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施工方案全面完整、针对性强、切实可行(二)施工总平面图

(三)劳动力计划安排

(四)材料供应安排

(五)关键部位施工方法

(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七)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八)工期计划合理、保证措施切实可行

(九)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十一)采用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

第一章、施工方案全面完整、针对性强、切实可行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县2018年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施工第二标段**县宁化完全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工程,位于**县宁化完全小学院内东面,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606.94㎡,建筑层数地上三层。

1.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3本工程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划分属丙类抗震建筑。

1.4本工程拟建场地位置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1.5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湿陷性分类为丙类。

1.6、建筑特征

1.7、结构主要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

1.8、承包范围

招标文件范围内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等项目。

2、部署原则

根据本工程既定的质量和工期目标,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分解,确定各阶段目标。在各阶段中明确主导工序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等保证措施,落实专人跟踪管理,项目经理重点监控。

合理安排劳动力和施工设备的投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划部署。

3、施工顺序及施工阶段划分

3.1施工顺序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按先结构后建筑,先主体后装修,从下到上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为确保施工工期,部分施工工序之间计划进行交叉施工。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装饰、安装施工分阶段及时插入。

4、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4.1测量控制及放线

采用井字型布孔法,从第1层起使用激光铅垂仪进行垂直线控

制,引测到楼层之后拉通线弹线放样。放样采用经纬仪正、倒镜测点,±0.000之后布置激光铅垂测点,中间留两个引测点,以便校核。(见关键部位施工技术分析)

4.2地基基础

4.2.1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4.2.2本工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fak=80kpa设计。

4.2.3本场地为非液化场地,不考虑软弱土的震陷影响,对建筑抗震属一级地段,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拟建场地20m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场地标准冻深1.05m,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本场地为非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

4.2.4本工程为不均匀地基,不可采用天然地基。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法:采用换填3:7灰土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用3:7灰土分层碾压回填。处理宽度应大于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0m、

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应出具现场压实系数报告,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灰土。基坑开挖后应组织勘察、设计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槽。

4.2.5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建筑物及附属工程进行施工时,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

流入建筑物地基。引起湿陷。

4.2.6在使用期间,对建筑物和管道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防地基浸水湿陷。

4.2.7基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钎探,钎探深度为3m,深孔间距1.5m,梅花点型布点。

4.2.8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4.2.9基础施工完毕应尽快回填,用级配合理的砂卵石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基坑回填时必须先清除坑内虚土及杂物。

4.3钢筋工程

4.3.1钢筋及钢材选用

本工程钢筋采用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1)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测值不得小于9%。

4.3.2钢筋混凝土构造要求

(1)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基础底筋及外墙外侧主筋保护层厚度50mm;基础底板顶筋

40mm。

2)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板、

柱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2)楼板、屋面板的构造要求

1)双向板(或异形板)钢筋的放置,短向钢筋置于板底上层,现浇板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位置。

2)当钢筋长度不足时,梁、板顶部钢筋应在跨中搭接,梁、板底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筏形基础梁、板底部筋应在跨中搭接,顶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同一截面钢筋搭接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筋总量的25%,相邻接头截面间的最小距离为45d。

3)楼板内主筋应锚入梁或墙内,下部钢筋应伸至梁或墙中心线(边板则至少伸至板端),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板厚及5d(若为冷轧带肋钢筋应大于10d);板端及板顶标高不同处支座上部钢筋按嵌固端考虑时应锚入梁或墙内。

(3)钢筋连接形式及要求

1)受拉钢筋直径≥25时,宜采用机械连接。

2)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相邻的搭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L1或1.3L2的区域范围内,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大于50%。

3)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相邻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接头中心至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的区域范围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对纵向受拉钢筋接头,不应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