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1适应在形态学上的一般表现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合集下载

病理1适应在形态学上的一般表现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病理1适应在形态学上的一般表现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病理------------1适应在形态学上的一般表现-萎缩-增生-肥大-化生1适应在形态学上的一般表现萎缩增生肥大化生2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3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4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化生的类型: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分为上皮组织的化生和间叶组织的化生上皮组织的化生又分为鳞状上皮的化生和柱状上皮的化生7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8细胞可逆性损伤的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9玻璃样变可分为: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10病理性钙化可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11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2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13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与包裹钙化14修复可分为再生和纤维性修复15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16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肉芽组织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红色、细颗粒状、柔软,状似肉芽。

光镜下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

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和其他异物17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18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区别;①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只有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始。

病理学基础--1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病理学基础--1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样变性。
肝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概念:非脂肪细胞胞浆出现脂滴或实质细胞胞浆脂
滴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部位:最常见于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肾脏。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等。
肝脂肪变性
肉眼:肝肿大、软、黄、切面油腻感。
镜下:肝细胞肿大,核周大小不等空泡,将肝
细胞核挤向一边。
肝脂肪变性肉眼观
肝脂肪变性镜下观
正常组织
数量性萎缩
(2014专升本)
32.肾萎缩但肾脏体积增大的情况可见于 A.严重的肾积水 C.慢性肾盂肾炎 (2013专升本) 31.股骨骨折后长期石膏固定引起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去神经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B.慢性肾小球肾炎 D.原发性高血压晚期
(6)病理性色素沉积 (7)病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
概念:细胞内水分和钠离子增多所致细胞肿胀
和功能下降,又称水变性。
部位: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
原因: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等。
肉眼:器官肿大,颜色变淡,切面煮肉样无光泽。
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许多细小红染颗粒。
胞浆疏松透亮,胞体肿大似气球,称气球
坏死 不可逆损伤 损伤 可逆损伤 凋亡 变性
变性
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组织细胞受损伤
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细胞或细胞间质出
现异常物质,或其内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 异常增多,并伴有功能下降。
常见的可逆性损伤类型:
(1)细胞水肿
(4)淀粉样变性
(2)脂肪变性
(5)粘液样变性
(3)玻璃样变性
心肌脂肪变性 见于严重缺氧和中毒时。多位于左心室 内膜下乳头肌,亦称虎斑心。

病理学笔记总结

病理学笔记总结

凋亡小体 无

细胞自溶 有

急性炎反应 有

三、损伤的修复 1、再生——有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 (1)如果恢复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性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完成修复的,称为纤维性修复,属不完全再生。
(3)各类细胞的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红染的纤维素样, 聚集成团。好发结缔组织、小血管 (e)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是坏疽和坏死的主要区别)。

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
好发部位
原因
干性坏疽
四肢、体表
动脉缺血、静脉通畅
病变特点 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 症状
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 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 四、栓 塞 (1)栓塞与栓子——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2)栓塞的类型
A、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的一种,占 99%以上。
A、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①严重淤血;②组织疏松; B、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为肺和肠。 (2)败血性梗死
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概述 1.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生的防御反应。 2、血管反应——炎症的中心环节,主要特征是:白细胞渗出和液体渗出 3、炎症介质 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作用:发热、趋化性、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

12级临专病理考试重点

12级临专病理考试重点

1.适应性反应的形态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萎缩的概念及病理性萎缩的分类。

萎缩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分类:(1)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3.化生的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4.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核缩小;核碎裂:核膜破裂,核染色质崩解成小碎片;核溶解:DNA及核蛋白分解。

1—2天消失5.坏疽的概念:大块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型坏死。

、分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病变特点:兼有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的特点。

6.坏死的分类:1、凝固性坏死2、干酪样坏死3、液化性坏死4、纤维素样坏死5、坏疽机化的概念: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炎症渗出物以及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7.肉芽组织的概念: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功能:(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及其他异物。

8.心衰细胞的概念: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在肺泡内可见许多含有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9.肝淤血的病因:1、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的高度扩张淤血2、中央区的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迫二萎缩3、肝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槟榔肝的概念: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

10.血栓形成的条件:(一)心血管内膜损伤(二)血流状态改变(三)血液凝固性增高11.栓子的运行途径:1、来自左心和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2、来自右心和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12.炎症的概念: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致损伤而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急性炎症渗出的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顺序:1、细动脉短暂性收缩2、动脉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4、白细胞渗出13.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病理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分类: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不同分为: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14.纤维素性炎的概念及好发部位**渗出物成分:大量纤维素镜下HE染色:纤维蛋白呈红色丝状或片状,交织成网,网中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的碎屑;好发部位:粘膜,浆膜,肺15.假膜性炎的概念:发生在黏膜者,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灰白色膜状物化脓性炎症的概念:特点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炎症肉芽肿的概念: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变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病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病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细胞组织的是适应和损伤五、简答题1.什么叫适应?在形态上有哪些表现形式?细胞、组织和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什么叫萎缩,病理性萎缩分哪几类?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数量的减少.。

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5种类型。

3.什么叫化生?临床上常见哪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常见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及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或骨等。

4.什么叫细胞死亡、凋亡?与自溶有什么区别?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即死亡死亡细胞表现为质膜破坏.往往伴发急性炎症反应;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其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自溶可表现为组织或细胞的死亡,但无炎症反应。

5.坏死的结局及后果是什么?坏死的结局是:(1)细胞坏死后发生自溶,在坏死局部引发炎症反应:(2)溶解吸收:(3)分离排出:(4)机化:(5)包裹。

后果依据:(1)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2)坏死细胞的数量的不同。

(3)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差异:(4)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代偿能力的不同有关。

六、论述题1.试述常见类型变性的镜下形态特点;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镜下特点:(1) .细胞水肿:水肿的细胞由于胞质内水分含量增多,故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淡染;胞核亦增大,淡染。

轻度水肿时胞质内出现颗粒状物,电镜下实为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进一步发展细胞体积增大,线粒体、内质网解体,发生空泡变,即胞浆疏松化。

当细胞肿大变圆时称气球样变。

(2) .脂肪变性:胞质内出现异常增多的大小不等的脂滴圆形空泡,可被苏丹川染成桔红色。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整理人:姚子俊蒋贞阳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atrophy):已经发育的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时细胞合成代谢降低,能量需求减少,原有功能下降。

除了实质细胞内物质丧失而导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3.褐色萎缩:脂褐素因为萎缩而沉积在心肌细胞内,外观看上去心脏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包膜皱缩、心外膜血管迂回、色泽晦暗呈褐色。

4.肥大(hypeb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5.增生(hyperplasia):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和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7.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

8.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9.气球样变: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变得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内的红染细颗粒状物。

若水钠进一步积聚,则细胞肿大明显,细胞基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如病毒性肝炎时。

10.脂肪变(fate change/steatosis):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与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等有关。

病理学整理

病理学整理

《病理学》学习重点整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形态学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增生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4.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脂滴则呈橘红色;锇酸染色,则呈黑色。

病理变化:脂肪变性常见于肝、心、肾等实质脏器,其中以肝最为常见。

肝脂肪变性:槟榔肝→脂肪肝→瘀血性肝硬化心肌脂肪变性:贫血→虎斑心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是组织和细胞最严重的、不可复性变化。

坏死组织代谢完全停止,功能全部丧失。

1)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细胞质的变化(3)间质的变化2)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3)坏疽: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者3)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4)纤维包裹、钙化和囊肿形成6.组织的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如表皮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粘膜及腺体的上皮等(2)稳定细胞:只有在遭受损伤或某种刺激情况下才发生再生。

如肝、肾、胰腺、腺、皮肤的汗腺、皮脂腺以及间叶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3)永久性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骨骼肌或心肌细胞7.肉芽组织:旺盛增生的幼稚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

结构:①新生毛细血管②成纤维细胞③炎性细胞作用: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和组织缺损③机化坏死组织、凝血块和异物结局:这种纤维化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质较硬,缺乏弹性,称为瘢痕组织8.一期愈合:见于组织损伤范围小、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紧密、无切口感染,如皮肤的无菌手术切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损伤范围及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并伴感染、坏死、出血、渗出物多,炎症反应明显的创口9.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1)全身因素:①年龄:青少年的组织再生能力强,愈合快②营养:在维生素C缺乏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障碍,可致创面愈合速度减慢,抗张力强度受损。

病理复习题89469

病理复习题89469

病理复习题(组织的损伤)(一)概念和名词1. 适应(adaptation)2. 萎缩(atropy)3. 肥大(hypertrophy)4. 增生(hyperplasia)5. 化生(metaplasia)6. 损伤(injury)7. 变性(degeneration)8. 虎斑心9. 机化(organization)10. 坏死(necrosis)11.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12.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13. 坏疽(gangrene)14.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15. 瘘管(fistula)16. 窦道(sinus)17. 糜烂(erosion)18. 溃疡(ulcer)19. 空洞(cavity)20. 凋亡(apoptosis)21. 脂肪变(fatty change)22. 脂肪肝23.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24. 包裹(encapisulation)25.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26. 湿性坏疽(moist gangrene)27.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二)填空题1. 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

损伤主要有()和()两种。

2. 病理性萎缩主要包括()、()、()、()和()等五种类型。

肥大主要有()和()两种。

3. 增生是()的结果,通常受到()和()的调控。

4. 增生是指(),肥大是指(),两者可(),也可()。

5. 化生是指(),常见的类型有()、()和()。

6. 细胞损伤的机制主要有()、()、()、()、()和()等几方面。

7. 受损伤细胞首先呈现()变化,继而出现()和()变化,然后再出现()和()可见的形态学变化。

8. 细胞水肿或称(),系因()受损()生成减少、细胞膜()功能障碍而导致()内()和()的过多积聚。

病理复习题

病理复习题
3.①细胞有丝分裂活跃②增殖基因③生长因子
4.①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②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③并存④独立存在
5.①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③胃粘膜上皮化生为肠上皮④成纤维细胞化生为成骨细胞
6.①破坏细胞膜②损伤活性氧类物质③损伤细胞浆内高游离钙④引起缺氧⑤化学性细胞损伤⑥遗传物质变异
气性坏疽:
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组织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气体,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伴奇臭,全身中毒症状重。
其它(略)。
(二)填空题
1.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⑤变性⑥坏死
2.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代偿性肥大⑦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
1."凋亡和坏死的主要区别。
(五)分析题
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尸检见:
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
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1
3."()细胞、()细胞、()细胞和死亡细胞是相互过渡,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与()变化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1
4."发生在实质细胞的变性主要有()和(),发生在间叶组织的主要有()、()和()。
1
5."坏死的主要类型有()、()和()。坏死的结局包括()、()、()和()。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1)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1)

1、适应性反应的类型: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2、病理性萎缩的类型:营养不良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3、肥大: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器官的实质性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成另外一种性质相似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缩小。

(减少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减轻工作负荷)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的状态。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简称淤血。

特点:病理性、被动过程、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胶原暴露(最重要)。

2.血流变慢。

3.血液凝固性增加(高凝状态)。

(血流变慢、涡流形成、血管阻塞)血栓的结局:1.溶解吸收。

2.软化脱落。

3.机化再通。

4.钙化。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心,血管的现象。

梗死:机体的器官或组织由于血液供应阻断,导致缺氧而发生坏死。

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致炎介质的主要作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趋化白细胞)溃疡:皮肤和粘膜深在的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的缺损。

4、血管壁玻璃样病变:细动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血浆白蛋白渗入内膜,还可以有基底膜代谢产物堆积,使细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

三种类型:细动脉玻璃样变、结缔组织、细胞内。

举例子:缓进型高血压病、糖尿病。

5、心衰细胞的含义:包浆内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与左心衰。

称为心衰细胞。

6、槟榔肝的含义:肝肿大,包膜紧张,切面红,黄相间,称为槟榔肝。

7、血栓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软化,脱落;③机化,再通;④钙化。

栓子的运行途径:①顺行性栓塞②交叉性③逆行性1.来自左心和体循环的栓子,到达全身各动脉。

2012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点(病理)

2012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点(病理)

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的概念(一)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二)病因分类:1.生理性萎缩: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及老年时各器官的萎缩等。

2.病理性萎缩:(1)全身性萎缩: 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

(2)局部性萎缩:①心、脑动脉粥样硬化时,斑块使血管腔变小,引起心、脑等器官萎缩;②脊髓灰质炎时,因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其所支配肌肉发生萎缩;③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由于长期不活动,肌肉和骨发生萎缩等。

二、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和类型(一)肥大1.概念: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肥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蛋白合成占优势,使器官均匀增大,适应环境改变的需要。

2.类型(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的肥大等。

(2)内分泌性肥大:如哺乳期的乳腺细胞肥大;妊娠期子宫平滑肌肥大等。

(二)增生1.概念: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2.类型(1)再生性增生:①肝细胞破坏后的肝细胞再生;②慢性溃疡周围的上皮增生及肾小管坏死的再生等。

(2)过再生性增生:发生慢性反复性组织损伤的部位,由于组织反复再生修复而出现过度增生,如慢性胃炎时上皮腺样增生及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增生等。

(3)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等均属此种增生。

(三)化生1.概念: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化生。

转化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2.类型(1)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的粘膜上皮化生为小肠型或大肠型的粘膜上皮。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如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等组织。

病理学试题库带答案1

病理学试题库带答案1

病理学(临)名词、判断一、名词解释:1、适应:适应是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并得以存活的过程,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萎缩是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萎缩的细胞细胞器减少,功能减弱。

3-肥大-肥大是组织的实质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引起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增生-增生是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脂肪变-脂肪变是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甘油三酯蓄积,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主要见于肝、心、肾等实质器官。

6-虎斑心-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状似虎皮斑纹。

7-玻璃样变-玻璃样变是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内或细动脉壁有蛋白质沉着和蛋白变性等,HE染色呈均质、红染、半透明状,是一组物理性状相同、发生组织、原因、发生机制、化学成分各异的病变统称。

8-坏死-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所出现的细胞崩解、结构自容、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学变化,并出现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9-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呈液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的一类坏死,见于坏死组织中蛋白质较少、脂质多或水解酶多的组织坏死。

10-脂褐素-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的残体,位于细胞质内,HE染色呈黄褐色颗粒状,主要见于萎缩的细胞。

11-机化-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组织、纤维素性渗出物、浓缩的脓液、组织内的血肿、血栓和异物等无生命物质并将其取代,这个过程称为机化,最后形成瘢痕组织。

12-瘘-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形成缺损。

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即瘘。

13-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化生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可能与干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属细胞的转型性分化。

2021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与考研真题解

2021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与考研真题解

2021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与考研真题解考点归纳:根据考纲要求,系统地梳理了核心知识点,建立起系统而精确的知识脉络,可方便考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考试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1考纲要求1细胞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3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5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1.2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一、细胞适应的概念及分类1适应的概念适应是指细胞及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作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适应的分类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涉及细胞数目、细胞体积或细胞分化的改变。

(1)萎缩(表1-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

表1-1萎缩的分类、机制及意义【例】(X型题)在下列病变中,属于心肌褐色萎缩病变的有()。

[2018年研]A.心脏体积缩小B.心底部大血管管腔缩小C.冠状动脉呈扭曲状D.心室内膜呈虎斑状【答案】AC查看答案【解析】AC两项,心肌褐色萎缩时,由于心肌细胞体积减小,可导致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呈蛇行状扭曲。

B项,心脏底部的大血管均位于心脏之外,在心脏褐色萎缩时,不会出现大血管管腔缩小。

D项为心肌脂肪变性的特征性改变。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又分为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子宫、哺乳的乳腺、运动员的肌肉)和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的心脏肥大、甲亢时甲状腺滤泡上皮肥大、垂体腺瘤所致的肾上腺皮质细胞肥大)。

(3)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

①生理性增生见于妊娠期子宫、青春期乳腺、肝叶切除后肝细胞的增生、高海拔地区红细胞代偿增生。

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考试试题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临床病理学的常用检查方法(A)A、活体组织检查B、细胞学检查C、动物实验D、流行病学调查2.化生不可能发生于(B)A、纤维结缔组织B、神经纤维组织C、胃黏膜上皮D、胆囊黏膜上皮E、鼻腔黏膜上皮3.下列组织或器官若发生增生,哪种有可能不受激素作用(A)A、唾液腺B、甲状腺C、肾上腺D、前列腺E、垂体4.下述哪种肿瘤的发生可与化生有关(E)A、皮肤鳞状细胞癌B、肾盂移行细胞癌C、肠黏液腺癌D、肝胆管上皮癌E、肠型胃癌5.“肥大”是指(D)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E、间质增生6.以下哪一项原因不引起萎缩(D)A、肾盂积水B、慢性肝淤血C、垂体功能低下D、四氯化碳中毒E、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坏死7. 脂肪变性常见于(D)A、脂肪组织B、肺组织C、脾脏D、肝脏E、脑组织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内源性色素(B)A、含铁血黄素B、炭末C、黑色素D、胆色素E、脂褐素9.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局部可出现钙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此种钙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B、此种钙化属于转移性钙化C、此种钙化属于生理性钙化D、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有关E、亦可见于肾衰竭和某些骨肿瘤10.损伤早期最常见的变性是(C)A、脂肪变性B、黏液样变性C、细胞水肿D、玻璃样变性11.关于湿性坏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A、常继发于肠、子宫及肺等内脏器官的坏死B、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C、常有恶臭味D、若发于肢体末端只有动脉的阻塞E、全身中毒症状明显12.干酪样坏死应属于(B)A、纤维素样坏死B、凝固性坏死C、坏疽D、液化性坏死13.干性坏疽出现的部位常常是(B)A、肺B、手、足C、肠D、脾E、肝14.电镜下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是(E)A、细胞皱缩B、胞浆致密C、染色质边集D、核碎裂E、凋亡小体形成15.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有(C)A、坏疽与纤维蛋白样坏死B、坏疽与脂肪坏死C、干酪样坏死与坏疽D、纤维蛋白样坏死与干酪样坏死E、脂肪坏死与干酪样坏死16.细胞坏死过程中,胞核变小,染色质浓集,称为(C)A、多倍体B、核分裂象C、核固缩D、核碎裂E、核溶解17.下列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依次为(B)A、脑>肝>肾B、肾>肝>脑C、肝>脑>肾D、肝>肾>脑E、肾>脑>肝18.坏死组织逐渐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D)A、再生B、增生C、化生D、机化E、不完全再生19.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A)A、线粒体肿胀B、内质网破裂C、核糖体脱落D、脂褐素增多E、溶酶体增多2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C)A、肺B、肾C、脑D、心E、肝21.引起组织细胞损伤最常见的因素是(C)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免疫性因素E、遗传性因素22.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是因为(C)A、大量炎细胞灶性聚集B、新生的毛细血管灶性聚集C、表面的毛细血管网呈袢状弯曲D、感染、炎性水肿引起E、成纤维细胞灶性聚集23.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D)A、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B、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C、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D、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E、肌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24.不稳定细胞是指(B)A、损伤后不容易完全再生的细胞B、损伤后可以完全再生的细胞C、损伤后不能再生的细胞D、不容易受损伤的细胞E、修复后细胞有化生25.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A、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B、软骨细胞C、心肌细胞D、唾液腺E、神经细胞26.下列哪项条件易产生二期愈合(E)A、组织缺损大、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B、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C、组织缺损大、无感染、创缘整齐D、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有感染E、创缘不整齐、创面对合不紧密、有感染27.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见到的粉红色液体是(E)A、心力衰竭细胞B、炎细胞C、纤维蛋白D、肺泡壁上皮细胞E、水肿液28.槟榔肝出现于下列哪一种情况(D)A、肝脂肪变性B、肝硬化C、慢性肝炎D、慢性肝淤血E、肝细胞水肿29.皮肤、黏膜和浆膜少而广泛的出血灶称为(E)A、积血B、淤血C、血肿D、凝血块E、瘀点30.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E)A、纤维蛋白B、中性粒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和纤维蛋白3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C)A、全身小静脉内有广泛性血栓形成B、全身小动脉内有广泛性血栓形成C、微循环内有广泛性微血栓的形成D、全身小静脉及小动脉内均有广泛性血栓形成E、心血管内有广泛性血栓形成32.混合血栓见于(E)A、毛细血管内B、静脉血栓的头部C、动脉血栓的起始部D、心瓣膜上的赘生物E、静脉血栓的体部3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C)A、肝凝血酶原合成减少B、血管壁广泛损伤C、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消耗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E、血浆中缓激肽浓度增高34.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诊断根据是(A)A、肺动脉分支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B、微循环内透明血栓C、肺广泛出血D、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E、肺内透明膜形成35.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哪项是错的(A)A、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B、梗死灶呈锥形C、多位于肺下叶D、由肺动脉分支阻塞引起E、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36.炎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B)A、白细胞趋化B、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C、引起疼痛D、导致发热E、造成组织损伤37.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为(A)A、变质B、充血C、渗出D、间质增生E、实质增生38.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属于(D)A、肉芽肿B、浆液性炎C、卡他性炎D、蜂窝织炎39.菌痢假膜形成属(D)A、蜂窝织炎B、脓肿C、卡他性炎D、纤维素性炎40.不属于癌前病变的是(C)A、黏膜白斑B、溃疡性结肠炎C、十二指肠溃疡D、乳腺导管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E、家族性腺瘤性肠息肉病41.淋巴结作病理切片检查,淋巴结内见成团的异型细胞,并有病理性核分裂相和角化珠形成,应诊断为(E)A、淋巴结结核B、淋巴结慢性炎症C、淋巴结转移性腺癌D、恶性淋巴瘤E、淋巴结转移性鳞癌42.属于恶性肿瘤的是(B)A、骨母细胞瘤B、黑色素瘤C、软骨母细胞瘤D、血管瘤E、平滑肌瘤43.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D)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C、通过血道转移D、组织来源E、肿瘤体积巨大44.由三个胚层的各种成熟组织构成为(C)A、无性细胞瘤B、颗粒细胞瘤C、畸胎瘤良性D、绒毛膜癌E、内胚窦瘤45.动脉瘤常易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E)A、脂纹期B、纤维斑块期C、粥样斑块期D、血栓形成处E、严重的动脉粥样斑块中膜平滑肌萎缩处46.急进型高血压患者死于尿毒症的原发基本病变是(B)A、肾动脉血栓形成B、肾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C、肾小球纤维化D、肾小管坏死E、肾间质出血47.在风湿病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C)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性炎B、心外膜纤维素渗出C、Aschoff小体D、心肌变性坏死E、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48.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B)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B、腺体肥大,增生,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C、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D、软骨萎缩,纤维化,钙化和骨化E、支气管壁瘢痕形成49.桥接坏死及亚大片坏死(A)A、重度慢性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亚急性重型肝炎D、急性轻型肝炎50.关于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不恰当的是(D)A、肿瘤的实质为肿瘤具有特征性的部分B、肿瘤的间质是指瘤细胞间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等C、间质中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越多,术后存活时间越长D、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间质中淋巴细胞越少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呈灰白色;在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二尖瓣闭锁缘上的血栓为白色血栓;静脉血栓中,白色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即血栓的头部。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减少,可由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少和细胞数量减少引起,常见的有肌肉、骨骼、中枢神经和生殖器官的萎缩。

3、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肥大细胞的线粒体总体积增大,细胞的合成功能增高,同时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增多,其它细胞器也相应增多,细胞核DNA含量增加,导致核增大和多倍体化,核型不规则。

4、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加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增生细胞的各种物质,如细胞器和核蛋白等并不或仅轻微增加。

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形成,一般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

6、老化(aging):当机体发育成熟后,伴随年龄的增长,全身器官的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结构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并趋向死亡。

7、变性(degeneration):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

8、水样变性(cellular swelling):由于感染、中毒、缺氧引起的细胞轻度损伤,细胞膜上Na+泵功能降低,使细胞膜对电解质的主动运输功能发生障碍,更多的Na+、Ca2+离子和水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K+离子外溢,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好发于心、肝、肾等部位。

9、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非脂肪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adaptation)。

常见的有肥⼤、增⽣、萎缩和化⽣。

⼀、肥⼤ 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称为肥⼤(hypertrophy)。

本质是细胞体积增⼤。

肥⼤可分为⽣理性肥⼤与病理性肥⼤两种。

(1)⽣理性肥⼤妊娠期⼦宫的肥⼤,哺乳期乳腺的肥⼤均属于⽣理性肥⼤。

在内分泌激素的作⽤下,不但肥⼤器官的细胞体积增⼤,⽽且细胞数⽬增加。

(2)病理性肥⼤病理性肥⼤通常是由于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所致。

如⾼⾎压时,由于长时间外周循环阻⼒增⼤,⼼脏负荷加重,⼼肌发⽣肥⼤。

⼀侧肾脏摘除后,另⼀侧肾脏发⽣代偿肥⼤。

按照肥⼤的原因也可以分为:代偿性肥⼤和内分泌性肥⼤。

⼆、增⽣ 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称为增⽣(hyper-plasia)。

增⽣可分为⽣理性增⽣与病理性增⽣两类。

(⼀)⽣理性增⽣ 可分为激素性增⽣和代偿性增⽣。

青春期⼥性乳腺的发育、妊娠期⼦宫和乳腺的增⽣均属⽣理性增⽣,也是内分泌性增⽣。

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增⽣以恢复正常肝脏的体积。

(⼆)病理性增⽣ 内分泌性增⽣:常见于过多的激素刺激引起增⽣,如雌激素过⾼引起的⼦宫内膜增⽣、乳腺增⽣,均属病理性增⽣。

代偿性增⽣: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增⽣ 再⽣性增⽣:创伤缺损的再⽣性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增⽣。

三、萎缩 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称为萎缩(atrophy)。

萎缩和发育不全(hypoplasia)及未发育(aplasia)不同,后两者是分别指组织或器官未发育⾄正常⼤⼩,或处于根本未发育的状态。

萎缩⼀般是由于细胞功能活动降低、⾎液及营养物质供应不⾜以及神经和/或内分泌刺激减弱等引起。

分为⽣理性萎缩及病理性萎缩⼆⼤类。

(⼀)⽣理性萎缩 许多组织和器官当机体发育到⼀定阶段时乃逐渐萎缩,如在幼⼉阶段动脉导管和脐带⾎管的退化以及青春期后胸腺的逐步退化。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1.适应性反应的的常见形态学类型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

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缩两类。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肝、肾>心、脑)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3.肥大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分:内分泌性肥大和代偿性肥大4。

鳞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最常见的是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5.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实质性器官6.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7.玻璃样变常可分为: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8。

脂褐素又称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细胞中常常位于核周围或核的两端为黄褐色的细颗粒9。

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坏死和凋亡10.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大致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1.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12。

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析出、机化包裹、钙化13。

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邻近细胞吞噬、质膜完整14。

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15。

人体的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体腔、体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细胞稳定细胞: 肝、胰、汗腺、肾小管上皮细胞永久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16。

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成分):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纤维结缔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之间,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散在其中17。

肉芽组织的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18。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区别19。

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包括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20.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21.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

《病理生理学》适应

《病理生理学》适应

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化生→非典型增生→癌变化生类型•化生通常发生在同类组织之间•上皮细胞的化生:常见,可逆性•间叶细胞的化生:不常见,一般为不可逆性化生的生物学意义•利:增强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应在形态学上的一般表现萎缩增生肥大化生2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3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4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化生的类型: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分为上皮组织的化生和间叶组织的化生上皮组织的化生又分为鳞状上皮的化生和柱状上皮的化生7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8细胞可逆性损伤的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9玻璃样变可分为: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10病理性钙化可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11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2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13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与包裹钙化14修复可分为再生和纤维性修复15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16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肉芽组织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红色、细颗粒状、柔软,状似肉芽。

光镜下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

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和其他异物17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18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区别;①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只有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始。

②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大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③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19骨折愈合: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20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量增加,称淤血21淤血的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22淤血的结局: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硬化23心衰细胞;由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24槟榔肝;由右心衰竭引起的肝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郎切面的条纹。

25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血液凝固性增加26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27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2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29栓子的运行: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门静脉系统栓子交叉性栓塞逆行性栓塞30肺动脉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中小栓子多栓塞肺动脉的小分支大的血栓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栓子小数目多广泛的栓塞肺动脉多数小分子,可引起右心衰竭。

31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32 梗死的形态特征: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发生梗死器官血管的分布方式)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 梗死灶的颜色(取决于病灶内的含血量)33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严重淤血组织疏松34炎症: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3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36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3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38渗出液的意义:①稀释中和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作用;②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③渗出液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④渗出液中的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体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在炎症后期的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的支架,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⑤渗出液中的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清除坏死组织;⑥炎症局部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渗出液的淋巴回流而到达局部淋巴结,刺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39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40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41调理素:指一类通过包裹微生物而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血清蛋白质,包括抗体Igc的Fc段、补体C3b和凝集素42吞噬的过程: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43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又叫假膜性炎)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43化脓性炎类型: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44肉芽肿性炎: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45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46肿瘤的细胞异型性:①细胞体积异常,有的表现为细胞体积异常,有的表现为原始的小细胞;②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一致;③肿瘤细胞核体积增大,胞核与胞质的比例增高;④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差别比较大,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异形核;⑤ 核仁明显,体积大,数目增多;⑥ 核分裂象增多,出现异常分裂象。

47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异型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48肿瘤的扩散:局部扩散与直接蔓延;转移。

48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到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49转移的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50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转移;复发;对机体的影响。

51癌前病变的例子:大肠腺瘤;乳性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52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①脂纹: 光镜下,病灶处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②纤维性斑块:由脂纹发展而来,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

③粥样斑块: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是AS的典型病变。

④继发性病变: ⑴斑块内出血⑵斑块破裂⑶血栓形成⑷钙化⑸动脉瘤形成⑹血管腔狭窄5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发生在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斑块性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壁侧,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偏心位,使官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

54心肌梗死的特点: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以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55良性高血压病的病变期: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细小动脉硬化、肌型小动脉硬化、大动脉硬化);内脏病变期(心脏病变:表现为左心室肥大,有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肾脏病变: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病变: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视网膜病变。

56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常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

57风湿小体:在风湿病增生期,有成群的风湿细胞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并由少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的特征性肉芽肿性病变。

58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59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①充血水肿期(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②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而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中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③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相邻肺泡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的现象更多见)④溶解消散期(渗出的纤维蛋白被溶解,溶解物由气道咳出,也可经淋巴管吸收)60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①肺肉质变;②胸膜肥厚及粘连;③肺脓肿及脓胸;④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⑤感染性休克。

61小叶性肺炎: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62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透明膜的形成;多核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慢性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①呼吸道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②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导致分泌黏液增多;③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④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

63肺硅沉着病:简称硅肺,是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沉着于肺组织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职业病。

64硅肺的基本病变:硅结节的形成、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65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位于粘膜浅层即粘膜层上三分之一66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区胃粘膜变薄,腺体变小数目减少,胃小凹变浅并可有囊性扩张;②固有层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病程长的病例可形成淋巴滤泡;③胃粘膜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④常出现腺上皮化生现象。

67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越近幽门越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镜下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表层为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覆盖;其下为一层坏死组织;再下为新鲜的肉芽组织;最下层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

68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的前壁或后壁69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70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⒈肝细胞变性⑴细胞水肿⑵嗜酸性变⒉肝细胞坏死与凋亡①溶解性坏死⑴点状坏死⑵碎片状坏死⑶桥接坏死⑷大片坏死②凋亡⒊炎细胞浸润⒋再生⑴肝细胞再生⑵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⒌纤维化71假小叶:肝组织内广泛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互相连接形成间隔,分割包绕肝小叶及再生的肝细胞所形成的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见于肝硬化。

72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肉眼观早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

镜下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②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73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⑴慢性淤血性脾大⑵腹水⑶侧支循环形成⑷胃肠淤血2肝功能障碍⑴蛋白质合成障碍⑵出血倾向⑶胆色素代谢障碍⑷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⑸肝性脑病74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①细胞增多: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并可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② 基膜增厚:基膜的改变可以是基膜本身的增厚,也可以是内皮下、上皮下或基膜内免疫复合物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