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太空授课有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6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6篇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6月23日上午,结合学校“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系列活动,陈位庄小学师生利用休息时间,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视频。
这次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由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和另外两位宇航员在天宫一号里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
航天员们在天宫一号里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试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同时,人大附中作为“地面课堂”,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空中课堂的宇航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授课即将结束时,宇航员们热情鼓励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不断探索科学奥秘。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崇尚科学、探索航天知识的热情与梦想。
观看完直播视频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爱我中华、心系国防,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今天我们看了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上亲自授课的视频,在太空上的饮食习惯与我们在地面上的不同,他们喝的水是装在特质的水袋里面的,如果水漂出来,不会散落在地上,而是在漂浮着不会落地,他们吃的也是特制的东西,科学家们还制作出了在太空中吃的粽子,扁扁的。
主教课的航天员是——亚平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给我们讲的是太空中失重是怎样的,首先她拿出了两个弹簧,上面各有两个按钮,她把他们放到同一位置,然后一拉,只见两个弹簧的平率不同,这就是太空中唯一与地球相同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发明出在太空中第二种测量人体重量的仪器(注:第一种是用牛顿第二原理来测量的。
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看新闻得知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将在太空授课,将带领我们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我的心情异常的激动。
20号我早早就守候在电视机旁,焦急地等待着太空授课。
在等待的过程中,好多想法出现在我脑海中。
今天授课的内容是什么;会出现什么神奇的画面;会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们呢……授课开始了,此次担任太空授课的主讲老师是女航天员王亚平。
她将和她的同伴向我们展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三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悬空打坐”、“大力神功”等等,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们都成了“武林高手”。
接下来王亚平老师又给我们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并对其一一讲解。
实验一:质量测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
实验三:陀螺运动。
实验四:水膜演示。
实验五:水球演示。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膜和水球实验了。
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将水袋轻轻打开,奇怪的是水居然没有倒出来半滴。
王亚平老师先用手挤出了一滴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她说想做一串水晶项链送给我们,我想那肯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的项链。
接着王亚平老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我心想:肯定会破掉,做不成水膜。
可当王亚平老师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我惊呆了,这时的金属圈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水膜。
原来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
但我还是不甘心,心想:即使做成了水膜肯定也很不牢固,一碰就破。
可当王亚平老师将一个中国结放到水膜里的时候,我更加惊讶了,水膜居然没破。
正当我还处在惊讶中,王亚平老师又小心翼翼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还能从水球中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影呢,这真是太神奇了!当我还没从这兴奋中缓过神来,王亚平老师又把一瓶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液体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红色的大水球,漂亮极了,真是一个奇妙的景象啊!另外王亚平老师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就是现在他们每天都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个人观后感(精选8篇)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个人观后感(精选8篇)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个人观后感(精选8篇)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个人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1)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__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
22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物换星移,岁月如诗。
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
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
国庆期间,讲述父母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默默牺牲和奉献的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燃爆银幕,其中的一个章节《诗》,就是对中国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药雕刻师和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的人。
”在丈夫牺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事业和家庭,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观众破防。
如果说爱国是最深沉的情感,那么奋斗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为民族复兴、为航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
心底有诗,自在远方。
”说到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
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太空授课观后感5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5篇开始了,开始了。
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教室的电视机旁,我和同学们一起激动地观看这次太空授课直播,看见亚平老师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太奇妙,太漂亮了。
在教室里,每当主讲航天员王亚平完成一个实验演示,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发出“哇”的惊喜声,并伴以热烈的掌声。
虽然在小学二年级在语文课本里,我读过一篇《到太空去》的课文,课文里也介绍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内容太过简单,不能满足我对太空的好奇心。
今天的太空授课直播正是一个学习航天科学知识的好机会。
我认真的听着讲课,在惊喜连绵中,让我进一步放飞科学梦想。
这次授课是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是在前不久刚刚发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一页。
二十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舱外活动,从单个飞船飞行到两飞行器对接组合飞行,从实验性飞行到应用性飞行的历史进程。
每一次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
而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虽然太空授课在美国早就已经开展了,但是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这次授课,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进科学的热情。
作为学生,我们要如何看待这次的“太空授课”呢?我认为,要立足于现在,也要展望未来。
我们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中,找到了需要借鉴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梦想的不易,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优秀6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优秀6篇)太空授课作文篇一为了掌握太空知识,我们一起观看了“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为我们带来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航天员们讲解了许多知识,如太空失重、太空称重、神奇的小球单摆、有趣的旋转陀螺和魔幻水球。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魔幻水球。
诗仙李白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在王亚平的实验中变了味道,成了“半天抖成一颗珠”,真好玩。
接下来,王亚平又把一个金属圈插到了装满饮用水的密封袋中,形成了绚丽的水膜。
即使往水膜上贴图案,水膜仍完好无损。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惊叹。
当然,接下来还有更美妙的事情在等着我们,那就是水膜的万千姿态。
慢慢地向水膜注水,不一会儿,就出现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
再向水膜中注入一些空气,水球内立刻就产生了两个圆圆的气泡,晶莹透亮,分外美丽。
紧接着,王亚平向水球内注入少许红色液体。
于是,一个红通通的小太阳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有趣极了。
太空授课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我们要化激励为动力,努力向前。
《太空授课》观后感篇二今天今天上午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里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观看了由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号”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给所有中小学生上的一堂课。
此次太空授课意义非凡,不仅体现出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关爱和我国在航天事业进步很大,证明了中国学生好学、好问,求知欲望强。
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任主讲,聂海胜任助教,张晓光任摄像员。
三位宇航员配合十分默契。
王亚平老师面带微笑,讲的绘声绘色,十分动人。
有时还会说几个小笑话,让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有时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奇妙的实验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太空授课的成功,是宇航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重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五篇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五篇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一今天我观看了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节目,感触颇深。
首先,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成功对接,体现了我们国家高超的航天技术,这是大多数国家做不到的。
我们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样的精神的带领下,我们最终会取得圆满成功。
其次,科学探索无止境,一方面,我们要不被先前的理论所束缚,勇敢的抛弃前理论,创立心理论,这样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敢于挑战权威,不被权威所吓倒,像布鲁诺一样,为真理献出生命,在所不辞。
再次,学习是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只有精神是不可能成功创造的,只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先进的精神作为提高,我们才可以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这然我想起了当年邓小平说的一句话: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非常重要,我们以神舟十号巩固我们大国的地位。
这都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希望能采纳。
谢谢!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二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顶尖科技的结晶,近日,神舟十号飞船已经升空了。
王亚平,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女宇航员,搭载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宇航员还有聂海胜、张晓光这两名男宇航员。
我为神舟十号的升空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在6月20日的早上10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个梦想,现在,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就要和我们一齐来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了!6月20日的早上,我们和老师激动地围坐在教室里,等待着太空授课的正式开始。
10点左右,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正式开始。
王亚平姐姐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太空老师,首先王亚平向我们讲解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三名宇航员精心地为我们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同学们既好奇又羡慕。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7篇)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7篇)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7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看神十航天员太快授课活动,这真是令人激动的一件事,这次的课堂很特别,当然让我感觉很好。
观看了这次的神十航天员太快授课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到科学实在是太强大了。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陀螺了,只有这个旋转起来的陀螺在地面和太空中的状态不会改变,而其他的东西都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也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的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能够探索宇宙。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今天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更是中华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天。
因为我们即将会上一节非比寻常的课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在清晰的电脑画面上,我们能看到三位伟大的航天员正准备给我们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程。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
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
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
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六篇
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六篇对于太空授课,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到时让我们一起认真观看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六篇,以供大家参考!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一)《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
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理想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这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便越发的喜欢飞向太空的新闻和火箭,由其是喜欢其中的火箭,就这样,火箭让我发现了这颗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种。
观看太空授课有感五篇
观看太空授课有感五篇今日今日上午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里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观看了由神州十号飞船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给全部中小学生上的一堂课。
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以下的额内容太空授课有感范文,仅供参考。
太空授课有感范文一此次太空授课意义非凡,不仅表达出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关爱和我国在航天事业进步很大,证明了中国学生好学、好问,求知欲望强。
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任主讲,聂海胜任助教,张晓光任摄像员。
三位宇航员协作十分默契。
王亚平老师面带微笑,讲的绘声绘色,十分动人。
有时还会说几个小笑话,让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神秘。
有时又通过几个简洁的小试验让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异的差异,各种各样奇异的试验让我们看得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太空授课的胜利,是宇航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细心预备,亲热合作的结果,是以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肩负着建设祖国、进展祖国的重任,所以从如今开始我们就要好好学习,积累学问。
去探究觉察宇宙的神秘、地球的神秘造服人民群众。
让全世界都能倾听到中国的好声音,让中国梦伟递到更遥远的地方。
把中国变强大起来,不再被别的国家所欺负。
通过这次的太空授课,我不仅认识空中惊奇的物理神秘,还让我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和自信。
感谢王亚平老师的精彩授课。
太空授课有感范文二神十飞行中进行的太空授课将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惊奇的物理现象,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
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外表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开展双向互动沟通。
我们看到奇异的外表张力,好玩的水膜,剔透的水球。
太空,制造出奇异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
王亚平讲了个笑话:“假如诗仙李白住在天宫里生活,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了。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摇摆;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
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10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10篇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1“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
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
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
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
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
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
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
但是它释放的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
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
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
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
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
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2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13号的课程,各个地区的人都在观看,有北京,济南,山东等地方。
太空授课心得体会6篇
太空授课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太空授课心得体会6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在类似的情境中找到共同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为了让自己的感受得到很好的表达,我们都是要写心得体会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太空授课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1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1篇)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2013年6月20日十点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十点开始,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号”的航天员们在远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舱内给我们上了太空第一课,让我们了解了神奇的太空一些奇特的失重现象!全神贯注地看完了王亚平阿姨的太空演示后,我的心情很激动!多么神奇的太空失重现象啊!在地球上不能实现的事情,在太空中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比如:聂海胜叔叔轻松地就翻了个大跟头,像一个武林高手!还有,用一个支撑架把小球绕在一根线上,轻轻地碰一下小球,它就会做圆周运动;但在地球上,这样操作时,小球就会反复地来回摆动,多么奇特的现象啊!陀螺的实验更令我惊奇!一个静止的陀螺用手指稍微碰一下,它就会翻滚着向前转动。
这在地球上,根本是无法实现的,除非这个陀螺被施了巴拉拉魔法!王亚平阿姨演示的“喝水”的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
她从饮水袋中挤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小水滴,然后轻轻一吸,就把水滴“喝”了下去。
还有那神奇的水膜竟然能吸住一个中国结;透明的水球可以做一个透镜;当向水球内注入两个小气泡时小气泡是独立存在的,再注入红色的液体时,透明的水球竟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红色的水球!这是多么美妙的现象啊!这次太空授课的很多物理知识我还都不了解,只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今天我观看了6月20日中国航天员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的视频。
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
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太空课堂观后感优秀5篇
太空课堂观后感优秀5篇太空授课观后感篇一今天我在教室和同学们、老师们一起经历了一次神奇的太空之旅,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宇航员老师们在太空中工作,我一直对外太空有着奇妙的感觉,有许多问题想要问一问宇航员老师们。
许多国家的孩子也有着与我相同的想法,比如有想带蜂蜜上去的,因为蜂蜜是非牛顿流体。
到外太空有什么化学反应?还有的说外太空做梦与地球人做梦一样吗?你们喝水怎么喝?你们在外太空看到过ufo吗?等等。
听了后,我也想带跳绳上去,因为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所以一跳就会跳很高,我想知道,在外太空跳绳是不是很困难?宇航员老师们为我们解答了各种问题后,又向我们介绍了神舟一号,同学们见识到了什么是天和核心舱。
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太空的内部有:卫生区,水源区,厨房区和饮水分配器等。
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他们穿上的衣服和我们是不同的,有一个外号叫:“企鹅服”服装上有许多绳子结合在一起,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企鹅服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对抗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为什么要穿它呢?是因为下肢血液会上流,所以看上去胖胖的。
身体也有很大的危险,正因为这样,所以空间站里还有很多的锻炼器材。
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老师们还有一个口号叫:“感觉良好!”同学们还说太空上飘会很好玩,宇航员王亚平阿姨说:这里有许多与地球不一样的。
接下来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地球上:把杯子装满水,然后放上乒乓球,可想而知会浮上来;但在外太空乒乓球却会沉在水里,是不是很神奇。
接下来是一个更神奇的实验,我们都知道把水放在空心圆里会沉下来,但是在外太空不会掉落。
并且不断注入水后,还可以变成一个水球,是不是很神奇,像一层膜困住了一样。
还有更神奇的实验,叔叔阿姨们拿了两个针管,神奇的是把针管插进去不会破,还会()在水中形成泡中泡;最神奇的还在后面,把针管插进去还可以吸出来,这真是让我长了见识。
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在外太空是怎么喝水的?他们先拿一个袋子,里面装满水,插上吸管,就会挤出一个个小水泡,然后一嘴含进去,让我非常羡慕,让我觉得平淡无奇的水都变得好喝了一样。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0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什么是太空授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0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空课堂观后感1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
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同学们边看边讨论,纷纷表示:“太空真是太神奇了,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真是与众不同。
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这样难得的“天宫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
课堂上,通过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目光、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们可以看到,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
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
此次活动不仅向同学们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而且让同学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有关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通用11篇)
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篇1在星期四的那一天,老师在第二节眼保健操的时候说:“大家赶快出去上一趟厕所,之后马上回来!快!”这可把我们给吓坏了以为又要来一场风水轮流转的三科考试。
结果一回来,老师开了个新闻频道。
过了不久,我们明白了!原来是航天员在天宫10号上授课。
授课的老师就是王亚平。
一开始有许多同学在那问问题。
最让我难忘的事一个小朋友说的:“请问,你们在太空会看到UFO吗?看到的星星会闪烁吗?”我看见了当王老听见了这一句话哭笑不得。
也许,对于那个小女孩来说这个UFO是随时可以见到的了。
接着,老师给我们挤出一个在太空中的水珠,我们砍价的那个水珠晶莹透亮,时而仿佛涓涓细流的一条直线,时而想一个玻璃珠子一般。
当我们正看得入神时,老师用一钟特别的方法来收集这水珠,直接吃掉。
接着,老师拿一个金属框架伸进水袋里一拉一个很有质感的一个水膜就出来了,若是不懂的真以为这是个镜子呢!老师再往里面加水,过不了多久,一个“果冻”的水球成型了。
那水球,在空气中轻轻摇动着,仿佛是一个一个女子穿着水袖在那轻轻舞蹈,但是只见水袖不见人。
那水球让人“口水之下三千尺”啊!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想咬一口尝尝他的口感。
啊…既然是太空那么肯定是有失重现象,宇航员就给我们示范了失重现象。
老师让另一个人“打坐”然后把它推起来,再往前推。
轰了过去,宇航员撞了过去可没听到声音啊?难道在太空中撞击是没事的了?那岂不是无敌?接着老师还给我们看了凌空翻跟斗,弹簧测力器,如何测体重,摆的现象……长大后,我一定要自己上太空……当然,我一定要尝尝“果冻”的口感。
啊……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篇2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已经圆满落幕。
在大多数孩子都还在细细回味这堂生动的太空授课带来的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究竟还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这堂课。
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25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星期四,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宇航员们开展了许多太空实验:“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
水膜张力实验中,折好的纸花在水膜表面转动,慢慢绽放,简直太美了!水球光学实验中,水球中注入空气后形成圆泡,水球和圆泡中的镜像竟然一正一反!泡腾片实验中,在水球中加入颜料和泡腾片后,水球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慢慢变大成了“蓝色水球”,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多么的神奇啊!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
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宫中学习的那些日子。
我很喜欢发明,爸爸虽然支持,但妈妈却认为“发明不能当饭吃”,不赞成我学发明。
我还记得爸爸说:“放心儿子,你想学就学。
这是你的梦想,就算一万个人反对,自己坚持就对了。
收看《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有感5篇(一)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
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
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
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
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2021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感悟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
22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物换星移,岁月如诗。
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太空授课有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
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
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由芭芭拉·摩根美国的一位女教师授课,虽然她只授课了,二十多分钟,可是让世人看到了在外太空的科学实践。
这一次,杨亚平女教师首次达到世界第二个也是演示时间最长的一个女教师航天员。
她成功的达到了在尽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的无限想象与憧憬。
其中王亚平老师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着外太空的失重力的物理奥秘,让很多物理生大饱眼福。
其中,最奇妙的是陀螺旋转。
在外太空无重力的情况下,陀螺既然可以随意的旋转,并且没有停止空转,这是让我很惊讶。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两个陀螺能否一直旋转下去,永不停止呢?
太空真是一个神秘而且令人憧憬的地方啊,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太空一饱眼福,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答复。
我想等到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太空一游,去完成自己未接破的问题。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间为:6月20日上午10时。
届时将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按照计划,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从而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届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将组织收看,天宫一号也将成为中国“最高”讲台。
太空授课观后感资料:太空授课小实验
1、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
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牛二定律,就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了。
2、小球单摆实验:
用一个支架固定,在摆轴前端用一根细线拴住一个小球,然后将小球拉高到一定位置松开手,结果小球悬浮在当前位置静止不动,并没有跟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想看哦,说出你的答案!
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
这是因为: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但是在地
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不一样的天空,就存在不一样的物理现象。
科普无处不在,积极关注,让我们学习更多。
3、陀螺实验:
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陀螺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把陀螺先旋转起来,再给它一个干扰力时,陀螺还会跟之前一样运动吗?这时陀螺不做翻滚运动了,而是晃动着向前运动。
很有意思吧!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
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4、水膜实验:
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等待奇迹发生的时刻哦!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
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呢。
同学们知道原因吗?留给大家思考!
当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
水膜变成了大水球,太空中奇特的现象!
5、水球实验:
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很漂亮哦!真是奇妙的景象啊!
太空授课观后感资料:太空授课提问环节
提问:“航天员老师你好,刚才您演示了很多关于水的奇妙现象,那么这些水是由地面带上天宫一号的吗?太空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
指令长聂海胜告诉大家:天宫一号使用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地面带上来的,水在太空中循环利用很重要,但这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
在短期飞行中,采用一次性用水,未来我们的空间站将采用先进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技术。
提问:“航天员老师您好,请问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色和地面上有什么不同吗?能看到UFO吗?星星还会闪烁吗?”
亚平老师回答:”透过悬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UFO。
由于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和干扰,所以我们看到的星星是格外的明亮,但是却不会闪烁。
同样,因没有大气的阻隔,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奇妙的现象,每天我们可以看到16次日出。
”
提问:“航天员老师,请问您能看到太空垃圾吗?天宫
一号有没有针对太空垃圾的防护措施呢?”
亚平老师回答:“在飞行的这几天,我们没有看到太空垃圾。
不过事实上,太空垃圾是确实存在的。
虽然它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很小,但是数量却不少。
一旦相撞,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在飞船发射前,我们对太空垃圾进行了预警分析,对我们的天宫一号进行了相应的规避和防护措施,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观看了《神州十号太空授课》后,我就心理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航天员!驾驶着航天飞机飞向太空。
因为只有在太空才能在做一些平时我们生活中做不到的动作,譬如:航天员可以在船舱里飘来飘去,如果我们想在房间里飘起来,是不可能的;在航天飞机上可以看到我们美丽地球的全貌;一望无际的宇宙和数不清的行星、彗星、还有会飞得流星.......
同时,我也很佩服我们的航天员,他们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在失重环境下给航天员量体重,再进过负责的组装,做出了太空体重器。
在佩服我们敬爱的航天员的同时,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水,也会浮动起来。
航天员给我们展示了把金属圈放在水里拿出来,圈里的水像被黏住了,把金属圈轻轻摆动,圈里的水居然都没有掉落下来。
我还知道了“单摆”在太空是不会左右摆动的,而且只要用一点点
力来推这个用来做实验的“小球”,“小球”就会做旋转运动。
在视频里航天员问我们:“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可以测质量?”我想:只要先知道航天员在地球上,相等条件下的转动频率,然后再测得在太空中的转动频率,相对比,就可以知道航天员比以前胖了,还是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