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观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

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

结语
从亨廷顿学术思想的脉络看,“文明冲突论”是亨廷顿对美国本土 问题在全世界的投影。亨廷顿引用大量数据、例证说明美国国民身份意 识在遭遇外来威胁时表现得尤为强烈,一旦外部威胁消除,国内的多元 文化主义即盛行,亚民族文化冲突表现突出,这极为不利于对新教文化 的认同。因此,亨廷顿认为寻找敌人是解决美国国内文化认同危机的重 要途径。 亨廷顿只强调文化冲突不讲文化融合,在他那里冲突总是大于融合, 对抗超越对话,甚至有人指出,亨廷顿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凝固化, 有停止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之嫌。 亨廷顿的理论看到了文化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但是没有看到政治 改变文化的一面。
维也纳会议
(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实质: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 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 分赃。从《凡尔赛和约》到《四国条 约》、《九国公约》,都是首先具有 这种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性安排的特点。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 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呈多极均势发 展。
霸权主义一词源于古希腊,本意指个别大 城邦对其它城邦的支配和控制,后来演变 成为指称某些国家凭借实力,蹂躏、干涉 别国的主权和独立,以谋取主宰世界(或 地区)事务的权利的主张、政策和行动。
分类
一.制度霸权
制度化的霸权体系是通过建立多数国家接受的国际规则,使美国的 霸权政策合法化,以便得到较多国家的政治支持,减少霸权政策对武力 的过分依赖,也减弱了在推行强权政治时所遇到的阻力。 核心:规则的制订权和在国家体系中的协调能力。
凡尔赛和约
(四) 雅尔塔体系格局
形成分三个阶段: 第一:冷战开始于两大阵营 的形成 第二:两大阵营的松动与分 化 第三:两极格局的解体
两极格局:二战后,美国经济、军 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 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 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 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 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 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探究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制度与文化

探究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制度与文化

87海外文摘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制度与文化直接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合作的开展,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是目前国际社会所存在的两类国际政治行为体。

在国际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抗以及消长是一直以来都在持续的,而国际政治的格局也因此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国家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来往也逐渐变得频繁,因此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存在可以保证国际政治的有效运转。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与理念的交流也会对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也因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而登上了新的发展平台。

1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1.1 国际政治权力概念辨析国家权力指的是通过国家政权发生的政治权力关系,其可以通过对综合国力进行转换从而达到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对于国家而言在国际政治中拥有的权力越大,其地位也就越高。

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国际政治权力依据概念区分的两个方面,国家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实力是硬实力的代表,而软实力则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文化以及理念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国家实力的强弱影响着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权力的大小,然而每个国家的能力以及政策的不同,国家的实力强弱并不能直接代表权力的大小。

很早开始,世界各国便开始了对国际政治的研究,传统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和进攻现实主义则是现实主义研究的主要三大流派,该三大流派对于国际政治权力的定义不同,相互之间的观念也存在着差异,在权力的追求以及权力的需求程度等问题上都有属于自己流派的独特观点。

1.2 当前国际政治权力的新变化国际政治权力是动态的,在不断发生改变,各类发展中大国的兴起使得国际政治格局从以往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逐渐转变为持平的状态,同时各类国际性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导致国际权力逐渐开始扩散。

对于国际政治格局而言,国家的军事实力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大部分大国都已经具备核武器,相互之间也形成了制约平衡,这就导致军事实力在国际政治权力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

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

30年的宗教战争让整个欧洲进入了死神 的掌管之中
第四 ,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 , 打 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 制度 , 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 , 进行外事 活动.
(二) 维也纳体系格局
背景: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 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 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 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 国家体系。 格局的形成:维也纳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支撑:第一,正统主义原则保护下的君 主制度;第二,俄国通过神圣同盟在欧洲大陆建立的霸权;第三,英国在大陆事 务中的砝码作用;第四,德意志的分裂局面和奥地利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
凡尔赛和约
(四) 雅尔塔体系格局
形成分三个阶段: 第一:冷战开始于两大阵营 的形成 第二:两大阵营的松动与分 化 第三:两极格局的解体
两极格局:二战后,美国经济、军 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 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 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 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 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 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二.联盟霸权
三个层次:一“多元安全共同体”
二“复合相互依赖”
三“即时性特定联盟”
分类
三.意识形态霸权
美国自立国以来就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 观念、民主制度都是最优越的,有向全世界加以推行的责任。
美国惯于用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领导世界新潮流”,并由此产生了 所谓的“话语霸权”、“技术霸权”、“方式霸权”、“标准霸权”。 国内有学者将其统称为“隐形霸权”。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观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观

悲哀的是,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 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可能永远 如此。虽然大国竞争烈度有时消长, 但它们总是提防着对方,彼此争夺 权力,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 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 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 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自由主义的权力观
自由主义在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上与现实主义是不同的。 它对人性抱有乐观的看法,认为人类可以逃脱追求权力的 欲望,可以逃脱因安全而必须要增加权力的安全困境,任 何冲突都可以通过某种理性中介的调和而化解。但是自由 主义不否认“权力”的存在,也在积极地探索权力因素的
各派都基于它们对国际政治的不同解读给出各异的答 案,也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各自独特的权力观。
前 言
现实主义的权力观
现实主义对权力问题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修 昔底德在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书中提出的“强 者为所欲为,弱者尽受其苦”可看作是“国家间政治即权 力政治”这一现实主义经典论断的最初论证。此后,马基 雅维利和霍布斯也有过相关论述,但他们关于权为问题的
非影响力。另外还区分了两种性质的相互依赖,
即脆弱性相互依赖和敏感性相互依赖,其中脆 弱性相互依赖在权力来源方面更加具有重要性。
罗伯特·基欧汉 ( Robert.O.Keohane )
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
除此以外,约瑟夫·奈( Joseph Nye )的
著作《硬权力与软权力》中认为,仅强调硬权
力,即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等硬实力是不够的, 还应该有软权力。软权力包含文化、价值观、
政治制度、政策等等,来源于文化的吸引力、
国民素质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制度。认为国家 一旦掌握了这种软权力,在解决国家问题时就
不一定需要动用强制措施,也可以达到他国意

第三章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和利益(1)

第三章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和利益(1)

• 6、信息时代权力构成要素的特点
• 在信息时代,不同实力要素不可相互替代且难以相互转化。所
以,国力构成要素首重全面性和均衡性。 • 在信息时代,国力构成要素变化的另一个特征是无形力量的作
用上升。 • 在信息时代的权力竞争中,小国可以有大作为。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及其内涵
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概念与国家主权观念是相伴而来的。
2020/2/26
按照重要性划分,国家利益可区分为: • (1)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也称生存利益 • (2)重要利益(vital interest) • (3)主要利益(major interest) • (4)一般利益(peripheral interest)
2020/2/26
国际政治学概论
2、权力的属性
(1)权力的相对性。即大国相对于小国,强国相对于弱国。 (2)权力的两重性。 在国际政治中,权力的两重性主要表现为权力既是一种国家追求的目的,又 是一种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3)权力的强制性。强制性并不等于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而包括各种非暴 力手段和方式。一个国家如果不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就会受到惩罚 (4)权力的利益性。 首先是指权力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其次是指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而自觉运用权力来影响或 改变其他国家的行为。
三、国际政治的实力基础
• 1、实力的定义
• 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 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能力。
• 关于现代国家实力的构成,国际上许多中不同的看法。汉斯。摩根索提 出了九大要素,即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人口、民族 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和政府的质量等。

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结构

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结构

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变,而权力结构则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要素之一。

权力结构并非是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它切实地影响着国家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冲突。

首先,我们要明确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义。

权力并非仅仅是指军事力量或者经济实力,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可能源于其强大的军事能力,能够对他国形成威慑;也可能来自其庞大的经济规模,通过贸易和投资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或者是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又或者是其独特而有影响力的文化,吸引着其他国家的学习和模仿。

政治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拥有稳定的政治制度、高效的政府机构和明智的外交政策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例如,某些国家凭借其成熟的民主制度和有效的治理模式,吸引其他国家与之合作,从而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经济权力是国际关系中最为直观和常见的一种权力形式。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通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贸易额、外汇储备等指标来体现。

经济强大的国家能够主导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美国凭借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在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军事权力则是国家权力的重要保障。

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军事战略和高素质的军事人员的国家,能够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军事力量不仅可以用于防御自身的安全,还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军事干预,以实现国家的政治和战略目标。

文化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语言、价值观、传统习俗、艺术等,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

例如,法国的时尚文化、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漫文化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提升了这些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科技权力在当今时代越发重要。

掌握先进科技的国家能够在通信、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十四、 国际政治:争权力,求和平

十四、 国际政治:争权力,求和平

第14讲国际政治:争权力,求和平国家是政治的核心范畴,以国家为核心,构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互动。

国际政治在最普通的意义上指的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过程。

虽然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权力分配过程,但是由于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完全处于不同的政治条件之下,权力分配的形式完全不同。

由此产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国际政治学。

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和国内政治相比,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分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是否存在普遍的行为模式?如果国际政治学想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它就必须回答这些传统政治学无法回答的问题。

一、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斗争摩根索是最早的致力于发现国际政治的普遍规律的人。

他认为,“国际政治,象所有的政治那样,是争取强权的斗争”1“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在本质上相同”2。

摩根索从人性出发,把一切政治现象看作权力斗争,政治家都是以权力界定利益来思考和行动的;3所有的政治现象都可以根据个体在权力斗争中的动机而划分为三类:维持权力、增加权力、显示权力。

国家只是个人的集合,于是他根据国家的动机,把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分为三类:维持权力-维持现状政策、增加权力-帝国主义政策、显示权力-威望政策。

4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有什么差别呢?摩根索指出,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都是1《国际纵横策论》,第36页。

2《国际纵横策论》,第46页。

3《国际纵横策论》,第4页。

4《国际纵横策论》,第63-64页。

摩根索认为,所谓威望政策,就是通过外交礼仪和炫耀武力来显示权权力斗争,它们的区别仅仅是权力斗争存在的道德、政治和社会条件不同而已。

经验表明,国内社会比国际社会的凝聚力强,秩序更稳定。

国内政治中重要的行为体就是领袖和精英,国际政治中重要的行为体的是大国,所以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

表1.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比较二、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摩根索认为,无限制的权力追求和权力斗争会“分裂社会,或者迫使弱者的生存和幸福付诸强者的专横意志”,所以需要限制权力欲和权力斗争,“以便保护社会免于崩溃,保护个人免受奴役和灭绝”。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与平衡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与平衡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与平衡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权力博弈与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与平衡,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

一、权力与权力博弈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在一国在国际社会中所拥有的影响力、支配力和控制力。

这种影响力、支配力和控制力的来源可以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力和地位,也可以是其软实力,如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等。

权力博弈是指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进行的权力争夺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通过各种手段,如经济、军事、外交等,来维护和提升自身的权力地位。

权力博弈的结果不仅会影响到一国的国内政治和经济,也会对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权力平衡的机制权力平衡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指各国之间的权力分布应该是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任何一方的过度扩张都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国际社会的反弹和制裁。

为了实现权力平衡,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和规则。

首先,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是实现权力平衡的重要平台。

这些组织通过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来规范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同时,这些组织还通过调解和仲裁等方式,来处理各国之间的争端和冲突,维护国际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也是实现权力平衡的重要手段。

这些法律和准则规定了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各国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和框架。

同时,这些法律和准则也为各国提供了保护自身利益和实现权力平衡的手段和途径。

三、权力博弈的案例分析在现实国际关系中,权力博弈的案例比比皆是。

以中美关系为例,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权力博弈愈演愈烈。

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包括贸易战、技术封锁、军事威胁等。

而中国则通过加强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来维护和提升自身的权力地位。

解析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

解析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

解析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的一种复杂互动,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权力博弈是一个核心的主题。

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国家之间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决定了国际秩序的构建和演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

一、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是权力博弈的基本前提。

权力是政治行为体在特定环境中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它是由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实力所构成的。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是主要的政治行为体,它们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和增强自身的权力,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

权力的性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强制性、不对称性、有限性、流动性等。

强制性是指权力可以迫使其他行为体采取某种行动;不对称性是指权力分布不均衡,强者拥有更大的权力;有限性是指权力的效果是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流动性是指权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或丧失权力。

二、权力博弈的形式和策略权力博弈的形式和策略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权力博弈通常包括军事威慑、经济制裁、外交斡旋、文化渗透等多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选择,它们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利益来制定相应的策略,以维护和增强自身的权力。

在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博弈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动态过程。

国家之间的权力分布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国际组织的发展等。

因此,国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三、权力博弈的结果和影响权力博弈的结果和影响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产生的效果。

权力的博弈可能导致国际秩序的改变、国际规则的制定、国际地位的提升或下降等。

国家之间的权力对比和地位变化也会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地缘政治的变化、国际合作的加强或削弱等。

同时,权力博弈也会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权力的失衡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权力的转移可能导致国际秩序的变革,从而影响全球治理模式的选择;权力的互动则可能促进国际合作的深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摩根索权力观解读(自己写的)

摩根索权力观解读(自己写的)

摩根索权力观解读汉斯·摩根索是公认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西方现实主义学派的奠基人。

他的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国际政治理论著作《国家间政治》一书中,这部著作围绕着一个核心概念即“权力”而展开,然后对权力政治理论中权力的特点、国家权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权力斗争的类型和制约因素等进行了逐步分析,以期达到建立一个围绕着“权力”为核心的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权力概念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的核心概念,是摩根索国际政治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基石。

因而,了解摩根索的权力观,对于读懂《国家间政治》尤其是贯穿其中的摩根索的思想至关重要。

本文正是试图从解读摩根索的权力观来进一步了解摩根索的国际政治理论思想。

一、摩根索眼中的权力在摩根索看来,政治领域中的权力指的是“人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权力”,简而言之,权力就是人对人的控制。

那么,政治权力指的就是拥有公共权威的人之间以及他们与一般人民之间的控制关系,这种控制关系表现在政治权力的行使者与被行使者之间的一种关系,通过政治权力的行使者对被行使者的行为、心理等施加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者得以控制被行使者的某种行动。

因而,国际政治权力就是指一国对他国的意志和行为的控制能力。

为了使人们对权力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他将权力作如下四种区别:第一,权力有别于影响。

权力具有强制性,类似于硬实力而影响则是软实力;第二,权力有别于作为物质暴力实际使用的力量。

但暴力演变为事实,这边意味着政治权力让位于军事力量或伪军事力量,因为政治权力的核心就是两种思想之间的心理联系;第三,权力有可用权力和不可用权力之分。

比如,在超级大国之间,核武器在外交政策中就是不可用的权力,而常规武器则是可用的权力;第四,权力有合法和非法之分,前者指的是其使用得到道义和法律的许可,后者则相反。

摩根索认为,权力追逐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小到家庭层次的婆媳之争,大到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本质上都是权力斗争,即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反对对方权力扩张的斗争。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什么_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什么_

本刊特稿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什么?李少军内容提要: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概念,体现的是政治语境的互动关系,指国际行为体为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行为而施加的影响或施加影响的能力。

这种能力无论体现为强制方式还是非强制方式,最终都是要使他者的意志发生改变。

判断行为体互动是否是权力关系,有两个维度,一要看行为体是否具有政治意图,二要看互动结果是否体现了权力的影响。

由于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可能把权力作为目的,也可能作为手段,因此在权力政治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权力政治硬权力软权力权力似乎是国际政治的一个永恒主题。

用鲍德温(Dav id B aldw in)的话来讲,大多数有关政治的界定涉及权力,而大多数国际互动都是政治的或有政治后果,因此这样说并不令人意外,即从修昔底德到今天,在有关国际互动的讨论中,权力一直处于突出的地位。

¹然而,尽管人们讨论再讨论,但有关权力的适当界定,在国际学界却仍然是个争论问题。

º检索国内学界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探讨/软权力0的文章不少,但直接辨析/权力0概念的却几乎没有。

也许人们觉得这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鉴于它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人们对它众说纷纭的解释状况,作进一步的讨论还是有必要的。

辨析/权力0概念,涉及的问题的很多。

其中包括:怎样区分行为体的政治互动与非政治互动?权力主要指强制力的功效,还是亦包括说服与影响力?怎样理解/软权力0?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目的还是手段?权力表现的是属性、关¹ºDavi d B al dw i n,/Pow er and In ternati onal Relati on s0,i n W alter Carls naes,Tho m as R isse andBet h S i m m ons eds.,The H and book o f In ternationa l R el a tions,London:SAGE Pres s,2002,p.177.[美]罗伯特#基欧汉编:5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6,郭树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国际与全球治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合作

国际与全球治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合作

国际与全球治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合作国际与全球治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合作是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随着各国之间的相互关联日益紧密,全球治理的机制和方式变得愈发复杂。

权力和合作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元素,对于塑造国家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权力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一、权力与合作的概念与区别权力是指一个实体在特定领域内能够影响、控制和决策的能力。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是最主要的权力拥有者。

国家的权力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军事力量、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等。

而合作则是指各个国家在特定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以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

权力和合作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即一方面权力可能导致合作的崩溃,另一方面合作也可以改变权力的分配。

二、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合作1. 权力的影响与局限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往往由大国或者强国主导,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例如,军事力量可以用于威慑或者实施干涉;经济实力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然而,权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国际社会的多极化趋势加剧,新兴大国的崛起以及国际合作的增强,大国的权力相对减弱,国际关系的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2. 合作的必要性与挑战在国际关系中,合作是实现共同利益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领域,单个国家难以应对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然而,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国家间的利益差异、文化差异和历史纠纷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合作的实施。

此外,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执行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信任。

三、权力与合作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1. 国际组织与合作机制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是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实践和平台。

通过建立和参与国际组织,各国可以在平等和多边的框架下进行合作和协调。

例如,联合国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发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政治中的新权力观

国际政治中的新权力观

国际政治中的新权力观赵长峰2012-12-28 15:20:56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武汉)2007年2期作者简介:赵长峰,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际事务研究所讲师、博士。

内容提要: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权力观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美国学者迈克尔•巴内特和雷蒙德•杜瓦尔在批判现实主义权力观的基础上,将权力分为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以及生产性权力四种形式,重新赋予了权力以巨大的解释力。

关键词: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一、对现实主义权力观的批判权力是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1] (P4)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2] 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但也是困扰历史上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最困难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塔尔考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说,“权力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主要概念之一,尽管这一概念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分析层面上,对于其特定含义以及它的理论脉络,缺乏明显的共识”[3] (P94);罗伯特•吉尔平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有关权力的定义如此之多,这是令政治学家们感到尴尬的事情”[4] (P24);约瑟夫•奈也曾说,“每个人都在谈论它,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5] (P177)。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一个政治社会学家,而不是一个国际关系学者,但他给出的权力定义却得到了大多数国际关系学者的认可,“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6] 韦伯的这一思想在现实主义的权力定义中得到了响应,“国家运用其掌握的物质资源迫使其他国家做其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

在国际关系领域,关于权力的定义还有许多,例如,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工具,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目标,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关系,还有的将权力看作是一种过程。

但总体来说,自从卡尔对“乌托邦”进行猛烈抨击并宣称权力归属现实主义之后,国际关系学就开始倾向于把权力视为现实主义的专有研究范围。

国际政治学第十章 国家政治中的权力

国际政治学第十章 国家政治中的权力


上述五种理解权力的角度各有 所长,分别涉及权力内涵的不同方 面。权力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综合性 的概念。
国际政治中权力的基本含义
1.国际政治中的权力的行为体主要是国家 2.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体现的是一种影响力或控制力
3.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具有相对性
4.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是能力与关系的结合 5.权力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产物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权力的演变
表 主要国家及其实力资源(1500—2000年) 时期 国家 主要权力来源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地、雇佣军、王朝纽带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信贷、海军、 自由准则、岛屿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先地位、地理位置、 军事力量和盟国、普及的文化和自由的国际机制 21世纪 美国 技术领先地位、军事和¾济规模、软实 力、跨国通信的中心
Page 6
国际政治中权力概念,体现的是政 治语境的互动关系,指国际行为体为 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行为而施加的影响 或施加影响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体 现为强制方式还是非强制方式,最终 都是要使他者的意志发生改变。
判断行为体互动是否是权力关 系,有两个维度,一要看行为体是否 具有政治意图,二要看互动结果是 否体现了权力的影响。由于国际关 系中的行为体可能把权力作为目的 ,也可能作为手段,因此在权力政治 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
Framework
权力的基本含义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演变 国际政治中权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延伸阅读:研究国际政治中权力的不同视角
1 2
3 4
Page 2
第一节
权力的基本含义

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及其启示

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及其启示

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及其启示标签:国家权力;国际政治;国内政治国际政治学的“权力论”,或是把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一般性含义应用到国际政治中来,或是移用国内政治的权力理论,两者都没有顾及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性,因而未能揭示出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

通过与国内政治相比较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在类型上是一种私有权力,在价值取向上是国家个体利益,在行使上是相对自由的,在属性上并不是政治权力。

这些特质启示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国际政治学在借鉴别的学科理论时,要注意消化吸收,笔者建议创设“国际权力”概念,以与国内政治权力概念相区别。

在国际政治的界定上,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国际政治是与国内政治并行的另外一种形态的政治,这一点也引出了国际政治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之一,但它同时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麻烦的概念之一。

在国际政治学发展的进程中,各个时期都有学者对之进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以致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形成了专门的“权力论”。

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何谓国际政治权力仍是一个未有定论的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和权力概念的多义性特征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却是因为学者们的研究未能揭示出国际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征所致。

“权力是理解和实践世界政治的核心和关键。

”厘清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特质,有助于提高国际政治理论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也有助于我们从事国际关系的实践。

一、“权力论”未能揭示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国际关系中对权力的研究都是从对国内的权力和一般的权力研究发展而来的。

”最为典型的是权力政治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汉斯·摩根索,他对权力的研究就是从国内的权力到国际的权力,从普通意义上的权力到政治的权力,其名著《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采取的就是这种论述方式。

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方式、思路和结论几乎都没有逾越这两个范畴,然而,依此形成的权力论是否揭示了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却仍然留有很大的疑问。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观ppt课件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观ppt课件

解 构
无政府状态
冲突 合作
建构主义
争夺霸权
权 力
维持霸权
现实主义 国家利益
自由制度主义
一点思考不一定对
而如果从线性来看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从争夺权力塑造 霸权,到获得霸权维持霸权,再到解构霸权。但是解构以后,是循环往 复还是轮回终结,我们还不得而知。所以我说三大范式并不是水火不相 容的,有的只是阶段不同而已。
响其他问题。但是也指出这种权力相互依赖,
罗伯特·基欧汉
即脆弱性相互依赖和敏感性相互依赖,其中脆
( Robert.O.Keohane )
弱性相互依赖在权力来源方面更加具有重要性。
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
除此以外,约瑟夫·奈( Joseph Nye )的 著作《硬权力与软权力》中认为,仅强调硬权 力,即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等硬实力是不够的, 还应该有软权力。软权力包含文化、价值观、 政治制度、政策等等,来源于文化的吸引力、 国民素质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制度。认为国家 一旦掌握了这种软权力,在解决国家问题时就 不一定需要动用强制措施,也可以达到他国意 志,实现本国利益的目的。
约瑟夫·奈 ( Joseph Nye )
建构主义的权力观
在建构主义看来,国际政治中权力和利益的确具有决定性 作用,但权力和利益之所以具有作用,是因为造就权力和 利益的观念起了作用。“观念决定权力的意义与内容,决 定国家实现利益的战略,也决定利益本身。建构主义“并 不否认利益和权力的核心地位,但它认为权力和利益的内 涵需要重新界定,简言之,权力和利益不是物质的,而是 由观念构成的”,它所遵循的逻辑是:观念建构利益,利 益建构权力。。
谢谢大家!
建立有利
争夺权力, 争夺霸权, 于本国的 优化有利

国际政治中权力变移与信息权力内涵分析

国际政治中权力变移与信息权力内涵分析

国际政治中权力变移与信息权力内涵分析摘要:权力是国际政治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热点话题。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国家权力影响要素与信息结合,权力发生变移,信息权力出现。

信息权力是一种新型权力,它同时具有传统国家权力观的特征,又被赋予信息的特性,是软权力和硬权力的综合体。

新时期国家综合力量的对比更多的是信息权力的对比,各国围绕信息权力必将展开新的竞争模式。

关键词:权力;变移;信息权力;内涵权力是国际政治领域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

在西方三大主流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那里,无一例外。

马克思主义等其他学派也都注意到了权力这一关键范畴。

国际政治理论各学派看待权力的视角不同,研究权力问题的方法不同,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和影响的程度逐渐加深,但国际政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行为体仍然是国家,权力因素依然在国际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信息与权力的结合信息在显示其稀缺价值时, 就被赋予了权力。

这是信息与权力二者的结合点。

在信息时代,这种结合被无限放大并加以强化了。

不论对于个人、团体,还是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外如是。

在信息社会,“信息不仅是资源,而且已经成为权力源。

”“信息本位正在逐渐替代金钱和其他实物,甚至传统的权力,而起着绝对重要的支配作用。

”信息权力逐渐超越传统权力,成为比传统政治权力更有份量和活力的权力。

信息权力是如何产生的?它与传统的国际政治权力观有何区分?本文试图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考察权力的变移,并对信息权力的出现给出解释,对其内涵做一番分析。

首先有必要从学派发展的角度,梳理一下国际政治的主要权力观,并指出它们与时代特性的相关性。

二、传统的权力观与时代特性1.现实主义的权力观现实主义成熟完善于20 世纪20 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也正是现实主义开启了国际政治作为独立学科的存在。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汉斯·摩根索认为,权力限定利益,“利益”是根据权力大小界定的。

树立国际权力观迈向政治共同体

树立国际权力观迈向政治共同体

树⽴国际权⼒观迈向政治共同体⼈类社会⽣活的全球相互依存性,已经开始把全球现象、全球问题、全球价值等新元素融⼊世界历史,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极端的国家权⼒观,不论是国家权⼒的“排外主义”还是“霸权稳定论”显然都不能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国际社会丞需⼀场权⼒上价值观⾰命,⽤国际权⼒观矫正并替代极端的国家权⼒观,构建政治共同体。

国际权⼒观的价值基点是全球主义和多边主义,它要求以合作和共同体的意识取代各国间的冲突,以⼈类中⼼论、世界整体论取代国家中⼼论。

为此要在承认国家主权相对独⽴、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主张国家权⼒的适当让渡,汇聚成解决全球性事务的⼒量,在互商互谅的基础上实现全球政治觉醒,⽤国际性权⼒弥补部分国际事务的政治权⼒真空。

树⽴国际权⼒观,要求政治上的互商互谅,⽽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是建⽴信任、实现谅解的前提,否则原有的国际权⼒认同,就会逐步被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所解构。

每个国家有选择⾃⾝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的⾃由,发达国家不能因为⾃⼰制度模式的成功⽽对别国指⼿画脚,发达国家不能也不应该对发属中国家抱有成见或以强凌弱。

每个国家在国际社会都是平等的⼀员,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具有⾃⼰确定性的内容、性质和品格,⼤国强国不能因制度选择和发展模式的不⼀致⽽对⼩国弱国施⽤强权,逼迫对⽅就范,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权⼒的对抗和世界的动乱,从⽽不利于共同尤其是⼩国弱国的发展,在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所谓发达国家的“发达”,只有努⼒砸碎制度模式偏见这条“观念锁链”,才能打开协商谅解的⼤门,促进彼此合作与进步。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已近百年,意识形态藩篱可谓制约两制充分信任的“顽疾”。

“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并未使任何⼀⽅不受亏损,⼀味沉溺于意识形态纷争并⾮明智之举。

时过境迁,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不能永远起那样巨⼤的作⽤和不可逾越,也不应该是永久隔离⼈们的藩篱。

意识形态不能成为对⽴的借⼝,也不应该是政治合作的绊脚⽯,强化意识形态的作⽤只能导致冲突,利⽤意识形态的分歧⽽推⾏权⼒扩张做法既⾮常远也不合时宜。

论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

论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

[收稿日期]2008203224 [作者简介]夏安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东北亚地区问题研究;封帅,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① 关于权利概念在政治学理论上的相关理解参见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102—10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论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夏安凌,封 帅(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关键词] 权利;权利政治;权力政治[摘 要] 长期以来,权力政治占据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中心舞台,而权利政治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本文通过对权利政治概念的辨识,试图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求权利政治的理论脉络,从权力政治理论的发展中理清权利政治的存在状态,从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寻求权利政治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而探求国际政治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的基本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8)0720033208 权力与权利是政治学领域两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在政治学理论中,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1](P76)在国际政治中,摩根索创立了权力政治理论,并在国际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主流地位。

而权利概念长期以来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处于隐性状态,人们强调权力而有意无意忽视了权利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忽视不仅造成了国际政治理论解释力的盲区,也为强大国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对弱小国家平等权利的践踏提供了理论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理论中权利因素的作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权利与权利政治目前学界使用的“权利”概念从英文转译而来。

英文“right ”源于拉丁文的“jus ”,对应法语的“droit ”,德语的“recht ”。

牛津辞典对right 有三种解释,一是What is good ,just ,honorable ,二是Thing one may do or have by law ;三是Legal aut hority or clai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政治中的权力观前言《国家间政治》一书中汉斯·摩根索立论的起点是国家权力与国家利益的概念。

他所认为的权力斗争表现在国际社会中即表现为一国企图控制他国的行为。

但摩根索的权力观自提出以来遭到了集中在几个方面的质疑。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很多超脱与权力之外的外交活动准则,例如中国的“和谐社会”构想。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的今天,国家间开展的交往活动不管是领域还是层面上都不断扩大和深化。

国家间开展的这些合作看起来又不能用摩根索的权力观予以解释。

摩根索的权力观忽略了国际交往活动中存在很多其他的组织,例如跨国公司、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等,这些都不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

面对这样的一些质疑,我认为,摩根索所提出的权力概念也应当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应对现实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想要论述的不仅仅局限于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前,大国追求的对他国赤裸裸的控制权力或者说是霸权,更想要说明的是现代国际政治中大国所拥有的依靠国际机制影响他国甚至是改变他国思维模式的权力。

这种权力在国际政治中显得更要隐性一些。

当然这里探讨的国家政治的权力观是17世纪以来全球性国际交往的开始以后,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与谋求。

关键词:国家政治权力控制两极格局一、两极格局解体之前的权力在二战结束之前,国家政治中的权力体现在获得自然资源、控制全球版图中战略性的陆上和海上要冲,以及对领土扩张的狂热追求。

在这样的国家政治交往活动中,一国的外交政策似乎赤裸裸地表现为对权力的寻求。

殖民主义扩张时期,西欧大国对殖民地的渴望如淘金者对金子的探求一般执着。

西欧大国认为对殖民地的拥有与控制量便是权力多寡的标准,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依靠殖民地廉价的原材料开展生产活动,赚取原材料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差价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的霸权就是依靠这样的方式建立的并维系的。

当时,英国所拥有的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以及海上交通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直到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摧毁了英国的殖民体系,才导致了英国霸权的衰落。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对世界霸权寻求的结果。

此时国家政治中的权力即体现为对殖民地的控制、领土的扩张以及国际政治控制力的掌握。

这些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目标,因为这样的目标物质性更为明确,更适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求,而这样的权力在当时世界体系下又是得到认可的。

英国所拥有殖民地及开展的剥削在当时国际交往中并没有遭到他国的抨击。

“国家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

”“我们在讲到权力时,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或行动的控制力。

至于政治权力,我们指的是公共权威的掌握者之间以及他们与一般公众之间的控制关系。

”这里的权力似乎更适合用来解释两极格局中大国所寻求的权力。

此时,国际政治中体现的权力,突出表现为大国对所属阵营国家意识形态的绝对控制。

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争夺在此时尤为凸出。

有时为了赢得一个主义在一个国家的执政地位,甚至也会运用到战争的手段。

美国参加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正是诸如此类,为了寻求资本主义在一个国家制度中的确立,而不是像二战之前那样绝对物质性的目的。

此时,国家间的交往往往以意识形态为界限,以意识形态确定国家政策,以意识形态确定国家的好恶。

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往往是对敌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取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是为了寻求资本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统治地位,防止社会主义的冲击而设置“保护罩”。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国际舞台上各自为自己所信奉的主义辩护,以及对对方主义的抨击。

美国为了防止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的蔓延,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加强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

而这样的援助,显然针对的是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时的美国正是在运用物质性的手段去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冲击,以寻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对盟国的控制。

后来,发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中苏交恶,也是由于苏联共产党内的“修正主义”的出现,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差异与矛盾凸显,进而影响了两国的关系。

总之,在这一时段的权力,体现或者说是绝大部分体现的仍然是可见的,不管是物质性还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都集中体现在国家外交交往活动中直接所追求的内容。

二、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凸显的权力两极格局解体后,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社会主义思潮陷入低谷,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寻求的绝对控制也趋于消失,美国的霸权地位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欧盟、日本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增强,对美国在之前所拥有的控制地位发出了反抗。

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寻求在国际政治中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经济全球化、核武器的扩散以及高科技战争所带来的巨额花费,使美国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冲突也变的捉襟见肘。

显然,此时的美国或者其他大国已经不具备冷战时期那样的强制控制权。

那美国有采取怎么的手段、方式来维护其权力呢?这时的方式并不再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前那样直接的、赤裸裸地控制手段。

大国所主导创建的国际机制,在此时凸显出维护大国地位和权力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但在国际性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只是那几个国家。

就现在看来,一个国家要想使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得到确认,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正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而要想加入联合国必须由安理会提案,这时获得大国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巴勒斯坦寻求建国向美国寻求支持一样。

安理会设有五个常任理事国,这样的常任理事国是与其他成员的权力是不同的。

他们的任期没有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且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对安理会的提案有一票否决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各国的投票权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决策时的分量也是不同的。

而且这两个组织的负责人长期以来都分别为欧洲人和美国人担任。

在两极格局期间,由于美苏争霸、意识形态斗争阴影的笼罩,大国斗争更显直白,这些国际机制用来实现国家权力的作用并没用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运用。

两极格局解体后,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发展,大国运用权力也更趋于理性。

大国运用这些国家机制以维护、体现大国的权力和地位,更易于操纵,也可避免国际舆论的抨击。

这样的权力,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正是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开展行动的。

今年的法英美等国对利比亚的空袭不也是有安理会“禁飞令”的授权吗?这样的授权往往是被认为是师出有名的,面对国际舆论指责的风险显然要小很多。

大国遍及全球安全保障性质的盟约,这里的大国更多的指的是美国。

美国有遍及全球范围的盟国,大多数盟国期待美国对自身安全保障方面的承诺。

盟国视这样的承诺为美国对本国的支持,这样盟国在国家政治中的话语权也要大一些,当然这与本身所具有的国家实力也是分不开的。

一些国家寻求美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帮助,在其他方面可能会有损失的。

在处理国际性问题时,这些盟国往往会跟随美国的态度走,前提条件是美国的态度不会对本国的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盟约的广泛存在为美国能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领头羊”提供了可能。

美国政策的跟随者和支持者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创造了广泛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这种是大国权力的体现。

美国的盟约在两极格局期间也存在,但由于当时的意识形态划界以及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绝对的霸主地位,盟约的作用并不十分凸显。

大国地位确立以后,在世界各国以及国际舆论中所存在的对于解决国际性问题形成的对大国依赖心理,这正是大国对其他国家思维模式的改变。

这样的依赖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前并不明朗,在此时期,往往是大国将全球各个地区的利益变化都视为涉及自身利益的变化,他们往往是主动占据主导地位去应对、解决问题,以免自身利益受损。

由于在整个冷战期间,这样的模式不断累积到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一些国家便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面对国际性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会向大国寻求意见、解决方案。

一个地区出现国际性的危机,国际社会往往会寻求美国政府对此事的看法,国家舆论报道的也差不多是美国政府对此事的看法。

而一个国际性危机的解决,国际社会也往往依赖美国政府的主导。

1991年,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出兵入侵科威特进而影响了海湾地区的局势,这一悍然入侵他国领土的战争行为必须予以遏制。

此时,国际社会的指望也寄托于美国身上,而且正是应为主导的联合国军才恢复了科威特的国土,沉重的打击了萨达姆的侵略气焰,也实现了大多数国家的诉求。

2006年,朝核危机的出现,几乎所有的报道都集中在美国政府的动态以及美国政府可能采取的行动。

而后朝核危机的缓和,也是由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承诺提供一些经济援助才得以实现。

三、权力与影响力的探讨影响力在摩根索看来并不是一种权力,他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对二者的区别解释的很简单。

影响力,一般认为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很明显,影响力的大小不能用量化的指标予以确定,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比较的方式来判断不同个体对同一个体影响力的差异。

就美国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而言,很明显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例如经济制度、政坛影响力、国民的好恶感,可以看出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力肯定要大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

不过,这样的举例从客观性上来讲不符合国际政治的标准。

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影响力不可能用量化的标准予以界定。

美国的这种影响力又足以使日本在很多方面做出让步,有时即使会牺牲自身的利益。

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所具有的影响力显然是巨大的,他可以使很多国家改变已有的方针或者制定新的政策。

就我看来,当国际政治交往中,一国的影响力大到足以使他国跟随本国的政策,为本国的政策服务,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本国的利益,这样的影响力也是一种权力。

在本文中,我试图对摩根索的权力观在面临新现实的挑战时予以修正,扩展权力的内涵,而不再仅仅局限与那种命令式的控制。

希望这样的一个扩展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可以为国际舞台是国家间的交往寻求一种目的所在,可以用来解释国际现象。

就我看来,摩根索对于国家间交往活动关于权力目的的认定本身没有错,而只是将权力压缩化了。

我也相信,权力观正是用来解释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权力观正是用来解释国家关系不断演变的一条主线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