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复习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的重点内容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的重点内容(陆红生版)(根据上课笔记做的)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概念:土地是指地球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有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综合体.相似概念:1。
土地与土壤:土地—生产力,土壤-肥力2。
土地与国土:国土—是一国的版图,包括资源与环境3。
土地与景观:景观—自然因素,土地-经济和社会因素特性:1.土地是自然产物;2。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5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6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7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功能:1负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1。
土地类型多样2.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4.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资源地区匹配失衡)5.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二.土地管理及其发展管理:1。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的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
2。
管理是管理者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有计划的活动,其运作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制度、人口状况、经济体制与政策、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法制状况等。
3。
管理是人类社会基本活动之一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的职能: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等。
土地管理的本质: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地的功能(1)负载的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殖的功能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3.土地管理的内容土地管理基本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4.土地供给方式土地的自然供给:地球供给人类利用的土地数量,也称物理供给。
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
或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土地数量,也称有效供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基本原则: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原则、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国家对土地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和加强土地执法检察的原则。
核心内容是切实保护耕地,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并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对象、条件、方式、年限、程序、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条件等进行了界定;对土地转让、抵押、租赁的条件、要求、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7.土地为什么具有商品属性?(1)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等特性,因而被一部分人当作财产占有。
(2)如今的土地中都或多或少的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土地是人类对土地的连续投入和人类劳动大量凝结的产物。
此时土地不仅具有无限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商业价值,所有土地具有商品属性,可以进行让渡和买卖。
8.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
1、土地的概念(名词解释)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具体特点(1)土地总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5)水土资源不平衡。
3、土地的两重性(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又体现生产关系;(3)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4、土地的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5)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第二章1、管理的概念通常将某一社会组织、团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或过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行为称之为管理。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3、土地管理的特性(1)土地管理的自然性;(2)土地管理的经济性;(3)土地管理的社会性。
4、土地管理的原则(1)坚持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2)实行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4)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5)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5、土地管理的任务(1)贯彻执行土地法律,维护土地所有制;(2)加强法制建设,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4)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5)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水平1、管理学主要理论(选填)(1)X-Y理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组织或单位主体的人,员工和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2)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
土地是地表上下一定幅度的空间及其中的自然物和经济物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国土是政治意义上的土地,指一国国界范围内的土地,包括一国国界范围内的领空领海领土。
环境一般是相对某一中心而言的,人们把这个中心称为主体,把围绕这个中心的周围世界称为环境。
土地资源的特性: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可持续利用性,多功能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资产的可垄断性,土地价格构成的二元性,土地资产的增值性。
土地资源体系按地形地貌分类:山地、丘陵、平原。
按土壤分类。
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资产功能。
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
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地籍数据至少有三个特点:法律性、准确性和现势性。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为。
土地用途管制的具体内容: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管制。
未利用地是指除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外,未被人们开发利用的土地。
(湿地的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
湿地的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提供能源和水运便利。
湿地的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
)湿地功能我国主要湿地类型: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强制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土地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
填空土地管理的特性:土地管理具有阶级性,社会性,法制性,技术性。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的基本概念(书P3~5,只作了解)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1、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2、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两者关系:(1)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2)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产生财富;(3)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二、土地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不变,相对位置改变);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肥力与承载力可持续)。
第二节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书P10, 论述题)一、概念1、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土地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土地的概念: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管理的概念: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手段: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5}消除贫困。
第二章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第三章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4、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即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1、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
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5、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土地管理的目标: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是一个空间概念,由气候、地形、土壤组成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土地功能:承载功能、培育功能、储存功能、提升功能供景观的功能、储值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二元性:社会物质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土地清理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性质: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有限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
6.土地的经济供应以土地的自然供应为基础源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7.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的急剧减少是粮食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因。
8.土地管理;它是指行政权力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9.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运用土地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规范土地利用规律,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
11、一般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甚至无法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原因:公共土地资源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土地使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
1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土地管理原则。
14、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关于交通等基本情况的书。
15、地籍的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为权益提供基础数据,为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
• 36、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的概念 • 37、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 、 的形成 • 38、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土地所有权、 • 39、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土地使用权的 、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 主客体 • 40、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 • 41、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四种方式 、 • 42、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情况 、
• 4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 基本原则 • 4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与方式 、 • 45、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 形式 • 46、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两种情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况) • 4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与特征 、 • 48、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与特征 、
• 8、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 • 9、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 、 • 10、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 • 11、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三种模式 、 • 12、我国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过程 、 • 13、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分级 、
• • • • • • •
14、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立法过程 、 15、现行土地管理法的基本架构 、 16、了解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 17、地籍的概念、分类 、地籍的概念、 18、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内容体系 、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 19、土地调查包括的内容 、 20、地籍调查的概念、地籍调查的单元 、地籍调查的概念、
重点内容
• 1、土地科学、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科学、土地、 • 2、土地的立体观 、 • 3、土地、国土、土壤、土地资源的联系与 、土地、国土、土壤、 区别 • 4、土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 • 5、土地的功能 、 • 6、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内 、土地管理的概念、 容 • 7、如何应用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 、
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管复习资料第⼀章1.⼟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地是指地球表⾯的陆地和⽔⾯的总称,它是由⽓候、地貌、⼟壤、⽔⽂、岩⽯、植被等构成的⾃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类活动的成果。
·⼟地管理所研究的⼟地是有形的⼟地实体与⽆形的⼟地权利的统⼀体。
功能:·负载的功能:⽣物、⾮⽣物·养育的功能:具备⽣命存在的条件·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储蓄和增值的功能基本特性:⼟地是⾃然的产物⼟地⾯积的有限性⼟地位置的固定性⼟地利⽤永续性⼟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2.⼟地资源、⼟地资产的涵义;⼟地资源:是指⼟地,作为⾃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们所利⽤并能产⽣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地。
⼟地资产:是指⼟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地。
⼟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地作为⾃然资源,是⼈类⽣产和⽣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地管理的涵义;⼟地管理是国家在⼀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政、经济、法律、技术⽅法,为提⾼⼟地利⽤⽣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地所有制,调整⼟地关系,监测⼟地利⽤,⽽进⾏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概念包括六个⽅⾯的内容:·⼟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地管理的客体是⼟地,以及⼟地利⽤中产⽣的⼈与⼈、⼈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地所有制、调整⼟地关系和监督⼟地利⽤;·⽬标是不断提⾼⼟地利⽤的⽣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社会⽇益增长的要求·综合运⽤⾏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法管理⼟地·⼟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地管理的⽬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地制度的制约4.⼟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是作为⾃然经济综合体的⼟地利⽤和⼟地关系的管理这⼀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基本内容:地籍管理是基础;⼟地权属管理、⼟地市场管理是⼿段;⼟地利⽤管理是核⼼5.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另⼀层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土地资源管理学学期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2.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1.耕地的概念2.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3.地类认定的基本原则4.几种主要地类的认定(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滩涂等)5.几种主要地类表示符号(水田、旱地、水浇地、果园、茶园、其他园地、有林地、灌木林)6.几种行政界线表示符号(国界、省界、地市界、县界、乡镇界、行政村界、村民小组界)7.土地权属的四种确权方式8.简述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调绘的两种方法(综合调绘法、全野外调绘法:区别与特点)9.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基本要求10.最小上图图斑面积11.耕地坡度分级类别12.面积量算基本原则13.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第三章城镇地籍调查1.地籍的概念和分类2.宗地的概念及其编号3.地籍街坊的概念4.地籍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其中,权属调查中实地调查包括哪五项工作。
5.地籍图上的要素有哪些?6.什么是土地勘测定界?第四章土地质量评价1.城镇土地等与土地级的区别2.城镇土地定级中土地分为哪四种用途?3.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包括哪四个方面?4.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功能分、作用分、因素分、单元总分值5.简述商服繁华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6.简述道路通达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7.城镇土地定级因素中的面状因素和点线状因素的区别8.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第五章土地权利登记1.基本概念:土地产权、土地它项权利2.土地抵押权与土地典权3.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和使用权制度。
土管总复习
《土地管理学》要点一、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和功能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土地资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3.土地的功能土地具有承载性功能、养育性功能、仓储性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基本功能。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三、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1、什么是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
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2.土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目标宏观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中观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既要与国家目标相衔接,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微观目标: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可分解为部门目标。
(2)任务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动态平衡;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四、地籍与地籍管理1.地籍的概念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2.土地调查地籍调查(1)含义:地籍调查是国家科学方法,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目的:——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地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土地管理学总论》总复习
《土地管理学总论》总复习《土地管理学总论》主要学习内容一、名词解释1. 土地2. 地籍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 土地所有权5. 土地权属管理6. 土地利用7、土地利用管理8. 土地用途管制9. 土地市场10.初始地籍11.日常地籍12.地籍管理13.地籍调查14.权属调查15地籍测量16.土地分类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8.土地登记19.土地统计20.图斑21.土地分等定级22. 土地管理目标23. 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24. 土地资源25. 土地的自然供给26. 土地使用权27. 土地权属2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9. 建设用地30. 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31.土地管理32、土地征收二、填空1.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和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 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
3. 地籍调查的单元是。
它是指被所封闭的独立,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
4.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土地纠纷,一般采用和两种方式调处。
5.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了的。
6. 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有、、。
7. 土地市场分为和。
8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工作和工作。
9.土地调查包括、和。
11.地籍调查可分为和。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13.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依据是和。
14.根据时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统计分为和,根据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可分为和。
15.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可分为、和。
16.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包括、、的运作。
17. 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看待的。
18. 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
19. 土地处分权包括对土地的、、、等。
20. 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有、、。
21.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
22、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23、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及。
土地管理学复习
20土地管理学复习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
土地产权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
5.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6.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容的综合措施。
7.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8.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9.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0.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和制度化体系。
13.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与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4.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5.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1、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2、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4、耕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5、四荒6、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常见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7、国土资源部14个职能司(厅),6个负责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8、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
无偿取得:国家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给予土地使用者。
行政划拨。
依法承包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或个人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国有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9、土地价格的分类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0、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11、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12、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1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4、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是现代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环绕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复习,以匡助读者全面理解土地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二、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土地管理学的定义: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旨在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管理学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获取、配置、开辟、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 土地管理学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
三、土地管理学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土地管理应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综合性原则:土地管理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协调解决各方利益冲突。
3. 公平性原则:土地管理应公平合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益的公平分享。
4. 公众参预原则:土地管理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增加公众参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土地管理学的方法1. 土地调查与评价: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土地的质量、产能和利用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
3. 土地管理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体系,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土地资源。
4.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土地资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五、土地利用规划1. 概念与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 内容与步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 土地利用需求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需求和重点发展方向。
土地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1、土地的涵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括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源: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土地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3、土地的功能①负载功能;②养育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提供景观的功能;⑤储蓄和增值的功能4、土地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本一起被称为生产三要素,其中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在农业生产中与非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土地在非农业部门只起一般生产资料的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
土地与其他的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特性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的固定和相对位置的可变性;④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⑤土地利用的永续性6、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为提高土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维护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7、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产管理?土地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不动产。
是土地实体与权利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有形的土地实体,又包括寓于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权(所有权、占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押权等)。
资源是资产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
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的基础。
第一、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第二、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第三、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第一篇:土地管理学复习题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等级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目的。
3.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分)。
5.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2分),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2分)。
6.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综合目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辖区不同时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方案作出比选与安排的过程。
7.土地储备是指城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置换、转制、收回等方式(1分),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1分),并由储备中心组织进行整理工作后(1分),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1分)。
二.简答题1.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①内容:土地调查: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②原则: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图件、薄册的格式、比例尺、填写内容,登记规则、分类系统;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数字要有近期测绘、调查、土地评价成果为依据;宗地界地址随时复原;权属关系法律依据;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城镇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①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度,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并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通过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得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土地管理学复习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
土地产权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
5.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6.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容的综合措施。
7.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8.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9.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0.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和制度化体系。
13.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4.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5.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
16.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17.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程序程序:1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出让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地块的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土地使用条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2按照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经由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后,报人民政府批准 3经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正式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使用权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证19.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用,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
20.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因土地数量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在一定阶段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变数。
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亦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它取决于自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力越低,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日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矛盾之一.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土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2.土地管理的特性:土地管理除具有管理的一般属性外。
还有其自身的特性:(1)全面性,(2)统一性,(3)科学性,(4)法制性。
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加强土地的法制管理,使土地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4.土地管理的总体原则:依法管理;统一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用地需求;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5.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
7.土地管理的容是什么?土地管理的基本容分为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具体包括:(1)地籍管理。
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地籍信息系统筹容。
(2)土地权属管理。
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的审核和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变更(如土地征用、划拨、出让等)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对侵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行为的查处等容。
(3).土地利用管理。
包括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等容。
(4).土地经营(土地市场)管理8.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
土地利用管理:国际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9.耕地:指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特点:利用周期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8.土地管理的方法涵及其相互联系是什么?土地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
1)行政方法:土地管理的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和控制管理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
常用的方式:行政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性计划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
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
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效果:行政方法能依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威,充分发挥高层领导的决策作用、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
行政方法有它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①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领导水平不高,就容易产生瞎指挥;②横向构通困难。
信息传递迟缓,有时严重失真;③行政层次多,手续繁杂,影响工作效率;④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积极性。
行政方法局限性的补救措施:行政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指导等)2)经济方法:土地管理的经济方法指管理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
经济利益原则是经济方法的核心。
经济手段(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1)、地租地价杠杆(2)财政杠杆。
(3)、金融杠杆。
(4)税收杠杆。
经济方法的局限性:①不能用来解决管理中许多需要严格规定或立即采取措施的问题。
②土地利用中不能单纯依靠该种方法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法律方法:是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在土地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主要是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
特点: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具有更大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局限性:对于很多超越法律围的活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4)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技手段(遥感、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地籍管理的任务和容是什么?任务:在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
容: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容10.地籍管理原则:(1)按国家统一的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11、地籍调查的程序: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地籍图、编绘宗地图。
(地籍图所采用的比例尺通常为:市区1:1000;村庄1:1000--1:2000;城市郊区1:1000--1:5000;一般农区1:10000)12.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主要容是什么?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调整土地关系。
其中,调整土地关系包括调整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关系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以及转让过程中的土地关系。
权属管理的主要的容有:依法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依法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行为。
13、土地利用的原则有哪些?(1)先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2)珍惜、节约合理用地;(3)均衡协调开发和合理布局;(4)贯彻农业优先;(5)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
14、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容。
土地利用管理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监督和调控土地利用来实现的。
1)、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土地的自然、经济特点,对土地的分配、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宏观上进行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的综合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为实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定出管理目标、方向,为管理部门调节各类用地的供需,控制各类用地的非农占用,调整其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工作的重要容之一。
2)、土地开发:通过对土地投入活动和物化劳动,一方面将难利用的土地改变为可利用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土地整治,指通过生物、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改良和改造。
土地保护,是指为防止土地乱占滥用和防止土地退化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以使土地能够永续利用。
3)、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容。
它首先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对非农占用土地加以控制;对土地利用状况作正常性的监测,使土地利用不至于偏离规划的目标、方向,至少可以将这种偏离维持在可允许的围之,以保证土地利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15.土地利用容:(1)确定土地的用途。
(2)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和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3)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16.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
它们制约着人们对土地的利用。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社会制度、政策,土地所处的位置、交通条件,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
3.人的文化素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都会给土地利用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