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教师对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及建立根据地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绘制动感地图、影片放映等多种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③难点: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及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处理方法:通过问题的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课前导学①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②根据自由阅读卡提供的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制作红军军服。
③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制成动感示意图,突出重要名称。
④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渗透点①学生根据语文、地理知识,丰富、解答历史课中所出现的问题。
②学生通过自制军服、活动示意图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丰富了业余学习生活。
③学生可用适当的文艺形式总结、深化本课知识。
④对本课知识的感悟,可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多媒体设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网http://81.china.1840—军旗飘飘http://mil.jqpp/index.htm●○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我们先做个小游戏。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教案doc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杨警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会议。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1.图像法。
在导入新课时则可以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从中导入的方法。
2.提问讲解法。
通过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观念。
3.故事穿插法。
本课内容故事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讲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
也可以放在课后活动中。
4.讨论法。
对于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往农村的原因,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
5.诗词辅助法。
对于本课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搜集毛泽东诗词并背诵,加深理解。
相互印证。
●教具准备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投影仪。
2.影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及相关设备、“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看一个电影片断。
(放《南昌起义》影片中的一个片断)。
然后,请学生回答或老师解说,提出电影的名字叫《南昌起义》,接着提出问题: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南昌起义发生过程中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等等,从而导入新课。
1.南昌起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南昌起义的内容,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③过程: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失败。
④余部: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湖南。
⑤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板书]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③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学习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2、了解毛泽东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3、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及数据材料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4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完成下表。
2、请同学们在南昌起义示意图中先找出几个相关地名:“南昌”“瑞金”“三河坝”“汕头”“宜章”,然后运用南昌起义示意图为同学们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
(要求:①语言简洁。
②讲述中要用到你刚才找出的南昌起义相关信息和你在图中找出的几个地名。
)3、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又要南下广东?(三)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5——56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秋收起义的相关信息。
完成下表。
2、毛泽东为什么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呢?3、结合下面材料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分析: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呢?材料: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及农产品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点拨,检测环节解决问题。
(五)点拨,检测。
(六)本课小结。
(七)堂堂清。
教学设计3: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生:“八一建军节”。
师: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不要着急。
我想,通过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进入新课师: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生:(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
师:回答得真不错。
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挂图(油画:《南昌起义》)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
(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生:(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
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师:同学们,×××同学讲得怎么样?生:好!(掌声鼓励)师: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生:(抢着回答)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第12课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学习和探究过程:导入新课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年幼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但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导入新课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概况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
[要求学生在51页地图上标明位置]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陈毅等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东途中受挫。
{出示相关的图片}2、起义军为什么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敌人来围,敌强我弱;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3、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看课本)毛泽东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1、秋收起义的概况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结果:失败2、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毛泽东命令部队暂时退回到文家市。
3、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认为部队应如何行动?是攻打大城市长沙,还是进军农村呢?为什么?【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总课时第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 李龙江审核: 授课人: 时间:2014年月日
一、旧知链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实行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血腥镇压革命运动。
为了挽救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
杀政策。
二、【学习目标】(1分钟))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概况。
2、理解毛泽东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三、【阅读文本】导生带领全班同学大声齐读课本正文部分(5分钟)
四、【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历史教课设计-第 12 课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第 12 课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教课目的经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争公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经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指引学生剖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把队伍带向乡村,开拓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广泛真谛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联合的光芒模范。
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进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拜之情,同时培育学生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来源理去剖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剖析和教课建议一、要点和难点本课的要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材从公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戮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抗争公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以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依据地的成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靠谱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依据地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创始了一条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争夺城市、争夺政权的独一正确道路。
本课的难点是:毛泽东为何要领导起义队伍向乡村进军。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成立乡村革命依据地。
这主假如因为不一样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单薄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微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仇敌的力量强盛。
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毛泽东带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乡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之路。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前期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北伐战争的整个历史事件,并且知道蒋介石叛变了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对共产党员实行血腥屠杀政策;那么面对国民党这一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采取了什么措施去回击,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而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2、学习者分析:初二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但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比较强;而且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有对下一课再进行学习的渴望。
他们都比较喜欢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在他们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的情况下,可以将学习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课标内容: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2、掌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3、了解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以及工农红军的建立。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小故事,穿插在讲课的过程当中。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用投影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
3、教师课前制作历史视频,直观地再现当年起义情景。
4、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及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南昌起义的内容并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2、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二、南昌起义:时间:1927、8、1
地点: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经过:南昌——瑞金——三河坝——汕头——受挫分兵
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2、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攻打城市失败------文家市决策,退向农村——三挽改编,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 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时 间:1927年9月。
领导 人:毛泽东。
地 点:湘赣边界。
结 果:进攻城市受挫,放弃城市,进军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 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二、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对照课后习题地图回答)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3.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插图《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会师时间、改编后的部队名称、领导人:)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小组议论并发言。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领导课时 1 第周第 1 课时总第 12 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
进一步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
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难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1、大屏幕上展示伟人图像、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图片组合。
2、播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音像资料和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渲染烘托历史背景,调动和激发学生情绪。
3、引出:中国革命向何处去?革命先驱们如何在腥风血雨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二、新课处理一、南昌起义过渡: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征服。
我们高举起革命大旗,开始武装反抗。
展示南昌起义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写作方法: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明确,内容准确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洁精炼,有简短的评论和感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报道作品。
出示问题: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6、自由阅读“三湾改编”和观察中国人民革命军队的第一面军旗的图片。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8、补充:微课展示中央根据地、豫鄂皖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等7个主要根据地,简介主要领导者、起义名称和疆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二、某某起义
4、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某某起义爆发了!假如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战斗,请你以一名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要求交代清楚,文字简介,有自己的感想和客观的评价。(指导写法)
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时事报道。
5、微课展示其他7个主要的革命根据地,深化对“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理解,发展历史实证的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四、井冈山会师
1、导引:某某起义后,南下某某遭遇失败,朱德率领队伍转战井冈山,与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2、大屏幕出示“某某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了解某某起义队伍的转战历程。
4、活动教学:通过活动、体验性教学,在同情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五、教学环境和资料准备
1、学生资源的准备:自读文本,完成课后“练一练”;初步进行“活动与探究”(在文本中标画出来)。
2、教师资源的准备:电脑、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
六、板书设计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2: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材分析】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实行暴力屠杀的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相反,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不屈不挠的探索。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个民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一条历史主线上,演讲前辈的英雄故事,帮助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以立体地再现历史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的历史,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里程及艰难曲折。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的革命道路是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复习:1、黄埔军校是在什么时间建立的?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2、南京国民政府是在什么时间建立的?性质是什么?它的建立标志着什么?(检查)导入:同学们,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实行暴力屠杀的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相反,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不屈不挠的探索。
那么,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探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板书)第一部分内容南昌起义(板书一、南昌起义【自主探究】1、背景:2、时间:----------------。
3、领导人:-------、-------、--------、----------。
4、结果:5、历史意义:【成果展示】5分钟后提问检查,然后3分钟限时记忆,检测。
第12课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重点和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入手,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出毛泽东的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然后导入新课。
3)学习新课:一、南昌起义从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把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朱德的枪》《南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示意图》,并提问:《南昌起义》图片中讲话的人是谁?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二、秋收起义学习时,先布置学生阅读小字“八七”会议的内容接着多媒体出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钢鼓、安源分三路进攻,受挫后在文家市会合,南下途中三湾改编,最后落脚在井冈山并建立起中国农村第一个根据地。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本课的难点。
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要点归纳。
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
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和“红军的军服”,并有机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能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现实参与——自我教育;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之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前赴后继与敌人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以真情实感,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思路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惟一正确道路。
②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教法与学法①教法:创设情境—现实参与—启发引导②学法: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合作探究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①师生合作:发挥学生网络经验丰富的特长,收集音像、图片及有关专题研究的资料,创造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_《星星之火_可以燎原》教案

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感知也已了解了历史课基本学习方法和在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尽管学生们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但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喜欢争论和提出质疑。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经有了了解,但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前一课学习的内容已经为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较浓厚的。
对于本课难点的掌握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学习小组成员的表现也会影响本节课的进度和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和收集资料,说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3.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分析总结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讲述、讨论等方法,自主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形成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在通过搜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及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3.学生通过观看课文和插图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了解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体现,使学生形成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主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创设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的史实,知道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要不屈不挠,善于总结经验,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 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运用,特别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成语的运用。
2.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图片、正确书写和发音、含义解释、历史故事等内容。
2.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成语:教师详细讲解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发音和含义。
3. 学习成语:学生跟读成语,教师纠正发音,确保学生掌握正确发音。
4. 练习运用:学生进行成语填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运用成语的经历,互相学习。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发音和运用方法,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1. 学语书写、发音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习和探究过程:
导入新课
1.前课复习: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老师: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年幼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但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导入新课
一、南昌起义
先看一段影视资料【关于《南昌起义》的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1、南昌起义的概况
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
[要求学生在51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东途中受挫。
{出示相关的图片}
2、自主探究:起义军为什么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
【敌人来围,敌强我弱;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3、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
1955年我国所封的十大元帅中,有7位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另外3位:罗荣桓、彭德怀、徐向前)
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课件展示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自主学习秋收起义的相关内容,同时要学生结合书本完成练习
1、秋收起义的概况
时间、地点、领导人和结果
2自主探究: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毛泽东命令部队暂时退回到文家市。
3、共同参与: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认为部队应如何行动?是攻打大城市长沙,还是进军农村呢?为什么?
【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其内容见课件示意图),史称文家市决策。
按照决策精神,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呢?】。
途中,出现了逃兵现象,纪律有些涣散,对此毛泽东为强化队伍,在三湾村进行改编,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
经过改编后,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不久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起点,它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真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犹如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久,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了-----
四、井冈山会师
(观看课件)自主学习井冈山会师的相关内。
时间、会师的队伍、会师后队伍的名称、地位和领导人。
在艰苦的环境下,红军仍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续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同时,在它的影响下,各地先后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建立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看课件)
课堂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给予敌人一次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敌人,同时也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从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作业: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