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验收联合试运转报告
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d7b50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a.png)
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某煤矿位于某境内,某煤⽥的南部,北距某市区25km。
井⽥南北⾛向长11km,东西倾斜宽5~13.5km,⾯积约93.77km2,可采储量为10098万吨;矿井设计能⼒为9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74.8年。
矿井建设计划总投资61636.87万元,截⽌今年8⽉底已实际完成投资6.35亿元。
⼀、矿井建设概况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井⽥勘探地质报告于2000年5⽉经国⼟资源部审批,并以国⼟资函[2000]323号予以认定,依法领取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0年;某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省计基础[2002]1157号批准某矿井⽴项建设;2006年2⽉,某省煤炭⼯业局以鲁煤规发字[2006]18号⽂批复某矿井初步设计(优化调整版)。
矿井于2004年9⽉3⽇开⼯建设,煤炭⼯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程勘察及⼯程设计;主要建设单位有:中煤第五⼯程处、三⼗⼯程处、三⼗⼀⼯程处;某监理公司监理;某⼯程质量检测站等检测;耨⼯程质量监督站实施⼯程质量监督。
截⽌2007年5⽉底,矿井的提升、运输、通风、排⽔、供电、压风、防灭⽕、通讯、防治⽔、安全监测、监控等⼯程全部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并通过单项⼯程质量认证和检测检验。
2007年6⽉26⽇,集团公司以临矿安⽣字[2007]124号⽂批准,同意矿井进⾏安全设施和⽣产系统联合试运转。
⼆、主要⽣产系统及安全设施(⼀)提升系统主井按设计要求安装了JKMD-2.8X4(II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装备⼀对8吨箕⽃提升,电控系统选⽤TSBA 型直流驱动电控系统,全数字PLC控制,双回路6KV供电,今年5⽉投⼊试运⾏。
副井按设计要求装备⼀对1t双层四车罐笼(⼀宽⼀窄),采⽤JKMD-3.5X4(II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电控系统选⽤TSBA型直流驱动电控系统,全数字PLC控制,双回路6KV供电,于去年9⽉安装完毕并投⼊试运⾏。
(⼆)运输系统地⾯运输系统:⼯业⼴场铺设了1.4KM窄轨铁路,由5台2.5吨电瓶车牵引1t的U型矿车运输;场外专⽤公路总长度7.8KM,西与某-鱼台公路相接,于2005年10⽉竣⼯投⼊使⽤,场区道路及场地硬化已完成并投⼊使⽤;矿井专⽤煤码头,设计年吞吐能⼒100万吨,已于今年5⽉底竣⼯,河道和输煤栈桥正在施⼯。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c50e2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2.png)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安煤矿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中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安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安煤矿组织了一次联合试运转活动,以检测生产设备和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这次联合试运转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团结协作和创新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试运转的目标和意义1.目标试运转的目标是通过对新安煤矿生产设备和流程的全面检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意义试运转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试运转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全方位检测,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计划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方案,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试运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缺点并及时进行解决。
此外,试运转还可以提高煤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试运转的进程和方法1.进程试运转的进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制定联合试运转计划,安排相关人员和设备,并确定试运转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2)准备阶段:执行试运转计划,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检测,以确保试运转的正常进行。
(3)试运转阶段:按照计划进行试运转,并针对试运转中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总结阶段:对试运转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方法试运转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模拟测试法:运用模拟技术对设备进行编号试验,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测试,并通过加速或缩短生产时序,以缩短试运转时间,和减少设备的磨损,提高生产效率。
(2)实时调试法: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控和调试,并根据反馈结果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
![××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910f0fa58da0116d174996.png)
××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一、矿井差不多情形...................................................................................... - 1 -1.井田概况.............................................................................................. - 1 - 2.矿井设计及核准.................................................................................. - 2 - 3.矿井开拓、开采方式.......................................................................... - 3 - 4.矿井工期及投资投产情形 ................................................................. - 3 - 二、矿井建设情形.......................................................................................... - 4 -1.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 ..................................................................... - 4 - 2.首采区及首采面.................................................................................. - 4 - 3.通风系统.............................................................................................. - 4 - 4.瓦斯抽采系统...................................................................................... - 5 - 5.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 ..................................................................... - 5 - 6.防灭火系统.......................................................................................... - 5 - 7.粉尘灾难防治系统.............................................................................. - 6 - 8.提升系统.............................................................................................. - 6 - 9.运输系统.............................................................................................. - 6 - 10.供电系统 ........................................................................................... - 7 - 11.给水系统 ........................................................................................... - 7 - 12.供热系统 ........................................................................................... - 8 - 13.排水系统 ........................................................................................... - 8 - 14.防治水系统 ....................................................................................... - 8 - 15.选煤厂及储装运系统 ....................................................................... - 8 - 16.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 - 9 - 17.监控指挥中心 ................................................................................... - 9 - 18.智能化系统 ..................................................................................... - 10 - 19.其它系统 ......................................................................................... - 10 - 三、矿井联合试运转预备情形.................................................................... - 12 -1.制度建立............................................................................................ - 12 - 2.技术措施............................................................................................ - 12 -3.机构设置............................................................................................ - 12 - 4.人员配备............................................................................................ - 12 - 5.职工培训............................................................................................ - 13 - 6.物资预备............................................................................................ - 13 -四、存在问题................................................................................................ - 14 -五、矿井建设及联合试运转预验收结论.................................................... - 15 -六、各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16 -(一)采掘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16 - (二)机电运输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18 - (三)防治水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26 - (四)一通三防系统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29 - (五)选煤厂及储装运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34 - (六)综合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 37 -××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属于安徽省“861”行动打算项目,地处××阜阳市××区与××县交界处,西距××市约30km,隶属××公司,行政区划隶属××省××市××区管辖。
神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神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1505c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78.png)
神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陕西神木神源矿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方案一、矿井基本情况陕西神木神源矿业有限公司为单井整合矿井,于2008年3月经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核准,面积为2.6445Km2,批准开采3-1、4-2、4-3、4-4、5-2煤层。
矿井基本情况介绍如下:1、原张家峁煤矿该矿井田面积2.5475km2,开采5-2煤层,于1995年8月建成投产,原批准生产规模15万t/a。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角考考乌素河南岸,采用三条斜井开拓全矿井,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出煤并兼作进风任务,胶带输送机功率55KW,带宽800mm;副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并兼作进风及安全出口任务;斜风井作为总回风及安全出口任务。
矿井井下巷道一般为净宽3.5m、净高2.7m的矩形锚喷巷道;采用房柱式开采,回采矿房采宽6m,煤柱留设6×6m;工作面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矿灯照明,机械排水,无轨防爆柴油牵引车运输,,在井底经煤仓转载至主斜井胶带机运出地面。
2、整合后的张家峁煤矿根据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70号文,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对神木神源煤炭张家峁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张家峁煤矿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2.6445km2,批准开采3-1、4-2、4-3、4-4、5-2煤层。
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9年12月以榆政煤资整办发【2009】49号文件对《关于神木县神源煤炭张家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进行了批复,批准生产规模30万t/a。
设计仍然利用原张家峁煤矿的工业场地以及井筒开采3-1、4-2、4-3、4-4、5-2煤层,采用长壁炮采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经核实该矿经过多年开采,其5-2煤层部分资源已经采出,新扩大的井田面积尚未开采,根据调查,矿井从2009年检测以来至今3-1、4-2、4-3、4-4、5-2煤层均未进行开采,未新增加动用储量。
二、矿井各安全生产系统状况(一)矿井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及通风设备陕西神木神源煤炭矿业有限公司为低瓦斯矿井,通风方工式为中央并列式方式通风。
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f984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9.png)
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1. 写作背景胜利煤矿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的一座大型煤炭企业,占地面积广、矿井数多、煤炭储量大,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井产能,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损耗,胜利煤矿和多家矿机生产企业展开了联合试运转,试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顺利进行。
目前,为了全面反映联合试运转的情况和成果,胜利煤矿组织编写了一份联合试运转报告,本文将就这份报告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联合试运转的意义==提高产能、降低成本==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的目的是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试验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煤炭生产方案,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试验期间,胜利煤矿通过优化生产线路、减少停机时间等手段,有效提高了自身的煤炭产能,同时通过联合生产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本降低,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推进煤炭生产领域发展==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另一个意义是推进煤炭生产领域的发展。
煤炭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其生产和使用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各方能够进行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互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煤炭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3. 合作模式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合作模式是以资产、人员、技术、市场等资源共享为基础的。
多家知名的矿机生产企业与胜利煤矿达成合作意向,协同推进试验工作,实现利益共享。
具体合作模式如下:3.1技术合作矿机生产企业将自身的生产技术向胜利煤矿提供,从而帮助其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吉林矿机生产企业为胜利煤矿提供了高效节能的细粒度煤粉制备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煤炭细粒度化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3.2人员共享各方在试验过程中,互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协助。
这些人员负责技术交流、设备调试和现场监控等工作,为联合试运转提供有力支持。
3.3市场合作多家矿机生产企业在胜利煤矿的生产中有其专属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胜利煤矿作为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生产所需矿机设备需求广泛,试验中各方可以互相合作,相互支持,从而推动市场发展。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99a4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a.png)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尊敬的公司领导:我们很高兴地向您呈报《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全力以赴,旨在确保这个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向您展示我们所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试运转期间的成果在试运转期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1. 增加了煤炭的开采量。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后,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
通过该项目,我们成功地生产了60,000吨的煤炭,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益。
2. 提高了产量的可视化管理。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可视化监控系统,使得我们可以随时了解生产情况。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的管理层随时可以拥有实时的数据,以及关键节点上的生产总体计划。
3.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我们的试点项目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
这些培训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作程序以及矿山安全的运营方式。
这些培训和学习机会也使我们的员工更有资格承担更高层次的职责。
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1. 矿山安全管理的改善。
尽管我们的员工已经受过很多关于矿山安全方面的培训,但是,在未来的运营中,他们也需要更注意提高安全水平。
2. 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在项目的一些关键节点上,我们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些有所欠缺的决策。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矿山运营中,我们会进一步提高行动力和决策能力。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运营中,我们将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克服面临的挑战,实现更多的成果。
1. 持续改进矿山安全管理。
我们将不断提高我们的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持续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管理技能和技术。
2. 加强管理层的执行和决策力。
我们将持续加强我们的管理层的执行和决策力,并切实控制和管理我们的业务。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矿山运营中,我们将实现更多的成果。
4. 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我们将在未来的运营中专门致力于提高我们的煤炭开采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产量和利润。
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定稿
![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8b11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8.png)
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定稿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定稿近日,林丰煤矿联合试运转经过多次试验和调试工作,正式完成了联合试运转任务。
为了对此次联合试运转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制定本文档,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一、联合试运转概述林丰煤矿是一家大型煤矿企业,拥有现代化的采矿设备和高素质的矿工团队。
在采集和输送煤炭的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煤矿机械设备外,还使用了自动化控制设备和智能化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但是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经营效益和环保法规的不断提高,林丰煤矿内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为此,该煤矿企业与相关制造商联合进行试运转,以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在传统煤矿设备的基础上,更新和完善煤炭生产设备,提高采集效率和安全性;2、借助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提高煤炭运输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3、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和温室气体等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保和节能减排。
为达到以上目标,林丰煤矿与联合试运转人员共同努力,不断进行改进和研发,使得煤炭生产设备和运输系统更加智能化、快速化和精细化。
二、联合试运转中的主要技术和设备1、掘进机和传统采煤机在本次联合试运转中,林丰煤矿采用了传统掘进机和采煤机,并对其进行了升级。
新式掘进机采用了自动化装置,大大减少了煤尘粉尘的产生。
同时使用了新式的电动掘进机,在操作和安全性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而采煤机采用了自动操控技术,使得采煤过程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来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输送和运输系统为了使煤炭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更为顺畅,林丰煤矿与联合试运转人员共同研发了自动化输送和运输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和总体设计方案,使煤炭在输送运输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此外,系统中还加入了多种智能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使得整个运输系统更为智能化、稳定化和节能环保。
3、煤炭生产线管理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煤炭生产线,林丰煤矿与联合试运转人员合作开发了煤炭生产线管理系统。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d000640722192e4436f60e.png)
目录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 - 2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 - 2 -第二节矿井建设概况.................................................................... - 3 -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 - 4 -第一节采掘系统............................................................................ - 4 -第二节供电系统.......................................................................... - 11 -第三节排水系统.......................................................................... - 12 -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 13 -第五节压风系统.......................................................................... - 15 -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火系统...................................................... - 15 -第七节通风系统.......................................................................... - 17 -第八节矿井瓦斯监控系统.......................................................... - 20 -第九节矿井通信系统.................................................................. - 21 -第三章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 22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 25 -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 - 26 -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 - 26 -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 - 27 -第六章联合试运转结论 ............................................................. - 28 -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煤矿为××集团第五对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Mt/a ,服务年限51.6年。
炉房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炉房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12cc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4.png)
炉房沟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1. 引言炉房沟煤矿是一个新建的煤矿项目,为了确保矿井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有效运行,以及保障安全和效率,我们进行了联合试运转。
本报告旨在对该煤矿的联合试运转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分析。
2. 试运转过程2.1 试运转目标炉房沟煤矿的试运转目标主要包括: - 验证矿井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 评估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优化空间; - 检验煤矿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 识别和解决潜在的运营问题。
2.2 试运转步骤炉房沟煤矿的试运转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安装和调试矿井设备; 2. 进行设备的独立运行测试,并记录数据; 3. 进行矿井生产工艺的测试,并记录数据; 4. 进行联合运行测试,并记录数据; 5. 分析测试数据并评估试运转的结果; 6.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数据分析与评估3.1 设备可靠性和性能在试运转期间,我们对矿井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进行了评估。
经过测试,设备运行稳定,没有发现严重的故障或缺陷。
然而,我们发现部分设备的性能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温度控制不够精确等。
我们建议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设备性能。
3.2 生产工艺合理性和优化通过试运转,在矿井的生产工艺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优化的空间。
例如,某些操作步骤的时间可以进一步缩短,某些工艺参数可以进行微调等。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我们建议煤矿管理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3 人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在试运转期间,我们对煤矿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进行了评估。
整体来说,人员工作效率较高,协作能力也较强。
然而,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工作安排不够合理,沟通不畅等。
我们建议煤矿管理部门对人员工作进行管理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3.4 运营问题识别和解决在试运转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运营问题,例如设备维护计划的不完善,工人培训和安全意识的缺乏等。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a1b7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a.png)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时间:2021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地点:XX煤矿一、试运转目标和背景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准备,XX煤矿于2021年开始进行煤矿联合试运转。
本次试运转旨在通过联合运营不同煤矿,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试运转的背景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提高煤矿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试运转内容本次试运转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2. 调整煤矿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3. 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培训和技能水平;4. 加强煤矿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三、试运转阶段及其结果1. 第一阶段(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并对煤矿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调整。
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煤矿的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对煤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了煤矿的能耗和排放量。
2. 第二阶段(2021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第二阶段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加强了煤矿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了资源和经验,提高了煤矿的整体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重复投资,节约了成本,并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四、试运转成果1.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我们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
在试运转期间,煤矿的日产量增加了10%,达到了预期目标。
2. 成本降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重复投资,我们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成本。
试运转期间,煤矿的生产成本下降了15%。
3. 经济效益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试运转期间,煤矿的盈利能力提升了20%。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试运转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 系统运行不稳定:在试运转的初期,由于系统的不稳定,出现了一些运行故障。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ea59e44a7302768f993902.png)
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市榆阳区七山煤矿位于##城北东43°方向,直距21km处。
井田X 围大致北以榆〔林〕—神〔木〕旧公路〔现为矿区油面公路〕为界,南至南岔河,西以经距座标线37404280为界,东以经距座标线37405480为界。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09°54′14″~109°55′03″;北纬38°25′02″~38°26′35″。
井田南北长1710~2346m,平均长2028m,东西宽1200m,面积2.4336km2。
本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与航运为辅,无水路运输。
榆〔林〕—神〔木〕旧公路从矿井北缘通过,向西南约20km与##〔安〕—包〔头〕油面公路相接,旧榆神公路现由榆阳区人民政府铺筑成矿区三级油面公路至麻黄梁镇,各乡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接,但雨雪天气不能通行。
神〔木〕—延〔安〕铁路从矿井西北约10km处的金鸡滩通过。
本区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本区交道运输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资源储量该矿批准开采朱罗系##组3号煤层,该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结构简单,产状平缓。
井田内煤层平均厚度7.58m,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均较简单。
矿井获地质储量25.12Mt,可采储量13.22Mt,生产规模0.30Mt/a,服务年限31.48年。
三、水文地质区内水系不发育,煤矿南界有头道河支流—南岔河,南岔河由东向西流过。
除降水期外,大局部时间水量较小。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春季风沙频繁,夏季酷热多变,秋季细雨连绵,冬季长而严寒。
据##气象局1984~1994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日温差最大可达20℃左右。
每年11月开始降雪,次年3月解冻,无霜期为150~180天。
冬季至春末、夏初多风,最大风速18m/s,风向多为西北。
年降水量410mm,7~9月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0%,年平均蒸发量为1907.2mm。
据《##地震志》资料,自明代以来,本区共发生地震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1次,1738年后200多年再未发生过较强地震,地震烈度小于VI度,但来自邻区几百公里外的强震可波与本区,并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煤矿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
![煤矿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eec8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6.png)
煤矿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1. 试运转的背景和目的我公司与A、B、C三家煤矿达成联合试运转协议,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环境污染。
试运转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煤炭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实现设备、信息、技术互通,推进煤炭生产工业化和智能化。
2. 试运转的时间与范围本次试运转从2020年9月初开始,至2020年12月底结束,试运转范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地质勘探:对联合试运转区域内煤炭资源进行全面勘探,并实时更新资源分布和开采状况。
2.生产设备:实现设备与技术互通,对各煤矿重要生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让设备更加智能、高效地运转。
3.资源利用:建立联合煤炭资源库,对各煤矿煤炭资源进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试运转的进度和成果截止到2020年11月底,联合试运转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1.地质勘探:联合试运转区域内共有5个煤炭勘探区,我们已经完成了4个区的勘探工作,并成功开采了2个勘探区内的煤炭资源。
2.生产设备:我们在设计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设备运行信息追踪系统,实现设备状态的自动监控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同时,各煤矿之间还开展了设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更好地推进了设备智能化和现代化。
3.资源利用:我们建立了联合煤炭资源库,所有煤炭资源都归入统一管理,各煤矿之间可以共享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分析和优化,我们预计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
4. 试运转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试运转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1.信息孤岛问题:各煤矿之间的信息独立、无法互通,导致对方的生产资源难以得到最大化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信息互通平台,实现了生产信息与技术的共享,更好地推进了联合试运转工作。
2.参与度不足问题:有些煤矿没有完全参与到联合试运转中,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提高各煤矿参与的积极性,并对积极参与的煤矿进行奖励。
联合试运转汇报详细稿
![联合试运转汇报详细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7aa2cd561252d381eb6e3f.png)
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验收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欢迎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
我矿从2014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至今,在上级各部门正确领导下,经过相关单位齐心协力的努力,已按《矿井资源整合开采设计说明书》和《矿井资源整合安全设施设计》的要求建设完成了全部单位工程,具备了联合试运转的条件。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建设基本情况1、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位于榆家梁井田东北部,新民普查区中东部,是由原“府谷县老高川乡府铁联营煤矿、府谷县老高川乡西耳煤矿”两个煤矿整合扩大而成,整合区编号为H1。
由10个拐点圈定东西长约1.97km,南北宽约3.02km,面积4.1955km2。
可采煤层为4-2、5-1号二个煤层,其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5米、2.0米,矿井设计规模0.60M/a。
矿井服务年限13.3a。
委托陕西东辰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于2014年11月开工。
2、资源储量:矿井保有地质资源储量为18.48Mt,可采储量11.23Mt,顶板主要为粉砂岩,次为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近水平。
3、巷道掘进:开凿巷道设计总长13708m,其中:岩巷2852m,半煤巷10856m,井巷工程设计总投资为14199.81万元。
实际井巷工程投资8390万元。
4、主井口栈桥、驱动机房、地面胶带输送机栈桥、拉紧间、筛分楼、机修车间、材料库、锅炉房、暖风机房、地面变电所、主扇风机房、压风机房、生活污水处理、井下水处理、地面综合管网等工业建筑物、构筑物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完成;5、2014年10月26日由府谷县能源局批准开工建设,期间因矿方与村民征地纠纷和股权并购重组等因素,经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两次延期批复,于2018年8月底矿井基建工作基本结束。
二、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审批情况1、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相关支持文件的取得情况如下:⑴、陕国土资矿采划[2012]1号文《关于划定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的批复》。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898b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煤矿的生产竞争力,我司于近日展开了一项全面联合试运转的工作。
经过严谨的计划和周密的调试,该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在此,我们对全体参与本次试运转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感谢!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各方细致汇报。
一、试运转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全面联合试运转,煤矿生产线得以优化,设备调试得以更加精准。
整合资源,协同作业,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2.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制定更加高效合理、安全可靠的生产方案和流程。
3.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各方资源整合,在不影响生产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试运转过程1.制定实施方案。
本次试运转的实施方案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已有生产模式基础上,由相关专业人员制定。
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负责人等信息。
2.设备联调。
联合试运转工作开始后,各方设备进行精确调试和协同运转,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相关设备故障由专业人员迅速处理。
3.生产流程优化。
生产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优化出更为高效而且稳定的生产流程,并对各类生产流程进行实际检测和两步验证。
4.资源整合。
各方资源进行精确统筹整合,优化先进的生产机器和设备。
整合对生产具有成本控制和适应性的重要作用。
5.施工成果总结和合法检测。
对试运转完毕的成果进行总结、把握、研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测量,消除潜在问题,实现煤矿产出正常生产。
三、试运转成果1.生产效率获得提升。
通过设备逐步升级和优化生产流程,较大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又有所增强。
2.生产质量稳定可靠。
根据试运转后的实际情况,先进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和产出质量稳定可靠。
3.生产成本被有效降低。
通过各方资源的整合、流程优化,成本得到更合理、更可控的分配。
4.推动了企业效益上升。
提高了产出效率和成本控制预计,想必将会有所改善本企业财务状况,并提升公司的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fc2f535022aaea998f0fde.png)
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赵楼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一、矿井建设基本情况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是兖矿集团响应山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带动西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决策,利用菏泽地区的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巨野矿区而成立的区域能化公司,负责巨野矿区综合开发项目。
赵楼矿井位于巨野煤田的中部,北距郓城县城约22km,东距巨野县城西约13km。
井田大部分面积在郓城县境内,南部小部分在巨野县,行政区划归郓城县、巨野县管辖。
井田范围南北长约9.9km,东西宽约12~15.9km,面积约143.356km2。
煤田地质储量约10.75亿吨,其中天然焦的地质储量约2.7亿吨。
主采煤层为3煤层,以1/3焦煤为主,可采储量2.54亿吨。
设计生产能力3.0Mt/a,服务年限60.1a。
配套建设同等规模的多品种选煤厂和矿井铁路专用线。
工业广场总占地面积为30.1公顷(不含铁路装车站用地7.6公顷)。
矿井采用主、副、风三个立井开拓,井口标高+45.0m。
采用单一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860m;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
巨野矿区总体发展规划于2002年8月26日由国家计委以计基础〔2002〕1473号文予以批复。
2005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05〕1030号文批复了《关于核准兖矿菏泽能化有限公司巨野矿区赵楼矿井项目申请报告的请示》。
2005年9月4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煤安监函字〔2005〕22号批复了《巨野矿区赵楼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2005年8月18日山东省发改委以鲁发改重点〔2005〕705号批复了《赵楼矿井项目初步设计》。
根据初期采区补充勘探报告结果,对矿井采区划分、初期采区巷道及工作面布置进行了调整,并按规定进行了变更调整。
2008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以鲁煤规发字〔2008〕98号批复了《赵楼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调整版)》,2008年8月25日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鲁煤安监字〔2008〕143号批复了《赵楼矿井安全设施设计(调整版)》。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c11b27ddccda38366baf2c.png)
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关于建北矿井“联合试运转”的请示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依据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8]288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核准的批复》,核准建设规模为240万t/a的生产能力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得到矿务局、集团公司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通力协作,历经近三年多的建设,矿、土、安三类工程均按要求完工,目前矿井已经具备240万t/a生产能力。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顺利进行,我公司专门组织相关部室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检,包括提升运输系统、通风系统、供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供热系统、地面生产系统、辅助生产设施、综采首采工作面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内的各子系统及安全设施均满足设计要求。
设备单机试运行已全部完成;矿井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总经理具备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他入井人员经培训全部合格;委托蒲白矿业公司配备了专职救护中队。
目前矿井已具备进行联合试运转的条件,拟于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进行联合试运转。
妥否,请批示。
附件一:《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附件二:《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2010年6月12日主题词:矿井联合试运转请示抄送:公司领导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档(二)2010年6月12日印发共印10份附件一: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1、项目概况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是由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山东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型矿井。
2008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建北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8]2887号),核准建设规模为240万t/a。
联合试运转报告
![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d784a6284ac850ad024212.png)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地理位置、交通、隶属关系及地形地貌袁店二井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与涡阳县的交界处,淮北临涣矿区西南部,其中心东距宿州市约55km、东北距淮北市约52km。
矿井北约10km 处有濉阜铁路的青疃站,东55km处有京沪铁路的宿州站;203省道(淮北~六安)及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从井田东部穿过,区内县乡公路网纵横交错,与干线相连可达全国各地。
交通位置示意图井田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6.38~29.79m,平均+27.95m左右。
本区属淮河水系,井田内无大的河流,农用人工灌渠纵横交错。
最高洪水水位标高+28.34m。
二、井田面积袁店二井井田东以袁店断层为界与袁店一井毗邻;西以39444200m经线与单集勘查区接壤;南自10煤层露头线;北到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或区块登记边界。
东西长约10.9~13.3km,南北宽1.3~5.3km,面积约41.60km2。
三、井田地质情况1.地质构造袁店二井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北东东、倾向北西~北的单斜断块,褶曲不发育。
地层倾角较平缓,一般5~15°。
断层较发育,走向以北东向为主。
本井局部有岩浆活动,侵入层位从10煤到7煤,其中7-8煤受影响较大。
根据钻探、测井、地震资料共组合断层193条,正断层192条,逆断层1条。
按断层落差分:大于或等于500m的2条,小于500m而大于或等于100m的17条,小于100m而大于或等于50m的12条,小于50m而大于或等于20m的34条,小于20m而大于或等于10m的37条,小于5m的91条。
2.煤系与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
石炭系煤层薄,不稳定,煤质差,并且顶板多为石灰岩。
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约900m,分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含1、2、3、4、5、6、7、8、10、11等十个煤层(组),含煤20余层,煤层总厚10.91m。
1、2、4、5、6、11等六个煤层(组)为不可采煤层,32、72、81、82、10等5层为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7.88m,占含煤总厚的72%;其中32、72、10为主采煤层,总厚6.0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7%。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b0133f6294dd88d1d26b32.png)
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一)采掘系统矿井达产时,为保证工作面的正常衔接,配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矿井采掘比例为1:2。
(1)综采工作面一水平4#煤首采4101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该面平均走向长度629米,工作面采长180米,煤层厚度平均1.75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运输方式为胶带输送机及刮板输送机运输,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工作面装备ZY4000/1.3/3.0掩护型液压支架124架, SGZ764/400型刮板输送机一部,MG375-W型双滚筒采煤机一台;运输顺槽安装SZZ764/200型刮板输送机一部,PLM-110型破碎机一部,DSJ100/80/2×160型可伸缩皮带一部,铺设长度660米。
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两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每班割4刀煤,每天完成12个循环,每个循环进度为0.6m,则日推进度为0.6×12=7.2m,日产量为2657吨,年产量为87.7万吨;。
(2)掘进工作面在一水平一采区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4102回风顺槽及南翼轨道大巷,其中4102回风顺槽装岩机型号为ZCD-60R侧式装岩机,南翼轨道大巷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型号为EBH-160型掘进机。
两掘进工作面运输皮带型号为DSJ80/40/2×40。
工作面供电引自南翼采区变电室,供掘进和运输等设备供电。
局部通风机型号为KBDNO6.3,由引自采区变电室的专用变压器的专用线路及开关供电。
(3)探放水系统大巷及首采工作面对应地面进行了综合电法勘探;工作面编放出来的水进行了检验并作出报告,达到上级部门“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要求,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矿井现有探放水专用钻机9台,物探设备一台。
探放水钻机有钻探200米深度能力的8台(ZDY1200S型号钻机2台、ZYJ-770/170型号钻机5台和ZLJ-650型号的钻机1台),钻探150米深度能力的钻机1台(ZYJ-270/170型号的)。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3c4bf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c.png)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为了更好地协调资源和提高效率,煤炭行业开始采取联合试运转的方式,这也是富阳煤矿的一项重要决策。
本文将对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报告。
一、试运转的背景富阳煤矿是一家中型煤矿,其生产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该煤矿决定采取联合试运转的方式进行生产,计划在三个月内进行试运转,以确定是否可行。
二、试运转的过程1. 组织机构的调整:为了保证联合试运转的顺利开展,富阳煤矿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包括组建试运转领导小组、设立联合试运转指挥部、明确各岗位职责等。
2. 生产计划的制定:试运转领导小组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了产量、质量、安全等生产指标,并编制了详细的生产计划。
3. 设备的升级和维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安全,富阳煤矿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和维护。
特别是针对老化设备进行了淘汰和更换。
4. 生产技术的调整:针对试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富阳煤矿进行了生产技术的调整和改进。
特别是加强了煤炭的筛分、分选和洗涤等环节,以提高煤炭的质量。
5. 安全管理的加强: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富阳煤矿采用了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包括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加强安全检查和巡视等。
三、试运转的结果1. 生产效率得到提升:通过联合试运转,富阳煤矿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该煤矿的月产量由2000吨提高到了3000吨以上,而且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2. 成本得到了降低:试运转过程中,富阳煤矿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和维护,改善了生产环境,同时还优化了生产流程,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了降低。
3. 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在试运转过程中,富阳煤矿加强了安全管理,开展了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从而保障了生产过程的安全。
4. 人员配合度得到了提高:通过联合试运转,各矿之间的协作配合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同时,试运转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各矿之间的相互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狮山煤矿技改工程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一、矿井基本情况:铜陵县新建黄狮山煤矿隶属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为镇办集体企业。
矿井始建于1994年,1995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
开拓方式为一对斜井开拓,混合井井口标高+93m,井底水平标高-18m,原开采水平为-120m水平。
为保证矿井的正常接替, 2008年5月委托江苏省第一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设计能力为6万吨/年。
技改工程于2008年9月动工,现技改工程已完成。
根据煤安监监察[2007]44号文件精神,矿井进行了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
现将联合试运转情况报告如下:二、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矿井成立了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郎凌云,副组长:张海顶、丁家润,成员:佘旺盛、郑传剑、刘玉林、陈永陵、张春田、宋学光、徐帮华。
领导小组负责联合试运转期间的生产安全的组织工作,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测检验以及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处理与分析等工作。
三、联合试运转起止时间:根据联合试运转方案及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联合试运转期限为一个月,起止时间为2010年6月日--2010年7月日,现已到期。
四、各生产系统分项运行报告(一)、开拓开采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一对斜井为混合井和回风井。
技改混合井斜长518m,净断面积5.62m2,半圆拱断面,喷浆支护(表土层为砌碹支护),回风井斜长74m,净断面积4.1m2,半圆拱断面,喷浆支护(表土层为砌墙架梁支护)。
各井筒试运转期间,状况良好,运转正常。
矿井技改试运转期间,井下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为-150m水平东翼采区1#采煤工作面,技改设计采煤方法为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根据皖南监察分局批复要求,结合煤层赋存条件和矿井实际开采水平,采用水平分层采煤法。
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的主要生产系统:1、通风系统:由混合井进风,经-150m水平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进风上山、-130m区段运输平巷进入1#采煤面,乏风从-110m区段回风平巷、采区回风上山进入-105m水平回风大巷,经回风上山、回风井排出地面。
2、提升运输系统:矿井提煤、矸、运送人员和下放材料等任务由混合井担负。
主提升机设计型号为JTKY-1.6,实际为JTP1.6×1.4,符合有关规定。
3、排水系统:-150m东翼采区采面的涌水由-150m水平水沟流出进入-150m水平水仓,通过-150m水平排水系统直接排出地面。
排水设备、设施与设计一致。
4、监控系统: 矿井装配了KJ101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为KJ91A型升级改造),主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全矿井布置二个监控分站,地面和井下各设一个。
地面监控分站装设主扇开停传感器,在总回风巷测风站设风速传感器,在主要通风机风硐内设风压传感器,地面风门设风门开闭传感器,总回风巷设甲烷传感器。
井下监控分站装设甲烷、风门开闭、局扇开停、馈电传感器。
在采煤工作面装置甲烷传感器。
在掘进工作面装置甲烷、局扇开停传感器。
5、供电系统:下井电缆设计为MY-3×70+1×25橡套电缆,实际规格为MY-3×95+1×50,符合有关规定。
其余部分与设计一致。
6、压风系统:压风机设计为W-6/8,实际为37SKF-8,符合有关规定。
其余部分与设计一致。
7、防尘系统:矿井防尘、供水系统与设计一致。
-150m水平西五采区1#采煤面每小班35--42吨,月采煤面出煤量为3562吨。
两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250m西大巷及-150m西三煤巷掘进工作面。
其中:-250m西大巷岩石掘进,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每小班进尺1米,日进尺3米;-150m西三煤巷掘进,每小班进尺1.4米,日进尺4.2米, 日掘进出煤25--30吨,月出煤量为834吨。
试运转期间,全矿生产原煤4396吨。
按此布置矿井可实现5—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二)、一通三防系统:1)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抽出式通风。
通风系统为三进一回系统,即:由主立井及原主、副斜井进风,经水平运输大巷,采区上山及工作面进入总回风巷,然后经中央回风井回至地面。
风井风机房安装两台主要通风机,一台型号为KVML-125-12-6(37KW)轴流式通风机,一台为FBCDZ-NO.12B,功率为2×18.5KW。
两台风机均有资质单位进行性能检测检验。
目前矿井需风量800m3/min,现矿井实际总进风量为980 m3/min。
井下两个掘进工作面使用两台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其中:-250m西大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型号为BKY60-11,配备电机11KW的局扇供风。
-150m西三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型号为BKY60-5.5,配备电机 5.5KW的局扇供风。
掘进工作面迎头风量为80-100 m3/min。
首采工作面-150m水平西五采区1#工作面采用负压通风,实际风量为220 m3/min。
采掘工作面巷道、风速、风量符合规定。
系统试运转正常。
2)安全监控系统矿井于2006年9 月安装了一套KJ101型安全监控系统,井下设两个分站,六个监控探头,局扇安装了两台开停传感器。
矿上现已配4名有资格证的通风监测工,实行24小时值班。
监控系统已升级,调试后运转正常。
3)防灭火系统本矿煤层经鉴定属不易自燃煤层,矿未建立注浆系统。
矿井消防、洒水用水水源取自地面消防水池及井下-50米水仓,该水仓容积560m3,可基本满足井下消防、洒水用水量的要求。
井下有与防尘管路共用的消防管路系统,主要大巷、工作面等均设有闸阀、喷头等。
地面及井底车场附近设有消防器材库,配有灭火器、消防砂等防灭火器材及锹、桶等消防工具等。
井上下重要防火场所(如配电房、风机房、绞车房、井下机电硐室等)均有灭火器材。
系统试运转正常。
4)防尘系统矿井煤尘经鉴定为无爆炸危险性。
现该矿防尘水源为-50米水仓水,采用虹吸和自流方式,水源充足。
井下建立了防尘供水管路系统,主干管路采用φ40mm水管由-50米水仓经-50米总回风巷到采区石门及采区下山至-150米,再由-150米大巷经采区下山及暗斜井到-250米水平。
主要进回风巷和采掘工作面安装有喷雾、风流净化装置,各转载点安装有喷雾、洒水装置。
(三)、提升运输系统:1)提升系统:主立井为技改后的主提升井,担负全矿井煤、矸石提升和人员、材料上下。
副井(原主斜井)担任矿井辅助提升任务。
2)提升绞车:主立井地面绞车型号为JTK-2.0,电机功率130KW。
配备1吨乘人箕斗,装有防坠装置。
该绞车性能、探伤等已经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检验,并委托厂家来人做脱钩试验。
副井地面绞车为1.6米双滚筒绞车,现改为一边单筒提升,经核定提升能力满足技改需要。
-150米--250米暗斜井绞车为JD-11.4,暂无提升任务。
主立井绞车、副井绞车各种保护齐全。
3)副井为15Kg/m轻轨,生产水平大巷铺设11Kg/m轻轨,轨距600mm,选用1吨矿车,斜井均为串车提升,平巷为人力推车,采煤工作面采用自溜。
4)主立井提升钢丝绳为φ21.5mm,副井为φ18.5mm,暗斜井为φ15.5mm钢丝绳。
5)主立井绞车的防过卷、过流以及后备保护、信号、照明综保等齐全有效。
系统试运转正常。
(四)、供电系统:矿区供电采用双回路10KV供电,供电电源一路引自铜陵市西变电所182#线主供线,备用电源接自铜陵县新建变电所134#线,分别采用LGJ-3×70,4Km及LGJ-3×70,6Km架空输电线供至矿井地面变电所。
该矿原供电系统:地面已安装二台200KVA变压器,分别向原主、副井绞车、风机供电。
井下-50米水平安装二台200KVA变压器供-50米水泵供电(主、备用),-150米水平安装一台500KVA变压器,供-150米水泵和局扇用电。
技改后增加主立井二台200KVA变压器,供主立井绞车,风机主、备用供电,井下-250米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二台500KVA变压器,供-250米排水、局扇主、备用电。
井下供电变压器均为防爆型。
下井电缆为MYJV42-8.7/10、3×35。
井上、下分开供电,均设有主、备用变压器。
全矿井供电系统过流、接地、漏电保护装置齐全。
系统试运转正常。
(五)、供、排水、压气系统:该矿井生活用水来自铜陵市自来水厂供给,井下防尘,生产用水为井下-50米水仓储水,水仓容积有560m3。
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70m3/h。
矿井在-50米、-150米、-250米水平分别建有固定泵房及水仓,-50米水平泵房安装JS125-4×2二台(135KW),排水量为155m3/h,铺设二路水管至地表:-150米泵房安装二台Y200J-2×2(30KW)水泵,排水量为150m3/h,水仓容积560m3,铺设二路水管至-50米水平,流入-50米水仓。
-250米泵房新安装二台MD46-50×9水泵,铺设108×5mm水管二路直通地面,-250米水仓容积为560m3。
压风及其输送系统:矿井为下设有移动压风机,每个掘进工作面一台,安设1寸无缝钢管向工作地点供气。
供、排水、压气系统试运转正常。
(六)矿井通信系统:矿井地面安装三套电话交换机,主立井为TC-108L(8门)、副井为CDX-8(8门)及DLG-10型电话交换机,分别对井上下进行联系,根据有关规定及矿井实际,井上、下共安装矿用防爆型电话机16部,分别安装在:地面调度室、风机房、绞车房、变电所、-50m泵房、-150m泵房、-250m泵房、-150m西五采区1#采煤面、-150m西三煤巷、-250m西大巷、-50m西三及五下山绞车房、-150暗下山绞车房等。
四、提升、排水、通风等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的检测、检验报告1、提升系统:1)混合井提升绞车经性能测试(2010年4月21日测试),综合判定:合格。
具体内容:(1)机房:机房照明、司机室噪声、机房温度31.3度、机房湿度73度、外露构建的防护装置、立井提升装置的最大载重量;(2)提升装置:滚筒外观检查、缠绕钢丝绳的层数、滚筒边缘高出最外1层钢丝绳的高度、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情况、天轮、最大静张力:29.3≤45KN;(3)提升绞车制动系统:操纵力、制动闸表面、制动轮径向跳动:0.85≤1.5mm、制动闸闸间隙:1.75≤2.5mm、制动闸接触面积、制动闸轮(盘)、全部机械的减速度、深度指示器及保险闸设置、空动时间:0.28s、制动力矩:3.1≥3,与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之比k值:2.0≥2、定车装置;(4)提升绞车保险装置:防止过卷装置、松绳保护、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信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