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论文:浅论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风险导向审计论⽂ 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错报风险,⽽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风险导向审计论⽂的范⽂,欢迎⼤家阅读参考! 风险导向审计论⽂篇1 风险导向审计浅析 摘要: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词。
2007年1⽉1⽇,该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审计准则体系的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实施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业的发展起到了很⼤的推动作⽤,但也存在⼀些问题,在⼀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优势的发挥。
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建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注册会计师⾯临的审计风险骤然增⼤。
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技术模式经历了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转变的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是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种审计模式。
⼀、审计技术模式的发展 (⼀)账项基础审计 这是审计⽅法模式发展的第⼀阶段,在审计⽅法史上占据着⼗分重要的地位。
本阶段以凭单核对为中⼼,以审查账⽬有⽆舞弊为⽬标,注重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较费时费⼒。
在企业规模不⼤,经济业务⽐较简单的情况下,这种审计⽅法基本能适应需要。
但随着经济业务规模扩⼤,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寻找更为可靠的、更为有效的审计⽅法,这就产⽣了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出现,社会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真实性,即使是未揭露的差错和舞弊,只要不会对财务报表构成重⼤的影响,并不是审计的主要⽬标。
⽽且,实际上企业为了管理的需要,建⽴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有效,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员也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对于审计⼯作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是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拓展的新领域,必然要符合审计基本理论结构框架,本文将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开始讨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尝试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业务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业务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
”靳建堂(2005)在《风险导向审计初探》一文中指出,风险管理审计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度、关键风险衡量指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高岩芳、魏哲妍(2005)等在《新COSO报告影响下的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内容与方法的构建》中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是社会审计组织,还可以是内部审计机构,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纵观上述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定义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革新,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更多的是从审计技术、流程和内容来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李璇(2007)指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企业各层级审计主体在优化配置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权、利,高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视角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公司各职能机构的有机协调为路径,以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在公司内的传播为核心,以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它是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的资源、能力、战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优化、目标协调的集成系统化的结果。
浅谈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论文风险导向型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审计方法,通过对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帮助银行识别和评估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为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效能提供有效方法和指导。
一、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概念和特点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方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审计方法,其核心特点是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审计过程中,通过重点关注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实现风险管理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相对于传统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型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风险导向型审计关注的是银行的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情况,强调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审计风险管理体系,而不仅仅关注银行的财务状况。
2. 风险导向型审计强调风险的主动评估和控制,注重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3. 风险导向型审计注重推动银行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
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应用价值1. 提高风险管理效能。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银行可以将风险管理置于核心位置,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应对。
风险导向型审计侧重于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帮助银行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
2. 优化内部控制机制。
风险导向型审计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提高风险管理的迅速反应能力。
通过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审计,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3.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导向型审计鼓励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指标,使风险管理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银行可以更好地监控和管理风险,提高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三、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实践案例1. 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情况审计。
风险论文:谈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论文:谈风险导向审计摘要:由于投资者主张权利的不断出现和司法介入,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如何避免审计失败,降低审计风险,就成为极为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效率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使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迅速发展,企业、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特别是需要及时提供更多的新形式的会计服务,这对审计准则、标准和技术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由于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的关注。
它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当前的任务,不是否定国际审计准则及体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向,也不是无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已经体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而是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并严格付诸实施。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述(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它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
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
根据已确定的审计风险计划可接受水平和固有风险以及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价,可以得到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
浅论风险导向审计
浅论风险导向审计简介:随着上对注册师的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风险导向审计全面、动态的考虑风险因素,是进步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应该有步骤的进行。
进进新世纪后,世界范围内出现大量的诉讼注册会计师案件,索赔的金额越来越大,面对世界范围内诉讼浪潮,风险导向审计不失为一种全新有效的思路。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评价,有利于回避高风险的委托业务,寻找高风险的审计事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重点分配到风险较高的被测试事项上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检查风险,使重大的差错和弊端能被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的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作为基础,在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的、动态的与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从而高质量、低风险地完成审计任务,达到设定的审计目标。
一、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一)高风险的审计执业环境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众多的倒闭,已审报表的使用者将经营失败等同于审计失败。
他们以为企业濒临破产,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就应提前发出警告,这样审计职员与公众期看的差距越来越大。
期看差距的加大,表明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弥补审计期看差距就得寻找途径,主动出击,迎合这种需求,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即承担更大的查错防弊责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的复杂化和机的,会计、审计业务趋于复杂;险恶的企业经营环境必然意味着严重的、高风险的审计执业环境,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审计技术——风险导向审计。
(二)严格的法律环境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外部驱动力。
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契约,各种契约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保护契约双方,一切纠纷的处理需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
证券法对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因而当投资人的利益受到伤害时,被投资企业破产倒闭,投资人无力投资,债务人收回债务无看时,极有可能诉讼注册会计师。
谈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解和认识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旨在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风险,以确保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和使命。
在传统审计方法中,审计重点往往放在合规性和财务方面,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更加关注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是组织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对组织的目标和使命产生负面影响。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评估和管理风险,帮助组织预防和应对风险,并确保组织能够持续运营和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不仅关注已知风险,还关注未知风险和新兴风险,以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
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内部控制和治理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风险评估、监控和信息披露等。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评估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帮助组织识别潜在的控制弱点和风险隐患,并提供改进建议。
同时,风险导向审计还关注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确保组织的决策和管理过程符合法规和道德要求。
第三,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持续改进和学习。
风险导向审计不仅关注当前的风险和问题,还关注组织的改进和学习能力。
通过审计结果和建议,组织可以识别改进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还可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帮助组织学习和应对新的风险挑战。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组织的风险和控制情况。
风险导向审计需要与各方合作和沟通。
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是审计人员的责任,还需要组织内外各方的支持和参与。
内部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外部利益相关者如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客户也应参与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反馈和建议。
通过合作和沟通,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组织的风险和控制情况,并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强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和合作沟通。
风险导向审计帮助组织预防和应对风险,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
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论文1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中心是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从风险导向审计自身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对内部控制运用全面。
在制度基础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考虑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个因素,同时也可扩展到五个因素:控制环境、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传递系统、控制行为和监督。
由于内容的扩展,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这相对于原来的系统导向审计只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进步了很多。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以风险为导向,可以影响经济业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全面的考虑风险因素。
风险导向审计在账户余额和财务报表两个层次分别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分别评估账表项目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各个阶段针对不同风险要素做分别侧重的评价,这样审计人员所能够获得的与风险要素相关的信息就非常多,使对风险要素水平的评价也更加准确和客观。
在每个阶段都用风险审计模型做出对策。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都分别以审计风险为模型,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全面的控制审计风险。
2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及问题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审计,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的前提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什么是风险导向审计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什么是风险导向审计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开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业务日益复杂,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多元化、利益方关系多元化、电脑及网络技术应用迅速普及,这一切给注册会计师在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合理把握质量躲避风险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账项根底或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中,许多审计人员完成一个工程后,对客户的整体情况知之甚少,真所谓“糊涂进去,糊涂出来”。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风险导向审计运用风险评估来锁定审计重点,有力地保障了分配审计资源的效率,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审计范围以集中审计资源关注高风险领域。
风险评估的审计程序主要如下:①询问,审计人员除了询问管理层和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人员外,还应当考虑询问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其他人员,并考虑询问不同级别的员工,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②分析程序,审计人员应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如发现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应当考虑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会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例和趋势。
③观察和检查,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施以下观察和检查程序,获取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信息,并印证对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询问的结果:观察被除数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当局编制报告;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追踪交易通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风险导向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可以为确定重要性水平、会计政策、分析程序的预期值和需要特殊考虑的领域等环节提供重要根底。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企业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9067 审计论文浅析企业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目的是降低审计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出发点,通过为风险管理提供建议而增加企业价值。
是与企业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
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增值目标,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全面考虑可能影响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风险因素,将事后的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提高审计效率。
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防止审计失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有效发挥全员的积极性,从下至上主动发现风险因素或潜在机遇,在企业风险偏好范围内减少风险或利用机遇,为企业增值。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是企业风险,控制及治理程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营效率并增加企业价值。
企业风险与企业目标与战略直接相关,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增值。
首要工作目的是评估组织的整体风险,提供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等的信息。
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在审计风险评估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协助企业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建立企业范围风险管理措施。
使用管理层的风险评估结果,促进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既受控于管理层,又监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导致了审计人员不会揭示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管理层的舞弊事件,阻碍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责。
影响了审计作用的正常发挥。
内审人员要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保持客观性,就必须有充足和不受被审计对象控制的经济来源。
因此,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影响内审人员的客观性,会导致内部受托责任履行不到位,进而导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浅论风险导向审计
浅论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由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大量申诉威胁下开发的、以审计风险评价为中心的审计程序。
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
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在思路上有很大不同,能否有效地应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与实质我们将改进后的审计准则和风险模型称之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其内涵与实质的准确把握及理解,至少应思考如下问题:1、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无论是所谓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指的是被审计单位可能带来审计风险的风险,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就是指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风险较大的环节或区域实施重点审计,提高效率保证效果的一种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并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是发表不恰当意见或损失的可能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现代审计方法,他们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审计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风险导向审计为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提供了有效路径。
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不仅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等,而且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宏观层面分析其与重大错报风险相联系的内外部环境,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乏全面性分析而导致审计风险的缺点。
这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上的变革,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审计理念的更新,是一种基于战路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
二、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必然性1.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科技现代化,企业生存、发展既有机遇,又受到挑战;既受本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其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破产或被兼并的现象屡见不鲜。
风险导向审计论文.doc
风险导向审计论文随着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以下是风险导向审计论文,欢迎阅读。
风险导向审计论文1 自2007年新审计准则实施以来,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逐步深入,审计方法日趋科学,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审计实务中如何准确理解风险导向实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关注重点,并贯穿于审计工作底稿,仍然有待改善和加强。
笔者认为,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视角,风险导向审计应当强化顶层意识,准确把握八个关系,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一、经营风险与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包括政策变化、市场萎缩、关键客户流失、重要供应短缺、技术落后、资金周转困难、关键管理人员离职等不利影响,反映到财务报表中,收入、利润下滑,资产质量下降,现金流量不畅。
但是,财务报表并非都会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一旦经营业务与财务反映结果脱节,意味着经营风险将转化为审计风险。
舞弊的三角理论认为,“压力”是管理层舞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舞弊导致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关注的特别风险。
以上市公司为例,经营风险或经营失败导致的业绩压力可能包括:维持再融资财务条件、过度依赖信贷支持、避免暂停上市、兑现盈利承诺、满足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保护管理层报酬、隐瞒决策失误、高价减持股票套现、保持市场形象、控股股东压力等,上市公司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掩盖经营困难,获取巨大利益。
虽然经营风险并不必然导致审计风险,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普遍缺乏诚信意识,违规成本低的现实环境中,管理层舞弊动机强烈,从而加大了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的机率。
202X年1月至202*年4月期间,44家上市公司涉嫌财务信息披露等违规被证券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这些公司不少处于经营困难,业绩压力较大的窘况。
注册会计师为规避审计风险,对其中1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保留或强调事项段审计意见,而绿大地、万福生科、天能科技等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导致了审计失败。
审计风险导向运用论文(全文)
审计风险导向运用论文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已在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推广使用。
近年来,随着审计风险的日益增加,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对它的探讨越来越多,采纳风险导向审计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审计准则的出台使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和推广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运用的现状1.审计理论方面首先,在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上,学者们各抒己见:秦荣生(20XX)将“风险”理解为操纵风险;谢荣、吴建友(20XX)认为,会计报表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副产品;胡春元(20XX)指出审计风险为诉讼风险。
其次,还有许多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如:吴向阳(20XX)、王会金(20XX)等都对其运用的可行性及存在的困难做了全面分析,并就此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
此外,GJ会计学院正在同世界银行合作开发风险导向审计的课题;GJ会计学院也专门成了一个实验室研究风险导向审计问题。
2.审计实践方面目前,我国的审计模式仍处于制度基础审计的阶段,多数审计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具体交易事项或期末余额的细节测试上,这也是导致目前审计市场舞弊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我国尚处于了解和认识阶段,但已有少部分事务所在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尝试着运用这种模式。
相信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改善和注册会计师(CP)执业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事务所选择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3.审计准则方面自1994年至1999年,中注协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三批共35个准则项目,其中有些条款已经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如: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第9号《内部操纵与审计风险》、第17号《持续经营》等。
20XX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48项CP审计准则,新准则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为CP的实务操作提供了依据。
以上可以看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审计实务中运用还很少,但在理论上和准则制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基础,尤其新准则的公布更将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导向审计论文:浅论风险导向审计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对其逐步推广。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传统;现代;区别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外频繁爆发了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重大舞弊案,涉及面之广、冲击力之大,影响之深实属审计史上罕见之事,审计职业面临信用甚至生存危机。
2003年3月18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
该公司在1997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元的利润,虚假利润相当于该期间实际利润(-1000万美元)的247倍。
而为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永),审计中忽略了若干财务预警信号,其审计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在进行审计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包括经营活动、业务性质的变化、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等),这样才能作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这个案例也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风险导向审计在今后审计中的必然性。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的关注。
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不是独立于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它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
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此外,还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
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两种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理论界把以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卓刂品缦諃准觳榉缦?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按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是否实施审计程序,何时实施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转而将审计资源投向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目标、战略等);而仅从较低层面上评估风险,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随着企业财务欺诈案的不断出现,国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上世纪90年代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改进。
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准觳榉缦?的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计划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二是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三是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的情况下,减少对接近预期值的账户余额进行测试,注重对例外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四是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
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如下:
(一)审计起点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往往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即进行符合性测试。
如果没有进行符合性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则为会计报表项目,即进行实质性测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
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
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二)风险评估识别以分析性复核程序为中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够,其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
(三)风险评估方式由直接评估转变为间接评估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四)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重心从会计、审计知识转向管理和行业知识。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结果主要依赖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各种分析方法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包括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审计程序实施具有个性化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程序是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其缺陷是没有足够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使审计人员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或防范的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六)审计证据的内涵扩大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证据也由内部向外部转移。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充
分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环境,由此评估客户的经营及审计风险,同时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审计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七)扩充了内部控制要素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的区别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
风险导向审计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
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审计基础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仅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及符合性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而风险导向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对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多种风险因素的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也重视各种环境因素。
(二)审计方法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运用抽样审计技术。
但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加以量化,相对于制度导向审计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技术是更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
另外,风险导向审计更着重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而制度导向审计没有充分重视与利用分析性测试。
(三)测试的重点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的测试重点是内部控制制度,但它仅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风险导向审计除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外,对影响风险水平的内外因素均要进行测试,包括经
营环境、法人治理结构、甚至于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测试范围更为广泛、全面。
(四)审计目标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的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了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风险导向审计还要证实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即客户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