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湿地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黄河流域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黄河流域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作者:崔丽娟来源:《民主与科学》2019年第01期目前,黄河流域湿地存在诸多问题。

对黄河流域重要湿地进行分区分级分类保护管理,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黄河全流域湿地保护顶层制度设计,等等,是黄河流域湿地保护管理的应对之策。

一、黄河流域湿地概况黄河流域总湿地面积不大,湿地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湿地质量很好,以自然湿地为主。

黄河流域湿地分为黄河上游源头区及峡谷区湿地、黄河上游河套平原地区湿地、黄河中游湿地和黄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湿地。

黄河源区位于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是湿地集中分布区。

河源区盆地自西向东由3个小盆地串联呈带状,湿地分布在带状盆地内。

由星宿海向东,到达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后向东偏南流经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之间,抵达岷山后再折向西北,使其往返于若尔盖地区,形成黄河第一曲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黄河流出中国大地貌第一阶梯之后,进入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第二阶梯,在这一范围内有3个湿地集中地区,分别为宁夏平原、后套平原和前套平原。

宁夏平原属于河套冲积平原,湿地类型以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为主,对流域起滞蓄洪水和调蓄水资源作用。

河套平原地处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黄河自西向东从中间穿过。

河套平原湿地地处内陆,地貌以冲积、洪积为主,水源主要是每年5~10月份人工引黄河水。

由于该地区日照充足,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因此存在湿地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同时,灌溉也使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污染等问题目益凸显。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历史上是由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目前湖面面积293平方千米,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乌梁素海湿地具有重要的水文调节功能——枯水期确保黄河不断流,凌汛期又能充当滞洪库;同时还起到改善黄河水质、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等关键作用,减少了农业排水对黄河水质的直接影响。

游黄河入海口湿地作文

游黄河入海口湿地作文

游黄河入海口湿地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河入海口湿地玩。

哇,好大一片水,蓝蓝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我激动地跑下去,想摸摸水,它冰冰凉的,好像有点又甜又咸。

爸爸说这是长江水,它从极其遥远的地方一直流到这里,最终奔腾而下大海。

我看见好多鸟儿在水边四处飘荡,它们有的头上是红色的,有的肚子是红色的,还有的羽毛是蓝色的,真漂亮啊!爸爸告诉我,这些都是候鸟,冬天从北方飞到这里过完冬天,春天再飞回北方。

我很想捏捏它们,可它们飞得太快,我追不上。

我们还注意到许多芦苇,高高地挺立着,像一个个气势逼人的士兵,守护着这片湿地。

风吹拂芦苇丛,发出沙沙的声音,像在跟我说话,提醒我它们的故事。

湿地里有许多小螃蟹,它们躲在沙滩里,一不小心就会被我踩到。

我小心翼翼地拣起一只,仔细观察,它的外壳是硬硬的,钳子很尖,真可爱呀。

黄河入海口湿地很美,我很喜欢这里,希望以后还能再来。

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引言: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环境,它们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链的起点,还具有调节水文水质、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其植被生态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该湿地资源。

一、黄河兰州段湿地概况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拥有广阔的湿地区域。

黄河兰州段湿地包括河滩湿地、泉水湿地、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

这些湿地类型各有特点,例如河滩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泉水湿地丰富的水源补给和乌桃林的森林群落等。

黄河兰州段湿地丰富的湿地类型为研究植被生态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类型与组成黄河兰州段湿地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可分为河滩植被、湖泊植被和荒漠植被等。

河滩植被主要由杨树、柳树和芦苇等组成,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力,能够在水环境和土壤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生长。

湖泊植被主要由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这些植物在水体中长期生长,对维护水体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荒漠植被则以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对干旱条件有较强适应性,维护荒漠地区生态稳定。

三、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生态功能黄河兰州段湿地的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能够净化水质,吸收和固定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其次,湿地植被能够调节水文,吸收大量雨水和融雪,降低洪峰流量,减缓洪水的危害。

此外,植被生长能够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供应。

最后,湿地植被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四、影响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的因素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生态受多种因素影响。

水文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水的供给与排除直接影响着湿地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土壤质量和盐碱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不同的区域,湿地植被生态也会有明显差异。

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影响,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的分布和物种组成有直接的影响。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布时间:2016-01-26 次数:208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西起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

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水禽。

保护区在199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河南三门峡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孟津黄河湿地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洛阳吉利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门峡黄河国有林场”、“孟州市国有林场”的基础上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68000hm2核心区面积20830hm2缓冲区面积8900hm2实验区面积38270hm2。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

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共低、高等植物有743种其中藻类植物118种苔藓植物27种维管束植物598种。

黄河两岸山坡、堤坡等陆地分布着天然草本植物、灌木以及农作物和少量人工营造的防护林、经济林等;湿地分布的植物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和农作物。

区内湿地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区系成分相互渗透区内已知175种鸟类中其中天鹅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有大天鹅、灰鹤等31种。

还有中日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83种中澳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2种。

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它不但具有河流湿地特征同时还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

保护好黄河湿地生态对大量栖息繁衍于其中的生物物种和黄河湿地特有的生态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对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排涝、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及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保护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黄河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地之一,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以保护和恢复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

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1. 建立湿地保护区:制定计划,建立黄河湿地保护区。

设立进出口管制口,禁止非法猎捕、捕鱼和采矿等目的的进入、破坏湿地。

2. 建立监测中心:建立黄河湿地监测中心,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做好气象、水文、水质、生境植被等方面数据的归档和分析。

3. 加强管理:加强黄河湿地的管理,增加公共设施,使游客可以充分感受黄河湿地的美丽。

在入口设立环保提示牌,提示游客维护湿地环境。

并定期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4. 恢复湿地:黄河湿地是我国北方湿地的代表之一,维护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颇扶贫攻坚的同时,适时开展恢复黄河湿地的工作,将各种人工湿地作为恢复黄河湿地的手段。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1. 推广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保护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

在湿地周边设定生态农业示范区,提供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增加地方经济发展收益。

2. 减少污染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

对于关键污染源(化学、生物、医疗等)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恢复植被:黄河湿地一度被过度利用和人类活动所破坏,导致植被严重被削减。

因此,需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并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为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三、完善法规保护1. 优化政策法规:建议加强对黄河湿地的立法,保障黄河湿地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润滑政策、法规、标准等,健全黄河湿地的自然保护机制,依法行政,加强执法。

2. 建立保护机制:落实对湿地的保护责任,建立黄河湿地管理机构。

黄河湿地公园的作文

黄河湿地公园的作文

黄河湿地公园游记
哎呀,说起那个黄河湿地公园,简直是巴适得板!头天晚上,我们几个老友就约好了,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开着车,一路欢歌笑语往那边窜。

到了地界儿,一开门,嘿,那空气清新的,感觉肺叶子都在跳舞!湿地公园里头,绿树成荫,水波粼粼,黄河水在这儿慢悠悠地晃,像是位老叟在晒太阳,安逸得很。

我们沿着栈道走,两边是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还有那些个鸟儿,叽叽喳喳的,好像在开大会,热闹得很。

有只白鹭,长脚细脖子的,优雅得很,在水边一站,就是一幅画儿。

走累了,就在凉亭里头歇脚,泡上一壶茶,摆点龙门阵,聊聊家长里短,那个惬意哦,简直不摆了。

偶尔一阵风吹过,带着点水汽和草香,心里头那个舒坦,比啥子都强。

最安逸的是,我们还租了艘小船,在河面上慢慢划。

船桨拨开水面,一圈圈涟漪散开,感觉整个人都融进了这片自然里头。

黄河的水,虽然黄,但在这儿看着,倒有种别样的温柔和宁静。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回望那片湿地公园,心里头想的是,啥时候能再来一趟,再好好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这趟黄河湿地公园的游,真的是值了!。

保护黄河湿地倡议书(6篇)

保护黄河湿地倡议书(6篇)

保护黄河湿地倡议书根据城市的上级领导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的生态河的统一部署,今年在村里的一个范围内的新农村生态河建设活动,村庄建立生态河施工管理领导团队,几个主要航道治理和管理实施负责任的,开展了管理措施,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江南水、枕在河里,水的同伴,我们应该更爱河,纯化水环境,美化我们的生活回家。

现在倡议广大村民:1,积极参与面对改善河环境宣传活动。

主动给家人和邻居广泛宣传渠道管理法规和水环境保护知识,所有的斗争是保护信道的活动家。

2,积极参与改善水环境面临疏导活动。

活跃的劝导和停止污染的河流不文明的行为,从我做起,设置“保护通道,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所有争夺保护通道疏导成员。

3,积极参与活动,以改善外表。

从现在起,积极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放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努力构建一个科学、文明、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的水环境优化、美化绿河码头,所有争夺保护通道示范者。

村民们的朋友们,保护通道,是保护自己。

让我们积极行动,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水清洁,岸上更绿,和家庭更美丽,健康美丽的河流,为了更好的明天贡献他们的山村由于权力。

保护黄河湿地倡议书(2)同学们: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她浩浩荡荡、浪花相接、万里奔腾、她冲破峡谷,划开原野,映着日月,载着船帆。

有时如泣如诉,有时如怒如吼,仿佛他的每一条浪花,都要告诉人们,在这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她步履艰难,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黄河,让母亲河再次焕发青春。

因为人类无节制的开垦放牧,是的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也越来越少。

大量的泥沙被冲到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成了一条真正“黄”河。

有人沉重的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治理黄河,首要的'任务就是制止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湿地与动植物资源

黄河流域湿地与动植物资源

黄河流域湿地与动植物资源王林青编者按:本期介绍的是黄河湿地与动植物资源,其中动物资源重点介绍了鸟类和鱼类资源。

黄河湿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源头区、黄河中游和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

黄河流域的湿地以及多样性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觅食环境。

有些湿地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聚集,被国际湿地组织官员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黄河河南区域内的珍稀物种繁多,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有水生、陆生和浮游植物。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见的植物、国家保护植物、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等。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暖温带偏南端,水热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候鸟迁徙停留、栖息越冬、产卵繁殖的最佳选择地之一,吸引了大量冬候鸟和旅鸟。

黄河郑州段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本文介绍了主要鱼类、土著鱼类和我国四大名鱼之一的黄河鲤鱼。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的湿地以及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育环境。

一、黄河湿地资源黄河流域的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源头区、黄河中游和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沼泽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60%左右。

虽然黄河流域中的湿地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以天然湿地为主,湿地健康状况较好。

黄河流域共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30处,包括三江源和祁连山国家公园2处,若尔盖、黄河三角洲、新乡黄河湿地水鸟自然保护区、河南黄河湿地(位于三门峡和洛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湿地公园145处。

其中青海扎陵湖湿地、青海鄂陵湖湿地、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等5处是国际重要湿地。

在河南境内,河南黄河湿地和新乡黄河湿地2处国家级重要湿地,为禁止开发区;黄河三门峡湿地、郑州黄河湿地和开封柳园口湿地3处为省级重要湿地,其中黄河三门峡湿地为重点开发区域,另外两处为限制开发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及许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活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湿地还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除自然原因外,人类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会造成湿地某些功能的改变或丧失,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改变,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2]。

目前,新乡市黄河湿地面积的减少、土壤盐碱沙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已成为湿地退化的主要过程[3-4]。

因此,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的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重要途径。

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湿地进一步退化,现将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概况总结如下,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

1湿地恢复的概念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5-6]。

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湿地水域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等。

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滩涂湿地的恢复等方面[7]。

一般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泽、滩涂或开放水体等,湿地恢复为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由于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因而恢复后的栖息地无法完全模拟原有特性[8]。

因此,湿地恢复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演替、发育特征,以更好地完成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湿地范围逐渐萎缩围河造田、建设用地、泥沙淤积,使区内湿地面积萎缩,削弱了湿地对洪水的调蓄和缓冲功能[9-10]。

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新乡黄河湿地面积达2.478万hm2,估计目前该湿地面积不足1.5万hm2,由一个完整的通江河的大面积湿地被分割为几部分,面积明显缩小。

2.2野生动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降低随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群落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内鸟类由156种减少至130多种,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鸟类由39种减少至29种;鱼类由7目10科32种减少到25种;组成本区湿地植物有多种,水域分布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多,这些植物也大量减少[11-15]。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建设、生境的破碎、环境污染和外来种入侵。

2.3水源干枯,沙荒盐碱面积扩大湿地的需水量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需要的量,可以分为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是维持自身存在、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需水量则侧重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及改善环境而需要的水量。

由于新乡黄河湿地水源补给的季节性、不稳定性和地方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水源问题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丧失,最终导致沙荒盐碱地面积扩大[12-15]。

3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3.1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3.1.1可行性原则。

湿地恢复的可行性主要包括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

现时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可以在湿地恢复过程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但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恢复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16]。

不同的环境状况,花费的时间也就不同,甚至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恢复很难进行。

新乡黄河湿地具有暧温带内陆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气候条件,春季一般降雨较少,通常偏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春末夏初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比较快。

另一方面,一些湿地恢复的愿望是好的,设计也很合理,但操作非常困难,恢复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因此,全面评价可行性是湿地恢复成功的保障。

3.1.2区域性和优先性原则。

为充分保护区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在制定恢复计划时应全面了解区域湿地的广泛信息。

新乡黄河湿地是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等野生物高价值的保护区,是内陆平原湿地的典型代表,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17-18]。

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的目的是恢复湿地的动态平衡而阻止陆地化过程,但轻重缓急在恢复前必须明确。

湿地中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种,它们的栖息地恢复就显得非常重要,即所谓优先性。

3.1.3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修复的后果以及最终生态演替方向进行准确把握。

因此,退化的新乡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这就要求对被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收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三者的统一[19]。

3.1.4美学原则。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不但表现在生态环境功能和湿地产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学、旅游和科研价值。

因此,在许多湿地恢复研究中,特别注重对美学的追求,如国内外许多国家对湿地公园的恢复。

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可观赏性等许多方面[20]。

3.2湿地恢复的目标3.2.1湿地生态恢复的要求。

为了推动新乡黄河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与修复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湿地生态健康评价、预警机制,寻找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恢复对策与措施,并通过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1]。

新乡黄河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恢复植被和土壤、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恢复湿地的景观、实现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2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目标。

恢复湿地的功能,特别是有助于小气候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改善,例如有助于调控水资源供给,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重要的汇,湿地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渔业等;保留和恢复自然湿地,为特有的目标种或目标群落设置特定生存空间,例如新乡黄河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的芦苇床,同时也大大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恢复传统景观与土地利用方式,从湿地形成与发展来看,目前新乡黄河湿地特征是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例如夏秋收割湿地植物,有些湿地也被改造成了低湿度的草地、农田[22-23]。

4湿地恢复的关键技术以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为依据,新乡黄河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的生境恢复、湿地的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24-25]。

4.1湿地生境恢复4.1.1生物栖息地恢复。

通过合理设计物种与生境间搭配关系、种的生态学特征和生境大小等,恢复和改善生物栖息环境[24]。

利用新乡黄河湿地自然景观要素,如农田、芦苇地、沼泽、滩涂地等,营造鸟类理想的栖息地;沼泽湿地种植芦苇、苦草、莎草、微齿眼子菜等湿地植物,滩涂盐碱地种植白茅、沙蓬、猪毛菜、碱蓬等,为水禽和候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天然、招引和人工放养手段,经过一段时间抚育和自我繁衍平衡后,形成鱼类、两栖类、水禽等的自然栖息环境,构成较完善的湿地生态链,恢复湿地生态稳定性和自维持能力。

4.1.2土壤和基底恢复。

新乡黄河湿地地表土壤为粉质黏土或粉土,一般为3~15 cm,在埋深50~70 cm处有1层厚8 cm左右的粉土、粉质黏土底板。

黄河背河洼地土壤为褐色、灰黄色粉质黏土,土质结构一般较松软,局部夹黑色淤泥。

黄河滩地地表土为粉砂、细砂[12]。

由于围垦、废水排放,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

其恢复措施主要有:在土壤里加入修复剂,转化和驱除污染物;利用具有超积累功能的植物吸收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层缺乏的地方采取客土移植,增加土壤厚度和肥力。

湿地基底恢复是通过工程措施,对湿地地形和地貌进行改造,维护基底稳定与湿地面积,包括基底改造、清淤等技术[26]。

新乡黄河湿地为自然形成的黄河泥沙沉积,后经围垦造田,大部分湿地已经陆地化,很难完全恢复到以前的自然状况。

基底恢复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建设、陆地生物本土化等。

规划采取合理配置陆地、渠、沼泽、滩涂,形成以湿地为主的多元景观元素嵌套,各要素互相协调,最终实现生态平衡。

4.1.3水体恢复。

新乡黄河湿地水体恢复包括水文条件恢复和水环境质量改善。

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原则上要利用黄河水资源,利用各种工程和管理措施引黄河水灌湿地,减少湿地排水,拦蓄洪水,改善池塘、洼地的水面景观,从而达到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的目地。

具体措施有:筑坝以抬高水位,修建堤坝材料用低渗透膜;堵塞排水沟以减少湿地横向排水,修建引水渠等。

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以生物措施为主,如在景观设计中有意识仿效自然,种植芦苇、香蒲等一些既有良好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它们根系发达,能吸附水中悬浮物[27];也能对水体污染物质逐级吸收和降解。

4.2湿地生物恢复4.2.1提高植被覆盖率。

新乡黄河湿地植被恢复可采取物种选育、培植、引入和移植,以及种群动态调控、群落优化配置与组建等技术,使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在工程实施中,可将水生、湿生植物的种子、鳞茎、根系、幼苗和成体作为湿地植被恢复的材料。

植被恢复优先利用原有种子库,短期恢复可选择育苗。

在没有表面水情况下,可撒播种子。

滩涂盐碱地种植白茅、莎草、沙蓬、碱蓬等。

湿地恢复初期,沉水植物因漂浮及水分浑浊存在生存和繁殖困难的问题,通常不被考虑使用,但在湿地恢复中、后期引入可有效维持底泥稳定。

4.2.2控制外来物种。

新乡黄河湿地对外来物种实施防范性控制和实时控制。

防范性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和病源虫源入侵,物种引进要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和病虫害检疫;实时控制是对已发现的外来物种,评价其环境效应和危害性,对有害外来物种采取生态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手段,最大程度降低其危害性[22,28]。

湿地恢复建设尽量使用丰富的天然种质资源,若当地物种具有同种功能则不选外来种;同时,物种引入要实施严格的物种筛选与安全测试,建立数据库,为风险评估提供咨询,以确保湿地的生态安全。

4.3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4.3.1生态系统恢复。

农田、芦苇沼泽和河漫滩涂地是新乡黄河湿地典型的生态系统,也是水禽和鸟类的乐园,其规模结构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湿地的生态功能[8,22]。

但是,长期以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新乡黄河湿地芦苇沼泽和草本滩涂地规模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恢复新乡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恢复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