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与墨家教育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先秦儒家与墨家教育的差异

摘要:对先秦儒家和墨家教育的比较研究,将会加深我们对春秋私学的认识,而对于当代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墨家;教育;比较研究

春秋私学的兴起,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格局,对于传播知识,打破奴隶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意义重大,但儒家和墨家教育却不尽相同。

一、学派创始人不同

孔子出身贵族,且曾担任低级官吏,属于奴隶主贵族基层;但墨子出身寒微,自称“贱人”或“北方之鄙人”,并以“贱人之所为”为荣。一个是贵族,一个是下层的小生产劳动者,不同人生阅历和价值追求,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的定义、追求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

二、招生对象有差别

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原则,这为贫寒人士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孔子在招收学生时表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具体体现为:一方面不但有贫贱家庭出身的颜路、曾析等,而且还有贵族出身南宫敬叔、司马牛等,更有甚者“大盗”——颜涿聚;另一方面孔子门生来自各个诸侯国和贵族,这两个方面完整而准确地向我们诠释了“有教无类”。

墨子由于出身寒微,且从事小生产劳动,是一个手工业者,因此墨子的身份更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其招生对象也更接近于下层人

民。但此举并非说明墨子仇视上层贵族,不愿与其为伍,则是由于其自身的条件决定其招生对象,因其强烈要求发展手工业经济,并参与政事。墨子的招生条件其一是先行苦役为其入学的前提条件,其二就是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差异

孔子私学的课程不同于西周官学,西州官学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孔子私学不但重视六艺之教,更注重“六经之教”。学习“六艺”在孔子看来还不能成为合格的士,更不能很好的被统治阶级吸纳,而必须要研习六经,别且作为一个奴隶主贵族,孔子也是身体力行,经常带领学生演习礼乐,希望使得其教诲可以传于弟子。

墨家注重劳动实践和吃苦耐劳精神,但并非没有理性的成分。墨子年轻时代在鲁国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因此墨子对于儒家的理论和学说并非一概否认,而是采取了择善而用之,不善者则弃之的策略。墨子学派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儒家的一些传统理论,他也推崇《诗》、《书》、《春秋》,但反对某些礼教,如厚葬。墨家学派课程的第二部分为自然科学知识,这与墨子本身的小生产劳动者的身份密不可分,体现其对生产实践和科技的重视,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提倡生产实践与科技论相结合的私家学派。墨家私学课程的第三部分是认识论与逻辑学。同时又提出逻辑学的六大任务:“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四、教学特点的差异

孔子私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但体现在教学场合的灵活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孔子私学设有固定的教室,成为“堂”,但孔子的教育活动并未被其束缚和限制,他利用一切的时间和一切的地点去言传身教,即使是在周游列国之时,也注意向弟子讲授知识和道理。另一方面,孔门私学并不一味拘泥于言传身教,甚至鼓励学生互相辩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以此同时孔子也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作风,让学生在具体的行事活动中受到洗礼与教育,加之其“不耻下问”,并且因材施教,所以成果显著。

墨家由于是一个小生产者的团队,其教育方式有别于孔门私学。首先是关注生产实践,注重生产技术与生产劳动的发展。其次,墨门私学讲究团体大局利益,具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此处看来墨门又像是一个私人秘密团体,他们强调对墨家巨子的绝对服从,讲究集体荣誉。他们提倡侠客精神,主张扶危济困,帮助弱小,反对恃强凌弱。

五、经费来源的差异

孔门私学的教育目标是“入仕”,培养符合统治阶级的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和信赖,这种支持一方面是精神和荣誉,另一方面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开支主要体现在日常开支、对贫困子弟的以及贫困家人的资助。

墨子的出身及其教学特点使其得不到广泛的支持,这与其提倡

的“节用”“节葬”等节俭政策有关。其经费大部分是自力更生,及日常的生产实践所的。另外也有少数的诸侯赐赠和弟子的侍奉。

六、组织管理的差异

孔门教育相对自由,有一定的民主性,但也非绝对的自由,又加之其提倡礼乐教化,所以孔门的组织管理主要体现在精神约束上,。

墨门的严密纪律使其组织严格,这是墨门的最显著特点,因为其提倡巨子的绝对权威,强调集体利益与绝对服从,这体现在墨门教义和教规之中。

七、社会影响的差异

孔门教育以学习礼乐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入仕”为目标,这使其居于社会上层,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大力支持。

墨门教育由于其特殊的管理使其类似于宗教秘密团体,而且提倡侠义精神,约束严格,行动隐蔽,且与统治者治国安邦政策互相冲突,故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但其侠义精神却被某些社会团体所继承,例如行会、帮会,成为中国侠义精神的鼻祖,也成为农民起义的旗帜。

总之,儒家和墨家的教育虽有不同,但无可辩驳的是两者都对当时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对于当今的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孟志伟(1985-),男,河南焦作武陟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