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体系与世界格局

合集下载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

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相对的稳定性。

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

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 治格局分析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 治格局分析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

要深入理解这一格局,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以中美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往来规模巨大,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也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了冲击。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经济格局。

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这使得全球经济权力逐渐从传统的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从而引发了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变革。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价值观,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根据自身国情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在人权问题上,西方国家常常以自身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外交争端。

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战略利益。

俄罗斯在军事领域也拥有强大实力,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地区性军事冲突和争端,如中东地区的局势,也反映了军事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作用。

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各国在获取和控制这些资源方面展开竞争。

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全球大国关注和角逐的焦点,也引发了该地区长期的动荡和冲突。

在地区层面,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

英国脱欧给欧盟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欧盟内部在经济政策、难民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分歧。

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形成的原因①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体系内部都充满各种矛盾,实际是一种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的暂时状态。

实力的消长,国家的兴衰不可避免,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中心舞台也就随之改变。

②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的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同时主要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①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③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

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第三:世界政治多元化中的“元”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并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未来美国国际地位的走向取决于其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主要是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与“软实力”(主要是民族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就“硬实力”三个方面的关系而言,经济是基础,军事是后盾,科技是先导和关键。

详见:/news/view.asp?id=440欧盟:在当今世界上,欧洲联盟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安全等传统外交领域中都日益被认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行为体。

欧盟是西欧经济一体化的结果,但又不仅仅是一个联合起来的经济实体,而是同主权国家一样,是公认的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享有国际法上的主体和国际主体的地位,它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正式的外交关系,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详见:/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VOUS20050300O俄罗斯:新俄罗斯面临的挑战:1、一波三折的经济改革2、跌宕起伏的政治局势3、危机四伏的社会基础4、沦为二流帝国强国之路---俄罗斯的发展战略一)有限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夹缝中谋求经济发展:1、周边战略:巩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2、西方战略:加强与欧盟国家的经济合作3、东方战略:谋求与亚太地区的利益共享4、入世战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5、经济安全:发展经济的前提二)不断压缩的政治生存空间---制约发展战略的政治环境:1、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带来的威胁2、北约新战略造成的挤压3、民族主义与地方分立主义的潜在压力三)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1、1991---1993:推行对西方的"一边倒"政策2、1994---1999:转向"有选择的参与"策略3、21世纪:经济利益至上的务实外交路线四)重振雄风---探索二十一世纪崛起之路网站:/question/17895 3448.html?an=0&si=1。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共同社报道 】2012年3月24日,日本外务 省拟定2012年《外交蓝皮书》草案。
该草案认为,鉴于中国军力上升以及亚太 地区安全形势严峻,日本应以日美同盟为 基轴,通过主动努力作出积极贡献,同时 强调开展日美中3国对话的必要性,体现对 华采取“软硬兼施”战略的特征。


因钓鱼岛争端,2012年,中日关系跌至中日 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2.11.5温家宝 和野田在第9届 亚欧首脑会议 上擦肩而过



防止核扩散、航道安全、反恐、跨国犯罪和疾病 防治; 民间的频繁交往
中美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6大类60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 政治、经济、军事、执法、科技、教育、 能源、环保、航空等方面 有助于消解猜疑、避免关系倒退、培育政 治互信

中美相互需求的关系发生变化
中国对于美国的需求趋于稳定 美国对于中国的需求明显上升
2011各国经济排名
(名次;百万美元;占全世界GDP百分比)
1 美国 2 中国 3 日本 4 德国 5 法国 6 巴西 7 英国 8 意大利 9 俄罗斯 10 印度 11 加拿大 15,064,816 6,988,470 5,855,383 3,628,623 2,808,265 2,517,927 2,480,978 2,245,706 1,884,903 1,843,382 1,758,680 21.52% 9.98% 8.36% 5.18% 4.01% 3.60% 3.54% 3.21% 2.69% 2.63% 2.51%
美国的军事实力

目前美国国防财政预算世 界第一。 二战以来,美国军费开支 一直居各国之首。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空间。
欧俄关系调整及其影响
01
02
03
政治关系
欧俄政治关系经历波折, 但双方仍有合作意愿和共 同利益。
经济合作
欧俄在能源、贸易等领域 的合作密切,但也存在分 歧和竞争。
安全问题
欧俄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 在不同看法和立场,需要 加强沟通和协调。
其他重要双边和多边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 加强,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增强公众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建议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国际 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舞台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02
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03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创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各国应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各国应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章:国际体系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章:国际体系

-0.20%
1.54%
-249,766
1,550,738
347
343
364,571
298,192
70,000
-140,000
1.70%
1.38%
13
14
Ethiopia
Viet Nam
101,853,268
94,444,200
2.48%
1.07%
2,462,518
996,599
102
305
999,541
2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体系”?
一、定义: 行为体参与各种不同的国际互动, 作为一种基于目的和有意义的行为, 总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作为体系的 界定性标志,“问题”构成了一个体 系不同于其他体系的主要区别。行为 体进行互动所围绕的问题是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欧洲一体化的进 程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2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二、权力的分类:
软权力:是指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软 权力表现出的是一种说服与合作的国际关系。如 通过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来实现对其他国家 的领导。 硬权力:运用强制或暴力手段强迫其他国家接受 某种领导。硬权力的实施实际上是行为体把自己 的意志强加给其他行为体,目的是迫使其做原本 不会做的事。例如实施军事打击或者经济制裁, 或两种手段结合。
二战前:松散型结构: 为欧洲为中心的伞状结构、不平等性、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 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竞争共处、 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10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一、权力的概念:
1.国际关系中权力,其最一般的意义,就是指国际 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2.1复习笔记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1.国际体系及其形成(1)国际体系的含义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2)国际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国际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

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两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率先发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垄断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实现了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③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殖民政策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建立。

2.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1)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体系自形成之后,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治经济规律成为世界现象。

②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③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十章 第一节
• 三、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1、含义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或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指国际政治 行为主体在参与国际政治、处理对外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 行为规范。它既体现为主权国家之间或国际组织之间所共 同制定的条约、宪章、盟约、协约、公约、协定和宣言等 有形规则,也体现为国际政治中长期形成并且得到多数国 家认可的传统、习惯等无形规则。 •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包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主指国际公法)、国际条约 和国际惯例等。 •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奴隶与封建社会 是萌芽时期;一战前资本主义社会是形成时期;一战后是 发展时期,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得以法律规范化和推行普遍 化。
第十章 第一节
• (二)国际组织 • 1、含义
• 国际组织是指国家、政党、民间团体或者个人之间基 于特定目的和需要,根据特定国际规则而形成的国际联合 体。它是重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 成部分。 • 现代国际法确认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 格,非国家间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际组织是发轫于国际会议,至19世纪60年代才正式成形 (1965年国际电报联盟、1873年国际气象组织)。1920 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政府间国 际组织。二战后,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 国。
• • • •
第十章 第一节
• 四、国际法


1、国际法的构成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指在国际政治中形成的,用 以规范政治行为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节国际政治行 为主体之间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 度的总和。 • (1)平时法 • 平时法是对正常状态下主权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 的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和外交惯例、谈判与条约的规 则等的规定。平时法一般适用于和平状态下的国家等国际 法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在战争状态下仅适用于中立国。它 在国际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对它的控制力,国家功能失效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四、国际政治格局转换的主导因素 1.外部动因:战争的催化作用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消长 3.直接原因: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
的变化 4.推动原因:个人因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
by Pu Chuanguo
2.中国: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 (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过渡性)
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特定产物 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资本主义);冷 战后,并非单极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制约, 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政治联系 2.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对外政策或行为(本质上属于国内政治)扮演了原动
力的角色 3.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
展方向 问题:回顾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阶段 4.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问题:回顾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
竞争共处、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一节 国际体系及其特征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18—20世纪初的均势格局 松散的两极体系: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 牢固的两极体系: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对峙 全球体系: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的多极趋势 等级统治体系:大国称霸的局势 单位否决体系:出现一国的威慑力量足以影响和阻止别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四讲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一、国际体系的含义、形成与结构
1、含 义 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
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
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
成的有机整体,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表现形式。
2、形 成 (1)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2)国际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
4、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均势”系统 “松散的两极”系统
“牢固的两极”系统
“全球性国际政治”系统


“等级制”系统
“单位否决”系统
(2)K.J.霍尔斯蒂四种类型的格局
等级制模式 分散型模式
分散的集团模式
两极模式
(3)教材上的分类——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
单极格局 两极格局
多级格局
两极多元格局
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4)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者国际政治格局的发
展演变
2、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
(1)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 (2)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
的制定与实施
(3)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运动能够形成 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 (毛主席
语录),冷战时期毛泽东的“深挖洞、广积粮、不 称霸”战略,各地大挖防空洞预防随时可能爆发核
战争
西安开放防空洞供市民乘凉
3、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相互关系
(1)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
(2)对外政策又有自身特殊性,与对内政策相区别
(3)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
4、国内政治国际化与国际政治国内化及表现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浅谈当今世界局势下中国的国际战略内容摘要:二战后的国际体系在近半个世纪内,维持着雅尔塔体系。

冷战后,苏联解体,该体系也随之瓦解。

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美苏冷战对峙,形成两极格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过渡。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以来,新时期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和趋势,我国只有紧紧把握其实质,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对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关键字:世界局势中国国际战略决策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以史为鉴,温故知新,洞察当今的世界局势,把握人类面临的任务,自然产生一种凝重感与使命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跨越60年历史长河的今天,世界局势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怎样的呢?第一、世界格局多极化当今承认多极化并主张建立多极世界的国家,日渐增多。

人们的基本共识是: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

但美国则竭力宣扬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千方百计阻挠多极化的进程。

当今大国关系呈现一些新特点。

基于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旋律的作用,各大国几乎无例外地对内“自强不息”,将经济建设置于首位,以提高和壮大综合国力。

而且大国关系因其长远性、全面性和多维性,无不具有一定的战略含义。

“战略关系”、“伙伴关系”而不具结盟性质,是冷战后多极化进程中的新鲜事物,成为重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一种过渡现象。

第二、时代主题清晰化二战之后,“战争与革命”这一时代主题逐渐被“和平与发展”所取代,我们既不应该怀疑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确定性,又要承认这一时代主题在不断遭受干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会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也将使各国的经济安全面临风险和挑战。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30年代上台的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议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合约,并且有办法也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的改变了世界的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的企图向现实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加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势力均衡。

由于英法及其他大陆欧洲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强大的苏联也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受传统政策思想的影响,积极经营美洲,很少涉足美洲之外的国际事务,因而对欧亚的一系列变化并不是表现得很积极。

因而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方面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各国矛盾日益尖锐,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诱因!战争还是由好战的的意志日耳曼人挑起,1939年9月3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的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美国国会则在9月5日通过了《中立宣言》宣布对战争双方采取中立态度!还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样,美国在战争初期并不想介入!一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才对德日宣战,正式参加战争!战争一直到1945年4月16日,苏联人在他们伟大的元帅朱可夫的指挥下从遥远的东欧平原的斯大林格勒城下打到了第三帝国首都,并且攻破的这座欧洲名称~~~~柏林!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自杀身亡!第三帝国灭亡!5月2日,德国人向苏联人投降!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对负隅顽抗的日本人使用了自己的新式武器~~~~原子弹,3/5的广岛被毁,14万平民丧生,两天后,苏联人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率领下越过中苏边境如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月9日,美国人又对长崎放下了一颗原子弹,7万多平民丧生,至此,日本迫于各国的压力,已无力继续战争与8月中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三次世界格局

三次世界格局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国际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

国际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

国际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变化多端,各种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交织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际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并分析其中的重要趋势和挑战。

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关系日益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经济实力的重新分配,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传统大国的相对衰落,都使得国际体系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未来,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各国将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竞争更加激烈。

此种趋势需要各国以合作和对话为基础,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二、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国际组织和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

为了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各国需要通过实质性合作来构建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

跨国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将成为未来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向。

三、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尽管经济全球化受到了保护主义的冲击,但其基本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交流的便捷,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日益密切。

未来,各国应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四、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地缘政治因素在国际政治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资源争夺、领土争端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等问题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引发地区冲突。

未来,各国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妥善解决争端,避免地缘政治竞争对国际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环境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六、网络安全和信息战的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战成为国际政治局势中的新威胁。

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网络安全的国际规则和机制,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同时,加强信息战能力建设,有效应对信息战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问题。

各国应保持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在共同挑战面前携手应对,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 第一节

B. 有无公共权威不同。国内政治存在一个统一 集中的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一个集中统 一的公共权威。 • C.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国际政治中,主要是 国家利益(统治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 利益。而国内政治中,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 益和社会团体利益。 • D. 活动范围不同。国际政治具有全球性,而国 内政治具有国别性。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一节 国际政治
•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1、国际政治的定义
广义的国际政治指国际关系,包括国际交往关系(国 际政治关系、国际法律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文化关 系等)的各个方面。 • 狭义的国际政治专指国际社会成员(主权国家、国际 组织和其他行为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 是国际社会成员为自身利益而以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为对象 所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称。
第十章 第一节 • C.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交往、表达、 实现)。 • (2)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 政治关系。按照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差异,国际政治行为 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 A. 基本政治关系,即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这 是因为国家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之间的政 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影响和决定 着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 B. 派生政治关系,即由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派生或衍 生而来的政治关系,或者围绕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政 治关系,如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第十章 第一节
• • • •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唯一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 展趋势。

国际体系及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及国际格局

庆祝停战
板门店谈判
两次“柏林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柏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58-1961年柏林危机
德国分 裂图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 起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 美苏尖锐冲突,核战一触即发; • 零和博弈,苏联主动退让,危机解除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古巴境内 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美国U-2飞机拍 摄到的苏联向古 巴运送导弹的船 只
越南战争(1968-1976)

二、国际政治力量分化时 期
欧洲共同体建立
• 西方阵营分化
戴高乐主义
新东方政策
东方阵营瓦解
苏共20大
原因
莫斯科会议 联合舰队\长 波电台
中苏论战 标 志 珍宝岛事件
新兴独立国家出现
三、两极多元下的相互制 约时期
• 1973年11月10日,基辛格第六次访华。12 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博士, 同他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广 泛的交谈。基辛格此次访华期间,双方重 申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表示 将“谋求加速正常化”,双方同意进一步 发展贸易往来。
1975年12月2日,毛泽东主席会见了 福特总统及其夫人贝蒂· 福特、女儿苏 珊· 福特。
冷战结束后的一极多元时 期
• 冷战为什么会结束? ——苏东体系的危机总爆发 ——苏联内部政治经济危机导致解体 ——西方的和平演变
柏林墙被推倒
苏联解体前夕的 莫斯科红场
苏联解体后
苏联解 体前
老布什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荣誉, 戈尔巴乔夫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 人,为使世界不再分裂,并走到 一起,提供了一种可能。当东欧 的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时候, 他像一座灯塔一样,引导了寻求 自由的人们。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论文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全文如下:一“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

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

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为大国增进良性互动和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调整,重点是反思与调整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

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

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江泽民同志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

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

最近,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

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主要由两级主导。

苏联在国内急待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求获得德、日的战争赔款以及美国的支援与帮助。

对于美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政治地位,在经济方面不但未受影响反而飞速发展,在世界上取得绝对优势,加上手中的原子弹,其一方面利用联合国来制止与削弱苏联影响,另一方面又采取壮大经济与军事势力,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制造反苏气氛。

由此,便开始形成两个集团的对峙。

西欧是美国集团的重点。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欧洲”计划--“马歇尔计划”。

一方面,欧洲经济在此计划下得到复苏。

到1950 年,欧洲各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另一方面,美国亦想借机扩大该组织以便控制西欧。

美国还积极在亚太其他地区建立各种条约与组织。

这实际上亦反映了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的现实。

东欧方面,苏联认为东欧对其安全十分重要,应属于其势力范围,积极支持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亲苏政权。

不过,东欧情况不同政权建立途径亦有差异。

内部各国建立政权方面存在较大的矛盾。

随着形势发展,美、苏矛盾开始全面展开,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斗争加剧,双方组织活动日益明显。

当地缘政治上两个敌对的集团,但组织上形成同盟,军事上有了相当准备,矛盾的发展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冲突与战争。

矛盾与冲突都发生在两翼的边缘。

由于驱使人民去进行侵略战争并不容易,而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又使战争发动者难冒风险。

所以,两个集团只在冷战与局部热战中对峙。

东欧的巨变使苏联集团此时陷入了经济政治困境,苏联集团的困境是包括苏联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家。

其解体既包括东欧各国脱离苏联集团,也包括苏联本身由15 个加盟共和国所组成的联邦的分裂。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在亚洲和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广大地区和人民纷纷摆脱殖民地地位。

代表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的标志的是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当前国际格局变化与发展前景(1)两极格局消失,多极趋势出现。

苏联集团的突然垮台,与之相并存的两极格局当然亦随之消失,相应而起的则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际政治体系的历史演进
1.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的演讲



第二节 世界格局
一、基本含义与一般特点
1.基本含义 2.基本性质 3.世界格局的一般特点


二、影响世界格局态势转换的主要因素
1.世界格局中主要角色的力量变化 2.主要角色的对外战略目标定位及其对外政策




第二节 民族问题
一、民族问题界定
二、民族问题的主要类型
1.民族冲突问题 2.民族自决与分治问题 3.少数民族问题 4.跨国界民族问题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 社会政治功能
一、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 二、民族主义的主要社会政治功能
1.争取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2.分裂与重新整合民族国家 3.维护宗教与民族文化
四、战争的本质
1.原始社会的自保说 2.阶级社会的政治继续说 3.核时代战争的中性说

五、战争的价值判断



第二节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现象
一、人类战争简史 二、人类战争史的基本阶段划分
1.冷兵器时代 2.机械火器时代 3.核时代


三、战后世界军备概况
1.核武器的状况 2.生化武器状况 3.战后全球军费开支状况
二、国际秩序理论演进
1.均势理论 2.国际法 3.世界政府


三、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理论之争
1.美国方案


2.欧盟方案
3.日本方案

4.中国方案
第八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 范畴(一)——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一般战争理论
一、战争的界定 二、战争根源理论 三、战争的一般特点




三、世界格局的历史变迁
1.维也纳格局 2.欧美列强瓜分世界的殖民掠夺格局 3.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战争格局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之间的战争格 局 5.社会制度不同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6.三个世界格局 7.“东西南北”关系格局



四、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特点
1.代表性的观点

2.21世纪多极化格局的基本特点



五、多极化的理论诠释
1.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2.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


3.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4.亨廷顿的“文明突论”



第三节 国际秩序
一、国际秩序的形成与基本含义
1.国际秩序的形成 2.国际秩序的基本含义



四、二战后世界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 五、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9·11”事件以后的非对称战争
第四节 和平及其维持的条件
一、和平的含义 二、和平维持的条件
第八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 (二)——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


第一节 民族
一、民族的基本含义 二、民族的变化与发展




三、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
四、冷战后时期民族主义的主要形态与基本特 征
1.政治上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2.地域上的全球性
3.发展趋势上的分离性与聚合性并存
国际政治体系 与世界格局


第一节 国际体系与国际政治体系
一、基本含义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一般特点

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行为准则 维护 2.基本单元的共同行为与相互作用构成体系的基 本特点
3.基本单元的多样性决定国际政治体系的表现形 态的复杂性 4.基本单元的综合国力对比关系决定了国际政治 体系的存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