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疑似病例处置报告流程图
登革热疫情调查与处置
![登革热疫情调查与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89dd92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a.png)
• 缺乏相应能力可送上级疾控机构
5
输入病例报告
• 输入病例
• 境外输入: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 地区
• 境内输入:发病前14天内离本县区(现住址)、 到过本县区外的登革热流行地区
• 报告方式
• 网络直报报告卡备注栏 • 境外输入/境内输入和 输出地(国家或地区)
8、汽车轮胎
伊蚊各类孳生地(工地)
家居院内各类孳生地
家居院内各类孳生地
废器容器
空置房是白纹伊蚊的根据地!!
空置屋
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皆有孑孓
各种单位、建筑工地、菜地的卫生死角?根据地!!!
自然环境和公园各类孳生地
4、竹林
自然环境和公园各类孳生地
• 人工景观池
自然环境和公园各类孳生地
植物容器
伊蚊各类孳生地(轮胎)
• (2)实验室检测。
• 急性期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抗原、核酸, 分离病毒。采集双相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 特异抗体。
• 捕捉伊蚊(成蚊)送实验室检测。
疫情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
• 1.流行病学调查。
• (3)病例搜索。
• ①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 ②对核心区的医疗机构(如社区门诊、卫生站、医院等)
3
病例报告
• 乙类传染病网络直报 • 标注: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
休克综合征(DSS))
• 标注方式:备注栏 • 需留意:后续进展
4
实验室核实诊断
• 核实对象
• 散发病例 • 暴发疫情早期不少于5例的疑似或临床病例 • 重症病例(DHF、DSS)、死亡病例 • 为查明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需要而确定的病例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2a2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6.png)
一、预案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易成为登革热疫情的传播地。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调查和处理登革热疫情。
2. 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降低登革热发病率。
3. 保障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登革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登革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疫情监测组: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
(2)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预防登革热意识。
(3)消毒灭蚊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整治、灭蚊消毒工作。
(4)医疗救治组:负责疑似病例的隔离、救治和转运。
(5)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储备、调配和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加强疫情监测,每日对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发热症状者,立即报告。
(2)密切关注登革热疫情动态,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3)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2. 预防与控制(1)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预防登革热意识。
(2)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
(3)定期开展灭蚊消毒工作,重点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
3. 疑似病例处理(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病毒传播。
(2)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确保及时发现疫情。
(3)对疑似病例进行救治,必要时转运至定点医院。
4. 后勤保障(1)储备充足的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2)确保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为师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疫情监测组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3. 领导小组根据疫情情况,决定应急处置措施。
4. 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登革热应急预案演练流程
![登革热应急预案演练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02626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4.png)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能快速、准确、有效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演练流程。
二、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练时间,确保演练效果。
三、演练地点选择一个具备模拟疫情场景的场地,如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
四、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2. 设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过程中的指挥、调度和监督工作。
3. 设立演练工作组,包括以下小组:(1)病例发现与报告组(2)流行病学调查组(3)医疗救治组(4)隔离与转运组(5)消杀灭蚊组(6)信息宣传组(7)后勤保障组五、演练流程1. 情景设定:模拟发现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由病例发现与报告组负责报告。
2. 病例发现与报告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演练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3. 流行病学调查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旅行史、居住史、接触史等,并开展蚊媒监测。
4. 医疗救治组对疑似病例进行救治,包括隔离观察、病情监测、对症治疗等。
5. 隔离与转运组负责将疑似病例转运至指定隔离点,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6. 消杀灭蚊组对病例居住地、工作地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杀灭蚊,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7. 信息宣传组负责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登革热,提高防范意识。
8. 后勤保障组负责演练物资的筹备、保障演练顺利进行。
六、演练评估1. 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各参演小组进行总结评估,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对演练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3. 将演练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根据演练结果完善应急预案。
七、演练总结1. 演练结束后,召开演练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2. 形成演练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演练过程、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3. 将演练总结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为今后应对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演练流程,提高各级部门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处理流程
![社区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ccb1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4.png)
社区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处理流程1. 疑似病例发现- 当社区居民出现体温升高、头痛、肌肉或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时,有可能是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
- 居民应立即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并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播风险。
2. 卫生服务中心处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并核实病例信息的准确性。
- 确认病例为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后,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以下措施:- 通知相关部门,如街道办事处和卫生局,以便加强疫情监测和应对措施。
- 向居民发布公告,提醒居民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并提供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 对疑似病例进行临时隔离,降低传播风险,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
3. 街道办事处和卫生局协调- 街道办事处和卫生局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调配合,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共享,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的追踪和排查工作,寻找可能的病例传播源。
4. 病例追踪和排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应追踪和排查疑似病例的活动轨迹,特别是近期的人员接触史和旅行史。
- 对与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相关检测,及时发现其他潜在感染者,并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传播。
5. 病例处理和信息报告- 确认疑似病例为登革热病毒感染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与卫生局进行沟通,将病例信息及时报告。
- 在处理病例的过程中,要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这份文档概述了社区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处理流程。
在进行疑似病例处理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和卫生局等相关部门需要紧密协作,追踪病例并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和防控。
登革热病例报告和标本送检
![登革热病例报告和标本送检](https://img.taocdn.com/s3/m/b0aad48b8e9951e79a8927d2.png)
4、组织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第五页,课件共25页
医疗机构职责
5、采集标本,送指定的登革热检测实验室检验。
6、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发热病 人预检分诊工作。
7、组织好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8、定点收治医院做好药物储备和医务人员合理调 配等组织工作。
病例病报例告报及告病情报告
• 病例报告
登革热为国家乙类管理传染病,必须按照国家传染病 报告要求及时上报疫情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登 革热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
• 病情报告
重症、重点和有特殊要求病例的病情报告。
第十三页,课件共25页
本院登病革例热报病告例报告要求
• 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 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 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发现疑似病例即可随时通过院内网络上报,同时 送检血标本,由预防保健科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转报国家疫情网。
呼吸二区成立登革热救治小组,由专门联络员每日上报患者病情。重症、重点和有特殊要求的病例及 时报告医务部预防保健科,及时转诊至重点收治医院
登革热病例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
转回原病区或出院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25页
登革热病例报告和标本送检
第一页,课件共25页
第二页,课件共25页
及及早进早行预预防防控控制制
当登革热疫情发生时,要控制登革热的蔓 延,必须在疑似病例出现后立即进行预防 控制工作,如错失时机或预防控制工作不 到位,导致二代病例发生,感染人数将会 呈现几何级增加,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第三页,课件共25页
疑似登革热病例处置流程图审批稿
![疑似登革热病例处置流程图审批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89a9b63186bceb19e8bba9.png)
疑似登革热病例处置流
程图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三水区人民医院发热病人(疑似登革热)处置流程
病人就诊
分诊
发热病人(疑似登革热)其他病人
发热门诊/感染内科门诊(先验血常规)普通诊室
疑似病例,医生填写《疑似登革热病例送检表》
发病3天后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
临床诊断病例
轻症可居家隔离治疗
住院病例收入感染内科隔离病房非登革热病例
疑似/确诊病例(报疫情)
重症病例(报医务科、院感科)
治愈出院(院内区内专家会诊,填表上报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请市专家会诊转诊
三水区人民医院
2015年5月5日。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讲解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f5340c4524de518964b7daa.png)
国卫办医函〔2014〕74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医政(医管)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近年登革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病例诊疗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登革热医疗救治,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年8月19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为指导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登革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登革热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指南》,结合我国登革热疫情及临床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
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
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
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6ad3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c.png)
06
预案评估与修订
定期评估与修订
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与修订,以确保预案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
在每次疫情爆发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不定期评估与修订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控需求,随时对预案进行评估 和修订。
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如灾害、战争等,及时对预案进 行修订和完善。
特殊情况下的评估与修订
登革热应急处置 预案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 预案概述 • 应急组织与职责 • 应急响应流程 • 应急处置措施 • 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持 • 预案评估与修订 • 附件与附录
01
预案概述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预案。
背景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多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近年来,随着 全球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登革热本土病例。因此,制定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对于有效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05
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持
物资储备与调配
建立登革热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为应对登革热疫情,需要提前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包括诊断试剂、防护用品 、治疗药物等。
高效调配物资
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将储备物资调配到疫情发生地,确保一线防控工作的 开展。
技术支持体系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相关统计数据与案例分析
登革热发病情况统计数据 登革热疫情趋势分析报告
登革热防控工作成功案例分享
登革热监测和应急处置
![登革热监测和应急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55a6994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2.png)
01、常规监测03、疫情防控目录02、应急监测常规监测病例监测监测对象:包括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疑似、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病例主要依据卫生部颁发的《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诊断。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疑似病例:(1)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且具备急性起病,发热(24h~36h内达39℃~40℃,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一般临床症状。
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2)无流行病学史,但同时具备上述一般临床症状和以下症状者:1)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
持续3~5天。
2)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第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临床诊断病例(1)典型登革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并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者。
2)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皮疹、出血倾向,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者。
(2)登革出血热(DHF)典型登革热伴以下临床症状之一:出血倾向,明显的出血表现(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颅内出血),肝肿大、胸腹腔积液;且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和低白蛋白血症者。
(3)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SS)登革出血热患者出现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者。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医疗机构
![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医疗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02496c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1.png)
一、预案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尤其在雨季和台风季节,病例数量显著增加。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疗机构需制定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医疗机构在登革热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提高医疗机构对登革热病例的识别、诊断、治疗和报告能力。
3. 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社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4. 降低登革热疫情对医疗机构和社区居民的危害。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登革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医疗机构登革热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病例报告、隔离治疗、疫情上报、物资保障、宣传教育等。
3. 医疗机构各部门职责:(1)预防保健科: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医疗机构登革热防控工作,开展相关培训。
(2)感染科:负责登革热病例的诊疗、隔离治疗、病情监测、死亡病例报告等工作。
(3)检验科:负责登革热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4)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报告、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等工作。
(5)药剂科:负责抗病毒药物、防护用品等物资的采购、储备、分发。
(6)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内环境整治、防蚊灭蚊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报告(1)接诊医生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时,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
(2)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区疾控中心报告。
2. 病例诊疗(1)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疑似病例。
(2)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
(3)感染科负责患者诊疗、病情监测、死亡病例报告等工作。
3. 疫情上报(1)医疗机构在发现登革热病例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疾控中心报告。
(2)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搜索、疫情分析等工作。
登革热应急预案处置
![登革热应急预案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6152fae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a.png)
一、引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该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登革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督促检查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响应方案、组织应急处置、信息报送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监测、病例诊断、治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
(2)疾控中心:负责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疫情风险评估、疫情控制、应急处置等工作。
(3)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救治、疫情报告、健康教育等工作。
(4)公安部门:负责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控制、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
(5)交通部门:负责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控制、交通管制等工作。
(6)市政部门:负责环境整治、垃圾清运、污水排放、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
(7)宣传部门:负责宣传登革热防控知识、引导舆论导向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流程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要加强对登革热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2)疑似病例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2. 疫情调查与评估(1)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疫情调查。
(2)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旅行史、接触史等。
(3)对疫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疫情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
3. 应急处置(1)根据疫情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2)组织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开展蚊媒控制工作,对疫区进行蚊媒监测、灭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蚊灭蚊意识。
(5)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信息。
学校登革热报告制度
![学校登革热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f5b4d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1.png)
一、制度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黄头伊蚊叮咬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登革热疫情也时有发生。
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严格执行登革热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学校对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意识。
2. 及时掌握登革热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降低登革热病毒传播风险。
三、报告范围1. 学校师生中出现登革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
2. 学校周边地区发生登革热疫情。
3. 学校发现蚊媒孳生地。
四、报告流程1. 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班主任或辅导员应立即向学校卫生室报告。
2. 学校卫生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照相关规定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学校应将疫情信息及时告知全校师生,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4. 疫情解除后,学校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师生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2. 环境整治:清除校园内积水,消除蚊媒孳生地,定期进行蚊虫杀灭工作。
3. 健康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医学观察,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4. 应急预案:制定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六、责任追究1. 学校卫生室负责疫情报告、调查核实和防控措施落实。
2. 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及时报告。
3.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室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小区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
![小区登革热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339d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8.png)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在我小区的传播,保障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小区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小区内发生登革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小区登革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小区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小区登革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信息;(3)指导各部门落实防控措施;(4)组织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各部门职责:(1)物业管理部:负责小区内公共区域的消毒、清理蚊媒孳生地等工作;(2)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病例的隔离治疗、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疫情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工作;(3)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居民开展防疫知识宣传、疫情排查、隔离观察等工作;(4)业主委员会:负责协调小区内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报告(1)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立即向小区登革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疫情评估(1)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风险;(2)领导小组根据评估结果,决定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 疫情处置(1)隔离治疗:将确诊病例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2)病例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隔离观察,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如有发热等症状,立即报告并送医治疗;(3)消毒灭蚊:物业管理部对病例居住地、活动场所及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清理蚊媒孳生地,防止疫情扩散;(4)防疫宣传: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4. 疫情解除(1)病例治愈出院,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观察,且小区内无新增病例;(2)领导小组评估疫情风险,决定解除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保障物资: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充足,如消毒液、口罩、防护服等;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信息保障: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卫生院登革热传染病防控预案及流程
![卫生院登革热传染病防控预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6ad58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f.png)
卫生院登革热传染病防控预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卫生院登革热传染病防控预案与流程详解一、前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d68dd080242a8956aece432.png)
附件2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一、目的(一)及时发现、诊断病例。
(二)及时了解伊蚊媒介携带登革病毒状况。
(三)病毒分型和溯源。
(四)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对象(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三、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临床标本采集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份,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份用于上级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附件1,附表1)。
1。
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标本5mL。
2。
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性),应采集双份血液标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一份。
3。
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第一份血样采集日期间隔在7天以上。
(二)蚊媒标本采集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三)标本保存、运送标本应-70℃以下保存,血液标本可—20℃以下保存,但不超过1周。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四、检测内容(一)实验室检测登革热疑似病例发生所在地医院和/或县(市)疾控机构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检测流程参见图1.(二)复核检测1。
送市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临床标本,抽样30%进行复核检测,疫点首发病例需采用病原学和/或双份标本血清学方法复核检测,暴发疫情复核检测不少于5例,疫情少于5例者应全部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应分型检测。
2.疫点首发病例,重症病例、输入病例急性期标本应采用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阳性者分离病毒,从临床标本或所分离病毒中扩增E蛋白编码基因,完成序列分析。
3.每次暴发疫情应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4。
实验室检测阴性临床病例以及重症病例,应对恢复期血清进行IgM、IgG 抗体和/或中和抗体检测。
学校登革热应急处置流程
![学校登革热应急处置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17f1c1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1.png)
学校登革热应急处置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学校登革热应急处置流程:保障校园健康安全登革热,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构成威胁。