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重点知识总结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题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的。
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3、消毒:清除和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气杀灭所以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
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的作用。
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过程。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超高频电磁波。
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基护总结

名词解释1、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2、医院感染:指病人、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3、清洁:清除物体表面上的一切污秽,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4、消毒: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5、灭菌: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6、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7、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8、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9、隔离:将传染病病人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对传染病病人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称为保护性隔离。
10、压疮: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1、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2、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达到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13、弛张热:体温维持在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1℃,胆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14、间歇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降至正常或正常水平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
15、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16、速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又称心动过速。
17、缓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又称心动过缓。
护士资格证基础护理整本重点知识总结

护士资格证基础护理整本重点知识总结基础护理第一章绪论 1 1980 年英国护士会(ANA)对护理学所下定义是“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 获取基础护理学的目的:传授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明确护士职责。
3 护士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4 正确认识护理的专业价值: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减轻痛苦5 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 T 诊断 T 计划 T 实施 T 评价 6 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系统的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判断的过程。
是确立护理诊断和提供有效护理措施的基础。
7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
第二章环境 1 护理框架:环境人护理健康 2 “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3 预检分诊:护士应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合理分诊。
遇有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遇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遇有法律纠纷、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事件,应迅速向医院保卫部门报告或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4 病床之间的空间不能过密,一般不超过 1 米5 温度:一般室温保持在 18~22 C 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 22~24 为佳,手术室一般维持在 20~276 湿度:病室湿度以 50%~60%为宜。
当温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而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
湿度的调节还需要考虑病人病情,如气喘病人湿度以 10%~20%为宜,湿度过高会增加发病次数:支气管炎、呼吸道传染病人湿度以 80%为宜,以防病人因咳嗽呼吸频率过快导致的口鼻粘膜干燥不适,手术室以维持在50%~70%为宜。
基护知识点全面总结

基护知识点全面总结一、概述基本护是医疗的基础,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基本护通过综合性护理、协调性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患者的健康评估,进行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落实医嘱,协助医生进行医疗工作,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
二、基本护的标准1.基本护的目标:基本护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性、协调性和售后服务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基本护的原则:基本护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尊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基本护的规范:基本护的规范是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范进行,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4.基本护的内容:基本护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健康评估、护理记录、健康教育和指导、医嘱落实、医疗协助、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基本护的健康评估1.患者的健康评估是指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进行专门的评估工作,评估的重点是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
2.患者的健康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为医生提供参考。
3.护士进行患者的健康评估时,要注重收集和整理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判断,明确患者的护理重点和护理重点,及时向医生和护士长汇报和反馈。
四、基本护的护理记录1.护理记录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生进行诊疗工作的重要参考,是评估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2.护理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饮食摄入、排泄状况、睡眠质量、疼痛观察、体温测量、心率测量、呼吸频率测量、血压测量、血糖测量、各项检查和治疗等。
3.护理记录的要求是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护士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书写,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和操作过程。
基护知识点总结期末

基护知识点总结期末一、护理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患者,一切护理工作都要以患者的需要和利益为中心。
2. 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状态以及心理需求等,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3. 个性化护理:每个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4. 细致耐心:护理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关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细节化的需求和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5. 安全第一:患者的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6. 多学科合作:护理工作需要与医生、药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二、常见疾病护理知识1. 心脏病护理: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管理静脉输液,观察心肌酶谱等。
2. 肺部疾病护理:包括肺炎、慢阻肺、肺结核等。
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监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疏通呼吸道,协助患者进行吸痰和吸氧等。
3. 糖尿病护理:包括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监测血糖水平、规律饮食,教育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等。
4. 中风护理:包括脑血栓和脑出血等。
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卧床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5. 肾脏疾病护理:包括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监测尿量、血肌酐和尿素氮,管理透析治疗,规律饮食等。
三、护理常识1. 体温测量:体温是一个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在需要时进行体温监测。
2. 脉搏测量:脉搏是患者循环系统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准确测量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心率和节律。
3. 血压测量:血压是患者循环系统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了解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知识点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知识点1、护士的基本任务: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需要采取端坐位,此卧位属于被迫卧位。
3、协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动作轻,不拖拉,牵引患者不放松牵引,手术患者应先检查敷料,翻身间隔一般每2小时一次,带导管者应先将导管放置妥当。
4、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是戊二醛。
5、需口患者腔特殊护理的是高热患者、昏迷患者、危重患者、禁食患者。
6、会导致圧疮发生的因素:局部组织受压、皮肤经常受到潮湿摩擦刺激、全身营养缺乏、使用石膏衬垫不当。
7、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判断肌力为1级8、为尿潴留患者导尿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痛苦,测量膀胱容量9、便秘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生活要有规律,按时排便、多食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卧床患者应及时给予便器、病情许可时,协助下床排便。
10、排便异常: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柏油样便、痔疮患者排便后有鲜血滴出、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灰白色、肠套叠患者可有果酱样便、痢疾患者常为脓血便。
11、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应加锁并专人保管。
12、输液时间计算:输液时间(h)=(输液总量×点滴系数)÷(滴速×60)13、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14、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15、颈外静脉穿刺的正确部位: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16、患者大量输入库血后容易出现低血钙。
17、输液中发生循环负荷过重时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其目的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18、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轻症的减慢滴速,重症的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19、采集血标本时,血清标本应注入干燥试管、生化检验标本在空腹时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应隔绝空气、严禁在输液的针头处采血、血培养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
医院基护知识点总结

医院基护知识点总结一、患者安全与卫生1. 了解基本卫生知识,如手部卫生、面部卫生、呼吸道卫生等,保持环境卫生2. 掌握急救知识,如基本心肺复苏、出血控制等3. 学习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吸氧机、呼吸机等,保证患者的安全4. 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等基本卫生操作,保持环境卫生5. 学习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6. 了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如隔离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7. 学习正确清理和处理医疗废弃物,保护环境卫生二、护理常规1. 掌握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的方法,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2. 学习正确做好患者就餐与排泄护理,保障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正常3. 掌握常规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如导尿管、胃管等4. 学习正确进行病房卫生与整理,保证患者的环境整洁5. 了解并掌握患者饮食管理的知识,包括饮食种类、烹饪方法等6. 学习正确进行患者的个人清洁,如擦洗、更换衣物等7. 了解正确睡眠管理知识,包括睡眠环境、睡前护理等三、基本护理操作1. 掌握正确翻身、卧床护理等基本护理操作2. 学习正确进行患者的洗澡护理,包括浴室使用、洗澡方法等3. 了解正确患者的淋浴护理,包括淋浴器具使用、淋浴方法等4. 掌握正确进行患者的按摩护理,包括按摩手法、按摩部位等5. 学习正确进行患者的换药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等6. 了解正确进行患者的抗水肿护理,包括水肿症状观察、护理方法等7. 掌握正确进行患者的营养护理,包括营养药物使用、营养饮食指导等8. 学习正确进行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四、药物管理1. 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包括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等2. 学习正确进行药物的计算与配制,避免用药错误3. 了解正确进行药物的储存和保管,保证药品的安全性4. 掌握正确进行药品的出库和发药,防止用药错误5. 学习正确进行药品的注射与输液,保证用药安全6. 了解正确进行药品的废弃处理,避免药品污染七、特殊护理1. 掌握新生儿护理的特殊技能,包括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技巧等2. 学习正确进行产妇护理,包括生理期护理、心理护理等3. 了解老年人护理的特殊需求,包括老年人饮食、药物等4. 掌握急救护理的特殊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等5. 学习正确进行植入物护理,包括导管、管路的护理6. 了解患者术后护理的特殊要求,包括术后康复护理、术后医嘱等八、预防医学1.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包括免疫接种、隔离防护等2. 学习正确进行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包括艾滋病、糖尿病等3. 了解节假日医疗保健宣传知识,并正确指导患者4. 掌握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减少职业病风险5. 学习正确进行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宣传,保障患者的饮食安全九、交流沟通1. 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2. 学习正确处理患者抱怨与投诉,保持专业的沟通水平3. 了解正确的文书记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掌握与医生、护士、家属等沟通的技巧,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5. 学习正确进行团队协作与沟通,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六、心理护理1. 掌握正确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对病人进行综合分析2. 学习正确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3. 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4. 掌握正确进行预防自杀等危机干预的方法,保障病人的安全5. 学习正确与家属进行心理交流,解决家属的心理问题以上就是医院基护知识的总结,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技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基础护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理学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理学的其他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等。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等。
3. 肌肉生理学肌肉是人体活动和运动的重要器官,包括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的代谢等。
4. 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等。
5. 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包括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肌的参与,呼吸的调节等。
6. 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是人体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的重要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吸收和排泄功能等。
7. 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系统,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生成和成分,尿液的排泄等。
8.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等。
9. 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和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细胞的作用和功能,免疫机制等。
10. 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重要系统,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生殖过程等。
二、解剖学1. 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
2. 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包括心脏、肺部、肝脏、肾脏、胃肠道、脑部、脊髓、肌肉等器官的形态结构。
3. 组织学结构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血管组织等组织的形态结构。
4. 各部位的经络包括经脉、络脉、络穴的位置和走向。
基护书知识点总结

基护书知识点总结一、语文1. 词语辨析:例如“说谎”和“撒谎”的区别,或“凡事”和“尽量”的使用场景。
2. 熟语解析: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的意思。
3. 名著导读: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4. 作文技巧:写好文章的方法,如如何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做到内容紧凑、语言生动。
二、数学1. 加减乘除:初中数学基础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2. 代数方程:如何化简代数方程,并求解未知数的值。
3. 几何图形:图形的性质及相关公式,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4. 空间与立体几何:平面图形的投影、旋转、平移等概念。
三、英语1. 词汇积累:常见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如天气、交通、购物等常用场景。
2. 语法知识: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形容词比较级等基本语法规则。
3. 真实场景对话:如介绍自己、询问路线、问路等实用对话技巧。
4. 阅读理解:文章阅读后的问题回答和推理能力培养。
四、科学1. 物质和能量:物质的种类、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生物基础知识:比如人体器官、植物种类等。
3. 科学探究:如何进行简单实验,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
4. 自然界规律:地理、气候等自然界的规律和特点。
五、历史1. 朝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的朝代沿革和重要事件。
2. 名人故事:如孔子、孟子、汉武帝等历史名人的故事。
3. 历史事件:如三国演义、五胡乱华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4. 革命斗争: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的历史事件。
六、地理1. 自然地理: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地理特点及相关知识。
2. 人文地理:各国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等相关介绍。
3. 地理技能:地图阅读、方位认知、距离计算等相关技能。
4. 地理环境:自然灾害、资源分布及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七、美术1. 素描技法:用铅笔、炭笔等工具进行素描练习。
2. 水彩技法:水彩颜料的调配和运用方法。
3. 速写技法:简单场景的速写练习和技巧。
4. 创意表现:图案设计、色彩运用和构图构思。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绪论。
1.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护理学: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
如古埃及、古希腊时期的护理多由家庭成员或奴隶承担,当时护理知识也多与宗教和迷信交织。
- 近代护理学: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
1860年她在英国伦敦圣多马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护理理念强调护理是一门科学,注重环境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 现代护理学:护理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护理工作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等多个领域,护理模式也不断发展,如整体护理模式等。
2. 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 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 范畴:包括临床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等。
二、环境。
1. 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
- 医院环境应安全、舒适、整洁、安静。
- 物理环境:- 温度: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 - 22℃;新生儿室、老年病房、产房、手术室等温度应保持在22 - 24℃。
- 湿度:病室相对湿度以50% - 60%为宜。
湿度过高时,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潮湿、气闷;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等。
- 通风:通风可调节室内温湿度,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保持空气清新。
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 光线:病室采光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
避免阳光直射患者的眼睛,以防损伤视网膜;夜间应采用地灯或壁灯等柔和的灯光,既方便护士夜间巡视又不影响患者睡眠。
- 噪声:白天较理想的噪声强度为35 - 40dB,当噪声强度达到50 - 60dB时,患者可感到疲倦不安;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可导致患者听力丧失。
医院应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 社会环境:包括护患关系、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的。
三、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基护知识点总结环境

基护知识点总结环境护理是医疗团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他们负责照顾病人的生活、饮食和个人卫生等方面。
为了正确的进行护理工作,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下面就来总结一下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人体解剖生理知识1. 人体的构造:人体由头、躯干和四肢组成,头包括颅骨和面部,躯干包括胸、腹和骨盆,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2. 人体器官:心脏、肺、肝、胃、肾等。
3. 人体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
4. 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等。
二、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1.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护理措施:保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适量饮水等。
2.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护理措施:定期测血压、饮食健康、定期锻炼等。
3.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等。
护理措施:小餐多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4. 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膀胱炎等。
护理措施:多饮水、避免憋尿、避免过度劳累等。
5. 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定期进行康复训练等。
三、常见的护理技能1. 睡眠护理: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幽暗、温暖。
帮助患者做好睡前准备,如洗脸、洗脚等。
2.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疾病情况,调整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3. 洗浴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身体清洁,防止皮肤受到感染。
4. 换床护理: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枕头套等用品,保持室内清洁。
四、急救知识1. 心肺复苏:在突发心脏骤停状况下,进行心肺复苏,保持患者的呼吸和心脏跳动。
2. 外伤处理: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避免感染。
3. 骨折处理:对骨折患者进行固定,并及时送医院就诊。
五、安全知识1. 防火安全:定期开展消防演练,熟悉使用灭火器的方法。
2. 预防跌倒:保持室内整洁,避免随意乱放物品。
3. 防感染:严格遵守各种消毒规范,保持手部的卫生。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教学目的:能正确说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能正确描述良好的医院环境所具备的特点能正确解释环境的含义能正确理解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满足患者的需要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自然气候的影响: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情况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大概。
2、地形地质的影响:如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3、环境污染的影响:(1)空气污染、(2)水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辐射大气净化: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是危害最大大气中有刺激感化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化物、氯气、臭氧等),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由于不能为人体器官所察觉,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水污染:引起急性中毒、致癌至畸致突变、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5月21日世界无烟日(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XXX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理基础整本知识点总结

护理基础整本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护理1. 体温测量体温方法、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异常2、脉搏脉搏的触诊方法、脉搏异常的诊断与处理3、呼吸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呼吸的处理4、口腔护理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护理用品的选择5、皮肤护理皮肤的观察、清洁、保湿、防止压疮6、排泄护理排泄物的观察、帮助患者排泄、厕所卫生7、营养护理患者的饮食习惯、饮食的准备、进食监护8、品行与睡眠护理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提供舒适的环境二、心理护理1、安全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2、沟通与支持护士的沟通技巧、患者的心理支持3、疼痛管理不同类型的疼痛、疼痛评估、疼痛的处理4、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的原则5、死亡与临终关怀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的原则三、生命体征监测1、血压测量血压的观察、测量的方法、异常血压的处理2、血糖测量血糖的测量设备、测量的技术、异常血糖的处理3、心电图观察心脏的生理变化、心电图的观察、异常心电图的处理4、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呼吸监测仪的使用5、体重观察患者的体重变化、体重监测的方法四、感染控制1、手卫生的原则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的方法、手卫生的质量控制2、环境卫生的控制医院环境的消毒、预防感染的措施3、感染的预防接种疫苗、消毒器械、预防感染的措施4、感染的诊断与处理感染的诊断标准、感染的处理原则五、药物管理1、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分类、常见药物的作用2、药物的使用方法口服、注射、静脉注射等不同的用药方法3、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4、用药安全确认患者的用药情况、正确使用药物六、护理病情评估1、综合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明确患者的病情、确定护理计划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病情3、护理记录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护理记录的方法、护理记录的规范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原则、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实施七、急救护理1、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的原则、心肺复苏的技术2、外伤处理创伤的急救、止血救护、骨折的固定3、中毒处理中毒的急救、中毒的解毒4、烧伤处理烧伤的分类、烧伤的急救、烧伤的处理五、护理管理1、护理计划制定护理计划的原则、护理计划的编写2、护理培训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护理培训的方法3、护理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控制的原则、护理质量检查的方法4、护理督导护理工作的督导、护理督导的方法5、护理协作不同护理人员的协作、医患关系的协调六、法律伦理1、护理伦理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患者的权利2、护理法律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医疗事故的处理3、患者知情同意患者的知情权、知情同意的签署4、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处理、医患纠纷的调解七、特殊护理1、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的特点、新生儿护理的方法、新生儿护理的常见问题2、产妇护理产妇的生理变化、产妇护理的方法、产后护理的常见问题3、老人护理老人的生理特点、老人护理的方法、老年病护理的常见问题4、残疾人护理残疾人的特殊需要、残疾人的护理方法、残疾人的康复护理以上就是护理基础整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1.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了解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结构,以及器官的功能。
例如,了解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等。
2.生命体征测量:掌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正常人体各项生命体征的范围和意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基础护理技术:包括拍背、按摩、插尿管、导尿、换药、注射等基本护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顺序,并注意安全和卫生。
4.卫生与消毒知识: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方法。
学习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5.皮肤护理: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学习预防和治疗压疮、湿疹和皮肤感染等皮肤问题的方法。
学习正确的清洁、保湿和按摩技巧,促进皮肤健康。
6.营养与饮食:了解人体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原则,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常见饮食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
学习计算患者的摄入量和输出量,以及饮食的特殊要求。
7.药物治疗:学习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和副作用。
了解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计算方法。
学习药物管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8.急救知识: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等。
了解急救常识和应急预案,学习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9.病理学基础: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表现和诊断方法。
学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及常见疾病的并发症和预后。
10.心理护理: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学习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的技巧。
11.护理伦理与法律:了解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职业的法律责任。
学习保护患者权益和隐私的方法,了解患者病历保密和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上是基础护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护理学员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和知识,为将来进一步的护理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注重实践和实操,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基护重点知识汇总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基护重点知识汇总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必背1、口腔护理备物解释摆体位,铺巾置盘润双唇,若有义齿需取下,洗净放入冷水杯,先观粘膜再漱口,合齿纵擦牙齿外,张口擦内和咬合,颊部弧形擦洗轻,一次仅夹一棉球,先左后右顺序明,横擦硬腭与舌面,漱口观察拭水渍,酌情涂药再护唇,清理用物作记录。
2、防压疮法备物解释给便器移开桌椅取体位,热水擦背加按摩,全背、脊柱和局部,每次三至五分钟,按摩方法要正确,骨突部位细观察,选用器具防受压,床褥干燥又平紧,定时翻身作记录。
3、测量生命体征1)测体温口腔测温法:备物核对作解释,测前甩下水银柱,口表斜置舌下窝,闭唇三分钟后取。
腋下测温法:测前甩表擦腋汗,表端紧贴腋窝处,屈臂过胸十分钟,取表擦净看读数。
肛门测温法:选择体位露肛门,润滑肛表轻插入,守护测试三分钟,取表擦拭记读数。
2)测脉搏平静状态取体位,测脉示中无名指,辨脉测数三十秒,如遇异常一分钟。
3)测呼吸测时保持诊脉状,细心观察胸腹起,一起一伏为一次,测数时间一分钟。
4)测血压用前检查血压计,肘窝上端袖带系,松紧合适容一指,胸件置放脉动处,关闭气门缓充气,双眼注视水银柱,轻开气门慢放气,辨别声音听仔细,第一声为收缩压,舒张压是消音时,边听边看边记数,测毕理物作记录。
1.绝对主体地位各地考试基础护理学都要占据25%以上的比例,很多地方的考试甚至只考察基础护理学,所以在事业单位医考中,我们常说得基护者得天下。
2.看易实难,常丢分基护作为我们护理学的主干科目,易懂难通,在授课中,学生会觉得这门课程学起来非常轻松,但是在真正考试的时候,却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把握准确,做到100%的正确率,最后造成惨痛的后果,其实对于基础护理学来说,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对于平时就非常熟知的知识点做到精、准,保证绝对的正确率,避免拉分,而对于相对陌生的知识点,要做到全,我常说,对于我们基础护理学来说,没有哪句话不是重点,在考前的两天,我们拿着一本基础护理学的教科书,从第一页认认真真的念到最后一页,这才是捕捉考点的最佳方法。
基护知识点总结

基护知识点总结基础卫生保健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过简单的卫生保健措施和方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等几个方面,总结基础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点。
一、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感染疾病的一种卫生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预防感染疾病和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1.洗手洗手是最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
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能够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预防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
尤其是在接触污染物或接触病人后,一定要彻底洗手。
2.口腔卫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蛀牙、牙龈疾病等口腔疾病。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适时洗漱口腔,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和健康。
3. 换衣服换洗衣物可以保持身体清洁。
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或者进行剧烈运动后,一定要及时换衣服,避免细菌在皮肤上滋生,引发皮肤病、感染病等。
4.饮食卫生食物是人体的重要营养来源,但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容易导致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的发生。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饭前便后要洗手;(2)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生吃生食;(3)生熟分开,生食品和熟食品要分开存放;(4)避免野外摘采未经检疫的野生植物或水产品。
以上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个人卫生知识点,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持健康。
二、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周围环境整洁、无害和舒适,预防细菌病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房屋卫生保持家庭居住环境整洁,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打扫卧室、客厅等各个房间,保持地面、墙壁、家具等的清洁;(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3)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布艺家具等,避免细菌、虫卵的滋生;(4)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垃圾桶干净,定期清理下水道。
2.户外环境卫生户外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保持环境整洁;(2)多种树木清新空气,保持城市空气清新;(3)定期清理公共场所和户外空间,保持整洁;(4)垃圾分类处理,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应该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

第八章医院内感染得预防与控制一、名词解释题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就是指病人、探视者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得。
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3、消毒:清除与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得各种病源微生物。
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得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得目得。
5、压力蒸汽灭菌法:就是临床最常用得一种灭菌法,利用高压下得高温饱与蒸气杀灭所以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
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得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就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得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就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得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得浓度内达到消毒得作用。
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得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就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得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得物品或区域。
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得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得间接感染。
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得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得感染。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得过程。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就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得超高频电磁波。
在电磁波得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得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就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得作用。
常用于食品及餐具得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得消毒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名词解释题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的。
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3、消毒:清除和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气杀灭所以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
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的作用。
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过程。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超高频电磁波。
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5、潜热:是指当1g100℃的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6、电离辐射灭菌法:应用核素60Co发射的丙种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穿透物品,杀死其中微生物的灭菌法。
7、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um的尘埃,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8、灭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物价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9、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10、终末消毒处理:是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第九章病人的清洁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褥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目前认为把褥疮改为压力性溃疡似更为妥当。
2、剪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是由于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
第十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象征,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体温:是指机体内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一定的体温又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3、发热: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火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骤升: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称为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5、渐升: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为渐升,见于伤寒等。
6、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
7、脉搏: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在表浅动脉上可摸到动脉搏动,简称脉搏。
8、速脉: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脉速。
9、缓脉: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称为缓脉。
10、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脉搏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为洪脉。
11、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
12、呼吸:指机体在新城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即机体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13、呼吸增快:成人呼吸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增快。
14、呼吸缓慢:成人呼吸少于10次/分,称为呼吸缓慢。
15、蝉鸣样呼吸:即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多因声带附近有异物,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
16、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使呼气时发生粗糙的鼾声。
17、深度呼吸:是一种深长而规则的呼吸。
18、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称叹息样,见于濒死的病人。
19、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指动脉血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肱动脉的血压。
20、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射入主动脉,此时动脉管壁所受的压力,称为收缩压。
21、舒张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此时动脉管壁所受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22、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称为稽留热。
2、驰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称驰张热。
3、间隙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间歇数小时,1、2天,称为间隙热。
4、不规则热:体温在一天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称不规则热。
5、节律异常:脉搏的搏动不规则,间隔时间时长时短,称为节律异常。
6、过早搏动:在一系列正常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过早搏动。
7、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
8、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三联律。
9、脉搏短绌:在同一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称为脉搏短绌。
10、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周期约30~120s。
特点是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增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慢,然后呼吸暂停5~10s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呼吸运动呈潮水涨落样,故称潮式呼吸。
11、间断呼吸:表现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其特点是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称间断呼吸。
12、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
13、高血压:收缩压达到21.3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12.6Kpa或以上,称为高血压。
14、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其收缩压在18.8~21.2 Kappa之间,或舒张压在12.1~12.5Kpa之间,称为临界高血压。
15、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0Kpa,舒张压低于8.0Kpa,称为低血压。
第十一章病人的营养和饮食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高热量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基础上每日加餐2次,每日供给总热量达到12.5MJ左右的饮食。
2、高蛋白饮食:指每日饮食中增加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供给按每日1.5~2g/kg体重,但总量不超过120g。
3、低蛋白饮食:指每日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不超过30~40g(成人)。
4、低脂肪饮食:成人脂肪总量每日在50g/d以下,患胆、胰疾患的病人可少于40g/d,尤其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5、低盐饮食:每日饮食中用食盐量不超过2g(不包括食物中自然含氯化钠)。
6、无盐低钠饮食:食物中禁用食盐烹调,并需控制摄入食品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每日0.5g以下),因此,禁用咸制品、含钠食品、含钠药物。
1、营养素: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成分。
2、要素饮食:是将各种营养素人工合成,配置成水溶性粉剂混合物,可被消化道直接全部吸收。
3、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的方法。
4、治疗饮食:针对营养失调及疾病的情况而调整适当的饮食和营养需求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称为治疗饮食。
5、试验饮食:亦称诊断饮食。
即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进行调整,而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提高试验检查的正确性。
6、基本饮食:适合大多数病人的饮食需要营养素种类和摄入量未作调整而食物质地各有不同。
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等几种。
第十二章冷热疗法第十三章排泄护理一、名词解释题1、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如排尿、排便等。
2、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ml.3、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4、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
5、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又不能自主排出。
6、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7、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
8、大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9、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不能排出,由肠道功能异常、手术、饮食或药物等因素引起。
10肛管排气法: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除肠腔内积气。
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
2、无尿:24h尿量少于100ml。
3、真性尿失禁:膀胱完全不能贮存尿液,表现为持续滴尿。
4、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当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
5、压力性尿失禁:当咳嗽、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以致不自主的有少量尿液溢出。
6、急迫性尿失禁:病人有强烈尿意,并迫不及待的排出尿液。
7、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8、腹泻:肠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
9、不保留灌肠: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刺激肠蠕动,清除肠腔内粪便和积气。
10保留灌肠:自肛门灌入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第十四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一、名词解释题1、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3、肌肉注射法: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
1、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
2、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3、静脉注射法: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第十五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一、名称解释题1、静脉输液输血法: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