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症状处理解读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是对临终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和精神护理。
在临终护理中,除了对患者身体进行照料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对临终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
下面将就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一、临终患者心理评估1.焦虑情绪临终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包括对未来的恐惧、对死亡的不安、对家人的担忧等。
护理人员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辞以及行为举止来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
2.抑郁情绪在面临死亡的患者中,抑郁情绪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患者可能因为身体状况的恶化、无法实现生活中的愿望、对亲人的依恋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消沉。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表现和言行举止,对其情绪变化进行评估。
3.孤独感临终患者常常会感到孤独,尤其是在家人无法陪伴时。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孤独感,并采取措施提供陪伴和慰藉。
4.愤怒情绪有些临终患者会因为病痛的折磨、对自己或他人的遗憾等原因产生愤怒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来评估其愤怒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
5.存在感和意义感临终患者通常会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存在感,并且可能因此产生焦虑和抑郁。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存在感和意义感,并与其进行交流,帮助其平复内心。
二、临终患者心理护理要点1.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需要与临终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在进行心理评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温柔细致地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其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关注。
2.倾听和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通过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释放情绪和压力。
3.提供信息对于临终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与病情相关的信息,让其有正确的认识和期待,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4.提供安宁环境对临终患者来说,身心舒适和安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章临终症状处理方案

2019年5月8日
感谢你的观看
12
七、恶心呕吐(nausea & Vomiting)
• 恶心一般是由化疗药物引起,另外消化道梗阻、电解质紊 乱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恶性呕吐或 者是喷射性呕吐需排除肿瘤脑转移,某些部位的放疗也可 导致恶性呕吐,服用阿片类止痛药也可发生恶心呕吐。
• 如果是由于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导致的恶心呕吐,在初次使 用阿片类止痛药的第1周内,应同时服用胃复安等止吐药, 直到症状消失。
• 口干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一般是由于脱水、 张口呼吸、霉菌感染、面部放疗、麻醉剂、服用 抗抑郁药、服用酚噻嗪、服用抗痉挛药等造成的。
• 可用苏打水漱口或2小时作一次口腔冲洗,用口泰 经常漱口防止厌氧菌感染,吃一些新鲜的菠萝片、 荸荠、黄瓜、梅子、芦荟、绿茶等食物,用西洋 参、麦冬、生地等泡水饮用,经常保持空气湿润, 用凡士林或菜油涂抹口唇,如是霉菌感染可用制 霉菌素口含即可。
• 与肿瘤直接相关的头痛,主要应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 即可缓解头痛。
• 对于长期卧床,出现心理症状的头痛病人,除了按照止痛 原则给与止痛药外,还需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服用抗抑 郁药物。
2019年5月8日
感谢你的观看
10
五、昏迷()
• 肿瘤病人出现昏迷的最初原因是颅内占位性病变或恶性肿瘤中枢神经 系统侵犯、代谢障碍(糖尿病)、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肝昏迷等)、 高热等。
2019年5月8日
感谢你的观看
9
四、头痛()
• 恶性肿瘤病人的头痛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与肿瘤相关的 疼痛,包括:肿瘤累及骨骼以及肿瘤累及颅内组织引起的 疼痛,另外是因为病人受慢性疾病的困扰由心理因素导致 的头痛。恶性肿瘤引起的颅骨破坏或侵犯颅底(眼眶综合 征、鞍旁综合征、斜坡综合征、海绵窦综合征等)可有明 显的头痛,另外颅内原发的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病人可伴有头痛。
老年病人临终前常见的症状和护理

生如夏花之烂漫,
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第十章 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学习目标与内容
掌握:1.临终护理的概念 2.临终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3.老年人临终前常见的症状和护理 熟悉:1.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2.对丧偶老年人的哀伤辅导 3.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 了解:1.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与意义
张奶奶的临终告白……
张奶奶,83岁,患高血压20余年,脑癌晚期,2个月前因脑出血再次入 院治疗。入院时意识不清,左侧瞳孔4.5mm,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弱 ,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1级,左侧巴氏征阳性。 头部CT显示脑出血,胸部透视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两下肺感染、肺气肿, 大小便失禁,血压175/103mmHg,空腹血糖10.8mmol/L,血象:白细胞 11×109/L,中性粒细胞80%。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意识
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意义
1.提高老年临终者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老能善终
缓解恐惧、维护尊严
2.安抚家属子女,解决老人家庭照料困难 老人的需要?家属的需要? 3.节省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拒绝无意义的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 4.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
1.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 典型表现:治疗为主 2.服务机构和资金来源不足 慈善资金、医疗收入维系 3.传统观念的束缚,临终关怀教育尚未普及 死亡的心理准备、传统“孝道”
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 部分。 核心是关心; 目的是减轻痛苦,缓和恐惧,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 量。
二、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
(一)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心理障碍加重
如暴躁、孤僻抑郁、意志薄弱、依赖性增强、自我调节和控 制能力差等。当进入临终期时,身心日益衰竭,精神和肉体上
临终前的生命倦怠如何应对

临终前的生命倦怠如何应对当生命的脚步逐渐迈向终点,许多人会经历一种被称为“生命倦怠”的状态。
这是一种身心俱疲、对生活失去热情和动力的感受,可能伴随着身体的衰弱、疾病的折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面对临终前的生命倦怠,我们不能选择忽视或逃避,而是要以关爱、理解和积极的行动去应对,给予生命最后的时光以温暖和尊严。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命倦怠在临终阶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身体机能的衰退、长期的病痛折磨以及对死亡的临近感知,都可能让患者感到极度的疲惫和无力。
他们可能不再有精力去参与曾经喜欢的活动,对周围的事物也失去了兴趣。
这时,家人和医护人员的耐心观察和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细心留意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这个阶段,提供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安静、整洁、温馨的空间可以让患者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适宜的温度、柔软的床铺、柔和的灯光,这些细节都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相对舒适的氛围。
同时,确保患者的个人卫生得到妥善照顾,让他们在身体上感到清爽和舒适,也有助于减轻倦怠感。
心理支持更是应对生命倦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临终前的患者往往会经历各种复杂的情绪,如焦虑、抑郁、孤独和绝望。
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陪伴,用温暖的语言和关怀的行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恐惧和担忧,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安慰。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真诚的“我爱你”,都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宗教的慰藉也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宗教的教义和仪式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灵上的寄托和安慰,帮助他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但在引入宗教支持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信仰选择,避免强行施加。
疼痛管理也是缓解生命倦怠的关键。
持续的疼痛会极大地消耗患者的精力和意志,让他们更加陷入消极的状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疼痛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物理治疗等手段有效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识四大临终症状,适当临床处理

的综合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精 神因素等,当镇痛效果不佳时,医护人员 要更多地考虑心理、社会、精神等因素的 影响,全面缓解患者痛苦。
疲乏相关症状。是临终患者持续时间 最长的症状,可能的导致因素有贫血、疼 痛、抑郁、营养不良、睡眠障碍、代谢异常 等。不同于一般性疲乏,它发生快、程度 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医 护人员要正确认识疲乏对患者的影响,鼓励 患者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非药物治疗来 缓解症状,如心理调节减轻焦虑和抑郁情 绪,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保证睡眠质量, 进行适当的有氧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 做体操,还要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相关症状。食欲减退是导致患 者体重下降、身体虚弱,甚至恶病质的主 要原因,常为疾病进展的标志,几乎是所 有临终过程都会出现的现象。临终期患者 常不感到饥饿,目前临床上也没有有效的 干预措施,但家属和医护人员却往往不理 解患者的状况,从而强制给予患者进食。 其实,在食欲减退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与 其强制增加饮食量,不如通过调节饮食种 类、改变环境、改善心情等方式,尝试增 加食欲。
呼吸相关症状。呼吸困难和咳嗽都是 临终患者常见的症状,甚至出现难治性呼 吸困难,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目前临 床并无理想的缓解方法,使之成为临终关 怀中的一大难题,氧疗和抗焦虑剂是主要 治疗手段。
从上述症状介绍中可以知道,临终老 年患者的症状以主观症状为主,目前亦无 较好的治疗手段。例如文章开头的徐伯, 突然出现拒食、言语减少、悲伤流泪等症
临终症状及舒缓疗护概述

第九章临终症状及舒缓疗护概述第一节临终症状概述一、临终及死亡过程分期临终病人的整个临终阶段,依据病情的不同,并非都是处在濒死期的,仅仅是在临终阶段的末期,在数小时至3天内行将死亡的时限才是濒死期。
对于!陶终病人濒死与死亡过程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状况的了解,对进行!陶终病人的舒缓疗护心理安慰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医学生物学家认为,死亡是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减以至完全停止的过程,并非瞬息即逝的现象,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机体内各组织、细胞并非在同一时间进入死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骤然结束,即停止于某一确切时刻的瞬间事件,而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
所以可以将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在濒死期,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消失,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迟钝,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变弱或出现终末期叹息样呼吸。
濒死期死亡症状表现不-:有的平静,因为生命功能极度衰弱,像安眠状态一样,仅仅存在微弱的生命;有的肢体抽搐或强烈痉挛,然后慢慢减弱,最后肢体呈麻痹瘫痪状态;有的还出现假神现象。
濒死过程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依死亡原因及身体健康状况而不同,可从数秒钟到数小时。
年轻强壮者较年老体弱者濒死时间长,而病死特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死亡者较碎死者如颅脑损伤、心脏损伤者的濒死时期长,碎死者其至无濒死过程,也无死亡症状,便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是由濒死期发展而来。
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抑制,己由大脑皮质扩散至皮质下及脑干部位,延髄处于极度抑制状态,呼吸、心跳完全停止, 血液循环中断,瞳孔散大,各种生理反射消失。
临床死亡期的病人虽然呼吸、心跳停止,似乎生命活动己经结束,但脑的功能尚未产生不可逆改变,其组织内微弱的新陈代谢仍在进行。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有可能使某些临终病人暂时复苏而延长生命。
临床死亡过程通常为5〜6min,这是因为大脑组织对血液循环停止后最长的耐受时间所界定而言。
浅谈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原则

浅谈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原则虽然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生机,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大为延长,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当今医学上的严酷现实也表明像爱滋病、恶性肿瘤和某些危重疑难病人仍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
本文拟就医务人员如何尽最大努力减轻临终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其尚存的生命质量,使其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临终病人的常见心理特征临终就是接近死亡。
临终病人是指各种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估计只能存活2—6个月者。
往往这些人的心理反应较一般人强烈而复杂。
且因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家庭、经济等因素不同有所差别。
美国医学博士Kiibler ross 曾经提出临终心理有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
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各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大多数人表现为下列特征:1、回避:不愿伤及自己或家属,佯装不知。
或者掩饰痛苦,心照不宣。
2、否认:不承认客观事实,唯恐诊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
3、过敏:喜欢联想,对机体每一细微变化都体会很深刻。
痛阈降低,失眠不安。
4、焦虑:当积极治疗无明显效果时,精神紧张,出现多种功能失调。
埋怨医生水平太低。
5、恐惧:有末日感。
尤其在同类患者先故时,悲观、绝望、惶惶不安。
甚至出现对治疗、护理的抵制行为。
6、抑郁:话少、孤独、消沉,常自愧、自责,丧失生活勇气,有轻生念头。
7、失落感:认为自己再无价值可言,对一切都没兴趣。
8、若即若离:害怕孤独,希望探视和陪伴。
有时又无端对陪人发脾气,指责别人不关心、不理解、不同情。
事事不顺心。
9、后顾之忧:为其今后家庭的生存、发展、子女抚养、上学、就业、经济负担、个人后事安排担忧,总不能放心而去。
10、渴望生存:希望找到最高明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千方百计治好疾病或延长寿命。
11、沉默:当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冷漠的等待结局。
二、临终病人心理症状的起因1、环境因素从一个健康的人变成濒临死亡的人,不能再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不再充当家庭角色,事事需人照料,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
死亡过程分期如何帮助患者和家人处理临终事务

死亡过程分期如何帮助患者和家人处理临终事务死亡是人生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面对临终的亲人,不仅是患者本人需要做出许多决定,家人也需要面对众多的事务处理。
死亡过程分期的概念在临终关怀中被引入,旨在帮助患者和家人更好地处理临终事务和情绪。
一、认识死亡过程分期死亡过程分期是指通过观察和了解临终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将临终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
这些分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患者和家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临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临终阶段的表现与处理1. 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和迷茫:在临终的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的症状,这是由于疾病的进展所导致的。
家人可以通过保持安静的环境以及提供舒适的照顾来帮助患者度过这个阶段。
2. 呼吸变化:在临终的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可能会变得急促或不规律,这是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所致。
对于家人来说,他们应该学会正确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并根据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3. 心理和情绪变化:随着死亡的临近,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家人应该保持理解和耐心,并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被关爱。
4. 疼痛和不适感:在临终阶段,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和其他不适感。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需要来提供合适的止痛和舒缓措施。
家人的角色是给予患者不断的支持和鼓励,并关注他们的需求。
三、临终事务的处理1. 遗嘱和生前谈话:在患者身体状况尚好时,尽可能地让其撰写遗嘱,并进行生前谈话。
这可以帮助患者明确自己在临终时的意愿,并减轻家人在面临决策时的负担。
2. 病情告知和家庭会议:在患者病情绝对确定后,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和家人。
此外,家庭会议可以帮助解答家人关于临终关怀和治疗等方面的疑虑,并共同制定后续的治疗和关怀计划。
3. 家人心理支持: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关怀,也包括对家人的关心。
在整个临终过程中,家人经历着情感的起伏和压力,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以应对临终事务的处理。
4. 安排葬礼和后事处理:在患者离世后,家人需要处理与葬礼和后事有关的安排。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医疗团队在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以及相应的护理要点,对提供全面、细致和关怀的护理至关重要。
一、阶段一:否认(Denial)当临终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严重或不治之时,通常会出现否认的心理反应。
在这个阶段,病人可能拒绝接受现实,并对病情进行回避。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理解,不要强迫病人接受事实,而是提供支持和安慰。
护理要点:1. 倾听:给予病人机会倾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抱怨和焦虑。
2. 鼓励表达情感:给予病人对陈述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和释放情绪。
3. 提供信息:以温和的方式向病人传达关于病情的真实信息,以帮助他们逐渐接受现实。
4. 安抚和支持: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安慰和适当的人陪,帮助病人减轻焦虑和恐怖感。
二、阶段二:愤怒(Anger)当临终病人渐渐接受了病情现实,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这种愤怒往往是对自己的病情、护理或命运的一种反应。
护理人员需要理解这种情绪是正常的,而不是对病人进行指责或判断。
护理要点:1. 接受情绪:接受病人的愤怒情绪,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情绪。
2. 不要采取反击:避免对病人的愤怒作出反击或回应,保持冷静和专业。
3. 提供支持:通过倾听和关怀,提供病人所需的情感支持。
4. 提醒病人自我调适:鼓励病人寻找适应和应对愤怒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寻求社会支持。
三、阶段三:交涉(Bargaining)在临终病人的心理发展中的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试图与上帝、命运或其他力量进行交涉,希望延长生命或得到更好的待遇。
这种交涉是病人为了解决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护理要点:1. 尊重病人的信仰:尊重病人的宗教或信仰,鼓励他们表达愿望和祈祷。
2. 倾听和理解:倾听病人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憧憬,理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3. 提供慰藉:通过提供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1、⽣理反应及措施 1.1疼痛临终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在⽣命的最后阶段⼤都遭受着疼痛的折磨,病⼈的⽣命已不能挽回,但可以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让他们⽆痛苦的告别⼈⽣。
1.1.1药物⽌痛法:WH0推荐的三阶梯⽌痛法:第⼀阶段,⾮阿⽚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酰氨基酚,平痛新。
第⼆阶段,若不能缓解,加⽤弱阿⽚类镇痛药如可待因、羟⼆氢可待因酮。
第三阶段,若效果仍不明显,则须应⽤强阿⽚类镇痛药如吗啡,社冷丁。
1.1.2⾮药物⽌痛法:第⼀种,松弛疗法:指应⽤某种⾝体活动或有规律的使肌⾁紧张和松弛,以达到减轻考,试⼤收集整理疼痛的⽬的,如做节律性呼吸、在温⽔浴中做按摩等。
第⼆种,意向⼲预法:指运⽤有⽬的的思想活动,达到某种⽬的,借此减轻疼痛如听⾳乐,催眠,⼤声朗读。
1.2消化系统功能减退此时病⼈常出现恶⼼、呕吐、⾷欲不振等情况。
护理⼈员应采取如下措施。
A、营造良好的进⾷环境:优美整洁的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清新,清洁美观的餐具。
B、尽量提供病⼈可⼝的饭菜。
1.3⽪肤完整性受损⿎励病⼈增加营养,勤翻⾝,勤探洗,勤按摩。
2、⼼理反应及措施 2.1临终病⼈的⼼理反应⼼理学家Dr.ElisabethkubleRoss把临终病⼈的⼼理反应分为5个阶段:A、否认期:病⼈拒绝接受⾃⼰即将死亡,持消极否认态度,医护⼈员应⾔语⼀致,减少病⼈怀疑逃避的机会。
B、愤怒期:病⼈认为世界对⾃⼰不公平,⼼理很委屈,很愤怒。
允许病⼈发泄出内⼼的愤怒,不要阻挠,把他看成是⼀种有益健康的⾏为。
C、协议期:应多与病⼈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减轻压⼒。
D、忧郁期:要多给予病⼈同情和照顾。
E、接受期:应继续关⼼,照顾病⼈。
2.2恐惧恐惧是5个⼼理阶段中普遍存在的情绪反应,原因主要有两个:⼀是对死亡考,试⼤收集整理的未知恐惧,⼆是与亲⼈分离。
护理⼈员应该帮助病⼈理解⽣死的必然性,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命的意义在于质量的好坏;经常去关⼼思者,耐⼼、真诚地倾听,坦诚温和地回答,使病⼈感觉到护⼠始终和他在⼀起,没有被抛弃。
临终关怀注意事项

临终关怀注意事项临终关怀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
在临终关怀中,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疼痛缓解、心理疏导、生活护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离世前得到最佳的关怀。
以下是一些临终关怀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1. 疼痛缓解:对于濒临死亡的患者,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合理使用药物和其他疼痛缓解措施。
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理疏导:临终患者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医务人员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重建内心平静。
3. 家属关怀: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患者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其家属的关怀。
医务人员应该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并面对患者即将离世的现实。
4. 生活护理:临终患者往往身体虚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医务人员应该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进食、洗漱、更换床单等,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5. 社交支持:临终关怀也包括对患者社交需求的关注。
医务人员应该帮助患者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患者保持联系,组织一些社交活动,让他们感到关爱和温暖。
6. 精神关怀:临终患者常常会面临着对生命的思考和信仰上的困惑。
医务人员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宽慰和信心。
7. 遗愿执行:临终患者往往会有一些遗愿,如丧葬仪式、遗产分配等。
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帮助他们完成遗愿的执行。
8. 善终关怀:在患者临终前,医务人员应该提供终末关怀,确保他们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世。
这包括疼痛缓解、舒适护理、心理安慰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9. 临终后关怀:患者离世后,医务人员应该与家属保持联系,提供丧葬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丧亲之痛,重建生活。
10. 团队合作:临终关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等。
临终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护理

二、临终患者五个心理反应阶 段。
(1)先是否认(denial,否认期)
(2)继而愤怒(anger,愤怒期)
(3)讨价还价(bargain,协议期) (4)消沉抑郁(depression,抑郁期)
(5)最后是接受 (acceptance,接受期
五个阶段不一定完全经历/依次经历,可有反复。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循环系统
临终患 者的生 理变化
脉搏细速、不规则, 呼吸表浅,急促或 呼吸系统 逐渐变弱而消失,心 食欲不振、呃逆、 肌肉失去张力, 呼吸变慢而费力、张 音低弱血压下降甚至 恶心、呕吐、腹胀、 全身软弱无力,不 消化道与泌尿系统 口呼吸及潮式呼吸等 视觉逐渐减退; 测出皮肤苍白、湿冷, 口干、严重者出现脱 烦躁不安,血压 能进行自主活动。 呼吸困难症状,因无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 口唇、指甲呈灰白或 水,还可发生大小便 及心率改变,呼吸 患者吞咽困难,大 肌肉张力 力咳嗽,分泌物堆积, 感觉;语言逐渐困 青紫色,四肢发绀。 失禁、便秘或尿潴留 变慢或变快,瞳孔 小便失禁。面部外 出现痰鸣音及鼾声呼 难、混乱。 等症状。 放大、疼痛面容如 感知觉、意识 观改变呈希氏面容, 吸。 眉头紧锁等。 疼痛
(1) 否认期护理 (2) 愤怒期护理 (3) 协议期护理 (4) 忧郁期护理
(5) 接受期护理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应坦诚、温和 护士应将患者的发怒 地回答患者对病情的询 此期的心理反应对患 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正 护士应给予同情和 问,常陪伴在患者身旁, 者是有利的,护士应主动 护士应提供舒适、安静 常行为,允许患者以发怒、 照顾,允许家属陪伴,允 让他安心并时刻感受到 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内 的环境,不要过多打扰患者, 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泻 许患者表达其失落、悲哀 护士的关怀。 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 不要勉强患者与他人交谈, 内心的不快,同时做好家 的情绪,给予精神支持, 们提出的各种要求。注意 尊重其选择,继续陪伴患者, 属的工作。 尽可能满足患者需要,并 安全,预防患者自杀倾向。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加强生 加强安全保护,预防患者 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 自杀。 离开人间。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中,对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状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命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临终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舒缓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患者心理评估和相关护理要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临终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关怀。
一、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1.焦虑和恐惧在临终阶段,患者常常会面临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他们可能害怕生死,害怕疼痛和孤独,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和与其沟通,来评估其焦虑和恐惧的程度。
2.抑郁临终患者常常会陷入抑郁的情绪中,对未来感到绝望和无助。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表现和言行举止,以评估其抑郁的程度。
3.心理压力临终患者可能会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包括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治疗和康复的进展、精神状况的变化等。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这些心理压力,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4.精神困惑临终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困惑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谵妄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和与其沟通,来评估其精神困惑的程度。
5.社会孤立感临终患者常常会感到孤独和与社会隔绝。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社会交往和与其沟通,来评估其社会孤立感的程度。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1.关怀和支持在临终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充分的关怀和支持,以帮助其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的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安抚患者的情绪、陪伴患者交谈、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困境。
2.沟通和倾听在临终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问候患者、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鼓励和支持等方式,来促进患者的情感宣泄和情感调适。
3.疼痛管理在临终护理中,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人临终前征兆、人去世后的殡葬流程

人临终前征兆、人去世后的殡葬流程人在临终前有哪些表现?人的生命终究是有极限的,当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但人对这个世界是有眷恋之情的,所以多少会流露一些情绪,如果老人身体有这些表现,那么子女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赶紧陪伴老人最后一程吧。
1、对食物和水的需求减少临终阶段,老人大多饱受病魔的折磨,所以身体各项机能锐降,吞咽功能差、胃肠道无法吸收往往是他们的通病,所以对食物的需求极度下降。
这个时候,老人即使想吃饭往往也只能吃一些流食,如果不想吃饭,那么子女也不要强行劝说,也要照顾好老人的心情。
2、手脚冰凉,易脱皮记得小时候爷爷去世前,我坐在爷爷的床前摸着爷爷的手臂,感觉除了骨头几乎没有一丝肌肉,而且明显比正常人的手臂温度要低得多。
这是因为临终前老人体内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变差导致对全身的能量供给不足,无法再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而且,爷爷的手臂上有几块皮肤已经脱落,问了奶奶才知道是小姑给爷爷穿衣服的时候,不小心被衣服摩擦导致。
看到爷爷的现状,当时我的眼泪就出来了,因为想不到人老了之后也经历如此多的折磨,实在太难过了,即使为爷爷也是为所有悲苦的人生而感伤。
3、说不出话,眼神呆滞临终前,老人往往变得更加沉默,因为病魔已经耗费了他全部的精力,想说话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且,由于整天只能呆在床上,人也变得越来越呆滞,如果没有旁人的干扰,往往可以一整天呆在床上发呆,让人f令惜。
4、身体抽搐,眼睛流泪有些人临终前会身体抽搐,这是病人的身体正常生理反应,但这更像是老人的最后挣扎,对生命的渴望让他们始终保留着最后一口气。
同时,这时的老人开始喜欢回忆往事,特别是子女陪伴的时候,说着或者甚至会流下眼泪,这其实是老人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和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
除了以上这些表现之外,老人往往还会时常陷入昏迷,呼吸变慢,焦噪不安、精神亢奋等情绪,如果老人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可能意味着老人生命的终点即将到来,子女要多陪伴和关爰。
怎样对待临终的病人

怎样对待临终的病人
对于生命临终的病人,更应该从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一味用仪器来延长生命,其实是在增加他们的痛苦。
临终的病人,常常是处于脱水的状态,吞咽困难,血液循环非常的差,身体常常摸上去冰冰冷冷湿湿的,我们会以为他们怕冷,给他们盖一床被子可以保暖,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一点点重量的被子,他们都会觉得太重,接受不了。
呼吸衰竭使临终的病人喘气困难,给氧看似顺理成章,但他们早就丧失了利用氧气的能力。
正确的做法就是打开风扇,打开窗户通风,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然后给病人使用吗啡,或使用鸦片制剂的麻醉合成剂。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的时候,家属常常会用胃管喂一些食物和水,但事实上,濒死的病人是不会感到饥饿的。
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会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这时会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给病人舒适。
这时候只要给病人灌输一点点的葡萄糖,之种舒适感都会抵消。
此时给病人喂饭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病人不配合,痛苦挣扎的后果,会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静脉输液虽然可以解决脱水问题,同时也会带来水肿,脱水和疼痛。
死前一周,有百分之五十六的病人是清醒的,百分之四十四嗜睡,所以,这时候家属应该抓住和病人沟通的最佳时机,不要等到最后了才措手不及。
厚养薄葬,一般常指长辈健在的时候要多多的孝顺,给他们好的生活使他们安度晚年,让老人在晚年吃好穿好,有病很好地治疗,使其居安食美,心畅神爽,颐养天年,当他们去世后下葬的时候就简约一点,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厚养薄葬就是朴素的真理。
从社会层面看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倡“厚养薄葬”理念,钱应花在老人生前,为了充门面、装孝道而铺张浪费应该受到批评、遏制。
法医临床医学解读死者的临终病症

法医临床医学解读死者的临终病症法医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通过对死者尸体的解剖、临床资料的收集、实验室检验和鉴定等手段,揭示出死者生前的疾病、伤害或其他相关情况。
在法医临床医学中,解读死者临终时的病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临终病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死者的生前健康状况,确定死亡原因,为调查犯罪或解决争议提供科学依据。
一、临终病症的概述临终病症是指人在临近死亡时出现的疾病症状,通常是一些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这些症状可以是身体上的,如呼吸困难、心悸、肌无力等;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抑郁、焦虑、幻觉等。
临终病症的出现与死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对这些症状的观察和解读,可以推断出死者生前的病情。
二、临终病症的示例与解读1.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常见的临终病症之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脏衰竭、肺部疾病等。
通过观察死者临终时的呼吸情况,结合其他病症和病史,可以初步判断出死者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的病变。
2. 幻觉临终时出现幻觉可能与意识状态受损或脑萎缩等疾病相关。
对于出现幻觉的死者,通过进一步的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可以排除酒精、药物或其他外界刺激等原因,确定幻觉症状的真实性。
3. 心悸心悸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临终病症。
通过观察心悸的出现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特点,结合其他心脏病相关的临床表现,可以辅助判断死者生前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三、临终病症的解读的意义1. 了解死者生前健康状况通过解读死者临终的病症,可以推测出死者生前可能患有的疾病,这对于了解死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对于无法提供病史的病例,临终病症的解读可以为进一步调查提供线索。
2. 确定死亡原因临终病症的解读有助于确定死者的死亡原因。
在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临终病症的细致分析,可以找到致命病变或因素,为准确判断死因提供依据。
3. 参与司法调查和解决争议在刑事案件调查中,法医临床医学解读死者的临终病症对于揭示可能的犯罪动机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8
谢谢观赏
19
十四、心悸()
• 晚期肿瘤病人的心悸大多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①与心脏 相关的疾病: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病年龄一般较高,常常伴 有心血管疾病,由此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室肥大、心衰等 都可使病人感到心悸。心包疾患也可以引发心悸。恶性肿 瘤本身或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形成的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 炎的病人也有心悸的症状;②全身疾患的临床表现:肿瘤 或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热、贫血、肺换气不良、气胸、 胸腔积液等都可出现心悸症状;③治疗药物:恶性肿瘤病 人使用蒽环类药物可导致心悸。
第五章 临终症状处理
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xx
2019-5-8
谢谢观赏
1
第一节 晚期病人症状处理的原则
• 一、医学和方法论原则 • (一)以“姑息性服务”为临终症状处理的基本
原则,提高晚期病人的舒适为基本任务,尽量必 免因实施诊断或治疗措施而增加晚期病人的痛苦。 • (二)重视晚期病人的主诉。 • (三)用“整体论”的方法分析和处理晚期病人 的各种症状。 • (四)晚期病人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 恶化,症状处理的措施和方法须根据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 • (五)尽可能保持临终意识的清醒状态。
2019-5-8
谢谢观赏
17
十二、食欲缺乏(anorexia)
• 是晚期恶性肿瘤病晚期病人的常见症状。治疗措 施包括:
• (一)控制造成食欲缺乏的主要症状,如便秘, 抑郁等。
• (二)鼓励病人与家人共同进餐,在饮食上家属 应精心照料,尽量让病人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 色香味俱佳的饮食,最好少食多餐。
• 对于消化道梗阻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恶心呕吐,对症治疗 后症状即可缓解。
• 其他原因引起的轻度的恶心呕吐可以服用胃复安、氯丙嗪 或者氟哌啶醇;对于重度恶心呕吐应按时服用止吐药,必 要时可用恩丹西酮或格拉西酮。
2019-5-8
谢谢观赏
13
八、呃逆(hiccup)
• 呃逆一般是由于膈肌痉挛造成的,持续的呃逆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 影响病人的休息、进食后和睡眠。引起呃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由于 肿瘤浸润或感染引起的膈肌刺激、由于肝肿大和大量腹水、胃扩张或 梗阻、食道炎、颅内病变、尿毒症等都可导致呃逆。
2019-5-8
谢谢观赏
9
四、头痛()
• 恶性肿瘤病人的头痛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与肿瘤相关的 疼痛,包括:肿瘤累及骨骼以及肿瘤累及颅内组织引起的 疼痛,另外是因为病人受慢性疾病的困扰由心理因素导致 的头痛。恶性肿瘤引起的颅骨破坏或侵犯颅底(眼眶综合 征、鞍旁综合征、斜坡综合征、海绵窦综合征等)可有明 显的头痛,另外颅内原发的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病人可伴有头痛。
• 失眠是晚期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 晚期晚期病人在住院期间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有:年龄、
噪声、温度、舒适度、疼痛和焦虑等等。 • 睡眠障碍的治疗主要还应从肿瘤消融和改善和提高晚期病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两方面入手。另外,改善病人睡眠环境 如采取减轻噪声、降低室内灯光亮度或关掉灯源等措施,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 • 睡眠障碍心理治疗主要采用教育、支持和安慰等方法帮助 病人,当晚期病人学会了如何面对因治疗、住院和面对死 亡所产生的压力时,睡眠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在睡 眠前作放松体操会有助于镇静和睡眠。认知行为治疗能够 减少早期失眠所产生的压力,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病人 的焦虑以促进睡眠,因此应鼓励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开诚布 公式的沟通与交流。
2019-5-8
谢谢观赏
6
二、抑郁(depression)
• (一)概述 •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⒈情绪低落。 • ⒉思维迟滞。 • ⒊活动减少。 • ⒋伴有或不伴有焦虑。 • (二)抑郁症的治疗 • 药物治疗:阿密替林(Amitriptyline)
2019-5-8
谢谢观赏
7
三、睡眠障碍(insomnia)
2019-5-8
谢谢观赏
4
第二节 晚期病人常见症状处理
• 一、焦虑(anxiety) • (-)焦虑的分类 • ⒈现实性焦虑。指由于面临特殊处境和特殊事件
而产生的焦虑。
• ⒉期待性焦用。指预感到严重后果而产生的焦虑。 晚期病人所预感的后果有时是很明确的,有时可 能是摸出不清的。
• 根据焦虑症状的发生和表现,临床上将焦虑分为 两种状态:
•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有窒息危险的昏迷病人应作气管切开, 经常吸痰。缺氧或呼吸困难时应给氧。呼吸衰竭出现时应使用兴奋剂 如可拉明、洛贝林、咖啡因等。
• (五)其他治疗:如有感染征应及时使用抗菌素,低血压时应使用升 压药,必要时也可酌情使用苏醒剂如醒脑静等。
2019-5-8
谢谢观赏
11
六、口干(Xerostomia)
• 心悸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并适当进行精神安慰并 适当使用镇静药。如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如是由于 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悸,一般处理无效时,可考虑改用其 他蒽环类药物,如表阿霉素和米托蒽醌。
2019-5-8
谢谢观赏
20
十五、皮肤瘙痒(ischaemia)
• (三)治疗方案要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可能的病理机 制作为治疗的基础。
• (四)经常与病人及其家属讨论治疗方法,并随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 对治疗方案的感受和意见。
• (五)将治疗结果及时告诉病人及家属,以求得他们的认可。 • (六)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最大程度地使晚期病人感到舒适。 • (七)在治疗过程中首选无创伤的、简单的、痛苦相对较小的方法。
2019-5-8
谢谢观赏
12
七、恶心呕吐(nausea & Vomiting)
• 恶心一般是由化疗药物引起,另外消化道梗阻、电解质紊 乱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恶性呕吐或 者是喷射性呕吐需排除肿瘤脑转移,某些部位的放疗也可 导致恶性呕吐,服用阿片类止痛药也可发生恶心呕吐。
• 如果是由于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导致的恶心呕吐,在初次使 用阿片类止痛药的第1周内,应同时服用胃复安等止吐药, 直到症状消失。
• (三)药物治疗: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氢化泼地松 (Prednisolone)。
2019-5-8
谢谢观赏
18
十三、胸、腹水(& ascites)
• 胸、腹水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2种,在周 围型胸、腹水中可找到肿瘤细胞。对于化 疗敏感癌细胞可通过全身用药,以减少胸 水、腹水。其他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均 需要局部引流或注射器抽水。
• (一)病因治疗:颅内占位或肿瘤中枢侵犯应根据不同肿瘤类型进行 脱水、放疗、化疗、鞘内化疗等方法。其他原因根据病情个别处理。
• (二)支持治疗:保证营养,适当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 对长时间昏迷病人应鼻饲流质饮食。
• (三)加强护理:昏迷病人的头部应偏向一侧,注意保暖,留置导尿 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翻身,使用防止压疮发生的气垫床。
• 与肿瘤直接相关的头痛,主要应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 即可缓解头痛。
• 对于长期卧床,出现心理症状的头痛病人,除了按照止痛 原则给与止痛药外,还需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服用抗抑 郁药物。
2019-5-8
谢谢观赏
10
五、昏迷()
• 肿瘤病人出现昏迷的最初原因是颅内占位性病变或恶性肿瘤中枢神经 系统侵犯、代谢障碍(糖尿病)、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肝昏迷等)、 高热等。
咽神经。 • ⑵提高CO2含量:暂停呼吸、在纸带中呼吸。 • ⑶减低胃张力:大量饮用产气饮料或薄荷水、服用灭吐灵、实施胃肠
减压术。 • ⑷药物治疗:氯丙嗪:20~50mg口服或注射。
2019-5-8
谢谢观赏
14
九、惊厥(convulsions)
• 脑肿瘤和尿毒症晚期病人可有惊厥症状发作。预 防性抗惊厥一般不使用药物,但如果惊厥症状发 作,可使用以下药物:
2019-5-8
谢谢观赏
8
• 对于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的用药原则是:尽量选 择吸收快、作用时间短、体内清除快、无毒副作 用的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它的相对成瘾性 小,即便长期使用其戒断症状也比较轻,过量时 容易唤醒。
• 入睡困难者通常选用舒乐安定,硝基安定的催眠 作用比安定效果要好。
• 对于晚期老年病人水合氯醛也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其特点是起效快、无蓄 积作用,清醒后无明显的宿醉感。
• (三)坚持社会卫生资源公正分配的原则,在努力满足晚 期病人舒适的基本需求前提下,注意节约卫生资源,不应 把“临终关怀”作为营利的手段。
2019-5-8
谢谢观赏
3
三、症状控制的一般原则
• (一)对于每一个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时,要有明确的团队负 责人以确临床症状采取措施前,必须进行科学准确的评 估,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力求使晚期病人在治疗过程中 承受最少的痛苦和损伤,治疗后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
• 苯妥英纳(Sodium Phenytoin)是广泛的临床 抗癫痫药。如果效果不理想,或晚期病人耐受, 可选用: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Carbamazepine)、丙戊酸纳(Valproic Acid, Depakine),如果晚期病人口服药物有困难,可 选用:安定栓剂(Diazepam suppositories)
• 口干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一般是由于脱水、 张口呼吸、霉菌感染、面部放疗、麻醉剂、服用 抗抑郁药、服用酚噻嗪、服用抗痉挛药等造成的。
• 可用苏打水漱口或2小时作一次口腔冲洗,用口泰 经常漱口防止厌氧菌感染,吃一些新鲜的菠萝片、 荸荠、黄瓜、梅子、芦荟、绿茶等食物,用西洋 参、麦冬、生地等泡水饮用,经常保持空气湿润, 用凡士林或菜油涂抹口唇,如是霉菌感染可用制 霉菌素口含即可。
• ⒈焦虑急性发作状态。 • ⒉焦虑慢性持续状态。
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