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专题教案

高考三轮专题教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 [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X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X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X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X,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考点分析]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那么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教学设计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教学设计

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教学策略
通过分组任务,分析总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学会知 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知识目标: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综合运用推断方法 学习通

由师生共同完成掌握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做学习的主人。
通过分组任务解读推断方法,并结合有关具体文言句、段,学会应用推断方法,效果较好。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积累
代入法
推断法

教学反思 1.利用信息化手段,学生自主完成 ppt,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提高了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自信心和荣誉感
多媒体 学习通
学会应用
中 评选 最佳代表
总结
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问:在练习中,你运 想一想,试一试:《吕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
用 了 哪 些 推 断 方 法 氏春秋·去私》)、《隋 反馈教师教学效果
呢?
书》《孟子·公孙丑上》
多媒体展示;

作业完成情况
多媒体显示:问卷 投票
多元化评价
最佳代表发表感言
教师寄语:同学们, 今天我们通过点击高 考,解读文言实词的 推断方法,积累文言 实词,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我们相信, 完成学习日志
充实知识储备是首选 多媒体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 积累,把握方法,学
会应用,一定会提分
的。
完成课外文言文阅 完成作业
巧解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读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教学目标】1.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指导解题方法,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的含义..文言实词在文中⑴常见: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实词,主要有两类:1.古代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比如,觐:朝见2.古今都常用但意义有区别的或有联系的词。

比如,“让”现在还有“谦让”的意思,但“让”在文言文中还有“责备”的意思。

⑵在文中:在语境中理解实词的含义⑶实词的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知识点。

二指导解题方法(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世为著姓。

祖父堪,蜀郡太守。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文多,故不载。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写作B遂通《五经》,贯.六艺贯:学习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仿照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认为……奇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动词连接举酒属.客(《赤壁赋》)动词劝酒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列传》)动词写作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动词交付、委托1时为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动词隶属、归属(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名词类、辈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含义。

实际上这里要求考生具备的是一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推断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二、注意:一是“常见实词”。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是指在文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这主要包括初高中课本、读本及其他课外读物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涉及通假,有的多音多义,有的古今异义,还有的由于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变化,因而实词的含义只有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确。

三、文言实词的复习注意:1、不要离开原文2、不要离开课本3、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四、文言实词考什么?1、选出对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选出与例句中指定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3、判断各组句子中同一词的词义是否相同;4、语句翻译。

五、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单音性、多义性、近义性、活用性(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通假性。

六、正确理解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词类:1、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偏义复词5、单音词和复音词6、反训词7、词类活用七、逐类过关(一)通假字:通假,是古文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或借用的现象。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假借字和古今字。

1、它有三种情况:(1)、以声旁代替本字。

(“直”通“值”,“县”通“悬”,“反”通“返”,“禽”通“擒”,“卒”通“猝”)(2)、以同声旁的同音字代替本字。

(“帖”通“贴”,“厝”通“措”,“谕”通“喻”,“说”通“悦”)(3)、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惠”通“慧”,“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2、掌握辨别通假字的方法1)一个字,按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时,可考虑定为通假字。

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中的“裁”,按其本身含义“剪裁;割裂”、“削减;消除”、“节制”、“估量;识别”等,无论如何也讲不通。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掌握实词推断的常用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探究文言实词高考命题规律,重视语文教材在复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巧妙地运用相关方法,推知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年前,校园里已流传一句民谣说,中学生读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虽然是戏说,却反映出我们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窘境。

但高考摆在面前,我们逃无可逃,我们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点解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问:假如你是高考命题者,在命题中针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你会特别关注这句话中的什么词来考查“文言实词”?明确:①应抓住“常见”这个词。

高考不会考特别生僻的词,会考和课文有关的一些词。

②应该抓住它“在文中”的含义。

需要联系上下文,考虑它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三、方法探寻(一)判断选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更正,并试着找寻方法确保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1.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节选自归庄《严祺先文集序》)◆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2.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舟人以公貌闲意说.说:劝说3.太祖将取某某,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像鸟的翅膀一样(二)讨论、寻找方法(可从相对简单的第2题或第3题说起)1.第3题是错的,应是“像鸟的翅膀一样保护”的意思。

理由讨论:①把词义代入句中,发现理解不通。

这就是“代入选文法”。

②“云”在这里是主语,“太祖”是宾语,中间应该是个谓语动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文言实词的识别与理解。

2. 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3. 练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能力。

2. 难点:学会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 练习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篇目。

2. 教具:多媒体设备。

3. 参考资料:文言实词词典、相关学术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巩固记忆。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讲解常见文言实词(15分钟)1. 举例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2. 强调重点词语,提醒学生注意。

三、语境推断词语含义(15分钟)1. 提供几个含有重点词语的文言文段落。

2. 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校对答案,讲解错误原因。

3. 针对学生错误,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言文阅读范围。

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常见文言实词、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练习与巩固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含有重点文言实词的文言文段落。

2.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尝试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3. 分析推断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共同讨论解决。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4.保留原词法。古文中仍有许多古今形同义同的词,这样的词就可保留原貌,直接写到译文中去,特别是官名、人名、地名、物名等。句①中的“交战”,句②中的“抗衡”,句③中的“天下”,都应保留不变。
5.拆词辨义法。所谓拆词,即把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形同义异的双音词拆开来作为两个单音词逐一翻译。
例: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例:⑩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句中的“当”可移用“螳臂当车”的“当”的词义来理解,做“抵挡”讲。
10.活用推断法。对句中的某一个实词,按其一般义项翻译,句子不通,就应该马上想到该词是不是活用了,继而运用词类活用知识辨析该词,判定它属何种活用现象,从而作出正确的翻译。
例:⑪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⑫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四、小练习
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代词)
教学要点:
1、了解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实词。
2、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掌握文言实词考查主要涉及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你说说句子“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谁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你是想到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一章: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与用法1.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基本含义。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的定义与分类。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举例及其含义。

文言文实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1.3 教学活动:引入实词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实词的学习。

通过举例讲解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1.4 练习与巩固: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识别并解释其中的实词。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第二章:一词多义现象2.1 学习目标:理解一词多义的概念及其在文言文中的表现。

学会通过上下文来判断词义。

2.2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的定义及原因。

举例说明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上下文对词义判断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引入一词多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例子。

通过文言文例句展示一词多义的现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2.4 练习与巩固:提供一些含有一词多义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判断词义。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第三章:词类活用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其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学会识别并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2 教学内容:词类活用的定义及分类。

常见词类活用的例子及其含义。

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运用。

3.3 教学活动: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通过举例讲解常见词类活用的含义及用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3.4 练习与巩固:提供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识别并解释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第四章:通假字现象4.1 学习目标:理解通假字的概念及其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学会识别并解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4.2 教学内容:通假字的定义及原因。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教学目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重点:古今异义、同形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教学设想:先熟悉1998—2002年文言文高考题;结合课本上的附表加强直观感悟;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练习提高课堂效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教学时间:2003/2/教学过程:一、考点阐述“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1、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要注意两点:①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②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2、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

这些应该是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

3、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1)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2)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3)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4)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5)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4、了解近几年高考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①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每年必考。

②题型:A、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B、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

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二、高考题例:(见2002—1998高考题)三、知识点讲解(一)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

一轮复习教案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轮复习教案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轮复习教案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

2.学会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与复习。

2.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理解。

3.阅读训练与实战演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教学难点: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文言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学会如何在文中理解它们的含义。

2.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与复习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常见文言实词。

请大家拿出教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实词的基本含义。

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仁爱、忠诚、孝顺、恭敬勤奋、俭朴、谦逊、正直3.游戏环节我们来进行一个“猜词游戏”。

我将给出一个文言实词,同学们需要猜测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猜对了的同学将获得一个小奖励。

游戏开始,第一个词:仁。

请同学们在心中默念它的含义,然后举手回答。

很好,这位同学回答正确。

仁在文中通常表示仁爱、仁慈。

第二个词:义。

4.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我们要学习如何根据语境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请同学们拿出教材,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文言文。

请大家仔细阅读,并找出文中的实词,尝试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文章:《论语·为政》同学们,请找出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在这里表示道德、德行。

“居”表示处于、位于。

请同学们依次分享你们的理解,我们一起讨论。

5.阅读训练与实战演练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将进行一些阅读训练和实战演练,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文言文《论语·八佾》,理解其中的实词含义。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目标要求】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并应具备从同一实词的若干选项中挑选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必须是“浅显”。

什么是“浅显”呢。

用柳土缜的话来讲标准有五条:一是文言文中名物、官职、典章等专门术语较少的。

二是不是专门性学术著作,三是与文章本身背景较少,典故较少的,四是属于典范性语言风格,第五形式与现代汉语没有太多区别。

高考文言文始终体现了“浅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 2.文章内容多为官清廉,爱护百姓,孝敬父母,耿直忠厚等有现实意义的 3.篇幅短小 4.语言考查多为中学课本学过的,下手较为容易的。

【网络透视】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为命题者青睐。

一词多义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着,但在文言文的词语中显得更加突出和复杂,它既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可有比喻义和借假义之别,不过,不管一词多义多么复杂,一进入语境它就只能是单一义项了。

至于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

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

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也十分有用。

下面就对这个问题简单地列举些推导的方法。

推导总原则还是“词不离句”,具体有如下几种。

①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 ”,“辶”与走有关,解为“到”“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活动设计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活动设计

文言文专题总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综合运用七种方法,推断实词含义》学生活动设计(3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提纲】1、学生自主完成《步步高》117页对称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的相关练习,并能口头翻译这些句子。

2、独立思考,自主总结以上两种推断方法的技巧。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订正预习题答案,总结对称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的推断技巧。

一、导入:二、预习检测:检查学生预习做题完成情况。

三、明确目标:出示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四、学生活动预设:【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订正预习题答案,总结对称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的推断技巧,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活动预设]1、各小组由组长带领交流并作记录。

2、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质疑,师精讲点拨。

3、学生反思总结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的活用规律,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推断方法技巧]详见教师用书《步步高》P152。

五、反思总结:对称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的推断技巧?六、教师课后反思:第二课时【预习提纲】1、学生自主完成《步步高》118页语法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的相关练习,并能口头翻译这些句子。

2、独立思考,自主总结以上两种推断方法的技巧。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订正预习题答案,总结语法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的推断技巧。

一、导入:二、预习检测:检查学生预习做题完成情况;抽查达标辅导师默写语法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的推断技巧。

三、明确目标:出示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四、学生活动预设:【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订正预习题答案,总结对称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的推断技巧,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活动预设]1、各小组由组长带领交流并作记录。

2、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质疑,师精讲点拨。

3、学生反思总结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的活用规律,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推断方法技巧]详见教师用书《步步高》P15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教案
设计亮点:
本专题主要复习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在介绍方法之前能够用高考试题做引子,有说服力,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专题复习时,一定要紧扣高考,教师要具备高考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备考的效率。
练习(幻灯片展示)
(2012·安徽卷)
许君讳曾裕,字仑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遂发愤以卒。君抱痛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
(四)互文见义法(板书)
教师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幻灯片展示)
1.通五经,贯六艺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学生解释划线词的含义,根据互文的特点,可推知:
1.贯,通,通晓;
2.以,用,任用;
3.简,择,选择。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学生根据成分分析法解释每句话中“信”的含义,并说出理由。
四、总结
教师语:方法技巧(板书)需要大家去发掘,去完善填补省略的部分,但是技巧终归是辅助性工具,积累(板书)才是关键,望同学们让积累与技巧齐飞,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总结推断句中文言实词的方法。
(五)成分分析法(板书)
教师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幻灯片展示)

高考语文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2版【考点阐述】所谓“常见实词”,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2)考查的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

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取其中“不正确的”或“正确的”一项。

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技法接招】1、一词多义的考查。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如“举”,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中是“举行、发动”的意思;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中是“攻下,占领”的意思;在“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中是“举起、抬起”的意思;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出师表》)是“推荐、推举”的意思;“举家庆贺”(《促织》)中是“全、尽”的意思。

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部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

然后运用语境推断和语法推断,推求出每个词的正确义项。

先看下面的试题: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

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

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

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

”遂航海趋广东。

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

专题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案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Word含解析

专题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案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Word含解析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形式虽然简单,考查的内容却非常广泛。

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以取得文言实词学习的最佳效果。

热点题型一一词多义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特点和常见用法;2 、加强文言实词的积累。

二、考纲解读:《考纲》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常见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指的是语境义。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大块,偶尔也涉及通假字,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范例解码(12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必修教案1015 19:58::《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1. 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形式主要有:1. 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2. 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

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

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

【例】(2015高考模拟·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

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于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来源:学科网]B. 事连吾侪吾侪:我辈C. 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D. 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注意“在文中的含义”。

任何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也只是表达一个意思,因此,考生可将选项的意思带入文中,看是否通顺、合理。

D项中的“立”,固然有“订立”的意思,但是根据文意:卖酒者对那些借钱的人说,没有偿还能力的立即把债券还给对方,不要他再还钱了。

因此,这里的“立”是“立刻,立即”的意思。

答案:D【参考译文】(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

一生从不欺骗别人。

有人差遣僮仆或丫鬟来买酒,他一定要问:“你能喝酒吗?”有人跌倒打碎了酒瓶酒坛,就回家拿酒瓶,重新盛满酒,让他(买酒的人)拿回家去。

因此,远近各处的人称他(卖酒的人)是忠厚的长者。

乡里有一些多次凑钱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的人,相对叹息。

卖酒的人于是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而相对叹息呢?”聚集饮酒的人说:“我们几个人担保某甲从某乙处借钱,某甲过期不肯偿还,将要打官司了,打官司就会家庭破败的,事情牵连到我们,几家人都不得安宁了。

”卖酒的人问:“多少钱?”回答说:“连本带息共四百金。

”卖酒的人说:“这有什么好忧虑的呢?”立刻拿出四百金代为偿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客人背着很重的物品,在路上遇到大雪,不能继续前行。

听说卖酒的人是个忠厚的长者,就投奔到他那儿去寄宿。

大雪接连下了几天,卖酒的人每天喊着客人一起赌博,用赢得钱买酒肉来吃喝。

客人输了多次,私下很不高兴地说:“卖酒的人难道不是忠厚的长者吗?既然我已经输了,姑且大吃大喝,算是回报我的钱吧。

”雪停天晴了,客人赔偿所输的钱启程赶路。

卖酒的人笑着说:“主人怎么可以拿客人的钱来买酒肉呢?天气非常寒冷,如果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卖酒者)拿出客人全部所赔的钱还给他。

有个术士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

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上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去的,看一看卖契,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

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钱多少,连本带息多少。

”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都来看望他,等到半夜才散去。

那以后,卖酒的人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的人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喧闹争吵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掉我们的家产了。

”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

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种情况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望文生义,把它当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理解,从而造成失误。

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的“形成”,“形”是名词,作主语,形势的意思;而“成”是动词,作谓语,形成的意思。

但是现代汉语中“形成”是一个词。

【例】(2015高考模拟·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

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 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

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骞,祸悔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B.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C. 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D. 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解析:A项中的“季”应是“(秋天)最后一月”,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典型错误,只有深秋季节,才会出现万物凋落的景象。

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确定并能够还原到原文中去。

答案:A【参考译文】《诗经》上不是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能明达。

晚秋的时候,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

这时,大地上,凡是在春天和夏天雨水充裕的植物,花的颜色鲜美,枝叶茂盛。

但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

在这时,天寒地冻,冬天来临,被摧残毁坏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

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内心,并且各显其成。

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在这时没有不凋落不堪的,何况那些蒹葭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全部把这些树木砍掉,用它们来做栋梁、屋椽、木桩、车轮、车辐,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

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乡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给我看,忧伤地对我说:“只是家里贫穷,遵从父母的命令,勉强写八股文。

”以后随着自己的心意写诗作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八股文强百倍。

元祐六年考中进士,调到临安任主簿。

读书人考中进士是值得高兴一阵子的,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

我问其中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不合群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对情意不合的官员不愿去交往。

饮食起居,行止作为,不能勉强自己附和他人。

现在做了一点小官,完全丢掉自己的本性而去附和他人,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过去父母抚养我,现在则有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

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求得除去一样了。

”我劝解他说:“你为官之前,(像)春夏的草木,现在使你困苦不堪的,是蒹葭上的霜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