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症状的观察与处理

合集下载

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一、窒息(一)定义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称为窒息。

窒息原因通常可分为:1、机械性窒息因机械作用引起呼吸障碍,如缢、绞、扼颈项部、用物堵塞呼吸孔道、压迫胸腹部以及患急性喉头水肿或食物吸入气管等造成的窒息;2、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入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解离,导致组织缺氧造成的窒息;3、病理性窒息如溺水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面积的丧失;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停止;新生儿窒息及空气中缺氧的窒息(如关进箱、柜内,空气中的氧逐渐减少等)。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或其他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引起的刺激症状和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麻痹症状交织在一起。

(二)临床表现1、烦燥不安、出汗、鼻翼煽动、喉鸣音;2、面色苍白、口唇发绀;3、“三凹”症状;4、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瞳孔散大;(三)观察要点1、复苏A通畅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

2、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经皮氧饱和度及窒息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等。

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观察用药反应。

5、观察体温变化。

二、心律失常(一)定义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1、冲动形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①被动性异位心律a.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b.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②主动性异位心律a.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b.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c.心房扑动、心房颤动;d.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常见症状的观察技巧

常见症状的观察技巧

常见症状的观察技巧症状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转归过程中,病人所描述或表现出来的自我感觉或行为异常,例如头痛、乏力、吞咽困难等,常常提示病情的好转、恶化或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临床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病人所出现的异常症状,将给疾病的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对某些危重病人的异常症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往往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观察与判断疾病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察症状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

(1)护士通过查阅病历或询问医师可以了解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可以获得病人的很多辅助检查资料,如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对疾病的诊断资料进行评估,是护士进行针对性病情观察的前提和基础。

(2)可通过直接观察病人,询问其他知情人,获得评估的详细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部位、表现、特点等,获得与病情相关的客观资料,如肺炎病人应进行肺部听诊,心脏病病人应听取心律、测量脉搏等,若发现病人颜面潮红,则应及时为其测量体温。

在症状观察过程中应注意收集病人症状发生或加重的诱发因素,询问病人有无劳累、受凉、饮食改变、情绪变化、体位变动等,通常劳累、情绪波动可诱发心脏病症状的发生或加重心功能不全,进食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肝功能不全病人发生肝性脑病,长期高钾或低钾饮食可诱发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观察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疾病的演变是按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变化的,病人在发生病情变化之前往往有一定的先兆。

护士在工作中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最多,有经验的护士可以运用护理观察的技能去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将疾病对病人的伤害减轻到最低限度。

如一位坠床的小儿,CT检查无异常,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他不停地伸舌头,动作显得非常吃力,于是一直守丰身边,数分钟后病儿出现双上肢用力平伸,然后两眼上翻,她立即通知医师,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治疗;又如一位男孩,以腹痛、发热、便秘收入院,医师考虑消化道疾病给予抗感染、通便治疗。

儿童常见症状的鉴别与处理

儿童常见症状的鉴别与处理


注意监护,详细记录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精神、
神志以及瞳孔变化和惊厥发作情况

高热者应及时松解衣裤以利散热,并采用物理法降温 供给充足的热量与水分,观察排泄物性状,注意留取 标本,并及时送检



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多由消化系 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各系统和器官 的多种疾病引起



• 抽搐时间短暂

处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平卧;清除口、鼻、喉内的 分泌物或呕吐物;人工呼吸

惊厥发作时,应进行紧急止惊,观察抽搐情况
防止意外损伤 控制惊厥:首选药物安定或用水化氢醛灌肠法止惊 针刺取穴人中、合谷穴或用拇指指压人中、印堂、合谷等 穴位





专人守护,防止意外损伤
惊 厥


高热引起的惊厥发生率很高,占儿童期的30%
特点
多发年龄为6个月至3岁 上感引起者占60% 全身性抽搐并伴有意识障碍症状,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 一次发热性疾病中,一般只发作1次,很少发作2次以上 可追寻到高热惊厥史和家族遗传史 预后良好,少数可转变为癫痫(1%~3%)
• • • • • •



神经性呕吐
咽食过急过快,条件发射;心理障碍,厌食


消化系统疾病
动力性、感染性、消化道畸形

• • •
消化道外疾病
颅内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外伤等
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上感、支气管炎、肺炎等
其他:喂养不当、各种食物或药物中毒

处 理
吐ຫໍສະໝຸດ 一般处理:呕吐后饮适量开水、避免剧烈运动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一、病例一:急性呼吸道感染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出现鼻塞、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体温略有升高,但无呼吸困难现象。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

- 处理措施:- 让病人休息,注意饮食需清淡易消化。

- 建议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以排除其他相关感染。

- 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等。

- 给予支持性治疗,如退热药物、咳嗽药物等。

- 提示病人多喝水,合理调节室内湿度,避免过度用药。

二、病例二:急性心肌梗死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胸痛、胸闷、气促,可能伴随恶心、出汗等症状。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处理措施:- 立即通知心血管科会诊,并全程监测病人的心电图。

- 给予氧气吸入,以缓解心肌缺氧。

- 快速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 尽早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

- 积极处理并控制病人疼痛,如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

三、病例三:创伤性骨折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出现明显疼痛、畸形、肿胀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发生了骨折。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创伤性骨折。

- 处理措施:- 快速为病人进行X光或CT检查,确立骨折部位和类型。

- 按照骨科医生的建议,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等。

- 给予充足的休息,并注意病人的营养摄入。

- 加强创伤部位的护理,并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四、病例四:胃肠道感染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伴随发热。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胃肠道感染。

- 处理措施:- 让病人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 推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 建议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相关感染。

- 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头孢类药物等。

- 提示病人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并加强环境卫生。

五、病例五:急性溺水1. 病情描述:病人因溺水而导致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意识障碍等症状。

临床分析疾病的症状分析与识别

临床分析疾病的症状分析与识别

临床分析疾病的症状分析与识别疾病是人体在遭受外界侵袭或内部失调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临床医学通过对疾病的症状进行分析与识别,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探讨临床分析疾病症状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准确识别不同疾病的特定症状。

一、症状分析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的症状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症状分析方法:1. 观察病情: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眼球、体态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

例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可能是出现了休克的迹象。

2. 询问症状: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来了解疾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情的发生时间、程度、伴随的症状等。

例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中风发作。

3.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接触并进行相应的检查,来获取更多关于病情的信息。

例如,通过触诊患者的腹部,医生可以判断是否有脏器肿大或腹水的存在。

二、症状识别技巧不同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准确识别这些特定症状对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症状识别的技巧:1. 综合分析症状:病人往往同时出现多种症状,医生需要将这些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患者所患的疾病。

例如,患者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可能是感冒或者肺炎。

2. 辨别关键症状:有些症状是某些疾病的关键表现,医生应重点关注并加以分析。

例如,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心脏病。

3. 排除非关键症状:有时候患者的一些症状可能与病情无关,医生需要排除这些非关键症状来进行准确的病情判断。

例如,年轻人出现反复头痛,但并无其他异常症状,很可能是偏头痛。

三、疾病的典型症状不同疾病有其典型的表现症状,了解这些典型症状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1. 高血压: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等。

2. 糖尿病: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等。

3. 高血脂:多油腻饮食、腹胀、肩背酸痛等。

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常规

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常规

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常规一、意识与神经系统观察意识与神经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关键。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意识模糊等情况。

2.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和调节功能的情况。

3.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是否存在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或减低等异常。

二、呼吸系统观察呼吸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情况,是否存在快速浅表、缓慢深长等异常。

2.观察患者呼吸的表情、姿势和用力情况,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气急等症状。

3.观察患者的呼吸音和咳嗽情况,是否存在异常音和咳嗽。

三、心血管系统观察心血管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心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的情况,是否存在快速、缓慢、不齐等异常。

2.观察患者血压的情况,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

3.观察患者心音和血管杂音的情况,是否存在异常音。

四、消化系统观察消化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消化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存在厌食、食欲不振等现象。

2.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如频次、便质和便色是否正常。

3.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存在疼痛、胀气等不适感。

五、泌尿系统观察泌尿系统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排尿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泌尿系疾病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频情况,是否存在尿量过多或过少。

2.观察患者尿液的性状,如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异常情况。

3.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症状。

六、皮肤和黏膜观察皮肤和黏膜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疾病、伤口感染等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1.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度情况,是否存在苍白、潮湿等情况。

2.观察患者皮肤有无损伤、疱疹、溃疡等病变。

3.观察患者粘膜的颜色和湿度情况,是否存在苍白、干燥等情况。

七、体位与活动观察体位与活动的观察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活动受限、体力不支等问题。

儿童常见症状鉴别与处理课件

儿童常见症状鉴别与处理课件
避免重复用药: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0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02
保持紧张和焦虑
04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04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05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6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避免接触生病的人或动物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01
02
03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皮肤病:如湿疹、皮炎、过敏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头晕、抽搐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自闭症等
症状特点
01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
03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02
咳嗽:咳嗽频繁,可能伴有痰液、呼吸困难等症状
04
皮疹: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诊断方法
1
观察症状:观察儿童的行为、表情、动作等,判断其症状
2
询问病史:询问家长或儿童本人,了解其病史和发病情况
3
体格检查: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
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演讲人




发热
01

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一、发热【诊断要点】1.病史:(1)流行病学史:发病季节、地区、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2)热程:○1短程发热→感染(病毒、细菌、原虫)、输液输血反应、术后发热、过敏性发热。

○2长程低热→结核、局灶感染(肾盂肾炎、胆囊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甲亢。

(3)热型:不同热型提示不同疾病。

(4)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1)伴皮疹→风疹、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病毒感染、药疹。

(2)伴寒战→大叶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急性溶血。

(3)伴结膜充血→麻疹、眼结合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4)伴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恙虫病、淋巴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淋巴瘤、转移性癌。

(5)伴肝脾肿大→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细菌感染(败血症、伤寒、布氏杆菌病)、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疟疾)、血液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性亚败血症、药物热、血清病)。

(6)伴昏迷:○1先发热后昏迷→中枢神经感染(流脑、化脑、结脑、隐脑、病毒脑)、严重疾病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斑疹伤寒、败血症、中毒性痢疾、脑性疟疾、中暑)。

○2先昏迷后发热→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急诊处理】1.尽快查清发热原因。

2.紧急降温处理的指征:(1)体温≥40℃;(2)高热伴惊厥或谵妄;(3)高热伴休克或心功能不全;(4)高温中暑。

3.高热对症治疗的措施:(1)物理降温:冰袋(颈部、肘窝、腹股沟等)、温水或酒精搽拭(四肢、颈)、冰水灌肠。

(2)药物降温:○110%~25%安乃近滴鼻,2~3滴/次;○2非甾体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3冬眠疗法(过高热、高热伴惊厥或谵妄);○4脑水肿时:甘露醇、糖皮质激素。

4.卧床休息,补充水分、热量、电解质。

5.病因治疗。

常见症状观察及其护理学

常见症状观察及其护理学

常见症状观察及其护理学患者的症状观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及时处理和防止病情恶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学。

1.发热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7℃至38℃)的症状。

患者的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中暑、药物过敏等病因所致。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体温值。

-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湿度、呼吸、心率等表现,以及是否出现寒战、头痛、出汗等不适症状。

-保持患者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受冷或受热。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和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呼吸频率和/或呼吸深度不适宜,以及呼吸时感觉困难或不舒服。

呼吸困难可以是由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短、咳嗽、喘息等症状。

-给予患者适当的呼吸训练和呼吸困难缓解的方法,如换气训练、气管病吸引术等。

-给予患者充分的氧气供应,保持通畅的呼吸道。

3.呕吐呕吐是指胃内的食物和液体通过口腔排出。

呕吐可以是因为胃肠道的疾病、食物中毒、药物反应等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呕吐频率和量,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给予患者适当的胃肠道护理,如禁食、保持口腔清洁等。

-给予患者充分的液体和营养补充,以防止脱水和营养不良。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呕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4.疼痛疼痛是指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受到其中一种刺激或损伤后所产生的感觉和体验。

疼痛可以是由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焦虑、烦躁、出汗等症状。

-给予患者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引言常见病是指在临床上并发症比较少,易于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疾病。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减轻疾病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常见病的诊断常见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一系列辅助检查手段。

以下是常见病的诊断过程:1.病史询问: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等,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皮肤、眼底、喉咙等进行体格检查,寻找病因线索。

3.辅助检查:医生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X线检查等,帮助确定诊断。

4.诊断依据: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病情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常见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常见病的治疗常见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配合。

以下是常见病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常见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医生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特点,开具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等。

患者需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严格遵循医嘱。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恢复机体功能的方法,如理疗、物理因子治疗等。

物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3.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常见病,如胆结石、阑尾炎等,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手术可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

4.支持治疗:支持治疗是指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方面,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促进康复。

常见病的治疗需要医生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患者需积极配合,按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生活调理和康复锻炼。

三、常见病的预防除了诊断和治疗,对于常见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病的预防方法:1.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或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2.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可以降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临床分析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

临床分析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

临床分析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在医学领域,临床分析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是医生们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及诊断要点,帮助医生们提高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和准确性。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咳嗽等。

感冒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感冒患者、是否出现上述症状等。

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咽部检查、淋巴结肿大等。

3. 实验室检查:如鼻咽拭子检查、病毒抗原检测等。

4. 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检查,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

糖尿病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病史、尿频、口渴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重、查体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等。

4. 辅助检查:如胰岛素抗体、胰岛功能等。

三、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

心绞痛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家族史、疼痛发作特点等。

2.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心律等。

3. 心电图: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绞痛的重要手段,可以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

4. 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四、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视力模糊等。

中风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类似症状,如头晕、眩晕等。

2.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平衡等方面的检查。

3. 脑CT或MRI:脑部影像学检查是中风诊断的重要依据,可以判断卒中的类型和部位。

4. 脑血管造影和动脉超声:可以检查血管狭窄、血栓等情况。

以上是针对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及诊断要点的临床分析。

肿瘤科常见急重症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案

肿瘤科常见急重症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案

肿瘤科常见急重症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案引言:肿瘤科是一个专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分支领域。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面临一些急重症情况,需要迅速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肿瘤科中常见的急重症临床表现,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案。

一、肿瘤科常见的急重症表现:1. 高热:肿瘤患者往往由于肿瘤本身或者相关并发症导致体温升高。

此时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退热治疗。

对于高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应考虑做必要的进一步检查。

2. 肺部感染:由于肿瘤抑制了病人的免疫功能,使其对细菌和病毒感染更易于发生。

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病人可以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和支持性治疗。

3. 肝功能异常:肝是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肿瘤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提示肝功能受损。

治疗方案包括针对肿瘤的治疗以及对肝功能不全的支持治疗。

4. 脑部症状:某些肿瘤可以累及脑部,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

处理方案包括脑部影像学检查、立即降颅压治疗等。

5. 心血管疾病:肿瘤病人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绞痛等。

处理方案包括心血管支持治疗,必要时可以考虑洗脚引流和静脉药物治疗。

6. 急性出血:某些肿瘤易出现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等。

处理方案包括迅速止血、补液补血治疗等。

二、处理方案:1. 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急重症患者来说,保证其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非常重要。

这包括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和体温等方面的正常功能。

2. 辅助检查:针对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需做一系列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作出准确诊断。

对高热不退的患者,还可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等进一步的细菌学检查。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对症治疗或相关抗肿瘤治疗。

例如,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给予支持性治疗:提供必要的氧气、营养支持、镇痛等治疗,以帮助患者渡过急重症期。

常见急诊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常见急诊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常见急诊的诊断与急救处理急诊是指突发的、危及生命或导致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的疾病或伤害,需要立即进行诊断和急救处理的情况。

在急诊中,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急救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急诊的诊断和急救处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常见的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认心脏骤停: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观察是否有心跳。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没有呼吸且没有心跳,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

3. 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每分钟10-12次。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条件,尽早使用AED进行电除颤,按照AED的指示进行操作。

5. 寻求专业医疗救援: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

二、中风急救处理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在中风急救处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认中风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然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询问患者或旁观者是否有突发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2. 呼叫急救车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风症状,尽量提供详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让患者保持安静:将患者平放在床上或地面上,保持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保持呼吸通畅。

4. 不要给患者进食或饮水:中风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进食或饮水可能导致窒息。

5. 不要给患者服用药物:在急救车辆到达之前,不要给患者随意服用药物,以免影响后续的治疗。

三、心肌梗死急救处理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处理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处理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处理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处理。

1、护理观察的重要性在医院工作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病情的患者,因此对病情观察十分重要。

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护士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

2、观察的方法护士在病情观察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行为举止等。

同时,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状况。

3、异常症状的辨别在观察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学会辨别各种异常症状。

比如发热、心率不齐、呼吸困难等,这些都可能是患者病情恶化的表现,护士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4、处理病情的策略当护士发现患者病情有异常变化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惊慌失措。

然后要及时向医生汇报,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治疗方案等。

5、沟通与协作在处理病情时,护士需要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防止病情恶化。

6、科学护理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要坚持科学护理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7、病情演变的预测通过持续的病情观察,护士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演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康复。

8、应急处理有些病情变化可能是突发的,护士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技能,迅速做出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9、心理护理在处理病情的同时,护士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及时的安慰与支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10、经验总结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护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各种病情变化的处理也有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及处理

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及处理

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及处理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一、发热反应1.症状:发热是输血中最为常见的反应之一。

通常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和出汗,体温可上升至39~40℃。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

2.处理:一旦出现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同时给予物理降温。

对于高热患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进行对症治疗。

在输血前,为预防发热反应,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或非那根。

二、过敏反应1.症状:输血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处理: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或非那根进行治疗。

若过敏反应严重,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等紧急治疗措施,并迅速纠正休克状态。

在输血前,为预防过敏反应,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预处理。

三、溶血反应1.症状: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之一。

轻度溶血反应可表现为畏寒、发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重度溶血反应可导致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2.处理:对于轻度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补液、纠酸、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

对于重度溶血反应,应立即抢救,进行抗休克治疗、血液透析等措施。

在输血前,为预防溶血反应,应严格核查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确保血液来源和输血安全。

四、细菌污染反应1.症状:细菌污染反应是由于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轻者会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重者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2.处理:一旦发现细菌污染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敏感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输血前,为预防细菌污染反应的发生,应对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细菌检测和消毒处理。

五、循环超负荷1.症状:循环超负荷是输血过量或速度过快所导致的并发症。

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

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

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1.发热:对于发热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体温,并观察其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冷敷、湿毛巾敷额等措施。

如果病情严重,还需要及时就医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治疗。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保持通气道的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感。

同时,还需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疼痛:疼痛是患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性质等信息,并通过合理地给予药物止痛或使用物理止痛方法,如热敷、按摩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还需注意观察患者对止痛措施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呕吐与恶心:呕吐与恶心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呕吐次数、颜色、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信息,并及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

对于恶心患者,可尝试给予药物治疗或进行针灸、按摩等缓解症状的措施。

5.腹痛与腹胀:对于腹痛及腹胀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疼痛程度、位置、伴随的其他症状等,并观察腹部的形态及肠鸣音的变化。

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采取物理缓解方法,如腹部按摩、热敷等。

如果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6.失眠:失眠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制定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安静、昏暗、温度适宜的房间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轻音乐等帮助患者入睡。

以上仅是对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措施的简要介绍,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数生命得到了挽救。

然而,在我们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危重病人的治疗难题。

针对危重病人,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并及时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病情紧急情况的临床表现及观察要点,以加强医务人员对危急病人的救治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危急病人的常见临床表现。

危急病人的生命体征常常出现异常的改变,这些改变是我们进行疾病诊断和干预的重要线索。

脉搏是我们最常用的生命体征之一。

在危急病人身上,脉搏的变化表明了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状况。

例如,突然增快的脉搏可能意味着病人正在经历感染或出血等情况。

此外,脉搏强弱不一、间隔不规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呼吸是危急病人体内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基本方式。

不正常的呼吸模式可能暗示着患者的病情变化。

例如,呼吸急促和浅表可能预示着病人存在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疾病。

此外,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也是观察危急病人呼吸状况的重要指标。

血压是评估危急病人血流动力学状况的重要指标。

低血压常常是休克的表现,可能由失血、心脏疾病或感染等引起。

而高血压则可能暗示着病人存在高血压危象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医务人员需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波动,以及有无晕厥、头痛和心绞痛等症状的出现。

体温是病人是否存在感染的重要指标。

危急病人常常面临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院内感染。

发热可能预示着炎症或感染的存在。

此外,体温过低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可能预示着病人存在严重的感染、休克或低体温症等。

除了常见的生命体征之外,其他一些症状也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

例如,疼痛通常是病人存在问题的标志,需要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病人的意识状态也是观察其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昏迷、烦躁不安、嗜睡等都需要及时干预。

当然,仅仅观察病人的症状是不够的,还需要医务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病人的病情和处理方案。

这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胸部X线、血气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呕吐。
避免用力咳嗽、用力解便等 依医嘱限制水分摄取量,一般约限制在
1500天 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
低血钾 高血钾 如果使用洋地黄等治疗性药物,应定期监测其 血中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
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
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
排出体外的现象。
原因
腹部疾病 主要是胃肠道、肝胆道、胰腺等
问 题如:腹部急症、胃肠道疾病、
病 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疾病、脑外
伤等,通常
会造成颅内压识的改变,
碳粉及中药也可使粪便变黑
➢呕血及便血的护理评估
病因评估
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
既往史:消化性溃疡史,呕血、黑便 史
诱因:重症、大手术后,饮食不当, 劳累
应用非甾体类药物(阿司匹
林、对
思考题
大家还碰到过什么情况下患者可以出现黑便?当出 现黑便时,护士要做什么?如何进行隐血试验的饮 食宣教?
我院哪些常用药物会损害胃粘膜?服用时应注意什 么?
• 如果出血很急、量很多,由于血液在胃内停留的 时间很短,呕出的多为鲜血或血凝块。
• 出血不是很急,量也不是很多,则常为黑便,较 少呕血。
➢便血
定义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 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 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每日5以下的消化道出血,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称为隐血便。 便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及间歇性出血。
立即告知医生,警惕脑血管意外的 发生。
前庭障碍性疾病 迷路炎、美尼尔氏病、晕动病 注意与脑血管意外相鉴别。
药物引起的刺激: 抗癌药物、吗啡、洋地黄、多巴胺、麻醉药等刺 激呕吐中枢,造成呕吐。
临床表现
酸碱失衡
电解质紊乱:低氯、低钾可造成心律不
齐甚至心跳停止
吸入性肺炎、窒息
对呕吐的观察
• 性状:一般呕吐物含有消化液及食物。颅内压增高时,
护理评估
评估失血量—1
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失血5以上 出现黑便:失血量在50-70以上 出现柏油便:失血量在500-1000 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
※由于部分血液可较长时间滞留在胃肠道, 故应结合全身表现估计出血量。
护理评估
评估失血量—2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正常为0.54
休克指数=1,提示失血量约1000 休克指数=1.5,提示失血量约1500 休克指数=2,提示失血量约2000
味为胆汁反流;呈腐败味为幽门梗阻;呈粪臭

为肠梗阻。
护理措施
原则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避免误吸和再次恶心呕吐。
伴有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
A、采取侧卧及头部抬高的卧位 B、给氧 C、保持上呼吸道通畅,除去口鼻中的异物与分泌物,
准备负压吸引装置插鼻胃管引流呕吐物 D、必要时给予吸痰,注意动作轻柔 E、改变病人体位时,应动作轻缓,避免突发动作引起
护理评估
• 心理状况:恐惧、焦虑 • 社会状况:家庭支持系统、自身状况 • 学习的需求:认识疾病,改变生活习惯
➢出血的监测与处理
出血先兆的观察 呕血先兆:头晕、口渴、恶心、上腹部
不适 黑便先兆:腹胀、肠鸣音亢进 黑便频繁而稀薄,提示继续出血,可出
现失血性休克
大出血的紧急处理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急查血型和备血 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最好有一条中
呕血及便血
➢ 呕血
➢定义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
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
液经口腔呕出。常伴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
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出血量与呕吐之关联
• 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 吐物可呈咖啡渣样,为棕褐色。
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则呈鲜红色 ,若停留时间较长,则为暗红色。
黑便或柏油样粪便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
出血量多,速度快而且消化道蠕动速 度快时,因出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时间 不到8小时,呈鲜
红色。
出血量少,速度慢,血液在肠腔内停 留时间较长,则呈暗红色。
注意 : 食用动物血、猪肝、铋剂、铁剂 、

呕 吐呈喷射状。
• 量: 成人的胃容量大约为300,呕吐量超过胃容量,

应考虑有无幽门梗阻或其他异常情况。
• 色: 上消化道出血时呕吐物呈咖啡色或红色; 胆汁反
• 改变
流入胃时呕吐物呈黄绿色;胃内容物有腐败性

而长期潴留在胃内,呕吐物呈暗灰色。
• 气味:呈酸味为普通呕吐物;呈碱味为胃内出血;呈苦
• 味
心静脉通路 留置导尿 吸氧 密切关注患者的一般情况,如P、、神志、睑结膜
颜色、四肢温度和颜色等 准确记录出入量
口服止血剂的配制与用法
A、0.9%冰盐水100去甲肾8
每次口服33
B、0.9%冰盐水500凝血酶400单位
每次口服100
每2小时交替口服A和B,共10次
基础护理
饮食护理:
A、 出血期禁食24-48h
B、 出血停止,给予少量流质易消化饮食, 少
食多餐,忌生、冷、硬、辛辣、过甜和

酸的食物和饮料
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漱口
体位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恶心、呕吐
定义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
感觉并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
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
便血的原因
• 上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

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
• 下消化道疾病:肿瘤、缺血性结肠炎(栓塞、

夹层、血栓)、痔、肛裂等
• 全身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影响便血颜色的因素
出血部位 出血量 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
出血部位
上消化道出血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 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 蛋白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 铁,故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 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 ”
护理评估
评估失血量——3
出血量小于血容量的10%(<500):无明显 临床表现;
出血量在血容量的1020%(500-1000)时: ——除头晕、畏寒外, 多无血压脉搏等
变化; 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1000)时,
——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 快等变化;
护理评估
评估出血是否停止
不能单凭粪便颜色判断 评估一般情况 评估病情是否变化 评估血压、脉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