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教案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意义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意义第二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 物质的概念与特性2.2 意识的概念与特性2.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1 唯物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3.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3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4.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4.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5.1 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5.2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框架6.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6.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7.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的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的理解8.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8.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应用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第十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0.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0.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10.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问题的理解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11.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社会发展的路径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文明发展1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1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关系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前景展望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继承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思想理论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1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指导意义14.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处理国际事务的策略与原则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15.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的方法与途径15.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普及在当代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的重要性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杂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普及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分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转变过程。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1 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探讨物质的客观存在和规律性。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原理。

2.2 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分析意识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探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辩证运动阐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3.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探讨实践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能动性。

阐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3.2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分析认识的起源、本质和规律。

探讨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3.3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其辩证运动阐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第四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4.1 社会存在的本质和结构探讨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结构。

阐述社会存在的发展规律。

4.2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关系分析社会意识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探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4.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运动阐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哲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条件。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3.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条件。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3.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矛盾统一、质量互变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归纳法、演绎法、矛盾分析法等。

3. 辩证唯物主义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观。

3. 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历史阶段等。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历史比较法、阶级分析法等。

3.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理论体系;-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加强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指导作用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共同研究。

-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中考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笔面结合的考核。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课本: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

六、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安排,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复备考时间的合理安排。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教案章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3.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物质观、实践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哲学形态、哲学范畴、哲学方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3.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3. 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与意识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3. 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观:物质的客观存在、物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观:意识的本质、意识的社会性。

4.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马哲 第一章教案

马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时安排:6学时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今天我们讲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一节中我们要分两个问题来讲。

第一个问题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第二个问题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们主要讲3个方面的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在上一章当中,我们讲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那么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在这个方面重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1、世界观与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1 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1.2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2.1.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2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2.1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2.2 社会形态的更替2.2.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观点2.3.1 实践观2.3.2 辩证法2.3.3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1 唯物辩证法3.1.1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特点3.1.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1.3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3.2 历史唯物主义3.2.1 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和特点3.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2.3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意义3.3 科学社会主义3.3.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3.3.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3.3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4.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变革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人类进步五、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6.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新时期应用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新趋势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实践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挑战9.1 全球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收获与反思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中的应用10.3 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6.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以及其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思想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世界的本原性和意识世界的反映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2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2.3 阶级斗争与革命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革命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3.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指导地位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际性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球问题的解决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创新4.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指导作用4.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4.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意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传播5.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5.3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挑战与对策面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应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困难与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力度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6.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分析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文化的指导作用当代文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机遇6.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当代文艺创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批评与鉴赏中的运用6.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7.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实践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挑战与前景面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问题与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调整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8.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促进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践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探索8.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挑战与前景面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新问题与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调整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教育领域的应用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教育领域的地位与作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9.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的创新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作用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挑战与前景面对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与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调整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未来发展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挑战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作用与价值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趋势与展望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前景与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需要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思想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探讨19世纪中叶的历史条件,如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矛盾等。

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来源,如黑格尔、费尔巴哈等。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解释剩余价值理论,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

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到20世纪中叶的发展。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2.1 唯物史观解释唯物史观的含义,即物质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

探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力。

2.2 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分析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即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

探讨辩证法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启示。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实践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实际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观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价值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

4.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哲第一章教案

马哲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要求;把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掌握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了解实践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主要内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三、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教学时间:6学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世界究竟有没有统一性?如果有则统一于什么?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众说纷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列宁选集》第2卷,第79页)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本质活动,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统一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论,它认为世界的统一性是以物质为本原、以意识为最高产物、以实践为中介的多样性的统一,它坚持对世界的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把握。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范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尽管已经认识到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概括出科学的物质范畴,因而它们不可能真正把握世界的物质性,不可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贯穿到底,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总结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完备的哲学物质范畴,建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科学世界观。

下面开始讲第一个问题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世界。

●在自然界有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和地下矿藏等;在人类社会,有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政党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分析19世纪中叶的历史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兴起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毛泽东等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历史唯物主义2.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解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

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探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必然性,以及阶级斗争的作用。

2.3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3.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辩证法原理。

3.2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3.3 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唯物主义认识论4.1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感觉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和认识过程的规律。

4.2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实践对于认识的来源、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和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4.3 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意义分析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于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作用。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作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理解社会现象、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5.2 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和环境问题等。

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实践意义提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6.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编号1课题名称第1讲交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的
要求
了解交往及其形式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方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

主要内容
一、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交往的含义和形式
2.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交往这个概念在一切领域都是普遍被使用的一个概念。

那么,唯物史观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交往的呢?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

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人们任意想象的产物,而是客观的物质过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提供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全球化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方式的深化,这种深化是由科技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而必然导致的。

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那么,我们是否要参与?
重点难点唯物史观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交往的呢?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怎样的挑战?
方法手段
交往是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要正确清晰阐述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结合有关全球化的录音、录象资料进行“经济全球化”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运用多媒体手段。

课后作业
练习
总结和改进意见。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探讨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阶级的壮大等。

分析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学说等核心观点。

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理论阐述。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创新、实践指导、思想解放等方面的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 物质的概念与属性解释物质的基本概念,探讨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基本属性。

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探讨物质的转化和运动。

2.2 意识的概念与属性阐述意识的基本概念,探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分析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探讨意识的物质基础和能动作用。

2.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解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等方面。

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1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原理。

分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区别。

3.2 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探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分析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探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分析事物发展的周期性、阶段性和规律性。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作用。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意义。

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实践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 现实代精神的凝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目的要求:从理论上深刻把握哲学史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 般与特殊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科学前提和直接理论来源。

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明确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了解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方哲学的关系。

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以及产 生的理论成果。

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 义哲学与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时间:6课时第一节 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问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2.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世界观与方法论5、世界观与人生观(二)哲学的特征(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哲学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标准(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包括唯物辩证的历 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及历史唯心主义的弊病,建立了以科 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自然和社会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一)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 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教学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它的阶级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

2. 教学内容: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b.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为研究对象,揭示普遍规律。

c.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社会变革,指导实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2)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

3)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4)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它们的辩证统一和斗争。

2. 教学内容:a. 物质: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 意识:主观反映,依赖于物质存在。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和斗争。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2) 讲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

3) 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4) 阐述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5) 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重要性。

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包括它们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

2. 教学内容:a. 实践: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b. 认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

c.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 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实践影响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启示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学说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应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2.1 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心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基础2.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重要观点实践观人民主体观发展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与危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挑战全球性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4.3 当代社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现代性挑战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生态问题中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定位与价值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5.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意义与任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人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术研究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5.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发展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6.1 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体性和客体性问题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伦理问题上的指导作用6.3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科技风险和危机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7.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价值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创新中的价值引领7.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冲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主流文化的对话与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上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7.3 当代文化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文化人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政治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当代政治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指导意义8.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决策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治理中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发展中的价值取向8.3 当代政治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为实现政治公平正义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体制改革9.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经济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科学发展中的指导作用9.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的指导意义9.3 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新使命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性问题中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地位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社会主义复兴中的使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是理解整个课程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2.2 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3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解放: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3.1 辩证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3.2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3.3 实践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入: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历史条件: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5.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理论价值: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实践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6.1 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创新: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哲学思考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应用:揭示艺术与社会的内在联系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学、哲学领域的应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应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和规律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的核心地位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挑战与应对:抵制错误思想,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9.1 全球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探索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进程的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局限性和弊端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引领和指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展望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哲学思考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实践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全球影响: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重点环节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重点环节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重点环节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重点环节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重点环节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重点环节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重点环节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重点环节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重点环节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基本观点、方法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等十个章节进行了重点关注和解析。

[教学设计]马哲教案1

[教学设计]马哲教案1

马哲教案1授课班级:应用技术1001、会计与审计1001---1004、酒店管理1001、网络技术1001、电子技术1001、电子信息1001、数控技术1001授课日期:2011-2-28 - - -- 3-5日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课题: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上)本次课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案例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实例介绍与分析、课堂小讨论、课堂小实训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1、哲学辞源小考“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文是“PHILOSOPHIA”,由两部分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合在一起,就是“爱智”的学问。

后来,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了希腊文的拼法。

我国因长期与外界隔绝,接收西方文化较晚,直到明朝万历年间(1632年)才由一传教士将哲学传入中国,音译为“斐录所费亚”;因难念,又译为“理学”,意为讲理(道理、理论)的学问。

但这一意译不完全确切。

到清朝,有的学者改译为“格致”,取宋朝朱熹“格物致知”之意,表示哲学是认识事物的方法。

1896年,晚清学者黄遵宪看到日本人将它译为哲学,觉得很好,遂在日文著作中用哲学称谓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说。

1897年,梁启超第一个在日文中把它译为哲学,从此沿用至今。

把PHILOSOPHIA译为哲学,正确、贴切、合意。

中国辞典中,向来就有“哲”字。

《尔雅》中对“哲”的解释是:“哲,知也”。

《尚书》“皋陶谟”中有“知人则哲”的说法。

成语中有“明哲保身”、“哲人之石”等。

“哲”在中国语言中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哲之为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这是从字面上的解释。

用“哲学”翻译“PHILOSOPHIA”,基本上做到了“信”、“达”、“雅”。

2、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探讨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进步、阶级斗争的激化等。

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来源,如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等。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核心概念。

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认识,以及其科学性和革命性。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到当代的发展和演变。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苏联等国家的传播、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1 唯物论与唯心论解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立场,即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是精神的基础。

2.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探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观点,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2.3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区别。

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些领域的理论贡献和启示。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如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阶级斗争、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的理论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教案1
授课班级:应用技术1001、会计与审计1001---1004、酒店管理1001、网络技术1001、电子技术1001、电子信息1001、数控技术1001
授课日期:2011-2-28 - - -- 3-5日
授课学时:2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题: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上)
本次课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案例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实例介绍与分析、课堂小讨论、课堂小实训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1、哲学辞源小考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文是“PHILOSOPHIA”,由两部分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合在一起,就是“爱智”的学问。

后来,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了希腊文的拼法。

我国因长期与外界隔绝,接收西方文化较晚,直到明朝万历年间(1632年)才由一传教士将哲学传入中国,音译为“斐录所费亚”;因难念,又译为“理学”,意为讲理(道理、理论)的学问。

但这一意译不完全确切。

到清朝,有的学者改译为“格致”,取宋朝朱熹“格物致知”之意,表示哲学是认识事物的方法。

1896年,晚清学者黄遵宪看到日本人将它译为哲学,觉得很好,遂在日文著作中用哲学称谓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说。

1897年,梁启超第一个在日文中把它译为哲学,从此沿用至今。

把PHILOSOPHIA译为哲学,正确、贴切、合意。

中国辞典中,向来就有“哲”字。

《尔雅》中对“哲”的解释是:“哲,知也”。

《尚书》“皋陶谟”中有“知人则哲”的说法。

成语中有“明哲保身”、“哲人之石”等。

“哲”在中国语言中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哲之为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这是从字面上的解释。

用“哲学”翻译“PHILOSOPHIA”,基本上做到了“信”、“达”、“雅”。

2、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哲学。

可见,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

它是有哲学家、思想家们经过思维加工而成的,是把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方式、手段、原则、办法等等的总称。

方法有不同的层次,通常把方法分为个别方法、特殊方法、一般方法。

哲学方法是一般方法的最高层次。

哲学方法与其它方法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它方法都可以有确定的对象,而哲学却没有;其它方法的对象是作为实体、现象、关系存在着的,而哲学方法面对的却是所有这些对象的共性、总体。

哲学方法的一般特征可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它是最一般的元方法。

“元”有本源、根本、终极的意思。

“元方法”说通俗一的活动。

“爱智”,也就是不停方法3:讨论——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
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
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
锐武器。

(毛泽东)
〖简析〗学习哲学是为
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如果只是把
它空谈一阵,束之高
阁,并不实行,那么这
种哲学再好也是没有
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学说的理论基
础,是亿万无产阶级及
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
群众为争取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
斗争的精神武器,只有
为群众所掌握,和群众
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
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巨大指导作用。

30
地追求智慧,而不去解释“智慧是什么”这类问题。

因为点也就是最根本、最一般的方法。

哲学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追求知识一旦说出智慧是什么,智慧也就不再是智慧而是知识
(2)哲学方法是从人化的角度看世界的方法。

普洛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丢开他的唯心主义前提,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

哲学总是从人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与世界的关系,总是体现着人对世界的某种激情、理想,内在地包含着人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

(3)哲学方法是一种实践反思的方法。

哲学是人认识人自己的方法,是人通过批判地审视自己而指导自己行动的方法。

人之所以自由就在于人认识了必然,而认识自己是最困难的事情,哲学就承担人间这样一个最困难的任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哲学不但是一种世界观,而且也是一种历史观、人生观。

4、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这里的“科学”是指知识、学问,而不是专指正确知识。

它是以范畴、定律、定理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科学是对人的思维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所有这些科学是否正确要有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这些本质和规律来判定。

哲学由于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所以它只能以这些科学作为自己的对象。

它要将这些科学抽象得出的结果作为自己的基础、材料,概括、总结出整个世界反展的最一般规律。

因此,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词源学意义上考察,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但现实社会中有的哲学使人聪明,有的哲学使人糊涂。

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有的总结得正确,有的却总结的错了。

为什么?除了哲学家个人主观原因外,还与某一哲学的基本立场、方向密切相关。

这就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千百年来不懈探索的奥秘。

到了近代,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凸现出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因为世界上只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类现象,任何哲学方法1:通过讲述、讲
解、讲演的方式,向学
生描绘情况、叙述事
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
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
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
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
观性。

方法2:案例——
荀况说:天地合而万物
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充认为,没有有形的
物质,就没有精神、智
慧。

范缜指出:形存则神
存,形谢则神灭。

30
板书: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哲学辞源小考
2、哲学与世界观
3、方法论
4、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