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期末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期末结课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变革和动荡。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一种奇特的意识形态崛起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传播,经历了漫长而不平凡的历程。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精神支柱。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一.HP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00年-1949年)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理论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主张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它首先在欧洲传播,并成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处于分裂状态,并受到了外国列强的压迫。
东方社会学会是第一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1905年由陈独秀成立,开始翻译并出版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
1919年,五四运动的兴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
此后,共产党员开始走向革命,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中国的革命。
二.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49-1966)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CCP)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促进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主旋律。
毛泽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领袖。
他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人民民主专政、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战略。
这些理论的重要贡献,使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文化大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66-1976)在1966年之后,毛泽东的工作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化大革命。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最大的收获是我明白了,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期末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期末结课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变革的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变革的方向和动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的视角。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鼓励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注重把握普遍规律,同时也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和个别因素的作用。
这一观点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避免机械简单化和主观臆断。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的科学方法。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本质,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辩证唯物主义的现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和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对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方法。
在当代社会,二元对立思维的弊端逐渐显现,无法解决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结课论文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何既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和解决办法,并合理地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唯有这样经济发展才能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循环,我们才能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以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但生态环境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无法保证人类可以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限制,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
因此,清楚地认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合理地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一、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但我们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取得显著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社会过度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使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
有关马克思的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
马克思主义论文10篇篇一马克思是一位真实面对事物本身的学者,是一位以思想深刻影响世界、影响当代人类历史进程的人.马克思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他是驻足和“活”在当下的.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伟人,怀念这位深刻改变当今世界并将继续影响人类未来的思想家.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学者,被西方称为“千年思想家”.人们对马克思的思想的尊重,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怀念,绝不是空穴来风、毫无缘由,而是因为他是一位真实面对事物本身的学者,是一位以思想深刻影响世界、影响当代人类历史进程的人.马克思之所以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条.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受到人们尊重,首先就是因为它的科学性、真理性.相较于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学者,例如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只是从道德的、伦理的视角去认识和批判世界,马克思则更多的是从经济层面、从经济关系演进的视角去分析一个社会的起源、运动和发展方向,去进行一种“实证”的考察、“经验”的分析.因此,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马克思的贡献,特别是他在社会历史观领域的贡献,是原创性的,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动力、机制、目标、前景的揭示,推动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的认知由自发走向自觉.马克思思想的价值性.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有着世界情怀的思想家,是一位伟大的人本主义者.从青年时期起,马克思就将自己的一生和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事业联系到了一起,而他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也就是人的自由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不同于以往的人本主义者,同时也不同于各种类型的乌托邦思想家,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定并不具有抽象的性质,并非如一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不可实现的“空想”,是“人间天堂的乌托邦”,而是以现实的物质生产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首先具有经济的性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依据,马克思的学说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双向统一,将人类自由解放的实现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是理性而深沉的,是科学而厚重的.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在马克思的话语体系中,“批判的”“革命的”“创造的”等词汇具有同义语意味,都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在对旧事物、旧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状态的扬弃过程中形成新事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思想批判性的方法论基石.作为关于事物发展和运动变化的学说,辩证法既承认事物发展的连续性、渐进性,同时也承认事物的根本质变,承认事物发展会出现质的革命性变革.因此,按照马克思的思想,事物发展从来不是因循守旧的,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对所有阻碍事物发展的力量,对所有导致事物停滞不前的因素,马克思实际上都是反对的;对所有既存的社会关系和秩序,马克思都是从发展的、变革的视角去看待.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思想是批判的、开放的和创新的,马克思既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最坚定的改革家.马克思思想的现代性.马克思是一位现代思想家.这里的现代,不仅指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并呈现问题的时代,而且指马克思本质上是要超越资本主义时代,是要全力解决资本主义时代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马克思的思想精神是现代的,他一直都“在场”,一直“活”在我们中间.这一点,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也可以得到非常鲜明的体现.例如,马克思的经济学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的政治学所要完成的对阶级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人学对人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追求,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统一”的强调,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对民族国家局限性的超越,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人类“共同体”的倡导和主张,等等.因此,马克思是一位现代意义的思想家,他不仅深刻省察和洞悉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而且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引,提供前景和方向性的思考.马克思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他是驻足和“活”在当下的.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作为批判的社会发展理论,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和超越,社会主义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和出现,人类历史发展的格局和面貌自此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影响下,资本主义自身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节和改变,开始注入社会主义的因子和元素.不仅如此,就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进程来讲,虽然在一段历史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发展走向了僵化教条,社会主义在苏东的实践曾遭遇重大历史挫折,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引入新时代.这就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创新,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系统确立,标志着以马克思的名字所命名的思想理论学说重新焕发了自己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厚重性与时代意义,再一次获得生动的彰显和现实体现.篇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留给我们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学科是与学术、学者、学风、学生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学科建设的领导权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者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风是学科健康发展的保障,学生则是学科建设的产物和建设成效的标志.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需要在掌握学科领导权、弘扬学术、尊重学者、端正学风、培育学生五个方面下功夫.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紧迫和重要.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科支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才能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固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加强学术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和重要原则.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必须遵循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研究、理论宣传上的科学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吸引力、影响力.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研究和学理阐释,加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力度,同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和价值立场,将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为科学理论,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样也应该坚持开放性的发展道路.要科学传承、合理借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借鉴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主动、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对话,敢于和善于回应当代社会思潮提出的挑战.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不会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才能在交流交融交锋中拥有话语权、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航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比较突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骨干承担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集中进行学术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开展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声音还不够,外语水平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育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职称和人才评价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国研修的专门通道.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术队伍后继有人,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自信和学者自信.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反对教条主义.当前,既要反对食古不化的倾向、食洋不化的倾向,也要反对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当时具体历史情况提出的个别观点、具体结论而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尤其是要反对和抵制唯西方学术马首是瞻、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和研究范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误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马克思主义只有立足当代实践、把握客观规律、体现时代潮流、服务人民大众,才能发挥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人们思想发展的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关键是要引导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自觉的价值追求.篇三“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创见,是中国就改善世界格局、发展周边关系所做的新探索,也是在中国经济总量日益攀升、在世界市场的角色与地位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这一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的积极回应.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世界市场的相关研究,是其长期关注的重点,马克思甚至曾为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专门构想过一部“世界市场册”,虽然最终并未完成,但马克思在其着作中阐发了许多关于世界市场的重要观点与构想.以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来思考“一带一路”倡议,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突出地表现在:“一带一路”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进一步来说,这种新实践可从马克思对世界市场研究的三个核心主题,即属性认定、危机应对和话语权来理解.1.“一带一路”坚持了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中性属性的认定.在马克思的研究中,世界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中性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统的地区贸易逐渐被世界性的贸易所替代,原本由封建国家所主导的世界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求.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这种发展是异常快速与深刻的,以至于马克思也不禁写道,在短短的一百年间,世界市场的发展竟然比以往几个世代的全部发展成果还要大.世界市场的大步向前,正是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这一切的结果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市场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在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就曾经长期持“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观点,认为存在“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中人为搞乱“姓资”与“姓社”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误读,在马克思的认知中,世界市场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平台,更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反映,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市场的特征也就不尽然相同,但是始终只有一个世界市场,并且其本身并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沿着马克思这一思路的继续深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因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市场对谁都是开放的,问题只在于如何才能在这片“汪洋大海”中不断捶打自身,加强本领,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所必须经历的,“一带一路”本身正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务实举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并且应该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基于此,“一带一路”正是社会主义中国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所提供的新愿景,它首先体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市场中性属性认定的坚持.2.“一带一路”拓展了世界市场危机应对的思路.马克思通过对大量经济数据的研究,曾认为世界市场的危机大约每10年出现一次.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虽然危机所出现的具体时间并不一定是马克思所预想的10年,但是危机的破坏力却越发惊人.并且在经济危机之外,危机本身也呈现多样化,如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等.究其根本,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中资本往往可以无限制地发展,通过种种对技术流与资金流的限制进而实现自身增殖的最大化.以至于马克思写道,世界市场仿佛自此沾染上了一种“热病”,而治疗这种“热病”的方法,却往往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将“资本的秘密”继续遮盖,进而将危机转嫁于世界市场的其他方.为此,从马克思的那个年代开始,世界市场危机的应对,每次都需要经历一次剧烈的“阵痛”才能勉强度过.但是世界市场的中性属性,决定了这些危机既可能通过世界市场加速蔓延,也可能通过世界市场得到缓解.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以邻为壑地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思路,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可以预见,当前现代资本还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世界市场中就确实存在被新的危机所笼罩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承认的客观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世界市场的国家,特别是大国,都应该审慎思考危机的应对方案,这是大国责任与义务的体现.马克思在研究亚洲问题时,就曾表示过应该使世界市场服从于各民族的“共同监督”,“一带一路”也正是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拓展,世界市场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不仅要共同监督,而且还要进一步提高在世界市场中的参与意识与分享意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到的:“‘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关于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新探索,其精髓在于这种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思路与方法并不是转嫁危机,而是共同直面可能的危机,同时,通过对资本的有效合理制约,也就是通过协商对话,将资本置于“阳光”下,即对资本予以有效的规约,以实现世界市场中危机的规避.事实上,这也是对世界市场危机应对思路的重要拓展和创新.3.“一带一路”改善了世界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在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的历程中,还特别关注世界市场中的话语权问题,而世界市场话语权本质上是各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反应.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若干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占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现象尤以英国最为突出.英国利用其自身的“先发优势”,凭借其巨大的经济总量与技术的垄断地位,在世界市场中肆意横行,打着“经济进步”的旗号,不断压制世界市场中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并且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以至于马克思写道英国堪称“世界市场中的暴君”,这样一个大国非但没有将世界市场的发展摆入正轨,反而发挥着一种“世界市场恶魔般的影响”.马克思及其逝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市场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都是处在一种严重不对等的状态下,这种不对等带来的是马克思所言的“文明的暴行”,与更加不平等不均衡的发展.可以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原先世界市场中各个参与主体间的和谐共存、互通有无的,如“田园诗般”的和睦关系,也被淹入了“利己主义的冰水中”.而“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正是意欲重新改善世界市场参与主体间关系的重大举措,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一带一路”的精神,源于中国的“古丝路精神”,而“古丝路精神”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上,已经留下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成为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当然“一带一路”,并不是“古丝路精神”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全人类诉求的构想下展开的.事实上,如果世界市场的参与主体间长期保持一种紧张的关系,或者说再次被“暴君”所统治,世界市场最终只会是资本以及霸权主义的“温床”,那么全人类的命运,必然会遭致蔑视乃至毁灭,只有弘扬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利益,世界市场才不会成为资本以及霸权主义的“乐土”.“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通过“一带一路”的实践,我们既看到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科学分析与思考,也看到了世界市场上“中国力量”的崛起,使我们能够沿着马克思的思路,为世界市场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而“一带一路”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用马克思的那句话就可以表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篇四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诞生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170年的发展史.岁月流逝,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失去思想光泽,而且在与时俱进中焕发青春活力,闪耀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宣示的就是这样一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担当.一、当今时代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时,正值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开始剧烈冲突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灾难人类未来的方向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在吸收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对这些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为人们观察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课论文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12级姓名闫伟光,赵腾飞2013年11 月19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西部教育中的应用——浅谈暑期赴甘肃永靖对西部教育进行调研学生1姓名闫伟光学号3012207150学生2姓名赵腾飞学号3012207148学院名称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摘要在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仍是不平衡的,突出表现为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
西部教育发展水平亟需提高。
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国家在农村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着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育水平。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组织也开始关心农村教育,组织各种活动帮助西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全国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也已经成为帮助农村教育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国虽然早已提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素质教育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有能力也应该给农村孩子带去素质教育的春风,让农村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三支一扶”的号召,我们走进甘肃永靖,深入农村基层教育,了解和支援农村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ABSTRACTIn today's China ,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uneven , the most prominent eastern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ed to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education . Rural education has caused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of common concern . Countries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rural education , efforts to improve rural education conditions, and improve educatio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have begun to rural education , organizing various activities to help the western rural area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 Summer college students nationwide to support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help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in . Although China has long been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 bu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policy has not been well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lso have the ability to bring quality education to the rural children of the spring , so that rural children to get round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 three of a help ," the call , we walked into Gansu Yongjing , in-depth rural grassroots education ,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rural education, focus o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to help children get a better education .目录实践简述 (1)整体进程 (1)调研结果与总结 (2)结合马克思主义对问题探讨 (4)鸣谢 (6)实践简述整体进程2013年7月1日,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实践活动的征程。
马克思结课大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学院:班级:组别: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摘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于《现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问卷调查》的分析与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价值观。
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而,随着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从高校教育的层面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方面,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大学校园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活跃的场所,大学生一直是各种思想和思潮争夺的对象。
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则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灵魂。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马克思论文有尊严的活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会摘要:温家宝总理在解释“尊严”的涵义时说,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人民,就是每一个人。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不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方法,而且给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这是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的一句话。
同样的话,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家总理两次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尊严,《辞海》解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而温总理认为“尊严的活着”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 第二,“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 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我们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总之,在物质需求和社会权利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个人能够凭借自我意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为“有尊严的活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也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这就是说: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形成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个人真正地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类彻底地获得了解放。
纵观历史,人类为了摆脱被奴役的生存状态,获得相对的生存自由,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马克思主义结课小论文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详尽阐述了资本家的本位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而不择手段,最大限度地榨取巨额财富,而整个社会又提倡完全自由竞争主义。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这就使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而避免这种混乱最终只有一个办法,即用一个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也并没有全盘否定资本主义。
他们一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价值;但在另一方面,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而且,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向我们证明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现阶段,国际形式非常复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存在,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大多数。
而且,国家经济繁荣,国民生活富裕。
所以社会上经常会出现“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等论调。
不过,这些声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观点看来,都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灭亡必然性的人所发出的。
因为,资本主义越繁荣,这说明其离灭亡就越近。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等一系列国家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正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
当然,一些人看到我们国家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提高就乐观的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就将到来也是盲目的。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一种社会形态的灭亡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况且现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马克思看来还没有到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地步,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说明其本身相对于原有的社会形态更加的坚固。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辛的。
马克思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不能超前建立一种社会制度,也不能阻止落后的社会制度走向灭亡。
马克思原理结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结业论文论文题目:权力监督机制中群众理念提出的科学性姓名:学号:年级:院系专业:时间: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权力监督、群众理念、公共权力、机制建设一、权力监督机制健全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早就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的机制建设,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成份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力腐败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多变,呈现了综合性、整体性的趋势。
在权力腐败的各种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中,公共权力运行监督不完善是主要因素。
而刚刚在京圆满闭幕的十八大上,再次提出了如何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建设,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这个重要课题。
而治理权力腐败,最根本需要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抓住这个根本才能减少权力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逐步铲除权力腐败滋生的土壤。
二、探寻权力监督制约工作的新思路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设,需要探寻规律,明确工作思路,坚持改革创新,着眼于权力运行沿着制度化、规律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与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法治和德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律保障。
公共权力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徒法不足以自行”,“天下之而难于法之必行”。
二是要强化依法执政与民主执政相结合科学执政理念。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执政思路和重大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执政理念的重大突破是依法治国内涵要求的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新机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执掌着人民赋予的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
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马克思思想论文最新6篇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但调查为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生极度缺乏对马克思这一伟人的感性认识,他马克思的头像,从老师嘴里知道马克思其人,从考试中知晓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因而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接影响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回想曾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里没有一个老师全面、完整、系统地介绍过马克思其人其事,因而非常惭愧的是:几年过去自己对马克思的深刻印象就是那张大胡子的大头像和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大学生,我们的目标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帮助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必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重新认识马克思,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坚定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明确实践主题主题决定方向,“读懂马克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主题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教学实践的目标是通过了解马克思的一生,他对人类的贡献、社会影响、治学精神,进一步交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巧妙安排课时本内容安排在国家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后,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之前,在第一节介绍理想、信念、信仰的内涵,突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之后,引入第二节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四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中国的信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之前,在中间穿插这一实践活动,从逻辑上承上启下,从心理上尽量减少学生对该主题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也由于采取先入为主的心理策略,更能增强学生的印象。
因时间有限安排2课时即可,第一课时教师讲授,第二课时学生交流。
三、精心构思实践(一)教师准备,精心介绍。
对马克思其人其事的介绍不计其数,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教师应在充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最典型的资料,提炼最精简的语言,凭借最生动的感情,精心推出打动学生的在介绍之前应提供几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边倾听边思考,例如:“我最佩服马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组织者、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2.马克思生平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到柏林大学论文在耶拿大学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因而未答辩即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民可以砍柴、放牧。
马原结课论文
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的浅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介绍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政治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主流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感悟在高中的时候,我是一名文科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少。
高中的课程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本书,除次之外,我们还学习了选修的专门介绍经济的理论课程。
但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毕竟知识九牛一毛,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本书概括了这四本书要学习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
在上一段中提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部分,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的书。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各种思想相互碰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本在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的书籍。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老师的语言幽默,解释理论的时候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这门课的学习,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这样的影响不是一年两年的,对我以后的人生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结课论文
学期:2010—2011—1班级:姓名:学号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摘要传统安全威胁是中国安全的重要战略对手,人民安全的凸现是当今世界安全的根本特征。
鉴此,结合当今世界安全的新形势,作者论证了树立人民安全观,以及制定和构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人民安全观传统安全威胁是威胁主体运用暴力手段主要危害主权国家的军事安全,进而危害其政权、制度、国土安全的一种威胁形式。
一国国家安全始终面临两大威胁主体:一是国家主体,即来自外国政府的敌对或侵略势力;二是非国家主体,即分别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民间反政府势力。
传统上,二者性质虽不相同,但主要威胁手段和威胁对象却完全一致,即都通过暴力手段直接危害对方的军事安全。
这种一致性,这表明两大威胁主体尚属同一范畴——传统安全威胁。
这种威胁形式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威胁、被威胁双方在军事上的相对不对称性,即双方的军事实力有可能均衡或反超。
主权国家之间存在相对不对称性,是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国家资源为依托,民间反政府势力并不垄断任何国家资源,何以与主权国家之间也存在相对不对称性呢? 在军事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双方胜败一般取决于人力军事,并不取决于技术军事,只要善于把民心民力转化为自己的军事实力,再辅之以高超的战略战术,就有可能通过扩大军队数量以打败对手,甚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使之人亡政息、制崩国丧。
冷战以后,民间反政府势力逐渐演变成了非传统安全威胁,但外国侵略势力对主权国家的主要威胁手段和威胁对象依然未变,成了传统安全威胁的惟一主体。
威胁、被威胁双方的对垒主体依然是国家军队,战胜取败的决定因素依然是各自的军事实力。
在军事均衡条件下,通过非暴力手段直接危害对方的文化安全——特别是思想安全,即通过腐蚀、摧毁其意识形态,培植、利用其民间反政府势力以危害其政权、制度和国土,已越来越成为该威胁主体的首要选择。
但这种“松土政策”的成功最终还须借助对方军心和战斗力的瓦解,例如原苏联解体和原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颜色革命中垮台的根本原因,正是各自国家的“六军不发”,甚至瘫痪、动摇和倒戈。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论文篇一:马克思论文2021字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课作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课作文
《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奇妙之旅》
哎呀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终于结课啦!说起来,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还真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呢。
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正在讲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观点,什么矛盾普遍性啊、特殊性啊之类的。
我当时就有点犯困了,迷迷糊糊地听着。
突然,老师提问了:“谁能举个矛盾的例子呀?”我一下子惊醒了,心里想着:这可咋办呀,我还迷糊着呢。
结果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我和我妈之间的一个小矛盾。
我特别喜欢周末睡懒觉,那感觉简直太棒了!可我妈呀,每到周末就非要早早地叫我起床,说什么不能浪费大好时光。
这不,这个就是我和我妈之间的一个明显矛盾嘛。
我想要舒适地睡懒觉,可我妈觉得我应该早起做点有意义的事。
哈哈,我赶紧举手,把这个例子说了出来。
全班同学都笑了,老师也笑了,说这个例子很生动呢。
通过这件小事,我慢慢就感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好像也没有那么抽象啦,它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就像这个睡懒觉和早起的矛盾,可不就
是矛盾普遍性的一种体现嘛。
到后来,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影子。
现在这门课结课了,但我知道这些原理会一直伴随着我,让我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儿。
哎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真是让我收获不少呢!我会一直记得这独特的学习经历,还有我和它之间的这一段奇妙之旅哟!。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结业论文
2017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结业论文论文题目:偶然与必然的论述学生姓名:张淇专业班级:工学08—IV类四班项目重复率观点论证论据实践价值语言论文得分得分%偶然与必然论述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实践。
以实践的观点看历史的必然和偶然,可以把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深入到历史深处。
从宏观的社会形态入手,在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中找出历史的必然和偶然;并着重论述了"人"的因素在历史中体现出必然和偶然,肯定其积极能动的意义;顺其自然导出诸如朝代更替、战争等历史事件,一步步阐释历史。
关键词:人偶然必然生活中总充斥着统一而对立的事物,就像必然与偶然这两个因素,它们总是互相牵扯,一同出现,它们的关系看似单纯,其实存在着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
而且世界上有很多名人,是由于一些十分巧合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而出名的,或许有些人对他们撇了撇嘴:不过是一些偶然的情况被他们碰到了,假如我也遇到那种情况,我也可以像他们同样成功的。
但是,当偶然出现时,有多少人可以抓住机会,又有多少人可以判辨其中包含的价值呢?放眼世界,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吧。
地理书中我记得有这么一则故事:地理学家魏格纳有一天由于生病住院,而且他的病床前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某天早上,魏格纳起床后偶然间看了眼地图,突然发现,非洲大陆板块与美洲大陆板块的凹凸处看起来好像切合,这使他兴奋不已,然后通过这个偶然的发现,他猜测着这两块大陆在以前是否是连在一起的呢,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分裂成现在的两块大陆呢?事后,魏格纳通过长期的分析和推测,最终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虽然这一学说后被证实不完全对,可是”大陆漂移学说”发现了陆地板块挪动的事实,创造了人们从全球视角去探究地壳运动的先河。
魏格纳虽说是偶然发现,但是若不是通过他长期的钻研和努力,加上他过人的思维能力,又怎么会有如此的成就呢?难道不应该说他的发现正是必然因素所趋吗?萨克斯管的发明者是安东尼.萨克斯,他精心钻研发明的萨克斯管刚问世时,人们对其嗤之以鼻,后来终于争取到了演奏的机会,却意外将其摔成两半,他勉强上台表演,抱着铜管几欲掉落的萨克斯坚持演奏,又由于无法翻看乐谱而好多次重复吹几个长音,竟然收到了奇效,演出大获成功,萨克斯也一举风靡全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结课论文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结课论文(70%)
一、论文参考选题范围
1、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2、世界和平发展之路
3、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4、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5、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应对
6、环境与发展问题
7、现代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
8、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9.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10.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梦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层设计”与“地方经验”
12.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二、论文构成要素
1、论文题目
2、姓名、学号、所属学院
3、论文摘要(200字以内)
4、关键词(3-5个)
5、正文(必须给出必要的页面注释)
6、参考文献(必须列出作者、著作或期刊名、出版社、年代、卷期号、引
用页码)
三、写作要求
1、不要空话、套话,要求必要的论证。
2、坚决杜绝相互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成绩。
3.全部手写,不接受打印稿。
4.论文总字数在5000字以上。
复习题
1、试谈谈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试谈谈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什么是充满机遇和和挑战
4、谈谈如何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科学看待中国国际形象
5、为什么中国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6、为什么发展必须兼顾环境
7、当代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如何面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双刃剑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相关材料】
题目: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F1205
小组成员:王自明201225020411
韩梦梅201225020416
王倩201225020415
孟铎201225020502
郭菁201225020425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F1205
小组成员:王自明201225020411
韩梦梅201225020416
王倩201225020415
孟铎201225020502
郭菁201225020425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报告
前言:调查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时间:2013.12.2
地点:河南工业大学
对象:在校大学生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时间观念淡薄,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娱乐方面,而基本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办法保证;厌倦学习,听课缺乏兴趣,上课纪律差,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甚至千方百计的逃课;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作业抄袭应付老师乃至不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并且考试时只靠突击。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学生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影响之下,被动甚至是强迫地学习,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和考试的机器,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学校都会尽量减少和压缩。
这样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出现严重的空位,兴趣、爱好、潜能和天赋等受到严重的压抑,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得其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得到削弱甚至扼杀。
这种现象令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不知如何主动学习,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缺乏危机感。
“高等教育由于专业设置的多元化,专业水平的多层次性,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难以形成可供操作的量化标准。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和“学习动机观”。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发现、探索活动掌握知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激发学生对
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在心理因素颇多,兴趣即为其中之一。
这种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为内在动机,其驱力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
无论是通过思想教育或具多种活动的引导,最终应使学生感到学习的需要,这是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时所必须明确的。
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增强学习动机固然可以通过增强行为的力量来促进学习,但学习也可以促进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动机的适宜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活动方面,而不是动机本身。
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譬如当对一个问题出现几种可供选择的答案时,学生往往困感不解,不知选样哪种答案才对,由于认识上的冲突,就会产生求知的好奇心。
正如布鲁纳所介绍的情况,在只标有自然条件的空白地图中,要求指出哪一个地区具备建立城市的可能性?当学生考虑在许多地方有建设城市可能性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建立起地理概念和提高其动机水平。
这种富有成效的学习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也自然增强了学习动机。
一、现在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1.根据我们对我校(河南工业大学)本科生进行的调查,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回答情况,6.71%的学生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报答父母”,4.08%的学生学习“设有特别的目的”。
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找个好工作”,占到总样本的33.09%;其次才是“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专业有所成就”,体现出较强的功利倾向。
2.学习兴趣不强。
很多大学生对现有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一部分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学专业,认为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没什么意思。
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采取消极、无所谓的态度。
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成绩“无所谓”,得过且过。
3.学风不良,厌倦学习、逃避学习。
学生出勤率不高,逃课、旷课现象普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扑克等课外活动上。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普遍存在,建设良好的考风和学风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
1.主观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
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受到”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进入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动机落差大。
其次,大学生学习态度未端正,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而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过程,相反却认为学习是为了混毕业、拿学位、找工作、赚大钱等,因此放松学习、无所事事。
把学习看作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
再者,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因为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或者遵从父母的意愿,或者受考分的限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等原因失去了选择理想专业的资格,所学专业很多是迫于无奈,并非自己所愿,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2.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就业的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尽管找到工作,但就业的质量也不高,专业不对口,工资待遇低下。
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觉得学无所用,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育体制的问题。
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学,学什么;还有很多学生产生懈怠心理,逃避上课。
目前的大学考试,学生只需要在考前突击
复习即可通过;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平时是否学习并不重要,只要在期末进行集中复习就可以应付考试。
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和侥幸心理,放松了对平时学习的要求。
再者,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的上课质量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部分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认真,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上课古板、单调、索然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学校学习环境不佳,学习氛围不浓。
高校扩招后,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
1.学生方面
(1)调整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能正常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要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敬业的、是乐群的、是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
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能正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生活有目标并能自控,能有效处理问题,培养共情与合作能力,有责任感,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并基本稳定,对自己的环境具有高效而满意的适应。
(2)培养学习兴趣。
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3)安排生活作息。
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住宿,而大学留给学生许多自由学习的
时间,这些时间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好恶、特长、客观条件等,恰当地自己选择选一些知识,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学校方面
(1)改善学校条件。
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
其次,要注意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无论是学校的精锐专业还是普通专业都应提供现代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求达到各学院和专业强项更强,弱项变强。
(2)调整课程设置。
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方面
(1)良好的教师风度。
所谓教师风度,是指教师个人的精神状态、个性气质、思想品质、道德风貌、生活习惯、穿着打扮等方面,通过自己特有的语言举止,姿态动作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一种个性鲜明的神韵。
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果教师仪表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热情认真、言行得体、自然协调,学生便会从内心敬佩,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宽松、活泼、认真、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地认真学习。
相反,如果教师因风度欠佳而使学生产生反感或轻视,那么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
教师要全身心地投
入,充分利用能使学生产生或增强学习兴趣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和实用。
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好导入、授课、高潮和结束每个环节,而不能随手打开书照本宣科, 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最终只留教师一人唱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