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教师教案

归园田居教师教案

归园田居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的诗句;(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的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归园田居》的诗句及意境;2. 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的创作背景;3.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2. 诗句的内涵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2)简介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的创作背景;(3)提问:同学们对田园生活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园田居》,理解诗歌内容;(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让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诗歌内容,总结《归园田居》的主题及意境;2. 强调诗句的内涵和哲理;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2. 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归园田居》与陶渊明其他田园诗的异同,探讨其创作特点;2. 分析《归园田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考;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其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和个人的感悟。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本章通过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掌握《归园田居》的诗意、主题及表现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3 教学重点、难点1.3.1 教学重点《归园田居》的诗意、主题及表现手法;陶渊明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1.3.2 教学难点分析《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理解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

第二章: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2.1 陶渊明的生平介绍陶渊明的家世、生平经历、仕途历程等,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倾向。

2.2 创作背景分析东晋时期的社会环境,探讨陶渊明创作《归园田居》的历史原因。

2.3 文学地位评价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第三章:《归园田居》的诗意与主题3.1 《归园田居》的诗意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之美。

3.2 主题探讨讨论《归园田居》所表现的主题,如归隐田园、赞美自然、批判世俗等。

第四章: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4.1 表现手法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比兴、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4.2 艺术特色探讨《归园田居》的韵律、对仗、用词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请学生选取《归园田居》中的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陶渊明的文学风格。

第六章:《归园田居·其一》诗文解析6.1 诗句解读逐句解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归园田居其一人教版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一人教版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一人教版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第一篇:归园田居其一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诗意象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板书题目)《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园田的缘起。

接下来“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极端厌恶的心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表达身在宦海心系园田的心情。

“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返自然”照应“爱丘山”,表示自己长久的愿望到今天才成为现实,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故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私下起,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东晋末年伟大诗人。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归园田居》篇1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思考:①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来的?3、提问并订正;师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4、研习第一层:⑴释“韵”与“误”“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归园田居教案3篇

归园田居教案3篇

归园田居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归园田居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归园田居教案一一、【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解与鉴赏本诗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但是理解流于表面,即只能够回答诗歌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即使是思想感情,很多学生流于概念化的理解,即厌恶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等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及教材上的阅读提示。

3、很多学生提出疑问:中间一段景物描写,读起来也并没有感到多美,为什么就能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4、对诗歌题目的停顿,存在着疑问。

5、部分同学提出,不知道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功利化的时代。

6、个别同学在背诵方面存在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赏析陶渊明在本诗中构建的"两个世界",提高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2.分析平常景物"诗意化"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步:导入在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的社会里,做官是读书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唯一途径。

但是陶渊明却"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别官场,回归田园,那么,"田园世界"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二)第二步:解题首先来看题目,题目是"归园田居".我们都大致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都无法从语法角度进行清楚的解释。

一般的读法是"归园/田居",似乎"归园"是一个意思,"田居"是另一层意思。

其实不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另有"下泽田舍"等),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辅助:多媒体、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

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牛牛范文·》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设计*陶渊明的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二、了解诗人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1)提出听读要求: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通用7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通用7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体味诗歌的内涵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讲授法。

抓住关键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迁移法。

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组诗情感的理解。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图片课时字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的思想。

提问:看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吗?这有没有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我们上个单元也学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记得是哪篇课文啊,谁写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内容谈谈对陶渊明的理解。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桃花源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从《爱莲说》里知道他是一个隐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过得怎样。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同上)写作背景: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高一必修《文学经典与人生》模块的文学作品《诗三首》,其中涉及了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

本课主要围绕着《归园田居》的诗歌结构、意义内涵以及阅读方法展开,探索诗歌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归园田居》的诗歌结构和意义内涵,较为准确地地朗读和理解该诗歌。

3. 学会通过古诗词欣赏表达情感、思考人生、反思生命。

三、教学内容1. 《归园田居》背景介绍创作背景:《归园田居》这篇诗由唐代陶渊明所作,是其乐府体的一篇代表作品。

陶渊明在命运多舛的人生中经历了很多的起伏,从举国朝廷的官员到田园归隐的散仙,屡试不中后逐渐透过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心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篇诗出自他隐退之后,所作的第一首诗歌。

诗歌体裁:《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乐府诗,诗歌体裁为七绝,四句组成一首,句子间用“.”号隔开,字数不等,韵律严谨。

2. 《归园田居》诗歌分析诗歌主要内容:《归园田居》描写的是一个田园诗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官场的失意留恋之感。

诗人将自己与官场、都市相对比,表现出田园的淳朴自然与城市的繁华喧嚣之间的鲜明对比。

诗句中充满了唐代人浓厚的农村文化色彩和朴素的生活情趣,具有深远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价值。

诗歌结构:《归园田居》是一首四句七绝诗,共计二十八个字,整首诗共分为七个句子。

整首诗以“丁未”(唐肃宗建中元年)自己归隐返园的情節开篇,着重描写诗人回到故土的感触。

中间四句描述了诗人置身于乡间的田园景象,表现出对于自由自在、自然统一的追求。

后半部分则着重加强了对官场的疏离与归隐之理念的表达。

3. 阅读《归园田居》的方法和技巧1.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将注意力放在每个细节上,努力理解其含义,让阅读更加贴近人生。

必修二7-3《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必修二7-3《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

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

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归园田居》教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

《归园田居》教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

《归园田居》教学教案设计精选8篇《归园田居》(其一篇一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

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

另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这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三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1、探究诗人回归园田的原因。

2、赏析陶渊明营造出的闲适、恬淡、宁静、自然的意境。

【教学难点】1、诗人出仕的时代背景。

2、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1)为何而归?(2)归向何处?(3)归去如何?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

《归园田居》教案很好4篇

《归园田居》教案很好4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4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4篇《《归园田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每次备课,我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一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二来通过细读文本来激发思维,设计教学。

正因为此,我的公开课一般会显得旁征博引,有一定深度。

不足之处:1、课前准备不到位。

虽然和音乐等资料是打包放到优盘里的,但是10班电脑有毒,导致ppt里的音乐不能如约播放(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所以两次播放音乐,都需要在屏幕上切换ppt和音乐,有碍观瞻。

课前音乐调试没做好,音量过大,导致后面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时候,学生的声音听不清。

不知道是不是模板原因,到了新的电脑上,模板自带的文本框显示出来了,很难看。

2、教学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有阻塞感。

这节课教学设计有复习导入——意读——研读——美读。

研读部分是课堂主体,由从何归、为何归、归向哪组成,这三部分之间我都是用学生的阅读困惑引入,但是这几部分之间是否可以衔接得更婉转?特别是对“虚室”的解读。

在“羁鸟”“池鱼”之后,怎么突然转到“虚室”呢?3、过于关注教学语言,导致课堂发挥很受影响。

很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上次去九中听《项脊轩志》,特别钦佩宋玉荣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凝练,有启发性。

于是课前写好了背景相关,总结部分的内容,可是不管脱稿还是不脱稿,事先写好的东西必然不能完全适应课堂,那么或读或背出来,必然达不到与学生相融合的效果。

顾此失彼,过犹不及了。

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展示了,而忽视了学生。

其实,平日的课堂我应该是比较善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实际生活传递给学生的。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归园田居》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

2.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

教学步骤:1.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仕途经历和归隐田园的原因。

2.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解释诗中描绘的田园景物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章节二:诗歌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和结构。

2.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步骤:1. 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意,解释诗中描绘的田园景物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 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结构,探讨诗的起承转合和韵律美。

3.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章节三:诗歌解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解读《归园田居》的深层含义。

2. 探讨诗歌主题和诗人的思想观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隐喻,探讨其深层含义。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思考和讨论。

章节四: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运用《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引导学生以《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情感为灵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归园田居》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对《归园田居》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

教学内容:1. 回顾和总结《归园田居》的学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析题:题目就像人的眉毛和眼睛。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归”。

“归”是题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屏幕显示)四、诵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

(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3、自由朗读: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为何而归?(1)本性爱田园。

(2)官场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

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学生自由发挥)(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

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

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

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5、诗中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白描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6、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小结:1、《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2、艺术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二是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三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四是语言朴素自然。

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二课时七、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

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②轮鞅(y 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

披草:拨开野草。

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兴:起床。

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

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

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

【注释】①去:离开。

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

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

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

⑤丘垄:坟墓。

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⑦焉:何。

如:往。

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异朝市:市朝变迁。

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

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

②遇:焦本作“可”。

③漉:过滤。

滤掉酒糟。

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

多人聚合欢饮称局。

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

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

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

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

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讨论、明确:《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

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

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

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

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

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5.小结:《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

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

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

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八、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

九、布置作业: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⑶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