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期末】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期末】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关键字】期末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公有土地的行为。

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等级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目的。

3.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分)。

5.城镇公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2分),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2分)。

6.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综合目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辖区不同时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方案作出比选与安排的过程。

7. 土地储备是指城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置换、转制、收回等方式(1分),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1分),并由储备中心组织进行整理工作后(1分),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1分)。

二.简答题1.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①内容:土地调查: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②原则: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图件、薄册的格式、比例尺、填写内容,登记规则、分类系统;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数字要有近期测绘、调查、土地评价成果为依据;宗地界地址随时复原;权属关系法律依据;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城镇公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①城镇公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度,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并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通过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得以实现。

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土管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而的陆地和水而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白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

功能:・负载的功能:生物、非生物•养育的功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储蒂和增值的功能基本特性:土地是白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迸的固定性土地利用永续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2•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口然耍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両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牛•产和牛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冇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测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扌占六个方面的内容:・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Z间的关系•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冃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口益增长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坏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基本内容: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5•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另一层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土地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参考(本科课程由两位老师进行教学,因此复习资料也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准备)前部分一、填空题1、土地的资源特性有: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面积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和任务不同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温、水3要素,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二是非地带性或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规律。

5、土地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水源中,不属于地表水类型的是 BA.河流B.海洋C.冰川D.沼泽2、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中,“3S”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3S技术包括:CA. GSS\RS\GISB. GPS\SS\GISC.GPS\RS\GISD. GPS\RS\GSS3、我国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哪五大类型 BA.平原、丘陵、山谷、高原和盆地B.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C. 平原、丘陵、山地、河谷和盆地D.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森林4、我国目前每年人均粮食拥有量约为 DA.250公斤B.550公斤C.500公斤D.380公斤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和阶段是 AA.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B.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检查验收、内业工作C.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准备工作D. 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内业工作、检查验收.三、解释题1、土地: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现有或可预见的物质和技术投入为条件,根据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含生理需要、现状消费、最佳理想三层次;由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投入、生活水平、时间尺度等因素决定。

土地管理学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管理学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管理学》试题(A)卷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价是()的资本化。

A.地租B. 土地所有权C. 土地权利和收益D. 土地资产2.土地评价可分为()A.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力评价C, 土地经济评价 D.以上都对3.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A,初始地籍调查 B.变更地籍调查C.农村地籍调查D,地籍测量4.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D.省国土资源厅5.“GIS”的全称是()A.土地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不对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A.有权无偿收回权B.有优先购买权C.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D.无权干涉7.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o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C.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D.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8.下面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错误的是()A.居住用地70年;B.工业用地50年C.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用地40年D.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9.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严格管理,不对的是()。

A.城市蔬菜基地B.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C.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D.望天田10.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不具有()特性A.社会性B.经济性C.开放性D.层次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1.土地12.土地使用权13.土地集约利用14.土地征用15.出让16.土地登记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7.简述土地的特性有哪些?18.简述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

19.简述各类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20.简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是一个空间概念,由气候、地形、土壤组成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土地功能:承载功能、培育功能、储存功能、提升功能供景观的功能、储值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二元性:社会物质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土地清理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性质: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有限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

6.土地的经济供应以土地的自然供应为基础源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7.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的急剧减少是粮食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因。

8.土地管理;它是指行政权力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9.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运用土地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规范土地利用规律,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

11、一般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甚至无法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原因:公共土地资源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土地使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

1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土地管理原则。

14、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关于交通等基本情况的书。

15、地籍的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为权益提供基础数据,为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

• 36、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的概念 • 37、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 、 的形成 • 38、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土地所有权、 • 39、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土地使用权的 、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 主客体 • 40、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 • 41、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四种方式 、 • 42、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情况 、
• 4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 基本原则 • 4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与方式 、 • 45、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 形式 • 46、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两种情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况) • 4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与特征 、 • 48、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与特征 、
• 8、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 • 9、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 、 • 10、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 • 11、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三种模式 、 • 12、我国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过程 、 • 13、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分级 、
• • • • • • •
14、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立法过程 、 15、现行土地管理法的基本架构 、 16、了解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 17、地籍的概念、分类 、地籍的概念、 18、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内容体系 、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 19、土地调查包括的内容 、 20、地籍调查的概念、地籍调查的单元 、地籍调查的概念、
重点内容
• 1、土地科学、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科学、土地、 • 2、土地的立体观 、 • 3、土地、国土、土壤、土地资源的联系与 、土地、国土、土壤、 区别 • 4、土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 • 5、土地的功能 、 • 6、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内 、土地管理的概念、 容 • 7、如何应用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 、

土地管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土地管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一、土地的涵义(拓展)物化劳动:某种新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便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质形式,亦即凝结在物中,并同物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为物化劳动。

活劳动是新的能动的劳动,而后者是已有活劳动凝结在物体或某一种产品中的静止形式。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用劳动的一对范畴。

前者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加进生产过程的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

后者又称过去劳动或对象化劳动,指保存在一个产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劳动的静止形式。

进一步解读土地含义(2)认识的动态性p2农业社会:土地——土壤(地球陆地表层的可更新资源)工业社会:(非农用地比重迅猛增加)土地——地球表面的陆地现今时代:提高陆地利用集约度+开发内陆水域海洋开发随着控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含义不断扩大土地含义——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域(含海洋)第三章(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中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中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p34(3)寻租活动p36•在一般行业中,供给弹性充足,没有进入障碍,哪里有超额利润,大家都去干,供给一增加,价格就跌了下来,超额利润也就随之消失了。

•因为土地是有限的,现有土地已经掌握在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手中,不可能随便进入,这个超额利润就保持在那里。

•谁能够得到许可证,谁就可以获得租金;人们就会去贿赂具有发放许可证自由裁量权的官员,以便取得租金。

这种活动叫做"寻租活动"。

•腐败的蔓延,并不是源于市场取向改革,而是源于行政权力对于市场交易活动的干预,即所谓"权力搅买卖"。

第二节管理目标、任务、原则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p43①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让政策制定者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破裂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制造业不景气和增长减速甚至衰退的风险日益显现。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1、土地的含义及其变化过程(全面分析)p1-2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在土地这个自然历史综合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有机结合。

变化过程: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将土壤看成土地。

在工业社会里,土地的含义被扩大成为地球表面的陆地随着科学的进步土地的概念被扩大为陆地及内陆水域目前世界上由于掀起了开发海洋的热潮,土地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目前对土地的利用主要是对陆地的利用,对海洋的利用还很粗放,所以陆地和内陆水域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2、土地的功能:p4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

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

提供景观的功能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

3、土地的基本特性p5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4、土地供给分类:p7自然供给、经济供给5、土地管理的含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学复习笔记

土地管理学复习笔记

《土地管理学》要点一、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性和功能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 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 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资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3.土地的功能: 土地具有承载性功能、养育性功能、仓储性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基本功能。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运用的基本情况1. 我国土地资源运用特点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山地多, 平地少, 耕地、林地比重小;河川径流总量大, 但水土配合不协调;三、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内容1.什么是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

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实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2.土地管理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宏观目的: 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的, 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的为依据;中观目的: 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的, 既要与国家目的相衔接, 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微观目的:指县级土地管理目的, 可分解为部门目的。

(2)任务----加强耕地保护, 实现耕地动态平衡;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健全法制, 依法行政。

四、地籍与地籍管理1.地籍的概念: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2. 土地调查(1)含义: 地籍调查是国家科学方法, 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以图、簿示之, 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目的: ——核算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 并掌握土地运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地点的平面位置, 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 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土管期末复习题(完整版).doc

土管期末复习题(完整版).doc

一、名词解释土地质量:指通过土地评价确定的不同等级土地的数据及分布。

土地: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括人类活动的成果.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用途:一般是指土地权利人依照规定对其权利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或功能。

地役权:指为使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土地管理的经济手段: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包括地租低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

地价概念:是出让或都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基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基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 满足土地登记需要。

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1、土地的含义及其变化过程(全面分析)p1-2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在土地这个自然历史综合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有机结合。

变化过程: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将土壤看成土地。

在工业社会里,土地的含义被扩大成为地球表面的陆地随着科学的进步土地的概念被扩大为陆地及内陆水域目前世界上由于掀起了开发海洋的热潮,土地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目前对土地的利用主要是对陆地的利用,对海洋的利用还很粗放,所以陆地和内陆水域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2、土地的功能:p4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

提供景观的功能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风景资源.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

3、土地的基本特性p5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4、土地供给分类:p7自然供给、经济供给5、土地管理的含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知识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的重点内容1.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概念:土地是指地球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有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综合体。

特性:1.土地是自然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它的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功能:1负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2.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

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可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土地为农作物、牧草、林木正常生长以及建筑物所提供的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鉴定。

(二)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是对土地在某种规定用途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的鉴定。

(三)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指对土地在某种规定用途的条件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的综合鉴定3.土地用途.土地用途一般是指土地权利人依照规定对其权利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或功能4.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收的特征1土地征收的公益性2土地征收的强制性3土地征收的有偿性4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5.土地定级管理城镇土地定级的任务与目的: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评定,并使评定结果级别化。

城镇土地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土地定级对象土地定级的对象是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土地定级工作以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整体为单位进行。

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也可一起进行评定。

土地定级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 .2 主导因素原则3 地域分异原则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6 综合定级与分类定级相结合的原则土地定级工作内容a.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b.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及定量化;c.单元分值计算及土地级别评定;d.编制土地级别总图及量算面积;e.土地级的边界落实及分宗整理;f.编写土地定级报告;g.土地定级成果验收;h.成果归档和资料更新。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重点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重点

土地管理与评价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土地: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资源: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地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一、土地的功能:土地的负载、养育、仓储、提供景观、储蓄和增殖的功能二、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用养结合)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四、土地管理的容和方法1、地籍管理2、土地权属管理3、土地利用管理4、土地市场管理五、土地管理常用的方法:1、行政方法 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 4、技术方法★:人口猛增和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一、政府对土地实施宏观管理的必要性:1、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稀缺资源2、公有制土地的存在3、土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4、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二、政府在土地管理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4、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三、土地管理的目标:(一)按管理层次的不同:宏观、中观、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土地的功能:负载的功能、养育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值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两重性:社会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土地关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性质: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

6、土地的经济供给是以土地的自然供给为基础的,在土地资源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7、人口猛增和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

8、土地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9、土地管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调控土地利用的规律,以达到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10、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11、一般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在市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效运行,甚至不起作用,即市场失灵。

原因:公有土地资源和公共产品的存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行为。

1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管理土地的原则。

14、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15、地籍的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提供基础资料、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16、地籍的分类:根据作用: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根据特点:初始地籍和日场地籍根据城乡土地不同: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17、宗地是指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

18、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9、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调查。

20、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俩个方面。

21、土地变更调查包括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2、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已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23、土地等级的意义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不受侵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4、土地登记的特点:统一性、唯一性、连续性、强制性、公开性、公信力。

原则是:依法的原则、申请的原则、审查的原则、属地管辖的原则。

类型: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注销土地登记其他登记25、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指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面积及分类面积。

26、四至:27、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

内容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

28、土地产权: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

29、土地产权的特性:具有排他性、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收到法律的保护、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30、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

包括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

31、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唯一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土地、依照法律规定的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遗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依照宪法规定国家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

内容是国家在行驶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2、我国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但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土地的占用、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主体是任何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33、土地权属管理的内容:依法确认土地权属、依法管理土地变更、依法调查和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3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有偿取得方式、无偿取得方式、依法承包经营取得、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

35、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的土地、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的需要使用的土地、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到期的,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经核准报废的。

36、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以出让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的再转移行为。

基本形式是出售、交换、赠与。

37、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特征:土地使用转让权是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基本条原则,只转让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转让同时也转让了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和权力,:土地使用转让权与其地上的建筑物不可分离。

38、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求,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的土地。

特点、公益性、强制性、有偿性、合法性39、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40、一书四方案:41、土地纠纷处理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实事求是原则、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原则、远期证据服从近期证据的原则。

42、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土地用途、在国名经济各部门间和各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采用各种措施开发,保护,整治,经营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3、土地利用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44、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和。

是土地管理的核心。

45、土地管理的指导思想:实施土地利用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有效供给、前瞻性及科学性的指导思想。

46、知道土地利用管理要考虑的五个方面;经济效益、分配公平、社会发展、保障供给、环境质量。

47、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土地报酬原理、马克思的地租地价原理、区位理论、生态经济学原理。

4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

49、耕地利用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林地利用特点:利用周期长、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多为综合性利用。

养殖水面:利用综合性、利用的不稳定性。

50、耕地保护:保持耕地的总量相对稳定、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改变粗放式用地模式。

建立耕地预警系统51、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措施:兴建和维护排灌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地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禁止闲置、荒芜、破坏耕地;大力开展土地整治。

52、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建设用地利用的非生态型;建设用地的位置特别重要性;建设用地的高度集约型;建设用地的稳定性;建设用地的扩张性。

53、体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控制性;权威性;动态性。

作用:为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供科学依据;调整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二要建和、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5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直接控制指标:新增建设用地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

间接控制指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均村镇建设用地。

55、土地用途管制的含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抉择: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土地利用约束机制;必须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的法定程序确定土地的具体用途;土地用途变更的申请许可制。

56、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协调“吃饭和建设矛盾”;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