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载《语文学习》2011.5
一、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
不同省市阅卷负责人对优秀作文基本特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大的趋同性。
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认为:
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罗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当然,也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
优秀作文应具有以下三大特质:
首先是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
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高考作文是给定主旨的写作,不是自由创作,在主题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如果材料让人耳目一新,就可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以“怀想天空”为例,当大部分同学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下,与屈原、司马迁、项羽、韩信纠结时,有一篇作文写的是6月5日,作者和父亲在初夏的天空下割麦子的经历。一般来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到了5月就进入临战状态,考生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极少有家长在考试前还让孩子到地里干活。这位考生的选材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有极强的个性色彩。他在考场上“怀想”前天在天空下收麦的经历,担心父亲一人在地里劳碌,考试结束,他仍将回到曝晒的阳光下,帮助父亲继续收麦。
第三,必须有亮点。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材立意。通篇出色当然好,一两句话的精彩也能见出作者的出众之处。就好比太阳有太阳的明丽、月亮和星星也有其独特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耀眼,至少要露出一点萤火虫的小尾巴。如前面提及的“怀想天空”的作文,考生写道:走进考场,顿觉清凉。这是因为他是从麦地走进考场,而大部分考生走进考场的情绪可能是紧张甚至烦躁,因为他们是从空调房走过来的。这里的“清凉”二字就是一个小的亮点。文章写到最后,作者说:“等我考完了,还要在烈日下再晒两个小时,怀想一下与父亲在如火骄阳下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一大“亮点”。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胡勤认为: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完美地结合。思想犹如灵魂,结构有似骨架,语言好比血肉。而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基本特质是不一样的,实用类和文学类的作文评价的标准不同。现在的高考作文流行的是散文,评价优秀的散文,角度不同,标准也不一样。如果从阅卷者的感受来说,有一种好散文,能够很流畅地从开始读到结尾,文气和读者阅读时的情绪感受非常吻合,文章的起伏带动读者的内心跌宕起伏,或者展开想象的空间,或者把读者带入深度思考。读完文章,作者浮现在眼前,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律动,才华横溢。这样的文章不失为考场佳作。
二、关于审题立意
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关于审题立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说:
离题、偏题写作,即便再深刻、再丰富,再有文采,再创新,那也是南辕北辙。切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近年对切题有新倡导及新要求,从2009年开始,高考作文题题干中特别提出要“选准角度”。我们认为,材料选择的角度可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为“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
何永康以近几年江苏卷为例,对审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命题作文照样存在审题的难度,无论新词汇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要认真思量。譬如“好奇心”这个词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意义不确定的词汇难以把握,审题难度就上去了。当年的大量考场作文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
生了好奇心,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际上,不是有了好奇心就能造就一切,“好奇心”是个浅层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出发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也可能是划亮了一根火柴,只照亮了一小片地方很快就熄灭了。有的“好奇心”甚至有“看客”之嫌。因此审题时要全方位考量,准确立意,下笔时才能言之成理。
再譬如“品味时尚”,何谓“时尚”,一定要有个定位。“时尚”必须具有这些要素:审美的、富有创意的、短暂的。不一定是新旧之争,因为穿布鞋有时也是一种时尚。部分教师认为这个考题对乡村考生不够公平,实际是对“时尚”的误解。
对流行词汇,审题一定要慎重,不能浅尝辄止。如看到“绿色生活”这个题目,考生立即想到的是环保问题,这就可能大而无当,要对“绿色生活”的本质仔细分析,能用明确的词语替换才能保证立意的正确深刻。“绿色生活”的特点应该是“顺乎自然”。
审题见出思维品质的高下,不跑题不离题是基本,写得深刻独到就能将优秀考生从普通人群中分离出来了。这是选拔性考试必须具备的功能。
周宏认为:
一线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可能存在标准苛严的问题。有一则材料说,冬天来临了,大雁飞向南方过冬,而狗熊无法迁徙,只能留在冰天雪地里度过寒冷的冬天。要求学生针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每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上帝将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狗熊到了冬天便会挪动它那充满厚实脂肪的身体,靠自己的身体特点抵御寒冷;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