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前后碑

合集下载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作者:倪文东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0年第03期《史晨碑》两面刻字,统称为《史晨前后碑》。

碑阳为《史晨前碑》,全称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

碑阴为《史晨后碑》,全称为《鲁相史晨飨孔庙碑》。

前碑为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刻,17行,每行36字,字稍小。

后碑为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刻,14行,每行36字,字稍大而肥厚。

后碑为追述,虽为后碑,纪年却在先。

《史晨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前后碑虽大小粗细稍有出入,但从风格来看,出自一人手笔。

《史晨碑》用笔精到,圆润朴茂;笔势开张,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端庄严谨,后世评为“八分正宗”。

《乙瑛碑》全稱为《鲁相乙瑛置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18行,每行40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此碑为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笔画规矩而具法度,跌宕顿挫,丰腴浑厚。

捺笔沉着有力,骨肉匀称。

结体谨严方正,又沉厚朴实。

清翁方刚评此碑为“骨肉匀适而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法者”。

《礼器碑》亦称《韩敕碑》,全称为《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立。

此碑四面刊刻,碑阳、碑阴、碑侧都刻有文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礼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画瘦劲挺拔,波磔肥厚;体势典雅,遒劲灵秀;字形长短、大小、宽扁富有变化,生动奇逸。

王澍评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孔宙碑》全称为《汉泰山都尉孔君碑》,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七月刻立,为孔子十九世孙孔宙的墓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隶书,15行,每行28字。

碑阴3列,每列21行。

有碑阳,篆书10字。

此碑书法端庄挺秀,别有风姿,行笔沉稳中又具飘逸夸饰之变化,点画舒展伸张,风度自然;结体紧凑,疏密和谐,风神逸宕,笔势超远。

汉隶经典六碑【乙瑛、史晨、礼器、曹全、张迁、石门】全解析

汉隶经典六碑【乙瑛、史晨、礼器、曹全、张迁、石门】全解析

汉隶经典六碑【乙瑛、史晨、礼器、曹全、张迁、石门】全解析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

隶书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

”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

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接下来以汉朝著名的六个碑文的赏析说说隶书的特点:一、乙瑛碑乙瑛碑背景资料: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或《孔和碑》,刻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碑高3.6米,宽1.29米,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

后有宋人张雅圭题字二行。

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并提出此官任职条件。

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

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乙瑛碑是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

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

平画表现最为明显。

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磔画显明突出。

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

其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史晨前后碑

史晨前后碑

《史晨前后碑》碑文碑阳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

顿首死罪。

上尚书。

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

周孔旧寓(宇),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

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以建寜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凭)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

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

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

故作《春秋》,以明文命。

缀纪撰书,修定礼义。

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

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

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

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丰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

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

(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

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

臣辄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

余(胙)赐先生执事。

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尽力思惟庶政,报称为效,增异辄上。

臣晨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上尚书。

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周流)应聘,叹凤不臻。

自卫反鲁,养徒三千。

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着纪,黄玉响应。

主为汉制,道审可行。

乃作《春(秋)》,复演《孝经》。

删定六艺,象与天谈。

钩《河》擿《雒》,却揆未然。

魏魏荡荡,与干比崇。

碑阴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谒)(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

祗肃屑僾,仿佛若在。

依依旧宅,神之所安。

春秋(复)礼,稽度玄灵;而无公出享献之荐,钦因春飨,导物嘉会,述修璧雍,社稯品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史晨碑》(明拓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史晨碑》(明拓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史晨碑》(明拓本)作者:杨扬来源:《书画世界》2018年第07期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凡10册,含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明拓《曹全碑》《孔宙碑》等经典法帖。

这些馆藏法帖均为首次面世,或为宋拓,或为明拓,或为原作墨迹本其中《孔宙碑》明拓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北宋早期拓本,《史晨碑》是明代早期拓本,《九成宫醴泉铭》是南宋拓本,并有历代递藏者的注释、题跋、笺注、收藏印等丰富的文物信息,原碑原帖,弥足珍贵。

本套法帖由国博专家精选并撰写导读文字,既是入门临习的必备范本,亦是可赏可鉴的书法经典。

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本刊陆续刊登部分法帖内容,一期介绍一本,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汉《史晨碑》刻立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是孔庙著名汉碑之一,碑阴、碑阳皆刻字,又称《史晨前后碑》。

前后碑共计干字有余,可谓皇皇巨制。

通篇书写流畅舒展、—丝不苟、丰满宏丽,法度严谨之外多有变化,端正和雅之余情趣丰富。

现碑石仍在山东曲阜,碑通高207.5厘米,碑身高173.5厘米,宽85厘米,厚22.5厘米,于1996年由孔庙移至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保存。

目前所知两面皆有刻字的汉碑仅存《史晨碑》-例。

向东的碑阳一面称为《史晨前碑》,又名《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汉史晨奏铭》《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等,碑文共十七行,每行三十六字。

而碑阴称为《史晨后碑》,又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或《史晨谒孔庙后碑》,隶书,碑文正文其十四行,每行三十六字。

正文后刻有唐武则天大周天授二年( 691)马元贞等人题跋四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汉史晨前后碑拓本》前碑拓共十开,起首缺“上尚书”的“上”字,“有益于民”后文字皆缺失。

前碑之后有谭泽闯手录何绍基题跋及谭氏本人题记半开。

孔庙三碑述要

孔庙三碑述要

孔庙三碑述要作者:董伟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9期孔庙三碑即《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

中国古代为歌功颂德,常立碑刻铭,以传永远,汉代此风盛行,东汉两百年间,所立碑碣甚多,直至今日,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遗留下来且保存完整的碑石数百种之多,可以想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毁坏的更是不知凡几。

汉隶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

史载;明朝学者欲得孔庙汉碑,求之多年而不得。

孔庙三碑成于隶书发展的黄金时期,且为那个时代公认的经典之作,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故学书者视之为瑰宝。

《乙瑛碑》又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孔庙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孔龢碑》等。

碑高198厘米,宽91.5,厚22厘米,凡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立于汉桓帝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十八日。

碑文所载;鲁相乙瑛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执掌礼器与祭祀诸事暨孔庙日常事务。

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因遴选的百石卒史为孔和,所以此碑又称《孔和碑》。

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

其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且书风严谨,体势方整,秀丽隽永,深具宗庙之美。

此碑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其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灵秀中体势雄浑。

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清方朔跋此碑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

”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清方朔跋此碑曰: "《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中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王若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汉碑之八】孔庙三碑《史晨碑》

【汉碑之八】孔庙三碑《史晨碑》

【汉碑之八】孔庙三碑《史晨碑》
《史晨碑》是刊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的一方碑刻,又称“史晨前后碑”,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汉魏碑刻陈列馆。

《史晨碑》为圆首碑,有额,额高34厘米,无字,碑身高173.5厘米,宽85厘米,厚23.5厘米。

碑两面刻,面向东为阳面,俗称“史晨前碑”,又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等,刊刻鲁相史晨关于祭祀孔子上呈朝廷的奏章,后附四言铭文12韵24句;面向西为阴面,俗称“史晨后碑”,又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等,记叙了史晨到任后谒庙拜孔、修墙饰屋、疏通沟渠、植行道树、设立会市等事迹,与《乙瑛碑》《礼器碑》合称“孔庙三碑”。

其书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左顾右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飞彩凝晖,法意俱全。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作者:石怀佐来源:《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16年第07期《史晨碑》可以说是曲阜孔庙碑刻中的珍品,它和《礼器碑》《乙瑛碑》一起,被称为“孔庙三巨制”。

《史晨碑》又称《史晨前后碑》,两面均有刻文。

《史晨前碑》是东汉建宁二年三月刻,全称为《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内容是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

《史晨后碑》全称是《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建宁元年四月刻,内容是孔庙祀孔的事情。

《史晨碑》笔致圆厚朴实,字形端庄严整,意态肃穆爽峻,为汉隶中之逸品。

现就《史晨碑》的艺术特点归纳如下:一、笔画《史晨碑》笔画的书写方式主要承接秦篆的用笔,笔画挺拔遒劲,透露着古拙浑沉的气质。

《史晨碑》“蚕头”意味并不明显,大多以露锋为主,但却露而能藏,尖而寓圆,变化极其自然。

不过,波磔处的“燕尾”却非常明显,一波三折的特色较为典型。

二、结体《史晨碑》结体方正,有端庄典雅的美感,笔势健劲遒逸,古朴敦厚的气息。

结体变化繁多,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类:1.对称型对称型结构在《史晨碑》里出现次数很多,书写这类字要找准中心线,左右两边的长度和重量要大致相同,否则字的重心会不稳。

2.不对称型不对称的字大都是由于左右大小不一,独体字,上下结构宽窄上有区别而造成的。

书写这类字要借助于各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写好。

“顿”字左右两边的高低错落、笔画粗细较均匀,因为“页”内部两横较细使右部不显粗重。

“力”字很是夸张,好像一个人伸脚要去踢球一般。

“荡”字整体平稳端庄,波磔笔画尽力向外伸展,使整个字有内紧外松的感觉。

3.包围型包围型有半包围和全包围。

全包围型的字往往要将外框略作收紧,要注意内外部件之间的配合,使这些部件之间配合得当。

“罪”字本身不是包围结构,但在《史晨碑》中,很多这类字被写成了包围型,主要是将两边笔画伸展成竖画。

“因”字内部上横与右边的竖画有连接,这就形成了虚与实的变化,使整个字更有韵味。

三、章法《史晨碑》章法的工整精致主要体现在三点之上。

汉隶《史晨前碑》端庄严谨沉古遒厚全文附高清碑文图

汉隶《史晨前碑》端庄严谨沉古遒厚全文附高清碑文图

汉隶《史晨前碑》端庄严谨沉古遒厚全文附高清碑文图安莲居士 2019-11-23 08:00:00《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又称史晨前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

建宁二年(169)立。

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铬》,后碑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记述当时尊孔活动的情况。

书法端庄严谨,为学汉隶者所取法。

史晨碑(前)部分每张碑文图配相关文字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魯相臣晨,長史臣謙。

頓首死罪。

上尚書。

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婁。

周孔舊寓(宇),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

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以建寜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畔宮,畢,複禮孔子宅,拜謁神坐,仰瞻榱桷,俯視幾筵,靈所馮(憑)依,肅肅猶存,而無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錢,修上案食醊具,以敘小節,不敢空謁。

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獲麟,為漢製作,故《孝經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

又《尚書·考靈耀》曰:丘生倉際,觸期稽度為赤制。

故作《春秋》,以明文命。

綴紀撰書,修定禮義。

臣以為素王稽古,德亞皇代。

雖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時來祭,畢即歸國。

臣伏見臨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長吏備爵,所以尊先師重教化也。

夫封土為社,立稷而祀,皆為百姓興利除害,以祈豐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

矧乃孔子,玄德煥炳,光(於)上下。

(而)本國舊居,複禮之日,闕而不祀。

誠朝廷聖恩所宜特加,臣寢息耿耿,情所思惟。

臣輒依社稷出王家穀(春)秋行禮,(以)共煙祀。

余(胙)賜先生執事。

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盡力思惟庶政,報稱為效,增異輒上。

臣晨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上尚書。

時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農府治所部從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顏母毓靈,承敝遭衰,黑不代倉,(周流)應聘,歎鳳不臻。

自衛反魯,養徒三千。

獲麟趣作,端門見征,血書著紀,黃玉响應。

主為漢制,道審可行。

乃作《春(秋)》,複演《孝經》。

图文:清-钱泳临《史晨前后碑》

图文:清-钱泳临《史晨前后碑》

图文:清-钱泳临《史晨前后碑》
*
清-钱泳临《史晨前后碑》
钱泳(1759-1844)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

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

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

其后扬州江人骥,得其残石数十种,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两,嵌之杭州诂经精舍之壁。

惟诸碑中讹字甚多,泳未能一一正之。

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

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

卒年八十六(虚岁)。

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

辑有《艺能考》。

史晨碑精选隶书书法欣赏

史晨碑精选隶书书法欣赏

史晨碑精选隶书书法欣赏《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

〈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背面。

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

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

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

清方朔以为〈晨史碑〉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

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八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

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

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

《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

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出东曲阜孔庙,建于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

随着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孔庙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是占地21.8万平方米,包括三座大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五十四座门坊的建筑群。

它收藏历代碑刻二千多块,成为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是全国四大碑林之一。

《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隶书的出现及演化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

(高清s2)东汉史晨前后碑(明拓故宫本)

(高清s2)东汉史晨前后碑(明拓故宫本)

(高清s2)东汉史晨前后碑(明拓故宫本)
《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碑文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

东汉隶书名碑,无额,两面刻。

前碑刻于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年)四月,14行,行36字。

此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字伯时,河南人,东汉时期鲁相。

宋陈思《宝刻丛编》、明杨慎《金石古文》、清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历代名家评论:
明郭宗昌谓其:“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


清万经《分隶偶存》:“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

其品格当在《卒史》、《韩勒》。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最佳者也。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书法则肃括宏浑,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询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雅》、《史晨》。


杨守敬《平碑记》:“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比种是也。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黑墨精拓为“春秋行礼”之“秋”
字未损本。

每页纵23.6cm,横14.4cm。

有士璋、龚剑二家题签,钤“仪叟”等印2方。

二玄社丨《史晨前后碑》全帖高清欣赏

二玄社丨《史晨前后碑》全帖高清欣赏

二玄社丨《史晨前后碑》全帖高清欣赏东汉隶书。

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

又称《史晨前、后碑》、《史晨前碑》、《史晨后碑》。

东汉灵帝建宁二年(一六九年)立。

隶书。

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

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史晨前碑》,俗称《奏铭》。

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称《史晨后碑》。

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事实。

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虽前后差大不同,但两碑笔致皆出自一人之手。

此碑与《礼器》、《乙瑛》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清万经在《分隶偶存》书中品评此碑书法为“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碑)、《韩勅》(礼器碑)之右。

”方朔评之谓“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碑文几及千字,气象和穆,笔意遒炼,笔法古朴厚实,为著名汉碑之一。

康有为评此碑为虚和类,是在分隶书体汉碑中具有清秀俊雅风格,笔法至二、三分笔,折笔趋圆,柔和蕴润,为后世效法之楷则。

此碑拓本甚多,仅明初至清中叶就不下百余本,可见称其为汉碑逸品之语焉不过。

汉碑以称古意为先。

此碑古厚于分隶,如此自然含蓄蕴藉,须“法”、“意”双璧。

近代书法评论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对此碑的评语说:“若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不可及,此种是也。

”后世临碑者,多以此碑字数多,规矩端肃,是汉隶中最为杰作之一,视为学写隶书的入门范本。

转发分享,截图发至后台,幸运读者均可获赠下附精美书法小品一件。

史晨碑

史晨碑

作者: 心远
出版物刊名: 江苏教育
页码: 43-4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3期
摘要:<正>东汉隶书。

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

又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隶书。

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

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世称《史晨前碑》。

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世称《史晨后碑》,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

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史实。

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前后之差别较大,但两碑笔致皆出自。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

作者: 倪文东[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江苏教育 页码: 6-10碑;孔庙;建宁;汉灵帝
摘要:�史晨碑》两面刻字,统称为《史晨前后碑》。碑阳为《史晨前碑》,全称为《鲁相史 晨祀孔子奏铭》。碑阴为《史晨后碑》,全称为《鲁相史晨飨孔庙碑》。前碑为东汉灵帝建宁二 年(公元169年)刻,17行,每行36字,字稍小。后碑为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刻,14 行,每行36字, 字稍大而肥厚。后碑为追述,虽为后碑,纪年却在先。《史晨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前后碑虽大 小粗细稍有出入,但从风格来看,出自一人手笔。《史晨碑》用笔精到,圆润朴茂;笔势开张,波磔分 明;结体方正,端庄严谨,后世评为“八分正宗”。

隶书史晨碑书法精选

隶书史晨碑书法精选

隶书史晨碑书法精选史晨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

在今山东曲阜孔庙内。

东汉建宁二年(169)立。

高约1.83米,宽0.80米。

无碑额。

碑阳刻文17行,满行36字。

碑阴刻文14行,满行36字。

是我国隶书书法作品非常高的碑文。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隶书史晨碑书法精选,希望对你有用!史晨碑介绍《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

〈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背面。

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

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

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

清方朔以为〈晨史碑〉"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

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八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

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

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

《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

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出东曲阜孔庙,建于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

随着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孔庙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是占地21.8万平方米,包括三座大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五十四座门坊的建筑群。

它收藏历代碑刻二千多块,成为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是全国四大碑林之一。

史晨碑优秀隶书书法

史晨碑优秀隶书书法

史晨碑优秀隶书书法欣赏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史晨碑介绍《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

〈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反面。

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

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

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

清方朔以为〈晨史碑〉书法那么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

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八凡遇一碑刻,那么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

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

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

《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

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隶书的创作变化书法创作在当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多风格的局面,同时也更加强调书家的个性,表达书家的性灵之美,而人们的审美也随着历史的开展、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等发生了变化。

那么,当代隶书的创作有什么特点,是根植于传统还是背离传统。

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欣赏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审美具有明显的不同。

并不认为具有博大精深的汉碑在今天就过时了,也没有理由排斥具有平直端正风格的汉代隶书。

但从近20年当代书法的开展和全国书法展览的实际情况看,凡取法《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包括《石门颂》、《礼器碑》等风格的隶书作品,皆和展览入选无缘,而取法《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以及秦汉砖瓦文字的隶书作品,甚至篆隶结合,行草杂糅的作品,却受到人们的喜爱,频频入展或获奖,并形成一种风气。

史晨碑经典隶书书法

史晨碑经典隶书书法

史晨碑经典隶书书法欣赏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史晨碑介绍《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

〈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背面。

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

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

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

清方朔以为〈晨史碑〉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

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八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

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

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

《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

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出东曲阜孔庙,建于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

随着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孔庙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是占地21.8万平方米,包括三座大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五十四座门坊的建筑群。

它收藏历代碑刻二千多块,成为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是全国四大碑林之一。

《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隶书代表作品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

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

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

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

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自唐以后善隶者往往不以其隶书见称,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代。

史晨碑隶书书法

史晨碑隶书书法

史晨碑隶书书法《史晨碑》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

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

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史晨碑隶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史晨碑的由来《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

〈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背面。

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

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

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

清方朔以为〈晨史碑〉” 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

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八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

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

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前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

隶书,两面刻,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年)三月。

17行,行36字。

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

14行,行36字。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文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

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记载孔庙祀孔之事。

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

《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

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

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明郭宗昌谓其“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

清万经《分隶偶存》评云:“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韩勑》(《礼器》)之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划间架一丝不苟的《史晨碑》,似乎就象一位办事认真严谨的长者,在忠实地完成着他最后的事业,而其中无可挑剔的手法,在微妙的变化中又是如此地庄重含蓄。显然,“严谨和含蓄”是《史晨碑》最显在的审美特征。看上去,它与《曹全碑》颇为相近,但究其实质,它的含蓄却是《曹全碑》所不及的。
下面我们就从它的风格特征上来展开分析:
在汉隶碑刻中,《史晨碑》无疑是非常遵循这一“准则”的典型,而作为东汉后期的产物,《史晨碑》显然又是东汉隶书走向规范,定型后的代表。它结字平正秀润,修饬紧密,法度森严。线条中锋圆融,提按分明,劲健遒逸:点划疏密匀称,顾盼有情;整体章法次序井然,步伍整齐,和谐统一,给人以一丝不苟、端庄典雅的美感。所以它“结构与意度皆备,询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的作品风貌极适合于置身在曲阜孔庙这种庄严的地方。
碑刻释文编辑
碑阳
史晨碑(前)部分
史晨碑(前)部分 (6张)
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宇),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寜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凭)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丰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
艺术风格编辑
庄严肃穆的曲阜孔庙,是集中反映了孔子儒家学说思想在汉文化中占正确统地位的场所。而长期受孔子儒家美学思想支配的汉代,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之道便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审美准则,它要求一切艺术美的形式都必须在不偏不倚,不激不厉的和谐统一中去追求;要求艺术的情感必须在一种非常理性,接受的情感中去表现。因此,在这种“准则”的直接影响下,使汉代书法艺术越加趋向于规矩和法度中去发展。
其一、整体布局:
《史晨碑》的整体布局,在汉隶中属横平竖直、纵横有列的典型;它与《曹全碑》线与线这间的相互抖动承接和《衡方碑》字与字之间的步步紧逼不同,它的布局更注重于字与字之间的行距上留有充分的间隔。再加上结字的平正外张内收,犹如点掇其上的团块造型,更使其间隔出入意外地透露出舒旷空灵的艺术效果。不过,字与字在间隔的内部并不孤立,也是十分讲究呼应的。
假如初学者直接从汉隶中风格较强、难度极大的碑刻上去着手,就有可能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更何况东汉隶书“一碑—奇,莫有同者”,初学者可以从工稳到强烈、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中去寻找跨度,获得经验。因此,要在“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何绍基跋语)的众多的东汉隶书面前做到触类旁通,游刃有余的话,那么由《史晨碑》着手的意义就十分显在,这就是我们学习《史晨碑》的目的。
象“死”字的燕尾与“史”字的波笔在长长的运笔过程中几乎相连的承接,“顿”字的燕尾和“晨”字的波笔在上下不同的走向以及被其分割了的错位间隔上的相互关联等等,便是最好的说明。但这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反映在它线条纤细而又虚和的基本特征上。《史晨碑》的线条就象轻轻划出,毫无声息。假如我们将它的线条特征在其团块式的结字造型里完全转变成粗重豪放的特征的话,那么在间隔距离如此之大的平面上就会使字与字完全处在一种互不相干的孤立位置上
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余(胙)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尽力思惟庶政,报称为效,增异辄上。臣晨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周流)应聘,叹凤不臻。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着纪,黄玉响应。主为汉制,道审可行。乃作《春(秋)》,复演《孝经》。删定六艺,象与天谈。钩《河》擿《雒》,却揆未然。魏魏荡荡,与干比崇。
这也是粗重豪放的线条使人醒目并使人的视觉始终在其所组成的结字上游离的缘故。而《史晨碑》正相反,只要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视觉始终是停留在结字与间隔不分彼此的关系上来看待的。这当然应该归究于它的线条特质。所以,结字纤细而又虚和的线条及起笔大多直接露锋着纸的用笔方式,在空旷的间隔上必然会使字与字之间相互形成一种张力,而张力的不明确性所导致的间隔含混化倾向的产生,其结果又必然会促成字与字之间在间隔内部的相互关联和统一。这就是《史晨碑》整体布局在汉隶中独有的风采。
清 万 经: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勑》之右。(《分隶偶存》)
8 相关链接
碑刻简介编辑
史晨前后碑
史晨前后碑
建宁二年(169)立。前后两面都刻有碑文,记述当时尊孔活动的情况。书法端庄严谨,为学汉隶者所取法。又称史晨前后碑。
汉《史晨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隶书,两面刻,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14行,行36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记载孔庙祀孔之事。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
史晨前后碑 编辑
史晨前后碑是东汉所立的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的隶书碑文。
中文名 史晨前后碑 时 间 东汉 类 型 隶书 内 容 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
目录
1 碑刻简介
2 碑刻历史
3 碑刻释文
? 碑阳
? 碑阴
4 论述要录
5 艺术风格
6 碑刻评价
7 学习方法
又敕:渎井,复民饬治,桐车马于渎上,东行道,表南北,各种一行梓。假夫子冢颜母井舍及鲁公冢守吏凡四人,月与佐除。
大周天授二年二月廿三日,金台观主马元贞,弟子杨景初、郭希玄奉敕于东岳作功德,便谒孔夫子之庙,题石记之。内品官杨君尚、欧阳智琮,宣德郎行兖州都督府仓曹参军事李叔度。[2]
论述要录编辑
清万经《分隶偶存》:“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勒》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最佳者也。”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书法则肃括宏浑,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询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雅》、《史晨》。”杨守敬《平碑记》:“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比种是也。
不过,读者可能会感到《史晨碑》中的很多横线的组合排列未必都由直中带曲的线条来辅助调节的,这非常正确,但要注意到,书法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艺术种类,就在于它的变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君不见“书”字的这么多横划就是通过长短、粗细、曲直等等的对比来寻找变化的,这应引起初学者的注意。[2]
碑刻评价编辑
明 郭宗昌: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金石史》)
《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明郭宗昌谓其“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清万经《分隶偶存》评云:“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韩勑》(《礼器》)之右。”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杨守敬《平碑记》云:“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1]
“晨”字与“史”字的波笔其圆融的转折在长长带出的运笔进行中似乎太过突然,也多少带有点有意为之的痕迹,但这却从中反映了《史晨碑》的结体注重舒展与内聚的对比的强烈倾向。
《史晨碑》的横线条在结体上基本以匀衡的比例来排列,但为了避免均衡可能会带来的呆板和缺乏变化的结果,《史晨碑》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改变它并寻求它的变化出处,象“臣”字,就是利用左边这根由直线转变成曲状的线条来达到目的的,这根缠绵委婉,活泼灵动的线条,不仅调节了上部三根均衡的横线可能会造成的呆板,同时,也避免了内部与两根小竖线并列冲撞的后果。
其二、线条:
《史晨碑》的线条运动方式不象《衡方碑那样不时地转换受力点的位置和角度,它以其纤细,虚和几近乎于秦篆的运动方式呈现了自己的线条性格。但它线条挺拔遒劲,古拙浑沉的特质还是十分显在的。按照通常的惯例往往会将这种特质去与粗线条相联系,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它不以线条的粗与细来区别,而是以力感本身来对应。只不过在表现时一个较为直接,一个较为隐蔽而已。
由于过分拘泥于法度和规矩,以及再加上受到庄严场所的限制,使《史晨碑》的艺术个性较弱;其神韵和情趣也没有稍前的《石门颂》和同时代的《衡方碑》那样来得纵横恣肆,古拙自然。不过,清代人却对它非常地拔高。如孙承泽的《庚子消夏记》就有“汉石之最佳者也”的说法;而今人正相反,更偏重于《石门颂》、《衡方碑》等这类个性极强的碑刻。此种极差当然是历史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必然性所致的结果,但不管如何,作为“百世楷模”的《史晨碑》,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深入汉隶堂奥的最佳范本。至少它有规律可循,形式上也较为工整。
《史晨碑》线条起笔的“蚕头”意味并不十分明显。虽然前面已经说过它大多以露锋着纸的用笔方式为主;但它露而能藏,尖而寓圆,变化也就极为自然。不过,它对磔笔处的“燕尾”却非常地着重。一波三折的特色也较为典
其三、结体:
《史晨碑》的结体有人评其为外松内紧是很有道理的;象“晨”字就是很好的范例;假如从“晨”字结体四个边角上来看它的内部,就会明白无误地发现外围四条向里倾斜内聚的边线是如何导致内部产生紧迫感的;但它同样也使四个边角产生了外张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