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导读: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高一语文组
一、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文学鉴赏小说教学
二、中国知网检索信息:
(一)检索项:主题;检索词:小说教学;模糊检索;时间范围(1979——2008)共计317条,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8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9);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7);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0)
(二)检索项:主题;检索词:中学小说教学;模糊检索;时间范围(1979——2008)共计36条。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2);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4);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0);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0)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目前语文界对小说教学的研究不太重视或没有专门进行研究。一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不怎么考小说,二是许多研究者把它放到了阅读教学研究里面了。
三、关于小说教学的文献综述
(一)硕博论文
硕博论文中对当今中学小说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
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小说教学。
2.对中学小说教学在选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
(1)柳广云《关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思考》中认为:
(2)栾桂芳《古代小说教学方法初探》认为:
(3)侯艳荣《〈聊斋志异〉与中学文言小说教学》认为:
3.将信息技术与小说教学整合,革新小说教学的形式。
彭岚《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
(二)期刊论文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教学。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
1.《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搬社2001年10月):
2.叶湘瀚《古典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六法》认为:
3.欧阳珍《关于明清小说教学的几点思考》中认为:
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
张显彬等《中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1.认知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框架完善与否决定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
2.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主题的鉴赏: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看主题;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从
情节的发展看主题;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高
中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搬社2006年6月)
人物的鉴赏;情节的鉴赏;环境的鉴赏;语言的鉴赏。
外国小说教学:
肖家芸等《外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1.要对现代派作品产生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2.要对现代派作品的思想特征有一定的把握。如危机感和悲观感,又如全面异化,再如表现主观世界。
3.要对现代派作品的文艺主张有一定认识。
要对现代派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有一定了解。如象征、意识流、荒诞等。
第二部分-------中学小说教学
1.张成梁《略谈中学语文中的小说教学》认为:
2.李都明《高中小说教学探微》中认为:
3.彭文林《高中小说教学新探》中认为:
第三部分-------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1.李新光《浅谈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中认为:
2.牛素洁《把握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谈》中认为:
3.《语文学习》2006年10期的《关注作家表现人物的心灵辩证法》
第四部分------小说教学的方法专谈
1.孙凯《介绍小说教学的几种方法》认为:
(1)分角色朗读法(2)以物析情(3)旁及他人法(4)跳读法(5)跳出法(6)排演课本剧。
2.崔木林《略论比较法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中认为:
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拿出一些作品(课文)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就是一
个容易进行,见效较快的好方法。通过比较,容易把握小说的特征;通过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的匠心;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3.莫如彪陈守莉《多角度解读小说和教学》中认为:
多角度解读小说的题材;多角度解读小说的主题;多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人”;多角度解读小说,改变小说的教学方法;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应是学生从小说中读出来的是什么,小说教学应从过去封闭式的意识向多元的意识转变。
第五部分-------小说教学的问题(困境)
1.成旭梅《现当代小说教学困境探微》认为:
2.吴含荃《小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及策略分析》认为:
错误与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
泛语文:错误的小说教学内容:
反文学: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
引导学生超越与现实之间的功利关系而建立起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自由关系。可是许多教师却忽略了文学教育的审美性,而将小说还原为生活的真实来展开教学。如有的老师在教课时把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人之死描述为现代版的凶杀案,要求学生立案侦查,找出凶手。
在分析这个课例之前,我们先对“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这两个概念
做一区分。按照王荣生教授的归纳,文学阅读需要“品其言才能会其意”,而文章阅读则是“得其意可以忘其言”。简单说,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的概述上的,是文章阅读,尽管你读的是文学作品;把注意力放在言语表达的意味、意义、意思上的才是文学阅读。
我们现在回到上面课例。教师让学生摸拟公安人员办案,关注的仅仅是小
说中的事实真相:别里科夫或祥林嫂什么时候死的?死因是什么?跟谁有关?证据是否确凿?但是并没有涉及对小说言语表达意味的品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想像和情感。非常明显,该教师把文学作品的阅读处理成了文章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成了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