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训诂学理性化的反思_兼论传统人文精神的弘扬

合集下载

浅谈训诂学之使用价值

浅谈训诂学之使用价值

浅谈训诂学之实用价值摘要: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首先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科学。

随着训诂学的发展,训诂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文化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训诂学不仅仅是专家之学,而且是一门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学问。

就现代而言,训诂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词语和研究语义的学科,其功用正如东晋训诂大家郭璞所言:“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

”寥寥数字,已将训诂学的作用昭然于天下。

关键词:训诂学实用价值一、由训诂以考文化(一)通过名物训诂阐释古代物质文化早在汉代,训诂学就以经学为基础发展起来,而且有了专门解释词语的训诂学著作。

主要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种。

这四部训诂专书被后世称为中国训诂学的基石。

其中,《尔雅》是最早的训诂专书,也成为后代解词释义的重要依据。

《尔雅》3卷20 篇(今留19 篇),书中《释诂》、《释言》、《释训》3篇是解释名物以外的语词,主要类聚一般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一个通用词作解释。

不同品物则用不同的训解方法,很是详尽。

其余16篇都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

如亲属、宫室、器物、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其解释对象多是经传古籍中的词语。

所谓“名物”是指范围比较固定、性质比较具体的专门名词。

通过名物训诂阐释古代物质文化,是训诂学的任务之一。

例如,我们可以依据《释宫》阐释古代民居文化和建筑文化,依据《释器》阐释古代各种器制、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依据《释乐》阐释古代音乐表现艺术,依据《释天》推导先秦天文学史研究,依据《释地》《释丘》《释山》推导先秦地理学史研究,依据《释水》推导先秦水文学史研究,依据《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推导先秦生物学史研究。

这些都是我们借以阐释古代物质文化的宝贵文本。

(二)通过训诂阐释古代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活跃的、经常变动的文化,而制度文化则相对稳定一些,它规定着文化的性质,是文化中的权威因素。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摘要】训诂学作为古代经典文献研究的重要学科,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概念的更新与拓展、研究方法的变革、技术手段的运用、学科互动与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探讨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通过更新概念、改革方法、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拓展应用领域,训诂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发展也为训诂学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文章展望了训诂学的现代前景,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训诂学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且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训诂学的现代意义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和发展。

【关键词】训诂学,现代意义,概念更新,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学科交互,应用领域,前景。

1. 引言1.1 训诂学的现代意义训诂学作为研究古代文献文字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训诂学不再局限于对古代文字的解读和校勘,而是与现代科技和学术领域相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活力。

训诂学的现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训诂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更新与拓展。

传统的训诂学侧重于文字的校勘和释义,而现代训诂学则更加注重对文献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这种更新和拓展使得训诂学从单一的技术性研究转变为具有更广泛学科价值的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的变革推动了训诂学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革新,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得古代文献的整理、比较和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也为训诂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训诂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数字化工具、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训诂学研究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内容和价值。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也为训诂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

训诂学作为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

通过更新与拓展概念、变革研究方法、运用技术手段、与其他学科互动、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努力,训诂学在当今社会具有更加广阔丰富的发展前景和价值。

读《训诂散论》心得

读《训诂散论》心得
传统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为解经服务,因此偏重于疑难字义的考释。但是如果训诂学的工作仅仅局限于此,又未免过于狭隘。实际上不但一些僻字僻义需要考释,古代文献中的一些常见字词的确切意义也还需要训诂学家来深入研究。比如《训诂散论》中谈到的《史记》中的“骑”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史记》中360多个“骑”字,其意义是否都解释清楚?做名词用的“骑”(音ji),音义会不会和“马”相同?《训诂散论》通过细致的研究,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内容共分五编,郭教授用训诂学手法对先奉的一些著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等也进行了一些阐释,对一些现行的工具书中出现的词义解释问题也进行了新的解释。虽然篇幅有限,举例有限,但我们一旦明白了书中运用的方法,也可以正确分辨日常生活包括读《汉语大词典》,作者写了《汉语大词典》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内容的见解与赞赏;《汉语大词典》评略,作者在其中表达了对这本辞书的支持与反对观点,并阐明了对整个现代词汇发展的重要意义。文中重点研究了“牸”的源头与意义,补充说明了内容。
第五编,专书研究与训诂散学散论,作者分别写了“讨论马叙伦先生的汉字研究”、“马叙伦证论文的语言艺术”、“喜瞻古木绽新花”、“死课活讲,提高质量”,其中在前两节中,作者介绍了马叙伦先生的一生及其主要著作,接着叙述了马叙伦先生在训诂方面的学术研究。而后两节,作者主要就此书的特点加以分析,以及作者认为应怎样教育等方面做了解释,以及对训诂学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措施建议,例如:1、研究科学特点,发挥学科之长 2、博览群书,精选例证 3、密切联系实际,传授治学方法等。
郭芹纳教授是陕西人,所以在第三编中对于陕西方言词汇进行了粗略研究。方言的研究,也是传统训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雄《方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方言调查和研究的专著。而在这里,主要的方向是近代汉语,但对陕西方言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能兼顾陕西方言的一些词语在现代陕西方言中的用法和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像对“关中方言词语考释”“这搭,那搭哪搭、㖞搭疏证”等。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 20130589《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摘要: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学问,属于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零散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解释规律,阐述义例,在此基础上探求研究规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周大璞先生的《训诂学初稿》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温故知新,开拓创新,融会贯通,在传统文化研究中,是一部富含基础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全书共七章,全面介绍了训诂学研究目的与方法、训诂体式、训诂条例、训诂的运用、读注和作注、训诂源流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字:训诂训诂学注释一作者简介周大璞精于古汉语,并把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用到笺释、校勘、辨伪、辑佚、考古等方面,在学术界名望颇高。

他一生贯注全部精力从事教学和研究所工作,以古汉语为主,成果出得早、出得多,价值亦高。

建国前,著有《荀子札记》、《法言校释》、《传注通论》、《论语撰人考》等。

建国后,撰写过《语言学概论》、《现化汉语》、《汉语语法史纲要》等教材。

在报刊上发表过《释侬》、《释底》等论文三十多篇。

1980年他的专著《训诂学要略》一书正式出版,在国内外颇获好评。

接着,他又受教育部委托,编撰一本高等学校文科通用的训诂教材,即后来的《训诂学初稿》。

该书自1987年出版以来,已先后重印20余次,已发行近二十万册。

二读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训诂与训诂学(一)训诂训诂就是解释,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训诂这个词很早就有,最初本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

前人把它们分别加以解释,各家说法略有不同,可以有如下概括:1.“训”和“诂”散言时,都是“解释”的意思,析言时才有区别。

“诂”是释故言,“训”是道物之貌。

2.由于散言无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言“诂”,或单言“训”,也可以连言为“训诂”或“诂训”。

“训诂”也叫做“故训”,诂、故,古字通用。

3.“诂”和“训”兼具动词、名词两种用法,“训”“诂”连称也兼具动词、名词两种用法。

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对照材料、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eference materials, planning scheme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通过分享实用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帮助读者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训诂学_??????

训诂学_??????

训诂学学之求深,悟之求透,用之求效——《训诂学》学习总结报告本学期开设的《训诂学》将要告一段落。

训诂学是一门传统的古老学科,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训诂学》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很须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提高我们阅读古代典籍和历史文献的能力,特殊是对我们以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解决古汉语学习和从事古文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提供了协助和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了一学期,也让我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训诂方面的学问和办法。

下面,主要结合本学期所讲的学问谈谈我的体味。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训诂和训诂学、训诂的内容、训释词义的办法与原则、解说词义的办法等。

我认为重要的学问点是训释词义的办法与原则。

对于理解训诂和训诂学,我想这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前提。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就要明确课程定义,要明了这门课程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这些我们往往可以从课程的名称中来获得。

中国语言学的讨论历史悠久,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即学校(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绚烂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先人留下的典籍文献浩如烟海,是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宝。

然,究竟年月距离久远,要正确读懂典籍文献,必需借助一些解释与参考,于是就有了“训诂”。

正如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指出:“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

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

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矣。

训诂之功大矣哉!”这段话揭示了训诂产生的缘由和作用,在他看来,翻译是交流空间上语言阻隔的工具,而训诂则是克服时光上语言障碍的法宝,用后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雅言解释方言。

近代训诂学家黄侃先生说:“诂者故也,即原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其从语言学的观点动身,指出“训诂”就是对古书中的语义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特地性的学术工作。

黄侃先生说:“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此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全部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2024年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2024年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2024年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____年,我有幸在大学里学习了训诂学这门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学科。

在这些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不仅对训诂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深刻体会到了训诂学对于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首先,训诂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训诂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文字、词汇、语法等进行详细的考证和解释,从而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训诂学的核心任务是还原古代文献的原貌,尽可能地恢复文献创作时的语境和意图。

其次,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训诂学主要依靠对文献的考证和分析来进行研究。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古代文献工具书,例如字典、注释等,对文献中的难字、生僻词进行研究和解读。

同时,我也开始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比如文献比对、文字考证等,来验证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我还发现了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古代文献往往经过多次抄写和传抄,容易出现错误和变异。

只有通过训诂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我们才能辨别出文献中的错误、补充遗漏的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意义。

训诂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文献,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训诂学,我还培养了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首先,耐心和细致是学习训诂学的重要品质。

由于古代文献的特殊性,其中可能存在很多疑问和不确定的地方,需要我们仔细推敲和考量。

其次,扎实的学科知识是我们进行训诂学研究的基础。

只有熟悉古代文献的语境、背景和相关知识,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

最后,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是我们进行训诂学研究的关键。

通过合理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

在训诂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备丰富的文献基础和相关背景知识。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古代中国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扬人文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

它强调将书法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通过教授古代书法技法和思想意蕴,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在古代书法教育中体现为弘扬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书法教育中,教师会通过讲解古代书法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通过学习古代书法作品,了解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这种弘扬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在书法创作中注入更多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体验。

人文精神在古代书法教育中体现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书法教育中,教师会教授古代书法的技法和艺术修养,引导学生通过临摹古代名家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教师还会提倡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注重对作品的内涵思考,了解古代书法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追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字画造诣,还能够在思考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增强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人文精神在古代书法教育中体现为强调品格修养。

古代书法创作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养和美感,而不仅仅是技巧和外在的表现。

在书法教育中,教师会教育学生要注重写字的过程和心态,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自我约束,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笔每一划。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们能够在书法创作中培养自己的品格修养,提高自己的自律和责任心。

这种注重品格修养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古代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古代书法教育在培养人们的书写技艺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这就是古代书法教育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这种“人文精神”是贯穿于整个古代书法教育过程中的,它使书法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而是一种寓教于乐,重在培养人的美感和人格的完善的综合性教育。

本文将从古代书法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书法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古代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书写规范和书法技艺。

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

在宋代,书法成为了士大夫文人的必备技能,书法教育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代书法家米芾提出了“墨槃体”概念,强调写字要注意“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提出了“半山堂法”,主张笔墨自然,乃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近代以来,随着国学的复兴,书法教育再次受到了重视,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层出不穷,书法培训班也遍布各地,古代书法的传承和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二、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审美情操古代书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通过让学生欣赏和模仿名家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对于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感觉和认知。

通过不断地欣赏名家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于优美文字书写的追求欲望,从而使他们在书法创作中更加注重形式和意境的统一。

2. 培养道德情操古代书法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在书法创作中表现出他们的品格和精神内涵。

古代书法家们常常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来表现他们的情操和人生态度,通过书法的创作来塑造并传达自己的道德追求和人生理想。

教育者也通过名家作品来引导学生领会书法的道德内涵,使他们在书法创作中能够表现才识情怀和高尚品质。

国学复兴背景下训诂学的指导意义

国学复兴背景下训诂学的指导意义

国学复兴背景下训诂学的指导意义
20世纪初中国教育复兴的发动,使得中国古代经典典籍士大夫出汗计学进入
了中国现代教育史的舞台,其中训诂学(Xunshu Study)被作为一门名门科目纳入了课程体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追捧。

许多中国学者和学习者都注意到训诂学是古代中国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回归对于当时半殖民地语境下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其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民族主义被热衷鼓吹的情况下,许多古典经典所蕴含的丰厚金存得到浓厚的聚焦,民族主义不仅仅得到了以身作则以外的另一种体现,更加注重文化根基的升华,使得训诂学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作为近代国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国学恢复到了古代经典文献的中心地位,更使新旧文化的接轨也得以实现。

训诂学的经典文献也是它的发展影响力最大的源头,它以诸子百家、古文观止
和洛书为代表,常称为“三书”,后世学者为了追求训诂学美学,逐渐将它们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导决议,形成了它独特的理论框架。

对于高校与高等教育制度来说,训诂学给它带来的指导意义颇为充足,首先,古代经典所阐发的思想体系,有着其及时而全面的缝隙,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国学思想系统,可以帮助高等教育体系建构起完整合理的理论架构;其次,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重新认识与获取,提升人们在精神上的敏感性,进而能够释放出丰富独特的思想视角,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独具一格的思维方式。

此外,训诂学也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督促,加强青少年的规范认知,改进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指导大学生理解和发展自身的精神,推动知识的掌握,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做出课堂的突出表现,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能力培育,最终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念和思想意识。

因此,训诂学在现代教育中应得到更加重视的地位。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标准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标准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标准训诂学是对古代文献的语音和语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对训诂学感兴趣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和探索这门学科。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学习心得和标准,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对于训诂学的学习来说,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文献和古代文化,包括《尔雅》、《尚书》、《周礼》等等。

这些文献是训诂学的基础,我们需要对其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训诂问题。

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例如声调、音变规律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和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对于训诂学的学习来说,阅读大量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文献特点和语音变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训诂学的内容。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其中的训诂问题进行思考,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自己的训诂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国内外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以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内容。

再次,学习训诂学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除了阅读文献和学习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应该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训诂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训诂学的实践课程,例如进行古文字的解读和音韵的分析等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训诂学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实践和应用,例如使用训诂软件和工具来处理文献,从而提高自己的训诂技能。

另外,学习训诂学还需要注重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

训诂学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学科,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们要善于质疑和思考,不仅要了解训诂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和独立思考。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我们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解决训诂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训诂水平。

最后,学习训诂学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学习训诂学这门学科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训诂学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我在学习训诂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后来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首先,学习训诂学需要有深入的文字功底。

训诂学的基础是文字学,只有对古代文字的字义、词义、句义有较深的理解,才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献中的句子和文章。

因此,在学习训诂学之前,我对古代汉字的形体、音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了解,这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逻辑能力。

训诂学的核心是对古代文献中词句的理解和解释,而这种理解和解释需要依靠逻辑推理和语言分析的能力。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注释,学习了许多词句的解释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训诂学法则和原则。

第三,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扎实的文献基础。

古代文献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对古代文献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文献中的内容。

因此,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了解了不同文献的特点和内容,提高了自己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

古代文献是历史的产物,只有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才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献中的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历史学的知识和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了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后来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五,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训诂学的目的是对古代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辨析事物的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通过练习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献中的内容。

第六,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

训诂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学习的学科,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2024年从训诂到历史文化语义学》范文

《2024年从训诂到历史文化语义学》范文

《从训诂到历史文化语义学》篇一一、引言训诂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解读古代文献、传承文化精髓的重任。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训诂学逐渐与历史文化语义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训诂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训诂学的基本概念训诂学,又称“小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音韵、语法以及文献解读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揭示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思想等方面的信息。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等,这些方法为解读古代文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三、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引入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运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符号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功能。

与训诂学相比,历史文化语义学更加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变化。

四、训诂学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和历史文化语义学在研究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二者都以解读古代文献、传承文化精髓为研究目的。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训诂学所采用的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等方法,为历史文化语义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最后,在研究内容上,训诂学主要关注古代文献的解读,而历史文化语义学则更加关注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变化。

因此,将训诂学与历史文化语义学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揭示古代文献的文化、历史、思想等方面的信息。

五、训诂学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应用训诂学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首先,在古代文献的解读方面,二者为学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使得古代文献的解读更加准确、全面。

其次,在文化传承方面,二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此外,在语言教学、文学创作等领域,二者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训诂学和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和文学创作的水平。

浅析训诂学的指导意义论文

浅析训诂学的指导意义论文

浅析训诂学的指导意义论文国学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流传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读音、字词还是语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古今的差异会造成人们对国学的误解,认为其高深晦涩难以靠近。

训诂学作为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分支,在解读古代词义的同时,也能分析古代国学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

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国学文献,帮助人们接触国学、解国学、运用国学,使国学在现代“国学热”浪潮下更加平易近人,润物无声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滴里。

一、训诂学在国学中的积极作用训诂学对国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人们准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国学词汇很多人会用“七月流火”来抱怨天气的炎热,追本溯源可以发现,“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

”可见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即公历的八、九月份,“火”指大火星即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恒星心宿二。

“流”指西沉。

夏末秋初,恒星西落,因此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渐凉的征兆。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了,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二帮助人们正确解读国学文化近年来在“国学热”的带动下,像这样追本溯源的例子还有许多,像“三个臭皮匠裨将,赛过诸葛亮”、“量小非君子,无毒度不丈夫”这类有争议的说法广为流传,引起人们对国学文化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些争议,人们往往是对道听途说而来的说法信以为真,而不对其进行训诂学上的考量,这种做法对于国学文化的传播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阻碍。

我们有必要借助训诂学对此进行正源,正确对待这类任意解读国学文化的行为,以避免人们对先哲思想的误解以及对国学典籍的歪曲。

三有利于国学的快速复兴与传播这几年来电视上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这些形式新颖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国学之美,从训诂学的角度考查人们识字水平和听写水平,这在“拇指文化”盛行下提笔忘字的现代社会中是独具一格的,这类节目以训诂学的内涵将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游戏化,从而加速了国学的复兴与传播。

训诂学学习心得

训诂学学习心得

[训诂学学习心得]说来话长,上学期期末选课的时候,看到“训诂学”三字,心中甚是疑惑:这是干嘛的?于是百度之:“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

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

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训诂学不属于语言学、语文学之范畴。

训诂学不等于语文学加语用学。

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

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话说上课几周之后,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首先是关于训诂学的学习内容。

在我的观念中,我以为训诂学就是把古代那些常用的字列举出来,然后一条一条的讲它的意思。

这样多没意思呀!后来上过课才知道,训诂学是根据情境和语境,来推敲那些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不是硬生生的讲字的意思,而是有情境有思考,同时也容易记住字的意思。

我感觉到,老师每节课讲一些历史故事,其中有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可能最后还能告诉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时,或而引经据典,或而信手涂鸦,将那些需要训诂的字意讲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这让我学起来更加轻松。

另外,老师会抽同学起来标点,这一点我也觉得很大的考验了同学们的文言文能力。

扪心自问,老师讲过的也没记住多少,主要是课前没有预习,课后也没有复习。

不过还是有认真记笔记,知道了训诂方式的一些术语:有一般形式的义训、义界,还有特殊形式的互训、形训、声训,推原。

而训诂的方法有观境为训、因声求义、据形索义、词素分析,以及其它几个不常用的方法。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很有必要来上训诂学这个课。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现代汉语词典》与传统训诂

《现代汉语词典》与传统训诂

《现代汉语词典》与传统训诂
白兆麟
【期刊名称】《辞书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辞书编撰在词义解释上要真正达到"义项合理、释义准确、表述简明"的目标,既要植根于训诂学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现代语义学的科学理论.在这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可谓二者有效结合的典范.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白兆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传统训诂学名著之现代语言学解读的典范——胡继明教授《〈广雅疏证〉词汇研究》述评 [J], 周作明
2.传统训诂学中语境的动态性及认知性 [J], 焦冬梅
3.传统训诂学理性化的反思--兼论传统人文精神的弘扬 [J], 徐时仪
4.中国训诂学传统的现代化——评许威汉《训诂学导论》 [J], 申小龙
5.传统训诂学当代“接着讲”——读吴泽顺《清以前汉语音训材料整理与研究》[J], 陈青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训诂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训诂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训诂学的心得体会篇一:训诂学学习心得学习训诂学心得我认为训诂就是从多个层面研究古代汉语的,而古代汉语是我国的文化财产,如果不是历代有文人把它们保留并传承下来,或者在某个时期的人们不去学习的话,那么就不有现在的人们在喜庆的生日宴会或结婚庆典时,就不会有司仪或主持人说出那样动听,含有祝福的话语了。

假若这一切都已流失,那么中国的语言历史上将会空白。

通过学习本学科,我对中文专业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写本次论文也引发了我对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思考,,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想在课堂上学会了多少并不重要,学有所思所感,而后有所行动这才是可贵之处。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鼓励我们要自信,我认为在中问专业的课堂上,自信源于知识的丰富积累。

但说实话,我在一开始并没有选这门课,我感觉,这课会很枯燥乏味,可能会研究拼音,我拼音学得不好,我认为会对我期末的考试不利,但是由于想和寝友一起上课,所以就选了,马上就要结课了,虽然这学期的课,训诂学相对而言是不好过的,对于不上课的同学让他们写感受心得体会很难,但上与不上是要有区别的才公平,但我并不后悔,起码训诂学让我觉得这学期有所收获,从最初,我是在用逃避困难的态度不想选这门课,这也表明我对学习的态度是知难而退,回避,没有对学习的专研务实精神,但经过这短短两个半月的学习,使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不敢说,我会怎么样,但至少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当然,这不仅仅是对训诂学这一学科的。

在训诂学课堂上讲到了许多我以前学过的知识,虽有点印象,却也是只知大概,到现在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高中学过,大学在古代汉语课上也曾是重点讲解的,虽然拿出这篇课文我能读通,但依然不能字字都懂,在训诂学上又一次讲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中的‘恕’字,是原谅的意思,而为何这样解释呢,现在才知道恕在《孝经》中最早提出,是“博爱”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由此演化而来。

而王逸注“以心揆心为恕”中的‘恕’又出自《论语》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

训诂学论文写作范文

训诂学论文写作范文

训诂学论文写作范文训诂学论文写作范文关键词:论文写作,训诂学,范文训诂学论文写作范文介绍: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它在先秦时期已具有雏形,兴起于汉代,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到了清代已经比较成熟。

训诂,即词义解释之学,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或只有少数人能懂的语言。

训诂方法就是用来探求和解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

因此,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训诂学论文,希望对你有用训诂学论文写作范文详情:[:]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它在先秦时期已具有雏形,兴起于汉代,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到了清代已经比较成熟。

训诂,即词义解释之学,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或只有少数人能懂的语言。

训诂方法就是用来探求和解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

因此,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训诂学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题目:论训诂学的当今任务摘要:近三十年来,在国内外语言学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下,训诂学一方面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应用价值,建立自己的独特形式,另一方面也在多元、创新的环境中发展,寻找自己的新形式。

面对新的形势和国际化视野,当今训诂学的主要任务应是:一、继承与弘扬传统学术,从应用和理论两方面对训诂学进行本体研究,体现出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特点;二、借鉴西方语言学分析的方法尤其是诠释学理论,体现训诂学的时代精神;三、加强训诂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研究,促进训诂学"学"与"术"的结合。

关键词:训诂学;本体研究;诠释学;传统文化与学术一、训诂学发展与研究的历程我国训诂学源远流长。

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先秦的萌芽、两汉的兴盛、魏晋隋唐的深入、宋元明的创新、清代鼎盛的传统训诂学以及理论建构的现代训诂学(1900-1982)和开拓与创新的当代训诂学(1983-)三阶段。

传统训诂学质朴古拙、厚实渊深,成就巨大,但由于历史条件局限,它在材料、方法、观点上还存在种种弊端。

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狭窄,重材料,多搜集、少归纳而轻理论。

训诂课堂总结报告范文(3篇)

训诂课堂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训诂学,作为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基石,研究的是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以及古文辞的诠释。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训诂学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对训诂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训诂课堂的总结报告。

二、课程概述本次训诂学课程由我国著名训诂学专家主讲,课程内容涵盖了训诂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经典案例。

课程共分为12周,每周2学时,共计24学时。

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训诂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2. 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研究3. 古文辞的诠释与翻译4. 训诂学的应用与研究方法5. 训诂学经典案例解析三、课程内容总结1. 训诂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在课程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训诂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训诂学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训诂”一词的出现。

训诂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研究汉字是训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能力。

3. 古文辞的诠释与翻译古文辞的诠释与翻译是训诂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对古文辞进行诠释与翻译。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古文辞诠释与翻译的基本技巧。

4. 训诂学的应用与研究方法训诂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训诂学在古籍整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考证、版本比较、音韵学等。

5. 训诂学经典案例解析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学习了训诂学的经典案例,如《说文解字》、《尔雅》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四、学习心得1. 训诂学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训诂学的重要性。

训诂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实用的学科,对于古籍整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研究儒家经术,探索道德性命之理,不但摆脱 了汉唐儒家经学章句训诂的束缚, 而且与魏晋时 期空疏放荡的玄学也大不相同。 他以博学多闻的 “考字画奇耦横直, 才识, 融儒、 释、 道于一体, 深 《字说》 造天地阴阳造化之理, 著 包括万象” 。! ( # 借 辨析字形和训释字义来阐明哲理, 试图通过语言 文字的研究与古典文献的训释来触及和解决当 时所面临的某些社会问题。 “君 明末清初, 顾炎武等提倡经世致用, 认为 子之为学, 以明道也, 以救世也” 。乾隆、 嘉庆年 间,一些学者继承发扬了顾炎武的主张,在汉学 与宋学之争中把中国传统语文学推向最后一个 也是最为竦桀的高峰, 通过对古典文献词义的训 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综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研究, 无论汉代的今 古文经学之争。宋代的疑经思潮, 抑或清的汉宋
!" #
以阴阳五行之说来附会经义, 根据隶书来解释字 义。 占文经学则认为六经不过是前代的史料, 注重 名物的训诂解释, 强调训诂不明, 经义不彰$ 当时 “ 五经无双 ” 人称 的经学大师许慎兼通今古文经 “皆有依据” “五经之道昭炳光 学, 认为儒家经典 , “恐巧说邪辞使学 明, 而文字者, 其本所由生” 。 他 “博采通人 ” 者疑 ” , 因而 , 广引经传及诸子百家之
!%# “理群类, 撰成 & 说 说, 解谬误, 晓学者, 达神目” ,
《说文解字》 文解字》 。 的语义分类和词义训释系 统地反映了许慎对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价值评估, 实际上是一幅当时文化的认识图。 北宋一代是儒家学者们的觉醒时期, 当时绝 大部分的儒学家们都在努力于振兴懦学, 要使儒 家学派的地位重新居于佛道两家之上, 改变长期 以来佛道两家的声势都凌驾于儒家之上的状 态。学者们由不信汉唐注疏, 进而大胆怀疑古代 儒家经典,并且从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出发,或 明或暗地吸收和汲引释道两家的心性义理之学, 重新解释经书, 提出新的见解。王安石明确指出 “经术者所以经世务也; 果不足以经世务, 则经术
&* ( 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 )*#+ 年王力先生以现
语文学的考据学与作为思辨哲学的理学的方法 论之争。 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清代汉学家更是无 不以他们对古代名物制度词义的考据和再阐释, 讦估和批判他们所面对的当代文化。 二、 传统训诂学的转型 传统训诂学在分析解释古代文献词语所表 示的意义或对象时,解剖字的结构而以形索义; 研究音读、 声旁而因声求义; 探索字的本义、 引申 义、 概括义、 虚化义、 实指义等而比较互证, 确定 该字所表示的词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辨析词的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判定词性; 类比、 勘校文例 和异文, 确定衍文、 夺字、 讹误; 考证地名所指地 点的地望,指出其行政归属或大体方位;核实某 一君王的传承,考定世系;考察历代王朝的兴衰 存亡,准确解释某些历史现象;研究历代军队组 成、 行政建制, 探索官吏的职掌, 比较分析历代社 会制度的异同及其变化; 考察历代的货币、 税收、 贡纳、 供给、 市场、 交易等, 指出历代的经济状况; 研究各种道德观、 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学术 观的兴起、 影响、 演化, 解释某些词在特定时代的 特别用义; 考证历代的历法、 乐律、 绘画、 雕塑、 工 艺、 制造、 服饰、 车舆、 舟船、 器物、 法律等, 多方位 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传统训诂学既解释文献, 也探讨词义的演变, 二者相互结合, 互为表里, 往
!"#$%"
! "#
江西社会科学
!""#$ %
学之争, 都绝不是只为着几部古书语言文字真伪 的考订问题而发生的。 其表层形态或许是一个语 言文字的问题, 其深层结构则是一个语言文化的 问题。我们可以说, 汉代语言学的勃兴是经学辩 论的结果, 而这种经学辩论又始终关联着当时知 识分子对政治、经济、宗教和意识形态等领域一 系列重大政策的不同见解。 当时的儒家知识分子 正是通过对古典文献的训释, 表达了他们对先秦 文化的价值评估和当时新文化的建构理想。 我们 《字说》 还可以说, 王安石 的解说虽然往往偏离了 词义的训释而颇多穿凿附会, 但有些解释实际上 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思想意 家之争, 其实质是作为实证 义。 至于清代的汉、
《新训诂学》 代语言学的精神和眼光在 一文中说: “ 等到训诂学脱离了经学而归入了史的领域之 后, 新的训诂学才算成立。 到了那时节, 训诂学已 经不复带有古是今非的教训意味,而是纯粹观
& )" ( 察、 比较和解释的一种学问了。”
黄季刚先生提出的“真正之训诂学”和王力 先生认同的新训诂学偏重于词语所指称对象和 所表示的词汇语法意义及语源的考释, 而对所考 词语反映的天文、 地理、 社会、 政治、 经济等内容 较少深究。 训诂学取向上的这种转变实际上在乾 嘉时期已肇其端。其时著名的训诂大师戴震指 出, 今之博雅能文章, 善考核者, 皆未闻道, 强调 “始乎离词, 解释经典 中乎辨言, 终乎闻道 $ 离词 则舍小学故训无所藉, 辨言则舍其立言之体无从
!’# 因而别树一帜, 结合社会的实际情 何所赖焉。”
两千年来,
传统训诂学探讨文化典籍解释的法门, 研究汉语 语义演进的规律, 沿着古典文献解释的方向不断 发展, 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处于显学的地位。从 “述而不作 ” 孔子以来的历代学者以 、 寓作于述的 态度解释古典文献, 在解释古典文献的同时又研 究前人对古典文献的解释及其有关论述, 探讨其 解释的目的, 总结其解释方法, 确立其解释原则, 评论其解释效果, 建构起传统训诂学的学科系统 $ 传统训诂学在两千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 “诂 ” 了 、“训” 、“传” 相互结合、 相互发明的解 “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 “以义 释体系; 形成了 、 、 逆志” 、“知人论世 ” 、“得意忘言” 等解释方法; 形成了语言解释和心理解释相结合, 融合解释者 “意 ” “志 ” 之 与创作者之 , 从而酿造新意义的解释 传统。 “废黜 在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 自汉武帝 百家, 独尊儒术 ” 之后, 儒家思想一直为历代统治 者所推崇, 居于正统地位, 成为封建社会精神生活 和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 汉代经学兴盛, 研治经学 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流派。 今文经学认为 “微言大义” 六经皆孔子手定, 偏重于阐发孔子的 ,
的人 # !$ 世纪人文领域中的传统学科又将如何 发展# 本文拟从传统学科中训诂学在新世纪的定 位与研究方向着眼而略陈管见,冀抛砖引玉,引 发大家都来重视传统学科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中应起的作用。 一、 传统文献训诂的精神内核 马克思曾说到人的存在是二重化的:一方 面, 作为肉体存在物,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他必 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 能量、 信息的交换, 以 维持其生命过程。 另一方面, 作为精神存在物, 人 又是超自然的,他具有自己的内在尺度,并通过 自我意识自觉地把握这一尺度, 建构起一个自足 的意义世界。这表现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人类 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工具、材料、能源和信息为标 志的追求物质需求的记录, 又是一部探求和表现
& )) ( “经之至者道也, 所以明道者其 而相接以心” :
词也, 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 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
! ""
!"#$%"
传统训诂学理性化的反思—— — 兼论传统人文精神的弘扬
“离 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 ! "# $ 这种解释模式以 词一—辨言一—接心—一闻道” 相衔接, 相贯通, 层次分明,逐层上透:既重视语言解释和典制考 证,又重视心理解释与视界融合,强调在阐发新 义的过程中使二者相互发明、 有机结合。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朱陆篇后 》 “凡戴君所学, 说 深通 训诂,究于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将以明道 “时人方贵博雅考订, 也。” 然而, 见其训诂名物 有合时好,以谓戴之绝诣在此。及戴著《论性》 、 《原善》 诸篇, 于天人理气, 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 时人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学者 ” 其时, 两千年来沿着文献解释方向发展的 矣。
&’(
往涉及到天文、 地理、 社会、 政治、 经济、 铸浩、 建 筑、 音乐、 法律、 艺术、 饮食、 交通、 文字、 音韵、 词 汇、 语法、 修辞、 校勘等有关学科, 因而在某种意 义上可以说传统训诂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 世纪末 !" 世纪初,随着科学进步和分工 越来越细的趋势, 也由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韵书 《中国音韵学研 残卷的发现,以及《马氏文通》 、 究》等专著的问世,我国的传统语文学逐渐分解 为音韵学、 文字学、 古文字学、 语法学、 词汇学、 训 出身于汉学世家 诂学、 修辞学等学科。)*"’ 年, 《论语言文字之学》 “今欲 的章太炎先生撰 , 指出 知国学, 则不得不先知语言文字。此语言文字之 “小学之用, 学, 古称小学” , 认为 非专以通经而 已” , 主张语言文字之学的独立发展。& + ( 其弟子黄 季刚先生进而提出“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 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 例, 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 ( 黄季刚 “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 先生确立了真正训诂学 根源” 的语言学目标,“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
%$& 这种追求物质和探求超 超越物质需求的记录。
越物质需求的记录常以传统的“经典文化”形式 呈现在社会和个人面前, 为当代提供各种价值观
! "#
!"#$%"
传统训诂学理性化的反思—— — 兼论传统人文精神的弘扬
念、 行为准则、 思想理论和知识系统。 经典文化往往积存于古代的文献中,如《十 三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存大量古 籍的始祖和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 几乎囊括 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 涉及到哲学、 政治、 经济、 历史、 道德、 文学、 艺术以及佛教、 道家等, 并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中。 历代富有使 命感的读书人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 解读古典文 献, 阐发新的意义, 或用于号召, 或施于教育, 同 时也使文化传统融入现时代并得到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尊重文化传统和崇 奉文化经典的倾向,并且特别重视解读古典文 “述而不作 ” 献, 往往采取看似 实际上寓作于述的 态度解释文献, 从而推进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训诂学就是基于文献解释的需要而形成的 一门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