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等措施,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那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在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农业政策之一,因此,农田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农田基本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农田建设的合法合规。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农田建设的标准和措施,以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注重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农田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农田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好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要素,实现农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农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注重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完善水利设施、优化种植结构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建设措施,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注重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只有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一)田。

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

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

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

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

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通过改良土壤、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等手段,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的过程。

那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包括土壤改良标准。

土壤是农田的基础,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的改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土壤改良标准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施肥、翻耕、种植绿肥等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涉及农田布局优化标准。

农田布局的优化是指合理规划农田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在农田布局优化中,需要考虑土地的坡度、坡向、土壤类型等因素,科学规划田块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确保农田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包括农田水利设施标准。

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确保农田在干旱季节能够得到充分的灌溉,同时在多雨季节能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涝对作物的危害。

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包括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高效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如精准农业技术、无人机播种技术、智能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作物的品质。

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广应用这些高效农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涉及土壤改良、农田布局优化、农田水利设施、高效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

只有按照这些标准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农田的高标准建设,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地能够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农田进行平整、整治和改造等综合措施,使土地达到一定的平整度和适宜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平整度要求:土地平整度是指土地表面坡度、高差和凹凸度等因素对农作物栽培、农机作业和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程度。

平整度要求视地形、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方式等因素而定,通常包括水平度、平坦度和坡度等指标。

如农田水平度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2. 土地整治措施: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包括石头、杂草、杂志、树桩等障碍物的清除;土地石灰化、改良、复垦等治理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农田排水系统建设:排水是农田平整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地形和土壤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措施构建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避免积水和涝灾。

常见的排水方式包括简易沟渠、排灌沟、地下排水管道等。

4. 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灌溉是农田平整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灌溉系统,提供水源,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

灌溉方式可以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分浪费。

5. 农田道路和排灌设施:高标准农田平整建设还需考虑农田道路和排灌设施的建设。

道路建设方便农作物管理和农机作业,排灌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农田排水和灌溉的正常运行。

6. 生态环保要求:高标准农田平整建设需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规律和原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在排水和灌溉过程中,应注意节水和减少水土流失。

以上是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合理规划和实施这些标准和要求,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资源日益减少,我国粮食生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本人将从高标准农田的概念、建设标准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高标准农田的概念高标准农田,顾名思义,指的是标准较高的农田,也就是相对于传统的农田,在耕作方式、农栋设施、土壤质量等方面都要达到更高的标准。

其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1.土地质量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选好土地,同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根据国家关于耕地质量标准的规定,对于适宜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其耕地单元面积应不少于1.2亩,土层厚度应不少于40厘米,土层含砂率不超过35%,土壤容重在1.0克/cm³以下。

2.耕作模式标准:传统的耕作方式多为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引起土地沙化、退化等问题。

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采取机械化、智能化的耕作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科学、现代化。

3.农用地设施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还需要规范化的农用地设施。

根据国家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户应当在网格化管理、数据化管理、智能农业管理等方面进行投入,大力推广雾化灌溉、滴灌等节水技术,改善农户的水土环境并提高生产效率。

4.农田环境保护标准:为保护农田环境,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国家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重金属等使用的监管力度,大幅减少相关污染。

同时,采用覆盖式耕作,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实现自然循环式农业,保证农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从而有力地支持我国农业发展。

它将促进农业的“绿色化”,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使得农业生产更具有可持续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解读一、概念和内容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等五项工程。

二、目标与工程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四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四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各项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1.土地平整工程。

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面平整。

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理化指标应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田块规格和平整度应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田块面积北方平原区宜不低于200亩,南方平原区宜不低于100亩;丘陵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90%。

2.灌溉与排水工程。

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完善灌排体系,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6;灌溉保证率北方地区水浇地应不低于50%,水田应不低于70%;南方地区水浇地应不低于70%,水田应不低于75%。

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排涝标准应不低于十年一遇。

3.田间道路工程。

通过实施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

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不低于95%,丘陵区应不低于80%。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通过实施农国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预防和减少农田的自然灾害,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的耕地,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壤肥力: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能够保证稳定高产。

2.水源保障:有可靠的水源,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机械化程度:地势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

4.土地质量:有较好的土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

一、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有什么区别?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相比普通农田更高,主要体现在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上。

如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水源保障,地形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土壤质量优良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增强农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如何提升农田的标准?
提升农田标准主要从改善土壤质量、改良土壤肥力、加强水源保障、改善地形地势等方面入手。

例如,进行科学的施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建设灌溉设施,保证农田的水源供应;进行地形改造,使得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田的产出,同时也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源保障、机械化程度和土地质量等方面,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施工,建设符合农田生产需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是土地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农田地力等级标准。

农田地力等级标准是根据土壤肥力、土壤墒情、土壤透气性、土壤渗透性等指标制定的,农田地力等级标准的达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

只有土地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保证农田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是农田基础设施完善。

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田间道路、田间水利设施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保障农田的生产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保证农田生产的顺利进行。

再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是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禁止破坏湿地、水源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

同时,要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底标准是科学施肥、合理种植。

在农田生产过程中,必须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化肥等,保证农田作物的生长所需养分。

同时,要合理种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确保农田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只有确保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地促进农田生产力的提高,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广大农田建设者和管理者能够深入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农田建设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一、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以下项目标准。

二、土地平整1. 土地平整应符合以下要求:a) 土地平整应有利于水土保持和农业机械化作业;b) 土地平整应有利于田间灌溉和排水;c) 土地平整应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2. 土地平整应遵循以下原则: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 保护耕作层,不得破坏耕作层土壤;c) 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三、灌溉与排水1. 灌溉与排水应符合以下要求:a) 灌溉水源应保证农田灌溉需求;b) 灌溉设施应满足灌溉需求,并具备节水功能;c) 排水设施应满足农田排水需求,防止农田积水。

2. 灌溉与排水应遵循以下原则: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 充分利用当地水源,节约用水;c)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四、田间道路1. 田间道路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田间道路应满足农业机械化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b) 田间道路应布局合理,路面平整,方便通行;c) 田间道路应与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协调一致。

2. 田间道路应遵循以下原则:a)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b) 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c) 保证工程质量,耐用可靠。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1.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应符合以下要求:a) 农田防护设施应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风蚀;b) 农田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应能保护和维护农田生态环境;c) 农田防护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应与农田生产和生态功能相协调。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一、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农业科技服务、道路通达、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农田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农田生产的现代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本技术标准旨在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技术措施,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田间道路、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

土地平整应达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无杂草、无杂物、无石块等要求,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种植管理。

土地平整应避免造成土壤压实和表土层破坏,保护土壤结构和水土保持设施。

三、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和作物生长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逆性。

土壤改良应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等方面,如增施有机肥、客土改良等。

土壤改良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对土壤造成损害。

四、灌溉与排水灌溉系统设计应符合水资源利用规划,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农田灌溉充分、均匀、适时。

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确保农田排水顺畅、防洪排涝安全。

灌溉与排水系统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防护应包括风害、水害、虫害等方面的防护措施,确保农田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生态环境保持应采取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六、农田输配电输配电线路应合理布局,满足农田灌溉、照明和其他用电需求。

输配电线路应采用安全、可靠、环保的电气设备,确保用电安全和环境友好。

输配电线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七、农业科技服务应配备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应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应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了规范和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以确保农田的质量和产量。

首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土地选择标准。

选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土地应具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等条件,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农田的生产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其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科学的土地整治和利用标准。

在农田整治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等工作,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在农田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标准。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质量和产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田的质量和产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农田质量和产量,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农田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2148-2012是中国国家标准,是农田建设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旨在提高农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率,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该标准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引言、术语与定义、农田基本建设、农田维护管理与改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农田土壤肥力建设与管理、农田防护和农田调控。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引言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该标准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说明。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合理的农田开发利用,许多农田存在着土地质量差、水资源短缺、农田污染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田质量,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制定了这项标准。

接下来是术语与定义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术语进行定义。

这些术语包括农田、耕地、坡耕地、斜坡地、农田基本建设等。

明确这些术语的含义,便于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第三章是农田基本建设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范。

其中包括农田平整、坡耕地防护、农田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保证农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是农田维护管理与改良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的管理和改良进行规定。

包括农田防渗排涝、农田培肥施肥、农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改良,能够保持农田的良好状态,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第五章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范。

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灌溉管理、农田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水资源是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保证农田良好生长和高产的基础。

第六章是农田土壤肥力建设与管理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定。

包括土壤改良和保育、有机肥的施用、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土壤水源管理、农田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技术和设施水平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标准是指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需要达到的技术和设施要求。

以下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方面的详细内容。

一、农田基础设施1.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包括水源供应系统、灌溉设备和排水系统等。

水源供应系统要确保灌溉水源充足,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灌溉设备要科学合理,能够准确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排水系统要能有效排除农田积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盐碱化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2.农田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包括土地整理、平整和固结等工作。

土地整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疏浚、填筑、分割等工作,以提供良好的农田土壤环境;土地平整要保证农田地面平整、坡度适宜,以利于耕作和灌溉;土地固结要采取措施加固农田土壤,避免因土壤松软而导致农田塌陷。

二、农业生产技术1.优质种子选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选用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优质种子,如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农田管理技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作物的种植管理,包括施肥、植保、灌溉等方面的技术。

施肥要根据土壤质量和农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植保要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选用农药、适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灌溉要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

三、土壤水源管理1.土壤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包括有机质的补充和土壤结构调整等。

有机质的补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减少盐碱化和土壤侵蚀。

2.水源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保护农田水源的质量和数量。

质量方面,要避免农田水源受到污染,如农药、化肥等物质的污染;数量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农田水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一、建设内容:1、土地整理:将农田土地整理成整致、有坡护、正交设计的景观规划,以满足土地利用及其生产功能的变更。

2、水土保持建设:建设农田水土保持工程,根据不同土地性质选择合理工程技术,防止土壤走失、滑坡等灾害,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水土资源。

3、林草建设:根据栽种目的、宗旨,选择地形、植物适应性强、绿化美化作用突出、色彩缤纷多样的植物进行种植,对农田建设提供多样性美观。

4、耕地改造:为提高耕地利用率,实施农田耕地改造工程,既要充分考虑土壤肥力的改良,又要确保农田的功能和规划用地的安全。

5、水土流失治理:根据水质状况和水流分布,实施周转排水、改善土壤机械性能等技术措施,开展水面、杂草以及其他水土保持性活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农田的健康、稳定发展。

6、梯田建设:建设梯田,以解决耕作难度、改善水土状况、节约用水、提高效益等目的,选择梯田开发区域,完善田坎设计,采用抗洪抗灾建设技术。

7、灌溉工程:实施农田灌溉工程,提高农田作物的秸秆利用率,实现农作物种植更灵活的目的,有效补充降雨不足,缩短作物成熟与收获期。

二、建设要求:1、设计要求: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划书查询、勘测、论证、规划、设计等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及建设效果。

2、施工质量:施工设计要求满足当地气候、地貌和地理条件。

同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文件,以确保高品质和高质量的施工要求。

3、后期管护:建设完毕后应加强对施工林草和植物生长情况的管护,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进行植物管理,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施工措施,保护建筑质量。

4、综合性措施:须加强农田建设的数据分析、运维数据收集及信息共享,提高各类禽畜及其产品的种植效果。

应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秸秆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保证农田发展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注重技术输入,又要注重技术控制和改进,以达到保护水土资源及良好景观、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多少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多少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多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农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土地质量、水利设施、田园基础设施、农田生产力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质量标准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等指标。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土壤肥力达到一定的标准,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孔隙度,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根系伸展,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土壤水分是指土壤中的有效水分含量,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土壤水分充足,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水利设施标准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等。

灌溉设施是指为农田提供水源的设施,包括渠道、水泵、喷灌设备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完善的灌溉设施,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排水设施是指排除农田内过多水分的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良好的排水设施,防止农田水浸影响作物生长。

再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园基础设施标准包括道路、田间水利设施、防护设施等。

道路是指连接农田的道路,便于农民进出农田,运输农产品,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便捷的道路,提高农田的交通便利性。

田间水利设施是指农田内的水利设施,包括小型水库、水塘、灌溉渠道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合理的田间水利设施,保证农田的水资源供应。

防护设施是指为农田提供防护的设施,包括风雨棚、遮阳网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有效的防护设施,保护作物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田生产力标准包括作物产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作物产量是衡量农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指农田作业过程中机械化程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提高农田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作业效率。

山东高标准农田标准

山东高标准农田标准

山东高标准农田标准
一、建设目标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到2025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600万亩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50万亩左右。

二、建设标准
1. 土地平整。

田块相对集中,每个田块面积在50亩以上。

田面平整,平均每个田块高差在30厘米以内。

2. 土壤质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克/公斤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20厘米以上,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3. 水利设施。

灌溉水源稳定可靠,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灌排渠道布局合理,达到旱能浇、涝能排。

4. 农业机械。

耕作、植保、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5. 农业科技。

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6. 配套设施。

包括田间道路、输变电设备、农田防护林等配套设施要齐全完善。

三、建设方式
1. 新建。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的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

2. 改造提升。

对已建成的集中连片、具备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通过改造提升、补齐短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

3. 生态修复。

对因采矿塌陷等原因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区域,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恢复耕地面积和质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展开全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包括综合标准,主要措施标准等,详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内容如下:(一)综合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二)主要措施标准-水利措施1.灌溉工程(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6)推广各种适用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一般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0.25米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达90%以上”。

1 一般规定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1.2 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3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1.4 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别。

1.5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2 土地平整工程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3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城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

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

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应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农业部提出的,旨在提升农田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农田建设的最低标准,为农田建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框架。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定了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
一是土地质量要求。

按照《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土地质量,这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和土地整治来实现。

二是水利设施要求。

农田建设需要建设良好的水利设施,包括排水渠、灌溉设施、堤防等,以保证农田的正常灌溉。

三是抗旱性要求。

农田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旱性能,可以考虑在农田中布置多层次的抗旱设施,如植物覆盖、增水改造等,以有效降低农田的旱情风险。

四是环境保护要求。

农田建设应遵循“绿色发展”原则,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如排污净化、水质净化、土壤修复等,有效减少农田的环境污染。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升了农田建设的质量,可以有效解决农田的灌溉、抗旱、环境保护等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未来,我们将积极推进农田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为
农民和全社会创造更多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结合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一) 高标准农田应达到田地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生态优良、科技先进、全面节水、旱涝保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产稳产标准。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著提升,特别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详见表1),实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公斤/亩(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

项目按灌区或流域从源头上筹划,整体推进。

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

项目区必须集中连片,连片规模应不小于350公顷,使其显现规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丘陵山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通过严格筛选。

项目区应具备可持续稳定利用的水资源条件。

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外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水量能够满足灌区农作物灌溉需水要求;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设计建设达到国家排涝防洪标准。

项目区应选择灌排条件较好、土层深厚、增产潜力大的区域,优先选择现有基本农田,项目建成后能够保证工程设施至少15年发挥效益,建成后应保持30年内不被转为非农业用地;交通便利,具备10KV农业电网及其他动力配备条件;农机具配套应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识标牌设置应当统一、规范、实用。

项目标志牌应当是固定的、永久性的。

标志牌公示内容应包含项目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工程建设内容,设计、施工、监理、管护单位,监督举报电话等基本信息。

二、主要措施标准(一)水利措施1、小型水库。

包括新建和扩建加固,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2、拦河坝。

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3、排灌站。

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4、机电井。

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

新打井和修复配套机井应满足《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要求。

机井和泵站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行业规范标准。

5、输变电线路配套。

架设配套高压线路应采用杆上变台,无遮拦导电部分距地面应不小于3.5m。

低压线路采用低压电缆,应有标志。

地埋线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深度不小于0.7m,符合电力行业技术规范。

低压线路进入泵房需穿管通过,管径应大于线径的1.5倍。

6、灌排渠系工程或坡面水系。

包括开挖疏浚渠道、衬砌渠道、埋设管道、渠系建筑物。

(1)开挖疏浚渠道。

①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行业规范。

②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盐碱化地区,排水渠道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的规定。

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地下水埋深小于2m时,应设农排,埋深小于2.5m时,应设斗排。

项目区及灌区的排水(碱)渠应完全连通,按农、斗、支、干排成体系汇流盐碱水排出项目区。

排渠弃土应整平或整修成农用道路。

(2)衬砌渠道。

输水渠系达到管道或混凝土防渗标准,渠道衬砌应坚固耐用,混凝土抗压标号达到C20,抗冻标号达到F200,预制板厚度达到6-8cm,砂石垫层厚度达到20-30cm,复合土工膜达到350g/m2,塑料薄膜厚度达到0.3mm以上,衬砌渠道顶部采用混凝土压顶板,渠道衬砌使用年限达到15年以上。

支渠、斗渠进水口必须设计一定长度的测水测流断面或设置量水设施,满足测水要求。

在有条件的项目区可采用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的砼渠槽整体装配的渠道防渗形式。

(3)埋设管道。

输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UPVC及新型管材,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

(4)渠系建筑物。

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桥、涵洞、闸门、跌水与陡坡、量水等设施,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的要求。

桥、涵、闸等建筑物设施配套齐全,农桥宽度与所连接道路相适应,不超过8m;涵洞根据无压或有压要求确定拱形、圆形或矩形横断面形式,承压较大的涵洞洞顶填土不应小于1m,对于衬砌渠道则不应小于0.5m。

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应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的要求。

7、喷灌。

管道工作压力达到0.6Mpa以上,应符合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8、微灌。

各项指标应符合GB/T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地埋管埋设深度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并满足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

管道工作压力达到0.4Mpa,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间距、长度合理设定,且能满足今后滴灌自动化设计的要求。

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

9、小型蓄排水工程。

包括新建和扩建加固。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10、其他水利措施。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11、泵站。

泵站包括水泵、过滤器、启动设备、变配电设备,泵房,沉沙池。

0(1)扬排水泵站。

符合国家水利行业规范。

(2)河水、井水滴灌泵站。

水泵:河水灌溉时,采用离心式水泵,底阀防护从池底到水面以上30cm处的范围内必须进行全面防护设置拦污栅;井水灌溉时,采用潜水泵。

水泵配套动力采用外部输入电力。

过滤器:采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启动设备:采用变频启动设备。

泵房:河水滴灌泵房采用砖混墙体、彩钢夹心(厚度不低于10cm)屋顶,泵房套间设计,面积不低于50m2;井水滴灌泵房采用砖混结构,泵房套间设计,面积不低于40m2。

沉沙池、蓄水池: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长度和横截面的尺寸根据水质要求规范计算确定,要求铺设不低于30cm宽的压顶板,沉沙池必须设防护栏,蓄水池必须设防护网、拦污栅,且需设安全警示牌。

各项标准的设定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尘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的要求。

12、施工临时工程。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13、其他工程。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二)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

(1)通过秸秆还田、油渣还田、全程施肥、深松土壤、拉沙改土、增施农家肥及商品有机肥等多种措施,加快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项目区耕地全面进行测土平衡施肥,达到科学施肥。

农家肥按22500~30000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kg/hm2标准施用。

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至少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11)的要求。

(2)改造瘠薄土地,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使耕作层达到25cm以上。

改造砂浆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要清除砂浆卵石并掺合粘土。

2、良种繁育。

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晒场、仓库,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优势农产品的需要,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性条件。

项目区原有仓库、晒场:项目团场仓库已残缺破损的,应改建或新建相配套的良种仓库,面积不低于1000m2;粮食晒场不达标的,每5000亩以上粮食作物种植连队,应改建或新建晒场面积不低于750m2。

性能与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3、购买良种。

高标准农田除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外,还应引进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良种,以满足项目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

4、购置设备。

购置良种检验检测设备以满足项目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性能与指标达到国家规范标准。

5、农业机械。

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

表2 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规范性标准)单位:%表3 高标准农田主要农机具配置(参考性附录)(1)购置农用动力机械。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生产效率,应合理购置农用动力机械,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机械化作用水平。

(2)配套农机具。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生产效率,应合理购置农用机具,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机械化作用水平。

(3)购置植保机械。

为预防和降低高标准农田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应合理购置植保机械,满足高标准农田的植保要求。

6、其他农业措施。

(1)土地平整要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条田大小要考虑灌排、机耕作业、风沙灾害等因素,条田方向考虑主风向、地形、地貌条件及作物光照要求,一般以南北向为主。

土地平整包括田块调整与田面平整。

田块调整是将大小或形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科技的应用。

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的技术要求。

表4 高标准农田田面平整度(规范性标准)(2)清除耕地白色污染。

在耕地土壤内当年使用农膜的残留量不能超过10%,耕作层土壤还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其布局应合理,且顺直通畅。

田间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达到100%,丘陵区不应低于90%。

1、干道。

干道要与团场、连队公路连接,需实现硬质化,路面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田间道路路面高出地面30cm~50cm,铺砂石厚度30-35cm,路基宽度7米以上,路面宽度6米以上,保证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大中型农业机械的通行。

2、支路。

支路需实现硬质化,路面采用砂石材料硬化,支路路基高于地面20-30cm,铺砂石厚度25-30cm,路基宽度6米以上,路面宽度5米以上,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