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功率单元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功率单元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功率单元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 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教学难点:- 功率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秒表、尺子、测力计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功率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实例解析:分析起重机和工人运货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实验操作:每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功率、功和时间数据。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功率的计算公式。

四、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功率知识,激发学生对功率应用的兴趣。

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20分钟)1.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功率问题,如家电产品的功率、运动员的运动功率等。

2. 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运动员的功率。

三、课堂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单元教学设计范本

单元教学设计范本

单元教学设计范本一、单元概述1. 单元名称:xxxx(课程名称)2. 学科领域:xxxx(如语文、数学、英语等)3. 年级:xxxx(如一年级、七年级等)4. 单元课时:xxxx(本单元所需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xxxx知识点,提高xxxx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xxxx教学活动,培养学生xxxx方面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xxxx的兴趣,培养学生xxxx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重点:(1)xxxx知识点;(2)xxxx技能。

2. 教学难点:(1)xxxx概念的理解;(2)xxxx技能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学生对xxxx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xxxx方面存在不足;2. 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3. 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xxxx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学习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通过xxxx导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2)明确目标: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xxxx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2)示范操作:教师进行xxxx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模仿。

3. 学生实践与探究(1)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xxxx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xxxx任务,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交流与展示(1)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分享学习心得;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物理单元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物理单元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理现象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理现象。

-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进行物理思维训练。

-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 学生对复杂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生活现象或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2. 新课讲授- 讲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直观地理解。

-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3.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理规律。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课堂练习-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课堂讨论- 针对本单元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强调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7. 课后作业-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形式包括:课后练习、实验报告、小论文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Unit6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1)

Unit6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1)
单元
重难点
1.理解、掌握和运用与发明和发明史相关的生词和短语,理解掌握和运用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结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性。
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句式结构;
2.运用阅读技巧快速抓取文章主干信息,用关键词信息复述文章重要情节
掌握新单词,短语。区分被动语态的特殊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被动语态。
1.重点: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知识,并能进行综合运用。
2.难点:用英语简要介绍某一发明。
单元
教学反思
设计亮点
...
有待改进
...
3听懂并完成听力任务;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复述制作薯片的步骤;能正确运用被动语态谈论美食的发明历史,掌握本文涉及到篮球相关话题的新词汇和短语,了解篮球的发明以及发展历史,借助思维导图对文章关键内容进行复述。
单元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Period ⅠSection A(1~2d)
1.学习与发明相关的生词和短语。
5.通过了解篮球运动保持学习的兴趣,并能使用相应的英语阅读技巧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6.通过头脑风暴,收集写作素材;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提纲挈领
塑造作文框架来进行英语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思维
品质
1.通过同伴对话练习,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头脑风暴,发展发散思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提取并概括文章中茶文化的关键信息,推断语篇深层含义,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Period ⅤSection B(3a~Self Check)
2.教学生如何运用本单元所学完成写作。
3.完成Self Check部分的练习,熟练运用本单元重点词汇及句型。

wh-疑问句的宾语从句教学设计15

wh-疑问句的宾语从句教学设计15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1a. Then talk about your own city. For example:
A: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bookstore?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语言知识目标
基本词汇:restroom, stamp, bookstore, postcard, pardon, washroom, bathroom,normal, rush, suggest, staff, grape, central, mail, east, fascinating, convenient, mall, clerk, corner, polite, politely, speaker, request, direction, correct, direct, whom, address, underground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get some magazines?
通过多媒体呈现图片
Step 3 Practice
1)Match each thing with a place in the picture in1a.
2)Read the phrases.
___get some money
(1)Guessing game
Show pictures to the whole class, one student explains the places inEnglishand another one who doesn’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guesses what place it is. For example, one student say: We can save money or exchange money in this place, another one guess it is a bank. Get students to guess the places like bank, post office, bookstore, museum, bathroom, washroom, mall and so on.

华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华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华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单元标题:xxx2.单元目标:xxx3.学习者特征:xxx4.学习目标:xxx5.教学活动:xxx6.教学策略:xxx7.教学资源:xxx8.教学评价:xxx9.教学反思:xxx1.单元标题:填写单元主题的标题,如“科学探究”。

单元标题应该简明扼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该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标题也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单元目标:简要描述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单元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反映出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同时,目标也应该具有可测量性,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习者特征:描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年龄、学习水平等。

学习者特征应该详细描述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等。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他们的学习背景和能力。

4.学习目标:详细描述学生在学习完该单元后应该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

学习目标应该与单元目标相对应,详细描述学生在学习完该单元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清晰,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教学活动:列出该单元中包含的教学活动,包括讲解、讨论、实验等。

教学活动应该与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相对应,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

同时,教学活动也应该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6.教学策略:描述在该单元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学策略应该与教学活动和学习者特征相对应,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同时,教学策略也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学资源:列出在该单元中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等。

教学资源应该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相对应,能够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同时,教学资源也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获取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8.教学评价:描述在该单元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等。

四年级上Unit1英语教案:教授如何使用wh问题进行交流

四年级上Unit1英语教案:教授如何使用wh问题进行交流

四年级上Unit1英语教案:教授如何使用wh问题进行交流IntroductionUnit 1 of fourth-grade English curriculum focuses on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use Wh-Question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The Wh-Questions include Who, What, Where, When, Why, and How, and they help students to ask for information, clar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s when communicating. This unit is crucial because communication is key to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and Wh-Questions helpstudents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ObjectivesThe objectives of this unit are to:1.Introduce students to Wh-Questions and theirpurpose in communication2.Teach students how to formulate Wh-Questions anduse them correctly in conversations3.Help students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Wh-Questions from others4.Provide students with ample opportunities topractice using Wh-Questions in various contexts andsituationsMaterialsSome of the materials needed for this unit include:1.A whiteboard and markers2.Visual aids such as pictures, videos, andflashcards3.Worksheets and online resources4.Authentic materials such as books, magazines, andnewspapers5.Role-play and simulation activitiesLesson PlanThe following is a suggested lesson plan for Unit 1 of fourth-grade English curriculum: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Wh-QuestionsObjectiv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Wh-Questions and their purpose in communicationActivities:1.Begin the lesson by asking students what they knowabout Wh-Questions and why they are important incommunication.2.Introduce the six Wh-Questions (Who, What, Where,When, Why, and How) and give examples of each.3.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or videos with Wh-Questions and ask them what information they can gatherfrom the questions.4.Conclude the lesson by giving students an overviewof the upcoming lessons and what they can expect to learn.Lesson 2: Formulating Wh-QuestionsObjective: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formulate Wh-Questions and use them correctly in conversationsActivities:1.Begin the lesson by showing the students how toturn statements into Wh-Questions.2.Give examples of common sentence structures used toformulate Wh-Questions.3.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formulating Wh-Questionsusing prompts and situational contexts.4.Give feedback to students and provide additionalpractice opportunities.Lesson 3: Responding to Wh-QuestionsObjective: To help students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Wh-Questions from othersActivities:1.Begin the lesson by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listening carefully to Wh-Questions and providing accurate responses.2.Show students various ways to respond to Wh-Questions, such as by using short answers, full sentences, or elaborating.3.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responding to Wh-Questionsin pairs or small groups.4.Give feedback and provide additional practiceopportunities.Lesson 4: Using Wh-Questions in ContextObjectiv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mple opportunitiesto practice using Wh-Questions in various contexts and situations.Activities:1.Begin the lesson by reviewing the Wh-Questions andtheir uses.2.Show students 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s likebooks, magazines, or pictures, and ask them to formulate and answer Wh-Questions based on the materials.3.Create role-play or simulation activities thatinvolve Wh-Question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racticeusing them in a realistic context.4.Provide feedback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practicing Wh-Questions to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onskill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Unit 1 of the fourth-grade English curriculum is an essential stepping stone in helping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By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use Wh-Questions, they will have the tools to ask for information, clar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s, and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others' questions. Providing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and feedback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learning.。

新课标下的电功率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新课标下的电功率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新课标下的电功率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引言在新的教育课程标准下,电功率是物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新课标下的电功率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通过本文的阐述,您将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在教学中全面深入地教授电功率的相关内容,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 掌握电功率的单位和量纲;1.3 能够应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2.1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2.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3.2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精神;3.3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3. 电功率与电路中其他物理量的关系;4. 电功率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直观展示电功率的概念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 讨论交流法:开展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 提问解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活动一:引入课题,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活动二:理论学习,通过讲授电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引导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活动三: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电功率实验设计,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活动四: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电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学习任务表现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学习成绩评价:通过考试和测验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掌握情况;3. 个性发展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外科研、学术竞赛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单元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并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

2.能力目标:学生将培养相关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解决与该单元相关的问题和情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与原理:介绍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和基本认识。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实验、实训或案例分析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框架。

2.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评价反馈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问题,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提高。

1.导入阶段: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初步认识。

2.知识传授和巩固阶段:通过讲授、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巩固。

3.实践操作和探究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电功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电功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单位;(2)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3)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电功率的概念及其单位;(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

2. 教学难点:(1)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2)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用电器、电动机等,引入电功率的概念;(2)展示电功率的公式,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新知(1)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单位,强调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推导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讲解公式变形;(3)分析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拓展(1)布置与电功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及实验结果;4. 课外拓展: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实验中的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本文范文为您带来了2篇《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通用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问价钱。

2.学会最基本的卖东西用语,并会买东西。

3.继续学习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用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图片或实物等。

教学步骤:Step 1 Revision值日生Duty Report让值日生Duty Report加上买东西的内容。

如句型:I want to buy a bag of milk, some bread and two eggs for my tomorrow’s breakfast on my way home. My mother want to buy four potatoes, two kilos of fish, tow kilos of apples, 1 kilo of chicken legs.让值日生随意拿起某同学的物品,问:How much is your pen, please? 答:Maybe it’s … 问:How much are two pencils, please? 答:They’re … Step 2 Presentation引出今日新课:How much is …, please? How much are …, please? 教问价钱:how much … 教句型:How much is the…,please? How much are the …., please?老师可问一些同学们知道价钱的物品。

如:方便面,袋牛奶,可乐等。

练习回答:It’s …yuan a bag / a bottle / kilo. They are …yuan a kilo. 将书上的114课第一部分的图用投影仪打出,就图提问。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英语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英语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英语教案标题: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 英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 单元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本单元的主题。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词汇和短语学习1. 呈现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短语,并进行发音和意义的讲解。

2. 进行词汇和短语的听写和拼写练习。

3. 利用游戏或小组活动巩固词汇和短语的记忆。

Step 3: 听力训练1. 呈现与本单元相关的听力材料,并进行多次听写和听力理解练习。

2. 引导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Step 4: 口语表达1. 利用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Step 5: 阅读理解1. 呈现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回答、信息归纳等任务。

Step 6: 写作训练1.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本单元主题的短文或写一封电子邮件等。

2. 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Step 7: 综合巩固1. 进行单元的综合巩固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2. 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并加以改进。

Step 8: 总结和拓展1. 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

2. 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022年教学教材《名师指导wh特殊疑问句解析》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名师指导wh特殊疑问句解析》优秀教案

名师指导:wh特殊疑问句解析疑问代词:what,who,Which,whoe,whom
疑问副词:when,where,wh,how
疑问形容词:what〔which,whoe〕名词
1 疑问代词的用法
引导的疑问句
此类疑问句可以对主语、表语和宾语提问。

a对主语提问
What i in our e here?
你什么时候来这里的?
2 where引导的疑问句:询问地点、场所
Where do ou ive?你住在哪儿?
〔I ive in〕Beiing〔可以简略答复出地点〕
我住在北京。

Where are ou going?你准备去什么地方?
I am going to Jaet the accident
因为我遇上车祸了。

Wh didn't ou ee the movie?
Wh did ou not ee the movie?
你为什么不去看那部电影?
Becaue I had een it before
因为我已经看过了。

引导的疑问句:可分为两类
a"How…?"how可单独地置于疑问句的句首。

询问如何地做某事即做某事的方法、手段及健康、天气……How do ou go to choo?〔问方式〕
I go to choo b bu我坐公共汽车。

How are ou?〔问健康〕你身体怎样?
I'm fine Than ou!我很好。

谢谢你。

How i the weather toda?〔问天气〕
今天天气如何?
It' coud今天多云。

b:How 形容词〔副词〕~?。

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0分钟四、授课教师:英语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和句型;(2)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通过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3)通过学习英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本单元的基本词汇和句型;(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1)词汇和句型的正确运用;(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歌曲、游戏或日常生活话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使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预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生动的语言介绍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结合实物、图片或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通过示例对话,展示词汇和句型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模仿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语法等错误进行纠正,并提供正确的示范。

3、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练习或完成任务。

-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 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

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年级:八年级班级:一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三、授课时间课时: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具体时间:星期三上午第一、二节四、授课教师教师:张华职称: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型;(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对话;(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大意和细节;(4)提升写作能力,能撰写简单的英文短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种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通过学习英语,拓宽视野,增强国际意识。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本单元的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型的学习;(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对话;(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大意和细节;(4)提升写作能力,能撰写简单的英文短文。

2、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语法和句型进行表达;(2)阅读理解中长难句的分析和解读;(3)写作中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处理。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英语视频或讲述一个简短的英语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通过提问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预测本节课可能涉及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首先呈现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实物、情景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接着,教师讲解并示范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结构,提供丰富的语境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英语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英语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英语一、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中的基础语法和词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 -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正确的句子构造; -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日常对话; -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与短语:本单元将重点涵盖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数字、颜色、家庭成员、学科等; 2. 语法知识:本单元将重点教授句子的基本结构、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3. 口语表达:本单元将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4. 阅读理解:本单元将通过阅读短文、练习选择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例如,通过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询问学生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回答。

步骤二:词汇与短语教学向学生介绍本单元所涉及的词汇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可以使用图片、单词卡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步骤三:语法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例句和练习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法知识。

例如,介绍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并通过句子搭配或句型转换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步骤四:口语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口语训练。

例如,让学生跟伙伴相互介绍家庭成员并进行简单的问答练习。

步骤五: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练习选择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给学生发放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或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六: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步骤七: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如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

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模板)

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模板)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序号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
1
2
3
4
五、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图文方式简要说明整体设计思路)
2、教学环节设计(以任务驱动法为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
时长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任务小结
任务拓展
六、教学评价
1、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XXX”教学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课程名称
授课时数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所选教材
一、学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2、教学内容3、重点和难点Fra bibliotek重点难点
三、教学资源
序号
资源名称
设计意图
1
2
3
4
备注
2、教学反思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年级:八年级英语水平:已掌握基础词汇和语法,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授课时间课时: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具体时间:第一周周一、周二四、授课教师姓名:张华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新词汇和短语;(2)掌握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3)通过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不同文化。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本单元的新词汇和短语;(2)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3)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

2、教学难点(1)词汇的准确记忆和运用;(2)语法的正确运用;(3)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后续内容请根据此模板进行拓展和修改。

希望这份教案模板能对您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英语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关键信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首先呈现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结合图片和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通过示例句型,讲解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两种时态的差异;(3)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卡,讨论并完成相关练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单元名称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设计者学校/班级宁夏大学
09级物理师范一班
设计者岳曼
选用
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2 所需教学课时数6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做功问题和能量守恒思想在生产、生活、科技和军事等领域,处处有着实际意义,因此研究它们的做功特点和能量守恒定律,对我们的生活、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将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时采用视频引入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后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两步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接着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学生能够应运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生活中问题从感性上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者分析需求分析
这一部分学习是高中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这对于以后物理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教学
过程中包括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学习机械
能守恒定律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及学习本部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做好学习本章知识的准
备。

学习任务分析本模块包含的
教学内容
即本单元的包含的知识点简单介绍包括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定理、模型、方
法等,学习有关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新课程标准的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种
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同时要求从身边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注重培养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
难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4.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阐明知识
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过程
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制定本模块课程安

新授课(四节)实验课(一)节测试课()节
复习课()节探究课(一)节习题课()节教学方法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媒体本单元拟采用的教学媒体(演示实验、模拟实验、课件、录像等)
本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第一节功和功率讲授课件
第二节动能定律实验法演示实验
第三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归纳交流讨论法课件
第四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演绎推导法课件
第五节实验:探究动能定率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点等高的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点相同的高度,如
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

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实验结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

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

教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来定量讨论这个问题。

2.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

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处的机械能和处的机械能相等。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出物体在处的机械能和处的机械能相等。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推导的结果为:,
即。

可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3.例题与练习
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摆长为,最大摆角为,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学生: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要点、步骤,体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总结:
1.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必须明确初末状态机械能,要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练习一: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

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1.本节课采取“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趣味实验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我要学、我想学”的情绪洋溢在整个课堂。

通过自主体验、小组互动、组间互评、自我评价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2.趣味实验虽简单,但对其的热情高涨出乎教学前的预料;自行制作的测定反映时间尺效果非常好;教学软件的使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3.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应该提示学生自主探究的三个环节,如果疏于引导,将会拖延时间,导致教学被动。

4.对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看法:
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课堂驾御能力。

如教师要调动现场的教学资源。

学生在实验、小组学习和组间互评中,发现与交流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要做适当的评价与激励,捕捉学生的瞬间思维,并且不留痕迹,将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完成引导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感受──感知──感悟”的过程。

②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应把重点放在提出问题、建立假说上。

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对提出问题和建立假说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而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提出问题。

而假设可以启发我们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和获取哪些信息,它是连续探究问题和实验的一座桥梁。

我们可以将探究问题、原有知识和经验、现有知识、实验设计、假设之间的关系用图来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虽然不是结果,但它却是探究的中心。

5教学体会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本节知识点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