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透镜及其应用》物理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最新5篇
初二物理透镜教案最新5篇透镜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不同透镜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一、透镜1、幼儿通过透镜看眼前的事物。
2、请幼儿讨论: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3、观察透镜老师:为什么两块镜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两个镜片有什么不同?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透镜。
中间薄的镜片叫凹透镜,看到东西会缩小。
边上薄中间厚的叫凸透镜,看到东西变大。
4、幼儿自由地玩其它镜子老师提问:用其它镜子和透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在透镜后面涂上一层水银,就变成凹面镜或凸面镜了。
教学总结:这些镜子太神奇了,能把东西放大或者缩小,远处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透镜的教案篇二一、难点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
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
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
如上图(乙)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
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科普文章:《透镜的神奇世界》: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透镜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观察透镜在不同角度下的成像效果等。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关于透镜的知识,如透镜的发展历史、透镜的制作过程等,拓宽视野。
-学生可以参观光学博物馆或实验室,亲身体验光学实验,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等,提高实践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光学原理与应用》:介绍光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情感升华:
结合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5.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透镜及其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并认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等。
(2)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实像、虚像),成像大小等。
(3)透镜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错误的理解、不清晰的表达等,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透镜及其应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白纸、直尺。
学具:每个孩子一台显微镜,一组透镜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摄像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但在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时,部分孩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加大对他们个别辅导的力度。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透镜实验,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组织一次透镜作品展示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展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孩子们的透镜认知程度,我会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同学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力量.2.通过试验培育同学讨论、探究新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讨论透镜的作用及特别光线的作图,对同学进行颜色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老师、同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同学对试验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最终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亮、外表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原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秀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久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便利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爱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试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关心人们矫正视力,爱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同学们推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讨论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别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看有什么改变?如今,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白什么?演示:92页试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到经过凸透镜的光互相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互相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学问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熟悉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2. 透镜焦距的测量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透镜的焦距,理解透镜焦距与成像的关系。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透镜焦距与成像的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透镜模型,刻度尺,光屏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透镜模型,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应用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讲解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透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凸透镜凹透镜会聚光线发散光线透镜焦距的测量物距等于像距时,焦距等于物距与像距之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的实像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测量一颗透镜的焦距,并记录下来。
3. 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是否能够正确测量透镜的焦距,是否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透镜》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透镜》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透镜的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二、进行新课[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并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
然后两相对比[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透镜的种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性质。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教学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如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照相机镜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透镜的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透镜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它们能够成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及其应用。
2、新课讲授透镜的种类介绍透镜的概念: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让学生将一束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得出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用光路图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讲解实验步骤: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学林教育—透镜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1.学会区分凸透镜凹透镜2.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考点分析(1)透镜的基本性质.(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凸透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四、知识体系(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c.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d.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作业评价:
a.评价学生作业时,关注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思路、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
b.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阐述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强调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光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光学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在此基础上,本章关于透镜及其应用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光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强认识。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指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巩固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透镜成像实质的理解,采用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成像原理。
(2)对于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图示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3)针对透镜实际应用的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讲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拓展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除了课堂所学,透镜还有哪些其他应用?请举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
5.小组作业: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透镜原理的简易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要求:明确仪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工作原理,并绘制图纸。
6.结合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透镜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透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特性: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折射等。
4. 透镜的应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 复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透镜的不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能源等。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实例图片。
3. 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展示透镜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成像原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透镜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关注可持续发展。
5.倡导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透镜及其应用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此外,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为后续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基础知识巩固:
(1)结合教材,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分析其成像原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制作一个放大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透镜及其应用(通用10篇)
透镜及其应用(通用10篇)透镜及其应用篇1第四章 [本章课时支配和教学建议]1、教学支配(共15课时)课题课时支配内容作业一、透镜第1课时1、活动4.1 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2、活动4.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3、-1课堂试验指导书P106-1、2、3、4、6试验报告册第2课时1、学习焦点与焦距2、训练画光路图3、活动4.3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4、-3、4课堂试验课本-2指导书P107-5、7、8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第1课时探究“讨论凸透镜的成像原理”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特点尝试完成试验报告、对探究过程分析、思索第2课时1、探究什么状况下物和像在透镜两侧,什么状况在同侧?2、物距和像距的变化状况3、什么状况下成放大、缩小的像?什么时候光屏总是接不到像?等一系列成像的问题。
完成试验报告课本-1、2、3、4第3课时巩固提高(指导书P112进行课堂练习)补充8题第4课时复习课1、2两节学问梳理、巩固提高补充小练习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第1课时1、观看照相机和底片,观看用照相机拍照的过程2、同学课前自制视觉暂留的小试验,课堂演示、沟通3、多媒体展现—“照相机和人眼”、电影电视和“视觉暂留”4、同学分组活动“视力矫正”课本-1、2试验报告册补充6题第2课时巩固提高(指导书P117页课堂练习)补充8题四、望远镜与显微镜第1课时1、透过两个透镜观看物体2、同学观看使用显微镜(从生物试验室借)3、分组观看望远镜4、多媒体演示“望远镜、显微镜进展史、原理”等有关资料指导书P123-1、2、3、4、5、6试验报告册第2课时1、同学自制水滴显微镜2、同学组装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模型(可选做其一)补充4题五、光的折射透镜的神秘第1课时1、活动4.7——观看光从空气射入水时的折射状况2、活动4.8——观看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状况3、活动中观看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上去弯折的现象4、同学归纳总结折射规律课本、试验报告册指导书P128页1~5题第2课时1、活动4.9——探究透镜的神秘2、多媒体演示——“幻日奇观”、“海市蜃楼”等教学资料3、书上——3、4、指导书P129页6~11题补充4题第3课时本节梳理、课堂练习补充8题本章复习第1课时学问梳理、本章课堂练习补充习题订正试卷第2课时单元测试合计15课时2、教学建议(1)体会新教材关于透镜学问的呈现挨次和方式上的变革,重视同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凸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透镜及其应用》物理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透镜及其应用》物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主要教育目标
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
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
修改自己的作品。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
1、引入
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点击主页上的`“知识结构”。
这里有我从大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五个作品,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这五个作品的异同,那么你认为哪一个你觉得最好或者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提前看完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根据自己对本章节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下面可以开始。
2、(学生开始看作品,教师对学生看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它好在那里,还有什么缺点?前后的四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推举一位同学准备发言。
(讨论开始,时间约3分钟)
4、好了,哪一小组首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灵活处理
(1)如果没有小组发言:看来大家都想把机会让给别人,哪只有我来抽了。
(2)如果发言很正常:鼓励的语言或者将学生所说的内容的主干进行抽离。
(3)如果发言中有问题:一方面肯定回答正确的部分,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所在。
(4)如果发言有些偏离了方向或学生对作品分析过多或重复:刚才几个小组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不必针对作品的每一方面谈,重点谈谈你们最有特点的看法!
刚才大家作品也看了,也根据作品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似乎大家的观点似乎不是很统一(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作品?)为什么大家会有一同的体会呢?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在评价作品的时候是用得什么标准呢?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看法,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
(包括:1、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5、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
大家进入主页上的成像规律。
如果填写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表格下方提供的提示辅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提前完成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学生开始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个填写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全体广播)大家的表格都填写的好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
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
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一进行说明)
6、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
(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
7、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
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8、作业
课外大家根据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将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流程图:
略
【《透镜及其应用》物理教案】可下载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