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
传染隔离病室工作制度
![传染隔离病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00e1b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2.png)
传染隔离病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传染隔离病室的管理与操作。
三、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传染病的法律法规,确保隔离病室管理合规。
2.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3. 实行严格的分区管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 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四、工作内容1. 病室设置(1)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水源。
(2)病室应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床间距不小于1.1米。
(3)病室内墙壁、地面、家具等应采用易于清洁和消毒的材料。
2. 准入制度(1)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室,必须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
(2)患者及家属进入隔离病室,需接受消毒处理,并穿戴隔离衣、口罩。
(3)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隔离病室。
3. 病室管理(1)病室内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
(2)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视为污染,需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3)患者分泌物、排泄物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4)病室内的医疗器械、家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4. 医务人员防护(1)进行可能产生飞沫的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
(2)操作完毕后,及时脱去防护用品并消毒双手。
(3)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5. 患者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隔离病室设施,遵守隔离规定。
五、工作流程1. 患者入住(1)患者经诊断确定为传染病患者,安排入住隔离病室。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隔离病室的管理规定,取得配合。
2. 日常管理(1)医务人员严格按照隔离病室工作制度进行操作。
(2)保洁人员定期进行病室清洁、消毒。
(3)监控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患者出院(1)患者病情好转,符合出院条件。
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d9b1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0.png)
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隔离传染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隔离传染病患者的区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隔离传染病房的建设1.1 隔离传染病房的位置选择:应远离其他科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2 隔离传染病房的设计规范:应符合卫生部门颁布的相关规定,包括房间面积、通风设施、消毒设备等。
1.3 隔离传染病房的设施要求:应配置专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如隔离病床、洗手间、垃圾处理设施等。
二、隔离传染病房的人员管理2.1 隔离传染病房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2.2 隔离传染病房的人员防护: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感染的传播。
2.3 隔离传染病房的人员巡查:应定期巡查隔离传染病房,确保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隔离传染病房的感染预防措施3.1 隔离传染病房的洗手消毒:设立洗手间,并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要求医护人员在进出病房前后进行洗手消毒。
3.2 隔离传染病房的空气处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和排风设备,避免空气传播感染。
3.3 隔离传染病房的废物处理:应建立规范的废物处理制度,将感染性废物进行分类、密闭包装和专人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四、隔离传染病房的感染监测与报告4.1 隔离传染病房的感染监测:定期对隔离传染病房进行感染监测,包括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的消毒情况和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
4.2 隔离传染病房的感染报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源追踪,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4.3 隔离传染病房的感染数据统计:对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管理措施,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五、隔离传染病房的培训与宣教5.1 隔离传染病房的培训计划:制定定期的培训计划,包括感染控制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隔离区域防护工作制度
![隔离区域防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a1663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8.png)
隔离区域防护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得到有效隔离,防止病毒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1.2 原则(1)科学防控:根据疫情发展和病毒传播特点,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有效隔离病毒传播。
(2)人性化关怀:在隔离过程中,关注被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和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心理支持。
(3)严格管理:对隔离区域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隔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隔离区域设置与管理2.1 隔离区域设置(1)集中隔离点:设立专门的集中隔离点,用于安置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
(2)封控区域:根据疫情发展,划定封控区域,限制人员流动。
2.2 隔离区域管理(1)封控区域:封控区域内人员不得外出,外部人员不得进入。
(2)集中隔离点:实行封闭管理,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三、隔离措施与防护要求3.1 隔离措施(1)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应立即转至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治疗。
(2)密切接触者: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应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
3.2 防护要求(1)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在接触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时,应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环境消毒:对隔离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3)垃圾处理:对隔离区域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四、生活保障与心理支持4.1 生活保障(1)提供充足的生活用品,满足被隔离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2)保障被隔离人员饮食安全,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
4.2 心理支持(1)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被隔离人员缓解心理压力。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被隔离人员心理问题。
五、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5.1 监督管理(1)加强对隔离区域的巡查,确保隔离措施得到落实。
(2)定期对隔离区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 责任追究(1)对不遵守隔离规定的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2)对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9f9f411a37f111f0855bee.png)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篇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院内感染制定本制度: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传染性型肺炎,或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隔离期根据所患疾病的医学检定结果确定,直至达到解除隔离标准或经检验检测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解除隔离恢复工作。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部门协助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密切接触者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7-21 天,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使用专用记录表做好登记。
可居家医学观察,也可以集中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开始前,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相关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负责医学观察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达到医学观察期限未发病或未检测出致病病原体,可解除医学观察。
3、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隔离治疗。
对疑似或者确诊病例采取限制手段,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4、收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需单独设置科室或病房,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隔离制度》及传染病病种的消毒隔离要求做好医学隔离、观察病房的管理和使用。
篇二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一)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管理措施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传染性型肺炎,予以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定结果确定。
医疗隔离区操作规范
![医疗隔离区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10e83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3.png)
医疗隔离区操作规范一、引言医疗隔离区是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医务人员和患者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降低传染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隔离区的操作规范。
二、准备工作1.隔离区的划定:确定隔离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明确标志,确保唯一标识。
2.隔离设施准备:准备充足的隔离病房、隔离单元、洗手间等设施,设施内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桶、清洁工具、消毒剂等。
3.防护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物品。
4.人员培训:对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防护知识、操作规范等内容。
三、进入隔离区1.穿戴防护服:医务人员在进入隔离区前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帽子、手套等。
2.洗手消毒:进入隔离区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洗手,然后使用有效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3.准备工具和药品:医务人员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药品,以减少进出隔离区的次数。
4.进入隔离区:进入隔离区时,应保持冷静,避免拥挤,有序地进行工作。
四、隔离区内操作1.与患者的接触: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应进行再次的手部卫生,并佩戴好手套和隔离服。
接触患者后,不得随意触摸隔离服、脸部等。
2.隔离物品处理:隔离区内所有物品都被认为是被污染的,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及时将其放入密闭垃圾袋中,对于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费用收取:在隔离区内,负责收取医疗费用的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和手套,并在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更换。
4.医疗护理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时,应随时注意个人防护,以免受到感染。
五、离开隔离区1.脱防护服:医护人员应在特殊的更衣区域脱掉防护服,注意不要将污染的物品接触到其他物品,以免传播感染。
2.洗手消毒:医务人员在脱掉防护服后,应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洗手,然后使用有效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3.防护物品回收:使用过的防护物品应放入指定容器进行回收和消毒。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六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2c264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e.png)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病区环境:(一)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2、病区。
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
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
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
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3、其他。
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二)隔离区的划分: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
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2、半污染区。
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3、污染区。
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三)隔离设备1、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2、隔离衣、衣架。
3、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4、洗手方法、避污纸等(四)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____%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五)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3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
(六)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
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1、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2、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3、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一)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一)](https://img.taocdn.com/s3/m/178ce7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5.png)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一)引言概述: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是一种重要的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在这篇文档中,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的重要性,并详细探讨隔离措施、个人防护装备、清洁消毒、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病房管理等五个主要方面。
正文:一、隔离措施1. 根据传染性和接触方式划分隔离级别2. 隔离病房的设计和布局3. 访客控制的重要性4. 隔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流管理5. 异常情况处理和隔离病房关闭的程序二、个人防护装备1. 不同传染病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2.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3.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存放4. 建立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和更换的标准5. 员工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三、清洁消毒1. 隔离病房的日常清洁工作流程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3. 准备隔离病房前后的清洁消毒工作4. 高风险区域的定期消毒5. 空气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理的注意事项四、医护人员的培训1.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控制措施2. 个人卫生和手卫生的重要性3. 高风险患者和接触方式的识别4. 紧急事件处理和危机管理的培训5. 建立培训记录和持续教育计划五、病房管理1. 病房设计和隔离设施的规划2. 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的安排3. 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和休息制度4. 传染病信息和统计报告的管理5. 病房评估和改进的周期性检查总结: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通过合理的隔离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格的清洁消毒程序、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有效的病房管理,可以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持续的监测和改进也是确保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医院传染病隔离间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隔离间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7e2a1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7.png)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隔离间的管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二、隔离间设置与布局1. 隔离间应设在医院内部,远离其他病房和公共场所,独立通风,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2. 隔离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防护用品和消毒设施,如床、桌、椅、洗手池、紫外线消毒灯等。
3. 隔离间布局合理,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防止交叉感染。
三、人员管理1. 隔离间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 隔离间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
3. 隔离间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患者管理1. 患者进入隔离间前,需进行严格的传染病筛查,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方可进入。
2. 患者进入隔离间时,应更换隔离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 患者隔离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出院或转科时,隔离间医护人员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五、消毒管理1. 隔离间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对隔离间进行消毒。
2. 隔离间内物品、地面、空气等应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剂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六、医疗废物管理1. 隔离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及时处理。
2. 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具有防渗、防漏、防破损等功能。
3. 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
七、培训和宣传1. 医院应定期对隔离间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八、监督检查1. 医院应设立传染病隔离间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2. 管理小组定期对隔离间设施、人员、消毒、医疗废物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传染病医院隔离室管理制度
![传染病医院隔离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cf7d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e.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传染病医院隔离室的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传染病医院隔离室的设置、使用、消毒、防护、监测等工作。
三、隔离室设置1. 隔离室应设在医院独立区域,与普通病房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隔离和防护。
2. 隔离室面积应满足患者生活、治疗需求,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 隔离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
4. 隔离室应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并与公共区域隔断。
四、使用管理1. 隔离室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2. 患者进入隔离室前,应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符合隔离条件的方可入住。
3. 隔离室患者应实行单人单间隔离,特殊情况需合并隔离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室应穿戴隔离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 隔离室患者的生活用品、排泄物等应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五、消毒管理1. 隔离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地面、墙壁、家具、医疗设备等。
2. 消毒剂选用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定期更换。
3. 消毒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六、防护管理1.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
2. 隔离室患者应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 医院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能力。
七、监测管理1. 隔离室应设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空气质量、消毒效果等进行监测。
2. 发现传染病疫情,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定期对隔离室使用情况、消毒效果、防护措施等进行评估,及时改进。
八、终末处理1. 患者出院或死亡后,隔离室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 消毒处理完毕后,方可再次使用。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传染病医院隔离室的安全、有效运行,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f6e76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7.png)
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随着传染病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隔离传染病房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则是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隔离传染病房的建立1.1 病房设计:隔离传染病房的设计应符合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包括病房内部空间布局、通风系统等。
1.2 设备设施:隔离传染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如隔离床、负压隔离室等。
1.3 安全措施:病房应设有专门的通道和出入口,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医护人员防护措施2.1 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隔离传染病房工作时应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2.2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定时洗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接触控制:医护人员应遵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接触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三、患者管理3.1 患者隔离:患者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性质进行隔离管理,减少传播风险。
3.2 医疗护理: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的医疗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3 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避免废物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四、环境清洁消毒4.1 定期清洁:隔离传染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4.2 消毒剂选择:医院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根据传染病的特性进行消毒处理。
4.3 消毒程序:医院应建立消毒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消毒效果。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5.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5.2 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对发现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3 教育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隔离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环节,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的防护与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防护与隔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bb38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7.png)
医院感染的防护与隔离制度一、医院建筑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
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
二、普通病区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隔离病室应设在病区末端。
条件受限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三、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粉色为飞沫传播,蓝色为接触传播),并限制人员出入。
四、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程,诊疗过程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即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及安全注射,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1>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护目镜、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使用。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5、防护服: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6、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使用。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2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260db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2.png)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一、病房一旦收治无法转院或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人时,应设单间,隔离病人应有明显的隔离标记,防止交叉感染。
二、病房应设有传染病人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
三、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流脑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执行额外预防。
将病人安置在单独的房间,病室应紧闭房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病室,严禁不同病室病人间相互接触。
四、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如。
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应进行窗边隔离,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护理用具(体温计、扫床巾、便器等)专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____ml加漂白粉50g或____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____ml,搅匀放置____小时。
无粪的尿液每____ml加入干漂粉5g或____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____ml混匀放置____小时)。
经过有效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五、肠道隔离。
如急性腹泻、痢疾、____等肠道传染病,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居一室,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物质时戴手套,在护理病人前后要洗手。
便器可用含氯消毒剂____mg/l浸泡____分钟消毒,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卫生间专用。
六、凡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按消—洗—消程序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病房定时进行消毒,病人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处理。
八、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应带工作衣、鞋、帽,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
九、严格探视及陪护制度,陪护要遵守隔离要求。
____年____月制订____市第四人民医院icu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
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1、地面和墙面。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安全措施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91cbc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d.png)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安全措施
介绍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是为了控制和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为了确保隔离区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1. 人员管控
- 隔离区只允许特定的医护人员进入。
这些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具备与传染病相关的防护装备和知识。
- 所有进入隔离区的人员都应经过健康筛查,如体温测量和症状评估。
- 确保医护人员在进入和离开隔离区时正确穿戴和脱下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2. 环境消毒
- 隔离区的表面、设备和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彻底清除各类病原体。
-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3. 废物处理
- 隔离区内产生的废物应按照传染病管理规定进行处理,确保
不会引发二次传播。
- 废物应经过正确的分类、封装和标记,以便安全运输和处理。
- 废物处理过程中要采取高效的措施,避免污染环境和他人。
4. 空气控制
- 隔离区应配备高效的空气过滤和循环系统,以保持空气质量
和防止病原体传播。
- 定期维护和更换过滤器,确保其有效性。
- 隔离区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有助于稀释和排除悬浮的病原体。
5. 教育和培训
-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接受相关的传染病教育和培训,了解隔离
区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 持续提供及时的更新和培训,确保所有人员能够正确应对各
类传染病。
以上是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一些基本安全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与患者隔离与防护措施
![医院感染与患者隔离与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10df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3.png)
传染病区
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在传染病区进行隔 离,该区域应与其他病区相对独立, 并采取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
隔离期间的管理与监测
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在隔离期间应接受专业 培训,掌握正确的隔离技术和防 护措施。同时,应定期进行健康
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患者管理
感染患者在隔离期间应接受全面的 护理和治疗,同时应加强心理疏导 ,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监测指标的定期评估
03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感染聚集性事件和危险
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 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交叉感 染的风险。
强化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院感染与患者隔离与防护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患者隔离措施 • 患者防护措施 •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患者隔离措施
隔离原则与标准
01
02
03
早期隔离
一旦发现疑似感染患者, 应立即进行隔离,以防止 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
口罩
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佩戴符 合标准的医用口罩。
手套
在进行接触患者的操作时,应佩 戴一次性手套。
防护眼镜
在进行可能产生飞溅物的操作时 ,应佩戴防护眼镜。
患者家属及探视者的防护措施
口罩
要求患者家属和探视者在医院期间佩戴口罩。
新冠医院隔离病区管理制度
![新冠医院隔离病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8ceb2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一、总则为加强新冠医院隔离病区的管理,确保病区环境安全、有序,防止疫情传播,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病区设置1. 隔离病区应设置在独立区域,与其他区域保持物理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隔离病区应具备以下条件:(1)通风良好,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进行消毒处理;(2)设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手池、换气扇等设施;(3)病区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晰;(4)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防护用品和消毒剂。
三、人员管理1. 病区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
2. 病区工作人员进入病区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3. 病区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 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不得在病区内吸烟、饮食、闲聊。
5. 病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四、患者管理1. 患者进入病区时,应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2. 患者应按照医嘱接受治疗,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
3. 患者应保持病房整洁,不得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
4. 患者应遵守病区规定,不得随意离开病区。
五、消毒隔离1. 病区应每日进行彻底消毒,重点区域如病房、卫生间、走廊等应增加消毒频次。
2. 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不得接触污染物品。
3. 病区内的医疗废物、生活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
4. 病区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六、信息管理1. 病区应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等。
2. 病区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和病区运行情况。
3. 病区应加强信息保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七、应急处理1. 病区应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医疗设备故障等情况进行应对。
2. 病区工作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病区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ead4bb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9.png)
(完整版)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引言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及防护措施对于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防止交叉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的必要性和措施,以期提高大家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
第一部分:传染病医院隔离的必要性传染病医院是专门收治传染病人的医疗机构,其首要任务是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是必要的。
隔离可以减少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隔离还可以确保患者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第二部分:传染病医院隔离的措施1、隔离房间设置:传染病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用于收治传染病患者。
隔离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同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材。
2、卫生标准:传染病医院应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定期对隔离区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医护人员应穿戴专门的防护服和口罩,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医学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医学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第三部分:传染病医院隔离的注意事项1、个人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等部位,以降低感染风险。
2、呼吸道防护:在处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注意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以防止病毒或细菌通过呼吸道传播。
3、遵循隔离期限: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和病程,严格执行隔离期限,确保患者痊愈后方可解除隔离。
结论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及防护措施是防止传染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关键手段。
通过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疫情的扩散,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因此,传染病医院应加强对隔离措施的执行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确保在面对传染病挑战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打赢这场防控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传染病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传染病医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医疗设施水平,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在面对疫情时能够胜任工作。
关于隔离病房设置标准及操作流程
![关于隔离病房设置标准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c5c6d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f.png)
关于隔离病房设置标准及操作流程设置标准
隔离病房的设置标准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1. 空间布局:隔离病房应具备充足的空间,以容纳病患和所需设备。
病房内应配置独立卫生间,并有足够的通风设施。
2. 病床与设备:病房内应提供足够数量的病床,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病床宜独立设置,以保障病患间的隔离。
3. 防护措施:隔离病房应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墙、隔离门窗、手部消毒设备等,并配备专用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4. 消毒设施:隔离病房内应设有适当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消毒剂和清洁工具,以确保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操作流程
隔离病房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1. 入院程序:病患入住隔离病房前,应进行相关登记和询问,
了解其病情和接触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筛查。
2. 防护用品准备:医务人员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应佩戴好个人
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
3. 病房清洁与消毒:病房每日应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特别
是对接触面和高风险区域要加强处理。
4. 安全隔离与监控:医务人员在照顾病患时,应保持安全隔离,避免传染风险。
同时,定期监控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
5. 出院程序:病患出院前,应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检测,确保其
病情稳定并符合出院标准。
总结
隔离病房的设置标准和操作流程是保障病患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病房布局和设备配置,严格的操作流程和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减少风险。
在隔离病房中,医务人员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护自身,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患者的康复。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
![传染病医院隔离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63dba7e4fc4ffe473268abae.png)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
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
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拍片室。
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
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二、隔离区行为要求在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除严格地划分隔离区外,并应该严格规范在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严格遵守,并有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检查,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使每个人在不同的隔离区域都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则.(一)隔离区工作要求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选择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隔离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要求方可进入.医务人员需加强工作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尽量减少进出病室次数.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外耳道的防护,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处置(清洁消毒并经沐浴后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传染病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病房消毒隔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9f60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0.png)
传染病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病房分区与布局1、传染病病房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的值班室、更衣室、休息室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则是患者的病房、卫生间、污物处理间等。
2、各区之间应有明确的标识和界限,设置缓冲间,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病房的布局应合理,通风良好,便于清洁和消毒。
二、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病房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熟悉消毒隔离知识和操作流程。
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等。
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2、患者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卫生处置,更换病员服,个人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教育患者遵守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患者出院后,其病房应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3、探视人员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探视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并在指定区域探视。
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等的探视人员禁止探视。
三、环境消毒1、空气消毒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次不少于 30分钟。
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消毒时应注意人员防护。
必要时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2、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地面、墙壁、床头柜、床栏等物体表面,污染时随时消毒。
拖把、抹布等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备用。
3、床单位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包括床垫、被褥、枕芯等。
可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或床单位消毒机进行消毒。
四、医疗器械和物品消毒1、一般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等方法。
2、特殊医疗器械如呼吸治疗设备、喉镜、气管插管等,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与操作常规
![传染--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与操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71d3b207f1922791788e805.png)
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传染病区内区域划分根据污染程度及工作需要,把传染病区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并加装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各区之间用颜色区分,清洁区蓝色标志,半污染区黄色标志,污染区红色标志,以警示医务人员;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卸相应的防护用品。
病区的设内外三条走廊,内走廊为工作人员专用,外走廊为病人和污物通道。
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
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
隔离病区必备的设施〔1〕入口处必须设有通过间,防护用品柜置于不同的区域。
〔2〕有专用的洗手设备和单独的卫生淋浴设备。
〔3〕配备专用的消毒设备及消毒药剂。
〔4〕配备盛装各种污物的带盖污物桶、封闭式的污物车。
隔离病区的通道管理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
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设置病人专用通道及污物通道。
污衣、污物、病人标本和病人尸体通过污物通道送出,使用专用电梯。
工作人员进入污物通道收集处理污衣、污物、标本前,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时脱下外层防护用品,再跨入其他区域。
进出隔离病区流程隔离病区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清洁通道→更衣室,穿戴内层清洁工作帽、防护口罩、衣、裤,换拖鞋→进入半污染区前更换工作鞋→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一次性防护帽子、口罩、穿外层防护服、戴护目镜、手套、鞋套、→进入污染区〔隔离区〕。
离开隔离病区应遵循从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流向,按标准洗手消毒,脱卸隔离防护用品。
在污染区内穿戴的外层防护用品,不能带进半污染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传染病区内区域划分根据污染程度及工作需要,把传染病区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并加装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各区之间用颜色区分,清洁区蓝色标志,半污染区黄色标志,污染区红色标志,以警示医务人员;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卸相应的防护用品。
病区的设内外三条走廊,内走廊为工作人员专用,外走廊为病人和污物通道。
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
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
隔离病区必备的设施(1)入口处必须设有通过间,防护用品柜置于不同的区域。
(2)有专用的洗手设备和单独的卫生淋浴设备。
(3)配备专用的消毒设备及消毒药剂。
(4)配备盛装各种污物的带盖污物桶、封闭式的污物车。
隔离病区的通道管理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设置病人专用通道及污物通道。
污衣、污物、病人标本和病人尸体通过污物通道送出,使用专用电梯。
工作人员进入污物通道收集处理污衣、污物、标本前,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时脱下外层防护用品,再跨入其他区域。
进出隔离病区流程隔离病区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清洁通道→更衣室,穿戴内层清洁工作帽、防护口罩、衣、裤,换拖鞋→进入半污染区前更换工作鞋→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一次性防护帽子、口罩、穿外层防护服、戴护目镜、手套、鞋套、→进入污染区(隔离区)。
离开隔离病区应遵循从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流向,按规范洗手消毒,脱卸隔离防护用品。
在污染区内穿戴的外层防护用品,不能带进半污染区。
病人资料包括病历资料、报病卡、处方、验单等不得随便跨区传递,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在半污染区(过度间)经消毒后方可外送。
病人的管理病区应有明确的病人管理制度。
护士应向新入院病人清楚交代如何配合实施隔离,同时也要注意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隔离的恐惧不安情绪。
如病情允许,住院病人必须戴口罩,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隔离病区内完成。
如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需离开隔离病区,必须为病人做好严密的防护,事后做好有关科室的消毒。
病人进入隔离病区前换下的衣服、个人用品等须消毒后方可随病人或家属带回家。
探视和陪护的管理病人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有病人危重等特殊需要,探视者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
陪护人员采取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同样的隔离防护着装和消毒要求。
医院污物的处理医院生活垃圾: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建筑物的维修中产生,按城市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用黑色塑料袋装。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的类别,分置于不同的容器内,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的外表都有明显的中文标志,每天定时由专人收集放置在医院内中心废物暂存场所,再由省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专用车辆送走处理。
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再送无害化处理。
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各病区排出的污水,通过下水道,集中于医院的污水处理站,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道。
传染病病区的消毒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套,操作结束后用皂液及流动水严格洗手。
病人使用后物品的消毒病人用过的餐具,应遵循先消毒,再清洗,然后灭菌的双消法处理。
病人使用过的被服、衣物、口罩等,应遵循先消毒、再清点、再次消毒、后清洗的原则处理。
清点者应戴防护口罩、眼罩、帽子,穿专用隔离衣、防刺穿胶手套,同时在清点处理污染被服时要注意风向,选择背风的操作位置。
运载病人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救护车运载病人时应开窗通风,随车的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应坐上风处。
病人离车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有效氯为1000mg/L消毒剂溶液或强氧化电位酸化水喷洒、擦拭,密闭作用30分钟,再开门窗通风(或用流动紫外线照射1小时)。
隔离病房的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病人解除隔离或已不再排出感染物,或病人死亡后的病室环境和室内空气消毒。
因此消毒对象是那些与病人接触过的设施、器物及病人的分泌物、血、体液等。
必须选用针对病人携带致病微生物特性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终末消毒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床单位、呼吸机、医疗器械等)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防护的具体措施:1、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洗手。
4、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到时,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
5、处理锐器时,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洗手制度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而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最难做好的技术。
因此有必要经常、反复地宣传、教育全体员工:为了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按规范要求做好洗手。
洗手指征·接触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带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直接接触污染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檫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强调自然风的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户外空气的交换。
经常有人在的房间,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ICU等,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
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备餐用餐具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采取流通蒸汽消毒。
病人餐具: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自己保存。
痰杯(盂)的消毒痰杯个人专用,根据痰量及时更换,一次性痰杯用后焚烧。
面盆的消毒个人专用,平时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先清洗去污消毒后,带走或焚烧。
便器的消毒个人专用,每次用毕倒掉粪尿,刷洗干净继续使用,每周消毒2次。
抹布和拖把的消毒病床单位抹布: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在250mg/L 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
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
用后以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拖把严格分区使用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传染病区,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清洗干净。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地面A、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次~2次,清除地面的污垢和部分微生物。
B、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采用化学消毒液喷洒后拖擦。
墙面消毒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
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用品有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
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氨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表面。
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床单位的消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
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
医院织物的消毒A、病人与工作人员被服严格区分收集、洗涤。
B、严格分别使用污染推车与清洁推车。
C、传染病人的被服先消毒后清洗。
D、使用后的棉纱口罩先消毒后清洗,干燥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传染病尸体的消毒传染病死亡者,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消毒处理以浸有2000mg/L~3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开放处堵塞;并以浸有上述浓度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送殡仪馆焚烧处理。
传染病区工作人员标准防护1、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洗手。
4、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到时,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
5、处理锐器时,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烈性传染病分级防护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各项规章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及手消毒制度。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观察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
3、严格遵守标准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工作帽、乳胶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