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合集下载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原因: ①根本: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
(战时同盟——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对抗)
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美国和苏联)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2、过程: ①冷战(二战后世界反战情绪高涨)
三、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 ①苏联解体: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根本); 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和直接); 和平演变(客观)东欧剧变(国际因素)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 景:戈氏就任苏共总书记,经济改革遇阻 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根本变化) 主要内容:对内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对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方针,寻求缓和 结 果:国内局势失控,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 独立;引起东欧剧变
(2009海南卷)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 “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 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09江苏历史)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 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 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 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表现:经济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②日本的崛起
影响:
对日本:经济大国,改变一边倒外交政策,实 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 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配,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一、世界政治格局变化1.1 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均衡。

多极化趋势加强了国际间的竞争,也使得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多元化。

1.2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上升。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

美国、欧洲等地的选举中,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政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使得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也加大了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难度。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2.1 新兴经济体崛起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这些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2 全球产业链重构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重构。

各国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更加激烈,产业链的布局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这有助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但也给各国带来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压力。

2.3 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趋势。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投入,以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

三、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3.1 影响全球政治稳定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等因素,对全球政治稳定构成了挑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 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3年美 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③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 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成余志专题提示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是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

根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间力量的对比,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维也纳体系到凡—华体系。

第二时期:从反法西斯同盟到雅尔塔体系确立。

第三时期:从两极对峙到一超多强。

知识梳理☆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基本线索:①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

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在资本主义发展与革命运动的冲击下,维也纳体系瓦解。

②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过程中,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先后形成,帝国主义强国间争夺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过了战后初期动荡。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秩序——凡—华体系,这一体系虽然充满了各种矛盾,但它保证了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③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英法,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重新加入了帝国主义争霸的行列,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组合。

德、日、意结成了侵略集团,冲破了凡—华体系,不断发动对外侵略。

英、法、美面对法西斯的步步紧逼,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推行退让妥协的绥靖政策。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西方国家的绥靖交相助长,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④二战中,苏美英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之间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质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当然,由于同盟的参加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之外还追求不同的利益,因而同盟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大战中期主要围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大战后期集中表现在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上。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九年级历史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梳理】一、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世界政治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世界三次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四、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政 治格局的变化及影响

当前国际政 治格局的变化及影响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在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逐渐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格局。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力依然巨大,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国际政治秩序。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是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的增长、资本的流动以及技术的传播,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

这也使得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争端也是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东地区的长期动荡、乌克兰危机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等,都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

这些冲突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得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了地区和全球的稳定。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还体现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上。

传统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兴经济体要求在国际组织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例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改革中,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和投票权有所增加,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政治冲突。

中国则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南南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一、引言政治格局是指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地区性组织、经济组织、安全组织、文明组织等在内的政治实体的分布情况、相互联系和竞合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冠疫情的蔓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经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二、大国争夺和新型霸权主义的出现世界上的大国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它们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领域中的竞争和影响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特征。

例如,近年来,美国政府推出了“美国优先”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和挑战中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增强自身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并加强与俄罗斯和欧盟的合作,在东亚和南亚等地区推进自己的国际利益。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冠疫情的蔓延,新型霸权主义正在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关键特征。

在这种环境中,各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维护本国的网络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不是致力于全球性的合作和互助。

三、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的世界格局表明,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美国政府在皮尔斯·金卡德国际法院的问题上采取了主动退群的策略,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国际法体系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此外,在《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的问题上,美国与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摩擦不断,这直接影响了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的运转。

四、经济实力和贸易争端的影响经济实力和贸易争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日益加剧的经济竞争和贸易摩擦,正在威胁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例如,美国政府在各个领域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

同时,中国和欧盟在贸易、工业和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和争端也正在增加。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固有的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编辑ppt
三、两极格局最终解体——苏东剧变
2、影响: ⑴积极方面: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 俄关系转向对话与缓和,使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 显增长。 ⑵消极影响: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必然会导致国际关 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使世界动荡不安。
编辑ppt
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丘吉尔“铁幕”演说 编辑ppt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世界性组织的成立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编辑ppt
3、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值得借鉴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1、原因: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也是两极 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表现:美苏两国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与美 国差距缩小,政治上离心倾向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增强。
3、主要影响: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彼此相互竞争、相互制 约,有利于世界的安全、编稳辑pp定t 和发展
编辑ppt
2、事件:
⑴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
⑵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 格局的初步形成
⑶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 施
⑷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 形成
3、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彼此 势均力敌,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编辑ppt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九年级历史专题八:世界格局的变化

九年级历史专题八: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教材知识掌握1.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上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2.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美国利用北约组织,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但是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前,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的、稳定的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教材知识掌握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15世纪以前,东方的香料、珠宝、丝绸等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运到地中海东岸,再转运到欧洲其他地方。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中央集权;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都被列入西班牙的版图。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453年,土耳其灭掉拜占廷帝国,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到达意大利,带去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古籍,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1488年,葡萄牙的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葡萄牙的达·伽马在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欧洲人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00年,葡萄牙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是其殖民地。

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等在西班牙支持下开辟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21年,麦哲伦到达菲律宾被杀,第二年回到西班牙。

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7世纪初,荷兰人到达澳大利亚,称澳大利亚大陆为新荷兰。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研究了天然磁石的性质。

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16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史称: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

16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 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 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 速提高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①欧日:普遍衰落;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 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矛盾加剧(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两极格局下的对峙——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称为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 大战
→ — → 世界
华盛顿 大战
美苏争霸的
→ 两极格局
体系

多极化趋势
← ”一超多强” ←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为 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条件
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题)。 《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凡尔赛会议的继续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 洋的统治秩序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两极
格局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 行动
20世纪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 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 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1—1922年 美、日、英
欧盟

法意

图一
图二
图三
•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爆发前剑拔弩张 的气氛?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图二反映的是二战以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 格
局?这种格局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3、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 么?
这种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小结:
第一次 凡尔赛 第二次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背景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过程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政治上的 对抗
“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上的对抗
北各缔大约西国洋同公意约对组于欧织洲↔或华北沙美条之约一组个或织数个政缔治约军国事之武上装的攻对击抗,应
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 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 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北大西洋公约
积极作用: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推动了世界整体的 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联合。
消极作用: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 霸权思想。
②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局部地区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不能充分合作,给世界的 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两极格局必然会受到强烈冲击
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
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
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
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返回
三足鼎立,相互竞争。
2、日本为什么能和美国、西欧竞争?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
3、日本为什么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极格局的崩溃—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崛起
新中国是何时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为什么能获得?为 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会不断提高?
在两极激烈对抗、国际形势非常紧张的环境下,亚非拉国 家为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如何? 有什么作用?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二战引起了世界大国间实力对比的变化。 2、雅尔塔体制确立两分天下的基本原则。 3、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矛盾冲突加剧。
美国实力最强大,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

受制于美国。



苏联国际威望提高,军事实力增强,并在

东欧建立和控制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八月政变(指1991年八·一九事件,编者注)使总危机达 到顶点。这次危机中最致命的是国家的解体。今天我所担 心的是我国的人们失去伟大国家的国籍──对每个人说来 后果都将十分严重。 ─戈尔巴乔夫《告苏联公民书》
请思考:1、以上材料材料反映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为什么会发生?
2、这一重大事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关系产生了 什么影响?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经济
军事
政治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西欧国家唯美国马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首是瞻 拥有原子弹
当时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
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
两极格局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材料、1971年尼克松说:现在我们有了三个力量中心── 美国、西欧和日本。要注意: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 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正在与 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 们竞争非常激烈。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之间的关 系状况如何?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奉行、支持;坚持;主张。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冲击 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崩溃—苏联的解体
我知道对目前严重局势的不满情绪,知道对各级行政当 局和对我本人活动的尖锐批评。不过我想再次强调指出: 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大又拥有如此遗产的国家里,根本 性变革不可能在毫无痛苦、毫无困难和动荡的情况下进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 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 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世界格局大致可分为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 等等。其中政治格局的形成、变化与不同历史阶段的 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缔约国各方同意建立它们的武装部队的联合司令部,统率根据缔约 国各方协议拨归其指挥的各国武装部队。该司令部将根据共同制定 的原则进行工作。缔约国各方并将采取加强它们的防御能力的必要 配合措施,以便保障它们的人民的和平劳动,保证它们的疆界和领 土的不可侵犯性,并确保对可能的侵略的防御。—华沙公约
两极格局引发的历史反思
两极格局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材料一、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4年
美国 36.27% 33.73% 31.27% 30.21% 24.36%
欧共体 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材料二、70年代美元的身价大跌,欧洲各国的很多人都拒绝要 美元,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对美国的新闻记者抱怨说: “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 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 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 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1、从战后到70年代美国和欧洲经济发展的趋势 如何?2、材料二中美元在欧洲遭如此待遇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 一加以说明。3、结合课本说明材料一中的“欧共体”是怎样出现 的?欧洲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共同体呢?70年代后有何发展变化?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俄罗斯继续做为一个军事、文化大国而存在。

朝 多
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 超

欧洲—体化进程的加快,欧洲的地位和实力增强。 多
化 方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要求成为政治大国。

向 发
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何时开始出现的?理由何在?由 此可见,多极化的根源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