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土地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土地管理的核心目标是()。
A. 最大化土地收益B.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C. 促进土地的快速流转D. 增加土地的商业价值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依据不包括()。
A. 国家土地政策B. 土地资源现状C. 土地市场行情D.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3. 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是()。
A. 证明土地所有权B. 证明土地使用权C. 证明土地承包权D. 证明土地抵押权4. 土地征收的补偿原则不包括()。
A. 公平原则B. 合理原则C. 效率原则D. 公正原则5. 土地利用变更的审批程序不包括()。
A. 申请B. 审核C. 公示D. 拍卖6. 土地整治的目的包括()。
A. 提高土地生产率B.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C.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 所有以上选项7. 土地评估的方法不包括()。
A. 成本法B. 收益法C. 市场法D. 拍卖法8. 土地资源的分类不包括()。
A. 耕地B. 建设用地C. 未利用地D. 工业用地9.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数据存储B. 数据查询C. 数据分析D. 数据拍卖10. 土地法规的实施主体是()。
A. 土地所有者B. 土地使用者C. 土地管理机构D. 土地评估机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
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C. 土地权属管理D.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
A. 土地利用目标B. 土地利用结构C. 土地利用布局D. 土地利用政策13. 土地征收的补偿方式包括()。
A. 货币补偿B. 土地置换C. 产权调换D. 重新安置14. 土地整治的措施包括()。
A. 土地整理B. 土地复垦C. 土地开发D. 土地保护15.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包括()。
A. 提高土地管理效率B. 支持土地决策C.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D. 增强土地管理的透明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土地管理学试题
试题(A)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上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
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于•段对上地财产制度和上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上地的位迓、数虽:、质址、权屈和用途等基木状况的簿册。
也称丄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抬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上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上地用途区,确定上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婆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上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址。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 土地利用管理是目的:5、地籍调査的基木单元是劉1,土地利用现状调査的基木单•元是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否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丄地管理应看重干上地利川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上地污染。
三.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丄地资源管理的重婆性。
答:上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宜固定性、地域分片性、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1)土地与人口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
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虽,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耍素.其质虽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址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上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上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來越远。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一、名词解释1.基本农田2.土地3.地籍4.土地用途管制5.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6.可持续发展7.地籍调查8.土地使用权抵押9.城市土地储备制度10.绝对地租11.土地征收12.土地统计13.土地的自然供给14.土地管理15.土地整理16.土地使用权17.土地用途管制18.地籍调查19.土地使用权抵押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填空题1、2010年,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主题:。
2、“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保持亩。
3、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中央财政,%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4、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
5、年,由、、、组建成国土资源部。
6、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年平均年产值的倍。
7、、合理利用土地和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8、年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标志着我国的土地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9、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0、《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采取双方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11、《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年。
12、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处宅基地。
13、“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保持亩。
14、从整理的对象来判别,土地整理包括和。
15、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16、2010年,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主题:。
17、《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18、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倍。
19、年6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标志着我国的土地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土地管理学总论完整试题
土地管理学总论一、[单选题]1.栅格格式表达空间数据的缺点: (A)A :数据存储量大B :难以描述边界复杂、模糊的面状地物C :数据结构复杂D:多种地图叠合分析较困难2.以下哪项是城镇国有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共同的形式: (B ) .A:出让 B:转让 C:入股 D:“四荒”拍卖3.下列关于土地分等定级采用的 "等"和"级”两个层次划分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A ).A:城镇土地等反映全国城镇之间的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B :城镇土地级的顺序不在城镇内部统一排列,不同城镇的土地级别具有可比性。
C:农用地等别在全省范围内不具有可比性 D:农用地级别在市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D)是核心。
A:地籍管理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市场管理 D:土地利用管理5. 下列关于土地用途管制不同看法,不正确的是( B )A:它是一种土地利用约束机制B:不需经过特定的科学程序和法定程序确定土地的具体用途C:土地用途变更的申请许可制D:擅自变更土地用途的责任6.土地征收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D )A:公益性 B:强制性 C:程序的合法性 D:无偿性7.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前 3 年平均年产值(B)倍。
A: 4-10 B: 6-10 C: 4-6 D: 5-108.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可划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 ) 。
A:年度目标 B:近期目标 C:宏观目标 D:微观目标9.关于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土地所有制是土地使用制的前提 B:土地使用制不能反映土地所有制C:土地所有制为土地使用制服务 D:土地使用制具有相对独立性10.土地登记的单元为下列哪项?( A )A:宗地 B:地块 C:地段 D:图斑11.下列关于土地用途管制不同看法,不正确的是( B ) 。
A:它是一种土地利用约束机制 C:土地用途变更的申请许可制B:不需经过特定的科学程序和法定程序确定土地的具体用途 D:擅自变更土地用途的责任12.下列哪项不属于地籍的特性?( C)A:法律性 B:精确性 C:时间性 D:连续性二、填空题1.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可采取的方式:,,和。
土地管理学试题(邓良基)
土地管理学复习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
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
5.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6.地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7.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8.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9.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0.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11.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对土地进行的利用规划和改造等过程,也是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利用效果的总称。
12.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13.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土地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研究的概念
土地类型研究与土地评价的关系
第二章土地类型
英澳学派和德俄景观学派的分级系统。
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土地类型的命名
第三章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土地类型数量结构、土地类型空间结构定义、类型
土地类型结构演替研究的意义、土地生态设计、土地区划
第四章土地类型调查
路线考察法定义、路线选取、
综合剖面分析法、土地类型的综合剖面分析图绘制方法和包含内容
山地土地与平原土地分级的异同
第五章土地类型制图
土地类型图制图对象与制图比例尺的关系
土地系列地图、横向型、纵向型
第六章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评价资料的收集:自然/社会经济
第七章土地潜力评价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的等级单位、评价的特点、推广应用的过程中的改进土地潜力评价步骤、基础评价单元的确定
第八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性质、土地质量,有何不同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体系。
参评因素的分值量化
第九章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效果指标
农用地分等的基本思路
农用地定级方法及其适用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中基准地块的选取
农用地征地价格
城镇土地分等的思路
城镇土地定级的概念和步骤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资料(题库版)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资料(题库版)1、多选土地的功能包括()。
A.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B.人类生存的社会基础C.人类生产的场所D.人类生活的场所正确答案:A, C, D参考解析:人类生存的社会基(江南博哥)础,不是其功能。
2、判断题宗地估价成果主要是宗地估价报告。
正确答案:对3、多选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涉及纳税人实际缴纳的()。
A.增值税B.消费税C.个人所得税D.营业税E.企业所得税正确答案:A, B, D4、单选进行标定地价评估时,首先要()A.确定影响地价的因素B.确定估价方案C.选择估价方法,估算土地价格D.确定宗地估价额正确答案:B5、单选基准地价对应的土地使用年期是各用途土地使用权的()A.最高出让年限B.最低出让年限C.尚可使用年限D.已使用年限正确答案:A6、单选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
A. 水资源调查B.劳动力调查C.特种土宜调查D.植被调查正确答案:B7、单选在市场经济运行的三大基本规律中,最重要的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竞争规律C.供求规律D.等价交换规律正确答案:A8、多选编制路线价修正系数表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A.商服繁华度B.区位条件C.土地用途D.深度E.宽度正确答案:D, E9、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区域因素的是()。
A.交通状况B.城市规划C.地区繁华程度D.宗地面积形状正确答案:D10、单选利用路线价评估基准地价,多用于()用地的基准地价评估。
A.商业B.金融C.住宅D.公共建筑正确答案:A11、单选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A、搞好土地规划B、管理好土地C、保护耕地D、保护绿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12、单选某宗商业用地目前纯收益为30万元,还原率为5%,若未来的纯收益逐年递增1%,该宗土地无限年期的价格最接近()万元。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题第一篇:土地资源管理复习题土地资源管理复习题(2011.5)一、名词解释(考四道,每题5分)1.土地制度: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它又是一种法权制度。
完整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2.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中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束,这一权利束由各具特色的利益或权利构成,可以分散拥有。
3.土地产权管理:土地产权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土地权属关系进行调整,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权属流转,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土地他项权利:土地他项权利是泛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外的各种土地权利。
包括:地役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土地耕作权、土地抵押权。
5.土地抵押权: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占有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使用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6.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7.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工作和法定程序之一。
8.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9.土地代理登记:是指在初期土地登记申报期间,土地登记申请人不能亲自申请土地登记时,可以授权代理人办理,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但民事责任。
10.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使土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而采用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等一系列措施的职能活动。
《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第一题
问题:什么是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获取、分配、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第二题
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 保护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后代能够继续受益;
-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三题
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
- 可持续性:确保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 公正性:公平地分配土地资源,避免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性;
- 效率性: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 参与性:促进公众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确保民众的权益
得到保护;
- 透明性:信息公开和透明的决策过程,减少腐败和不当行为。
第四题
问题: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管理?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1. 调查和评估土地资源: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可用性,评估其潜力和价值;
2. 制定土地资源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确定土
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3. 实施土地资源管理措施:监督土地使用情况,采取必要的措
施保护土地资源;
4. 监测和评估效果:定期监测和评估土地资源管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的部分内容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土地管理学试题
土地管理学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5×2=30分)1、地籍调查的程序为:A、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地籍图、编绘宗地图。
()B、组织准备、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经费及仪器设备的准备。
()C、准备工作、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调查、面积量算、编绘地籍图、编绘宗地图。
()2、地籍图分为:A、地形图和地籍图。
()B、地籍草图和地籍测量图。
()C、地籍原图和地籍复制图。
()3、地籍原图是在A、地形图底图上绘制而成的。
()B、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基础上直接编制而成的。
()C、地籍复制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4、地籍图所采用的比例尺通常为:A、市区1:1000();B、村庄1:1000--1:2000();C、城市郊区1:10000--1:50000();一般农区1:100000()。
5、土地自然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1)土壤状况();(2)土地所有权方面的资料();(3)土地使用效益方面的资料;(4)植被方面的资料();(5)土地管理方面的资料();(6)主要作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资料();(7)土地执法方面的资料()。
7、土地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2)土地的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3).经济水平();(4)耕地、园地、林地、牧地等的投入产出水平;(5)土地的坡度()。
8、土地分等定级应遵循原则是:(1)单一性原则(),(2)一般因素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4)相对性原则(),(5)级差收益原则(),(6)定量与决策相结合的原则(),(7)时间性原则(),(8)不可行性原则()。
9、土地分等定级参评因素及其权重的选择是土地分等定级的基础(),选择的好坏不直接影响到分等定级的结果,同时也不影响到今后的地价评估()。
土地管理复习题
土地管理复习题[第一章练习]一、判断题1.土地管理的本质是对土地的行政管理。
(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 )3.土地管理不具有阶级性,目的和特点不受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
( )4.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管全国土地。
( )5.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耕地。
( )6.由于土地实行公有制,所以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使用制度。
( )7.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 )8.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对象是我国的土地。
( )9.土地管理通过协调人地矛盾,从而成为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 )10.从纯劳动过程角度考察,土地管理要服从分工协作,合理组织的自然规划,这体现了土地管理的社会属性。
( )11.土地管理者的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
( )12.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摹本保障,但并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 )二、单选题1.土地管理( )是土地管理体制的核心。
A.职能配置B.人员编制C.机构设计D.政策法规2.( )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A.地籍管理B.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C.土地利用管理D.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编制3.1982年8月到1986年6月间,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实行( )的体制。
A.城乡统一管理B.城乡分别管理C.统管与分管相结合D.土地由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管理4.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从( )开始的。
A.1986年《土地管理法》B.1988年12月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C.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D.1982年《宪法》5.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
A.土地执法监察B.地籍管理C.土地规划管理D.耕地保护6.下列不属于《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内容的有( )。
A.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D.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C.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D.建立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7.1998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 )管制制度。
土地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D、土地行政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手段
E、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低效率
(2对策:
A、要加强土地行政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增加土地行政决策的可操作性
B、协调好条条块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决策执行的畅通无阻
C、提高土地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优胜劣汰,提高广大执行人员的积极性
D、进一步健全土地行政执行手段,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努力提高土地行政执行效率
9.土地行政效率:土地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从事土地行政管理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即土地行政效果与行政投入的比率。P96、P102 10.土地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土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决的活动。P261
1、行政组织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活动范围包括:国家队地籍、地权、地价、地用、地税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
2、土地行政管理的依据:。
3、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
4、土地行政行为按行为和科学研究工作。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和
7
8、土地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
23.地税行政:税务机关或土地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税法、地税政策以及有关制度规定,为实现地税分配关系,知道税务人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以及指导因扣缴义务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工作。P229
24.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P19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管理学总论》期终试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土地管理学总论》期终复习试题《土地管理学总论》(陆红生主编,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套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2.简述从土地管理的视角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3.简述土地管理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原因和对策4.简述地租理论和地价理论5.简述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应采取的措施6.简述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必要性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7.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实行收购储备制度。
试论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城市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8.土地使用权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只有进入市场才能产生交换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都属于农村集体所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
试论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与建议第二套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政府对土地实施宏观管理的必要性2.简述土地权属管理的主要内容3.简述农用地保护的重点4.简述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和作用6.简述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的市场机制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7.土地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外部性,但这种效应不能够通过市场反映出来,会降低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了使土地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控制土地土地利用的外部性。
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论述解决土地利用外部性应采取的对策8.城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存在的一对矛盾,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
土地管理学考试复习题
土地:是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可持续土地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对土地的需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价格:是在土买卖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简述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
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估价法、剩余法。
如何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明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无量纲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指数测算,评价成果整理与分析。
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特点。
(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5)无限性与再生性(6)空间性与实体性简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利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种强制性的管理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协调“吃饭”和“建设”的用地矛盾,落实土地利用总体效率最大化,消除土地利用负外部性影响,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理规划:地域分区是指依据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的分区方法。
用地分区是指依据土地适宜性特点,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确定土地利用未来方向的分区方法。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精品文档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一、判断题(共10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
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答案:√解析: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1987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 答案:×解析: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答案:×解析: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外延扩张,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
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人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4.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l:1万。
() 答案:×解析: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小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大于l:1万。
5.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用地。
()答案:×剖析:《土地办理法》第62条第2款规定:乡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用地。
因此并非“只能”。
6.因为土地利用权划拨的特性是无偿无限期利用,以是支付了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费用的土地不属于划拨土地。
() .精品文档答案:×剖析:划拨土地利用权包孕土地利用者交纳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或集体土地)和无偿取得(如国有的荒山、沙漠、滩涂等)两种形式。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等级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目的。
3.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分)。
5.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2分),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2分)。
6.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综合目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辖区不同时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方案作出比选与安排的过程。
7.土地储备是指城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置换、转制、收回等方式(1分),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1分),并由储备中心组织进行整理工作后(1分),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1分)。
二.简答题1.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①内容:土地调查: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②原则: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图件、薄册的格式、比例尺、填写内容,登记规则、分类系统;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数字要有近期测绘、调查、土地评价成果为依据;宗地界地址随时复原;权属关系法律依据;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城镇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①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度,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并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通过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得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在土地管理学中如何理解土地这一实体?答:土地管理学中的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上要素都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
此外,对土地含义的进一步解释:A、土地是有限的、稀缺的自然产物(资源),涉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B、土地是稀缺的自然产物,在人类的利用中赋予其经济属性。
会产生经济收益,凝聚劳动使土地增值C、土地也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
必须准确界定其产权关系,包括产权类型、归属和期限等D、不光是地表,还有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
在土地管理中要准确界定土地的四至和上下空间,地上地下空间的权属关系,地上的通行、采光等关系等。
E、主要是陆地和内陆水域。
2、如何理解土地的职能?答: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A、土地作为资源的职能:具养育、支撑、储藏等功能,是人类的立足场所,生存条件,是实现任何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B、土地作为资产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能为拥有者产生收益或增值。
土地所有权乃是一切财富的最初源泉。
b:土地作为财产能体现拥有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不动产,始终是利益集团和个人追求的对象。
c:土地作为财产可作为投资的手段:招商引资,抵押融资,不动产的融资信用。
3、按土地用途分,土地可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4、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国家通过立法机构将意志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由国家管理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而达到国家管理土地的目的。
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地籍管理、权属管理、市场管理、利用管理、督察管理、税务管理。
其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利用管理是核心。
6、土地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技术方法等。
其中行政方法有:行政命令、规定、通知、指示法律方法有:法律、法规和条例经济方法有: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利润、工资、资金、罚款等技术方法有:测量、计算、统计、分析、评估、预测等7、土地资源配置: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有关部门、经济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权利,带着不同的目的,参与这个过程,他们的合力最终决定土地资源的配置。
8、1991年确定了每年的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二章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1、土地制度:是国家关于土地的所有、使用和管理的,由法律体系所规范的关于土地的社会行为准则。
通常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制度:也叫土地管理体制,是指土地管理机关的设置、行政职能权限的划分及土地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原则的总称。
2、中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分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全民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代表国家行使。
国务院3、哪些土地属国家所有?哪些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答: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料,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4、土地所有权可以买卖吗?答: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土地所有权是不能买卖的,也不能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我国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只有一种形式的单向流动,即国家通过对集体土地的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转移为国家所有。
5、简答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
答:A、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有限期)有偿使用与行政划拨方式并存的土地使用制度。
a、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仍属国家所有,采取拍卖、招标、挂牌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地出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b、土地行政划拨制度:将国有土地无偿划拨给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或将集体土地通过征收转变为国家所有,再将土地使用权划拨给国家企事业单位使用。
B、我国农民集体土地的农用地使用制度:1953-1978年,是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使用;1978年以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但归农民家庭(以户为单位)使用;2002年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我国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允许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
C、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制度:基本为行政划拨式,用于农民住宅、乡镇企业和村镇基础设施。
涉及到权属变更的,要到土地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和变更。
但目前某些试点地区允许农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交易市场,与城镇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
6、简述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答:不同时期土地制度不同,具体如下:A、原始社会时期:不存在国家,虽然氏族部落可能有一些对土地的管理措施,但不存在对土地的行政管理。
B、奴隶社会:夏至商朝,逐渐形成井田制:土地归国王和奴隶主所有,一定程度上算国有,平民均可从国家领到一定量土地,老死交回。
国家通过土地将人口拴附在土地上,不得买卖土地。
C、进入封建社会后,国有和私有并存,国有主要为山林荒滩等未利用地。
土地均分和兼并的矛盾斗争与循环往复。
一朝初平时,在恢复生产时鼓励土地分散经营,土地配置相对较均衡,但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土地私有和集中便开始加剧,阶级矛盾加剧。
唐宋至清时,在土地税收和测量方面,改革甚多,唐时出现两税法(人口和土地分别交税,户税和地税)、方田均税法、经界法等。
开始重视对土地的丈量清查工作。
D、建国后:城市土地最初属国有和私有并存,对公有地收地租,1953年以后地租大幅下滑,后渐属国家所有,土地无偿使用。
农用地则变化较大,1949-1953年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1953-1957年土地由农民私有转向集体所有;1957-至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但使用权归农户。
1987年深圳国有土地第一次公开拍卖,国有土地开始有偿使用,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城镇普遍实行收取土地使用费(税),试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定期出让土地使用权。
并在宪法修正案中将有关不得出租土地的条文修改为: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同年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也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的原则,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199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
但此时出现耕地减少速度增快现象,1997年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开始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
此后不断出现新的土地有偿使用方面的尝试和规章,减少土地协议出让和划拨。
农村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入市等思想的出现和实现。
7、简述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
答: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表现为由多头管理到垂直集中管理。
1982年以前,我国土地管理属多头分散管理,农业部、建设部、水利部、林业部等,这期间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现象非常明显、严重。
1957-1078年,我国减少1245万公顷耕地,每年平均减少26万公顷。
这时土地现状表现为:土地资源数量不清,权属混乱,乱占滥用现象严重。
此时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查清土地数量和质量,分配土地,颁发土地证书及处理纠纷。
提倡精耕细作,改善灌溉条件,鼓励开荒。
城市为地籍清理和土地登记,依法收地产税,绘制1:500的产权图,建立地籍档案,编制公地和无主地册等工作;制定各种土地管理的法规,开展农业土地规划,进行城市规划试点,1963年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至后期农村耕地锐减,破坏污染和水土流失。
城市土地私自买卖、租赁现象严重。
1982年在农牧渔业部内设土地管理局,依法统一管理全国土地。
不足是级别低,管理权限不足;1979-1986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1986年国务院下设土地管理局,1998年设国土资源部,履行全国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及监督检查职能。
确定了五级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厅、地市级国土局、县级国土局、乡级土管所。
土管部门为地方政府的的工作部门,人员编制由地方政府管理,任免由上级土管部门和地方共同决定。
中央制定政策,地方执行政策,中央给地方提供业务指导。
确定了我国土地管理的目的: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本目标:保护耕地、限制建设用地扩张,保护生态。
1984-1996年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
从其他国家的国土机构设置来看,多种形式并存,但总体看来,存在由多头向集权的发展。
8、土地政策:政府机构制定的,和土地有关的各种法规、条例、决定、通知等,所有国家都将土地政策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政策。
9、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指通过调控土地供给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时序等对宏观经济运行施加影响。
发达国家很少采用土地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成熟市场国家基本上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几乎没有采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先例。
当然其会利用城市规划或土地规划对经济和土地利用进行控制,但其基本属于微观管制。
其原因是发达国家土地私有,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控制间接而薄弱。
但中国由于特殊的中国现实和中国国情,存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表现在:a、耕地保障的严峻性;b、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c、正处于市场化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调控缺乏经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不顺畅,经济手段的调控不显著;d、中国政府对土地及土地市场的近乎完全的掌控。
通过对全国土地供应总量和供应结构(各年度、各地区、分用途的供地量),对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e、经济是否过热,与房地产业的状况及地方政府主导的部分地区、行业的投资过度有关,土地是关键因素。
10、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典型做法:A、将土地供给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即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来供地,凡国家鼓励类项目,要积极供地;国家限制类项目,要限制供地;国家禁止类项目要禁止供地。
B、通过财政传导渠道实现,其调控过程表现为:土地供给增加,土地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带动宏观经济增长。
反之亦然。
我国于2003年尝试使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第三章地籍管理(可不看)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图。
自古已有,但古略今详,叫法不一,初为田赋清册,砧基簿、明朝时名鱼鳞册。
古地籍多只为税收服务,今还涉及制定土地利用总规、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土地保护和产权保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