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表格教案电子版本

合集下载

《观潮》教案 (1)

《观潮》教案 (1)
介绍学习多音字的时候,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工具书,根据这个字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来确定读音,并通过读词进行检测。
闷(mèn)雷 笼(lǒng)罩 薄(bó)雾
颤(chàn)动 涨(zhǎng)潮 风号(háo)浪吼
2.认读词语,理解词义。
介绍理解词义的方法,如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体会,观察图片等。
3.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讲潮去后的景象。
4.回顾内容,提出问题。
老师及时点评并适时解疑。
1分钟
五、布置作业
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②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③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6分钟
四、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理解“奇观”。
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朗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朗读词语,结合图片猜词语,并理解词义。
奇观 农历 据说 大堤 宽阔 盼望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一堵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依旧 横贯
3.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指导相同结构的字的书写建议。重点指导潮、震,并请学生练习。
4.读句子,检测学习成果。
①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一、单元整体介绍

【部编版语文四上】1 观潮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3篇)

【部编版语文四上】1 观潮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3篇)1 观潮1观潮1.认读“盐、薄”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有7个字出现在第2、3自然段中。

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及书写。

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来认识“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2.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

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

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1.预习提纲(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

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观潮》表格教案电子版本

《观潮》表格教案电子版本

《观潮》表格教案
有关知识学生批注
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师生互动学生听讲批注识记有关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师生互动学生听讲批注识记有关知识师生互动
学生批注
了?(同学争论)
教师明确:不是的,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5号、6号飞天等都能表明新世纪人们的胆魄,以及我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

三、谈收获: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1)、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语言生动形象。

1、你搜集到了哪些写“潮”的诗句。

2、假如你是钱塘江风景区的一位导游,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
[潮来之状一雄伟壮观'
<观潮之盛一盛况空前一侧面烘托丿

声一

2、人潮:
广数百、四起、山崩、无------------ ►宏大
(奇\数百、溯迎、鲸波万仞、百变、略不沾——
溢目、塞途、百物、倍穹、不谷闲*■宋伟观精彩动人,正面描写' 勇敢矫
健丿
自然美
人文美
风俗美



计1、水潮:
护天诙U—胡—桃。

观潮表格教案

观潮表格教案

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
能力目标 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
改写。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
情感目标
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 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
程 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等,都富
有学术价值,所选《绝妙好词》,也保存了不少
词人的作品。词集有《频洲渔笛谱》二卷,又名
《草窗词》。诗集有《草窗韵语》,又名《蜡屐
集》。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
窗”。其早期词作多表现旧时文人所谓风雅生活,
立意不高,但音律和谐,文字精美,“独标清丽,
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
江吴兴县)。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
斋、四水潜夫。理宗淳佑中为义乌令,景定初任
浙西帅司幕官。不久去职,退居湖州。度宗咸淳
教 中,监杭丰储仓。宋亡不仕,移家杭州,与王沂
学 孙、张炎、仇远等人共结词社。着作颇多,以辑
过 录旧闻为主,《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
二、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内容
学生思考
1、理清文章思路
师生互动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 学生批注
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
教师明确: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 师生互动
题旨。
学生批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 学生分组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 合作探究
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观潮》教案《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观潮 学历案 (2课时 表格式)

观潮 学历案 (2课时  表格式)

观潮学历案(2课时表格式)课题名称 1.观潮备课人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2 课时)课标要求1.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学习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 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 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 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1.让学生会读认字词并会熟练默写,达到掌握的目的。

2.提供背诵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从而达到熟背的目的。

3.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4.可以播放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资源与建议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3.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并进行摘抄识记,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工具书理解,并在书上做批注。

4.根据课文提示和课后习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课中学习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指向目标1) (一) 我能把课文读好,争取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 这些字我会读: (检测目标1) 盐、薄、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1.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给我评价:★★★★★2.开小火车认读。

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表格教案

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表格教案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1、观潮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观潮-学校备课模板表格教案

观潮-学校备课模板表格教案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准备及手段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课堂修改)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观潮》表格教案

观潮》表格教案

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
师生互
教师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 动
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 学生批
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涌 注
教 如潮。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 学生分 学 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 组合作
过 ——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 探究这

2、研读文章内容,欣赏语言美,感 些问题
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A、生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下面问题。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
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
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
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
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
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
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
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
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
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
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
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
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
现力。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
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尝居弁山,自
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理宗
淳佑中为义乌令,景定初任浙西帅司幕
官。不久去职,退居湖州。度宗咸淳中,
监杭丰储仓。宋亡不仕,移家杭州,与王
教 沂孙、张炎、仇远等人共结词社。着作颇
学 过
多,以辑录旧闻为主,《齐东野语》《武
程 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
烟过眼录》等,都富有学术价值,所选《绝

《观潮》表格教案

《观潮》表格教案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
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1)读准字音(见板书)
(2)辨明词义(见板书)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 考
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 师生互动
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 学生介绍
的景观。
学生听讲批
2.作者简介:
注识记有关
教师补充:
知识
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字公瑾,号草窗,祖
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尝居弁
怀古伤今,抒发思国怀乡之情,情景交融,深挚感人,是
其压卷之作,唯格调稍见哀伤。周密能文工诗,《蹇材望》
一文,为外示忠贞、内怀奸诈之徒画像,落墨不多,形象
生动,讽刺辛辣。
1/6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备注
二、背景简介:
学生听读想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 象
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 学生听读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 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1、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2、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表格形式)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表格形式)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
词卡课件
学生
字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
词卡课件
学生
字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观潮表格教案

观潮表格教案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表格式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表格式教案
小结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了吧,难怪啊苏轼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1《观潮》
教学目标
想象《观潮》一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既生动又有层次的描述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抓住词句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既生动又有层次的描述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难点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力,但生活阅历有限,许多孩子没到过海边,对于没见过的事物,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
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形状——先是“一条白线”,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然后像“两丈多高的水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6、学习第五自然段:潮头过后
7、潮来后,江面有何变化呢?
4、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5、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2)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点?
描写了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体现了钱塘江大潮声音大、气势壮观的特点。
(3)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
“过了很久”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
“两丈来高”是从水量之大讲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8、播放钱塘江雄伟壮观的视频,感受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1 观潮电子版教案

1 观潮电子版教案

1 观潮电子版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观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法。

2. 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壮观的景象吗?2. 引入新课《观潮》,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 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观潮电子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2.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全班交流。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开火车读课文,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分段。
全班交流,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好段。

《观潮》教学设计表

《观潮》教学设计表

《观潮》教学设计表
教学设计表
学科名称:⼩学语⽂授课班级:401班
⼯作单位: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新⼩学教师姓名:林XX
教学⽬标1、知识和技能⽬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积累并运⽤课⽂中描写潮⽔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了解钱塘江⼤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过程和⽅法⽬标:
以读为主的⽅法贯穿全程教学,从⽽让学⽣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全⽂的意境,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
2 3 ⼩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

全班交流,深⼊体会。

通过PPT展⽰重点语句,
引导学⽣进⾏讨论,理
解。

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
⾏讨论,
通过PPT出⽰问题:假
如你是⼀个游⼈,你会怎
样赞叹?引导学⽣发挥
想象。

让学⽣在阅读⽂章
的过程中,进⼊情
境,⼊情⼊境地去读
书,这样,课⽂中的
⼀些词语的意思就
⾃然地理解了。

通过引导学⽣发挥
想象来理解课⽂内
容,感受⼤潮来临时
的壮观景象,体会作
者的⼼情,受到感染
和熏陶,⾃然⽽然地
把学⽣带⼊了⽂本
当中,实现了与⽂本
的深层次的对话。

填表说明:
1、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本教学设计表的关键,要详细说明教学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持、教师和学⽣具体的活动、设计意图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等)。

2、表格⾼度如果不够,可以在“页⾯设置”中将纸张⾼度调⼤。

观潮表格式教案

观潮表格式教案
4.整体回归,从图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同学介绍钱塘江大潮?
小结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的去观赏了一次钱塘江大潮,他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C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看潮人的心情越来越激动。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个句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潮来时声音之大,震耳欲聋。
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如万马奔腾般奔涌而来的具体样子。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观潮》
教学目标
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
重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
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从学生角度分析
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2.小组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大潮的“奇”的?
3.感受奇的声音和形态。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个句子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暗示潮水来势凶猛。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观潮 表格式 教学设计(2024年)

1 观潮   表格式 教学设计(2024年)

《1 观潮》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记叙,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二、设计思路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等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并书写“潮、据、盐、屹”等生字词,理解“笼罩、人声鼎沸、若隐若现、风平浪静”等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逐渐、恢复”等词语造句。

学生能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理清课文结构,并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理解作者通过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有序、细致入微的习惯,以及通过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描写钱塘江潮水气势的四字成语。

难点:想象大潮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在教授《观潮》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我认为在生字词教学方面,我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主读出并理解生字词,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表格教案
了?(同学争论)
教师明确:不是的,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5号、6号飞天等都能表明新世纪人们的胆魄,以及我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

三、谈收获: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1)、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语言生动形象。

作业1、你搜集到了哪些写“潮”的诗句。

2、假如你是钱塘江风景区的一位导游,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

板书
设计1、水潮:
远近
色声形
小大
2、人潮:
数百、四起、山崩、无迹宏大
数百、溯迎、鲸波万仞、百变、略不沾湿

溢目、塞途、百物、倍穹、不容闲荣伟观
潮来之状
演兵之形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
雄伟壮观
精彩动人
勇敢矫健
盛况空前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自然美
人文美
风俗美(奇
(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