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xxxx年第五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

生的烟。

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

等。

(二)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

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

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

度、荷电性、爆炸性

(一)粉尘的化学成分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

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

(二)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

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

直径小于5u 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三)溶解度与密度

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

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

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要考虑密度这一因素。

(四)形状与硬度

(五)荷电性

(六)爆炸性

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改革工艺过程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二)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

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三)密闭•抽风•除尘

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

扬,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该方法是无法奏效的。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四)个体防护

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

卫生,注意清洗。综合防治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一)来源

(二)毒物形态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

2.蒸气

3.雾

4.烟

5.粉尘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

良,足够容纳以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1.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

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

3.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

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

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一)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二)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