由、证据进行争辩的场所。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将进行陈述、质证、辩论等活动,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判。
六、判决执行。
如果法院判决有罪,被告应当依法履行判决。
如果被告不服判决,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如果判决涉及财产执行,法院将依法进行判决执行程序,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
七、诉讼结束。
诉讼结束后,法院将发出判决书,当事人应当遵守判决结果。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判决结果,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进行二审审理。
如果判决结果已经生效,诉讼程序就此结束。
总之,民事诉讼起诉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程序,当事人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依法提起诉讼,并在诉讼过程中积极配合律师和法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是什么
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是什么1.开庭准备:开庭前,法院会依法对案件进行审查,确定案件的管辖权和被告人的身份,安排庭审时间、地点,并通知当事人、证人和辩护人等出庭。
2.庭审召开:法院根据各方出庭情况,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召开庭审。
一般庭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出庭登记:当事人到庭后,法院会进行出庭登记,确认当事人身份,并记录在案。
(2)宣读起诉书和答辩状:由原告或代理人宣读起诉书,被告或代理人宣读答辩状。
(3)质证和辩论:双方当事人依次进行质证,即提供证据和争论的环节。
质证可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
质证完毕后,进行辩论,双方辩论期间可以就证据的真实性、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辩论。
(4)法庭调查:庭审过程中,法官可能会启动法庭调查程序,即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进行查证。
法庭调查可以举行听证会、勘验、查阅证据资料等。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有权在庭审过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阐述诉求和主张。
(6)法庭询问:法庭根据需要对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进行询问,以了解案件的情况和证据。
(7)法庭辩论:庭审结束前,法官会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主张和答辩进行总结,并听取当事人是否有最后意见陈述。
3.判决宣读:庭审结束后,法院会将案件进行审议,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判决。
法院将判决的内容进行宣读,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4.调解和和解:庭审过程中,如果当事人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法院会协助当事人执行协议,终结诉讼。
调解和和解协议一经法院确认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5.效力认定和执行: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结果,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判决生效,法院将对判决进行效力认定,并根据需要进行执行,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以上是民事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
在庭审中,法院会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进行公正、公平的审判,最终达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的目的。
民事开庭流程
民事开庭流程民事开庭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依法召集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到庭审理案件的程序。
民事开庭程序是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环节,也是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民事开庭的流程。
一、开庭通知。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会向当事人发出开庭通知,通知当事人到庭参加开庭审理。
开庭通知一般会提前一定时间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按照开庭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到达法院。
二、庭前准备。
当事人在开庭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准备辩护词等。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准备开庭所需的一切材料和证据,并在庭审中进行辩护。
三、庭审程序。
1. 宣布开庭,法官宣布开庭,宣读案号、案由等相关信息。
2. 询问当事人,法官会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确认当事人的身份、诉讼请求等。
3. 证据提交,当事人可以在庭审中提交证据,法院会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
4. 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可以在庭审中陈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辩护意见。
5. 辩论,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可以在庭审中进行辩论,对对方的诉讼请求和证据进行质证和反驳。
6. 法庭调查,法院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进行调查,包括勘验现场、听取证人证言等。
7. 结案陈词,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可以在庭审结束前进行总结陈词。
四、法院裁判。
经过庭审程序后,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作出裁判。
裁判书会在一定时间内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可以根据裁判书的内容决定是否上诉或执行。
五、整个开庭流程结束。
以上就是民事开庭的整个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开庭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应当尊重法庭程序,配合法院进行庭审,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普通程序一、开庭前的准备1.书记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入庭,将传票和出庭通知书交回附卷;已报到的证人到指定地点等候传唤,证人不得参加旁听,证人与证人之间不能在一起;2.书记员站立:现在宣布法庭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⑴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影;⑵不准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⑶不准发言、提问;⑷不准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它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⑸关闭无线通讯工具;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审判长给予口头警告、训诫;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书记员: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就坐;审判长率合议庭人员从法官通道纵队步入审判台就坐4.书记员:坐下,报告审判长,本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已到庭如有缺席人员应当说明,准备就绪,请审判长开庭;二、正式开庭活动5、审判长:敲击法槌后宣布现在开庭;6、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当事人是法人的,核对法人名称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系近亲属的,核对与当事人的关系;委托代理人系律师,核对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要求出示律师执业证和宣读委托书及代理权限;7、原告对被告方第三人出庭人员有无异议8、被告对原告方第三人出庭人员有无异议9、第三人,对原告方,被告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10、审判长: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经核对无误,且当事人对对方出庭人员没有异议,各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符合法律规定,准许参加本案的诉讼活动;被告×××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公告送达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传票送达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0条的规定,本院依法缺席判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不影响案件的审理11、审判长:今天是黎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之规定,在本院第一审判庭,依法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原告×××与被告×××、第三人×××案由一案;不公开审理的应当说明理由12、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0条之规定,依法由审判员×××担任审判长和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13、审判长:现在向当事人交待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遵守的法庭纪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7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审判长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第46条之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回避的权利;对合议庭以上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回避:⑴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⑵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⑶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所确定的主文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第52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0条规定:原告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14、分别询问原告、被告、第三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刚才审判长交待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和应当遵守的诉讼秩序听清楚了没有是否申请回避三、法庭调查15、审判长:现在进行法庭调查;16、审判长:原告陈述起诉的请求和理由,或者宣读起诉状代理人宣读起诉状的,询问原告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17、审判长:被告进行答辩或者宣读答辩状代理人宣读答辩状的,询问被告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18、审判长:第三人答辩陈述代理人答辩陈述的,询问第三人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审判长归纳当事人争议的焦点①……②……19、审判长:原告对审判长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被告对审判长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第三人对审判长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20、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21、审判长:现在由原告方出示证据;被告方进行质证;第三人进行质证;22、审判长:现在由被告方出示证据;原告方进行质证;第三人进行质证;23、审判长:现在由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方进行质证;被告方进行质证;24、审判长:原告方对证据有无新的意见25、审判长:被告方对证据有无新的意见26、审判长:第三人对证据有无新的意见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在这里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27、传证人×××出庭作证;询问证人的身份查看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102条之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必须实事求是地作证,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的语言,如有意作伪证、假证的,要负法律责任;证人×××听清楚没有现在由证人×××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当事人提出向证人发问的,经法庭许可后进行28、原告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被告对证人证言质证;第三人对证人证言质证必要时,可以让证人对质;合议庭成员需要对证人询问的在这里进行29、证人×××作证完毕,对记入笔录的证词核对后签名盖章;证人作证后可以参加旁听;审判长根据案情需要对当事人询问的在这里进行,对合议庭意见一致的证据进行认证,对暂时不能认证的证据,说明什么证据待合议庭评议后予以认证四、法庭辩论30、审判长:法庭调查结束,现在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围绕本案争议焦点,结合法庭调查的具体情况以及适用法律方面进行的综合性发言,辩论中应当实事求是,在法律范围内尊重客观事实,以理服人,不应涉及本案无关的问题和进行人身攻击,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及法院的支持;31、审判长:现在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32、现在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33、现在由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第二轮由审判长询问诉讼各方有无新的辩论意见,如有再进行二轮辩论34、审判长:法庭辩论结束,原告在辩论中提到了……;被告在辩论中认为……;第三人在辩论中的意见是……35、审判长:现在由当事人作最后陈述,陈述应当表明主要诉讼请求,是否改变诉讼请求,要求法院如何处理等内容;36、原告作最后陈述;37、被告作最后陈述;38、第三人作最后陈述;39、审判长:宣传有关法律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8条之规定,判决前能够调解的可以进行调解;原告是否同意调解被告是否同意调解第三人是否同意调解各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可以休庭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将具体条款记入笔录,各方当事人在庭审记录中签字盖章,及时制作调解书送达;如有一方不同意调解的,继续审理40、审判长:由于原告或被告、第三人不同意调解;现在休庭,由合议庭评议,评议后继续开庭敲击法槌;五、宣判41、书记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各就各位,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就坐;坐下;42、审判长:敲击法槌后宣布现在继续开庭;本案通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认为:①需要裁定的内容;②原告被告、第三人举出的什么证据符合证据的“三性”予以确认,采信,什么证据经合议庭评议不符合证据的“三性”不予采信;③对证人×××的证言符合或不符合具体内容予以确认采信或不予确认采信;④据此,合议庭对本案认定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的规定,现在宣判;43、书记员:全体起立;44、审判长:根据法律具体条款规定,判决如下:宣布判决主文内容,诉讼费的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45、审判长:宣布坐下;宣告离婚判决后告知:原、被告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46、审判长:今天是口头宣判,原、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年月日上午时到本院民一庭领取民事判决书,领取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在指定期间内未领取的,指定领取裁判文书期间界满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的上诉期从指定领取裁判文书期间届满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上诉期限为十五日;47、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3条2、3款之规定,法庭笔录当庭宣读或者由当事人自己阅读,如认为笔录无误应当签名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书记员记明情况附卷;现在闭庭敲击法槌;对定期宣判的案件,适用以下程序:审判长:鉴于原、被告不同意调解,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本案定于年月日上午时在本院第三审判庭宣判,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当准时出庭;定期宣判的案件,定期宣判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的上诉期自定期宣判的次日起开始计算;当事人在定期宣判的日期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不影响该裁判上诉期间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3条2、3款之规定,法庭笔录当庭宣读或者由当事人自己阅读,如认为笔录无误应当签名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书记员记明情况附卷;现在休庭敲击法槌;。
庭审程序流程
庭审程序流程庭审程序是法院审理案件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般民事案件的庭审程序流程。
一、开庭准备。
1. 法官主持,庭审开始前,由法官主持庭审,宣布庭审开始,介绍出庭人员,并说明庭审程序。
2. 当事人确认,法官宣布庭审开始后,首先确认当事人身份,并核实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资格。
3. 举证材料准备,当事人应预先准备好相关的举证材料,并在庭审开始前提交给法院,以便法院审查。
二、证据交换。
1. 原告举证,庭审开始后,原告先进行举证,出示相关证据材料,并对证据进行说明和辩解。
2. 被告质证,原告举证完毕后,被告有权进行质证,即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和辩解。
3. 法院质证,法院也有权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以保证庭审的公正和客观性。
三、当事人陈述。
1. 原告陈述,当事人进行陈述时,应客观、真实地陈述案件事实,不能歪曲事实、隐瞒真相。
2. 被告辩论,被告有权进行辩论,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反驳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法官质询,法官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进行质询,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事实和当事人的立场。
四、证人出庭。
1. 证人出庭,如果有证人需要出庭作证,法院会传唤证人到庭作证,并对证人进行询问。
2. 证人证言,证人出庭后,应如实作证,不能作伪证或者隐瞒真相,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3. 证人质询,当事人、法官和对方当事人有权对证人进行质询,以便查清事实。
五、律师辩论。
1. 原告律师辩论,原告律师有权进行辩论,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解释和说明。
2. 被告律师辩论,被告律师有权进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对原告律师的辩论进行反驳。
3. 法院质询,法院对律师的辩论进行质询,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情况和当事人的主张。
六、法院宣判。
1. 审理终结,庭审程序结束后,法院宣布庭审终结,法官宣布庭审暂停,待法院宣判。
2. 法院宣判,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庭审判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法庭审判流程是怎样的民事法庭审判是指在民事案件中进行的法律程序,旨在解决民事纠纷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庭审判是一个严肃、独立的过程,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本文将介绍民事法庭审判的基本流程和相关要点。
一、立案与审前准备1. 提起诉讼:民事诉讼的起点是当事人提起诉讼,即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支付诉讼费用。
2. 立案: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过审核,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决定受理后即办理立案手续。
3. 传票送达:法院会将立案后的相关文书(包括传票、应诉通知书等)送达被告,通知被告出庭应诉。
4. 审前准备:在正式开庭前,法庭会进行审前准备工作,包括收集证据、向申请证据、开展调解等。
二、开庭审理1. 开庭准备:法庭在开庭前会组织人员对庭审场所进行布置和准备,确保庭审的正常进行。
2. 法庭宣告:法官对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法律条款进行宣告,向当事人宣读起诉状和答辩状。
3. 当事人陈述:原告首先进行陈述,阐述自己的诉求和事实依据;被告随后进行答辩,解释自己的观点和辩护理由。
4. 证据交换与质证: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并交换,同时对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
5. 审判和辩论:法庭会听取双方辩论意见,由原告和被告进行辩论和争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6. 证人出庭:如果当事人需要证人证言,法庭会传唤和审问证人,了解其对案件的了解和观点。
7. 辩论结束:在双方都进行完辩论后,法庭会询问双方是否还有补充陈述,并宣布庭审终结。
三、判决与执行1. 法庭裁决:法庭会对案件进行审议和裁决,根据法律和证据作出公正的裁决。
裁决可以是支持原告或被告的主张,也可以是部分支持、部分驳回。
2. 判决宣告:法庭宣布判决结果,并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
当事人可以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或申请执行等。
3. 判决执行:如当事人不服判决结果,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判决生效,当事人需要履行判决内容或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 结案:案件经过判决和执行后,完成审判程序,法庭宣布结案。
民事案件庭审流程
民事案件庭审流程
民事案件庭审流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庭前准备和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调解或判决。
具体如下:
1、庭前准备和宣布开庭: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四)宣读鉴定意见;(五)宣读勘验笔录。
注:通常一方举证后,由另一方进行质证;有证人或鉴定人员等出庭的,当事人交替进行询问或发表质证意见。
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注:通常审判长会在法庭调查后归纳争议焦点,当事人各方围绕争议焦点进行法庭辩论,有利于庭审的进行。
4、调解或判决: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注:通常不会当庭进行宣判。
调解也可能穿插在庭审的各个阶段,比如在开庭前就询问当事人的调解意愿,或者在法庭辩论环节发现双方有调解可能性的,也可能组织双方协商调解。
民事诉讼方案
民事诉讼方案1. 诉前准备在开始民事诉讼程序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诉前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够顺利进行诉讼。
1.1 调查取证作为当事人,我们需要在诉前收集相关证据,并进行证据保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取证:•搜集书面证据:包括文字、邮件、合同等等。
•收集物证:例如被告所用的物品等。
•进行场地勘察: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前往证据所在的地点进行勘察。
•询问证人:如果有相关的人员可以提供证词的话,我们需要进行询问。
1.2 咨询律师在进行民事诉讼之前,我们需要咨询一位专业律师的意见,他们可以在以下方面提供帮助:•判断案件的可行性与胜算;•分析法律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指导我们在诉前阶段进行调查取证并提供证据。
2. 提起诉讼在完成诉前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提起民事诉讼。
2.1 写具体诉状在提起民事诉讼时,我们需要向法院提交正式的诉状。
诉状应当具有以下要素:•原告的基本信息及诉讼请求;•应当列明诉讼的事实、理由和依据;•表明自己的证据;•其他要求。
2.2 选择合适的法院和法官在提起民事诉讼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法院和法官。
对于民事案件,我们可以选择按照案件的地点、性质、金额等选择合适的法院,并在开庭前进行法官的申请。
2.3 缴纳诉讼费用在提起民事诉讼时,我们需要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
这包括诉讼保证金和法院的审理费用。
3. 庭审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庭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庭审的顺利进行将决定案件的胜利与否。
3.1 准备好证据,充分陈述在庭审前,我们应该准备好所有的证据,并且清楚的了解每个证据的内容和作用,以便在庭审中充分陈述。
3.2 良好的举止和仪态在庭审时,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举止和仪态。
这包括穿着得体、言行举止得体等等。
3.3 表述清晰,理性控制情绪在庭审中,我们需要表述清晰,掌握自己的情绪,以便说服法官支持我们的观点。
4. 判决最终判决是民事诉讼的最终结果。
在判决之后,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判决结果,并且根据判决结果支付相应的诉讼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摘要】民事审前程序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其在促进案件集中审理及解决民事纠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已经在第一审普通程序中规定了审前准备的内容,并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也增加了部分规定,但是这些内容还不够具体明确,造成司法实践操作的差异,其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关键词】审前准备程序;存在问题;完善
一、审前准备程序概述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定义。
审前程序是法院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狭义上也就是为了使民事案件进入开庭审理阶段而设定的让当事人开庭前确定争议焦点和证
据收集的诉讼阶段。
广义上概念的外延较宽,仅从程序所处的阶段进行定义;狭义概念外延相对狭窄,定义角度是从实质内容进行的。
从目前世界各国审前程序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看,后者应为审前程序的应然状态,也概括出了审前程序的主要内容与程序功能。
(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
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是为了保障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辩论权,从而维护程序正义和效率。
具体如下:第一,明确当事人争议焦点及相关证据。
在审前程序中及时明确争议焦点,方便下一步集中审理案件争议事实,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
第二,使争议焦点和证据固定不变。
审前程序是以证据开示为核心、以证据失权为保障的,能够有效固定证据与争点。
如果任凭双方当事人随意变更诉讼请求与证据材料,显然不能
保证正式开庭时争议的集中审理。
二、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相关规定
(一)修订前的规定。
修订前的《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中专设一节“审理前的准备”对民事审前程序作出规定。
依该规定,审理前的准备主要由法院主导,这样的规定只有程序性意义,对证据的收集交换以及争议焦点的确定等实质性的内容却只言片语。
审前程序并非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阶段,其主要是为庭审阶段做准备工作从而提高庭审效率。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过于强调诉讼准备的作用,因而忽视审前程序过程中可以直接解决纠纷。
(二)修订后的规定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133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1、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2、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3、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4、需要开庭审理的,通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三、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内容规定模糊。
新《民事诉讼法》第133条对需要开庭审理的,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方面已经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组织证据交换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方式等并未明确,这就可能导致各地法院审前准备的实践存在差异,这急需法律做出明确规范。
(二)答辩程序的规定没有约束力。
在英美法系国家,被告未在法定期限提出答辩状,会产生答辩失权的效果,从而承担缺席判决的风险。
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却未将答辩视为被告的义务,而将其视为权利。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如果被告不提出或不按期提出答辩状,那么案件的基本信息便无法使当事人知晓,这会导致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平等,造成双方对抗失衡,法官也不能全面了解案件信息,无法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应尽快对答辩程序做出相应明确规定。
(三)证据收集制度规定缺乏保障。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有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和获知对方当事人证据的权利,但如何让当事人来获取收集对方证据却未见端倪,民事诉讼法未设定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和手段,该权利缺乏程序性的保障。
另外律师收集证据的权利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无法最大限度地获取证据,因而也会对审判的公正和效率造成影响。
(四)审前准备程序独立性不明确。
审前准备程序的主要目标是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而在审前准备程序中鼓励当事人和解,实现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是审前准备程序的另一项重要功能,这已成为当前各国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的重要趋势,新民事诉讼法虽然在第133条规定了开庭前能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解决,但是仍然没有
明确审前程序的独立性。
(五)举证时限制度不完善。
我国《证据规定》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说明我国司法实践中已采证据适时提出主义,[1]这样可以避免当事人随时提供证据的弊端,但该规定43条“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的规定却忽视了举证时限的作用。
四、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
(一)对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尽管《证据规定》明确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且司法实践中已经采取证据适时提出主义,但因《证据规定》中的“但书”条款大大削弱了证据失权制度的作用,且司法解释处于较低的法律位阶,因此,应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在审前准备程序终结前提出证据,未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的证据则不被采用。
同时要形成以当事人调查为主法官调查取证为辅的运作模式,应增加“调查令”制度,保障当事人及其律师收集证据的程序。
(二)单独设立审前准备法官。
如果案件审理法官参与整个审前准备阶段,那他在庭审开始之前就已经对案件的事实及处理结果有了自己先入为主的判断,这非常不利于案件的处理,有可能违反程序公开和公正原则。
所以,为防止法官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应当将审前和庭审两个程序阶段明确区分开来,并不能由同一名法官负责。
司法实践中可以在先设立审前法官,由其负责审前准备阶
段的一切工作,待准备工作完成后移交庭审法官。
(三)明确审前准备程序的独立性。
审前准备程序的独立性是司法公开公正原则的保障,要达到确定争议焦点、促进和解、收集证据资料、提高效率的目的,必须以具有独立功能和价值的审前准备程序为保障。
(四)明确答辩是一种义务。
这要求被告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对原告的起诉予以答辩,否则将产生某种不利于自己的效果。
而在民事诉讼中,审前不提交答辩状,到开庭审理时再陈述答辩意见,已成为被告进行“诉讼突袭”的一种策略。
为保障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原告将起诉状给被告,被告便能充分了解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策略,同时被告不能以各种理由不提交答辩状给原告,以方便原告及时了解被告的相关材料,这样也有助于法官了解案情。
【参考文献】
[1]刘海洋.审前程序初探[j].经济与法,2010(3).
[2]毕玉谦.对现行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进行结构性改造的基本思考[j].法律适用,2011(10).
[3][6]刘敏.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4]叶健.论审前准备程序之重构载[j].人民司法,2000(10).
[5]张硕.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改革构想[j].政法论丛,2009(2).
[7][8]李邦军.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探析[j].山东社会科
学,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