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https://img.taocdn.com/s3/m/b16116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6.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小岛上,鸟类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鸟类的天堂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界的美好,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下面是一份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供参考:一、说教材《鸟的天堂》是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
内容描述了一个小岛上生活着众多种类的鸟类,它们在这个良好环境下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鸟类的天堂。
这篇文章以其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与关注。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保护与珍惜之心。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对环境和自然界感兴趣的阶段,对于鸟类这样的生物更加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三、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鸟类的多样性;(2)了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繁衍的重要作用;(3)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大意,理解细节;(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辨、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鸟的天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保护与珍惜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保护与珍惜之心;(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提取信息,理解文章大意与细节。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观察、思辨、判断;(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界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五、说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展示鸟类的形态,唤起学生对鸟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学生主动探索鸟类。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心得,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创新。
3.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自己的解释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0.鸟的天堂(说课稿)
![20.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af873076c66137ee06199e.png)
20.《鸟的天堂》说课稿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
最新鸟的天堂说课稿十分钟鸟的天堂说课稿第一课时(14篇)
![最新鸟的天堂说课稿十分钟鸟的天堂说课稿第一课时(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f7cb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5.png)
最新鸟的天堂说课稿十分钟鸟的天堂说课稿第一课时(14篇)鸟的天堂说课稿十分钟鸟的天堂说课稿第一课时篇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热闹情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确定这样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在实践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确定这样的难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
在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确定这样的教法和学法,目的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1):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你们见过这样的大榕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里的美。
通过模像直观向学生展现大榕树,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eec77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2.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
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85d80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3.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鸟的天堂》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
能力目标: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
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提高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进行适度的词句训练。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主脉络,正确理解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正确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掌握字词,了解“鸟的天堂”,讲读课文第一大段。
第三课时:梳理总结,巩固强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片段,做相关作业。
四、教学结构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五、教学过程1、延伸上文,拓展下文(导入)师:上一堂课,我们随着文学大师巴金的笔结识了一位奇特的朋友,谁能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生:榕树。
(设想:估计在平翘舌音上会出错误,教师当及时纠正。
)师:够亲切。
那么大家能不能一起热情地称呼它呢?生:榕树。
师:是一棵榕树(板书:榕树)。
有你们这么一群热心的朋友,估计榕树心里都乐开了花。
那么你们中间有谁能自告奋勇地把榕树的奇特之处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呢?生:独木成林。
(设想:尽量使课堂刚开始气氛能活泼一点,为整堂课定下一个基调。
)师:是的,独木成林的榕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知道就是这么一棵树筑就了一个鸟儿生活的乐园,也即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昨天我们已经远远地欣赏了它那婀娜多姿的体态,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和巴金一起划船去细细地观察“鸟的天堂”究竟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7——14自然段,思考问题: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设想:联系旧知,习得新知)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
出示: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名读,齐声读)(设想:此处不宜于深究细品,毕竟还没深入课堂文本的内核,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有感可发,到那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领悟作者的感情了。
鸟的天堂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说课稿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de30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3.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及教学设计一、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鸟类特征的能力,并用分类法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动物?你们对鸟类还有什么了解?”3.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Step 2 探究鸟类的特征1.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几种不同的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鸟类的共同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有喙、有脚等。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鸟类的特征,并板书学生的描述。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示不同部位的特征,帮助学生记忆鸟类的基本特征。
Step 3 鸟类的分类1. 教师介绍鸟类的分类系统,包括鸟类的亚纲、目和科等。
2. 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介绍几种常见鸟类的分类,并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外部特征和行为等,推测它们所属的科和目。
3.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鸟类的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测进行鸟类的分类,培养学生分类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Step 4 拓展应用1. 教师以鸟类保护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鸟类的影响以及保护鸟类的措施。
2.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保护鸟类的活动,如制作鸟巢、观察鸟类行为等。
3. 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观察自己周边的鸟类,记录它们的特征和行为,并写一篇关于鸟类保护的文章。
二、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观察和分类思维的能力,对动物和自然界有一定的兴趣。
鸟的天堂 说课稿
![鸟的天堂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46ddb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9.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鸟类的生态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和研究任务。
二、教学重点1.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
2.鸟类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鸟类的分类及生态特点(20分钟)•介绍鸟类的基本分类,包括鸟类的形态特点和行为习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让学生对鸟类的多样性有直观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鸟类的生活习性,例如迁徙、鸣叫、筑巢等。
2. 鸟类的天堂——观察栖息地(30分钟)•带领学生前往校园附近的自然公园或湿地,观察鸟类的栖息地。
•分成小组进行观察,记录不同鸟类的活动和栖息地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用手机或相机拍摄鸟类和栖息地的照片。
3. 鸟类观察和记录(40分钟)•回到教室,学生展示他们在栖息地观察到的鸟类照片和记录。
•学生形成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鸟类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记录鸟类的行为习性、食物来源、栖息地等。
4. 鸟类研究成果展示(20分钟)•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鸟类研究成果,包括照片、观察记录和研究报告。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和讨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强调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主动发现和探索鸟类的生态特点。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研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使学生对鸟类的多样性有直观认识。
4.科学记录:指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和研究成果。
5.研究报告:引导学生组织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评估:评价学生在栖息地观察中的记录能力和观察到的鸟类种类多样性。
2.研究报告评估:评价学生研究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科学性,以及表达和展示能力。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57d6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c.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一、引言(100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名为《鸟的天堂》的文章,这篇文章呈现了鸟类生活的奇妙和多样性。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到鸟类的生态环境、习性和行为,对鸟类的保护和观察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文章简介(200字)《鸟的天堂》是一篇以鸟类为主题的科普性文章,作者通过描述多种不同种类的鸟类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和行为习性,展示了鸟类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岛屿,这些岛屿就像是鸟类的天堂,成为了许多特殊鸟类的栖息地。
在这些岛屿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类鸟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
接着,文章通过对几种典型的鸟类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鸟类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例如,作者通过描绘雨林中的鸟类群落,向我们展示了随着森林层次的升高,鸟类种类逐渐增多的景象。
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一些特别的鸟类,如企鹅、海鸟等,它们在陆地或海洋上具有独特的生存方式。
三、鸟类生态环境(400字)在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一些鸟类常见的生态环境。
首先,作者提到了湖泊和河流,这些水域是鸟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
鸟类可以在水中觅食、洗澡和筑巢,同时也是各类水鸟聚集的地方。
其次,作者描述了森林这个重要的生态环境。
森林中有着茂密的树木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各种鸟类可以在这里找到食物和栖息地。
文章中提到,森林中有各种层次的鸟类,从地面上的禽鸟到树冠上的枝鸟,它们在森林中不同的空间中生活,各有各的特点。
另外,文章还提到了沙漠和草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
沙漠中的鸟类需要适应高温和干旱的环境,而草原上的鸟类则需要在茂密的草原中筑巢,以保护自己和后代。
四、鸟类保护和观察(400字)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鸟类保护和观察的重要性。
他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04eb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7.png)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作者巴金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画卷。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语文要素的角度来看,它既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如何细致地观察和生动地描写,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仿写等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描绘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着重展现了大榕树的静态美,第二次则突出了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说学情咱们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
他们对于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有着天然的兴趣,但可能在观察和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就拿我之前的教学经历来说吧,有一次带孩子们去郊外踏青,看到一棵大树,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围过去。
但是当我让他们描述这棵树的时候,很多孩子只会说“大树好高好粗”这样简单的话。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虽然有观察的热情,但缺乏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正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更深入地观察,更生动地表达。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群鸟活动的热闹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6篇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4adb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c.png)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6篇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6篇说课稿也是教师与观摩者之间有效沟通的工具,能够帮助观摩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精选篇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一静一动,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很有特色,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
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再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理解这两个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三个层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技能目标: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的教学原则。
采用“情境再现法”、“以读代讲法”、“整合教学法”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读、想、说、写”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流程的三个环节:(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天马村的小河中有一块泥滩小岛,一只仙鹤衔来了一根榕树枝。
不久,榕树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后来,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
从此,每天清晨,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那就是鸟的天堂。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6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f6dd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5.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6篇)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6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
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
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1、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理“线索”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8e6c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3.png)
鸟的天堂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鸟的天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鸟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与美好,它们的精美的羽毛、悠扬的鸣叫声以及独特的飞行方式和行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而打造一个鸟儿的天堂,则是保护和维护鸟类群体,保护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共存的目标。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二、了解鸟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鸟类。
鸟类是一类特殊的脊椎动物,它们有鳞片覆盖的爪子、骨盆、胸骨和颈椎,尾巴比翼更长。
它们的翅膀化学构造比较特殊,除了羽毛外,还有比别的动物更发达的肺和呼吸系统,进阶的肌肉,还有强健的心脏和心血管系统。
它们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它们的悠长飞行距离和高度、较高的智商和社交能力等特殊表现。
三、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指一系列为鸟的生存、繁衍和栖息创造的以人工控制的小型自然环境或者保护区域。
为什么要建造鸟的天堂呢?和其他野生动物一样,鸟类栖息及生活的自然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密集化而减少,加之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鸟类数量减少,种类多样性下降,生态、环保问题进一步加重。
因此,建造鸟的天堂不仅仅是保护鸟的生存,更是保护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鸟的天堂可以创造更适合鸟儿生存的环境,增加它们的栖息面积,增强鸟类的资源配置,从而避免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冲突。
鸟的天堂还采取人人可参加、全方位多层次、合理布局等手段,将自然美景和人工布局相结合,打造一个天然、生态、文化、休闲及人文特色于一体的公园。
在鸟儿的天堂,到处可见鸟儿们自由自在地飞舞,其姿态优美,令人陶醉。
四、鸟的天堂带来的好处鸟的天堂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些重要的如下:1. 保护鸟类建造鸟的天堂可以创造更适合鸟儿生存的环境,增加它们的栖息面积,以此保护鸟类并防止其被过度猎捕,维持生态平衡。
2. 促进环境保护建造鸟的天堂可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识,使游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同时鸟类的互动也可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社区认同感。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3篇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7b64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f.png)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全文共14个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语言自然朴实,生动流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能概括文章大意,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课我采用尝试教学理论,运用导学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实施学习活动,去感受鸟的天堂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我主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自学、对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读中归纳。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进行新课前对旧知识有效地回顾可以温故而知新,因此我让学生先完成填空,并设计导语如下: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游览“鸟的天堂”,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
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让我们一起看清它的`真面目吧!(板书课题:20鸟的天堂)(二)走近榕树,感悟生机老师通过图画、音乐和语言描述,能够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
因此,我先出示榕树的图片,然后配乐范读第7~9自然段,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这是一棵()的榕树?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及时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榕树近景图,抓住“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抓住“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理解榕树的茂盛,再抓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充满活力,感受榕树蓬勃的生命力,并结合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738f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7.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教案要素:1.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描述动物所生活的环境的词汇和句式;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c.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a. 重点:描述鸟类生活环境的词汇和句式;b. 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
3. 教学准备:a. 教学材料:课文《鸟的天堂》;b.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频设备;c.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和相关图片。
4. 教学过程:(一) 导入a.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界和鸟类生活的视频,并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发学生对自然界和鸟类生态环境的兴趣。
(二) 预测a. 给学生展示一张展示鸟类生活环境的图片,并提示学生从图片中预测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三) 阅读a.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b. 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兴趣的信息,并提取关键词汇。
(四) 理解a.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不熟悉的生词和句式。
b. 按照问题和关键词汇,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理解,并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 拓展a.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鸟类,并使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式和词汇进行描写和讨论。
b.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小组研究的成果,并提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六) 总结a. 学生总结和归纳课文中所学的描述动物所生活环境的词汇和句式。
b.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七) 练习a.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练习,并进行讲解和批改。
(八) 作业布置a. 布置阅读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鸟类生态环境的短文,并使用课文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5. 板书设计:鸟的天堂词汇:bird, paradise, habitat, species, adapt, survive句式:鸟类建造巢穴是为了保护幼崽。
鸟的天堂说课稿课件
![鸟的天堂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e5c1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c.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课件一、课程背景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对鸟类知识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而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分类特征以及重要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课程目标•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分类特征;•了解鸟类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鸟类的生态习性2.1.1 鸟类的繁殖行为•母鸟孵蛋和育雏的过程;•多种鸟类繁殖的特殊行为。
2.1.2 鸟类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鸟类的食物类型;•不同鸟类的食物获取方式。
2.1.3 鸟类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原因;•鸟类的迁徙路线。
2.2 鸟类的分类特征2.2.1 鸟类的外部特征•鸟类的大小、羽毛、嘴形等外部特征;•不同外部特征对鸟类生活的适应性。
2.2.2 鸟类的骨骼结构•鸟类的骨骼结构和飞行的关系;•鸟类骨骼结构的适应性。
2.2.3 鸟类的羽毛结构•不同种类鸟类的羽毛结构;•鸟类羽毛结构的保护作用。
2.3 鸟类资源的保护意义2.3.1 鸟类的生态功能•鸟类的食物链作用;•鸟类的种子传播作用。
2.3.2 鸟类的经济价值•鸟类观赏旅游的经济效益;•鸟类的文化意义和商业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展示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展示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分类特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的观察和记录,通过亲自接触和观察鸟类,深化学生对鸟类知识的理解。
3.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鸟类进行研究和介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上的问题引导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鸟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4.2 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的同时,考察学生对鸟类分类和生态知识的运用能力。
4.3 小组报告让每个小组进行鸟类介绍的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9篇)
![《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b61f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5.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鸟的天堂》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鸟的天堂》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
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
本节课我将教材的课后2题试当一名导游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二,说教法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5篇)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633c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1.png)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鸟的天堂》说课稿1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
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说教学方法1、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三处情境:情境(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3dc2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c.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2. 教学目标(1)认识“桨、榕”等 8 个生字,会写“灿、烂”等14 个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风光。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读写结合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朗读感悟法: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法: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鸟的天堂”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风光。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4b3ab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4.png)
《鸟的天堂》说课稿郭翠兰一、说教材,说学生《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情节很简单。
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
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
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大纲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所以在这节课安排教学任务时,我注重设计的问题以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目的。
而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对自学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读—析—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首先让学生能在读中找出相映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后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宗旨是通过如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我确定了四个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
这个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以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鸟的天堂》说课稿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
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
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
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是四年级课本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
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
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
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
的描写中去。
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
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
”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
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
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
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
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